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术学科 » 文言文写作

文言文写作

发布时间: 2020-11-19 14:39:11

Ⅰ 古文的写作手法

互文是古汉语中特有的修辞格之一,它是在结构相同或相近的两个或几个并列词组或语句中,相应位置上的词语互相补充、互相渗透、互相隐含的修辞手法。运用互文可以使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使文章表达得更加深刻赋
赋,是与比兴并称的古代诗歌的基本手法。赋陈,一作铺陈。铺排,是铺陈、排比的简称。在篇幅较长的诗作中,铺陈与排比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用的。铺排系将一连串内容紧密关联的景观物象、事态现象、人物形象和性格行为,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一组结构基本相同、语气基本一致的句群。
它既可以淋漓尽致地细腻铺写,又可以一气贯注、加强语势,还可以渲染某种环境、气氛和情绪。 在赋体中,尤其是富丽华美的汉赋中,赋法被广泛地采用。汉乐府和汉代某些五言诗也与汉赋互相影响,更将铺陈与排比相结合,相得益彰。

赋比兴是我国三种传统的手法,比即喻,是其中最基本的手法,用得最为普遍。 一般说,用来作比的喻体事物总比被比的本体事物更加生动具体、鲜明浅近而为人们所知,便于人们联想和想象。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从特征上讲,有直接起兴、兴中含比两种情况;从使用上讲,有篇头起兴和兴起兴结两种形式。
写作手法属于艺术表现手法(即: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也含表达手法(技巧)),常见的有:夸张,对比,比喻,拟人,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面侧面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写作手法属于艺术表现手法(即: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也含表达手法(技巧)),常见的有:夸张,对比,比喻,拟人,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前后照应、托物言志,借景抒情,铺垫悬念,正面侧面,比喻象征,借古讽今,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等.... 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等。表达方式就是常见的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其实也属于艺术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就是常见的比喻、对比、比拟、对偶、借代、夸张、互文、双关、反问、设问、反复、反语、引用等。

Ⅱ “书写”用文言文都有哪些

1.书
2.手疏:亲笔书写的意思
3.执笔
4.把笔
5.命笔
6.写

如何用文言文写作

1、先多学习背诵一些文言文,揣摩写作语言、思想感情。
2、识记一些文言虚词,了解掌握其多义词的意思并积累下。
3、注意文言实词和现代汉语的词义变化:有点词义扩大了、有的词义缩小了、有的此已发生了变迁。
4、先写下现代文的文章,然后考虑将它们转化为文言文,熟练后可一步到位。并注意古汉语的语法。
例如:余闻汝欲文言习作,思倾之,集素日之累积以助汝。诵古之学者之经典,长汝之智于余欣慰矣。自经典解古文字法策,达习胸乎不几月哉。望君志坚勤学多思,逾几载,吾等刮目视汝哉!

Ⅳ “在”在古文里一般写作什么

在某某地方,其中的债在古文里,我们一般用于某某来表示,“于”是关键

Ⅳ 文言文作文写作

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的周王朝的某个较为繁华的城市的周围的一个小乡村里,在那个以等级绝对森严的分封制的统治下的时代,一切事物似乎都在按照制度所赋予的命运轨道上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一片安静、祥和景象,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甚至淡忘了自己是有区别于牲口的人类,过着像牲口一样的“本能”的生活。直到有个平淡无奇的下午,一位牵着白色骡子和一头骨瘦嶙峋的猪、衣衫褴褛、相貌极其丑陋的中年大叔踏足这块并不繁华的土地,从此打破了这个小乡村宁静的生活。

