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牒在古文中的意思
中国古代官府往来文书的文种名称之一。原是文书载体名称,指用竹或木制成的短简。将短简编连在一起也称为牒。
1. (会意。从片,叶( yè)声。古时木片也常用作书写材料,故从“片”。本义:简札)
2. 同本义。古代书写用的木片或竹片 [writing slip]
版,札也。——《说文》。按,小简曰牒,大简曰册。薄者曰牒,厚者曰牍。
受牒而退。——《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截以为牒。——《汉书·路温舒传》
王牒石记。——左思《吴都赋》
3. 又如:金牒;玉牒
4. 特指谱籍
余读牒记。——《史记·三代世表》。索隐:“记系谥之书,以牒为之。”
5. 又如:谱牒;家牒
6. 通常由官方颁发的证明某事的文件
昨夜军牒来,电兵万五千。——唐· 李商隐《行次西郊作》
7. 如:通牒;牒文(公文;文书);牒旨(命令);牒署(办理;管理)
8. 书籍,簿册
壮志异时 (将来) 开史牒。——宋· 王安石《送江宁彭给事赴阙》
其高第者上名牒。——《后汉书·质帝纪》
9. 讼辞,状子
⑵ 古文翻译:况钟,乘传至府。初视事,群吏环立,请判牒。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制。。。。。。
况钟,乘传至府。初视事,群吏环立,请判牒。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制。。。。。。
况钟乘驿站车马来到苏州府。他开始处理事务时,群吏围立在四周请他写下判犊。况钟装作不懂,向左右请教询问,一切按照属吏们的意图去办。群吏大喜,说知府昏暗好欺骗。过了三天,况钟召集群吏责问他们道:“前某件事应该办,你们阻止我;某件事不该办,你们强让我去作,你们这群人,舞文弄墨已久,罪该处死。”当即下令打死几人,将属僚中贪赃暴虐庸暗懦弱的全都罢斥,全府上下大为震动,全都奉法行事。况钟于是蠲免烦荷之征,定立教民条文,事情有不便于民的,即上书朝廷讲明。
起初为尚书吕震属吏,吕震对他才能感到惊异,推荐授予他仪制司主事之官,后又升为郎中。宣德五年,明宣宗因为感到各地郡守大多不能称职,又正逢苏州等九府缺少知府,这九府都是重要难治之地;于是命令六部及都察院大臣推荐属下廉正有能力的官吏补各府之缺。况钟得到尚书蹇义、胡濙等人举荐,升任苏州知府,宣宗特赐诰敕而派遣他前往。 苏州地区赋役繁重,豪强猾吏舞文弄墨来谋取利益,因此号称最难治之地。况钟乘驿站车马来到苏州府。他开始处理事务时,群吏围立在四周请他写下判犊。况钟装作不懂,向左右请教询问,一切按照属吏们的意图去办。群吏大喜,说知府昏暗好欺骗。过了三天,况钟召集群吏责问他们道:“前某件事应该办,你们阻止我;某件事不该办,你们强让我去作,你们这群人,舞文弄墨已久,罪该处死。”当即下令打死几人,将属僚中贪赃暴虐庸暗懦弱的全都罢斥,全府上下大为震动,全都奉法行事。
⑶ 文言文中"判牒"是什么意思
简单直白的说,就是官府断案写的判词
⑷ 停度牒以蕃生齿文言文翻译
停止度碟来增加人口
⑸ 急急急,快快......文言文翻译!!!!!!!!!
15.少:小时候;长:高;若:如;裁:制裁、惩处。
16.
