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教育 » 幼儿集体教学

幼儿集体教学

发布时间: 2022-03-04 12:12:26

如何有效开展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

评价环节非常有价值,它能帮助幼儿对正在进行的主题有更全面的了解,也能让幼儿有机会表达自己的困惑。当然,这需要教师敏锐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宜的引导,或鼓励其他幼儿参与讨论。分享环节不仅能让幼儿分享经验,而且能激励幼儿进一步探索。遗憾的是很多教师把评价环节看成一个简单的总结环节。我从事幼儿教育工作二十七年了,自己组织了不少活动,也听,归纳起来有这样几个情形: ①以教师发言为主。教师像是在独白,并不期望幼儿回应。 ② 交流的内容较肤浅,缺乏意义。教师常说的话是“今天小朋友们玩得高兴不高兴啊…今天小朋友们在活动中的表现都不错”,等等,缺少深层挖掘和探讨。 ③ 师幼之间、幼幼之间缺少互动,大多是教师独自。或教师只和个别幼儿交流,其他幼儿无所事事,导致评价环节有名无实。 杜威曾批评道,“学校中的大多数活动,时间过于短暂,不容许把活动彻底展开,也不容许把一项活动引导到另一项活动,而这一点如果不改变,良好的反思思维习惯就不能得到发展。” 那么在集体教学活动中何时需要评价如何组织评价呢我们知道评价应基于教师对幼儿活动进程的把握。当多数幼儿的学习进程出现问题时,教师可以让幼儿停下来共同商讨、解决问题;当部分幼儿的学习行为具有创新性、示范性,而其他幼儿已经历充分的自主探究时,教师可以组织集体讨论和交流,发挥优秀经验的教育价值;当幼儿的学习过程需要概括和提升,且概括和提升是学习过程的自然结果而非教师的灌输时,教师可以适时帮助幼儿形成初级概念和经验体系。 我认为组织集体教学活动中为了让评价环节发挥应有的作用,教师需要倾听,以便及时发现幼儿有价值的观点和困惑,启发、引导幼儿对未完成或较肤浅地完成的活动作更深入的探索。 第一,激发幼儿参与评价的主动性。 教师引导幼儿大胆介绍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不仅可以帮助幼儿思考自己的行为,还便于其他幼儿了解同伴在操作过程中的思路以及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便作出适当的评价,促进幼儿发展。 第三,开展小组互评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对各个小组活动情况的整体评价,以培养幼儿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第四,评价时机要合适。如果对于需要进一步探究的幼儿来说,不适时的评价活动是干扰,而且容易使幼儿养成不善于倾听的习惯,破坏幼儿继续探究的欲望。 第五,评价形式要丰富多样. 评价的目的是在了解幼儿发展现状的同时帮助他们整合、提炼相关经验,更好地促进他们的发展。我们可以采用丰富多样的评价形式,如,以教师为主讲评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请幼儿说说自己在探索过程中遇到的难题;鼓励幼儿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值得注意的是,不管采取哪种形式,我们都要充分了解幼儿现有的兴趣、能力水平及活动特点等,尽量引导幼儿围绕具有共性或比较感兴趣的问题来思考、讨论。 第六,评价场所要机动。第七.评价要以幼儿发展为切入点,

㈡ 幼儿集体教学活动有哪几部分组成

幼儿集体教学活动有哪几部分组成:
1. 教师,2. 幼儿 ,3.内容,4. 方法,5.环境和材料
幼儿园教育活动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的过程。了解教育活动过程中主要参与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对于教育活动的设计、实施和评价都十分重要。教育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核心因素。除此之外,教育活动的主要构成因素有:

(一)教师

教师是教育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和评价者。在教育活动中教师的语言、仪表、神态、行为直接影响教育活动的成效。例如,教师自身是否具有榜样作用,指导教育活动是否适时、适度,对幼儿的管理是否经常出现恐吓、体罚等否定性行为等等,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发展。