这个中年大叔是远在天涯的西方人,为了寻找真爱背井离乡,抛开祖国的怀抱来到传说中盛产美女的周王朝。他从青年时候就来到了周王朝,到过许多地方,结果都让他大失所望,不仅耗尽了金钱,还人到了中年。他来到这里是的全部家当就只是一匹骡子和一身破旧不堪的周朝服饰。他本以为再也找不到自己心目中的真爱了,于是满怀悲愤和无耐地拖着疲惫的身躯来到这个小乡村,毅然决然的准备过安稳的单身生活,高傲地做单身贵族。可万万没想到,他的到来让村民们感觉像是金正恩的到来一样,他们以前所未有的礼仪接待了他,以各种丰盛的食物款待他,连随从他的骡子和猪都得到了跟他相当的待遇。

就这样快活的过了好几天,这个中年大叔果真是找到真爱了,对方是比他年长11岁的女人。所以,中年大叔从此就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可是骡子和猪不干了,它们过够了这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奢侈生活。骡子想起了当年驼主人翻山越岭的日子,猪想起了当年主人情愿饿死都不愿吃掉它、带着它走过万里河山的日子。虽然苦,但是主人有梦想,有梦想就是快乐的;但是现在虽然不愁吃穿,但是如同行尸走肉没有要追求的理想,这样的生活不是它们想要的,于是它们就商量离开主人自己去追求自己的梦想。最后终于决定离开,村民们都强烈请求它们留下,中年大叔也是想尽一切办法挽留,但是梦想的力量是强大的,无人能挡。它们还是离开了,主人和村民们都流泪相送,甚至哭晕在送别的路上,有的人烧香拜佛祈求它们平安,有的人为它们准备好了足够整个村子吃一年的干粮……

Ⅵ 用文言文写作文,该注意什么

那要看你文言文功底如何了 2001年的满分作文,建议仔细研究下。
《赤兔之死》原文

建安二十六年,公元221年,关羽走麦城,兵败遭擒,拒降,为孙权所害。其坐骑赤兔马为孙权赐予马忠。

一日,马忠上表:赤兔马绝食数日,不久将亡。孙权大惊,急访江东名士伯喜。此人乃伯乐之后,人言其精通马语。

马忠引伯喜回府,至槽间,但见赤兔马伏于地,哀嘶不止。众人不解,惟伯喜知之。伯喜遣散诸人,抚其背叹道:“昔日曹操做《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吾深知君念关将军之恩义,欲从之于地下。然当日吕奉先白门楼殒命,亦未见君如此相依,为何今日这等轻生,岂不负君千里之志哉?”

赤兔马哀嘶一声,叹道:“予尝闻,‘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今幸遇先生,吾可将肺腑之言相告。吾生于西凉,后为董卓所获,此人飞锇扈,杀少帝,卧龙床,实为汉贼,吾深恨之。”

伯喜点头,曰:“后闻李儒献计,将君赠予吕布,吕布乃天下第一勇将,众皆言,‘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想来当不负君之志也。”

赤兔马叹曰:“公言差矣。吕布此人最是无信,为荣华而杀丁原,为美色而刺董卓,投刘备而夺其徐州,结袁绍而斩其婚使。‘人无信不立’,与此等无诚信之人齐名,实为吾平生之大耻!后吾归于曹操,其手下虽猛将如云,却无人可称英雄。吾恐今生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后曹操将吾赠予关将军;吾曾于虎牢关前见其武勇,白门楼上见其恩义,仰慕已久。关将军见吾亦大喜,拜谢曹操。操问何故如此,关将军答曰:‘吾知此马日行千里,今幸得之,他日若知兄长下落,可一日而得见矣。’其人诚信如此。常言道:‘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质高。’吾不敢不以死相报乎?”伯喜闻之,叹曰:“人皆言关将军乃诚信之士,今日所闻,果真如此。”

赤兔马泣曰:“吾尝慕不食周粟之伯夷、叔齐之高义。玉可碎而不可损其白,竹可破而不可毁其节。士为知已而死,人因诚信而存,吾安肯食吴粟而苟活于世间?”言罢,伏地而亡。

伯喜放声痛哭,曰:“物犹如此,人何以堪?”后奏于孙权。权闻之亦泣:“吾不知云长诚信如此,今此忠义之士为吾所害,吾何面目见天下苍生?”

