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旭教育
A. 长沙市特殊教育学校学费免费
1、各级领导重视、社会各界关爱,特殊教育学校办学的外部环境进一步优化
以胡锦涛同志为首的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十分重视残疾人教育工作,在党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全党全社会都要“关心特殊教育”,2008年初召开了中央政治局会议专题讨论残疾人工作,出台了推进残疾人各项工作的中共中央七号文件。今年国务院办公厅又转发了八部委联合发文《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意见》。另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乡文明大幅度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弱势群体、关爱残疾儿童,特殊教育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近四年来国家教育部、中残联、省教育厅、省残联和市四套班子主要领导都先后来校视察指导工作,看望慰问师生。市财政局、残联等相关部门都从不同角度给学校经济和物质上的支持,加快了我校的发展。社会名流、爱心单位和企业都纷纷加入资助贫困残疾学生、支持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行列。2003年以来,在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帮助下,学校先后免除了残疾学生上学所需的各项费用,在各级各类教育中率先实现免费入学,解除了残疾学生家庭子女教育的经济困难,为残疾孩子“平等、共享、参与”社会提供了保障。
2、政府和社会各界加大对我校的投入和支持,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1996年至2005年,学校完成了校园基本建设,建成了教学楼、学生宿舍、艺体楼、田径场、综合楼等,完成学校的校园绿化和亮化工程。2008年进行全面提质改造,着重校园文化建设,对校园进行美化、绿化,改造学生寝室、教室。2009年培智综合楼落成。近年来,学校不仅在硬件建设实现着跨越式发展,软件建设也一步一个台阶:学校先后建立多功能教室和校园闭路电视网及教师电子备课室,配置高性能的盲聋生专业电脑教室,2006年6月,学校为每间教室配备多媒体设备,为教师配备办公电脑,建设数字化校园;添置助听、助视及启智设备,让残障孩子依托设备走上康复之路。
3、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精细化管理取得显著成效
近几年来在市教育局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学校建章立制,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大行政管理和教育教学管理的力度,从宏观的校风、教风、学风三风建设到学校教育、教学、后勤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均制定了具体管理细则与要求,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原则,加强精细化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学校的各项工作都跃上新的台阶,在国内影响进一步扩大。学校领导班子两次获得市教育局绩效考核一等奖,今年更是先后获得“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单位”和“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单位”称号。
(二)学生及教师情况分析
1、学生现状
学校目前已经形成集盲、聋、弱智三类残疾人教育于一体,形成了学前康复训练,九年制义务教育为基础,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与长短结合的职业技术培训综合多层次的办学模式。我校现有教学班41个,学生522人(聋生249人,盲生147人,培智学生126人)。人数分布见下表:
部 门
学前
义务教育
普高
职高
短期培训班
盲
班数
1
8
1
3
1
人数
11
87
5
34
10
聋
班数
1
9
3
3
0
人数
12
149
34
54
0
培智
班数
1
9
0
1
0
人数
5
112
0
9
0
合 计
522
28
348
39
97
10
从上表分析,我校学生主要集中在义务教育阶段,学前、普高及短期培训班招生还不够理想,规模有待增加。
我校学生来源广泛,来自湖南省内外,长沙地区学生243人,占学生总人数的46.6%, 69.04%的智障学生来自长沙地区,比例最高,21.1%的盲生来自长沙地区,比例最低,详细情况见下表:
部 门
学前
义务教育
普高
职高
短期培训班
盲
长沙地区
5
19
1
4
2
长沙地区外
6
68
4
30
8
聋
长沙地区
5
81
11
28
0
长沙地区外
7
68
23
26
0
培智
长沙地区
4
77
0
6
0
长沙地区外
1
35
0
3
0
2、教职工队伍现状
我校共有教职工121人,其中有1人因病长休,2人在外支教,现实际在职在岗118人。教职工中专业技术人员117 人,工勤人员 4人。
从学历情况看:教育硕士及在职研究生学历6人,大学本科79人,大学专科29人,中专及高中7人。
从年龄和职称情况看:35岁以下90人,35—45岁以下22人,45—50岁以下3人,50岁以上的6人。
从职称情况看:专技人员中中学高级10人,中学一级及小学高级45人,有“双证”的“双师型”教师4人。
