殚在文言文
㈠ 文言文的翻译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
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向背、内部团结啊。
所以说,管理百姓不能只靠划定的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川的险阻,征服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也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戚都反对的寡助之君,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从田野中发迹,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高升,胶鬲自鱼盐贩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获释被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海边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之间而登上了相位。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体肤饿瘦,身受贫困之苦,种种行动去阻碍、干扰他的事业,(通过这些)来让他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起来,以不断增长才干。
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而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导致灭亡。
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可以使人谋求生存,而安乐必将导致灭亡。
㈡ 文言文 谭纶,嘉靖二十三年进士
刘应节,字子和,潍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历井陉兵备副使,
兼辖三关。三关属井陉道自此始。四十三年,以山西右参政擢右佥都御史,巡抚
辽东。母丧归。隆庆元年,起抚河南。俺答寇石州,山西骚动,诏应节赴援。已,
寇退。会顺天巡抚耿随卿坐杀平民充首功逮治,改应节代之。建议永平西门抵海
口距天津止五百里,可通漕,请募民习海道者赴天津领运,同运官出海达永平。
部议以漕卒冒险不便,发山东、河南粟十万石储天津,令永平官民自运焉。
四年秋,进右副都御史,巡抚如故。旋进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代谭纶
总督蓟、辽、保定军务。奏罢永平、密云、霸州采矿。又因御史傅孟春言,议诸
镇积贮,当计岁丰歉。常时以折色便军,可以积粟;凶岁以本色济荒,可以积银。
又明年建议通漕密云,上疏曰:“密云环控潮、白二水,天设之以便漕者也。向
二水分流,到牛栏山始合。通州运艘至牛栏山,以上陆运至龙庆仓,输挽甚苦。
今白水徙流城西,去潮水不二百武,近且疏渠植坝,合为一流,水深漕便。旧昌
平运额共十八万石有奇,今止十四万,密云仅得十万,惟赖召商一法,而地瘠民
贫,势难长恃。闻通仓粟多红朽。若漕五万石于密云,而以本镇折色三万五千两
留给京军,则通仓无腐粟,京军沾实惠,密云免佥商,一举而三善备矣。”报可。
给事中陈渠以蓟镇多虚伍,请核兵省饷。应节上疏曰:“国初设立大宁,蓟
门犹称内地。既大宁内徙,三卫反覆,一切防御之计,与宣、大相埒,而额兵不
满三万。仓卒召外兵,疲于奔命,又半孱弱。于是议减客兵,募土著,而游食之
徒,饥聚饱飏。请清勾逃军,而所勾皆老稚,又未必安于其伍。本镇西起镇边,
东抵山海,因地制兵,非三十万不可。今主、客兵不过十三万而已。且宣府地方
六百里,额兵十五万;大同地方千余里,额兵十三万五千;今蓟、昌地兼二镇,
而兵力独不足。援彼例此,何以能守?以今上计,发精兵二十余万,恢复大宁,
控制外边,俾畿辅肩背益厚,宣、辽声援相通,国有重关,庭无近寇,此万年之
利也。如其不然,集兵三十万,分屯列戍,使首尾相应,此百年之利也。又不然,
则选主、客兵十七万,训练有成,不必仰藉邻镇,亦目前苟安之计。今皆不然,
征兵如弈棋,请饷如乞籴,操练如抟沙,教战如谈虎。边长兵寡,掣襟肘见。今
为不得已之计,姑勾新军补主兵旧额十一万,与入卫客兵分番休息,庶军不告劳,
稍定边计。”部议行所司清军,而补兵之说卒不行。
万历元年,进右都御史兼兵部右侍郎,总督如故。进南京工部尚书,召为戎
政尚书,改刑部。锦衣冯邦宁者,太监保从子,道遇不引避,应节叱下之,保不
悦。会云南参政罗汝芳奉表至京,应节出郭与谈禅,给事中周良寅疏论之,遂偕
汝芳劾罢。卒,赠太子少保。
初,王宗沐建议海运,应节与工部侍郎徐栻请开胶莱河,张居正力主之。
用栻样兼佥都御史以往,议凿山引泉,计费百万。议者争驳之。召式还,罢其
役。栻,常熟人,累官南京工部尚书。
㈢ 文言文:《百丈山记》(节选)中的几道题,急~~~
1,殚:在文中指完全,所有的意思。作:在文中指修建,建造的意思。
