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术学科 » 王衍字夷甫文言文答案

王衍字夷甫文言文答案

发布时间: 2020-12-03 21:59:10

1. 带口的字成语有哪些

心直口快、口是心非、脱口而出等,具体如下:

2. 谁能帮忙翻译下 王衍字夷甫,神情明秀……时年五十六

王衍字夷甫,神态表情清明秀美,风度姿态端详优雅。童年时曾经拜访山涛(205~283,“竹林七贤”之一),山涛(为之)叹息很长时间,(王衍)离开后,(山涛)目送他说:“是哪个老太婆,生出这么个孩子啊!然而贻误天下百姓的,未必不是这个人哪。”王衍十四岁时在京都,拜访仆射羊祜(221—278,晋朝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出身名门,以清德闻于天下),陈述事件情状,言辞甚是明白清楚。羊祜的名望德行尊贵显赫,而王衍小小年纪却毫无屈从卑下的神色,众人都认为他非同寻常。杨骏(?—291,西晋大臣。因女为晋武帝皇后,受武帝宠信,势倾天下)想把女儿许配给他,王衍以和他结亲为耻,于是假装疯癫使自己躲过这桩婚事。晋武帝听说他的名声,问王戎(234—305,西晋名士,“竹林七贤”之一,王衍从兄)说:“王夷甫和当今在世的哪个人不相上下?”王戎说:“没见过当世哪个人和他不相上下,应当从古人中去找这样的人。”
王衍已有高才美貌,(又)聪明颖悟如神,常常自比为子贡(姓端木,名赐,是孔子的得意门生,“孔门十哲”之一。敏而好学,闻一知二,有治才,善辞令,甚至被认为“贤于仲尼”),加上声威名望很高,令当世之人钦佩敬慕。善发玄远之言,只以谈论《老子》《庄子》为事。经常握着白玉为柄的麈尾,和(洁白的)手同一颜色。如果所谈道理有不稳妥之处,随口就能更改,世人送他名号为“口中雌黄”。在朝在野之人对其一致称颂,称之为“一世龙门”。(王衍)历居显要官职,后进士人无不仰慕仿效他,推选察举士人入朝为官,都把王衍作为样板,高傲自大、虚浮妄诞,于是成为时风流俗。
王衍虽然身居宰辅的重要职位,却不把治理国家放在心上,只考虑保全自身的办法。等到东海王司马越(?—311,西晋宗室,“八王之乱”中最后的胜利者,西晋后期独揽朝政)病死,众人共同推举他为元帅。王衍因为贼寇(指不断侵扰西晋的刘渊为首的少数民族部落)纷起(非常)恐惧不敢当此重任,推辞说:“我从小就没有做官的志趣,只不过按部就班升迁,才做到现在这个职位。今天这样的紧急大事,怎能让我这本无才能之人定夺呢?”没过多久晋朝全军被石勒部队击破,石勒唤王公和王衍见面,向王衍询问西晋溃败的原因。王衍向(他)陈说西晋遭受灾祸与失败的缘由,(并)说所有谋划都与自己无关。石勒非常爱慕他(的才华),和(他)谈了很长时间。王衍说自己从年少时就不参与政事,希望自己以此免于处置,还劝石勒称尊号当皇帝。石勒大怒说:“你的名望超过四海之人,身居朝廷重任,年轻时入朝为官,一直做到满头白发,怎能说从不参与政事呢?使国家破亡风俗败坏,正是你的罪过。”(石勒)命左右之人(将王衍)扶出(帐外),对他的同伙孔苌说:“我走过天下的地方也够多了,却从没见过像这样的人,应该让他活命吗?”孔苌说:“他是晋朝位居三公的高官,肯定不会替我们尽力,又有什么值得珍惜的呢?”石勒说:“总之不能用刀杀他啊。”让人夜里推倒墙埋杀了他。王衍临死时,回头(对从人)说:“呜呼!我辈即使比不上古人,如果从前不效法提倡浮华虚无,合力来匡救天下,还可不至于弄到今日这步田地。”死时五十六岁

