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反思
① 请分析一下《飞向太空的航程》文的结构。
新闻一般由导语和主体两部分组成。导语放在开头,由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者依托新闻事实的精辟议论组成;而主体则具体展开对新闻事实的叙述。本文导语部分是1、2、3段,点明这则新闻想要传达的最主要的、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即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发射,这是一个举国瞩目的事件。后面的部分是新闻的主体,按照时间顺序,叙述国人的飞天梦,以及为了实现这个梦想,科学家们经过的不懈努力。 另外,这篇新闻还是一种首尾圆合型结构。本文首尾两部分记录的是“神舟”五号的发射场景,中间则穿插了中国航天史的简要回顾,二者很自然的衔接在一起。这是不同于一般新闻的地方。
《飞向太空的航程》背景资料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四号,中国飞船的技术性能和环境控制越来越好,为实现“神舟”五号飞船载人飞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神舟”一号。1999年11月20日至21日,我国第一次无人飞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神舟”一号是一艘初样产品,主要目的是考核运载火箭的性能和可靠性。“神舟”二号。“神舟”飞船的第二次飞行试验再次获得成功,这一次,飞船运行时间从“神舟”一号的1天增加到了7天。“神舟”二号是我国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技术状态和载人飞船基本一致。在弥补“神舟”一号设计不足方面的基础上,“神舟”二号对工程总体和各系统从发射到运行、返回、留轨的全过程进行了全面考核,并且进一步检验了总体技术方案和各系统技术方案的正确性和匹配性。“神舟”三号。2002年3月25日成功发射的“神舟”三号具备了航天员逃逸和应急救生功能,飞船改进和完善了伞系统,火箭增加了控制系统冗余等与航天员安全性相关的措施和功能。“模拟人”是“神舟”三号的新“乘客”。这次试验搭载了人体代谢模拟装置、模拟人生理信号装置以及形体假人,能够定量模拟航天员呼吸和血液循环系统中的心律、血压、耗氧以及产生热量等多种太空生活的重要生理活动参数,为将来航天员进入太空提供可靠的数据。“神舟”四号。2002年12月30日至2003年1月5日,我国实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前的最后一次无人飞行试验圆满完成,“神舟”四号的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行时完全一致。
《飞向太空的航程》题目简说
本文标题有两层含义:
其一,本文要传达的新闻事实是中国的载人航天飞船飞向了太空,并且取得了成功,标题可认为实指“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过程。
其二,中国的航天梦经过了几代人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标题也喻指这一探索过程。
③ 飞向太空的航程 问题导读1.文章第1段,交代了哪些新闻要素
1.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写辉映的朝阳、耸入云天的发射架、乳白色的飞船和静候着一个举国关注的时刻的航天员——杨利伟,寥寥数语,勾勒了一幅静谧的画面,渲染了发射前紧张而激动的场面。 2.这段话指出了此次发射的重大意义,...
