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补语教学
㈠ 汉语语法教学的图书目录
导言
第一章 词类
第一节 名词
第二节 代词
第三节 形容词
第四节 数词
第五节 量词
第六节 动词
第七节 助动词
第八节 副词
第九节 介词
第十节 连词
第十一节 助词
第十二节 象声词
第十三节 叹词
第十四节 兼类词
第十五节 词头词尾
第二章 词组
第一节 联合词组
第二节 偏正词组
第三节 数量词组
第四节 方位词组
第五节 “的”字词组
第六节 主谓词组
第七节 动宾词组
第八节 介宾词组
第九节 补充词组
第十节 同位词组
第十一节 固定词组
第三章 句子成分
第一节 主语
第二节 谓语
第三节 宾语
第四节 定语
第五节 状语
第六节 补语1(结果补语)
第七节 补语2(程度补语)
第八节 补语3(状态补语)
第九节 补语4(数量补语)
第十节 补语5(趋向补语)
第十一节 补语6(可能补语)
第四章 单句
第一节 动词谓语句
第二节 形容词谓语句
第三节 名词谓语句
第四节 主谓谓语句
第五节 非主谓句
第六节 陈述句
第七节 疑问句
第八节 祈使句
第九节 感叹句
第五章 动作的状态
第一节 进行态
第二节 持续态
第三节 完成态
第四节 变化态
第五节 经历态
第六章 特殊句式
第一节 “是”字句门
第二节 “有”字句门
第三节 连动句
第四节 兼语句
第五节 “把”字句
第六节 被动句
第七节 存现句
第七章 表示比较的方法
第一节 用“跟”表示比较
第二节 用“像”表示比较
第三节 用“比”表示比较
第四节 用“有”表示比较
第五节 用“不如”表示比较
第六节 用“越来越……”表示比较
第八章 表示强调的方法
第一节 用疑问代词表示强调
第二节 用“就”表示强调
第三节 用“是”表示强调
第四节 用反问方法表示强调
第五节 用“连”表示强调
第六节 用两次否定表示强调
第七节 用“是……的”表示强调
第九章 复句
第一节 联合复句
第二节 偏正复句
第三节 紧缩句
第十章 教案举例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教案举例之一
第三节 教案举例之二
第四节 教案举例之三
第五节 教案举例之四
……
㈡ 什么是联合主语
句子成分
[教学目标] 这一节主要介绍几种句子成分及单词和短语充当句子成分的情况,为后面的分析句子打下基础.句子成分包括:主语和谓语,动语和宾语,定语,状语,补语,中心语,独立语.一般来说,它们总分为一般成分和特殊成分,前八种一般成分都是成对出现,相对的两个成分是一个句法结构的直接成分,特殊成分指独立语,不与前八种成分发生关系.
学习这一节,要掌握句子成分的含义,了解几种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各种成分在形式和语义方面的一些特点.应该把本节同上一节的内容联系起来学习,还应当根据功能和语义特征把各种句子成分区分清楚.
[关键词] 句子成分 主语 谓语 动语 宾语 定语 状语 补语 中心语 独立语
[教学内容知识要点]
主语 谓语
(一)主语的构成材料
主语:是被陈述的对象,在句首能回答"谁"或者"什么"等问题.
名词性主语由名词,数词,名词性的代词和名词性短语充当.
谓词性主语由动词,形容词,谓词性的代词,动词性短语,形容词性短语充当.
(二)谓语的构成材料
谓语:对主语起叙述,描写或判断的作用,能回答"怎么样"或"是什么"等问题.
谓语通常由动词性词语充当,还可以由名词性词语,形容词性词语,主谓短语充当.
(三)主语和谓语的意义类型
主语的语义类型有:
施事主语:所指事物施行谓语所表示的行为.如:大妈切牛肉.
受事主语:所指事物承受谓语所表示的行为.如:菜买来了.
用事主语:所指事物具有提供使用的内涵.如:这些土豆烧牛肉.
于事主语:所指事物表示行为发生的位置.如:墙上挂着一幅画.
断事主语:所指事物是谓语所断定的对象.如:这幅画是我的.
描事主语:所指事物是谓语所描写的对象.如:这个孩子很机灵.
二,动语 宾语
(一)动语的构成材料
动语和宾语成对,它决定宾语的性质.动语由动词性词语构成,包括:动词,动词+时态助词,中补短语,动词性联合短语
(二)宾语的构成材料
宾语的构成材料有:名词性词语,数量短语,"的"字短语,名词性联合短语,动词,形容词,动宾短语,形容词性联合短语,主谓短语,复句形式.
(三)宾语的意义类型
受事宾语:宾语表示直接或间接承受行为活动的客体事物.包括:
对象宾语(挖土 挖野草)
目标宾语(挖地道 挖红薯)
2,施事宾语:宾语表示可以施行动语行为的客体事物.如:
台上坐着主席团.
3,断事宾语:宾语表示对主语有所断定的客体事物.如:
我姓李.
4,于事宾语:宾语表示行为发生的位置.如:
到达北京. 进入二十一世纪.
5,反身宾语:宾语表示人物动作返回自身的某个部位.如:
耸了耸肩膀. 紧闭着眼睛.
三,定语
定语的构成:实词和短语大都可以做定语.
定语的意义类别
限制性定语:数量,处所,领属.
描写性定语:性质,状态,特点,用途,质料,职业.