3. 信必什么行必什么的成语

没有信必什么行必什么的成语,信开头的成语有信誓旦旦、信口开河、信以为真、信口雌黄、信马由缰
一、信誓旦旦
【解释】:信誓:表示诚意的誓言;旦旦:诚恳的样子。誓言说得真实可信。
【出自】:《诗经·卫风·氓》:“言笑晏晏,信誓旦旦。”
【译文】:“谈笑平静,信誓旦旦定终身。”
二、信口开河
【解释】:比喻随口乱说一气。
【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你那里休聒,不当一个信口开合知。”
【译文】:“你那里休烦,不在一个随口开合知。”
三、信以为真
【解释】:相信他是真的。指把假的当作真的。
【出自】:明·冯梦龙《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只因他平日冒称是宰相房玄龄之后,在人前夸炫家世,同僚中不知他的来历,信以为真,把他十分敬重。”
【译文】:“只因他平日冒称是宰相房玄龄的后面,在人前炫耀炫耀家族世代,同事中不知道他们的来历,相信是真,让他十分敬重。”
四、信口雌黄
【解释】:信:任凭,听任;雌黄:即鸡冠石,黄色矿物,用作颜料。古人用黄纸写字,写错了,用雌黄涂抹后改写。比喻不顾事实,随口乱说。
【出自】:晋·孙盛《晋阳秋》:“王衍,字夷甫,能言,于意有不安者,辄更易之,时号口中雌黄。”
【译文】:“王衍,字夷甫,能说,在心有不安的,就更容易的,人们口中修改。”
五、信马由缰
【解释】:信、由:听任。骑着马无目的地闲逛。比喻随便走走。也比喻无主见,随外力而转移。
【出自】:清·李绿园《歧路灯》第八十六回:“却说王氏是一个昏天黑地的母亲,绍闻是一个信马由缰的儿子。”
【译文】:“却说王氏是一个昏天黑土地的母亲,袁绍听说是一个信马由缰的儿子。”

4. 西晋王衍这个人怎麼样。竹林七贤应该很不错,有的书说他没骨气被杀死。求解。不要百度百科

王衍(公元年-311年)就是一位处在这种尖锐矛盾中的名士,他在经世和玄谈之间选择了后者。然而,历史是那样的无情,他最终死在石勒的铁骑之下。经世与玄谈的冲突,王衍字夷甫,外表清明俊秀,风姿安详文雅。当他还是少年时,有一次曾去拜访当时的名士山涛。山涛看见他后,感叹了很长时间。王衍走的时候,山涛目送他走出很远,感慨地对别人说:“不知道是哪位老妇人,竟然生出了这样俊美的儿子!然而误尽天下老百姓的,未必就不是这个人啊!”王衍的父亲曾任平北将军,经常有公文事务,派使者呈送,但常常不能按时得到答复。王衍14岁的时候,人在京城,常到仆射羊祜那里申报陈述公文的内容,言辞非常清晰明白。羊祜是当时很有名望的人,德高望重,他的对手和朋友吴国陆抗(东吴陆逊之子)曾评价羊祜的德量可与乐毅和诸葛亮相比。但少年王衍在他面前却没有自卑低下的神色,大家都觉得十分惊异,都说他是一个奇士。太傅杨骏想把女儿嫁给他为妻,王衍却以此为耻,就假装发狂得免。王氏一门名士,王衍的从兄王戎,是竹林七贤之一,素有善于鉴赏人物的高名。晋武帝司马炎听到王衍的名声,就问王戎当世哪个人可以跟王衍相比。王戎说:“没有见到当世谁能跟夷甫(王衍的字)相比,应该从古人中去寻求。”对他十分推重。终于酿成了一幕悲剧。晋武帝泰始八年(公元273年),皇帝下诏书要求举荐可以安定边疆的人才。王衍起初喜欢谈论连横合纵的游说之术,所以尚书卢钦把他举荐为辽东太守,但王衍没有就任。从此以后,他不再谈论世事,整日里只是吟咏诗赋,清谈玄虚而已。他曾托族人办事,但好久没有回音。有一次聚会宴饮,就问那个人说:“近来托您办的事,为什么没有消息?”没想到那个人很恼怒,举起酒器就砸他的脸。王衍开始沉默不语,领着王导一起乘车而去,但心里很是愤愤不平。他在车中用镜子自照,对王导说:“你看我的眼光还是在牛背上呢!”王衍的父亲在北平去世后,朋友族人送的丧葬钱财很多,因而许多亲戚熟人向他借贷,王衍就把钱财分给他们。没有几年时间,家里的财产就几乎用光了。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王衍只好搬到靠近洛阳城西的田园中居住,过了一阵子悠闲宁静的田园生活。不久,王衍便开始步人仕途,先任太子舍人,后又升为尚书郎,之后出京城任元城(今河北大名东)县令,整天还是清谈,但县里的大小事务也还算理顺。不久,他又回到京城,任中庶子、黄门侍郎(皇帝侍从官)。