从教师专业性来看:仅25名教师毕业于特殊教育专业,另 89名教师毕业于其他教育专业。
从参加业务培训情况来看:近一年来参加全国特殊教育相关知识培训43人次;全国、全省特殊教育研讨会18人次;参加长沙市骨干教师培训3人次;市级教学相关知识培训10人次;市级教学观摩活动28人次;市级各科教研活动16人次;校本和部门业务培训10次,共计240人次。
二、 学校科学发展进程中的障碍
(一)、投入经费还相对欠缺
近几年来,为改善办学条件,市教育局和学校在加强内部管理、提高质量的同时,对学校的基本建设和专业设备添置进行了大笔投入。但对照东部特殊教育发达地区,我校在教学辅助设备、检测和康复专用仪器以及职业技能教育设备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这影响了学校的办学质量和管理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同时残疾学生生活补贴问题还未得到解决(在省内外很多城市残疾学生都获得一定数额的生活费补贴及校服、床上用品补助等)。另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工作辛苦,心理压力大,很多地区增加特教津贴比例,达到50%,有的地区则按基本工资和薪级工资之和的15%计算,提高特教教师的福利待遇,吸引优秀高校毕业生从事特殊教育。
(二)、办学规模、层次等还欠优化
新校96年设计之初,主要满足盲、聋学生的教育需求。随着时代的发展,2000年在人大代表连续四次提案的情况下,我校在市教育局的领导下试办培智班。之后智障生源不断暴涨,09年我校新修建一栋培智综合楼,可满足144人的教育需求。
学校规模目前聋生部15个班加一个康复班,盲生部14个班,培智部11个班,三部门合计41个班。根据学校年初设想,三个部门相对独立分布于三栋教学楼,目前基本按这个设想进行布局。根据学校目前各教室、寝室、食堂、浴室及各项配套功能室情况来看,学校规模基本饱和。但从长远来看,培智部仅仅一栋楼还不能满足长沙地区智障学生的教育需求,将培智部单独分校出去应是迟早的事情。
按照我校十一五发展规划,学校办学要逐步形成倒金字塔式结构即增加中学教育阶段学生。同时随着时代进步,残疾儿童学前教育需求、高中教育及多重残疾儿童都将有自己的教育需求,而以后我校的教育对象都将发生变化,这意味着办学也将随之优化。同时学校在功能上要逐步转型,以适应现代特殊教育发展的需要,未来学校发展应该是融学生教育、师资培训、外界咨询、康复评估、指导等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学校。
(三)、各层次办学尚欠科学化
学前康复阶段,课程设置怎样更具科学性,满足学龄前儿童身心正常发展是需要研讨的问题。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2007年教育部才出台,而具体的课程标准及相关教材等都还未出台,给我校义务教育阶段办学也带来一定困扰。目前,我校正牵头编撰全省培智教材。
由于我校近年来高考升学率不断攀升,在全省拥有良好的口碑,一些学生冲着学校的名气纷至沓来,但由于之前教材使用问题无法考上我校高中,只得无奈选择职高,怎样满足这部分学生就读高中、升入大学的愿望也是一个现实问题。
职业高中目前我校试行校企合作的模式,发展良好,但也出现一些隐患,将学生前途系于企业,如果企业效益一旦滑坡将对学生就业造成一定影响,怎样多渠道培养学生技能、促进学生就业甚至创业是应该继续探讨的问题。
(四)教师职业素养、专业发展亟待加强
由于我校是市直学校中唯一一所特殊教育学校,教学设施和条件、教学质量在省内都没有可比性,加上无升学、统考压力,教职工无法流动等因素,教职工中有部分人缺乏主人翁意识,思想上不求进取、工作上有相当的惰性。加之学校老教师纷纷退休,受市场经济影响,年轻教师职业理想普遍不如年长教师,怎样在年轻教师中传承学校“红在盲哑、专在盲哑、头发白在盲哑”职业操守,发扬特教人精诚亲爱的精神成为思考课题。另我校教师特殊教育科班出身不足10%,且科班出身的第一学历也全为中等师范学历,大部分教师都缺乏专门的特殊教育培训,学校岗前培训又主要集中在盲文、手语的突击培训,怎样提高教师的特殊教育专业能力,增强其科研能力是新时期的一大难点。而现代化特殊教育发展要求特教教师集医学、康复训练学、教育学、心理学专业教育背景于一体,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方面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
三、加快学校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一)、构建残疾儿童帮扶体系
1、对残疾学生进行生活费补贴。全国很多地市及省内的湘潭、浏阳、株州、娄底等地州市已经率先实现了残疾学生“全免”入学,实行生活费补贴。根据教育强市文件,残疾儿童入学率要达到95%,为减轻残疾儿童家庭负担,为此是否能在“两免一补”的基础上实行“全免”入学,包括生活、校服等其它费用(大概一年为4000元),由学生所在地残联及政府进行补助。
2、加大康复和职业教育投入。目前特殊教育中康复、职业教育等方面没有专门的经费保障和投入渠道,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一些经费问题,据湘政办发[2008]18号《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中指出:教育、民政、卫生、残联等有关部门和单位要积极整合资源,争取利用彩票公益金和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发展特殊教育,统筹残疾人教育、康复和职业培训,提高特殊学校综合效益。2009年五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意见》中也明确了经费投入的相关问题。