后孙权传旨,将关羽父子并赤兔马厚葬。

特写:一篇古白话 十年阅读功

以一篇《赤兔之死》赢得作文满分的蒋昕捷是南京13中理科班的学生,高考考完后,他就和几个好朋友结伴去泰山玩了,昨天夜里才赶回南京。今天上午,他在家中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蒋昕捷是在妈妈的电话中得知自己的作文得了满分,他说,当时很难形容自己的心情,因为用古白话书写高考作文,能否得到阅卷老师的认同,心里也没个底,但他坚持认为,写这样的故事用古白话更恰当,表现历史人物更生动,当然自己运用起来也更自如。刚拿到题目时,他觉得这次作文题目入手比较容易,但要写好很难,当做到现代文阅读时,文章中恰好提到了赤兔马,他一下子像见到了老朋友,随之吕布和关羽的形象也浮现在脑海中,他联想到这两个人物都与“诚信”相关,可以用到作文上,但如果单纯做成人物评论,作文就缺乏感染力。接着他想到赤兔马早年跟从吕布,后来又追随关羽,关于“诚信”的话题,它应该是最有发言权的,于是就编撰出赤兔之死的故事。整个写作花了50分钟的时间。

一位阅卷老师在作文评语中写到“明白晓畅,文采飞扬,这种老到的语言功夫是众多考生无法望其项背的”,作为一名高中学生在高考临场作文时如何能发挥得如此自如?蒋昕捷告诉记者这要归功于平时的积累。从5岁的时候,他就迷上了听袁阔成的《三国演义》,小小的半导体成了他最亲密的伙伴,一天要听七八场书。上小学后,他开始读古典名著,《水浒》、《西游记》、《红楼梦》,尤其是《三国演义》,他酷爱文中描写的那个猛将如云、谋事如雨的时代,读了至少三四十遍,很多章节都能熟读成诵。除了古典文学,他还喜欢读鲁迅的杂文、钱钟书的小说和一些名人传记。也许是因为阅读广泛的原因,他的语文成绩一向不错。高中开始,老师要求他们写日记、周记,文体不限,他就最喜欢用自己擅长的古白话抒写,偶尔也作诗、填词。但蒋昕捷也坦率地承认,自己的议论文常写不好。

虽然对文学有如此之浓的兴趣,蒋昕捷的高考志愿却填的全是计算机系。他说,从高中开始对计算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编程方面。古今中外不少学者都是文理兼通,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也是融会贯通的,自己也希望能成为这样的人,但在现实中,这种矛盾却总让他一筹莫展,看文学书籍要花时间,做理科练习同样也要花时间,由于理科较为薄弱,老师和家人常督促他多做题目,他却总有点排斥心理,结果高考果然“吃了亏”,数学题有好几道明明会做却因为计算错误白白丢分。以后不管学文科还是理科,他两样都不想放弃,看来这样的“时间冲突”以后一直都会存在了。

作文要想写得好有什么秘诀呢?记者问了很多热心家长最关心的问题。蒋昕捷笑笑说,其实古人早就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最重要的是平时的积累,要博览群书,尤其是中外名著,光靠课本上的几篇文章远远不够。另外“留心处处皆学问”,比如高考前一天的晚上,他看央视8套节目,正好是专家在评论一部电影,用到“物犹如此,人何以堪?”的句子,他立即就记在心里了,结果就在高考作文中用到了。还有像“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质高”的句子都是从评书中听来的

Ⅶ 用文言文怎么写作

用文言文写作的方式与现代文是一样的,只不过表达方式不同罢了。首先要熟悉文言文的语法规则和词义,其次是写作习惯。刚开始很不习惯,写多了就好了。刚开始可以写一些景物、小议论,熟练以后可以记事、论事,甚至创作。