5. 《晋书 王衍》的翻译····急用

《晋书 王衍》

王衍字夷甫,神情明秀,风姿详雅。总角尝造山涛,涛嗟叹良久,既去,目而送之曰:“何物老妪,生宁馨儿!然误天下苍生者,未必非此人也。”衍年十四,时在京师,造仆射羊祜,申陈事状,辞甚清辩。祜名德贵重,而衍幼年无屈下之色,众咸异之。杨骏欲以女妻焉,衍耻之,遂阳狂自免。武帝闻其名,问(王)戎曰:“夷甫当世谁比?”戎曰:“未见其比,当从古人中求之。”
衍既有盛才美貌,明悟若神,常自比子贡,兼声名籍甚,倾动当世。妙善玄言,唯谈《老》《庄》为事。每捉玉柄麈尾,与手同色。义理有所不安,随即改更,世号“口中雌黄”。朝野翕然,谓之“一世龙门”矣。累居显职,后进之士,莫不景幕放效,选举登朝,皆以为称首,矜高浮诞,遂成风俗焉。
衍虽居宰辅之重,不以经国为念,而思自全之计。及东海王越薨,众共推为元帅。衍以贼寇锋起,惧不敢当,辞曰:“吾少无宦情,随牒推移,遂至于此。今日之事,安可以非才处之?”俄而举军为石勒所破,勒呼王公与之相见,问衍以晋故。衍为陈祸败之由,云计不在己。勒甚悦之,与语移日。衍自说少不豫事,欲求自免,因劝勒尊号。勒怒曰:“君名盖四海,身居重任,少壮登朝,至于白首,何得言不豫世事邪?破坏天下,正是君罪。”使左右扶出,谓其党孔苌曰:“吾行天下多矣,未尝见如此人,当可活不?” 苌曰:“彼晋之三公,必不为我尽力,又何足贵乎?”勒曰:“要不可加以锋刃也。”使人夜排墙填杀之。衍将死,顾而言曰:“呜呼!吾曹虽不如古人,向若不祖尚浮虚,戮力以匡天下,犹可不至今日。”时年五十六。
------------------------------------------------------------------------------
王衍字夷甫,神态表情清明秀美,风度姿态端详优雅。童年时间经拜访山涛(205~283,“竹林七贤”之一),山涛(为之)叹息很长时间,(王衍)离开后,(山涛)目送他说:“是哪个老太婆,生出这么个孩子啊!然而贻误天下百姓,未必不是这个人哪。”王衍十四岁时在京都,拜访仆射羊祜(221—278,晋朝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出身名门,以清德闻于天下),陈述事件情状,言辞甚是明白清楚。羊祜的名望德行尊贵显赫,而王衍小小年纪却豪无屈从卑下的神色,众人都认为他非同寻找。杨骏(?—291,西晋大臣。因女为晋武帝皇后,受武帝宠信,势倾天下)想把女儿许配给他,王衍以和他结亲为耻,于是假装疯癫使自己躲过这桩婚事。晋武帝听说他的名声,问王戎(234—304,西晋名士,“竹林七贤”之一,王衍从兄)说:“王夷甫和当今在世的哪个人不相上下?”王戎说:“没见过当世哪个人和他不相上下,应当从古人中去找这样的人。”