(三)定语标志"的"的作用
定语和中心语的构成有的要用"的",有的不用"的",有的用与不用语法关系或语义不同.下面从语法结构,语义联系和语用色彩三个角度考察"的"的作用:
举 例
语法结构
语义关系
语用色彩
一
1
骑自行车人
不成立
无义与有义对立
无用与有用对立
骑自行车的人
偏正短语
2
这桌子
偏正短语
有义与无义对立
有用与无用对立
这的桌子
不成立
3
修理汽车
动宾短语
支配与修饰的语义对立
语用对立
修理的汽车
偏正短语
二
4
牛脾气
偏正短语
描写性与领属性语义对立
语用对立
牛的脾气
偏正短语
5
三斤鲤鱼
偏正短语
限制性与描写性语义对立
语用对立
三斤的鲤鱼
偏正短语
三
6
中国历史
偏正短语
语义不对立
语用对立
中国的历史
偏正短语
(四)多层定语
分析原则:以左统右,即左边的词语修饰右边所有的词语.
定语次序:领属,时处,指示代词或量词,动词性词语和主谓短语,形容词性短语,表示性质范围类别的动词或名词.
四,状语
(一)状语的构成:副词,时间名词,能愿动词,形容词,介词短语,量词短语等.
(二)状语的意义类别
限制性状语表示时间,处所,程度,否定,方式,手段,目的,范围,对象,数量,语气等
描写性状语描写动作状态,指向谓词性成分或名词性成分.
多层状语
原则:以左统右,即左边的状语修饰右边的中心语.
次序:条件,时间,处所,语气,范围,否定,程度,情态.
五,补语
补语的构成:由谓词性词语,数量短语,介词短语充当.
补语的意义类别:
结果补语: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结果,与中心语有因果关系.
程度补语:表示达到极点或很高程度,限于用"极,很,透,慌,死,坏".
状态补语:表示由于动作,性状而呈现出来的状态.中心语和补语之间都有"得".
趋向补语:表示动作的方向或事物随动作而活动的方向.用趋向动词充当.
数量补语:表示动作的次数,由动量短语充当.
时间处所补语:表示动作发生的时点,处所,动作终止地点.用介词短语充当.
可能补语:表示动作结果能实现不能实现.
补语和宾语的顺序
补语在宾语前 如:我们走进了张老师的办公室.(趋向补语+处所宾语)
补语在宾语后 如:他去过北京两次.(处所宾语+动量补语)
宾语在两个趋向补语中间 如:他拿出一本书来.
补语和宾语辨别
作宾语的一般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补语的一般是动词,形容词,动词性短语,形容词性短语,介词短语,主谓短语.
物量短语只充当宾语,动量短语只充当补语.
表示时间的数量短语可以作宾语,也可以作补语.数量短语能转换成主语的是宾语,不能转换的补语.
助词"得"是补语的标记.
六 中心语
中心语:是偏正(定中,状中)短语,中补短语里的中心成分.包括:
定语中心语,状语中心语,补语中心语.
七 独立语
独立语:是句子里的某个实词或短语,跟它前后别的词语没有结构关系,不互为句子成分,但又是句意上所必需的成分.包括:插入语,称呼语,感叹语,拟声语.
["语法"思考和练习五]
一,了解各种句子成分的构成材料.(从教材里归纳并加以补充,注意指出每个成分经常用什么词语充当,有什么条件充当)
1,什么词语可以充当主语,宾语 什么词语可以充当谓语
名词性词语和谓词性词语都可以充当主语.名词性主语在用法上一般不受限制,只有一些词语,例如代词,量词短语,做主语时受语言环境的限制,谓词性主语对谓语又有一定限制.做主语的例子如:
(名词) 马列主义 (代词) 他
(偏正短语) 她的答案 (联合短语) 小李和老李
名词性短语 (同位短语) 他们俩 (量词短语) 五 km
(助词短语) 他说的
(动词)劝告 (形容词)谨慎
(偏正短语)努力学习 (联合短语)耐心细致
谓词性短语 (主谓短语)表里一致 (动宾短语)支持实践
(中补短语)继续下去 (连谓短语)下乡调查
(兼语短语)让他出面
能做主语的词语一般都能做宾语.举例如下:
美术(名词) 他(代词)
老实人(偏正短语) 琴棋书画(联合短语) 名词性短语
他们几个(同位短语)这本(量词短语)
红的(助词短语)
小王喜欢 游泳(动词) 清静(形容词)
巧干(偏正短语) 发明创造(联合短语)
衣冠整洁(主谓短语)爬山(动宾短语) 谓词性短语
住在三楼(中补短语)下海游泳(连谓短语)
求人帮忙(兼语短语)
能自由做谓语的是谓词性词语,而名词性词语做谓语有一定的条件限定.举例如下:
来(了)(动词) 厚道(形容词)
怎么(了)(代词) 不罗索(偏正短语)
沉着果断(联合短语) 胸怀宽广(主谓短语) 谓词性词语
他老人家 爱热闹(动宾短语) 说得好(中补短语)
有兴趣做(连谓短语) 请你去(兼语短语)
中等身材(偏正短语) 六十岁(了)(量词短语)——名词性短语
2,什么词语可以充当定语,状语,补语 三者各修饰或补充哪些成分
除副词性词语外,其他实词和短语一般都可以做定语.举例如下:
(名词)农民(的) (代词)他(的)
(偏正短语)北方农村(的)
(联合短语)法官和律师(的)
名词性词语 (同位短语)他们渔民(的)
(量词短语)一个
(方位短语)菜园里面(的)
(动词)挨打(的) (形容词)可爱(的)
(偏正短语)很用功(的) 孩子
(联合短语)天真烂漫(的)
谓词性词语 (主谓短语)大家喜欢(的)
(动宾短语)放羊(的)
(中补短语)跑得快(的)
(连谓短语)上山放羊(的)
(兼语短语)叫人喜爱(的)
定语主要是修饰后面的名词性中心语.有时候,特别是在书面语里,中心语也会用谓词性成分,例如"管理上的失策,海底的可异".
