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教育 » 错别字教学

错别字教学

发布时间: 2022-02-16 04:41:54

1. 《如何消灭错别字》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

2. 谈教学中学生怎样避免写错别字

欧利随着年级的增长,认识的字、会写的字越来越多,学生出现的错字也随着增加。一、 错字产生原因:一是学生认为写汉字是个人的小事,少一笔多一笔没有什么关系,只要自己或别人能看懂怎么写都行;或者根本没有掌握一些字的结构和写法,当然有时也有会写某字,但下笔时误写的情况。二是无中生有,即在字的笔画、笔形或结构上写错了,似字非字,如将“染”字右上角的“九”写成了“丸” ,将“猴”字的右半部分写成了“候”。三是汉字本身属于表意文字,许多汉字笔画比较多,因此汉字难记难写,跟拼音文字比较起来,汉字的出错率相当高;此外,汉语中同音、近音的字词太多,如“辛”与“幸”,“嬴”与“赢”,“辩”与“辨”,“磬”与“罄”;“必须”与“必需”,“那里”与“哪里”,“符合”与“附和”,“检查”与“检察”,还有“翔实”与“详细”等等,一不小心就很容易写错或混淆。二、 避免错别字的方法1)、分清字义字义决定汉字的正确使用,明了字义是明辨字形正误的基础。如果明白了易混字的意义,就能有效地避免错别字。“坚”是结实、硬、坚固的意思;“艰”是困难的意思,学生先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再用到“坚固、坚强、艰难、艰辛”等词就能区分清楚了。知道了“戴”是加在头、面、颈、手等处,还有尊奉、推崇的意思;而“带”是携带、捎带的意思,学生于是对“戴帽子、拥戴、带口信、带行李”等就一目了然了。再如,“厮打”中的“厮”是互相的意思,学生明白了字义,就不会写成“撕打”;“贪赃枉法”中“赃”是赃款,而不能写成“贪脏枉法”。 2)、利用形声字的特点,推想字形 汉字中有百分之八十的字是形声字,形声字声旁表音,形旁表义,推想形旁,学生明了字义所属,就能大致判断字在词中运用正确与否。如“讴歌”是歌颂的意思,左边是“讠”旁;“沤肥”要用水泡,左边是“氵”;“呕吐”经口腔排出,所以左边是“口”旁。再如“劈”只要想到用“刀”劈,形旁为“刀”声旁为“辟”,就不会出错。3)、易错字强化记 写字时,多一笔、少一笔就会发生错误的字有很多,如“梁、染”,“低、纸”,“县、具”,“丧、嚷”等字可以让学生自己分成类强化记忆,还可以通过了解造字法进行理性记忆。4)、形近字要分析形象记忆汉字里很多形近字容易混淆,学生常写错字。教学中我会把这些字提出来单独分析。如“辛”与“幸”,一只脚立正很辛苦,有泥土和人民币很幸福;“嬴”与“赢”,赢得了宝贝;“买”和“卖”有“十”就有东西卖,没“十”就去买等形象记忆。5)、注重第一印象 第一次和某个生字见面,一定要让学生形成清晰、准确的印象,要从音、形、义三方面结合起来理解记忆,不然错误印象会顽固地留在学生脑中,不易抹去。6)、查字典 平时要注意督促学生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词语在运用上有了不少变化,甚至一些字形也有变化,要及时让学生留意掌握。遇到不认识、拿不准的字更要及时查字典,不能盲目按声旁定字形。7)、书写规范 汉字书写笔画要规范,不规范的书写会造成对字的理解的偏差,一些形似的字,如果写得潦草,就会混淆,无法辨认。 我们每个人在使用汉字时都免不了出现差错,教师平时可以和学生一起将常写错的字编成小册子,并常常翻看,对于减少错别字也是非常有益的。

