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理论
1、在教学目的方面,现代教学理论主张,教育不仅培养未来社会的劳动者,而且要培养文明幸福的人。即在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劳动本领,提高他们的智慧水平,形成较高的政治素质,为未来社会服务的同时,还要使学生获得生活经验和生活能力,为将来的幸福生活奠定基础。
2、在教学任务方面,现代教学理论主张教学任务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知识和培养品德,而且要使学生获得能力,发展智力,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心理品质,形成良好健康的品格,教会学生学习。
3、在教学原则方面,注重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强调学生是学习的内因,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是教学效果的体现者。
4、在教学内容方面,强调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结构和典型范例,强调学科之间的内部联系。教学内容的选择注意适应性、适用性、时代性。
5、在教学过程方面,要让学生认识活动的特点和目的,引导他们探索式的学习,自我感知记忆活动的规律,进而提高认识能力。主张教学过程不是固定不变的。
6、在教学方法方面,认为不是选择适合于教学方法的儿童,而是选择适应于儿童的教学方法;
7、在教师的作用方面,认为教师不仅要指出学生学习的方向,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施加影响,而且要不断地指导学生提高智能,得到发展。提倡教学民主,师生关系和谐,教师要热爱学生,特别强调的是热爱所有的学生(包括后进生)。8、在教学形式方面,认为以课堂教学为主,辅之以分组教学、程序教学、设计教学、个别教学等形式,因材施教,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每个学生的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
② 教育学有哪些著名理论
分析如下:
一、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1)马斯洛的动机理论是依据人类的基本需要提出的。马斯洛提出,基本需要有不同的层次,由下而上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生理需要是最基本的需要,自我实现是高层次的需要。
(2)需要的出现遵循着层次排列的先后顺序,一般来讲,人在低级需要得到满足的基础上才会产生对高一级需要的追求。
(3)如果一个人的衣、食、住条件尚未得到保障,那么他会全力以赴工作,以获得最基本的物质保障;在基本的生存需要得到满足之后,他才会考虑如何进一步学习,如何获得成就,如何得到他人的尊重,如何自我实现等等。
二、耶基斯-多德森定律:
(1)在一般情况下,动机愈强烈,工作积极性愈高,潜能发挥的愈好,取得的效率也愈大;与此相反,动机的强度愈低,效率也愈差。因此,工作效率是随着动机的增强而提高的。然而,心理学家耶基斯和多德森的研究证实,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并不是线性关系,而是倒u形的曲线关系。
(2)上述研究还表明:动机的最佳水平不是固定的,依据任务的不同性质会有所改变。在完成简单的任务中,动机强度高,效率可达到最佳水平;在完成难度适中的任务中.中等的动机强度效率最高;在完成复杂和困难的任务中,偏低动机强度的工作效率最佳。
四、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1)心理学研究证明,遗忘是有规律的。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先对遗忘现象作了比较系统的研究。他选用无意义音节作为学习材料,为了尽量避免已有的经验对学习和记忆的影响。
(2)实验时先让受试者将材料记熟,之后再分别按不同的时间间隔重新学习这些材料,将重学时所节省的时间或次数作为指标,用以测量遗忘的进程。
(3)结果表明,学习材料记熟后,经过l/3小时再重新学习,可以节省58.2%左右诵读时间;经过一天之后再学习,可节省33.7%左右诵读时间;六天后再学习,节省时间就缓缓地下降到25.4%左右。艾宾浩斯依据这些数据资料绘制了著名的遗忘曲线。
(4)之后,一些心理学家选用无意义材料或有意义材料对遗忘的进程进行重复实验,结果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描述基本上是一致的。
五、从遗忘曲线中可以看出遗忘的进程:
(1)遗忘是先快后设的。识记材料后在头脑中保持材料的数量随时间的延长而递减,在识记后的短时间内特别迅速,遗忘最多。
(2)遗忘是不平衡的。保持数量随着时间的延长渐趋稳定,遗忘的速度逐渐缓慢。
(3)总的趋势是最初忘得快,忘得多,以后忘得慢,忘得少。
六、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规律:
(1)服从规则,认为规则是神圣不可改变的。
(2)从行为的物质后果来判断是非,而不是从动机来判断好坏。
(3)单方面尊敬权威,有一种遵守成人标准和服从成人规则的义务感。
(4)看待行为有绝对化倾向(或全对,或全错),不能设身处地看问题。
(5)赞成严惩,认为受惩罚的行为本身就说明是坏的。把自然法则与道德法则相混沼,以为不端行为会受到自然力量(上帝)的惩罚,所以认为人们生病受灾乃是自己行为不端的结果。
(2)现代教育理论扩展阅读
1、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及其规律的社会科学。它广泛存在于人类生活中。通过对教育现象、教育问题的研究来揭示教育的一般规律。