(二)、拓展学校功能,承担社会责任
1、加强随班就读指导工作,为残疾儿童提供优质教育。融合教育已经成为趋势,怎样在最少受限制的环境中对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进行教育,不仅是特教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尊重残障儿童的生命发展权和受教育权。学校要在教育行政部门及残联等部门的扶持下建设资源中心,并获得政策支持对市内普通中小学教师进行特殊教育指导、培训,让其掌握一定的特教手段和特殊儿童心理学知识,让那些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特殊孩子早日享受到个性化教育。同时尝试双学籍制,灵活地让残疾儿童享受优质教育服务。
2、成立特殊教育资源中心。目前杭州、南京及北京、青岛等都成立了教育资源中心,它是全省特殊教育工作的学术研究机构,主要职能有分期分批地组织全省特教骨干教师培训;指导全省特殊学校教育教学、康复训练、个案训练、测试评估等项工作;开设家长咨询门诊或网站,为家长提供服务;面向社会,对社会上有特殊教育需求的人群提供特殊教育服务等。目前,学校实际上已承担了很多此类工作,但怎样在有关职能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更加整合资源,引领全省特殊教育的发展,是进一步思索的方向。
3、招收学区内多重残疾学生及脑瘫学生,加强此类教育、教学研究。
(三)优化办学
1、将培智部单独立校。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省级建盲校,市级建聋校,县级建培智学校。目前国内很多地区都开办了专门的培智学校(越是发达地区专门的培智学校越多,针对不同种类智力残疾儿童施行教育的分工也越细),目前中国大陆有473所智力残疾儿童学校,大部分集中在发达地区及沿海城市。据统计目前长沙市残疾人口为31万,占总人口的4.91%,其中智力残疾人为2.05万,占残疾人口的6.6%(这一数据不包括自闭症等精神残疾儿童),适龄入学儿童至少在四千以上。且就特殊教育来说,培智教育是最复杂的,有不同门类如智力低下儿童(先天唐氏、大脑发育不良等)、自闭症(精神残疾)、脑瘫、多动症、情绪障碍,是最需要教师专业发展,需要教师具有心理学、医学康复等综合知识来进行专门研究、需要介入医疗团队合作研讨的。从长远考虑,建立单独培智学校应该是应适时之需。
2、做强职业教育,拓宽专业设置,扩大招生规模。做大、做强按摩实习基地,形成集按摩、保健、康复为一体的功能,最后成为一专科医院。并尝试与省中医药大学联合办学,将该专业升格为大专,满足盲生就读高等教育的需求。盲部同时尝试钢琴调律、电脑等专业。聋职业教育目前正尝试走校企合作的路子,开办服装与制作专业和工艺美术专业,由企业出师资来亲自培训并提供实习场地。今后要在就业渠道上打开通道,不仅培养技工也培养能创业的老板。培智还需突破瓶颈,需结合广泛的市场调研,与企业合作,进行订单式培养,培养学生从事简单的包装业等流水工作及宾馆服务工作。
3、做大普通高中教育,为残疾学生提供优质教育。加强对普通高中的师资配备、教学研究,同时采取增加一年预科等措施,下到各地州市招收优质生源,满足残疾学生升入高等院校的教育需求。
4、深化课程改革。组织全体教师认真研究新课程改革方案,根据学生身心发展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加强对新课程的教学研讨和教材适应性研究,培养学生自然生存能力和社会生存能力。做好全省培智教材的开发、研讨工作。
5、 加强学前教育。运用现代化的康复训练设备采用医教结合的教育模式,对残疾儿童进行康复训练。让其智力得到充分开发,打开智慧之窗,让他们赢在起跑线。
(四)、注重特殊教育师资的培养。
1、将师资培养列入每期工作重点。制定教师专业化发展规划、加强相应的制度建设(建立规范的培训制度、改革教师评价机制、建立严格的学习评价制度等),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
2、加强师德教育。提高教师职业幸福感,通过实行人性化管理制度、挖掘百年老校精神,传承学校精诚亲爱的特教精神,搭建平台让教师充分感受成就感。
3、提升教师特殊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对全体非特殊教育专业出身教师进行轮训,鼓励教师攻读特殊教育专业本科学历及硕士学位。加强专业技术人员(行为矫正、康复训练师等)的培养。扎实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引导教师制定个人成长规划与学校制定的教师专业化发展规划匹配。通过开展具有学校特色的科研活动如,教师茶叙活动室开放、教师读书活动、微型课题的研究、依托科技节、体育节开展教学论坛等,组建青年教师沙龙,多方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B. 方旭的基本资料
姓名:方旭
性别:男
身高:180cm
体重:75kg
生日:12月20日
教育背景: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98级
所属公司:北京吉安永禾影视有限公司
C. 英国工党和保守党对政府在教育投资方面的不同看法
神贴留个名=。=明天,哦不今天就得交了呢。——徐博
D. 福州方旭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方旭教育是一家教育培训机构,培训内容有小中高各科辅导、托管、艺术类课程,以快乐魔方作文为特色课程为招牌,励志打造中小学第一品牌。
法定代表人:石勇清
成立时间:2016-10-19
注册资本:1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350100100557566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独资)