④ 阅读《飞向太空的航程》回答下列问题。1.文章开头一段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写辉映的朝阳、耸入云天的发射架、乳白色的飞船和静候着一个举国关注的时刻的航天员——杨利伟,寥寥数语,勾勒了一幅静谧的画面,渲染了发射前紧张而激动的场面。 2.这段话指出了此次发射的重大意义,充分体现了民族自豪感,振奋人心,把读者视线引到身边具体可感的国家大事上,并自然而然地引起了下文。 3.“金色的秋日”除了实指十月份,还是喻指,表明经过了四十多年的辛勤耕作,中国航天人终于迎来了收获的秋天,这里把试图利用火箭飞行的人——万户和杨利伟并提,表现了古老的中华民族与生俱来的探索勇气和卓越的智慧;又在古今的对比中显现了现代人无比的喜悦和自豪感。(意对即可) |
⑤ 对《飞向太空的航程》的有关内容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答案B
新闻报道的确有及时性的特点,关注当下的事件,也是它的特质,但允许引入一些背景材料。这样的材料虽然可能不是最新的信息,但对于补充说明新闻事实有很大的作用,是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⑥ 飞向太空的航程主要内容
(1)本文作为一篇后续报道,客观地讲述了杨利伟航天飞行前的艰苦训练和顽强耐力,表达了作者对航天英雄的敬佩之情。 (2)这句话概括了航天英雄经历的痛苦、困难和克服磨难的强大的力量。
⑦ 熟读课文《飞向太空的航程》,说说本文标题有什么含义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标题有两层含义:其一,本文要传达的新闻事实是中国的载人航天飞船飞向了太空,并且取得了成功,标题可认为实指“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过程。其二,中国的航天梦经过了几代人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标题也喻指这一探索过程。(意思对即可) |
⑧ 飞向太空的读后感想20字
自从我读了《飞向太空的航程》后,就有许多感受从我心底萌发,从此我就有了飞天的梦想。 《飞向太空的航程》一文回顾了中国人飞向太空的历程。
⑨ 求高一课文《飞向太空的航程》读后感 急!!!!
自从我读了《飞向太空的航程》后,就有许多感受从我心底萌发。
《飞向太空的航程》一文回顾了中国人飞向太空的历程。 文章开头记录了“神舟”五号升入太空的重要历史时刻,然后以时间为顺序,回顾了半世纪以来中国人的航天之路,最后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顺利进入预定轨道结束,全文结构严谨,是一篇典范的新闻佳作。
2005年10月17日,费俊龙、聂海胜驾驶我国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成功返回了!鲜花簇拥,掌声雷动。航天员,这个响亮的名称让多少人为之向往和憧憬啊!但谁知道他们的背后是多么的艰辛!航天员除了要有献身载人航天事业的理想和信念之外,还要有强健的体魄、丰富的学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仅如此,航天员还要接受科学严格的训练,第一阶段学习的是基础理论培训。第二阶段学习的是专业技术知识和单项操作技能训练。在这一阶段还要进行航天员的野外生存和救生训练。如果飞船舱由于意外原因没有落在预定的着落区,在地面搜救队一时还不能赶到现场提供救援时,航天员必须积极自救。这次“神六”安全着落,我想,费俊龙、聂海胜在训练场上撒下了多少汗水啊!第三阶段学习的是飞行程序和任务训练,这是最重要的训练阶段。首先要学习各种飞行文件,我想肯定比我们学习的语文、数学、英语要多得多,难得多,而且这些文件是要带到天上去的,在飞行过程中随时会使用,绝对不允许出一点差错。然后是利用飞行模拟器进行飞行训练,多少个白天黑夜,费俊龙、聂海胜在飞行模拟器上反复地进行练习,做到熟练掌握,配合默契。从2005年3月起,费俊龙、聂海胜就和4位队友开始了严格的选拔训练。“神六”发射前的5小时,费俊龙、聂海胜被最终确定担任“神六”的飞行任务。于是,2005年10月12日凌晨,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第一场雪中费俊龙、聂海胜踏上了飞向浩瀚太空的征程!
看看航天员,再看看我们,心中是否还能平静?学习上、生活上、思想上,老师对我们严格要求,这是为我们着想啊!可我们呢,却这儿埋怨那儿埋怨,仿佛被人剥夺了自由一般。而航天员呢,他们在训练中要熟悉太空飞行的全过程,从进入飞船到发射升空、轨道运行、返回和着落,这每一个的环节都要一丝不苟。无论教练对他们多么严格,他们毫无一点怨言,因为他们深深地知道,如果没有艰辛作为代价,成功是不会向你招手的!日常的学习、生活不也如此吗?我们真应该好好地反省反省了!
⑩ 《飞向太空的航程》中多次讨论和反复论证能不能互换,为什么
当然不能互换。讨论和论证是有先后顺序的,只有先讨论得出结论之后才能够去对结论进行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