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周传
『壹』 在线翻译文言文
.出自《马周来传》
1 他年幼时成自了孤儿,家里贫穷。他十分喜爱学习,特别精通《诗经》及相关注疏。性格开朗豪迈,乡里的人都不敬重他。
2 (太宗)下令寻找好地方为他建造宅第,经常让御厨为他备饭,唐太宗又亲自为他调药,太子也亲自前去探视。
『贰』 富贵不能淫文言文注释
富贵不来能淫:指意志不为自金钱和地位所迷惑。
【出自】战国·孟子《孟子·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示例】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各级领导应该做到富贵不能淫,这是至关重要的。
【语法】复句式;作宾语;含褒义
【近义词】淡泊明志
【反义词】见利忘义
(2)文言文周传扩展阅读
1、富贵不能淫的近义词
淡泊明志
【解释】指不追求名利才能使志趣高洁。
【出自】三国·蜀·诸葛亮《戒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如果不恬淡寡欲,就不能有清明高尚的志向,如果不宁静谦虚,就不能够穷极远大。
【示例】他从不计较功名利禄,淡泊明志,潜心于科学事业。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含褒义,指不追求名利
2、富贵不能淫的反义词
见利忘义
【解释】见到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
【出自】东汉·班固《汉书·樊郦滕灌傅靳周传》:“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
那些出卖朋友的人,是见到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的。
【示例】作者刻画出了一个嗜钱如命、见利忘义的活灵活现的市侩形象。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叁』 文言文阅读 马周传相关题目及答案
马周字宾王,是博州茌平人。他年幼时死去父母成为孤儿,家里贫穷拮据。他十分喜爱学习,精通《诗经》、《春秋》。性格开朗豪迈,乡里的人都认为他不讲究小节,看不起他。武德年间,州里的助教一官无人,他补职任官,事情治理得不好。刺史达奚恕常常责怪他,马周于是离去,客居到密州。赵仁本推崇他的才气,给他准备了很多行装,让他进关。马周途中客住汴州时,被浚仪县令崔贤侮辱,于是心中悲愤不已,又向西走,住在新丰,旅店的主人不照顾他,马周就要了一斗八升酒,悠闲地在那儿自斟自饮,众人对此都感到奇怪。他又到了长安,住在中郎将常何家中。
贞观五年,唐太宗下诏百官谈论朝政行失。常何是一个武将,没有什么学问,马周为他分列条目写了20多件事,都是切中时务的,太宗感到奇怪,便问常何,常何说:“这不是我所能想出来的,家中的门客马周教我这样说。这个门客,是个忠厚孝义之人。”唐太宗就召见马周,过一会儿还未到,太宗接连派使者去敦促四次了。等到马周前来拜见,太宗与他谈话谈得非常高兴,下诏让他入值门下省。第二年,又拜马周为监察御史,马周恭敬地接受了命令,而且胜任这一职务。唐太宗因为常何而行到马周这个人才,就赐给常何三百匹丝帛。
马周善于陈述奏章,机敏、辩证、清晰、深入,切中要害,处理问题周密,当时有很高的声誉。太宗常说:“我一时不见马周就想他。”岑文本对他亲近的人说:“马周论事,文采洋溢,切合情理,没有一字可以增删,听起来洋洋洒洒,能使人忘却疲倦。苏秦、张仪、终军、贾谊正是这样啊。然而他两肩上耸,面有火色,向上升官一定很快,只是恐怕不能活得长久。”没过多久,马周升任治书待御史,兼谏议大夫职务,代理晋王府长史。贞观十八年,他又升迁中书令。当时设置太子司议郎,唐太宗抬高了此官的官阶。马周感叹道:“只遗憾我资质、品格不够,不能当上这个官职。”唐太宗远征辽东,留马周在定州辅佐太子。等到太宗回来,马周又担任吏部尚书,晋升银青光禄大夫。唐太宗曾经用飞白书赐给马周,上面写着:“鸾凤直冲霄汉,一定要凭借羽翼;辅佐所要寄托依靠的,关键在于尽忠尽力。”
马周患消渴病多年,太宗亲自到翠微宫去,寻找好地方为他建造宅第,经常让御厨为他备饭,御医前去看护,唐太宗又亲自为他调药,太子也前去探视。病更重时,马周就把原来上的奏章全部烧掉,他说:“管仲、晏子显露君主的过失,博取身后的名声,我不这样做。”贞观二十二年,马周去世,年仅48岁。唐太宗追赠他为幽州都督,陪葬在昭陵。
『肆』 爱与憎翻译成古文怎么说
1、“爱”和“憎”在古代汉语中也称爱、憎。如:“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礼记-曲礼》)君子自爱,仁之至也。(《法言》)爱共叔段,欲立之。(《左传·隐公元年》)父母之爱子也,则为之计深远。(《战国策》)停车坐爱枫林晚。(杜牧《山行》)盗憎主人。(《国语·晋语》)秦甚憎齐。(《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2、“爱与憎”一并使用,古文中用“爱憎”或“憎爱”。如:
故弥子之行未变於初也,前见贤而後获罪者,爱憎之至变也。(《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太史公曰:甚哉爱憎之时!(《史记-佞幸列传》)
业因势而抵陒,称朱博,毁师丹,爱憎之议可不畏哉!(《汉书-杜周传》)
(袁)滂独中立於朝,故爱憎不及焉。(《三国志-魏书-袁张凉国田王邴管传》)
瓘性猜恶,赏罚皆以爱憎。(《魏书-列传第八十七》)
故曰:“不在逆顺,以义为断;不在憎爱,以道为贵。”《后汉书-文苑列传-刘梁传》
况其奸心素笃,而憎爱移易哉?(《三国志-吴书-陆逊传》)
真度诸子既多,其母非一,同产相朋,因有憎爱。(《北史-卷三十九-列传第二十七-薛安都传》)
铁木迭儿为右丞相,以憎爱进退百官。(《元史-卷一百七十六-列传第六十三-韩若愚传》)
3、因“怜”有爱的意思,故“憎爱”也说“憎怜”。例如:迎知喜恶,默测憎怜。(柳宗元 《乞巧文》)
4、爱、憎的近义词分别是喜、恶,古文中有用“喜恶”“爱恶”表达“爱憎”之意的例子。如:
迎知喜恶,默测憎怜。(柳宗元《乞巧文》)
於是爱恶相攻,互相谤告。(《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伍』 介锡周传文言文翻译
年羹尧幼时焚屋券大将军年羹尧家赀巨万,父遐龄长于心计,持筹握算,纤屑靡遗,羹尧回颇不答善之。十二岁,自塾逃学归,散步郊原,见一老妪倚树根坐而哭,目尽肿。询所苦,妪乃曰:“所居离年家仅十数武,老而寡。有子四人,皆浮薄,不治家人生产业,日与里中无赖博。博屡负,鬻所居屋偿之,已署券矣。屋主促让屋,无宁晷。让屋不难,如无家何?”羹尧恻然。问屋主为谁,即羹尧之父也。羹尧大喜曰:“子无虑,屋主即我父,容归谋之,必有以处子。”因挟妪归,白于父,请返其券,父有难色。羹尧索券于母,取火焚之,令妪跪谢父,即挥之去,父亦无如之何也。
『陆』 敦促用文言文怎么说
“敦促”就是文言文词汇,现代汉语沿用了这个词语。
如刘禹锡《唐故邠宁庆等州节度观察处置使史公神道碑》:“礼有金革,诏书敦促。”
再如《明史·文苑传一·杨维桢》:“
……明年,复遣有司敦促。”
文言文还叫“
敦趣
”。如《新唐书·马周传》:“帝即召之,间未至,遣使者四辈敦趣。”
『柒』 文言文年羹尧幼时焚屋券
年羹尧幼时焚屋券
【原文】
大将军年羹尧家赀巨万,父遐龄长于心计,持筹握算,纤屑靡遗,羹尧颇不善之。十二岁,自塾逃学归,散步郊原,见一老妪倚树根坐而哭,目尽肿。询所苦,妪乃曰:“所居离年家仅十数武,老而寡。有子四人,皆浮薄,不治家人生产业,日与里中无赖博。博屡负,鬻所居屋偿之,已署券矣。屋主促让屋,无宁晷。让屋不难,如无家何?”羹尧恻然。问屋主为谁,即羹尧之父也。
羹尧大喜曰:“子无虑,屋主即我父,容归谋之,必有以处子。”因挟妪归,白于父,请返其券,父有难色。羹尧索券于母,取火焚之,令妪跪谢父,即挥之去,父亦无如之何也。
【译文】
大将军年羹尧家财万贯,他的父亲年父遐龄工于心计,手持算筹理财经商,一丝一毫的利益都不放过,年羹尧很不喜欢这样。他12岁的时候,从私塾逃学回家,到郊外散步,见到一位老太太靠着树根坐着哭,眼都哭肿了。就上前询问她为何难过,老太太就说:“我所住的地方距离年家只有不到十步,我年老寡居。有四个儿子,都是浮浪不靠谱的人,不管家人生计,每日与乡里的无赖赌博。赌博屡次输,就卖了我所所住的房子来还赌债,已经签署协议了。屋主催促我搬家,没有安宁的时间。我搬家不难,但是我无处住怎么办呢?”年羹尧很可怜她。就问屋主是谁,知道就是自己的父亲。
年羹尧大喜说:“您不必担心,屋主就是我的父亲,容我回去跟他商量一下,一定有办法帮您。”于是就带着那位老妇人回家,向他父亲禀报了这件事,请求父亲返还那张卖房券,父亲面露难色。年羹尧就向母亲索要来,点火烧掉了,并让老妇人跪下感谢父亲,然后即刻挥手让老妇人离开了,父亲也无可奈何了。
【注释】
1、家赀:即“家资”“家訾”。 赀:通“资”。家中的财产。《汉书·杜周传》:“始周为廷史,有一马,及久任事,列三公,而两子夹河为郡守,家訾累巨万矣。”颜师古注:“訾与赀同。”《后汉书·朱晖传》:“建初中,南阳大饥,米石千余,晖尽散其家资,以分宗里故旧之贫羸者,乡族皆归焉。”晋干宝《搜神记》卷四:“麋竺字子仲,东海朐人也。祖世货殖,家赀巨万。”唐韩愈《郑群赠簟》诗:“日暮归来独惆怅,有卖直欲倾家资。”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十:“晋人所谓见何次道,令人欲倾家酿,犹云欲倾竭家赀以酿酒饮之也。”清李渔《奈何天·焚券》:“我想主人的家赀,已过百万,也富到极处了,还要钱财何用?”郭沫若《行路难》五:“拢总只有四五百块钱的家资,吃不上两三个月不是便要讨口了吗?”