公司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南屿镇水西林1号闽侯县南屿粮油加工厂二层
E. 大连方旭文化广告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怎么样
大连方旭文化广告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是2011-11-17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沙城街88号2层2号。
大连方旭文化广告传媒有限责任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2102045820399751,企业法人刘家济,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大连方旭文化广告传媒有限责任公司的经营范围是:经营广告业务;文化信息咨询;展览展示服务;企业形象策划;经济信息咨询(不得从事教育培训及办学)(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通过爱企查查看大连方旭文化广告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F. 仙桃市教育局的市局领导
党组书记、局长彭中才:
主持市教育局全面工作。
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徐红兵:
仙桃市人。生于年11月21日,1988年7月毕业于湖北大学生物系,获理学学士学位,同年分配到仙桃师范工作。1997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9-2001年6月参加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习并结业。1999年任仙桃师范党委委员,2001年任仙桃师范党委委员、副校长。2001年1月评为高级讲师,后评为副教授。2002年3月任教育局副局长,2005年任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曾是全国中等师范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多次被评为学院“优秀教育工作者”、“先进工作者”。曾获省语委颁发的普通话测试员证书及省中心组论文评比一等奖、录相课比赛二等奖。曾在《湖北电大报》、省《师德论坛文萃》上发表论文。
分管机关、文明城市创建、妇联、武装、基础教育、教育科研等方面的工作。联系办公室、基教科、教科院。
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唐毅波:
仙桃市干河办事处人。生于1963年6月14日,1986年9月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工委指挥技术学院。同年参加我国卫星航天测控工作,曾任技术员、政治处连职干事。1986年5月在指挥技术学院学习时加入中国共产党。1990年10月转业,在仙桃市工业局工作,2000年4月调仙桃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2001年5月任市纪委执法室副主任。2002年12月调任仙桃市教育局工会主席、党委委员;2003年 4月任纪委书记、党委委员;2005年任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曾在《反腐倡廉研究》、《勤工俭学》上发表论文多篇。
分管党务、人事、教师管理与培训、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民师稳定等方面的工作。联系人事科、教管科、毕办。
党组成员、副局长舒方旭:
仙桃市三伏潭镇人。1963年9月27日出生,1981年7月毕业于洪湖师范学校,1985年9月至1987年7月在荆州教育学院进修。1990年于华中师范大学本科毕业。中学语文高级教师。1981年至1987年,先后在三伏潭夏市中学、毛场中学、仙桃六中、市教师进修学校任教。1987年调市教育委员会工作,任办公室副主任。1990年8月调市委办公室工作,先后任综合科副科长、文书科科长。1994年调市政府研究室任副主任。1996年1月调任毛嘴镇党委副书记。1998年1月调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2001年11月任副局长,2003年9月兼任仙桃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主任。在教育系统工作期间,撰写了《论仙桃民间故事》、《让德育焕发生命的活力》、《税费改革后的教育经费筹集》等多篇论文在北京师范大学校刊、《中国德育》、《湖北教育科学》等报刊上发表。
分管部门预算、财务核算、审计、学校建设、贫困生资助、招商引资等方面的工作。联系计财科、教育财务核算中心、学生资助管理办公室。
党组成员、副局长王明轩:
仙桃市彭场镇人,生于1960年12月29日,1982年7月湖北广播电视大学毕业。1996年7月,获华中师大教育管理学专业文凭。1975年9月在彭场尤拔中学参加教育工作。198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5年8月在市教师进修学校任教,1986年8月调市教育局工作;1992年5月至1999年5月,先后任市教育局职教科长、师训科长,办公室主任,机关党支部书记等职。1999年5月任市教委党委委员,工会主席,2001年11月,任市教育局副局长、党委委员。现任政协仙桃市第六届政协常委,教育系统统战委员。曾被省教委、省语委评为“先进个人”;曾被省委610办公室、省人事厅授予“防范和处理邪教工作先进个人”称号。曾参与教师《基本功训练》一书的的编写工作,并在《素质教育实践与研究》、《学校管理》、《中小学培训》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
