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与美育
和美术教育不能对等,每个是指了对孩子进行美的教育,让孩子用美感美术教育是觉的单方面的,也就是说对画画的理解
❷ 美术教育与美育,艺术教育有着怎样的关系
美术教育 跟教育比复较接近,制
学美术教育的,一般 师范里课程都有,比较接近文化课,
还要学什么教育心理,美术史之类的比较古板无聊的课
要是学艺术的话 就比较有趣了
文化课没那么严谨,如果你爱学习,且学习好的话 你就选择美术教育
如果你不怎么喜欢被束缚 就选择艺术
❸ 美学和美术学有何区别
美学,来主要讨论自然美同艺自术美的关系,从论述美学和美的艺术、自然美和艺术美、美的定义及其与美学的关系入手,论证美学理论、审美意识的特征以及这些审美特征赖以形成的历史基础和现实条件,属于哲学中的美学范畴。
美术,美术是研究美术的历史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美术的研究范围包括建筑艺术、雕塑、绘画、工艺美术、书法、篆刻等美术种类的历史,涉及美术家、美术作品、美术理论、美术思潮和美术流派等各方面,讨论的是现实的美术作品。
❹ 美学与美术学、艺术学的联系与区别
美学与美术学:美学是泛称,可以是书法美学、美术美学、建筑美学、音乐美学等。 美术学是回独立的一门答艺术学科。美学和艺术学的区别:艺术学主要是研究美术理论,美术史。而美学则是从更高的位置来研究美感,研究方向包括哲学,音乐,美术,文学,电影等等的。两者的关系就好比艺术与美术的关系,一个包含另一个,美术属于艺术的范畴,一个更广义,一个更专一.
❺ 美术和美育有什么区别呢听说优兔美术挺前卫的.
前卫不前卫不知道,但是我孩子在那边学习画画感觉还不错,有兴趣画画内的推荐去试试。美育容和美术的区别,美术的更多强调的是技法,美育是培养孩子的审美啊,创造美,认识美这些的能力。个人理解的就是这些了,你可以去优兔问问他们老师回答的很专业
❻ 怎样在美术课堂中实施美育
一、 细心观察发现美
我校地处杭州市的闲林古镇,古街幽巷,庙宇飞檐,庭院深深。但是很多同学在古镇生活了许多年,却没有发现古镇的美。笔者先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发现美,让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让学生明白美就在身边。
观察过程的实质就是引导学生认识事物的过程。笔者在引导学生观察事物时先提出观察的目的,帮助学生认识对象的特征(形状、大小、色彩等)。
如在执教乡土美术《章太炎故居》一课时,笔者带领学生来到章太炎故居参观,在参观前,先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1. 章太炎故居的结构是怎样的?(四进加一过道的大宅院)
2. 它的上面有那些装饰?(木雕、砖雕等)
3. 雕刻了哪些内容?(故事情节、构图等)
4. 它有什么颜色?
章太炎故居是至今保存完好且不可多得的、集清代木雕之精华的所在。无论是“扶雅堂”的漏窗,还是后屋的“牛腿”,抑或是正厅的木饰,雕嵌镶饰技艺精湛,锼镂剔绘巧夺天工。经过同学们的认真观察发现,仅图案装饰一项就有六类:人物、动物、花卉、几何图形等,其中花卉有:梅花、莲花、牡丹、竹子、松树等。这些花卉还有着美好的寓意,比如莲花代表连年有余,牡丹花代表富贵等;制作工艺形式有浮雕、透雕、圆雕等;创作手法有写实、夸张。经过细心的观察,同学们无不惊叹:太美了,这座故居犹如一个艺术的宝库。
没有用心去观察生活,就难以发现美,即使有很好的素材出现在眼前,也会视而不见。经过引导观察,学生渐渐养成了观察的好习惯,大家经常在一起交流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为美术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二、 文化情境中感受美
课程标准提出“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这一理念。确实,古建筑中的美术作品只能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才能被正确地认识和解读,而且只有将美术作品与广泛的文化情境联系在一起,才能拓展学生的人文视野。
笔者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实地游览余杭通济大桥、余杭双塔。学生在欣赏古建筑的过程中,感知古建筑所传达出的历史文化价值以及所体现的民族文化精神。学生真正理解从中所传达出的文化内涵,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启迪了学生的智慧,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笔者通过向土生土长的余杭老市民了解关于双塔的故事传说、查阅地方县志等途径了解双塔,编写了乡土美术教材《家乡的塔》,在教学这一课时,笔者是这样导入的: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余杭双塔的故事吗?