2、巨万:也作“钜万”。极言数目之多。《商君书·兵守》:“四战之国不能以万室之邑舍巨万之军者,其国危。”《史记·平准书》:“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裴骃集解引韦昭曰:“巨万,今万万。”唐王勃《梓州郪县灵瑞寺浮图碑》:“思弘法愿,重缉奇功,党且千家,集惟巨万。”《红楼梦》第119回:“内有个极富的人家姓周,家财巨万,良田千顷。”
3、持筹握算:手持算筹。多指理财或经商。唐韩愈《和侯协律咏笋》:“讵可持筹算,谁能以理言。”明沈德符《野获编补遗·历法·算学》:“其在外司民社者,亦持筹不知纵横,任其下为溪壑,皆坐算学不讲之故。”筹算:也说“筹筭”“算筹”。 古时刻有数字的竹筹。《汉书·货殖传》:“致之临卭,大憙,即铁山鼓铸,运筹算。”晋葛洪《抱朴子·杂应》:“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占风气,布筹筭。”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重问曰:‘圣人如柱邪?’王曰:‘如筹筭。虽无情,运之者有情。’”
4、纤屑:细微;琐屑。唐柳宗元《唐故万年令裴府君墓碣》:“饮酒甚少,而工于纠谪。谣舞击咢,纤屑促密,皆曲中节度,而终身不以酒气加人。”《明史·孙应奎传》:“议行二十九事,益纤屑伤大体。”清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九:“惟萧子显作《齐书》,为其父豫章王嶷立传,姚思廉修《陈书》,为其父吏部尚书察立传,凡生平行事,及朝廷之优礼,名流之褒奖,无一不纤屑叙入。”鲁迅《坟·文化偏至论》:“流弊所至,将使文化之纯粹者,精神益趋于固陋,颓波日逝,纤屑靡存焉。”
5、武:古以六尺为步,半步为武。《国语·周语下》:“夫目之察度也,不过步武尺寸之间。”
6、浮薄:轻薄,不朴实。《后汉书·公孙瓒传》:“(袁绍)性本淫乱,情行浮薄。”唐孟郊《吊元鲁山》诗之七:“谁能嗣教化,以此洗浮薄。”《明史·詹同传》:“帝尝言文章宜明白显易,通道术,达时务,无取浮薄。”郭沫若《卓文君》第三景:“他不过是个浮薄的浪子罢了。”
7、署券:签署协议。
8、晷:比喻光阴;时间。晋·潘正叔《赠陆机出为吴王郎中令》:“寸晷惟宝,岂无玙璠(美玉)。”方苞《狱中杂记》:“命下,遂缚以出,不羁晷刻。”
9、恻然:哀怜貌;悲伤貌。南朝宋周朗《报羊希书》:“今天子……恻然动仁,欲使余氓被惠。”明张居正《乞宥言官疏》:“臣观台疏中,尚有垂白父母在家,臣实恻然怜之。”朱自清《儿女》:“下车时,看着他的害怕与累赘,很觉恻然。”
10、有以:有办法。表示具有某种条件、原因等。《孙子·九变》:“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史记·淮阴侯列传》:“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宋叶适《安集两淮申省状》:“自古立国,未尝不有以处之也;无以处之,则地为弃地而国谁与共守!”严复《原强》:“彼西洋者,无法与法并用而皆有以胜我者也。”
『捌』 三国志·吴书·贺全吕周传第十五。古诗文阅读
原文:
贺齐字公苗,会稽山阴人也。少为郡吏,守剡长。县吏斯从轻侠为奸,齐欲治之,主簿谏曰:“从,县大族,山越所附,今日治之,明日寇至。”齐闻大怒,便立斩从。从族党遂相纠合,众千馀人,举兵攻县。齐率吏民,开城门突击,大破之,威震山越。后太末、丰浦民反,转守太末长,诛恶养善,期月尽平。
齐性奢绮,尤好军事,兵甲器械极为精好,所乘船雕刻丹镂,青盖绛襜,干橹戈矛,葩瓜文画,弓弩矢箭,咸取上材,蒙冲斗舰之属,望之若山。休等惮之,遂引军还。迁后将军,假节领徐州牧。
初,晋宗为戏口将,以众叛如魏,还为蕲春太守,图袭安乐,取其保质。权以为耻忿,因军初罢,六月盛夏,出其不意,诏齐督麋芳、鲜于丹等袭蕲春,遂生虏宗。后四年卒,子达及弟景皆有令名,为佳将。
全琮字子璜,吴郡钱唐人也。父柔,汉灵帝时举孝廉,补尚书郎右丞,董卓之乱,弃官归,州辟别驾从事,诏书就拜会稽东部都尉。孙策到吴,柔举兵先附,策表柔为丹杨都尉。孙权为车骑将军,以柔为长史,徙桂阳太守。柔尝使琮赍米数千斛到吴,有所市易。琮至,皆散用,空船而还。柔大怒,琮顿首曰:“愚以所市非急,而士大夫方有倒县之患,故便振赡,不及启报。”柔更以奇之。是时中州士人避乱而南,依琮居者以百数,琮倾家给济,与共有无,遂显名远近。后权以为奋威校尉,授兵数千人,使讨山越。因开募召,得精兵万馀人,出屯牛渚,稍迁偏将军。
琮既亲重,宗族子弟并蒙宠贵,赐累千金,然犹谦虚接士,貌无骄色。十二年卒,子怿嗣。后袭业领兵,救诸葛诞于寿春,出城先降,魏以为平东将军,封临湘侯。怿兄子祎、仪、静等亦降魏,皆历郡守列侯。
吕岱字定公,广陵海陵人也,为郡县吏,避乱南渡。孙权统事,岱诣幕府,出守吴丞。权亲断诸县仓库及囚系,长丞皆见,岱处法应问,甚称权意,召署录事,出补馀姚长,召募精健,得千馀人。会稽东冶五县贼吕合、秦狼等为乱,权以岱为督军校尉,与将军蒋钦等将兵讨之,遂禽合、狼,五县平定,拜昭信中郎将。