(二)幼儿

幼儿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是教育目标的体现者。幼儿的发展程度从多方面影响教育活动的效果。如幼儿的注意力是否集中、语言表达能力是否能保证与教师和同伴的有效交流、是否已经形成良好的集体生活的基本习惯等等,影响着教育活动的效果。

(三)内容

教育活动内容是为教育活动目标服务的,其直接依据是教育活动目的。教育活动内容是直接与幼儿发生联系的部分。活动内容是否科学、难度是否适当、信息量是否适宜等,都影响教育活动效果。

(四)方法

教育活动中教师所使用的方法是协调活动中众因素之间关系的直接工具,活动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教育活动效果。

(五)环境和材料

环境和材料是幼儿操作和互动的对象,活动环境和材料与教育目的、内容的一致性,环境材料的安全性、其数量、特征与幼儿年龄特征的适应性,都影响着教育活动的效果。

㈢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有哪些

通过集体活动,可以帮助幼儿园的小朋友学会团结,关心他人。关于幼儿课堂集体活动有哪些呢?下面收集了一些关于幼儿课堂的集体活动,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拉小猪走

目的:练习蹲着走,培养幼儿的竞争意识。

准备:藤圈4个,小猪头饰若干,“猪圈”若干。场地布置如图:

玩法:全班幼儿分成两队,各队两名幼儿为一组,1、2报数,第二名幼儿扮演小猪并戴上头饰,第一名幼儿扮“拉猪人”拉着藤圈向前走,”小猪“蹲着走。全体幼儿边拍手边说儿歌:”耳朵大,眼睛小,猪的全身都是宝。快拉小猪进猪圈,小猪小猪要走好。”把“小猪”送到端线的椅子上坐下(进猪圈),扮拉猪人的幼儿跑回把藤圈交给第二组,依次进行。

规则:“小猪”必须蹲着走,不能站起来。



二、赶猪入栏

目的:让幼儿学会侧向击球的方法,培养幼儿击球的准确性和判断能力。

准备:小凳6~8根,木棍2根,皮球2个。

玩法:全班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四个小队,成四路纵队站在两端(如图),一队和三队面对站立,二队和四队面对站立。听到口令后,由一、二队两名幼儿双手握紧木棍上端,身体侧向,用木棍的另一端将球(猪)向前击波滚动,使球(猪)依次从凳子旁滚过,直至球滚到第三、四对幼儿面前,互相接替,滚球幼儿到排尾站好。游戏继续进行,直到一队、二队幼儿根三队、四队幼儿互换场地。最后,速度快者获胜。



三、小小守门员

目的:锻炼幼儿踢球和控制球的能力。

准备:甲队每人一个球。

玩法:将幼儿分成甲、乙两队,各成一列横队,距6米相对站立,各队队员左右间距1米。甲队每人脚下各放一个球,乙队队员双腿开立,与左右同伴脚抵脚。游戏开始,甲队幼儿同时踢球射门,乙队幼儿进行堵截(用手接球或用脚挡球,踢回)。射门成功(球过乙队防线),一个球得一分,教师记下总分。然后甲、乙两队互换位置,交换射球,守门。射进球多的队获胜。

㈣ 幼儿园集体教学的利与弊是什么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利与弊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是作为和一日生活活动和活动区活动相配合、共同构成幼儿园生活的一类活动。具体指的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的、班级所有幼儿都参加的教育活动。包括教师预成的和生成的教育活动,单独的一节课和围绕一个主题展开的系列活动,全班一起进行的和分小组同时进行的教育活动。

集体教学的优点在于:第一、由一位老师同时组织三十左右位幼儿进行教学,可以节省教育成本,提高效率。第二、对幼儿学习和发展的引领性强,学习的知识有一定的系统性。第三、有助于形成学习共同体,培养集体感。

然而我国幼儿园集体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 集体教学的功能定位不准确,与日常生活和游戏的关系和联系不清楚。