2,B
3,但是能够观专赏到奇属丽景色的山川,大多是山路艰险,穷山恶水之处。
4,本文是一篇刻画险峰奇景的游记,以形象细至的笔触为读者描写一做奇峰的雄伟,壮丽。表达了作者对齐峰丽景的热爱,以及自己旷达的胸怀。
㈣ 写一篇介绍自己的文言文
纵横江湖三十余载,杀尽仇寇,败尽英雄,天下更无抗手,无可柰何,惟隐居深谷,以雕为友。呜呼,生平求一败而不可得,诚寂寥难堪也。
㈤ 文言文翻译
1、殚财不复足以奉敛,尽力不能周役制,民氓饥寒冻馁,死背相望。
译文:用尽财物不能够完成赋税,费尽体力不能够完成劳役,老百姓饥寒交迫,冻饿而死的尸体到处都是。
2、既从神武之师,自使懦夫有立志。
译文:既然参加了英明勇武的军队,自然会让软弱的人具有坚强的意志。
3、使者至,所发皆经史,置其半不启,乃免于祸,人以为至行所感云。
译文:使者到来,打开看到的全是经史书籍,丢下另一半未打开,才免于祸患,人们认为是崇高品行感应的结果。
(望文生义作答)
㈥ 文言文写李白
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中,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遂荐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时事,因奏颂一篇,帝喜,赐食,亲为调羹,诏供奉翰林。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帝每欲与官,妃辄沮之。白益傲放,与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饮酒八仙人”。恳求还山,赐黄金,诏放归。
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傍若无人。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系浔阳狱。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遂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有文集二十卷,行世。
或云:白,凉武昭王暠九世孙也。
㈦ 从小体弱多病,父母为我殚精竭虑用文言文怎么说
答案:吾自幼羸病,父母者已心力瘁也!
分析如下:
从小用“自幼”表示
体弱多病用“羸病”表示
殚精力竭用“心力瘁”也就是心力憔悴表示
祝你生活愉快!
望采纳,谢谢!
㈧ 就,殚,若,或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就,就任
殚,消耗干净
若,如果,像。。。一样
㈨ 狄仁杰文言文
旧唐书卷八十九 列传第三十九(狄仁杰传)
狄仁杰字怀英,并州太原人也。祖孝绪,贞观中尚书左丞。父知逊,夔州长
史。仁杰儿童时,门人有被害者,县吏就诘之,众皆接对,唯仁杰坚坐读书。吏
责之,仁杰曰:“黄卷之中,圣贤备在,犹不能接对,何暇偶俗吏,而见责耶!”
后以明经举,授汴州判佐。时工部尚书阎立本为河南道黜陟使,仁杰为吏人诬告,
立本见而谢曰:“仲尼云:‘观过知仁矣。’足下可谓海曲之明珠,东南之遗宝。”
荐授并州都督府法曹。其亲在河阳别业,仁杰赴并州,登太行山,南望见白云孤
飞,谓左右曰:“吾亲所居,在此云下。”瞻望伫立久之,云移乃行。仁杰孝友
绝人,在并州,有同府法曹郑崇质,母老且病,当充使绝域。仁杰谓曰:“太夫
人有危疾,而公远使,岂可贻亲万里之忧!”乃诣长史蔺仁基,请代崇质而行。
时仁基与司马李孝廉不协,因谓曰:“吾等岂独无愧耶?”由是相待如初。
仁杰,仪凤中为大理丞,周岁断滞狱一万七千人,无冤诉者。时武卫大将军
权善才坐误斫昭陵柏树,仁杰奏罪当免职。高宗令即诛之,仁杰又奏罪不当死。
帝作色曰:“善才斫陵上树,是使我不孝,必须杀之。”左右瞩仁杰令出,仁杰
曰:“臣闻逆龙鳞,忤人主,自古以为难,臣愚以为不然。居桀、纣时则难,尧、
舜时则易。臣今幸逢尧、舜,不惧比千之诛。昔汉文时有盗高庙玉环,张释之廷
诤,罪止弃市。魏文将徙其人,辛毗引裾而谏,亦见纳用。且明主可以理夺,忠
臣不可以威惧。今陛下不纳臣言,瞑目之后,羞见释之、辛毗于地下。陛下作法,
悬之象魏,徒流死罪,俱有等差。岂有犯非极刑,即令赐死?法既无常,则万姓
何所措其手足?陛下必欲变法,请从今日为始。古人云:‘假使盗长陵一抔土,
陛下何以加之?’今陛下以昭陵一株柏杀一将军,千载之后,谓陛下为何主?此
臣所以不敢奉制杀善才,陷陛下于不道。”帝意稍解,善才因而免死。居数日,
授仁杰侍御史。时司农卿韦机兼领将作、少府二司,高宗以恭陵玄宫狭小,不容
送终之具,遣机续成其功。机于埏之左右为便房四所,又造宿羽、高山、上阳等
宫,莫不壮丽。仁杰奏其太过,机竟坐免官。左司郎中王本立恃宠用事,朝廷慑
惧,仁杰奏之,请付法寺,高宗特原之。仁杰奏曰:“国家虽乏英才,岂少本立
之类,陛下何惜罪人而亏王法?必欲曲赦本立,请弃臣于无人之境,为忠贞将来
之诫。”本立竟得罪,由是朝廷肃然。
寻加朝散大夫,累迁度支郎中。高宗将幸汾阳宫,以仁杰为知顿使。并州长
史李冲玄以道出妒女祠,俗云盛服过者必致风雷之灾,乃发数万人别开御道。仁
杰曰:“天子之行,千乘万骑,风伯清尘,雨师洒道,何妒女之害耶?”遽令罢
之。高宗闻之,叹曰:“真大丈夫也!”