2、19世纪中叶以后,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近代心理学、生理学的发展,为科学化教育奠定了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和自然科学基础。现代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实践的广泛性、丰富性,更进一步推动了教育学的发展。
3、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教育现象和问题,以及教育的一般规律。是教育、社会、人之间和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关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如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生产、经济、文化、人口之间的关系。
4、教育活动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教育内部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大学教育之间的关系,中学教育中教育目标与教学、课外教育之间的关系,教育、教学活动中智育与德、体、美、劳诸育之间的关系,智育中教育者的施教与受教育者的受教之间的关系。
5、学生学习活动中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等等都存在着规律性联系。教育学的任务就是要探讨、揭示种种教育的规律,阐明各种教育问题,建立教育学理论体系。
6、基本观点:
(1)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不存在脱离社会影响的教育。
(2)教育起源于社会性生产劳动,劳动方式和性质的变化必然引起教育形式和内容的改变。
(3)现代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
(4)现代教育与现代大生产劳动的结合不仅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5)在与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上,教育一方面受它们的制约,另一方面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并反作用与它们,对于促进现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
(6)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辨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即要看到教育现象的复杂性,不能用简单化的态度和方法来对待教育研究,又要坚信教育现象是有规律可循的,否则就会陷入不可知论和相对论的泥坑中去。
(7)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为教育学的发展奠定了科学的方法论基础,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实际教育学研究过程中,许多人没能很好地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往往犯一些简单化、机械化的毛病,这是我们在学习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时应当特别注意的。
7、批判教育类
(1)20世纪70年代后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也是当前在西方教育理论界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思潮,代表人物有美国的鲍尔斯、金蒂斯、阿普尔、吉鲁,法国的布厄迪尔等。
(2)代表性著作有鲍尔斯与金蒂斯的《资本主义美国的学校教育》(1976)、布厄迪尔的《教育、社会和文化的再生产》(1979)、阿普尔的《教育中的文化与经济再生产》(1982)、吉鲁的《教育中的理论与抵制》(1983)等。
8、基本观点是:
(1)当代资本主义的学校教育不是一种民主的建制和解放的力量,而是维护现实社会的不公平和不公正的工具,是造成社会差别、社会歧视和社会对立的根源;
(2)教育是与社会相对应的,有什么样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教育机构,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文化样态、经济结构都强烈低制约着学校的目的、课程、师生关系、评价
(3)批判教育学的目的就是要揭示看似自然事实背后的利益关系,帮助教师和学生对自己所处的教育环境及形成教育环境的诸多因素敏感起来,即对他们进行“启蒙”,以达到意识“解放”目的,从而积极地寻找克服教育及社会不平等和不公正的策略;
③ 有关现代教育理论的专著有那些
一、教育名著
1、《陶行知文集》陶行知,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3月
2、《新教育之梦》朱永新,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
3、《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苏霍姆林斯基 著 译者:蔡汀 王义高 祖晶 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2001年8月
4、《终身教育引论》保罗·郎格朗《终身教育引论》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出版,1985年【教育管理专业必读书目】
5、《明日之学校》杜威著,赵祥麟、王承绪编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年1月第一版)