3. 为防止产生错别字,在教学"燕,矩,藏,惯"四个字时注意什么

1、先入为主给学生一个正确记忆学生在大脑中形成的第一次印象是很深的。如果学生从一开始记忆的就是错误的信息,再改正就很难了。纠正学生的一个错误知识,要比向他传授一个正确的知识难得多,所以在识字教学中一定要有预见性。

2、采用螺旋式复习法加强学生记忆低年级的孩子还缺乏精细的分析能力,短时记忆占优势。为了减少错别字,必须经常性地复习巩固,以便达到长时记忆的效果。研究发现,螺旋式的识字复习法是较有成效的识字巩固方法,其做法是在相对的时间内,复习前面教过的生字,如今天复习昨天的,下周复习上周的。

3、采用正误对比方法加深学生记忆通过正误对比,可以使学生对错误理解得更深刻,也可使学生巩固正确的认识。小学生精细地辨别能力不高,所以在指导学生进行正误对比时要讲究方法。如把一组正误字放在一起后,可引导学生自己观察寻找错字和正确的字的差异,即错误之所在,这样会调动他们纠正错别字的主动性。

(3)错别字教学扩展阅读:

错别字分为两种类型:

1、错字:一种是无中生有,即在字的笔画、笔形或结构上写错了,似字非字,这称之为“错字”。如有人将“染”字右上角的“九”写成了“丸” ,将“猴”字的右半部分写成了“候”,将“曳”字的右上角多写了一点,或者将“滤”下面的“心”写成了“业”,这些都是错字。

2、别字:一种是张冠李戴,本该用某个字,却写成了另外一个字,这称之为“别字”。如“戊戌政变”写成了“戊戍政变”、“按部就班”写成了“按部就搬”,或者将“建议” 写成了“建意”,其中的“戍”、“搬”、“意”等都是别字。

4. 如何纠正小学生的错别字

所谓错别字,就是错字和别字的总称。错字是指写得不正确的字,也就是写的字不念字。而别字,则是用其他的字代替应写的字,这样的字念字,只是不该用在这个场合。对于小学生来说,写错别字是一种普遍现象,随着年级的增高,识字量增大,错别字也逐渐增多,学生写错别字的现象,屡禁不止,令老师头痛。呢?下面略谈一下如何纠正小学生错别字的几点做法: 一、遵循认知规律强化记忆字形 小学生常写错别字,他们写的错别字,往往是大概像本字的字,也就是大致的轮廓像,轮廓里的部分常常互相代替或者换位。如:“都”学生会写成左右颠倒的字,这说明小学生能对字形有整体的粗略的识别,感知还是处在比较模糊的阶段。又加上识字量的增多,所以就不可能做到准确记忆了。因此,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加强形近字的比较,加深儿童对汉字组成部分的印象,并引导学生要善于记忆汉字形体的细微差别和不同点,使学生少写错别字,尽量不写错别字。 1、归类比较,让学生发现异同。在教学中,把形近字、同音字和音近字安排在一起学习,让学生开始就清楚地认识到它们的不一样,找出它们的不同点,强化区别之处。这样学生会对字形掌握的特别牢固,根据字形差异,可把字的比较法分为以下几种: 用笔画区别:如“戊”和“戌”,让学生记住空的就是戊,有一个点的就是戌。 用构成比较:如“口”和“力”,上下组成就是“另”,左右组成就是“加”。 用字形区分:如“为”和“办”,“为”是两个点位于力的内外,而“办”字的两点位于“力”的两边。 用义分辨字:如“刀”和“刃”,刃就是刀子锋利的地方,哪块最锋利呢?