经常做状语的词是副词,时间名词,形容词,能愿动词和谓词性代词,短语里的介词短语可以自由做状语,其他一些短语也会用做状语.举例如下:
副词性词语 (副词) 不 (介词短语) 通过对比
(动词)能够(形容词)认真(代词)怎样
(偏正短语)很细心(地)
(联合短语)小心谨慎(地)
谓词性词语 (主谓短语)头脑冷静(地) 分析问题
(动宾短语)有步骤(地)
(量词短语)一次次(地)
名词性词语 (时间词)现在(偏正短语)这时候
状语主要是修饰后面的谓词性中心语.名词性成分如果做谓语,也可以用状语修饰,例如:"明天又中秋了."
经常做补语的是形容词,动词,疑问代词和介词短语,一部分其他短语也可以做补语.例如:
明白(了)(形容词)完(了)(动词)
(得)怎么样(代词)
(得)很透彻(偏正短语) 谓词性词语
(得)深刻动人(联合短语) 副词性词语
(了)两小时(量词短语) 和名词性的
他讲 (了)两次(量词短语) 量词短语
(得)天花乱坠(主谓短语)
(得)动人心弦(动宾短语)
(得)好极(了)(中补短语)
到啊儿(了)(介词短语)
补语用来补充说明前面的动词或形容词中心语.
二,指出下面句子的主语和谓语,并说明用哪类词语充当.
(1)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是亿万人民群众的切身事业.(动宾||动宾)
(2)现状和习惯||往往束缚人的头脑.(联合||偏正)
(3)一年||三百六十五多天.(量词短语||量词短语)
(4)康熙皇帝||对当时西方传教士所带来的一切欧洲学术,几乎都发生兴趣.(同位||偏正)
(5)当年红军二方面军长征渡金沙江时总指挥贺龙写的一封信||已经在云南丽江的纳西族自治县发现.(偏正||偏正)
(6)越王勾践||囚服独自坐在石室里.(同位||偏正)
(7)用历史著作《三国志》去对比文学著作《三国演义》,||未尝不是有益的事.(偏正||偏正)
(8)几乎大多数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史学界的评价还莫衷一是.(偏正||主谓)
三,指出下面句子的宾语和补语
(1)阳光火一般地喷〈下来〉,我热得〈气都喘不过来〉.
(2)他的话说〈到我的心坎里〉了.
(3)这批汉代简册的发现,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4)这些见解道〈出〉B |(古代东方学术精神和希腊科学精神)的(深刻)差别.
(5)树上掉〈下〉(一个)苹果〈来〉.
(6)老雷找〈到〉了|(他)的同学,安顿〈好〉了|住处.
(7)我们走〈进〉了|(昨天还是威风凛凛)的大门.
(8)这时已经是|(下午)三点多钟了.
(9)我们左右张望了〈一下〉,想|从左边长廊走出去.
(10)一条船可以坐|五十人.
(11)身体不好,先在家看〈几天〉病.
(12)考得〈上〉,是|(你)的福气;考〈不上〉,也省得落|你的埋怨.
四,试指出第三题的宾语所属的意义类别.
(3)"极其重要的意义"是表存在事物的当事宾语.
(4)"古代东方学术精神和希腊科学精神的深刻差别"是表示动作结果的受事宾语.
(5)"一个苹果"是施事宾语.
(6)"他的同学"是表动作对象的受事宾语,"住处"是表处所的当事宾语.
(7)"昨天还是威风凛凛的大门"是表处所的当事宾语.
(8)"下午三点钟"是表时间的当事宾语.
(9)"从左边长廊走出去"是表动作结果的受事宾语.
(10)"五十人"是施事宾语.
(11)"病"是表动作对象的受事宾语.
(12)"你的福气"是表类别的当事宾语,"你的埋怨"是表结果的受事宾语.
五,试指出第三题的补语所属的意义类别.
(1)"下来"是趋向补语,"气都喘不过来"是状态补语.
(2)"到我的心坎里"是处所补语.
(4)"出"是结果补语.
(5)"下,来"是趋向补语.
(6)"到,好"是结果补语.
(7)"进"是趋向补语.
(9)"一下"是数量补语.
(11)"几天"是数量补语.
(12)"上,不上"是可能补语.
六,指出下面句子的定语,状语是用什么词语充当的.
(1)他拿来(一件)(崭新)的(白色)(府绸)衬衫.(量词短语 形容词 名词 名词)
(2)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收入,储蓄,房屋和其它生活资料)的所有权.(名词 联合短语)
(3)(我们)的国家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代词 形容词 名词)
(4)这是(一件)(刚买来)的(呢子)大衣.(量词短语 偏正短语 名词)
(5)他[用胳膊][轻轻]地触着我,眼睛[却][仍然][在]出神]地望着外面.(介词短语 形容词 副词 副词 副词 形容词)
(6)宏儿听得这话,[便]来招水生,水生[却][松松爽爽][同他][一路]出去.(副词 副词 形容词 介词短语 副词)
七,定语是说明性质,领属,数量等等的,试指出下面句子里每个定语所表示的意义类别以及是描写性的还是限制性的.
(1)(我们)的祖国多么状丽!(事物的领有者 / 限制性)
(2)(昨天)的报纸有(个)(好)消息.(时间 数量性状 / 限制性 限制性 描写性)
(3)(西湖)的风景非常美.(处所 / 限制性)
(4)前面是(一片)(绿油油)的田野.(数量 性状 / 限制性 描写性)
(5)他是(一个)(勇敢)的人.(数量 性状 / 限制性 描写性)
(6)(四个)战士都来了.(数量 / 限制性)
(7)(铜)茶壶放在桌子上.(质料 / 限制性 描写性)
(8)(那样)衣服已经晒干了.(指量 / 限制性)
八,下面句子里的状语,哪些既可以放在主语后,又可以移到主语前 哪些只适宜于放在主语前 哪些不能放在主语前
(1)在敌国,在暴君的掌握之中,我也不怕不惊.
状语"在敌国,在暴君的掌握之中"分别表处所,范围,可以移到主语后.只是状语比较长,而要突出状语所表达的意思,最好放在句首.