6、《教育和美好的生活》杨汉麟译,作者(英)伯特兰·罗素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日期:2001.6
7、 《爱弥尔》 (法)卢梭,李平沤译,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
8、《教育过程》(美国,布鲁纳) 邵瑞珍译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2
9、《教育过程最优化》(苏)巴班斯基 吴文侃等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
10、《和老师的谈话》(赞科夫)[苏 赞科夫著 杜殿坤译
11、《多元智能》(美)加德纳 著,沈致隆 译,新华出版社出版
12、《大教育论》(捷克)夸美纽斯,人民教育出版社加以修改,用《大教学论》的书名重新出版。影响历史进程的一百本(社会科学类)
13、《普通教育学》(德)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14、《教育论》(英)斯宾塞《教育论》19世纪下半期英国功利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教育家。胡毅译,人民教育出版社
15、《科学与教育》(此书写于1893年)【英】赫胥黎,人民教育出版社版1990
16、《教育漫话》(汉译世界教育名著丛书)英 约翰·洛克 著,徐 诚 、扬汉麟 译,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年1999
17、《成功智力》美国 斯腾伯格 俞晓琳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1
18、《人的教育》,福禄倍尔(福禄倍尔:幼儿教育之父)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
19、《审美教育书简》,席勒著 范大灿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4年版。
20、《西方教育学名著提要》 单中惠杨汉麟主编,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2000.12
二、理论视野
1、《叶圣陶教育文集》叶圣陶著,人民教育出版社,年版,获得国家图书奖年版
3、《爱心与教育》<1999年,李老师的《爱心与教育》一书出版,这本书同时获得中共中央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大奖、冰心图书大奖和中国教育学会“东方杯”科研成果一等奖。李镇西著,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
4、《科学家论教育》苏州大学教授周川著,江苏教育出版社
5、《教育——财富蕴藏与其中》1996年,教育科学出版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 世纪教育委员会
6、《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与明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1972年,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7、《第五项修炼》美彼得·圣吉著 郭进隆译 杨硕英审校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02.8.1
8、《别国的学校和我们的学校》;(英)埃德蒙·金著,王承绪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9、《中国教育思想史》郭齐家,教育科学出版社,1987.6;(专著《中国教育思想史》曾先后在大陆和台湾出版,获全国第一届优秀教育图书一等奖及全国首届优秀教育理论著作优秀奖,以后又被外文出版社译成英文)
10、《外国教育思想史》单中惠,陕西教育出版社,单中惠,朱镜人 编著
11、《教育基础》 江苏教育出版社
12、《教育心理学》
13、《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14、《心理学》 江苏教育出版
④ 现代教育理论求解答
填写的空白:
1。在课堂上,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心理工作的效果。
2所学校是主要的社会组织(社会)过程中,学校教育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
3的感知教材,学生的思维(正) 。学习更容易。
4。元智能理论关注的是不聪明(高和低),但智能(类型)
5(接触)和(思维)学习者的意义建构。
6。当一个孩子的心不穿(冷漠冰封装甲)每一个不及格的分数,会让孩子感到痛苦,是他的一个巨大的灾难。
7名学生从教师口中听起来知识的发展是不是真正的知识,这种教学方法只能抑制儿童(活力)和阻碍儿童创意人才。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发现者)(研究员)(探险家)
如果一个人只是在表现自己(分数),那么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是等于没有表达自己的载体是人类最重要的精神阅读(书籍)。
10。
说明:这是10个考试昨天,我填的空白,供大家参考。
⑤ 现代教育理论
1,因才施教的原则。2,举一反三的教学方式。3,满堂灌的教学,违背了启发式的教学方法。4,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5,启而不发是无的放矢,违背了循序渐进的原则。
⑥ 现代教育理论的创立者
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教育的主体