所以在刀上加一点。 用音分辨字形:如“竿”和“杆”,与竹子有关的就是带竹子头的竿。 用笔画加减:如“尤”和“龙”,龙比尤多一笔,尤比龙少一笔。 针对这些字的特点,复习时,把平时学生易混的字进行归类,用彩色粉笔将字的不同部分表示出来,给学生的视觉以强烈的刺激,再让学生观察比较两个字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使学生形成深刻的印象,加深记忆,以免写错。 2、直观演示让学生记住错点。根据小学生年龄小,具体形象识记占优势的记忆特点,我觉得他们会记住那些具体的,直观的识记材料,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充分采用直观性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纠正错字和别字。如教学“懒”字时,有的同学好把右边的负写错,为此我说,有的同学非常懒,他的心更懒,懒得都把心束起来,心都成负数了。这样,学生就很容易记住“懒”字了。 3、奇特联想加深记忆印象。由于孩子年龄小,对字形的记忆,多数孩子都只注意大体轮廓,不注重细节的隐藏部分,并因此产生的颇多错误。这就要求学生在记忆字形的时候,针对易错的字形加以联想,以便引起注意,比如说,在教学“折”和“拆”时,让学生想象,你打算怎样区分呢,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看谁的想象合理,好记,学生们纷纷回答。有的学生说,拆东西,从哪里拆呢?就从“斤”这个地方拆。还有的同学说,拆就是把这个东西弄坏,从哪里弄坏呢?就从最后一笔拆吧。这样学生就很容易区分“折”和“拆”了。 二、凭借字义加深记忆字形 针对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短等心理特点,就得要求老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必须吸引学生注意力,在教学中采取各种方法强化学生记忆字形。 1、借助古代的造字法。造字法有象形、会意、形声等。根据象形造字法,帮助学生区分记忆字形。如“卖”和“买”,卖是表示在头上插草,卖自己,“十”就象草,所以加十字的就是卖,反之就是买。根据会意造字法,帮助学生记忆字形。如休和体,休是休息,人倚在树上就是休息,树就是木,所以休就是人加木。而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所以体就是人加本。 2、借助连词成句。借助词语和句子,帮助同学记错别字。在教学“涟漪”时,有的同学把“漪”字的各部分写反,教师就告诉学生湖水里泛起了涟漪,它们都与水有关,都是三点水旁,这样就不至于写错字了。 总之,错别字的教学是一项艰巨而又长久的工作,需要广大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严格要求,加强训练,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5. 怎样纠正学生作业中的错别字教学设计