王衍已有高才美貌,(又)聪明颖悟如神,常常自比为子贡(姓端木,名赐,是孔子的得意门生,“孔门十哲”之一。敏而好学,闻一知二,有治才,善辞令,甚至被认为“贤于仲尼”),加上声威名望很高,今当世之人钦佩敬幕。善发玄远之言,只以谈论《老子》《庄子》为事。经常握着白玉为柄的麈尾,和(洁白的)手同一颜色。如果所谈道理有不稳妥之处,随口就能更改,世人送他名号为“口中雌黄”。在朝在野之人对其一致称颂,称之为“一世龙门”。(王衍)历居显要官职,后进士人无不仰慕仿效他,推选察举士人入朝为官,都把王衍作为样板,高合傲自大、虚浮妄诞,于是成为时风流俗。

王衍虽然身居宰铺的重要职位,却不把治理国家放在心上,只考虑保全自身的办法。等到东海王司马越(?—311,西晋宗室,“八王之乱”中最后的胜利者,西晋后期独揽朝政)病死,众人共同推举他为元帅。王衍因为贼寇(指不断侵扰西晋的刘渊为首的少数民族部落)纷起(非常)恐惧不敢当此重任,推辞说:“我从小就没有做官的志趣,只不过按部就班升迁,才做到现在这职位,今天这样的紧急大事,怎能让我这本地才能之人定夺呢?”没过多久晋朝全军被石勒部队击破,石勒唤王公和王衍见面,向王衍询问西晋溃败的原因。王衍向(他)陈说西晋遭受灾祸与失败的缘由,(并)说所有谋划都与自己无关。石勒非常爱慕他(的才华),和(他)谈了很长时间。王衍说自己从年少时就不参与政事,希望自己以此免于处置,还劝石勒称尊号当皇帝。石勒大怒说:“你的名望超过四海之人,身居朝廷重任,年轻时入朝为官,一直做到满头白发,怎能说从不参与政事呢?使国家破亡风俗败坏,正是你的罪过。”(石勒)命左右之人(将王衍)扶出(帐外),对他的同伙孔苌说:“我走过天下的地方也够多了,却从没见过像这样的人,应该让他活命吗?”孔苌说:“他是晋朝位居三公的高官,肯定不会替我们尽力,又有什么值得珍惜的呢?”石勒说:“总之不能用刀杀他啊。”让人夜里推倒墙埋杀了他。王衍临死时,回头(对从人)说:“呜呼!我辈即使比不上古人,如果从前不效法提倡浮华虚无,合力来匡救天下,还可不至于弄到今天之步田地。”死时五十六岁。

6. 信口雌黄的由来是什么

“信口雌黄”一词的由来

人们常用成语“信口雌黄”来形容那种不顾事实、随口乱说的言行。“信口”即随口,形容出言不假思索,这一点大多数人都知道。然而若说到“雌黄”,许多人可能就说清楚了。

其实,“雌黄”原本是一种矿物,其化学成分为三硫化二砷,其晶体多呈柠檬黄色,略透明,燃烧时可释放出强烈的大蒜气味,常与另外一种矿物——雄黄(俗称“鸡冠石”

,其化学成分为硫化砷。许多词典及文章中皆说“雌黄”又俗称“鸡冠石”,实为张冠李戴之误也。)共生在一起。

那么,身为一种矿物的“雌黄”为什么会和“信口”联系在一起呢?