俄转宁州刺史,抚和戎夏,人得欢心,郡人勒碑颂德。御史郭翰巡察陇右,
所至多所按劾。及入宁州境内,耆老歌刺史德美者盈路。翰既授馆,召州吏谓之
曰:“入其境,其政可知也。愿成使君之美,无为久留。”州人方散。翰荐名于
朝,徵为冬官侍郎,充江南巡抚使。吴、楚之俗多淫祠,仁杰奏毁一千七百所,
唯留夏禹、吴太伯、季札、伍员四祠。
转文昌右丞,出为豫州刺史。时越王贞称兵汝南事败,缘坐者六七百人,籍
没者五千口,司刑使逼促行刑。仁杰哀其诖误,缓其狱,密表奏曰:“臣欲显奏,
似为逆人申理;知而不言,恐乖陛下存恤之旨。表成复毁,意不能定。此辈咸非
本心,伏望哀其诖误。”特敕原之,配流丰州。豫囚次于宁州,父老迎而劳之曰:
“我狄使君活汝辈耶!”相携哭于碑下,斋三日而后行。豫囚至流所,复相与立
碑颂狄君之德。
初,越王之乱,宰相张光辅率师讨平之。将士恃功,多所求取,仁杰不之应。
光辅怒曰:“州将轻元帅耶?”仁杰曰:“乱河南者,一越王贞耳。今一贞死而
万贞生。”光辅质其辞,仁杰曰:“明公董戎三十万,平一乱臣,不戢兵锋,纵
其暴横,无罪之人,肝脑涂地,此非万贞何耶?且凶威协从,势难自固,及天兵
暂临,乘城归顺者万计,绳坠四面成蹊。公奈何纵邀功之人,杀归降之众?但恐
冤声腾沸,上彻于天。如得尚方斩马剑加于君颈,虽死如归。”光辅不能诘,心
甚衔之。还都,奏仁杰不逊,左授复州刺史。入为洛州司马。
天授二年九月丁酉,转地官侍郎、判尚书、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则天谓曰:
“卿在汝南时,甚有善政,欲知谮卿者乎?”仁杰谢曰:“陛下以臣为过,臣当
改之;陛下明臣无过,臣之幸也。臣不知谮者,并为善友,臣请不知。”则天深
加叹异。
未几,为来俊臣诬构下狱。时一问即承者例得减死,来俊臣逼协仁杰,令一
问承反。仁杰叹曰:“大周革命,万物唯新,唐朝旧臣,甘从诛戮。反是实!”
