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语文文言文注释
我的这个是人教版的,不知道你的是什么版本,不过将就用吧:(其实解释和通假字在你的课本或将要发的课本上有,可以不用看我写的,就当是归纳,但文言文的译文一定要掌握,那对背课文或者解释很重要,往往知道了译文,在看文言文,背起来很快,相信我没错的。。)
壹.译文
21.桃花源记——陶渊明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鱼为生。有一天他沿着小溪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他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木,花草遍地,鲜嫩美丽,落花繁多。渔人对此感到非常诧异。他又继续往前划去,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就出现了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好像隐隐约约有些光亮。渔人就下了船,从洞口进去。起初洞口很狭窄,仅能容一个人通过。他又往前走了几十步,眼前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子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男女的穿着全都跟外面的人一样。老人和孩子,都安闲快乐。 (桃花源中人)看见了渔人,于是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人详细地回答村人。有人便把他邀请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客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外世隔绝的地方,再也没有出去过,便和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又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他们听了都十分感叹。其他的人又各自邀请渔人到他们家中做客,都拿出酒菜饭食来招待他。渔人停留了几天后,告辞离去。村里人告诉他道:“(我们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原路回去,一路上处处标上记号。到了武陵郡,拜见了太守,说了这些情况。太守就派人跟随他前往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居然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原来通向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位高尚的名士,听说这个消息,高兴的计划前往。没有实现,不久,他因病去世。从此以后,再也没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
22.短文两篇
(1)陋室铭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成为名山了;水不一定要深,有蛟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竹帘里。谈笑、来往都是学识渊博的人,没有知识浅薄的人。这里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浏览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云亭。孔子说:“(只要住的人品德高尚)这有什么简陋的呢?”
(2)爱莲说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欢菊花。自唐朝以来,世人很喜欢牡丹。我则惟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没有(缠绕的)蔓,(也)没有(旁逸的)枝;香气远播,更显得清芬;它笔直地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对于牡丹的爱,那当然是有很多的人了!
23.核舟记——魏学洢
明朝有个技艺奇妙精巧的人叫王叔远,(他)能够将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成宫殿、器具、人物,甚至飞鸟、走兽、树木、石头,都能按照这木头原来的样子刻成各种事物的形状。(他)曾经送给我一个桃核雕成的小船,(刻的)是苏轼游赤壁。 船从头到尾长大约八分多一点,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中间高起而开敞的部分是船舱,(刻着)用箬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船舱)旁边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开启窗户观赏,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它,就见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句子,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涂在刻字的凹处。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浓密胡子的人是苏东坡,佛印在右边,鲁直在左边。苏东坡、黄鲁直共同看着一轴字画手卷。东坡的右手拿着手卷的右端,左手按着鲁直的背脊。鲁直左手拿着手卷的左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些什么。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着身子,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都隐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佛印极像弥勒佛,敞胸露乳,抬头仰望,神情跟苏、黄不相类似。(他)卧倒右膝,弯着右臂支撑在船上,而竖起他的左膝,左臂挂着(一串)念珠挨着左膝——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船尾横摆着一个船桨。船桨的左右两旁各有一个撑船的人。在右边的人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倚靠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脚趾,好像在大声喊叫的样子。在左边的人右手拿着蒲葵扇,左手抚摸着炉子,炉上有个壶,那个人的眼睛正视着茶壶,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的声音似的。 船的底部稍微平坦,就在上面刻作者的名字,写的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字迹)像蚊子的脚一样细小,笔画清清楚楚,它的颜色是黑的。又刻了一个篆字的图章,写的是“初平山人”,它的颜色是红的。 总计(在)一条船(上),刻了五个人,八扇窗;刻了竹篷、船桨、炉子、茶壶、手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篆文,刻的字共三十四个。可是计算它的长度还不满一寸。应该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刻成的。哎,技艺也真是灵巧奇妙呀!