(2)早在十六七世纪之交,西方的一些自然科学知识已经传播到中国.
状语"早在十六七世纪之交"表时间,可以移到主语后.状语"已经"也是表时间,不过这个副词只能用动词前,不能移到主语前.
(3)根据一些地方的调查,五十年代,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力约占95%以上.
句中有两个状语,每一个都有可能移到主语后,但是这一句的状语比较长,为了句子结构的紧凑,状语不宜移动.
(4)几百年来,很多人都没有解决这个问题.
状语"几百年来"表时间,不能移到主语后.一移动,意思就变了,变成主语"很多人"用几百年的时间去做某事,而人是活不了几百年的.
(5)一会儿,瘦李一阵风似地飘进来.
状语"一会儿"指一件事以后,过了很短时间又出现另一件事,它不能移到主语后,否则变成表主语在很短时间内做了一事又做一事,意思不同.
(6)今天回国的难道是三个被俘的士兵.
状语"难道"表加强谓语部分的语气;可以移到主语前,这时加强整句的反问语气.
(7)李记饭馆的买卖像春雷滚过的表草地蓬蓬勃勃.
状语"像春雷滚过的表草地"是比喻,一般用在谓语中心前面,因为要出现在比喻本体的后头,不宜移到主语前.
(8)这地方本来就低洼.
状语"本来"表时间,可以用在主语前.
(9)你不妨对他直说.
这一句有三个状语,"不妨"表示可以怎样做,"对他"是引出动作的对象,"直"表示动作方式,都只宜用在动词前,不宜用在主语前.
(10)我从年轻时就希望有个强大的中国.
状语"从年轻时"表时间,可以放到主语前.
九,指出下面句子里的独立语的类别和结构.指出结构上是哪一类的词和短语.
(1)哎呀!漏水了,怎么办 (感叹语,表惊讶,突兀 / 叹词)
(2)同义词,例如"看"和"瞅",都是在意义上有细微差别的.(插入语,用于举例 / 动宾短语)
(3)你想想,这难道不是事实吗 (插入语,引起注意 / 主谓短语)
(4)看来不会下雨了.(插入语,表示推测 / 中补短语)
(5)车,不用说,当然是头等的.(插入语,表肯定或强调 / 偏正短语)
(6)这个礼堂,充其量只能容纳一千人.(插入语,表推测 / 动宾短语)
(7)小张,快点来.(称呼语,引起注意 / 名词)
(8)听说你昨天来过三次.(插入语,表示话语的来源出自他人 / 动词)
㈢ 求百度文库对外汉语教学的的40个语法点,谢谢大神
21.要…了、就要…了、快…了、快要…了
说明:表示动作或事情很快会发生)
要下雨了。/ 新年快到了。/ 汽车快要开了。
我明天就要(*快要)回国了。(“快要”前不能用时间词语)
22.动态助词“着”
形式:动词 + 着
说明:表示动作或状态的持续
外边下着雨,刮着风。(动作持续、动态)
房间的门开着。 (状态持续、静态)
23.动态助词“过”
形式:动词 + 过
说明:表示过去的经历
我去过北京,没有去过上海。
正反问:你去过北京没有?
24.在 / 正在 / 正 + 动词……(呢)
说明:表示动作的进行
他在看书(呢)。| 他正在看书(呢)。| 他正看书呢。
外边在下着雨。| 外边正下着雨。(可以跟“着”一起用)
25.连动句
形式:有两个以上的动词
昨天他去商店买了东西。 (“了”在最后一个动词的后面)
26.兼语句
形式:A请 / 让 / 叫 B + 动词
我请他来。
老师让学生写作文。
爸爸叫儿子去买东西。
27.用“比”字句表示比较
(1)A(不)比B + 形容词
我比他高。| 我不比他高。
(2)A比B更 / 还 + 形容词
我很高,他比我更 / 还高。
(3)A比B + 形容词 + 数量 // 一点、一些 // 得多、多了
我比他高五公分。
我比他高一点。
我比他高得多(多了)。
(4)A比B早 / 晚 // 多 / 少 + 动词 + 数量
我比他早来五分钟。
我比他多学了三篇课文。
(5)“比”字句中有程度补语,有两种形式:
我比他来得早。
我来得比他早。
28.用“A跟B(不)一样 +(形容词)”表示比较
我的书跟他的书一样。| 我的书跟他的书不一样。
我跟他一样高。| 这个房间跟那个房间不一样大。
29.用“A有 / 没有B(这么 / 那么) + 形容词”表示比较
他有我这么高。
我没有他高。(或:我没有他那么高)
他有你高吗?(或:他有你这么高吗?)