第二、 各领域的教育目标定位不清,核心价值难以体现。

第三、 幼儿在各领域发展的年龄特征、学习特点与实际发展水平把握不准,教学目标设计不准确。

第四、 教学内容的含金量不大,难易程度不适当;含金量较大的内容其教育价值也往往得不到充分的挖掘。

第五、 教学过程缺乏有效的师生互动,启发引导不足,灌输控制有余。

第六、 教学方法单一,与幼儿学习特点不符,或者虽花样翻新,但华而不实。

这些问题涉及的方面很多,有些属于方法策略方面的问题,也有些是观念与认识方面的问题。但其中准确定位幼儿园集体教学的功能,处理好它与日常生活和游戏的关系显然是一个根本性问题。

㈤ 幼儿集体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

1、游戏拼盘,活动目标模糊不明

所谓集体教学活动是指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指导下,指向多元目标的、孩子自己的、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学习过程。可是当今的幼儿园,由于许多老师对课程游戏化的实质理解不透,对幼儿发展水平、幼儿的原有经验、幼儿的认知特点、幼儿的个性特点等都了解不够,相当一部分的教师把集体教学活动比作是游戏拼盘,导致活动的目标模糊,使得教学活动变得笼统、不可操作、无法评价。以中班活动“妈妈我爱你”为例,整个教学过程“塞进”很多“游戏”:开始部分放幻灯片,让幼儿看看“自己”在妈妈肚子里是怎么变化的;中间部分用装了麦子和鸡蛋的布袋系在幼儿腰上来扮演怀孕妈妈,“体验”怀孕妈妈的辛苦;接着又让孩子们分别扮演妈妈和孩子的角色,“感受”彼此的关爱……这是一个参加幼儿园精品教学活动展示的活动,我负责点评,但面对这历经了一个多小时才结束的集体教学活动,我却无从说起,因为活动领域我不清楚,活动目标我不明白。

2、组织松散,活动过程放任自流

有不少教师在实施课程游戏化的过程中,由于自身的专业素养没有及时“跟上”项目推进的进度或是受自身专业水平的限制,往往会片面地认为要体现“自由、自主、愉悦、创造”的游戏精神,集体教学活动中就要充分给予孩子自由和自主。于是,班级集体教学活动就完全没有了老师的指导,尤其是一些年轻教师,更是不会介入,只能无所事事,一味地放任孩子,使集体教学活动变成了幼儿的自由活动,老师的作用仅仅是在一旁观察,不敢要求,不敢指导,致使集体教学活动走向了松散、放任的极端,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无从体现。孩子们、老师们的心态也在其中变得浮躁起来。这样的状况,如果存在在大班孩子身上,怎么做幼小衔接呢?不免让人担忧。

3、游戏扎堆,活动环节层次不清

有些貌似心中有明确活动目标的教师,在教学活动的环节中,采用了多种游戏来“串起”整个主题教学活动,但那也仅仅是为了游戏而游戏,没有体现集体教学活动本应体现的活动环节的层次性和递进性。孩子们貌似玩得开心,“课堂”也很热闹,但是对每个孩子的发展无挑战性可言,更不要说以孩子的“最近发展区”为依据,以最具影响力的要素去挑战孩子的认知,促进教学活动核心价值的实现了。如前文谈到的“妈妈我爱你”的教学环节,内容缺乏组织,没有逻辑关系和递进层次,只有活动形式的转换。貌似教师注意到了教学形式的丰富、方法手段的多样,却实际忽略了基础内容,不知幼儿获得了什么经验,造成孩子时间上的隐性浪费。

4、表面热闹,活动结果成效低下

在老师们对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精神领会不清时,带来的连锁效应必然就是集体教学活动目标模糊不清,活动组织松散、放任,活动环节没有层次,最后导致的结果也必然是成效低下,进而使得集体教学活动本身应有的价值,譬如提升幼儿的学习经验、幼儿的能力及幼儿积极的情感态度的养成等都无法达成。更深入地说,在班额较大情况下集体教学的诸多优势无法实现。