1.学生是教育的客体
其一,学生是教师分析研究的对象,是教师教育的对象,不能颠倒两者的位置。
其二,在教育过程中,学生作为管理教育对象,自觉服从教师合理的调度,在教师的指导下,规范地学习是学生的基本任务。
2.学生又是教育的主体
⑦ 开辟了现代教育理论的先河是谁
开辟了现代教育理论的先河卢梭
他认为,每个儿童的心理有他自己的形式,必须按照 个别的形式进行教育。 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有着巨大的反封建的进步意义。他强调教育必须顺应儿童身心发展特 点,大大提高了儿童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使学生成为教育的主体,与以教师为主体,残害 儿童身心的封建教育是完全对立的, 开辟了现代教育理论的先河。 卢梭关于教育三个来源之 间关系的论述,虽存在着形而上学的观点,但已初步认识到遗传、教育、环境对人的发展的 作用,对教育学理论的发展是有意义的。
⑧ 考教师招聘,现代教育理论怎么复习
1、以课本为本,以考纲为纲,把课本吃透。考题肯定是根据指定的教材出,不是根据某家出版社的教辅材料出。平常的考试题目,几乎百分之百都可以在课本中找到原型——当然经过多层的综合和深化。
2、三遍读书法。第一遍应该以整体浏览为主,争取明白全书概要,不要求理解每个具体知识点;第二遍才细致的理清重点难点;第三遍就是重新梳理,记忆背诵知识点。这样三遍下来,这本书才算基本上看过了。
3、书看得差不多了,知识体系也整理好了,接下来开始做题。做题必须把握一个原则:先求精,再求多;先求慢,再求快;先求质量,再求数量。
4、背题。所谓背题,是一个比较形象的说法,并不是说一定就要把整个题目背下来。而是做了以后,把做过的练习册.试卷等等都保存起来,以后每隔一段时间拿出来看一看。
⑨ 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有哪些
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现代教学观:
教学观支配着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决定着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采取的态度和方法。由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转化是现代教学观。现代教学观要求使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着眼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即着眼于培养学生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
一、教学以及教学观的含义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育人的基本实践活动。
教学观就是教师对教学的认识或对教学的主张,具体地说,就是教师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对象等基本问题的认识。教师从这一认识出发,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程,并决定了教师在教学中对教育对象所采取的态度。因此,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不同的教学行为必然导致不同的教学效果。
二、现代教学观基本主张
1、学科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教学的基本价值、基本作用、基本任务都决定了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全面育人。
在教学过程中以诱发学生的“主动性”为出发点,渗透“教育性”,着眼“创造性”,贯穿“实践性”。从而达到学生主动参与,在学习中受到教育,发展能力等教学的根本目的。
2、从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
(1)在教育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应正确认识:1.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2.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3.学生是具有能动性、充满活力的人。
(2)创建全新的教学方法。
从四方面转变:1.从注重学生的外在变化转向注重学生的内外变化。2.从强调学习的结果转向强调学习的过程。3.从单纯的教师教转向师生共同活动。4从封闭的教学组织形式转向开放的教学组织形式。
3、从“教学生学”转向“教学生自己学”。
现代教师观
教师观是教师的教育观念,是教师对教师职业的特点、责任,教师的角色以及科学履行教师职责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等方面的认识。
它直接影响着教师的知觉、判断,进而影响其教学行为。
一、关于教师
教师定义广义:凡是增进他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他人思想品德形成的人,都可以称作老师。
狭义:指学校教育活到中的教师。
1、教师的作用
(1)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传递和传播人类的文化科学技术知识,对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起着桥梁作用。2.培养人良好的思想、塑造人高尚的品德。
(2)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这是因为:第一,教师是代表社会要求的施教者。第二,教师是专门的教育工作者。第三,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动性的发挥相辅相成。教育的过程的客观规律是:教师主导作用的正确的、完全的实现。其结果必然是学生主动性的充分发挥。