如何纠正小学生作业中的错别字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正确使用汉字,不仅能更好地表情达意,也是一个人文化修养的象征。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都深知识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是培养小学生智能的重要途径,课程目标中还规定小学生要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正确书写,并且有一定的速度。教育专家研究表明,在小学学习阶段,错别字的出现呈现正态分布的态势,即随着年级的增高,识字量增大,错别字渐渐增多,中年级即三年级达到顶峰,到高年级又渐渐呈下降趋势。错别字可以说是小学语文学习中的“常见病”、“疑难病”,基本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原因: 一、汉字本身的特点 1、结构复杂。 汉字结构差别大,仅《新华字典》就收集了8000多个汉字,不同的结构成分约有1000个笔画之多。在1952年原教育部公布的2000个常用字中,每个字平均有11画之多,其中在17画以上的字就有221个;每个字形体差异小,多一笔,少一笔,长一点,短一点,就成为不同的字或不成为字。例如:“未——末”,“酒——洒”。 2、同音字多。 在普通话中,有1000多个单音节同音字。如果不计声调,汉字仅有418音节,每个音节平均有同音异形常用字733个,存在一字多音(调)、一音多字的现象。例如,“纪念——纪年”,“业绩——业迹”等,都是因为音义相同或相近造成的。 二、小学生的心理原因。 1、感知不精确,辨析不准确。小学生的知觉还比较笼统,未形成精确的分化能力。如“荆棘”写成“荆刺”,由于孩子空间知觉特别是左右方位知觉不完善,常常将字写的左右颠倒。 2、注意不稳定,粗心大意。学生的注意力还不稳定,往往容易被那些与学习无关的外部因素所吸引从而导致出现错别字,但这些错别字大多数在注意检查的条 中小学视频课程和学习资料大全视频课程 学习资料 公开课 找老师 逛论坛 件下自已能发现并纠正的。 3、记忆不清,似是而非地臆想。由于汉字的音和形分离,有时学生能够读出字音,却记不清字形,于是有的学生进行似是而非的类推,从而造成错误,如“苹”字上面的“艹”;结果把“苹果”错写成“苹菓”,这类错别字在连用的双音节词中经常出现。 4、思维的定势影响。定势又称心向,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在识字过程中表现之一是,前一个字的字型影响后一个字。例如:批评——批抨,眼镜——眼目竟 。这种情况也出现在双音节词中。表现之二是先学的字影响后学的字。“一般”受“船”的影响写成“一船 ”。 针对以上原因,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一下对策 : 一、教学前要有预见性。 根据“先入为主”的效应,纠正学生的一个错误知识,要比向他传授一个正确的知识难得多,所以,在识字教学前一定要有预见性。教师在备课和复备时,把本课易错的生字及课文中的字标记出来,根据字形寻找策略,教学时使学生从一开始就会留下深刻的印象,意识到哪些地方容易写错,在写字的时候就会格外注意,可以降低错误率。 那么怎样强化第一印象呢?可以分析字形特点,并在学生容易写错的地方用鲜明的色彩、形象、比喻强化正确的写法,预防学生写错别字。例如教“滚”字这个生字时,把记住“滚”中间部分的“公”字作为掌握“滚”字的关键。先用熟字帮助记忆,三点水旁、“公”、“衣”,再用红粉笔写“公”字,利用色彩引起学生注意,刺激记忆,然后利用儿歌增强记忆。这样做,不仅增加了识字的情趣,而且还加深了对字形的印象,提高了识记的准确性。 二、利用汉字规律联想识字。 中国的汉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可以利用一些汉字的构字特点、发展及内涵,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1、比较字形。 随着识字量的增加,大量形近字的出现,学生往往把一些字形相近的字认错、写错。如:学会了“放”,再写“游”总爱把右边写成“放”;学会了“东”再写“练”总爱把右边写成“东”。这是由于比较牢固的旧知识对巩固程度不够的新 知识起了干扰作用。针对这种情况,在识字教学一开始,就要强调对字形的差异,多观察、多比较、多分析。