30.动词重叠(表示时间短,或尝试)
(1)动作还没有发生,单音节动词之间可用可不用“一”:
这个问题,我要想想。
这个问题,我要想一想。
(2)双音节动词之间不能用“一”:
这个问题,我们要研究(× 一)研究。
(3)动作已经完成,单音节 / 双音节动词之间要用“了”:
这个问题,我昨天想了想。
(4)用“在”、“正在”等表示动作的进行,动词不能重叠:
他正在听(×听听)音乐。
31.形容词重叠(有生动、形象的作用)
(1)单音节的重叠形式:AA
她有一双大大的眼睛。
(2)双音节的重叠形式:AABB
这是一个干干净净的房间。
(3)形容词重叠作定语,或单独作谓语,后边要用“的”:
一双大大的眼睛 / 他的脸红红的。
(4)重叠的形容词前不能用“很”:
她穿得(× 很)漂漂亮亮的。
32.“把”字句
形式:A把B + 动词 + 其他成分
语义:说明移动、变化或产生的结果
我把门关了。 (动词后用“了”)
我把作业做完了。(动词后用“结果补语”)
你把箱子拿上来。(动词后用“趋向补语”)
你把这本书给他。(动词后用宾语)
注意:
(1)“把”字句里不能用可能补语:
× 我把这本书看得完。
(2)宾语一般是确指的,或双方都知道的:
你把这本书(× 一本书)给他。
(3)能愿动词 / 否定词,放在“把”前:
我要把这本书给他。| 我没把这本书给他。
(4)动词后有补语“在、到、给、成”时,常用“把”字句:
我把车停在门口。|我把书放到桌上。
我把笔还给他。|我把这本英文书翻译成中文。
33.被动句
(1)用“被”的“被”字句:
形式:A 被 B + 动词 + 其他成分
我的词典被他借走了。
我的钱包被人偷了。
(2)不用“被”的被动句:
饭吃完了。| 信写好了。
34.“是……的”
(1)强调已发生动作的时间、地点、方式
他是昨天来的。
他是从北京来的。
他是坐飞机来的。
(2)表示态度或看法
我认为,你打人是不对的。
他的学习态度是认真的。
35.越来越 + 形容词 / 心理类动词
冬天到了,天气越来越冷了。
我越来越喜欢音乐了。
36.越……越……:
(1)主语相同:风越刮越大。
(2)主语不同:老师越说,我越不明白。
37.一 …… 就 ……
说明:表示第一个动作发生后,第二个动作马上发生。
(1)主语相同:我一下课就回家。
(2)主语不同:老师一说,我就明白了。
38.“有一点儿”和“一点儿”的区别
(1)有一点儿 + 形容词(有“不如意”的意思):
这本书很好,可是有一点儿贵。
(2)有一点儿 + 心理类动词:
他们想去公园,我也有一点儿想去。
(3)形容词 + 一点儿(表示比较):
昨天20度,今天(比昨天)冷一点儿。
(4)动词 + 一点儿 +(宾语):
我会说一点儿汉语。
39.定语的一般顺序
名词|代词 + 指示代词 + 数量短语 + 形容词/名词 + 中心语
学校 这 两个 新 学院
她 那 五件 漂亮的 丝绸 衣服
40.状语的一般顺序
时间 + 处所 + 范围 + 程度 + 情态/方式 + 介词短语 + 动/形
我们 都 对他 很热情
我们 在学校 非常 认真地 跟老师 学汉语
我们昨天 在家里 都 很 高兴地 给他 打了电话
=============================
注意:1.“也”+ 别类副词:
我学汉语,他们也都学汉语。/ 我常去公园,他也常去公园。
2.别类副词 + 程度副词:
我们都很喜欢他。/ 他们也非常努力。
3.时间副词+介词短语:
我正在给他写信。/ 他已经从国外回来了。
4.时间副词+形容词短语:
他常常热情地帮助我。/ 他总是认真地学习。
5.表示重复的副词“也、又”+否定副词:
我明天也不来。/ 他昨天又没来。
6.否定副词 / 时间副词 / 能愿动词 +“把、被、让、叫”构成的
介词短语:
他没把书还给我。/ 我的书已经被他借走了。/我能把这件事做好
7.时间词语 + 表示处所的介词短语:
我下午两点从学校出发。
8.表示空间、共同的介词短语 + 表示对象的介词短语:
他在电话里对我说了这件事。/ 我跟他一起给老师写了一封信。
9.能愿动词 + 介词短语:
我本来想跟他商量这件事的。/ 他愿意为大家表演节目。
10.表示重复的副词“又、还”+ 能愿动词:
他的病好了,又能来上课了。/今年我来了中国, 明年我还要来。
11.能愿动词 +“常常”、“再”:
你应该常常复习课文。/ 那个地方太美了,我要再去一次。
12.“就”+“都”/ 能愿动词:
吃完饭我们就都回家了。/ 你打电话给他,他就会来的。
13.“再”、“就”+“把”字句 / “被”字句:
这本书今天不用还给我,明天再把它还给我吧。
明天你来的话,就把照相机带来。
你要努力一点儿,不要再被老师批评。
他刚吃完饭,就被同学叫走了。
14.形容词短语 + 介词短语:
他高兴地对我说了这件事。 / 他满意地把东西买走了。
15.时间词 + 表时间介词短语 + 表时间的副词
* 他最近常常感冒。
* 我从现在起永远不吸烟了。
* 他昨天从早上七点一直睡到下午四点。
* 关联词语
因为---所以--- | 不但---而且--- | 只要---就---,只有---才---,
如果---就--- | 一---就--- | 虽然---但是--- | 不是---而是---
既然---就--- | 即使(纵然、哪怕、就算、就是)---也---
连---都(也)--- | 凡是---都--- | 无论(不管)---都(也)----
与其---不如--- | 宁可---也不--- ……
㈣ 对外汉语教学问题,应该怎么讲解意义上的被动句
被动句是汉语中常用的句型之一,也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点。本文通过列举句型和例子,将被动句整理归纳,方便理解与教学。
1.意义上的被动句
例1:菜做好了。
例2:钱我已经交给他了。
注意:
1.这种被动句的主语应是确指的,而且主语不是动作的发出者而是接受者。
2.这种被动句的谓语动词是及物的,而且谓语部分不能只是一个简单的动词, 还必须带有状语、补语\“ 了”等其他成分。
2.有标志的被动句(“ 被”字句)
注意:
1.有标志的被动句的主语一定是受事者,“被”的宾语一定是施事者。
2.有标志被动句的谓语动词一定是能支配或影响句中主语的及物动词。
3.否定副词“ 没(有)”一般放在介词“ 被”之前。
4.作全句状语的副词和介词短语放在“被”之前,作动词状语的副词和介词短语放在谓语动词前。
1) 主语+ 被(叫/ 让) + 宾语+ (给) + 动词+ 其他成分
说明:这种用法中的“给”是结构助词,可用可不用。
例1:头发被雨(给)淋湿了。“被”后可以没有宾语。
例2:那只玻璃花瓶叫小猫(给)碰倒摔碎了。“的、让”后一定有宾语。
例3:我的自行车让人(给)偷走了。
注意:这种句法中“被、叫、让”后边的宾语可以是泛指的。
2) 主语+ 被+ 动词+ 其他成分
例1:教室没被打扫干净。T介词只能用“被”, 不能用“叫、让”。
例2:他被选为我们班的代表。
3) 给+ (宾语) + 动词+ 其他成分
说明:“ 给”表示“ 叫、让”的意思。
例1:时间给你耽误了。
例2:家里的门给锁起来了我进不去。
注意:
1.“给”表示“叫、让”意义时构成的被动句与前两种形式相同,“给”的用法与介词“被”相同。
2.表示“叫、让”意义的介词“ 给”不能与结构助词“ 给”连用。
说明:以上三种形式的被动句谓语动词后都必须带有其他成分,如“ 了、过”,补语,宾语等;但不能带“ 着”和可能补语。
4) ..被(为)..(所)..