郭永是大名府元城的版人权。
丹州太守是一个会武的人,为人奸诈,贪图私利,无所顾忌。
后来太守想要变更诉状文书,郭永极力辩争却不能做到。
(郭永)从衣袖中拿出授官的文书还给了朝廷,愤怒地离开了。
17. 非常愤怒; 离开
18. 不畏强权,疾恶如仇,秉公执法的一位古人形象。
⑹ 文言文阅读。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
1.(1)通“屈”,理屈(2)入侵 2.A 3.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宋国的抵御者)。 4.(1)写墨子以势力迫使楚王放弃攻宋的企图。 (2)墨守成规 |
⑺ 玉君牒礼来自哪篇古文
玉君牒礼
(找不到你说的“玉君牒礼”一书。现在只能分开解释)
“玉君”
《玉君》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在2000年出版的图书。
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年代,对于今天的年轻人来说,它是陌生而又多彩的。在那个年代里,旧中国所有的一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本书正是从一个独特的视角,为你展示了那一代人的独特风貌。
“牒” dié
指文书,证件:通牒。度牒。尺牒。
公案或凭证。
古代书写用的木片、竹片等;泛指书籍。
牒是中国古代官府往来文书的文种名称之一。原是文书载体名称,指用竹或木制成的短简。将短简编连在一起也称为牒。
“礼”lǐ
礼遇;厚待
礼天下之奇才。——宋· 苏洵《六国论》
(玉君牒礼,分开解释,基本就是以上这意思。)
⑻ 臣所管德、棣、景三洲,已举公牒,各还刺史事讫,应在州兵,并令刺史收管。 文言文翻译汉语
这是《旧唐书·列传·卷一百一十一》中的一句话。
原段落是:
元和十三年,代郑权为横海军节度使。既至镇,上言曰:“臣以河朔能拒朝命 者,其大略可见。盖刺史失其职,反使镇将领兵事。若刺史各得职分,又有镇兵, 则节将虽有禄山、思明之奸,岂能据一州为叛哉?所以河朔六十年能拒朝命者,只 以夺刺史、县令之职,自作威福故也。臣所管德、棣、景三州,已举公牒,各还刺 史职事讫,应在州兵,并令刺史收管。又景州本是弓高县,请却废为县,归化县本 是草市,请废县依旧属德州。”诏并从之。由是法制修立,各归名分。
按字面翻译是:
已经发出了公牒,各自交还刺史的职权这样就可以了,还在州县的兵力,一并交给刺史代收、管理。
举:发出。
讫:终了。
令:命令。
⑼ 古文翻译:宜察湛有改节敬宣之效,乃手自牒书,条其奸藏,封与湛。
卷八十三 薛宣朱博传第五十三 (第四段)
始高陵令杨湛、栎阳令谢游皆贪猾不逊,持郡短长,前二千石数案不能竟。及宣视事,诣府谒,宣设酒饭与相对,接待甚备。已而阴求其罪臧,具得所受取。宣察湛有改节敬宣之效,乃手自牒书,条其奸臧,封与湛曰:“吏民条言君如牒,或议以为疑于主守盗。冯翊敬重令,又念十金法重,不忍相暴章。故密以手书相晓,欲君自图进退,可复伸眉于后。即无其事,复封还记,得为君分明之。”湛自知罪臧皆应记,而宣辞语温润,无伤害意。湛即时解印绶付吏,为记谢宣,终无怨言。
翻译:薛宣察觉到杨湛有改过自新的想法,于是亲自写下文书,一一罗列他的罪状,封存起来交给他。
PS:其中‘敬宣’一不出来,但原文中没有提到杨湛对薛宣是否‘敬重’。
根据原文‘奸臧’和‘改节’,可以大概推测是改过自新的意思。
而从这一段整体来看,大概是说,有两个犯错误的官员被薛宣发现,薛宣庆他们吃饭。那两个人私底下为自己求情,薛宣察觉到其中一个人有悔改的意思,决定宽恕他。没有将他的罪行曝光,而是私下警告他不许再犯。
这里是网络上对西汉丞相薛宣的评价:
宣为吏赏罚分明,法度公平,所居皆有条教可纪,多仁恕爱利。其为人好威仪,进止雍容,甚可观也。性密静有思,思省吏职,求其便安。下至财用笔研,皆为设方略,利用而省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