比较分析时既要注意细微差别,又要考虑到它们的相互间的干扰作用。在防止干扰作用所产生的消极影响,比较时不要把正误两个字同时出现,这样容易使学生越记越混淆。 2、了解字义。 有一些字学生常常用错是因为不解其义。同音字互相替代而产生的别字属于这种情况。如“再”和“在”、“望”和“忘”、“幕”和“暮”。掌握这类字,就必须让学生把字义弄清楚。如果学生知道了“暮色”的“暮”是傍晚,“暮色”是傍晚昏暗的天色。“夜幕”的“幕”是覆盖在上面的帐篷,在夜间景物像被一幅大幕罩住一样,所以叫“夜幕”,这样学生就不会把字用错了。 3、形义结合。 教师把形近字,根据字形的结构特点,创设语言环境灵活而有效地建立字音、字义、字形的牢固联系,从而使学生把字记准确、用正确。如许多学生“辛”和“幸”分不清,我编了这样一句口诀:“辛苦一点,幸福十分”,用来帮助学生区分。这句口诀根据“辛”和“幸”上半部分的不同,用“一点”和“十分”指导学生抓住字形特点辨别,还用“辛苦”和“幸福”两个词表示出意思,组成的句子也沟通了形义联系。学生读后印象深刻,既准确掌握了字形,又学到了做人的道理。 三、利用口诀、歌词帮助识记难字和轻易混淆的字。 口诀、儿歌、字谜幽默风趣、简单易记,符合学生好奇的特点,对一些比较顽固的错别字很适合。如学生对“未”与“末”混淆时,可根据字义编出儿歌:“未来遥远,上短下长,末日到了,上长下短。”在学习“柜”字时,根据部件就可编出一句字谜:“好大一棵树”(或“参天大树”)。在学习生字“裕”时,用口诀“有衣穿,有饭吃,生活就富裕。”学生对这样的识字方法感兴趣,学得快,记得牢。“碧”字“王大娘和白大娘并肩坐在石头上”等等。 四、建立“错别字医院”。 小学生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知觉不够精细,注意力容易分散,再加上思维习惯的个性差异,所以学习中产生的错误也不完全相同。因此,要使学生从小养成自己检查自己修改的好习惯,促使学生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问题。我就要求学 生每个人建立一个“错别字医院”, 就是把平时轻易写错的字收集起来,记录在专门的一本小册子里,要写出自己写错、用错的字错在何处,找到病因后再订正、组词、解释。如“旱”读hàn,“早”读zǎo,“旱”下边是“干”,“早”下边是“十”。旱,旱灾,陆地上缺水。早,早晨,太阳出来的时候。另外,对记录下来的字,定期进行矫正训练,要求同学之间互测互评,每人只测自己错过的字。 这样做的好处有两点:一是学生想得深,想得全面,从音、形、义三方面求同辨异,遵循了汉字的字理,识字更牢固。二是针对性强,易于学生自我改正。突出了学生这个认知主体的作用。日积月累,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错别字重复出现率会大大降低。 五、培养查字典的习惯。 随着学生年龄的不断增长,阅读量的不断增加,不熟悉的字和不能确定的字经常会出现,假如学生一碰到这种情况,能及时拿出字典查阅,有助于学生识字量的增长和阅读能力的提高。反之,则影响学生识字能力和阅读爱好。因此,让学生随时带着一本字典,对小学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十分重要。另外,当学生碰到两个轻易搞混的字,往往会使学生产生错觉,而这种错觉一旦成为学生的一种行为记忆的时候,就会直接给学生产生一种假象,当第二次碰到的时候,他会对之前的选择产生条件反射。因此,第一次碰到两个轻易混淆的字,一定要让学生做出正确的选择,查字典就是一种十分有效的途径。 养成勤查字典的严谨学风,还可以避免写错别字,当遇到没有把握的字,只要查一查字典就解决了。只要教师经常要求,经常训练,经常检查,持之以恒,学生勤查字典的良好习惯就会逐渐养成,汉字书写的正确率会不断提高。 六、实践体验,变被动为主动。 “表扬如阳光,批评如利剑”,不要让学生因为自己错别字多而感到自卑,不妨变正面消灭为间接解决。可采用各种游戏或竞赛的方式在班级里开展活动,使学生自己自愿强化,比如说走上大街找错别字,同学之间互找错别字,在黑板上展示错别字,互批互改作文等,从中评选出“谁是改错大王”。还可以采用榜样法对于不写错别字的同学进行表扬、奖励,从而来矫正小学生的错别字现象。 总之,教给学生有效的识字方法,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将有助于学生减少错别字。教师要帮助学生消灭错别字,任重而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