例1:同学们被他的精神所感动。
例2:这种观点已为大家(所)接受。
注意:
这种格式中“被”一定要有宾语,谓语动词多为双音节的, 后面往往没有其他成分
㈤ 对外汉语可能补语的教学中怎么解释“记不住”和“写不完”两个“不”的音调不同
《现代汉语》教材上有这一部分的介绍。
㈥ 对外汉语教学的的40个语法点
1.汉语的基本语序
主语 + 谓语 + 宾语
我 学习 汉语。
2.用“吗”、“呢”的疑问句
你去吗?| 你去哪儿呢?
3.用疑问代词的疑问句
他是谁?|这是什么书?|你去哪儿?|你怎么去?
4.正反疑问句
你是不是中国人?— 你是中国人不是?
你有没有照相机?— 你有照相机没有?
5.用“A还是B?”的选择疑问句
你喝咖啡还是啤酒?| 你去商店还是(去)书店?
注意:“还是”和“或者”是有区别的:
星期天,我在家里看电视或者(× 还是)听音乐。
6.定语(用在名词前)
(1)说明领属关系,应该用“的”:
这是我的书,那是他的笔。
(2)说明人或事物的性质,不用“的”:
他是汉语老师。| 这是中文书。
(3)说明亲属关系或单位,一般不用“的”:
他是我爸爸。| 那是我们学校。
7.状语(用在动词 / 形容词前)
(1)副词作状语:
我常常去商店。| 她很漂亮。
(2)介词短语作状语:
我在中国学习。| 我从美国来。| 我跟中国老师学汉语。|
我给他写信。 | 你往前走。 | 我对他说了这件事。
(3)双音节形容词作状语,常用“地”:
他高兴地说:“今天是我的生日”。
(4)单音节形容词作状语,不用“地”:
你快走!
(5)形容词前有程度副词,一般要用“地”:
他很认真地学习。
8.结果补语(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结果)
形式:动词 + 动词/ 形容词
(1)动词 + 动词(懂、见、完、在、到、给、成…):
我听懂了。| 我看见他了。| 作业做完了。|车停在门口。
(2)动词 + 形容词(对、错、好、清楚……):
你说对了。| 饭做好了。| 我听清楚了。
9.简单趋向补语
动词 + 上、下、进、出、回、过、起 / 来、去
动词后有宾语,趋向补语是“来 / 去”的情况:
(1)宾语是处所词语的形式:动词 + 处所词语 + 来 / 去
明天他回北京来。| 他进图书馆去了。
(2)宾语是事物词语的两种形式:
表示完成:动词 + 来 / 去 + 事物词语
我借来一本书。| 他拿去了那支笔。
表示要求:动词 + 事物词语 + 来 / 去
你快倒茶来!
10.复合趋向补语
动词 + 上来 / 上去、下来 / 下去、进来 / 进去、出来 /
出去、回来 / 回去、过来 / 过去、起来
(1)宾语是处所词语的形式:“来 / 去”在句末
他走进教室来。| 他跑回家去。
(2)宾语是事物词语的形式:
表示完成,事物宾语前有数量词的两种形式:
他拿出来一本书。| 他拿出一本书来。
表示完成,事物宾语前没有数量词:
他拿出书来。
表示要求,事物宾语在“来 / 去”前:
你拿出书来!
11.程度补语
形式:形容词 + 极了/ 得+不得了 / 死了/ 坏了 / 得很 / 多了
他高兴极了。| 我累得不得了。| 我饿死了。
12.可能补语(用在动词后,表示能力或可能性)
形式:动词 + 得 / 不 + 结果补语 | 趋向补语
表示能力:这本书我看得懂,他看不懂。
表示可能:他明天回得来,我明天回不来。
13.情态补语
形式:动词 + 得 + 非常 / 很 / 比较 + 形容词
(1)动词后没有宾语的形式:
他跑得很快。
(2)动词后带有宾语的形式:
他学汉语学得很好。(重复动词)
汉语他学得很好。 (宾语提前)
他汉语学得很好。 (宾语提前)
14.时量补语(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持续多长时间)
(1)持续性动词的三种形式:
我学汉语学了一年。 (重复动词)
我学了一年(的)汉语。 (动词+时间+宾语)
汉语我学了一年。 (宾语提前)
(2)非持续性动词的形式:
他离开中国一年了。(动词+宾语+时间)
(3)宾语是人称代词的形式:
我等他等了十分钟。(重复动词)
我等了他十分钟。 (动词+人称代词+时间)
(4)副词或能愿动词,要放在重复动词前边:
我学汉语只学一年。/ 我学汉语要学一年。
15.动量补语(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数量)
形式:动词 + 动量词(主要是“次、遍、下”)
(1)动词 + 动量词 + 事物宾语:
我看了一次电影。| 他看了一遍课文。|
(2)动词 + 人称代词宾语 + 动量词:
昨天,我找了他三次。
16.存现句
形式:处所词语 + 动词 + 名词
(1)表示存在:墙上有一幅画。
(2)表示出现:前边来了一个人。
(3)表示消失:停车场上开走了一辆车。
17.动态助词“了”
形式:动词 + 了
说明:“了”在动词后,表示动作完成(与时间无关):
昨天我吃了早饭就去学校了。
明天我吃了早饭去学校。
平时我吃了早饭就去学校。
18.语气助词“了1”
形式:“了”在句尾。
说明:表示事情已经发生:
现在他去书店买书了。| 昨天你去书店了没有?(正反问)
19.语气助词“了2”
形式:“了”在句尾
说明:表示变化:
春天了,天气暖和了。
他是大学生了,可以独立生活了。
20.动态助词“了”+ 数量词 + 语气助词“了”
说明:表示动作可能继续,或不再继续:
我学汉语学了一年了,我还要学习一年。(还要继续)
我学汉语学了一年了,以后不学了。 (不再继续)
21.要…了、就要…了、快…了、快要…了
说明:表示动作或事情很快会发生)
要下雨了。/ 新年快到了。/ 汽车快要开了。
我明天就要(*快要)回国了。(“快要”前不能用时间词语)
22.动态助词“着”
形式:动词 + 着
说明:表示动作或状态的持续
外边下着雨,刮着风。(动作持续、动态)
房间的门开着。 (状态持续、静态)
23.动态助词“过”
形式:动词 + 过
说明:表示过去的经历
我去过北京,没有去过上海。
正反问:你去过北京没有?