24.大道之行也 ——《礼记》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因此人们不仅仅以自己的亲人为亲人所赡养,不仅仅抚育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能安享晚年,使壮年人能为社会效力,使孩子健康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有人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对于财货,人们憎恶把它扔在地上的现象,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这样一来,奸邪之谋就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理想社会。
贰 .解词
21.课
武陵:古代郡名。今湖南常德一带。
为业:以……为生。为:作为。
缘:沿着,顺着。
行:前行,这里指划船。
远近:偏义复词,这里指远。
忽逢:忽然遇到。
夹岸:两岸。
杂:别的,其它的。
芳:指花。
鲜美:鲜艳美丽。
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
缤纷:繁多的样子。
甚:很,非常。
异:对···感到惊异。
欲:想要。
便:于是,就。
穷:穷尽。这里是走完的意思。词类活用,形容词作动词。
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
得:看到。
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的不真切的样子。
若:好像。
舍:离开。
初:开始。
才:副词,仅仅,刚刚。
才通人:仅容一人通过。
通:通过。
22. 课
陋室铭:
(1) 在:在于,动词。
(2) 名:名词作动词,出名。
(3) 灵:形容词作动词,灵异,神奇,也有灵气的意思。
(4) 斯:指示代词,这。是:判断动词。陋室:简陋的屋子。
(5) 惟:只有。
(6) 惟吾德馨:只是我(住在屋中的人)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德馨:品德高尚。馨,香气,古代常用 来形容人的品德高尚。吾,我,这里指作者,陋室的主人。
〔7〕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眼帘。说明来拜访刘禹锡的人少。草色入帘青,庭草不除,反映了室主人淡泊名利的心态,渲染了恬静的气氛。
(8) 鸿儒:即大儒,此指博学而又品德高尚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
(9)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什么学问的人。
(10)调(tiáo)素琴:调,调弄,这里指弹琴;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11)金经:古代用泥金书写而成的佛经,泛指佛经。
(12)丝竹: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13)之:助词,插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14)乱耳:使耳朵扰乱(使动用法)
(15)案牍(dú):官府的公文。牍,①古代写字用的木简。②文件;书信。
(16)劳形:使身体劳累(使动用法)。形,形体、身体。译为:使身体劳累。
(17)南阳:地名,今河南省南阳市西。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卧龙岗中隐居躬耕。 (18)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这两句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出仕前曾隐居南阳郡隆中山中。扬雄,字子云,西汉时文学 家,蜀郡成都人。庐,简陋的小屋子。
(19) 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呢?之,助词,无实意,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全句意为“有何陋
(爱莲说):
蕃(fán):多。
予:我。
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意。
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污秽。
濯(zhuó):洗涤。
清涟(liá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庄重。
焉:声词,相当于现在的“啊”。
李唐:指唐朝。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称谓“李唐”。
通:贯通;通透。
直:挺立。
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
不蔓(màn)不枝:没有缠绕的蔓,也没有旁逸的枝(此为意译,可以只直译为:不牵牵连连,不支枝节节)。
蔓: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蔓。
枝: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节。
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更显清芬。
远:形容词做动词,远播,远远的传送出去。
益:更,更加。
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竖立。
近:靠近,走近(形容词)。
亵(xiè)玩:轻慢而随便地玩弄。亵,轻慢。
谓:认为。
隐逸者:指隐居的人。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者:........的人。
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噫(yī):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唉”。
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
之:语气助词,
鲜(xiǎn):少。
闻:听说。
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宜乎众矣:当然人很多了。
宜乎: 应该。
宜:适当。
众:众多
23.核舟记
1 奇巧人:技艺奇妙精巧的人。奇巧,奇特的技巧。奇,奇特。
2 以:将。
3 径寸:直径一寸。用来形容物体的细小。径寸之木,直径一寸的木头。
4 为:做。动词。这里指雕刻。
5 器皿:器具。
6 余:我。
7 木:木头。
8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都能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仿那些东西的形状。罔,无不,都。因:就着。象,模仿。
9 尝:曾经。
10 贻:赠。
11 盖大苏泛赤壁云: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大苏,苏轼(公元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宋代眉山(现在四川省眉山县)人,著名文学家。人们称他和他的弟弟苏辙为“大苏”“小苏”。泛:泛舟,苏轼曾游赤壁,写过《赤壁赋》《后赤壁赋》。赤壁:苏轼游的赤壁在黄州(现在湖北黄冈)城外的赤壁矶,而东汉赤壁之战的赤壁,一般认为在现在湖北嘉鱼东北,云,句尾语助词。