原来,雌黄这种矿物可用来制成颜料或做褪色剂,而古代写字用的纸多为黄色,古人在抄书或校书时一旦遇有错字误书处,往往要用雌黄将错误处涂掉,然后改写。如宋人范正敏在其《遁斋闲览》一书说:“有误字,以雌黄灭之,为其与纸色相类。”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故事》中亦曰:“馆阁新书净本有误书处,以雌黄涂之,尝校改字之法:刮洗则伤纸,纸贴之又易脱,粉涂则字不没,涂数遍方能漫灭。惟雌黄一漫则灭,仍久而不脱。”后来,人们又进一步将用雌黄涂改、修正错误字句的动作亦称为“雌黄”,并将其义引申为评论和修改别人的诗文,如范正敏在《遁斋闲览》即说:“故可否人文章,谓之‘雌黄’。”隋朝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一书中亦说:“观天下书未遍,不得妄下雌黄。”

“信口”与“雌黄”从西晋开始被联系在一起。魏晋时期,社会上盛行一种清谈之风,西晋人王衍便是当时一个有名的清谈家。他喜爱老子和庄子的学说,并且在谈论老庄玄理的时候,总是穿着宽袍大袖的衣服,手执玉柄麈尾,侃侃而谈,看上去有满腹的学问。其实,他那套玄妙空虚的理论常常前后矛盾、漏洞百出。但是,当别人提出疑问或指出错误时,他却毫不在乎,往往不假思索地随口更改,然后又神情自若、滔滔不绝地讲下去,当时有人把他的这种行为称为“口中雌黄”(事见唐代房玄龄等人编纂的《晋书》卷四十三《王衍传》:“(衍)妙善玄言,惟谈老庄为事。每捉玉柄麈尾,与手同色。义理有所不安,随即改更,世号‘口中雌黄’。”此外,南朝梁代昭明太子萧统主持编纂的《文选》一书中所收的梁代刘峻《广绝交论》一文中有句云:“雌黄出其唇吻,紫由其月旦。”,唐代李善注引晋代孙盛《晋阳秋》曰:“王衍,字夷甫,能言,于意有不安者,辄更易之,时号‘口中雌黄’”)。□

7. 信口雌黄的典故与哪一位人物有关

“信口雌黄”这句成语,其意思是有些人不顾事实,随便乱说,信口二字人们容易明白,是随口说话,但为何与一个矿物名字——雌黄联在一起呢?
雌黄是一种矿物,其成分为三硫化二砷,柠檬黄色,多为细粒状、片状或柱块状,也有为肾状者,多为珍珠光泽。在古时人们写字时用的是黄纸,如果把字写错了,用这种矿物涂一涂,就可以重写,所以,成语的源由就出于此。
原于《晋书·王衍传》。王衍是西晋人,有名的清谈家。他喜欢老庄学说,每天谈的多半是老庄玄理。但是往往前后矛盾,漏洞百出,别人指出他的错误或提出质疑,他也满不在乎,甚至不假思索,随口更改。于是当时人说他是“口中雌黄”。《颜氏家训》中也有“观天下书未遍,不得妄下雌黄”之论。这就是这则成语的来源。
故事:
晋朝清谈家王衍担任元城县令时很少办公事,经常约人在一起没完没了地闲聊。他最喜欢老子和庄子的玄理,清谈时手里拿着麈尾拂尘,侃侃而谈,经常前后矛盾,漏洞百出,有人质疑时,他随口更改,随心所欲。人们说他是“口中雌黄”。
晋代,都城洛阳名士云集,人才辈出。但大家最喜欢研究的并非经世之学,而是围绕老子和庄子的学说展开清谈,玄妙而又空虚。王衍,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信口雌黄”这个成语也因他而产生。
史料记载,王衍,字夷甫,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生于公元256年。他出身名门望族,父亲曾任平北将军,“竹林七贤”中的王戎为其堂兄。
王衍少年时随家人在京城生活,他在当时可是非常有名的一个美男子,身姿俊秀,双目如神,言谈举止安详文雅,连名士山涛看到后也禁不住对朋友感慨道:“不知是哪位妇人,竟生出如此俊美的儿子!”
王衍从小博览群书,才华出众,长大后步入仕途,频频提升,年纪轻轻就做到了黄门侍郎这种皇帝侍从官的官职。由于受到当时社会风气的影响,他渐渐地迷上了玄学。他精通玄理,出口成章,为世人所倾慕。当时,人们清谈时必定要手执一种用木条和兽毛做成的工具,名叫尘尾,它本是用于驱虫﹑掸尘,但相沿成习就成为一种名流雅器。王衍常常拿持在手的尘尾很特别,柄为白玉做成。每当清谈的时候,人们一边听着他的高谈阔论,一边看着他那和尘尾玉柄一样白皙的手,无不目瞪口呆。
与友人谈玄论道,王衍有一个习惯:感觉别人讲的经义玄理中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立刻就要进行批驳更改,有时甚至搞得连自己的话也前后矛盾。当时,人们用黄纸写字,发现写错了,就拿黄色的雌黄来涂抹,然后再予更正。大家见王衍这样喜欢更改别人的言论,于是便给他起了一个绰号——“口中雌黄”。
崇尚玄谈的王衍后来在官场上也出尽了风头,曾经做过晋朝的尚书令、司空、司徒、太尉等重要官职,位极人臣。经过“八王之乱”等政治动荡,西晋迅速走向衰亡,王衍56岁那年在一次兵败后被人推倒墙壁砸死。
望采纳