黄龙三年,以南土清定,召岱还屯长沙沤口。会武陵蛮夷蠢动,岱与太常潘濬共讨定之。嘉禾三年,权令岱领潘璋士众,屯陆口,后徙蒲圻。四年,庐陵贼李桓、路合、会稽东冶贼随春、南海贼罗厉等一时并起。权复诏岱督刘纂、唐咨等分部讨击,春即时首降,岱拜春偏将军,使领其众,遂为列将,桓、厉等皆见斩获,传首诣都。权诏岱曰:“厉负险作乱,自致枭首;桓凶狡反覆,已降复叛。前后讨伐,历年不禽,非君规略,谁能枭之?忠武之节,於是益著。元恶既除,大小震慑,其馀细类,扫地族矣。自今已去,国家永无南顾之虞,三郡晏然,无怵惕之惊,又得恶民以供赋役,重用叹息。赏不逾月,国之常典,制度所宜,君其裁之。”
潘濬卒,岱代濬领荆州文书,与陆逊并在武昌,故督蒲圻。顷之,廖式作乱,攻围城邑,零陵、苍梧、郁林诸郡骚扰,岱自表辄行,星夜兼路。权遣使追拜岱交州牧,及遣诸将唐咨等骆驿相继,攻讨一年破之,斩式及遣诸所伪署临贺太守费杨等,并其支党,郡县悉平,复还武昌。时年已八十,然体素精勤,躬亲王事。奋威将军张承与岱书曰:“昔旦奭翼周,二南作歌,今则足下与陆子也。忠勤相先,劳谦相让,功以权成,化与道合,君子叹其德,小人悦其美。加以文书鞅掌,宾客终日,罢不舍事,劳不言倦,又知上马辄自超乘,不由跨蹑,如此足下过廉颇也,何其事事快也。周易有之,礼言恭,德言盛,足下何有尽此美耶!”及陆逊卒,诸葛恪代逊,权乃分武昌为两部,岱督右部,自武昌上至蒲圻。迁上大将军,拜子凯副军校尉,监兵蒲圻。孙亮即位,拜大司马。
岱清身奉公,所在可述。初在交州,历年不饷家,妻子饥乏。权闻之叹息,以让群臣曰:“吕岱出身万里,为国勤事,家门内困,而孤不早知。股肱耳目,其责安在?”於是加赐钱米布绢,岁有常限。
始,岱亲近吴郡徐原,慷慨有才志,岱知其可成,赐巾褠,与共言论,后遂荐拔,官至侍御史。原性忠壮,好直言,岱时有得失,原辄谏诤,又公论之,人或以告岱,岱叹曰:“是我所以贵德渊者也。”及原死,岱哭之甚哀,曰:“德渊,吕岱之益友,今不幸,岱复於何闻过?”谈者美之。
太平元年,年九十六卒,子凯嗣。遗令殡以素棺,疏巾布褠,葬送之制,务从约俭,凯皆奉行之。
周鲂字子鱼,吴郡阳羡人也。少好学,举孝廉,为宁国长,转在怀安。钱唐大帅彭式等蚁聚为寇,以鲂为钱唐侯相,旬月之间,斩式首及其支党,迁丹杨西部都尉。黄武中,鄱阳大帅彭绮作乱,攻没属城,乃以鲂为鄱阳太守,与胡综戮力攻讨,遂生禽绮,送诣武昌,加昭义校尉。被命密求山中旧族名帅为北敌所闻知者,令谲挑魏大司马扬州牧曹休。鲂答,恐民帅小丑不足仗任,事或漏泄,不能致休,乞遣亲人赍笺七条以诱休。
鲂初建密计时,频有郎官奉诏诘问诸事,鲂乃诣部郡门下,因下发谢,故休闻之,不复疑虑。事捷军旋,权大会诸将欢宴,酒酣,谓鲂曰:“君下发载义,成孤大事,君之功名,当书之竹帛。”加裨将军,赐爵关内侯。
贼帅董嗣负阻劫钞,豫章、临川并受其害。吾粲、唐咨尝以三千兵攻守,连月不能拔。鲂表乞罢兵,得以便宜从事。鲂遣间谍,授以方策,诱狙杀嗣。嗣弟怖惧,诣武昌降於陆逊,乞出平地,自改为善,由是数郡无复忧惕。
鲂在郡十三年卒,赏善罚恶,威恩并行。子处,亦有文武材干,天纪中为东观令、无难督。
锺离牧字子干,会稽山阴人,汉鲁相意七世孙也。少爰居永兴,躬自垦田,种稻二十馀亩。临熟,县民有识认之,牧曰:“本以田荒,故垦之耳。”遂以稻与县人。县长闻之,召民系狱,欲绳以法,牧为之请。长曰:“君慕承宫,自行义事,仆为民主,当以法率下,何得寝公宪而从君邪?”牧曰:“此是郡界,缘君意顾,故来蹔住。今以少稻而杀此民,何心复留?”遂出装,还山阴,长自往止之,为释系民。民惭惧,率妻子舂所取稻得六十斛米,送还牧,牧闭门不受。民输置道旁,莫有取者。牧由此发名。
赤乌五年,从郎中补太子辅义都尉,迁南海太守。还为丞相长史,转司直,迁中书令。会建安、鄱阳、新都三郡山民作乱,出牧为监军使者,讨平之。贼帅黄乱、常俱等出其部伍,以充兵役。封秦亭侯,拜越骑校尉。
永安六年,蜀并于魏,武陵五溪夷与蜀接界,时论惧其叛乱,乃以牧为平魏将军,领武陵太守,往之郡。魏遣汉葭县长郭纯试守武陵太守,率涪陵民入蜀迁陵界,屯于赤沙,诱致诸夷邑君,或起应纯,又进攻酉阳县,郡中震惧。牧问朝吏曰:“西蜀倾覆,边境见侵,何以御之?”皆对曰:“今二县山险,诸夷阻兵,不可以军惊扰,惊扰则诸夷盘结。宜以渐安,可遣恩信吏宣教慰劳。”牧曰:“不然。外境内侵,诳诱人民,当及其根柢未深而扑取之,此救火贵速之势也。”敕外趣严,掾史沮议者便行军法。抚夷将军高尚说牧曰:“昔潘太常督兵五万,然后以讨五溪夷耳。是时刘氏连和,诸夷率化,今既无往日之援,而郭纯已据迁陵,而明府以三千兵深入,尚未见其利也。”牧曰:“非常之事,何得循旧?”即率所领,晨夜进道,缘山险行,垂二千里,从塞上,斩恶民怀异心者魁帅百馀人及其支党凡千馀级,纯等散,五溪平。迁公安督、扬武将军,封都乡侯,徙濡须督。复以前将军假节,领武陵太守。卒官。家无馀财,士民思之。子祎嗣,代领兵。
评曰:山越好为叛乱,难安易动,是以孙权不遑外御,卑词魏氏。凡此诸臣,皆克宁内难,绥静邦域者也。吕岱清恪在公;周鲂谲略多奇;锺离牧蹈长者之规;全琮有当世之才,贵重於时,然不检奸子,获讥毁名云。
译文:
贺齐传,贺齐,字公苗,会稽郡山阴县人。他年轻时为郡吏,署理过郯县县长。
县吏有叫斯从的人轻薄放荡、为非作歹,贺齐想惩治他,但县主簿劝他说:“斯从,郯县豪门大族,山越人都附从他,您今天惩治了他,明天贼寇就会前来进犯。”贺齐闻言大怒,当即就斩杀了斯从。斯从的族人党羽便相互纠集联合,聚众千余人,举兵进攻县城。贺齐率领官吏百姓,打开城门发起突然进击,大获全胜,威震山越。后来太末、丰浦县的百姓造,贺齐转任为太末县县长,诛杀恶徒扶持良民,一个月内便将骚乱全部平定。