12 八分有奇(ji):八分多一点儿。有,同“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奇,零数。
13 高可二黍许:大约有二个黄米粒那样高。可,大约。许,上下,左右,光景。 14 中轩敞者为舱:中间高起而敞开的地方是船舱。
15 蒻(箬)篷:用箬竹叶做成的船篷,蒻,“箬”的异体字。
16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苏轼《后赤壁赋》里的文句。
17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苏轼《赤壁赋》里的文句。徐:缓缓。兴:起
18 石青糁之: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
19 峨冠而多髯者:戴着高高的帽子而且有很多胡须的人。峨冠,高高的帽子。髯,胡须,这里泛指两腮的胡须。
20 佛印:人名,是个和尚,苏轼的朋友。
21 鲁直:宋代诗人,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字鲁直。他也是苏轼的朋友。
22 手卷:横幅的书画卷子。
23 卷端:指画幅的右端。
24 卷末:指画幅的左端。
25 如有所语:好像在说什么似的。语,说话。
26 微侧:略微侧转(身子)。
27 两膝相比:苏东坡的左膝和黄庭坚的右膝互相靠近。比,靠近。
28 各隐卷底衣褶中:各自隐藏在卷子下边的衣褶里。意思是从衣褶上可以看出相并的两膝。
29 绝类弥勒:极象佛教里的弥勒菩萨。绝,极; 类,像。弥勒,佛教菩萨之一,像寺中常有他的塑像,袒胸露腹笑容满面。
30 袒:裸露。
31 矫首昂视:抬头仰望。矫,举。
32 不属:不相类似。属,类似。
33 卧右膝:卧倒右膝。
34 诎:通“屈”,弯曲。
35 念珠:又叫“佛珠”或“数珠”,佛教徒念佛号或经咒时用以计数的工具。 36 倚之:(左臂)靠在左膝上。
37 历历数也:清清楚楚地数出来。历历,分明可数的样子。
38 楫:船桨。
39 舟子:撑船的人。
40 椎髻:椎形发髻。
41 衡:同“横”。
42 攀:扳着。
43 若:好像。
44 执:拿。
45 若......然:好像....的样子。
46 其人视端容寂:那人眼光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其,那。端,正。
47 若听茶声然: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48 船背稍夷:船的背面稍平。背,这里指船底。夷,平。
49 天启壬戌:天启壬戌年,就是一五二二年。天启,明熹宗朱由校年号。
50 虞山王毅叔远甫:常熟人姓王名毅字叔的。虞山,现在江苏省常熟县西北,这里用来代替常熟。过去文人常常用自己家乡的名胜的籍贯。叔远甫就是“字叔远”的意思。甫,通“父”,是中国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51 了了:清清楚楚。
52 墨:黑。
53 篆章:篆字图章。
54 丹:红色。
55 通:全。
56 为人五:即为五人,雕刻了五个人。
57 并:连词,和。
58 有:通假字,通“又”。
59 曾不盈寸:还不满一寸。曾,尚、还。盈,满。
60 简:通“拣”挑选。
61 曾:还
62 修狭:长而窄。
63 技亦灵怪矣哉:技艺也真神奇啊。“矣”和“哉”连用,有加重惊叹语气的作用。
64 以至:一直到。
65 因:就着。
66 启:打开。
67 望:对着。
68 徐:缓缓地。
69 兴:起。
70 糁:用粉末状物体填充。
71 居:处在。
72 执:拿。 (maya,累死我了。。。我要分,我要旗子,我还要GOOD手指)
73 可:可以。
74 计:计算。
75 为:刻有。
24.课
1.选自《礼记·礼运》
3.为:是,表判断。
4..〔选贤与(jǔ)能〕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与,通“举”,推举,选举。
5..〔讲信修睦(mù)〕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修:培养。
6..〔亲〕意动用法,用如动词,以……为亲,抚养。下文“子其子”中的第一个“子”也是动词。
7.子:以.......为子
8.〔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矜,老而无妻的人。矜,通“鳏”。寡,老而无夫的人。孤,幼而无父的人。独,老而无子的人。废疾,残疾人。
9.〔男有分(fèn)〕男子有职务。分,职分,指职业、职守。
10.〔女有归〕意思是女子有归宿。归,指女子出嫁。
11.〔货恶(wù)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意思是,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恶(wù),憎恶。 藏:私藏。于:在。货恶:宾语前置。
12.〔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意思是,人们憎恨在公共劳动中不出力的行为,却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力恶:宾语前置。
13.是故:即“故是”,可译为“因此”“所以”“这样一来”。
14.〔谋闭而不兴〕奸邪之谋不会发生。闭,杜绝。兴,发生。
15.〔盗窃乱贼而不作〕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乱,指造反。贼,指害人。作,兴起。
16.〔外户〕泛指大门。
17.〔闭〕用门闩插门。
18.〔大同〕指理想社会。同,有和平的意思。
19.〔不独子其子〕:不单单抚养自己的孩子。子,以……为子
20.故:所以。
21.独:单独。
22.亲其亲:第一个亲,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亲人;第二个亲,父母。
23.养:供养。
24.是:这。
25.终:终老,终其天年。 (害我把书都翻出来了)
26.藏:私藏。
27.谓:叫做。
28.而〔是故谋闭而不兴〕:连词,表并列。
29.大同:指理想社会,同,有和、平的意思
叁。
通假字:(说白了就是古人的错别字,不知道背来有什么用.....)
其实上面都有了,唉,还是给你罗列出来,看我多好,事实证明小学的书,特别是语文书,绝对不能丢。。。。
1.“要” 通“邀”,邀请 便要还家)
2.“有” 通 “又” 还有余(原句: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3.“诎” 通 “屈” 弯曲 (诎右臂支船)
4.“衡” 通 “横” (左手倚倚衡木)
5.“甫” 通 “父” 男子美称,多付于字后 (虞山王毅叔甫刻)
6. “与”(ju 三声)通 “举” (选贤举能)
基本上就这些了,我那么辛苦的打完,你还是要采取我的哈。
致谢
B. 八年级上册所有文言文逐字落实翻译及注释。
桃花源记 东晋 陶渊明(选自《陶渊明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桃花源