㈥ 幼儿园为什么要集体教学

集体教学是指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下,全班幼儿同时学习相同内容的活动。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有教师发出了质疑:现在还需要集体教学活动吗?起因有三:一是,在当前课程游戏化的背景下,“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已成为教师的共识。游戏对儿童发展的价值越来越凸显,以至于有的教师发出了游戏可以取代集体教学的呼声;二是,全班幼儿在同一时间学习相同内容,以相同的速度和方式进行,这与当下我们普遍认同的“儿童是不同发展速度、学习方式的个体”的认知和理解是不是背道而驰的;三是,有教师举证,国外的幼儿园就没有集体教学活动。

《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纵观国内外丰富的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成果不难发现,不同的教育方式实现不同的教育功能,而集体教学活动正是达成教育目标的主要方式之一,也是促进幼儿有效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

集体教学并没有抹杀个体学习

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成长经历和个性品质,这些反映到学习中就体现出各种各样的个体学习差异,表现为认知发展、认知风格以及智力上的不同等,也带来了学习方式、学习速度、学习特点的不同。

差异即资源。教育社会学的互动原理指出,在一个教学群体中保持一定的差异,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互动。而集体教学活动的实质就是一个师生、生生多维互动、自主建构和意义生成的开放性过程。以交往互动为取向的集体教学活动,正切合于将个体差异视为资源的教育教学观,围绕教与学这个主体关系,不仅没有抹杀个体学习,而且更充分地利用孩子不同的智能特点和学习风格,促进全体幼儿的智力开发。在交往互动中,幼儿因相异的非智力因素互相影响、实现榜样激励,实现“个体与集体”的共生共长,促成“他育”与“自育”的结合,达成儿童成长与教育和谐共振的理想境界。

《儿童的100种语言》中明确地提到了“集体学习”,并把它界定为若干个体在认知、情感和审美方面共同解决问题、创造作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自主地学习,同时还通过向他人学习的方式学习。高瞻课程中每天都有小组活动时间和大组活动时间。小组活动时间指由教师引发、根据幼儿的兴趣或幼儿主要发展指标、未开发的材料、当地传统等设计的活动;大组活动又叫团体活动,是指所有成人和幼儿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戏。小组活动和大组活动的区别在于,实施的对象人数不同,小组活动6—10人,大组活动面向全班。由此可以看出,无论是概念的界定还是内涵的解读,瑞吉欧课程和高瞻课程中的“集体学习”“大组活动”就是我们的“集体教学活动”,只不过名称不同而已。

那么,开展集体教学的价值在哪里?正如瑞吉欧教育工作者所说,集体式的情感和认知的学习为个体儿童创造了全新的机会。儿童不仅学会怎样适应社会,而且通过这个社会化的过程,学到了怎样成为更好的个体。换言之,集体学习会超越个体学习,创造一个获得知识经验的集合体。

集体学习并不否认学习是个体的行为,但同时又提出集体学习具有个体学习不一样的品质。游戏是促进儿童发展、达成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但不是唯一的途径;同理,集体教学活动也是促进儿童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但也不是唯一,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各种教育手段和途径的作用。课程游戏化落实的关键是将游戏精神渗透到课程以及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而不是仅仅关注游戏的形式,更不是将所有活动都变成游戏。

我们既要看到集体教学的价值,但同时也不能因为传统的教学活动中存在统一、说教、无视儿童主体性的现象,就否认集体教学的作用,而是应该在科学的教育观、儿童观和教学观的指导下研究教学、把握教学规律,追求有效的教学。

儿童为本提高集体教学有效性

提高集体教学的有效性应关注活动内容的适宜性,创设幼儿发展的鹰架,关注幼儿的主动性与互动性。

首先,关注活动内容的适宜性,符合本班多数幼儿的发展需要是有效教学的前提。活动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载体,是保证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前提。相比较于中小学课程,幼儿园教学内容的随意性比较大,也会造成内容选择的随意性。《指南》就明确指出:集体活动内容的选择要符合本班多数幼儿的原有经验、学习和发展水平。