Ⅷ 文言文写作要点有哪些

作为传统文化载体的文言文,在推动国民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方面功不可没,但目前我们的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式存在单一、被动的现象,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和能力,致使学习的过程困难而艰涩,哪里还谈得上读出文言文的美呢?而眼下新课程对学生的文言文阅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所以如何让学生从初中起就走近文言文,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真可谓迫在眉睫了。面对这种现状采取怎样的策略才能适应“自主”学习需要呢?
一、重视朗读,感知课文,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通过朗读,学生进入课文情境,直接真切地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这是改变学生学习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发现的一个有效方法。七年级学生在第一单元初步接触文言文,他们对于课文中字、词、句的意思落实有一定难度,所以让学生感知课文整体内容,不搞文白对译,通过反复朗读,读懂文言文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设计中,不采用教师分析讲解代替学生对课文的自主感悟,而是将朗读作为学生学习和领悟的重要手段。根据学生情况设计文言文诵读教学的层次,每读一遍提出不同要求,这样由浅入深,通过读把感情主旨等主要问题解决了,从而提高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知能力。
如教学《童趣》(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可这样设计朗读:
1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比如:项为(wei)之强(jiang)、鹤唳(1i)云端等。
2读:指名学生朗读课文,要求在读准字音基础上准确把握句子的停顿。这环节可让学生自己点评,然后教师适当点拨,如“昂首/观之,项/为之强,使之/冲烟/而飞鸣”等等。教师示范读第二节,学生体会怎样正确处理朗读节奏。
3读:学生齐读课文并思考理解作者的童趣所在。学生寻找表述童趣的语句,这时教师指导落实文言词语意思。
4读: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两幅图景的内容。
5读:看着板书尽量用课文的句子描述这两幅图景的内容。这时候,学生已能当堂成诵了。可以说,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重点在读,难点也是读。但并不是一读到底,应注意读的变化,让学生通过初步感知,美读感悟,品读评析,研读理解,运用小组读的策略,最终达到“其义自见”的效果。以读作为学习文言文的切入点,以读来感悟文本,结合自己的经验背景,加上阅读材料本身内涵的开放性,使学生兴味盎然地读,这样,不同的学生对文本会作出不同的“解读”。由于读得真切,心有所思,便会萌生倾吐,与人交流的冲动,自主学习便也水到渠成了。
二、提供平台,互动合作,让自主学习意识长久保持。
新大纲、新课改要求: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要允许学习有自己的见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绝对要避免“一言堂”,应精心组织学习活动,关注过程,为学生提供一个交互式的学习平台,通过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同桌合作、小组合作、全班合作,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意识长久地保持。在具体的课堂操作中,可采用提出问题——自主思考——小组讨论——代表发言——达成共识的策略步骤。
如在教学《世说新语

Ⅸ 如何达到用文言文写作,一气呵成的境界

1、运用文言文写作,需要学习和逐步积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2、学习文言的基专本方法:属
1)了解文言词性:掌握最基础的实词、虚词、动词、形容词;
2)多读多念诵:文言文首先是语言,读的多了就会顺口,可培养语感;
3)多学习经典:可以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散文为主。
因为诗词的韵律美感容易记忆,读起来朗朗上口,能带动学习兴趣。《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诗经》,《千家诗》,《增广贤文》等。
而明清时期的文学作品距离我们时代还不太远,文言也已偏向白话,根据上下文内容容易读懂。如《古文观止》、《三言二拍》、《聊斋志异》、四大名著等,故事比较引人产生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3、当文言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可以试着用文言写作了。边写边对照,从句子到短文,逐步成篇。学习文言文,还能不知不觉中汲取中华文化的精髓,继承优良的文化道德传统。