夹(jia)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shě)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huò)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shè)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qiān)陌(mò)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zhuó),悉如外人。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yì)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遂(suì)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 (wèi)具言所闻,皆叹惋(wǎn)。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wèi)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jùn)下,诣(yì)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qiǎn)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鱼为生。有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紧靠着两岸生长有几百步。其中没有其他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渔人感到很惊奇。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林子的尽头是溪流的源头,于是出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一个小洞口,隐隐约约好像有点亮。渔人于是离开船,从洞口进去。起初很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这里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之声可以互相听到。在那里人们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着打扮,完全都像桃花源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安闲快乐。
桃花源里的人见到渔人,大吃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细地回答了他的问题,有人便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中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领着自己的妻子儿女及乡邻们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于是就与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桃花源里的人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村中的人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又各自把渔人请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酒食来款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以后,告辞离开了。这里的人对渔人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渔人离开桃花源以后,找到了他的船,顺着从前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标记。到了郡城,拜见了太守,说了自己的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随他前往,寻找以前做的标记,竟然迷了路,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志向高洁的隐士,听说了这件事,高兴地计划前往。没有实现,不久就病死了。此后就再也没有人访求桃花源了。
C. 八年级上册所有文言文逐字落实翻译及注释
明朝有个特别手巧的人名叫王叔远,能够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房屋、器具、人物,以及鸟兽、树木、石头,没有不顺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情态。王叔远曾经赠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原来刻的是苏东坡坐船游览赤壁。
船从头到尾长大约八分多一点,高大约两粒黍子左右。中间高起并开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篛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旁边开着小窗,左右各有四扇,一共八扇。打开窗户来看,雕刻有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户,就看到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并且有很多胡须的人是苏东坡,佛印在他的右边,鲁直在他的左边。苏东坡、黄鲁直一起看一幅书画横幅。苏东坡用右手拿着书画横幅的右端,用左手轻按鲁直的脊背。鲁直左手拿着横幅的末端,右手指着书画横幅,好像在说什么话。苏东坡露出右脚,黄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着身子,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个膝盖,各自隐蔽在书画横幅下面的衣褶里面。佛印极像弥勒菩萨,敞开胸襟露出两乳,抬头仰望,神态表情和苏东坡、黄鲁直不相关联。佛印平放着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并竖起他的左膝,左臂挂着念珠靠着左膝,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船桨的左右两边各有一个船工。在右边的人梳着椎形的发髻,仰着脸,左手靠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肢趾头,好像大声呼叫的样子。在左边的船工右手拿着蒲葵扇,左手摸着炉子,炉子上面有个壶,那个人的眼睛正看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那只船的背部稍微平坦,就在它的上面刻上了姓名,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字迹)细小得像蚊子脚,一勾一画清清楚楚,它的颜色是黑的。还刻着篆文图章一枚,文字是:“初平山人”,它的颜色是红的。
总计一条船上,刻有五个人;刻有窗户八扇;刻有箬竹叶做的船篷,刻有船桨,刻有炉子;刻有茶壶,刻有书画横幅,刻有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篆文,刻有文字共三十四个。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然不满一寸原来是挑选桃核中又长又窄的雕刻成的。咦,技艺也真灵巧奇妙啊。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D.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古文(原文带注释)
http://book.idoican.com.cn/ReviewBook/BookView.aspx?ebookid=m.20070307-m008-w006-055