24.在 / 正在 / 正 + 动词……(呢)
说明:表示动作的进行
他在看书(呢)。| 他正在看书(呢)。| 他正看书呢。
外边在下着雨。| 外边正下着雨。(可以跟“着”一起用)
25.连动句
形式:有两个以上的动词
昨天他去商店买了东西。 (“了”在最后一个动词的后面)
26.兼语句
形式:A请 / 让 / 叫 B + 动词
我请他来。
老师让学生写作文。
爸爸叫儿子去买东西。
27.用“比”字句表示比较
(1)A(不)比B + 形容词
我比他高。| 我不比他高。
(2)A比B更 / 还 + 形容词
我很高,他比我更 / 还高。
(3)A比B + 形容词 + 数量 // 一点、一些 // 得多、多了
我比他高五公分。
我比他高一点。
我比他高得多(多了)。
(4)A比B早 / 晚 // 多 / 少 + 动词 + 数量
我比他早来五分钟。
我比他多学了三篇课文。
(5)“比”字句中有程度补语,有两种形式:
我比他来得早。
我来得比他早。
28.用“A跟B(不)一样 +(形容词)”表示比较
我的书跟他的书一样。| 我的书跟他的书不一样。
我跟他一样高。| 这个房间跟那个房间不一样大。
29.用“A有 / 没有B(这么 / 那么) + 形容词”表示比较
他有我这么高。
我没有他高。(或:我没有他那么高)
他有你高吗?(或:他有你这么高吗?)
30.动词重叠(表示时间短,或尝试)
(1)动作还没有发生,单音节动词之间可用可不用“一”:
这个问题,我要想想。
这个问题,我要想一想。
(2)双音节动词之间不能用“一”:
这个问题,我们要研究(× 一)研究。
(3)动作已经完成,单音节 / 双音节动词之间要用“了”:
这个问题,我昨天想了想。
(4)用“在”、“正在”等表示动作的进行,动词不能重叠:
他正在听(×听听)音乐。
31.形容词重叠(有生动、形象的作用)
(1)单音节的重叠形式:AA
她有一双大大的眼睛。
(2)双音节的重叠形式:AABB
这是一个干干净净的房间。
(3)形容词重叠作定语,或单独作谓语,后边要用“的”:
一双大大的眼睛 / 他的脸红红的。
(4)重叠的形容词前不能用“很”:
她穿得(× 很)漂漂亮亮的。
32.“把”字句
形式:A把B + 动词 + 其他成分
语义:说明移动、变化或产生的结果
我把门关了。 (动词后用“了”)
我把作业做完了。(动词后用“结果补语”)
你把箱子拿上来。(动词后用“趋向补语”)
你把这本书给他。(动词后用宾语)
注意:
(1)“把”字句里不能用可能补语:
× 我把这本书看得完。
(2)宾语一般是确指的,或双方都知道的:
你把这本书(× 一本书)给他。
(3)能愿动词 / 否定词,放在“把”前:
我要把这本书给他。| 我没把这本书给他。
(4)动词后有补语“在、到、给、成”时,常用“把”字句:
我把车停在门口。|我把书放到桌上。
我把笔还给他。|我把这本英文书翻译成中文。
33.被动句
(1)用“被”的“被”字句:
形式:A 被 B + 动词 + 其他成分
我的词典被他借走了。
我的钱包被人偷了。
(2)不用“被”的被动句:
饭吃完了。| 信写好了。
34.“是……的”
(1)强调已发生动作的时间、地点、方式
他是昨天来的。
他是从北京来的。
他是坐飞机来的。
(2)表示态度或看法
我认为,你打人是不对的。
他的学习态度是认真的。
35.越来越 + 形容词 / 心理类动词
冬天到了,天气越来越冷了。
我越来越喜欢音乐了。
36.越……越……:
(1)主语相同:风越刮越大。
(2)主语不同:老师越说,我越不明白。
37.一 …… 就 ……
说明:表示第一个动作发生后,第二个动作马上发生。
(1)主语相同:我一下课就回家。
(2)主语不同:老师一说,我就明白了。
38.“有一点儿”和“一点儿”的区别
(1)有一点儿 + 形容词(有“不如意”的意思):
这本书很好,可是有一点儿贵。
(2)有一点儿 + 心理类动词:
他们想去公园,我也有一点儿想去。
(3)形容词 + 一点儿(表示比较):
昨天20度,今天(比昨天)冷一点儿。
(4)动词 + 一点儿 +(宾语):
我会说一点儿汉语。
39.定语的一般顺序
名词|代词 + 指示代词 + 数量短语 + 形容词/名词 + 中心语
学校 这 两个 新 学院
她 那 五件 漂亮的 丝绸 衣服
40.状语的一般顺序
时间 + 处所 + 范围 + 程度 + 情态/方式 + 介词短语 + 动/形
我们 都 对他 很热情
我们 在学校 非常 认真地 跟老师 学汉语
我们昨天 在家里 都 很 高兴地 给他 打了电话
=============================
注意:1.“也”+ 别类副词:
我学汉语,他们也都学汉语。/ 我常去公园,他也常去公园。
2.别类副词 + 程度副词:
我们都很喜欢他。/ 他们也非常努力。