生:老师,我从老人的传说中知道,余杭的两座宝塔与大禹治水的故事有关。大禹治水时用了竹篙把船固定住,就下船治水了。人们为了纪念大禹,就在插竹篙的两端造了两座塔,这就是塔的来历。
生:我经常在苕溪边玩,也听老人们说起过这个故事,大禹真是个做事一心一意的人。
师:是呀,学习这一课,我们还知道了大禹治水的故事。
在上这节课时,学生们兴趣特别大,经常在苕溪边玩耍的学生们纷纷讲起了自己熟知的故事,他们把从大人那里听来的故事讲得有声有色,有的更是加上了自己的丰富想象,把一个个故事讲得有血有肉。其他学生对双塔和自己的家乡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家乡喜爱之情油然而生。
乡土美术的传统是乡土文化沉淀的结果,是民间生活、民族心理和审美价值的共同要求,也是文明赖以延续和升华的基础。把乡土美术和学校传统美术有机结合,让乡土美术在与学校美术不断融合的过程中,获得新的生命力。
三、 点石成金创造美
创造是艺术的本质,也是美术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美国的教育革新者认为: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在感受美的基础上进而创造美是教育的主要任务。
在古镇的一些民间艺术作品中,如砖雕、木刻、谯楼、古塔等艺术与儿童艺术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造型简洁、夸张、概括、平面化,表现内容常常跨越时空,将不同属性的事物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具有较强的灵活性与超现时性,儿童在欣赏评述、感知体验、创造表达中易于产生亲近感,容易引发儿童的创造表现欲望,又能使儿童在多样化的表现方法中探究创造出自己心中的图像。
有一位同学创作了一幅名为“古镇印象”的黑白纸版画,画面的左上方是东门谯楼,右下方是北门谯楼,两者之间用青石板、棋盘石铺成的古街相连接,画面简洁概括,令人赞叹。我问她为什么想到这样创作?她说,我家住在东门,而学校却在北门,每天上学、放学都要踏着青石板经过这两座谯楼。我以前总觉得谯楼阴暗破旧,令人有些害怕,经过老师的讲解,我就开始留心观察它们,才知道这古朴、简洁、无华也是一种美,所以想创作它。
余杭山沟里,山水秀美,山间潺潺的小溪,溪中嬉戏的鱼儿和被溪水打磨光滑的鹅卵石,是学生们的最爱。
笔者听过《卵石变个样》一课,执教教师通过提供各种素材让学生找创作的灵感,引导学生巧妙利用卵石,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要用创造性的眼光去发现美和创造美,以打开创作思路,丰富表现方式,用艺术家的眼光去尝试变废为宝的艺术活动,从创作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学过程中,执教教师将课堂创作面向全体学生,学生联系自己生活中所见的各种各样的人,并根据石头的不同形状,通过彩泥进行想象添加,创作自己喜爱的作品形象。如以下两件作品,就是学生根据石头的形状,进行巧妙的添加创作的栩栩如生的大象和小刺猬。
四、 从我做起热爱美
很多古建筑由于年久失修,风吹日晒,逐渐风化,失去了昔日的风采。这正需要美术老师重拾古建筑那段光辉岁月,让它们再次发出熠熠光辉。
例如某老师执教的《余杭水城门》一课时的片段。
师:生活中看到过哪些城门或水城门?
生:(讲述自己查阅资料获得的有关城门即水城门的知识。)
师:古往今来,水城门一直扮演着推动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的角色,人们对水城门也倾注了许多美好、丰富的情感。
师:我们的家乡余杭有没有这样的水城门呢?