8. 晋朝有哪几个王衍

晋朝只有一个来出名的王自衍,就是王夷甫(公元256年一311年)

王衍,字夷甫
资料
http://ke..com/view/54453.htm

五代时也有一个王衍,是后蜀的末代皇帝。

王衍(899~926),字化源,原名宗衍,许州舞阳(今河南)人,五代前蜀国主,公元918~925年在位。有文才,喜为浮艳之词。

资料
http://www.bashu.net/people/w/wangyan.htm

9. “王衍字夷甫,神情明秀……时年五十六”怎么翻译

王衍字夷甫,神态表情清明秀美,风度姿态端详优雅。童年时曾经拜访山涛(205~283,“竹林七贤”之一),山涛(为之)叹息很长时间,(王衍)离开后,(山涛)目送他说:“是哪个老太婆,生出这么个孩子啊!然而贻误天下百姓的,未必不是这个人哪。”王衍十四岁时在京都,拜访仆射羊祜(221—278,晋朝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出身名门,以清德闻于天下),陈述事件情状,言辞甚是明白清楚。羊祜的名望德行尊贵显赫,而王衍小小年纪却毫无屈从卑下的神色,众人都认为他非同寻常。杨骏(?—291,西晋大臣。因女为晋武帝皇后,受武帝宠信,势倾天下)想把女儿许配给他,王衍以和他结亲为耻,于是假装疯癫使自己躲过这桩婚事。晋武帝听说他的名声,问王戎(234—305,西晋名士,“竹林七贤”之一,王衍从兄)说:“王夷甫和当今在世的哪个人不相上下?”王戎说:“没见过当世哪个人和他不相上下,应当从古人中去找这样的人。”
王衍已有高才美貌,(又)聪明颖悟如神,常常自比为子贡(姓端木,名赐,是孔子的得意门生,“孔门十哲”之一。敏而好学,闻一知二,有治才,善辞令,甚至被认为“贤于仲尼”),加上声威名望很高,令当世之人钦佩敬慕。善发玄远之言,只以谈论《老子》《庄子》为事。经常握着白玉为柄的麈尾,和(洁白的)手同一颜色。如果所谈道理有不稳妥之处,随口就能更改,世人送他名号为“口中雌黄”。在朝在野之人对其一致称颂,称之为“一世龙门”。(王衍)历居显要官职,后进士人无不仰慕仿效他,推选察举士人入朝为官,都把王衍作为样板,高傲自大、虚浮妄诞,于是成为时风流俗。
王衍虽然身居宰辅的重要职位,却不把治理国家放在心上,只考虑保全自身的办法。等到东海王司马越(?—311,西晋宗室,“八王之乱”中最后的胜利者,西晋后期独揽朝政)病死,众人共同推举他为元帅。王衍因为贼寇(指不断侵扰西晋的刘渊为首的少数民族部落)纷起(非常)恐惧不敢当此重任,推辞说:“我从小就没有做官的志趣,只不过按部就班升迁,才做到现在这个职位。今天这样的紧急大事,怎能让我这本无才能之人定夺呢?”没过多久晋朝全军被石勒部队击破,石勒唤王公和王衍见面,向王衍询问西晋溃败的原因。王衍向(他)陈说西晋遭受灾祸与失败的缘由,(并)说所有谋划都与自己无关。石勒非常爱慕他(的才华),和(他)谈了很长时间。