大班孩子听了《骑白马的苍耳》的故事后,对种子的传播方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班级里常能听到孩子们讨论的声音,不管是晨间谈话、玩游戏,还是排队、喝水的空当。自然角一跃成了班上最热闹的角落,各种各样的种子纷纷“登场”。在幼儿园里散步时,孩子们也到处寻找植物的种子,并猜测它的传播方式。当班级孩子的兴趣集中并且强烈得要溢出来时,新的教学活动《种子的传播》自然就产生了。由此可以看出,吻合班级绝大多数孩子发展意愿的活动,有利于幼儿分享经验、引导探究、解决共性问题的活动就是适宜的活动,集体教学活动内容的选择需要捕捉课程时机,才能为课程的进程把脉。

其次,把握临界点,创设幼儿发展的鹰架是有效教学的重要保证。教学过程中的临界点是指教学活动的某个时间段中,幼儿的学习因受当时各种因素的促进或制约而出现停滞之前的瞬间时刻是幼儿的发展获得质的飞跃的节点,是幼儿发展中遇到的挑战也是幼儿发展的机遇。幼儿能否突破临界点获得新的发展,需要得到教师及时敏感的引导和帮助。

鹰架观念源自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即幼儿的发展存在两种水平,一种是现有发展水平,另一种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走在幼儿现有发展水平的前面,为其创设最近发展区,帮助其从现有的发展水平提升到更高的发展水平,鹰架就是建立在幼儿现有发展水平基础上,为幼儿提供向更高水平发展的支撑。

比如,可以通过有效的提问和追问创设鹰架促进幼儿的发展,教师在提问过程中注意提问类型的多样化,提问要清晰,句式结构简单、句子简短、有针对性;关注提问的序列性,引导幼儿的思考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渐实现经验及其意义的建构。

再其次,关注幼儿的主动参与,引发互动是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幼儿参与是有效学习的关键,是集体教学转化为幼儿发展的中介,也是评价幼儿园集体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参与的指标不仅应关注儿童是否有积极的行动参与,更要关注儿童积极的心理参与,积极的心理参与才能说明教学活动是孩子喜爱的、满足幼儿发展需求的。

学龄前幼儿是“在行动中学习”的,这里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说明了行动对于幼儿发展的重要性,二是强调行动是为达成教学目标服务的,这对于集体教学的实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即让幼儿在以互动交往为主要方式的集体课堂中学习。

(文章转自《中国教育报》

㈦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对幼儿有哪些好处

如今孩子们大多数的时间都在学校里面度过 ,所以孩子们接受的教育也大多数都在学校里面。因为孩子们的发育还不完全 ,他们对世界的认知都还不清晰 ,所以他们对外界的一切看法都来源于他人的行为 ,而且也有可能会学习他人的行为 。所以孩子在学校里面接触到的一些事情就变得尤为重要 ,因为这可能是孩子学习的方向。所以一些学校为了开发孩子们的动手能力 ,总是会变着花样的举行一些活动 。那么你知道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对幼儿有哪些好处吗 ?下面就让我来为你解答一下 。

其实幼儿园举办的这种集体教学活动 ,对孩子们的好处还是很多的 。因为学校的任务就是教书育人 ,他们的很多活动和比赛,都是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的 ,也都是为了孩子好 。所以我们家长也应该积极支持这种集体教学活动 ,并且支持孩子积极地融入中去 ,这不管对孩子的性格还是未来都是有很大帮助的 。

㈧ 幼儿园集体教学有哪些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有以下几科:一,学唱歌;二,学舞蹈;三,做游戏。

热点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试卷 发布:2025-05-15 03:39:22 浏览:833
叶开语文 发布:2025-05-15 03:38:08 浏览:879
北京假体隆鼻多少钱 发布:2025-05-15 02:49:41 浏览:117
年度师德师风自查报告 发布:2025-05-15 02:16:35 浏览:334
是在下输了是什么梗 发布:2025-05-15 01:59:54 浏览:289
教育课 发布:2025-05-15 00:39:16 浏览:887
笔画视频教学 发布:2025-05-15 00:06:14 浏览:99
小班幼儿英语 发布:2025-05-15 00:00:31 浏览:854
思教育网 发布:2025-05-14 22:14:17 浏览:988
师德师纪自查小结 发布:2025-05-14 21:09:36 浏览: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