Ⅹ 写作中如何运用文言文~

纵观新课改这套实验教材,仍按以前的单元数编排。单元相同,课文数相同,但每单元设计的内容体系不同,新颖而且富有哲理性。又特别是文言文,打破了以前集中编排的形式,而是根据各年级的需要或分散在各单元,或集中学习。根据这种编排形式,应该如何进行文言文的教学呢?
一、教师要深入地解读文本,并以自己的深情解读引导学生更好的阅读。
譬如《桃花源记》一文,在让学生感受优美景色的同时,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欧阳修“与民同乐”在失意时胸怀坦荡,寄情山水;范仲淹同样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自真情点拨,让学生浸润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滋养中,从而启迪学生的智慧,打开其心志,激励其阅读的兴趣。
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作为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建构文言文教学的新方式,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培养能力。换言之,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在自主阅读实践中炼就他们的阅读能力。以前教学,生怕学生学不懂,教师不敢大胆放手,让他们借助工具书、书下注释进行学习,一篇文章逐字逐句全由教师包办,这样抑制了学生动手动脑能力,让他们变得很被动。现在可就不同了,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体,教师从教法、学法上都进行了改变,从让学生通读全文到理解关键字、词、句这一过程,由教师引导学生互动的方式完成的。
三、教师要善于创设情景,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其作品的内涵。
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教师要充分运用电教手段,给他们以直观形象的感知,从中获取知识。文言文涉及知识广,学生掌握多,理解难,学生不深入,往往读得乏味,那么教师就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从而为学生自觉、自主阅读做好必要的准备。为此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手段创设教学情景,拉近学生与作品的距离,使其自然而然地走近文言文中,与他们“面对面”地对话,心与心的沟通,在心灵碰撞中去体味作品的景、事、情。
进行了这样的一些尝试,上《与朱元思书》时,课前让学生预习,课上首先展示投影,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从而营造了学习气氛激发起了学生对这里山水的向往,导引出学生从内心深处急切了解课文内容的渴望。
四、培养情感,增强学生对文言文语言的感受能力。
学习语文,其主要目的就是学习语言。而学生的语文能力,包括听、说、读、写的能力,也就是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学习文言文也是这样,必须加强朗读、背诵,才能培养和增强感受能力。常言说得好:“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也只有通过朗读、背诵,才能把握整篇文章,弄清字、词、句、段、篇的用法、安排和布局,才能体味语言、语调和方式、方法,体味优秀文言文语言的简练、深刻和优美。
五、提高对文言文的了解、理解和运用,继承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遗产是教学文言文的目的和归宿。
“学以致用”这是我们学习一切知道的目的,有的是现在用,有的是将来用。而在目前白话普及时代,文言文学习主要重在了解、理解和继承,主要是增强传统文化素养,而在运用上虽然不是很多,但也是我们工作、学习、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并在有时发挥着比白话文还重要的作用。运用时,主要在其优美性、简练性和哲理性,如“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千里之堤,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寥寥数字,短短数语,就能说明很深刻的道理,其美感、哲理和简练是白话文所望尘莫及的。但要做到在生工作、学习、生活中,在说话、写作中信手拈来,就必须熟练,让学生多读、多背和博览是关键。
六、文言文教学中,可采取多种阅读形式。
教师范读、领读,学生齐读、分组读、个别读,在读中解惑;既可读全篇,也可读某一段,还可读某一句或几句;故事性强而有人物对话的可分角色读。特别要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语气语调,进而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反复读去领悟,让学生身临其事、身临其境、身临其历史,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运用之妙,存乎于心”的学习

热点内容
虫奉行什么时候更新 发布:2025-09-12 08:55:11 浏览:133
鞋匠的儿子教学反思 发布:2025-09-12 08:45:51 浏览:72
数学里的集合 发布:2025-09-12 07:36:16 浏览:756
环境化学就业前景 发布:2025-09-12 05:46:00 浏览:336
化学恐怖袭击 发布:2025-09-12 05:42:59 浏览:401
小学教师资格证模拟题 发布:2025-09-12 03:43:50 浏览:549
一年级下册数学视频 发布:2025-09-12 02:34:51 浏览:717
女教师监禁mdyd 发布:2025-09-12 00:28:58 浏览:995
生物的技术阅读 发布:2025-09-11 21:59:25 浏览:472
内派教师 发布:2025-09-11 19:02:33 浏览: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