郡府征调所属各县五千兵卒,让本县县长带领自己县内军队,统一归属贺齐调度指挥。贼寇洪明、洪进、苑御、吴免、华当等五人,率领各自部属一万户,兵营相连驻扎在汉兴,吴五的六千户人马另驻扎在大潭,邹临的六千户人马另驻扎在盖竹,共同出兵余汗。贺齐军队讨伐汉兴,经过余汗。贺齐考虑到贼兵势众而自己军队兵力弱小,深入敌境无以为继,担心为敌人所截断,于是命令松阳县县长丁蕃留守余汗。丁蕃本来与贺齐为相邻两县的县长,耻于成为贺齐所统辖的部下,便推辞不肯留守。贺齐于是斩杀丁蕃,由是全军震动,无人不敢不效命听用。于是贺齐分兵留备余汗,自己亲率大军讨伐洪明等人,连获大胜。贺齐临阵斩杀洪明,其余吴免、华当、洪进、苑御都向贺齐投降。贺齐转而进击盖竹,挺军大潭,吴五、邹临二将又降。在讨伐进击中共斩首六千名,有名的贼首全部擒获,贺齐又重整县城,选出精兵一万人,被升任为平东校尉。
全琮传,全琮,字子璜,吴郡钱塘县人。他的父亲全柔,汉灵帝时期被察举孝廉,补任尚书郎右丞。董卓播乱时,他弃官归家,州府征召他为别驾从事,皇帝诏令就地授予他会稽郡东部都尉。孙策进军吴地后,全柔率先带领部队归附,孙策上表授任他为丹杨都尉。孙权为车骑将军,以全柔为长史,转任桂阳太守。全柔曾派全琮送米数千斛到吴郡,让他作些生意。全琮到吴地后,将米全部散发用尽,空船回到家里。全柔气恼异常,全琮叩头说:“我自以为要买的东西并非急于要用之物,而士大夫们正面临生命倒悬之祸患,故此便以米赈济他们,一时来不及向您禀报。”全柔转而觉得他非同常人。其时中原地区士子躲避战乱前往南方,依靠附从全琮生活的有几百人,全琮倾尽家资周济供给他们,与他们共享有无,于是声名远播。后来孙权任命他为奋威校尉,授与兵卒数千人,让他征讨山越。全琮借机公开招募,得精兵一万多人,出军驻扎牛渚,渐升为偏将军。
吕岱传,吕岱,字定公,广陵郡海陵县人,做过郡县的官员,躲避战乱南渡长江。孙权统管国事,吕岱前来孙权幕府,出任吴县县丞。孙权亲自查点各县仓库的储存和监狱的囚犯,县令县丞都来拜见,吕岱处置事务的方法和应对提问,很合孙权心意,便征召到郡署为录事,出任补为余姚县县长,招募精健人员,共得一千多名。会稽、东冶五县贼寇吕合、秦狼等人作乱,孙权以吕岱为督军校尉,与将军蒋钦等领兵前往征讨,于是生擒吕合、秦狼,五县于是被平定,吕岱被任命为昭信中郎将。
孙亮登基后,任命吕岱为大司马。吕岱清明守正廉洁奉公,他所处过的地方都称道他。当初在交州时,多年未给家中钱财,妻子儿女饥饿困乏。孙权听说叹息不止,因此责备群臣说:“吕岱出征,身处万里之外,为国家勤苦办事,家中如此困顿,而我未能及早知晓。您们身为股肱耳目之臣,责任哪里去了?”于是加倍赏赐吕家钱米布绢,每年都有一个固定的数目。起初,吕岱与吴郡人徐原亲近友好,徐原慷慨且有才志,吕岱知道他能成大器,便赏与他头巾、单衣,与他谈论时事,后来便举荐选拔徐原,官至侍御史。徐原秉性忠直慷慨,喜欢直言,吕岱有时有过失,他就当即谏劝,又在众人面前公开议论这些事,有人将这些情况告诉吕岱。吕岱赞叹地说:“这就是我看重德渊的原因。”及至徐原去世,吕岱极为痛苦悲哀,说:“德渊,是我吕岱的益友,如今不幸归西,我再从何处听到责备我过失的言语呢?”人们谈到这件事都赞美他们的友情。
周鲂传,周鲂,字子鱼,吴郡阳羡县人。他年少好学,被举荐为孝廉,任宁国县长,又转任怀安县长。钱塘盗寇大头领彭式等聚众为寇作乱,朝廷任命周鲂为钱塘侯相,一个月之内,便斩杀彭式及其党羽,周鲂由是被升为丹杨西部都尉。黄武年间,鄱阳盗寇大头领彭绮叛乱,攻陷鄱阳所属城池,朝廷任命周鲂为鄱阳太守,与胡综协力攻讨,于是活捉彭绮,将其押送武昌,周鲂被加任昭义校尉。周鲂受命暗中寻找山里以前各聚落的有名头目并为魏国知晓的人,让他们前去欺骗挑唆魏国大司马、扬州牧曹休。周鲂回答说,恐怕这些低贱的小头目不足以依靠他们来担当此事,假若事情泄露出去,不能诱使曹休前来,请求派自己的亲信者送笺书七条招诱曹休。
周鲂又另写了一份秘密奏章说:“如今北方有窜逃的贼寇,顽固地拒守黄河、洛水,长期阻止大军前往诛伐。擅自盘踞北方国土,为臣尚不曾拿出奇计作出良举,在上光大辅佐宏大的教化,对下输献施展万分之一的功绩,故此忧心如受捶击,夜里躺着不能入睡。我朝圣明如天盖大地,含育为臣而臣无什么效力,辱没朝廷优厚的任命,让我在前线将曹休老贼诱来,深恨不能按计划办事。令我在本郡地方内寻找山林中为北贼所熟知的头目,让他们与北方联络。为臣潜心思考,高兴与不安相加,私下担心此类人物不可能较快地寻到,即使得到,只怕也不可信,不如让臣亲自诱骗曹休,这样能更为妥当地实现计划。
周鲂当初设立秘密计划时,不断有郎官奉诏前来诘问各种事情,周鲂于是前往部郡门前,借此剃去头发以示认罪,故此曹休听说后,就不再对他有什么怀疑。战争结束军队凯旋,孙权召集各位将领大摆酒宴。
酒兴正酣,孙权对周鲂说:“您落发载义,成就孤家大事,您的功名,一定记入史册。”他加授周鲂裨将军,赐予爵位“关内侯”。盗贼首领董嗣凭借险阻抢劫抄掠,豫章、临川二郡都受到他的危害。吾粲、唐咨曾用三千兵马攻打他的防地,一连几个月都不能攻破。周鲂上表请求停止进兵,以便寻找机会再行事。周鲂派出间谍,授给他们具体的计策,诱诓董嗣并将其杀死。董嗣的弟弟十分害怕,前到武昌向陆逊投降,乞求出山到平原地区生活,自我改恶从善,自是几个郡不再有所忧惧担心了。周鲂在郡守职位上十三年去世,他奖善惩恶,恩威并用。他的儿子周处,也有文武才干,天纪年间,任东观令,无难督。