分管学校后勤、师生保险、书刊发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联系中小学后勤服务管理中心、师生保险办公室、教育书刊发行管理办公室。
党组成员、副局长程波:
1971年10月生,毛嘴镇人。1989年7月仙桃师范学校毕业;1991年7月荆州教院毕业,分配于毛嘴高中任教。1994年9月于省教院学习,1996年7月调市教委工作,1997年6月入党。1998年5月调市委组织部工作。2006年1月调市教育局任党委委员、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副主任。2009年7月任市教育局纪委书记、监察室主任。2011年9月任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分管纪检、监察、宣传、政策研究、教育行风、市长专线、武汉城市圈教育发展、新农村建设、校外教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方面的工作。联系监察室、研究室、综治办、青少年活动中心。
党组成员、副局长(挂)、仙桃中学党委书记、校长刘少琼:
1971年7月出生,胡场镇人,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中学历史特级教师。1991年7月大学毕业, 1998年8月任彭场高中副校长,2001年8月任彭场高中党总支书记、校长。2004年8月调入仙桃中学,任党委副书记、副校长;2008年8月,任仙桃中学党委书记、校长。2011年9月任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挂)。湖北省教育学会中学历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湖北省教育学会中小学德育学会会员;湖北省教育学会教师教育分会会员;湖北省中小学校长培训教师;湖北省新课程中学历史学科(人教版)教材教学培训专家。发表论文有《为什么说南京临时政府是资产阶级革命政权》、《关于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几点思考》等多篇;执教的《新文化运动》一课在荆州地区获一等奖。
市教育局工会主席、兼任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秦治华:
仙桃市杨林尾镇人,生于1962年10月24日,大学本科学历,中共党员。1981年6月至1985年8月任仙桃市杨林尾中学语文教师;1985年9月至1988年8月任仙桃市彭场中学语文教师、团委书记;1988年9月至1990年5月任仙桃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语文教师、办公室主任;1990年6月至1995年11月任仙桃市委宣传部宣传科科长、办公室主任;1995年12月至1998年11月任仙桃市委宣传部副局级理论教员;1998年12月至2000年6月任仙桃市委宣传部纪委书记、监察室主任;2000年7月至2003年3月任仙桃市文化局副局长;2003年4月至今任仙桃市教育局工会主席;2005年12月至今兼任仙桃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曾两次被省新闻出版局授予“全省扫黄打非先进个人”称号; 2005年元月被市总工会授予“全市先进工会工作者”称号。
分管成人教育、职业教育、民办教育、计划生育、老干、工会、关心下一代等方面的工作。联系成职科、工会、工会活动中心、计生办。
党组成员、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副主任督学付冷新:
1965年12月出生,胡场镇人,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87年6月毕业于湖北师院,在大冶师范学校任教两年,89年10月在仙桃市人大工作,历任科长、办公室主任,1999年3月,任仙桃市政法委副书记、综治办主任、维稳办主任,2010年12月任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副主任督学。2007年被湖北省委省政府授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个人”。
党组成员、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副主任督学徐四美:
1965年11月出生,长埫口人,大专学历,中共党员。1984年10月在长埫口镇工作,先后担任镇妇联主席、宣传委员、副镇长等职务;2006年11月在彭场镇工作,先后担任镇宣传委员、副镇长、副书记等职务。2011年8月任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副主任督学。
党组成员、市教育招生考试院院长刘学文:
1968年6月出生,长埫口镇人,中共党员。1988年6月毕业于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分配到仙桃市工业局工作。1989年3月至1996年11月在市政府办公室工作(其中1994年3月至1996年11月抽调到市文明办工作);1996年12月至2001年3月在姚嘴镇工作,先后任副镇长、组织委员、纪委书记、统战委员;2001年3月调市教育局工作,2009年7月任局党组成员、市教育招生考试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