俊臣乃少宽之。判官王德寿谓仁杰曰:“尚书必得减死。德寿意欲求少阶级,凭
尚书牵杨执柔,可乎?”仁杰曰:“若何牵之?”德寿曰:“尚书为春官时,执
柔任其司员外,引之可也。”仁杰曰:“皇天后土,遣仁杰行此事!”以头触柱,
流血被面,德寿惧而谢焉。既承反,所司但待日行刑,不复严备。仁杰求守者得
笔砚,拆被头帛书冤,置绵衣中,谓德寿曰:“时方热,请付家人去其绵。”德
寿不之察。仁杰子光远得书,持以告变。则天召见,览之而问俊臣。俊臣曰:
“仁档不免冠带,寝处甚安,何由伏罪?”则天使人视之,俊臣遽命仁杰巾带而
见使者。乃令德寿代仁杰作谢死表,附使者进之。则天召仁杰,谓曰:“承反何
也?”对曰:“向若不承反,已死于鞭笞矣。”“何为作谢死表?”曰“臣无此
表。”示之,乃知代署也。故得免死。贬彭泽令。武承嗣屡奏请诛之,则天曰:
“朕好生恶杀,志在恤刑。涣汗已行,不可更返。”
万岁通天年,契丹寇陷冀州,河北震动,征仁杰为魏州刺史。前刺史独孤思
庄惧贼至,尽驱百姓入城,缮修守具。仁杰既至,悉放归农亩,谓曰:“贼犹在
远,何必如是。万一贼来,吾自当之,必不关百姓也。”贼闻之自退,百姓咸歌
诵之,相与立碑以纪恩惠。俄转幽州都督。
神功元年,入为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加银青光禄大夫,兼纳言。
仁杰以百姓西戍疏勒等四镇,极为凋弊,乃上疏曰:
臣闻天生四夷,皆在先王封疆之外。故东拒沧海,西隔流沙,北横大漠,南
阻五岭,此天所以限夷狄而隔中外也。自典籍所纪,声教所及,三代不能至者,
国家尽兼之矣。此则今日之四境,已逾于夏、殷者也。诗人矜薄伐于太原,美化
行于江、汉,则是前代之远裔,而国家之域中。至前汉时,匈奴无岁不陷边,杀
掠吏人。后汉则西羌侵轶汉中,东寇三辅,入河东上党,几至洛阳。由此言之,
则陛下今日之士宇,过于汉朝远矣。若其用武荒外,邀功绝域,竭府库之实,以
争硗确不毛之地,得其人不足以增赋,获其土不可以耕织。苟求冠带远夷之称,
不务固本安人之术,此秦皇、汉武之所行,非五帝、三皇之事业也。若使越荒外
以为限,竭资财以骋欲,非但不爱人力,亦所以失天心也。昔始皇穷兵极武,以
求广地,男子不得耕于野,女子不得蚕于室,长城之下,死者如乱麻,于是天下
溃叛。汉武追高、文之宿愤,藉四帝之储实,于是定朝鲜,讨西域,平南越,击
匈奴,府库空虚,盗贼蜂起,百姓嫁妻卖子,流离于道路者万计。末年觉悟,息
兵罢役,封丞相为富民侯,故能为天所祐也。昔人有言:“与覆车同轨者未尝安。”
此言虽小,可以喻大。
近者国家频岁出师,所费滋广,西戍四镇,东戍安东,调发日加,百姓虚弊。
开守西域,事等石田,费用不支,有损无益,转输靡绝,杼轴殆空。越碛逾海,
分兵防守,行役既久,怨旷亦多。昔诗人云:“王事靡盬,不能艺稷黍。”“岂不
怀归,畏此罪罟。念彼蒸人,涕零如雨。”此则前代怨思之辞也。上不是恤,则
政不行而邪气作;邪气作,则虫螟生而水旱起。若此,虽祷祀百神,不能调阴阳
矣。方今关东饥馑,蜀、汉逃亡,江、淮以南,徵求不息。人不复业,则相率为
盗,本根一摇,忧患不浅。其所以然者,皆为远戍方外,以竭中国,争蛮貊不毛
之地,乖子养苍生之道也。
昔汉元纳贾捐之之谋而罢珠崖郡,宣帝用魏相之策而弃车师之田,岂不欲慕
尚虚名,盖惮劳人力也。近贞观年中,克平九姓,册李思摩为可汗,使统诸部者,
盖以夷狄叛则伐之,降则抚之,得推亡固存之义,无远戍劳人之役。此则近日之
令典,经边之故事。窍见阿史那斛瑟罗,阴山贵种,代雄沙漠,若委之四镇,使
统诸蕃,封为可汗,遣御寇患,则国家有继绝之美,荒外无转输之役。如臣所见,
请捐四镇以肥中国,罢安东以实辽西,省军费于远方,并甲兵于塞上,则恒、代
之镇重,而边州之备实矣。况绥抚夷狄,盖防其越逸,无侵侮之患则可矣。何必
穷其窟穴,与蝼蚁计校长短哉!