钟离牧传,钟离牧,字子干,会稽郡山阴县人,汉代鲁国相钟离意的第七代孙。他年少时迁居永兴,亲自耕种田地,种水稻二十多亩。将要成熟时,县里有人按标志来认领稻田,钟离牧说:“本来就是荒芜弃田,故此才将它开垦。”于是就将水稻给了那人。县长听说后,将那人召去关进监狱,打算对他绳之以法,钟离牧前去为他求情。县长说:“您敬慕汉代承宫的为人处世之道,可以自行仁义之事,而我是百姓之主,则应以法令约束百姓,怎能舍置国家法令而顺从您的心愿呢?”钟离牧说:“这里是郡界,由于您有心照顾,故此我才得以暂住。如今为了一点稻子就杀掉这个人,我还有什么心意再住下来呢?”于是出县衙回家整顿行装,准备回到山阴去,县长亲自前往家门劝阻他,为他释放了那个人。那人十分惭愧害怕,带领妻儿把那些稻子舂成六十斛米,送还钟离牧,钟离牧关起门不接受。那人将米送来放在他家路边,无人去取。
钟离牧由此出了名。
抚夷将军高尚劝说钟离牧:“从前潘濬太常督率兵卒五万,然后才能讨伐五溪夷。当时与蜀国结盟和好,各蛮夷部落遵奉教化,如今既没有过去那种援助,而且郭纯已占据迁陵,而您仅以三千兵卒深入险地,我看不出会有什么好处。”钟离牧说:“特殊的情况,怎可因循守旧?”当即率领部下,日夜兼程,沿着山中险要道路行军,走了将近两千里,到边塞,斩杀怀有异心的刁民首领计一百多人及其党羽一千多人。郭纯等人四散逃亡,五奚谷得以平定。钟离牧被升任为公安督、扬武将军,封爵都乡侯,转任濡须督。后来再以前将军、假节的身份,兼任武陵太守。他去世于官任上。家中没有剩余财产,官民都很怀念他。他儿子钟离..继承爵位,接替他带领部队。
『玖』 君子贵人贱己,先人而后己
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湛奥》) 2.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3.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4.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5.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6.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7.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8.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团将愁苦而终穷。(屈原《涉江》) 9.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卜居》) 10.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楚辞(离骚》) 11.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对楚王问》) 12.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13.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左传·僖公十年》) 14.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15.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僖公五年》) 16.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至三十三年》) 17.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 18.亡羊补牢,犹未迟也。(《战国策·楚策》) 19.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谋攻》) 20.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六十四章)) 2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五十八章)) 22.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七十三章)) 2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24.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2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26.