2、教师在社会中的地位
教师既然在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他们的社会地位自然应该是崇高的。在我国,一直存在着尊师的优良传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教师必将成为让人羡慕和受人尊敬的职业。
二、现代教师观念的基本内容
教师的教育观念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形成的对相关教育现象、特别是对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所教学生的主体性认识,它直接影响着教师的知觉、判断,进而影响其教学行为。
1、现代教师的使命
(1)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2)担起“重塑中国人”的重担,实施素质教育,切实提高民族素质。
(3)勇于创新,并形成自己的教育特色和教学风格。
2、现代教师的劳动特点:
复杂性、示范性、创造性、长期性、前瞻性
3、现代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1)正确的教育观念
(2)良好的职业形象
(3)多元的知识结构
(4)多向的教育交往
(5)完善的能力结构
(6)健康的心理素质
4、现代教师应具有的专业精神
(1)敬业乐业精神
(2)勤学进取精神
(3)开拓创新精神
(4)无私奉献精神
(5)负责、参考精神
现在学生观
学生观即人们对学生的基本认识和根本态度,是直接影响教育活动的目的、方式和效果的重要因素。
学生是发展的人
1、学生是具有生命意义的人
2、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
(1)学生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4)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
⑩ 请论述" 传统教育理论"与"当代教育理论"的区别和联系
⒈什么是传统教育 对于什么是传统教育?目前人们对它的认识主要有以下三种: ⑴认为传统教育是一个西教育史上的一个特定的概念 美国教育家杜威在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把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教育理论称为“传统教育”,把自己提出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称为“现代教育”或“进步教育”。1899年,杜威在《学校与社会》一书中,第一次使用同“现代教育”相对的传统教育的概念。他揭露传统教育只是单纯传授知识,在课堂上很少或根本没有儿童的活动。 ⑵认为传统教育的概念不能与社会历史阶段的划分相脱离。认为与古代社会(以手工工具为主要劳动工具的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与现代社会(发机器生产为基础的社会,它从资本主义社会开始)相对应就有古代教育和现代教育。现代教育之前的教育就传统教育。 ⑶认为凡是适应过去的经济政治制度、生产方式、文化体系所形成的教育观念、方式、制度、体系,都可称为传统教育。传统教育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与现代教育相对的应的概念。一般来说,对传统教育不应给以一个固定不变的时间界说。柏拉图的教育理论在他当时的时代,就不能称为传统教育理论,但与夸美纽斯的教育理论相比,柏拉图的教育理论则是传统教育理论。同样,夸美纽斯的教育理论与杜威的教育理论相比,则又是传统教育理论。资产阶级教育家把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教育称之为传统教育。资产阶级教育家杜威,又把资产阶级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叫做传统教育理论。但是也不能认为凡是过去的教育,以往的教育、甚至昨天的教育,都视作是传统教育。如果是这样的理解,则把传统教育变成了每天、每时、每刻都在变动、永远不能相对确定的概念。 传统教育并不是过时的、陈腐的教育,对传统教育不能一概否定。传统教育中有好的、优秀的一面,为历史所继承;也有过时的陈腐的一面,需要加以扬弃和改造。这是因为,现代社会是从过去的社会不断演变发展而来的,过去的许多东西对现代来说,仍是有用的、可行的。我们需要改革的是那些不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传统教育;对那些仍然适用、甚至是优秀的东西,则需要吸收、继承和发扬。
⒉现代教育 对于什么是现代教育同样存在三种不同的看法: ⑴认为现代教育是一个特定的概念,专指杜威的教育理论。现代教育提倡以儿童兴趣为中心,以儿童的经验为中心,以社会生活为中心。 ⑵认为现代教育的概念是和社会历史阶段的划分相一致的。认为与古代社会(以手工工具为主要劳动工具的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与现代社会(发机器生产为基础的社会,它从资本主义社会开始)相对应就有古代教育和现代教育。认为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是由现代生产决定的。 ⑶认为现代教育是与传统教育相对应的概念。它主要是表示适合当今现代社会、现代生产体系、现代经济体系、现代文化体系、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教育观念、形态和特征,表示现代需要提倡和应用的教育思想、制度、管理体系、内容、方式、方法等等。现代教育所批示的内容也随着时代不断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