6. 如何解决小学生错别字的几条具体办法

在小学学习阶段,错别字的出现呈现正态分布的态势,即随着年级的增高,识字量增大,错别字渐渐增多,中年级即三年级达到顶峰,四五高年级又渐渐呈下降趋势。 错别字可以说是小学语文学习中的“常见病”、“疑难病”,基本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原因。 1.汉字本身的特点。 (1)结构复杂。汉字结构差别大,仅《新华字典》就收集了8000多个汉字,不同的结构成分约有1000个笔画之多。在1952年原教育部公布的2000个常用字中,每个字平均有11画之多,其中在17画以上的字就有221个;每个字形体差异小,多一笔,少一笔,长一点,短一点,就成为不同的字或不成为字。例如:“未——末”,“酒——洒”。 (2)同音字多。在普通话中,有1000多个单音节同音字。如果不计声调,汉字仅有418音节,每个音节平均有同音异形常用字733个,存在一字多音(调)、一音多字的现象。例如,“纪念——纪年”,“业绩——业迹”等,都是因为音义相同或相近造成的。 2.小学生的心理原因。 (1)感知不精确,辨析不准确。小学生的知觉还比较笼统,未形成精确的分化能力。如“荆棘”写成“荆刺”,由于孩子空间知觉特别是左右方位知觉不完善,常常将字写的左右颠倒。 (2)注意不稳定,粗心大意。学生的注意力还不稳定,往往容易被那些与学习无关的外部因素所吸引从而导致出现错别字,但这些错别字大多数在注意检查的条件下自已能发现并纠正的。 (3)记忆不清,似是而非地臆想。由于汉字的音和形分离,有时学生能够读出字音,却记不清字形,于是有的学生进行似是而非的类推,从而造成错误,如“苹”字上面的“艹”;结果把“苹果”错写成“平果”,这类错别字在连用的双音节词中经常出现。 (4)思维的定势影响。定势又称心向,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在识字过程中表现之一是,前一个字的字型影响后一个字。例如:批评——批抨,眼镜——眼目竟。这种情况也出现在双音节词中。表现之二是先学的字影响后学的字。“一般”受“船”的影响写成“一船 ”。 费景湖先生曾经收集了小学生日记、作文、作业共18345篇,找出其中的错字与别字,经过统计处理,得出重复出现50次以上的错字有“步、真、念、睡、赖”等20个;别字重现40次以上的有“多——都,正——真,正——直,在——再,以——已,又——有,密——蜜,今——令”等15个。 上面我们对小学生错别字形成的原因作了简单的分析,下面我们将有针对性地指出解决小学生错别字的几条具体办法。 对错别字进行分析,目的在于“防患于未然”,着眼点应放在预防上,防重于纠。那么,怎样防止学生少写或不写错别字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个方法。 1.根据字音特点记字形。 有些字字形相似容易混淆,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这个字的声母和韵母区别开来。如“今——令”,这两类字容易混淆,但是只要记住声母是“L”往往都可写成“令”。例如:铃、岭、怜,那么其余的都写成“今”。例如:“吟、念、贪”等。还有的字可用韵母来鉴别,如“舀——臽”很相似,韵母是“ɑo”应写成“舀”,如 “稻、蹈、滔”,其余的只能写成“臽”,例如,“焰、陷”等。 2.利用形声字的规律记字形。 汉字中的形声字由表意的形旁和表音的声旁构成,而形旁、声旁大都是原来就有的单字。如果孩子懂得汉字的构字规律,老师把形声字的有关规律知识教给他们,别字就会大大减少。例如 “急躁”的“躁”和“干燥”的“燥”字的区别:“躁”是足字旁,当人脾气急躁时常要顿足跳脚的,而“燥”则是火字旁,火烤了当然要干燥。又如,对一些字的偏旁,如果能说出其标义,理解其释义,错误就会减少,例如:“冫”与“氵”常常混淆,我们要讲清楚,凡用“两点水”(冫)作偏旁的字,大都同冰有关系,如“冻、冷、凛、冽、凝”等,而用“三点水”(氵)作偏旁的字,大多同水有关系,如“江、河、湖、海、洪”等。 3.发挥想象记字形。 孩子的想象是丰富的,一个圆圈,他们可以认为它是一张嘴,一只饼,一个球,甚至是男孩用手推的一个铁环。因此,根据孩子对汉字的感知特点,对于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如在比较隐蔽的部位中的点、横、钩等,除用彩笔加以标明外,还可让孩子合理地想象,使这个隐蔽的弱成分变成强刺激。如“鸟”字中的“点”像什么?有的孩子说像一条吃到肚里的虫子,有的说像啄木鸟尖尖的嘴巴,还有的说像啄木鸟的心。又如“奶”字,有的孩子说“横折折钩”像奶奶的“驼背”,“撇”像她拄着的拐杖。有时,我们可以根据汉字的组成关系编顺口溜,如“辛”,有位学生说:“妈妈是个营业员,每天立上十小时真辛苦。”这样,他不会把“辛苦”写成“幸苦”;又如“省”字,有位学生说:“到商店买东西,少用眼睛看,可以省下许多钱。”既生动有趣,又减少了孩子识记生字的心理活动过程,孩子记得牢,甚至终身难忘。 4.采用螺旋式复习法。 小学低年段的孩子还缺乏精细的分析能力,短时记忆占优势。为了减少错别字,