E.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的课下注释
http://www.pep.com.cn/czyw/jszx/tbjxzy/bs/dzkb/
选择课文再单击左键打开你就能看到
F. 八上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桃花源记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鱼为生。(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遍地,鲜嫩而美丽,落花纷纷。他对此感到非常诧异。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正是溪水的发源地,便看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隐隐约约好像有光。渔人便下了他的船,从洞口进去。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宽阔明亮了。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源外面的世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孩子们各个都安闲快乐,显得心满意足。
(那里的人)看见了渔人,都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作了回答,(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又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邻居们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他们都感叹惊讶起来。其余的人各自又都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向村里人告辞。村里人嘱咐他道:“(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划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到了郡下,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最终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源的)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高兴兴地打算前往。但未能实现,不久,他因病去世。此后就再也没有人探寻(桃花源)了。
【对不起啊,我是天津的,教材和你不一样,这篇我学过,那两课你说一下题目可以吗?】
G.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和文言文,人教版,文言文要解释
陋室铭》唐·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2注释译文词语注释
⑴.陋室:简陋的屋子。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⑵.在(zài):在于,动词。
⑶.名(míng):出名,著名,这里指因...而著名,名词用作动词。
⑷.灵(líng):形容词用作动词,有灵气。
⑸.斯是陋室(lòu shì):这是简陋的屋子。斯:指示代词,此,这。是:表示判断。陋室:简陋的屋子,这里指作者自己的屋子。
⑹.惟吾德馨(xīn):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惟:只。吾:我,这里是指住屋的人自己。德馨:德行高尚。《尚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⑺.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上:长到;入:映入。
⑻.鸿儒(hóng rú):指博学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
⑼.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⑽.调(tiáo)素琴:弹奏不加装饰的琴。调:调弄,这里指弹(琴)。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⑾.金经:现今学术界仍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是指佛经(《金刚经》),也有人认为是装饰精美的经典(《四书五经》),但就江苏教育出版社的语文书则指的是佛经(《金刚经》)而安徽考察则是后者。金:珍贵的。金者贵义,是珍贵的意思,儒释道的经典都可以说是金经。
⑿.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⒀.之:助词,不译。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⒁.乱耳:扰乱双耳。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扰乱。
⒂.案牍(dú):(官府的)公文,文书。
⒃.劳形:使身体劳累(“使”动用法)。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形:形体、身体。
⒄.南阳:地名,今河南省南阳市西。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卧龙岗中隐居躬耕。
⒅.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这两句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出仕前曾隐居南阳卧龙岗中。扬雄,字子云,西汉时文学家,蜀郡成都人。庐:简陋的小屋子。
⒆.孔子云:孔子说,云在文言文中一般都指说。选自《论语·子罕》篇:“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在此去掉君子居之,体现他谦虚的品格。[1]
⒇.何陋之有:即“有何之陋”,属于宾语前置。之,助词,表示强烈的反问,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全句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孔子说的这句话见于《论语·子罕》篇:“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金经
白话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居住就成了名山;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成了灵异的(水)。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青苔的痕迹长到阶上;碧绿的草色映入窗帘。(与我)谈笑的是学问渊博的人,和我交往的没有平民。可以弹奏没有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使耳朵受到扰乱,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就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君子住在里面,)有什么简陋的呢?”