且王者外宁必有内忧,盖为不勤修政故也。伏惟陛下弃之度外,无以绝域未
平为念。但当敕边兵谨守备,蓄锐以待敌,待其自至,然后击之,此李牧所以制
匈奴也。当今所要者,莫若令边城警守备,远斥候,聚军实,蓄威武。以逸待劳,
则战士力倍;以主御客,则我得其便;坚壁清野,则冠无所得。自然贼深入必有
颠踬之虑,浅入必无虏获之益。如此数年,可使二虏不击而服矣。
仁杰又请废安东,复高氏为君长,停江南之转输,慰河北之劳弊,数年之后,
可以安人富国。事虽不行,识者是之。寻检校纳言,兼右肃政台御史大夫。
圣历初,突厥侵掠赵、定等州,命仁杰为河北道元帅,以便宜从事。突厥尽
杀所掠男女万余人,从五回道而去。仁杰总兵十万追之不及。便制仁杰河北道安
抚大使。时河朔人庶,多为突厥逼胁,贼退后惧诛,又多逃匿。仁杰上疏曰:
臣闻朝廷议者,以为契丹作梗,始明人之逆顺,或因迫胁,或有愿从,或受
伪官,或为招慰,或兼外贼,或是土人,迹虽不同,心则无别。诚以山东雄猛,
由来重气,一顾之势,至死不回。近缘军机,调发伤重,家道悉破,或至逃亡,
剔屋卖田,人不为售,内顾生计,四壁皆空。重以官典侵渔,因事而起,取其髓
脑,曾无心愧。修筑池城,缮造兵甲,州县役使,十倍军机。官司不矜,期之
必取,枷杖之下,痛切肌肤。事迫情危,不循礼义,愁苦之地,不乐其生。有利
则归,且图赊死,此乃君子之愧辱,小人之常行。人犹水也,壅之则为泉,疏之
则为川,通塞随流,岂有常性。昔董卓之乱,神器播迁,及卓被诛,部曲无赦,
事穷变起,毒害生人,京室丘墟,化为禾黍。此由恩不普洽,失在机先。臣一读
此书,未尝不废卷叹息。今以负罪之伍,必不在家,露宿草行,潜窜山泽。赦之
则出,不赦则狂,山东群盗,缘兹聚结。臣以边尘暂起,不足为忧,中土不安,
以此为事。臣闻持大国者不可以小道,理事广者不可以细分。人主恢弘,不拘常
法,罪之则众情恐惧,恕之则反侧自安。伏愿曲赦河北诸州,一无所问。自然人
神道畅,率土欢心,诸军凯旋,得无侵扰。
制从之。军还,授内史。
圣历三年,则天幸三阳宫,王公百僚咸经侍从,唯仁杰特赐宅一区,当时恩
宠无比。是岁六月,左玉钤卫大将军李楷固、右武威卫将军骆务整讨契丹余众,
擒之,献俘于含枢殿。则天大悦,特赐楷固姓武氏。楷固、务整,并契丹李尽忠
之别帅也。初,尽忠之作乱,楷固等屡率兵以陷官军,后兵败来降,有司断以极
法。仁杰议以为楷固等并有骁将之才,若恕其死,必能感恩效节。又奏请授其官
爵,委以专征。制并从之。及楷固等凯旋,则天召仁杰预宴,因举觞亲劝,归赏
于仁杰。授楷固左玉钤卫大将军,赐爵燕国公。
则天又将造大像,用功数百万,令天下僧尼每日人出一钱,以助成之。仁杰
上疏谏曰:
臣闻为政之本,必先人事。陛下矜群生迷谬,溺丧无归,欲令像教兼行,睹
相生善。非为塔庙必欲崇奢,岂令僧尼皆须檀施?得栰尚舍,而况其余。今之
伽蓝,制过宫阙,穷奢极壮,画缋尽工,宝珠殚于缀饰,环材竭于轮奂。工不使
鬼,止在役人,物不天来,终须地出,不损百姓,将何以求?生之有时,用之无
度,编户所奉,常若不充,痛切肌肤,不辞箠楚。游僧一说,矫陈祸福,翦发解
衣,仍惭其少。亦有离间骨肉,事均路人,身自纳妻,谓无彼我。皆托佛法,诖
误生人。里陌动有经坊,闤阓亦立精舍。化诱倍急,切于官征;法事所须,严于
制敕。膏腴美业,倍取其多;水碾庄园,数亦非少。逃丁避罪,并集法门,无名
之僧,凡有几万,都下检括,已得数千。且一夫不耕,犹受其弊,浮食者众,又
劫人财。臣每思惟,实所悲痛。
往在江表,像法盛兴,梁武、简文,舍施无限。及其三淮沸浪,五岭腾烟。
列刹盈衢,无救危亡之祸;缁衣蔽路,岂有勤王之师!比年已来,风尘屡扰,水
旱不节,征役稍繁。家业先空,疮痍未复,此时兴役,力所未堪,伏惟圣朝,功
德无量,何必要营大像,而以劳费为名。虽敛僧钱,百未支一。尊容既广,不可
露居,覆以百层,尚忧未遍,自余廓庑,不得全无。又云不损国财,不伤百姓,
以此事主,可谓尽忠?臣今思惟,兼采众议,咸以为如来设教,以慈悲为主,下
济群品,应是本心,岂欲劳人,以存虚饰?当今有事,边境未宁,宜宽征镇之徭,
省不急之费。设令雇作,皆以利趋,既失田时,自然弃本。今不树稼,来岁必饥,
役在其中,难以取给。况无官助,义无得成,若费官财,又尽人力,一隅有难,
将何救之!