7. 如何纠正学生作业中的错别字的教学反思

如何纠正小学生作业中的错别字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正确使用汉字,不仅能更好地表情达意,也是一个人文化修养的象征。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都深知识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是培养小学生智能的重要途径,课程目标中还规定小学生要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正确书写,并且有一定的速度。教育专家研究表明,在小学学习阶段,错别字的出现呈现正态分布的态势,即随着年级的增高,识字量增大,错别字渐渐增多,中年级即三年级达到顶峰,到高年级又渐渐呈下降趋势。错别字可以说是小学语文学习中的“常见病”、“疑难病”,基本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原因:
一、汉字本身的特点
1、结构复杂。
汉字结构差别大,仅《新华字典》就收集了8000多个汉字,不同的结构成分约有1000个笔画之多。在1952年原教育部公布的2000个常用字中,每个字平均有11画之多,其中在17画以上的字就有221个;每个字形体差异小,多一笔,少一笔,长一点,短一点,就成为不同的字或不成为字。例如:“未——末”,“酒——洒”。
2、同音字多。
在普通话中,有1000多个单音节同音字。如果不计声调,汉字仅有418音节,每个音节平均有同音异形常用字733个,存在一字多音(调)、一音多字的现象。例如,“纪念——纪年”,“业绩——业迹”等,都是因为音义相同或相近造成的。
二、小学生的心理原因。
1、感知不精确,辨析不准确。小学生的知觉还比较笼统,未形成精确的分化能力。如“荆棘”写成“荆刺”,由于孩子空间知觉特别是左右方位知觉不完善,常常将字写的左右颠倒。
2、注意不稳定,粗心大意。学生的注意力还不稳定,往往容易被那些与学习无关的外部因素所吸引从而导致出现错别字,但这些错别字大多数在注意检查的条

8. 我是如何帮助学生纠正错别字的

作为一名初中语文老师,我在教学实践中经常会遇到学生写错别字,可以说,写错别字是很多初中生经常会犯的错误
,我在我的学生平时的作业中每天都会见到错别字,尤其是作文,我几乎没有见过没有错别字的作文。对于这种现象,刚开始我的做法一般是把错别字一一给学生指出来,让他们改正。可是后来发现这样做不仅很费事,
而且效果很差
。主要原因可能是学生处于
被动纠正错别字
的状态,所以积极性就不高,效果当然也就不好。现在中招、高考作文中的错别字都是要扣分了,而到了初三、高三再去专门纠正错别字已经太晚了。所以从初一阶段就认真一些,是很有必要的。况且,避免错别字也是一个人文学素养高的一个体现。
一、利用早读时间大声读书。这样做表面看似乎和纠正学生的错别字没有关系,其实不然,学生在大声读书的时候,必须读正确
,这就要求学生必须认真看书,
读准字音
,这样的认真和准确对于学生避免错别字有很大的作用。同样的道理,在评讲作业尤其是作文的时候,我也是让学生大声读出来,这样学生就能够很容易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自己找到了自己的错误,就为下一步的改正打好了基础。这样大声地读作文,还可以帮助学生找到不通顺的语句,真是一举两得呢!
,卡片上除了写上原字和错字之外,我还让他们分别给这两个字组词
,尽量多的组词,而且一定要标上拼音
。卡片要经常带着,有空的时候就拿出来看一眼。如此反复,慢慢地,这些错别字出现在学生作业中的频率就越来越少了。对于偶尔出错的一些字我要求学生一定要养成细心的习惯,写完之后要再检查一遍,检查的方法就是读出声。如果是在考场上,由于不能出声地读,但只要时间允许,也要尽量一字一句地看,而不是一目十行地浏览。长此以往,学生们就养成细心检查作业和试卷的好习惯了。
三、教给学生一些辨析形近字的方法。一
些形近字“长”得非常相像,简直就像是我们人类中的双胞胎,一眼看去是区分不出来的,如“未”和“末”,“日”和“曰”。还有一些字虽然没有双胞胎那么相像,可要一下子区分也不是那么容易,如“啜”和“缀”,等等。为了学生在区分错别字时可以少走弯路,我就教给学生一些“笨”方法,如辨析“未”和“末”时,我告诉学生,“未”来的路越走越长,所以“未”字的两横是上短下长,而“末”路肯定是越走越短,那么“末”字的两横就是上长下短了。有时我也教给学生一些“巧”方法,如辨析“啜”和“缀”时,我们先找出两个字的区别在于部首,“啜”有两个义项:(1)饮和吃,(2)哭泣时抽噎的样子。两个义项都和嘴巴有关,当然应该是“口”旁了。而“缀”的三个义项分别是缝、连接和装饰,都和丝线有关,用绞丝旁也是理所当然的了。这样运用形声字的音符和义符来区分形近字的方法是比较简便易行的。
四、遇到生字时,引导学生仔细分析其音、形、义,争取让学生一下子记准确,这样就避免了以后纠正错别字的麻烦。
五、举行互找错别字活动,同桌之间互相查找对方的错别字,看谁错得少,然后改正。第二次再互找,看谁比第一次查找时进步大。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纠正错别字的兴趣。这样循序渐进,从初一到初三,学生们的错别字果真是越来越少了。以上就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纠正学生错别字的一些具体做法,希望能对乐庭有一定的帮助。