生:(古镇余杭现存有2座水城门)
师:今天,我们就来设计或画一幅水城门的作品,表达一份对文物古迹的热爱之情吧。
接着,老师根据学生的描述,用线描的形式示范作画过程。学生在教师直观的示范过程中明白将要采用的作画步骤。
在评价作品时,老师要求围绕三点(出示要求);
(1) 是否表现家乡的水城门。
(2) 水城门的造型美吗?添画背景是否适合?
(3) 构图合理吗?
通过这样一课,学生不仅了解了余杭水城门,更是通过绘画把它保存下来,从而更加热爱自己家乡的本土文化。
古镇有悠久的民间故事、美妙传说、风土人情、乡土文化等。同时,由于人们对乡土美术文化的认识、开发和保护不够,在迅猛发展的社会大潮中,它们正在以惊人的速度遭到破坏或消失,尤其是那些民间制作工艺,随着老一辈艺人的故去,它将永远消失。引导学生关注乡土文化,还可以组织学生访问当地民间艺人,搜集记录有关资料,将乡土民间艺术活动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学习并制作地方相关民间艺术,如剪纸、年画、泥塑等,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搜集、整理有关资料。学生们走街串户,询爷爷问奶奶听神话传说故事、历史典故,访民间工艺,查家谱,收集地方戏曲资料,品尝家乡小吃;教师带学生外出写生,描绘家乡的一草一木,临一临古建筑的装饰图案并进行整理分类,作为资料保存下来,画一画家乡的风土人情。学生在这一笔一画中进一步了解了自己的家乡,并激发热爱家乡的感情。
❼ 美术教育与美育,艺术教育有着怎样的关系
美术教抄育是艺术教育的组成部分,袭艺术教育是美育的一部分,也叫艺术美育。学校的美育可分为:校园美育、学科美育、艺术美育,美术教育所属的艺术教育就是艺术美育的组成部分之一。
美术教育的终极目的不再是培养画家,而是培养具有综合高雅文化艺术素养的文明人、文化人。
❽ 为什么说美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和最佳方式
美术教育的根本引导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正确审美观,提高学生感性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❾ 艺术与美学的区别
主要区别是,性质不同、研究对象与过程不同、包含联系不同,具体如下:
一、性质不同
1、艺术
艺术是借助一些手段或媒介,塑造形象、营造氛围,来反映现实、寄托情感的一种文化。
2、美学
美学是研究人与世界审美关系的一门学科,即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活动。审美活动是人的一种以意象世界为对象的人生体验活动,是人类的一种精神文化活动。
二、研究对象与过程不同
1、艺术
艺术可以是宏观概念,也可以是个体现象,是通过捕捉与挖掘、感受与分析、整合与运用(形体的组合过程、生物的生命过程、故事的发展过程)等方式对客观或主观对象进行感知、学习、表达等活动的过程,或是通过感受(视觉、听觉、触觉)得到的形式展示出来的阶段性结果。
2、美学
鲍姆嘉通认为,美学对象就是研究美,就是研究感性认识的完善。他说:“美学的对象就是感性认识的完善(单就它本身来看),这就是美;与此相反的就是感性认识的不完善,这就是丑。”“美,指教导怎样以美的方式去思维,是作为研究低级认识方式的科学,即作为低级认识论的美学的任务。”这就是说,作为低级认识论的美学,它的任务就是研究感性认识的完善,也就是美。
三、包含联系不同
1、艺术
现代艺术包括文学、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服装设计、建筑设计等等。
2、美学
美学与文艺学、心理学、语言学、人类学、神话学等有着紧密联系。
❿ 1、美术教育与美育、艺术教育有着怎样的关系 2、全球化与中国的发展对美术教育的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
美术教育是艺术教育的组成部分,艺术教育是美育的一部分,也叫艺术美育。学校的美育可分内为:校园美容育、学科美育、艺术美育,美术教育所属的艺术教育就是艺术美育的组成部分之一。
全球化与中国的发展对美术教育的影响体现在美术教育不再仅仅是艺术技法的教育,而是艺术能力的教育、艺术思维的教育、由艺术思维导致的综合想象力及创造力的教育。美术教育的终极目的不再是培养画家,而是培养具有综合高雅文化艺术素养的文明人、文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