则天乃罢其役。是岁九月,病卒,则天为之举哀,废朝三日,赠文昌右相,
谥曰文惠。
仁杰常以举贤为意,其所引拔桓彦范、敬晖、窦怀贞、姚崇等,至公卿者数
十人。初,则天尝问仁杰曰:“朕要一好汉任使,有乎?”仁杰曰:“陛下作何
任使?”则天曰:“朕欲待以将相。”对曰:“臣料陛下若求文章资历,则今之
宰臣李峤、苏味道亦足为文吏矣。岂非文士龌龊,思得奇才用之,以成天下之务
者乎?”则天悦曰:“此朕心也。”仁杰曰:“荆州长史张柬之,其人虽老,真
宰相才也。且久不遇,若用之,必尽节于国家矣。”则天乃召拜洛州司马。他日,
又求贤。仁杰曰:“臣前言张柬之,犹未用也。”则天曰:“已迁之矣。”对曰:
“臣荐之为相,今为洛州司马,非用之也。”又迁为秋官侍郎,后竟召为相。柬
之果能兴复中宗,盖仁杰之推荐也。
仁杰尝为魏州刺史,人吏为立生祠。及去职,其子景晖为魏州司功参军,颇
贪暴,为人所恶,乃毁仁杰之祠。长子光嗣,圣历初为司府丞,则天令宰相各举
尚书郎一人,仁杰乃荐光嗣。拜地官员外郎,莅事称职,则天喜而言曰:“祁奚
内举,果得其人。”开元七年,自汴州刺史转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坐赃贬歙州别
驾卒。
初,中宗在房陵,而吉顼、李昭德皆有匡复谠言,则天无复辟意。唯仁杰每
从容奏对,无不以子母恩情为言,则天亦渐省悟,竟召还中宗,复为储贰。初,
中宗自房陵还宫,则天匿之帐中,召仁杰以庐陵为言。仁杰慷慨敷奏,言发涕流,
遽出中宗谓仁杰曰:“还卿储君。”仁杰降阶泣贺,既已,奏曰:“太子还宫,
人无知者,物议安审是非?”则天以为然,乃复置中宗于龙门,具礼迎归,人情
感悦。仁杰前后匡复奏对,凡数万言,开元中,北海太守李邕撰为《梁公别传》,
备载其辞。中宗返正,追赠司空;睿宗追封梁国公。
㈩ 殚字在中文中的 意思
殚殚<动> 拼音 dān (形声。从歹,单声。本义:用尽,竭尽) 同本义 殚,极尽也。从歹,单声。――内《说文容》 殚,尽也。――《广雅》 殚所未见。――张衡《西京赋》 穆穆之礼殚。――张衡《东京赋》 相为殚智竭力。――《吕氏春秋·本味》 殚天下之财。――《汉书·杜钦传》 犹未殚于《九章》。――《楚辞·忧苦》 彦博以爱国故,耗思殚神。――《唐书·温彦博传》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殚、竭同义,尽也。)。――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不可殚言。――唐·李朝威《柳毅传》 又如:殚心竭力(用尽心思,竭尽心力);殚虑(竭尽智虑);殚形(使人 殚 dān,用尽;竭尽:~力、~心。 【殚精竭虑】用尽心思谋虑。瘅 dān又见dàn。 【瘅疟】一种疟疾。主要症状是发高烧,烦躁,口渴,呕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