9. 识字教学中为什么强调预防错别字重于纠正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一个人是预防生病更要些还是生病后及时医治重要些呢?很明显,不生病最好,那么不写错别字更好。与其后来纠正,不如一开始就杜绝。所以识字教学中强调预防错别字重于纠正

10. 为防止产生错别字,你在教学“燕,矩,藏,惯”四个字时该注意什么

“燕,矩,藏,惯”四个字时该注意字的结构。

燕是上中下结构,矩和惯是左右结构,藏是上下结构。

基本字义:

1、燕

鸟类的一科,候鸟,常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用泥做巢居住,捕食昆虫,对农作物有益。

2、矩

画直角或方形的工具:矩尺(曲尺)。

3、藏

隐避起来:埋藏。

4、惯

习以为常的,积久成性的:习惯。

(10)错别字教学扩展阅读

惯组词:

1、习惯[xí guàn]

常常接触某种新的情况而逐渐适应:~成自然。对这里的生活还不~。

2、惯性[guàn xìng]

物体保持自身原有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如行驶的机车刹车后不马上停止前进,静止的物体不受外力作用就不变位置,都是由于惯性的作用。

3、惯例[guàn lì]

一向的做法;常规:打破~。因循~。国际~。

4、惯犯[guàn fàn]

指屡次犯罪、恶习难改的犯罪分子。

5、娇惯[jiāo guàn]

宠爱纵容(多指对幼年儿女):别把孩子~坏了。

热点内容
2017高考数学文 发布:2025-05-15 15:11:48 浏览:817
怎么喝水 发布:2025-05-15 14:52:53 浏览:829
雅本化学公司 发布:2025-05-15 13:44:02 浏览:940
师生问候英文 发布:2025-05-15 12:33:11 浏览:332
教师三年个人发展规划 发布:2025-05-15 08:59:20 浏览:116
校长师德师风情况总结 发布:2025-05-15 07:26:18 浏览:72
科高教育 发布:2025-05-15 04:51:38 浏览:764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试卷 发布:2025-05-15 03:39:22 浏览:833
叶开语文 发布:2025-05-15 03:38:08 浏览:879
北京假体隆鼻多少钱 发布:2025-05-15 02:49:41 浏览: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