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 2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2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2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30.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两》) 31.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 3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33.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3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35.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论语》) 36.是可忍,孰不可忍。(《论语·八佾)) 3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38.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39.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权修》) 4O.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谁北则为枳。(《晏子春秋》) 41.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孟子·尽心上)) 4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下)) 4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 44.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 4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孙丑)) 46.生于优患,死于安乐。(《孟子·告于下》) 4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48.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49.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鱼我所欲也》) 50.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苟子·劝学)) 5l.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提,与之俱黑。(《苟子·劝学》) 52.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喻老》) 53.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吕氏春秋·尽数)) 54.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杂记)) 55.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礼记·杂记下》) 56.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57.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58.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 59.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人间训》) 60.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史记·太史公自序》) 6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列传》) 62.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63.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史记》) 64.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史记·项羽本记》) 65.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史记·项羽本记》) 66.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史记·项羽本记》) 67.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 68.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国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报任安书》) 69.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班固《汉书》) 70.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家则无徒。(班固《汉书·东方朔传》)
『拾』 求:古文 奇人马周 翻译
新唐书.马周传>原文:
马周字宾王,博州茌平人。少孤,家窭狭。嗜学,善《诗》、《春秋》。资旷迈,乡人以无细谨,薄之。武德中,补州助教,不治事。刺史达奚恕数咎让,周乃去,客密州。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关。留客汴,为浚义令崔贤所辱,遂感激而西,舍新丰,逆旅主人不之顾,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众异之。至长安,舍中郎将常何家。
贞观五年,诏百官言得失。何,武人,不涉学,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太宗怪问何,何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教臣言之。客,忠孝人也。”帝即召之,间未至,遣使者四辈敦趣。乃谒见,与语,帝大悦,诏直门下省。明年,拜监察御史,奉命称职。帝以何得人,赐帛三百匹。
周善敷奏,机辩明锐,动中事会,裁处周密,时誉归之。帝每曰:“我暂不见周即思之。”岑文本谓所亲曰:“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损益,听之纚纚,令人忘倦。苏、张、终、贾正应比耳。然鸢肩火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俄迁治书侍御史,并知谏议大夫,检校晋王府长史。十八年,迁中书令。时置太子司议郎,帝高其除。周叹曰:“恨吾资品妄高,不得历此官。”帝征辽,留辅太子定州。及还,摄吏部尚书,进银青光禄大夫。帝尝以飞白书赐周曰:“鸾凤冲霄,必假羽翼;股肱之寄,要在忠力。”
周病消渴连年,帝幸翠微官,求胜地为构第,每诏尚食具膳,上医使者视护,躬为调药,太子问疾。疾甚,周取所上奏章悉焚之。曰:“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二十二年卒,年四十八,赠幽州都督,陪葬昭陵。
参考译文:
马周字宾王,是博州茌平人。他年幼时死去父母成为孤儿,家里贫穷拮据。他十分喜爱学习,精通《诗经》、《春秋》。性格开朗豪迈,乡里的人都认为他不讲究小节,看不起他。武德年间,州里的助教一官无人,他补职任官,事情治理得不好。刺史达奚恕常常责怪他,马周于是离去,客居到密州。赵仁本推崇他的才气,给他准备了很多行装,让他进关。马周途中客住汴州时,被浚仪县令崔贤侮辱,于是心中悲愤不已,又向西走,住在新丰,旅店的主人不照顾他,马周就要了一斗八升酒,悠闲地在那儿自斟自饮,众人对此都感到奇怪。他又到了长安,住在中郎将常何家中。
贞观五年,唐太宗下诏百官谈论朝政行失。常何是一个武将,没有什么学问,马周为他分列条目写了20多件事,都是切中时务的,太宗感到奇怪,便问常何,常何说:“这不是我所能想出来的,家中的门客马周教我这样说。这个门客,是个忠厚孝义之人。”唐太宗就召见马周,过一会儿还未到,太宗接连派使者去敦促四次了。等到马周前来拜见,太宗与他谈话谈得非常高兴,下诏让他入值门下省。第二年,又拜马周为监察御史,马周恭敬地接受了命令,而且胜任这一职务。唐太宗因为常何而行到马周这个人才,就赐给常何三百匹丝帛。
马周善于陈述奏章,机敏、辩证、清晰、深入,切中要害,处理问题周密,当时有很高的声誉。太宗常说:“我一时不见马周就想他。”岑文本对他亲近的人说:“马周论事,文采洋溢,切合情理,没有一字可以增删,听起来洋洋洒洒,能使人忘却疲倦。苏秦、张仪、终军、贾谊正是这样啊。然而他两肩上耸,面有火色,向上升官一定很快,只是恐怕不能活得长久。”没过多久,马周升任治书待御史,兼谏议大夫职务,代理晋王府长史。贞观十八年,他又升迁中书令。当时设置太子司议郎,唐太宗抬高了此官的官阶。马周感叹道:“只遗憾我资质、品格不够,不能当上这个官职。”唐太宗远征辽东,留马周在定州辅佐太子。等到太宗回来,马周又担任吏部尚书,晋升银青光禄大夫。唐太宗曾经用飞白书赐给马周,上面写着:“鸾凤直冲霄汉,一定要凭借羽翼;辅佐所要寄托依靠的,关键在于尽忠尽力。”
马周患消渴病多年,太宗亲自到翠微宫去,寻找好地方为他建造宅第,经常让御厨为他备饭,御医前去看护,唐太宗又亲自为他调药,太子也前去探视。病更重时,马周就把原来上的奏章全部烧掉,他说:“管仲、晏子显露君主的过失,博取身后的名声,我不这样做。”贞观二十二年,马周去世,年仅48岁。唐太宗追赠他为幽州都督,陪葬在昭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