3.时间副词+介词短语:
我正在给他写信。/ 他已经从国外回来了。
4.时间副词+形容词短语:
他常常热情地帮助我。/ 他总是认真地学习。
5.表示重复的副词“也、又”+否定副词:
我明天也不来。/ 他昨天又没来。
6.否定副词 / 时间副词 / 能愿动词 +“把、被、让、叫”构成的
介词短语:
他没把书还给我。/ 我的书已经被他借走了。/我能把这件事做好
7.时间词语 + 表示处所的介词短语:
我下午两点从学校出发。
8.表示空间、共同的介词短语 + 表示对象的介词短语:
他在电话里对我说了这件事。/ 我跟他一起给老师写了一封信。
9.能愿动词 + 介词短语:
我本来想跟他商量这件事的。/ 他愿意为大家表演节目。
10.表示重复的副词“又、还”+ 能愿动词:
他的病好了,又能来上课了。/今年我来了中国, 明年我还要来。
11.能愿动词 +“常常”、“再”:
你应该常常复习课文。/ 那个地方太美了,我要再去一次。
12.“就”+“都”/ 能愿动词:
吃完饭我们就都回家了。/ 你打电话给他,他就会来的。
13.“再”、“就”+“把”字句 / “被”字句:
这本书今天不用还给我,明天再把它还给我吧。
明天你来的话,就把照相机带来。
你要努力一点儿,不要再被老师批评。
他刚吃完饭,就被同学叫走了。
14.形容词短语 + 介词短语:
他高兴地对我说了这件事。 / 他满意地把东西买走了。
15.时间词 + 表时间介词短语 + 表时间的副词
* 他最近常常感冒。
* 我从现在起永远不吸烟了。
* 他昨天从早上七点一直睡到下午四点。
* 关联词语
因为---所以--- | 不但---而且--- | 只要---就---,只有---才---,
如果---就--- | 一---就--- | 虽然---但是--- | 不是---而是---
既然---就--- | 即使(纵然、哪怕、就算、就是)---也---
连---都(也)--- | 凡是---都--- | 无论(不管)---都(也)----
与其---不如--- | 宁可---也不--- ……
㈦ 求助,急急急!!对外汉语教学结果补语讲解
里面的结果补语:(没睡)好、(学)会。
这篇文章里面的结果补语不多,专可能补语倒是不少,还属有状态补语。
里面的可能补语:(睡)不着、(吃)不惯、(买)不到、(听)不懂、(记)得住。
状态补语:(玩得)很高兴。
结果补语的讲解:
结果补语表示动作或状态的结果,这个结果就是引起了动作者或动作的受事者的状态发生变化。如“学会”,意思是由于动作行为“学”,使得老王“会”了。有些结果补语表示对动作的评价、判断,如“睡好”,“好”的作用是对动作行为“睡”的判断、评价。
结果补语都由形容词或动词充当。
更多的例子如(后面一个词是结果补语):赶跑、救活、吃完、记住、淋湿、打碎、收拾干净。
结果补语的否定形式:前面加“没”。
常做结果补语的动词是:见、成、懂、走、跑、哭、笑、往、掉、着、倒、翻、作、为、死、透、丢、到、在、给,等等。
口语中常用的多数形容词都可以做结果补语。
㈧ 对外汉语教学一…就…语法点怎么教
摘要 亲很高兴为你解答:一…就…具体语法点没有进行信息公开为您查找到对外汉语语法点1、复合趋向补语
㈨ 对外汉语教学实用语法的目录
概述
一 汉语语法的特点
二 现代汉语语法概述
第一单元 动词
第一课 “是”、“在”字句
第二课 “有”宇句
第三课 一般动词句和动词的重叠
综合练习一
第二单元 形容词
第四课 一般形容词句和形容词的重叠
第五课 形容词的修饰限制与补充条件
第六课 比较句
综合练习二
第三单元 教词和用词
第七课 数词
第八课 量词
第九课 量词词组、数量词重叠、时间表示法
综合练习三
第四单元 名词、代词
第十课 名词
第十一课 代词(一)
第十二课 代词(二)
综合练习四
第五单元 副词
第十三课 副词(一)
第十四课 副词(二)
第十五课 副词(三)
综合练习五
第六单元 介词
第十六课 介词(一)
第十七课 介词(二)
第七单元 动态与助词
第十八课 动作的进行、持续与将行
第十九课 动作的完成、实现与经历
综合练习六
第八单元 修饰语
第十课 定语
第二十一课 状语
综合练习
第九单元 补充语
第二十二课 结果补语、趋向补语
第二十三课 情态补语、数量补语
第二十四课 可能补语、介词短语补语
综合练习八
第十单元 特殊句式
第二十五课 双宾语句、能愿动词句、主谓谓语句
第二十六课 连谓句、兼语句、存现句
第十一单元 句子的分类及语气助词
第二十七课 陈述句、祈使句及语气助词
第二十八课 疑问句、感叹句及语气助词
综合练习九
第十二单元 复句
第二十九课 复句的特点及其类别
第三十课 复句对比与应用
综合练习十
汉语语法水平测试试题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