王衍说自己从年少时就不参与政事,希望自己以此免于处置,还劝石勒称尊号当皇帝。石勒大怒说:“你的名望超过四海之人,身居朝廷重任,年轻时入朝为官,一直做到满头白发,怎能说从不参与政事呢?使国家破亡风俗败坏,正是你的罪过。”(石勒)命左右之人(将王衍)扶出(帐外),对他的同伙孔苌说:“我走过天下的地方也够多了,却从没见过像这样的人,应该让他活命吗?”孔苌说:“他是晋朝位居三公的高官,肯定不会替我们尽力,又有什么值得珍惜的呢?”石勒说:“总之不能用刀杀他啊。”让人夜里推倒墙埋杀了他。王衍临死时,回头(对从人)说:“呜呼!我辈即使比不上古人,如果从前不效法提倡浮华虚无,合力来匡救天下,还可不至于弄到今日这步田地。”死时五十六岁

10. 何谓阿堵物

阿堵物

“阿堵”,是六朝和唐时的常用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这个”。《世说·巧回艺》载:东晋时著名答画家顾恺之,字长康,擅长画人物。他画人像,有时画了几年都不点眼睛。别人问他为什么,他指着眼睛回答道:“四体妍媸,本无关于妙处,传神为照,正在阿堵中(四肢的美丑,是无关紧要的,画像要能传神,关键就在这个里头)!”
《晋书·王衍传》还有这么一段传说:王衍,字夷甫(参看“信口雌黄”)。此人标榜清高,从来不说“钱”字。他的妻子郭氏,曾多次设法逗他说“钱”,都没有成功。有一天晚上,郭氏趁王衍睡熟时,叫婢女悄悄把一串串的铜钱,围绕着床,堆放在地下,让王衍醒来,无法下床行走。她以为这样一定能逼得他说出“钱”字来。不料第二天早晨,王衍见此情景,就把婢女唤来,指着床前的钱,说:“举却阿堵物(拿走这个东西)。”
“阿堵物”本意即“这个东西”。但由于上述王衍的故事,“阿堵物”从此成了“钱”的别名,并且带有轻蔑的意味。旧时人们还以“口不言钱”作为成语,形容清高廉洁,不讲钱财。

热点内容
生物之最 发布:2025-05-16 01:24:17 浏览:701
生物医药峰会 发布:2025-05-16 01:03:54 浏览:210
科伦博泰生物 发布:2025-05-16 00:28:34 浏览:308
徐老师来巡山投稿 发布:2025-05-16 00:26:18 浏览:571
桑巴双人舞教学视频 发布:2025-05-15 22:29:39 浏览:479
月子餐老师 发布:2025-05-15 22:16:43 浏览:160
人们用英语怎么说 发布:2025-05-15 21:26:05 浏览:209
2017高考数学文 发布:2025-05-15 15:11:48 浏览:817
怎么喝水 发布:2025-05-15 14:52:53 浏览:829
雅本化学公司 发布:2025-05-15 13:44:02 浏览: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