文章主旨: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的不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一中心,表达了作者保持高尚节操、安于清贫的人生态度和不愿与权贵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H. 七年级和八年级语文人教版的文言文全文加注释
八年级下册的文言文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烟雾都消散得净尽,天空和远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随着江流飘流荡漾,任凭船儿东西漂泊。从富阳县到桐庐县,一百里左右,奇山异水,是天下独一无二的。 江水呈清白色,千丈深也能见到水底。游鱼和细石可以看到清清楚楚,毫无障碍。急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浪猛似奔马。 两岸的高山,都长着郁郁葱葱的树木,使人看了有寒凉之意,凭着地势,奋力直向上耸,互相竞赛向高处和远处发展;都在争高,笔直地指向,形成了成千成百的山峰。泉水冲激着石头,发出泠泠的清响;好鸟儿相向和鸣,唱出和谐而动听的声音。蝉儿一声接一声不断地叫,猿猴也一声一声不住地啼。那些怀着对名利的渴望极力高攀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之心;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山谷,也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象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可以见到阳光。
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世上先有了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是经常有的,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因此,即使是很名贵的马,只辱没在马夫的手里,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而不因日行千里而出名。 日行千里的马,有时吃一顿就要吃尽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按照它能日行千里的技能来喂养它。所以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能力,但是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德也就表现不出来,让它和普通的马相比都做不到,又怎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方法驱使他,喂养它不能使它日行千里的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听它嘶叫却不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子站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的不识得千里马吧!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啧韫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这篇文章其实是节选,后买你还有几段)
我幼年的时候就特别爱好学习。家里贫穷,没办法买书来看,常常向有藏书的人家借,用手亲自抄录,算好约定的日子归还。(即使)天气非常寒冷,砚台里的水结成了坚硬的冰,手指冻僵不能弯曲伸直,也不停止抄书。抄录完毕,跑着送过去,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们都(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读到各种各样的书。 已经到了成年,(我)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担心自己无法和才学渊博的老师、有名望的人交流。我曾经奔向百里之外,手捧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德高望重,(向他求教的)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他)也没有稍微把话说的柔和一点,把脸色放温和一些。我站在他身旁侍候着,提出疑问,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请教。有时会遇到前辈训斥、呵责,我的表情更加恭敬,礼节也更加周到,不敢说一句话来辩解。等到他高兴后,就再次去请教他。所以虽然我很愚笨,但最后还能有所收获。 当我跟从老师学习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和巨大的峡谷中。严冬寒风凛冽,踏着几尺深的积雪,脚上的皮肤因为寒冷干燥而破裂却不知道。回到学舍,四肢僵硬动弹不得。服侍的人用热水(为我)浇洗,用被子(将我)裹起来,很久才暖和起来。住在旅馆里,旅店老板每天提供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味道好的东西可以享用。与我同住别的同学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有红色帽带和珠宝装饰的帽子,腰间佩戴白玉做的圆环,左边佩戴宝刀,右边挂着香袋,光彩照人的样子好像神仙一样;我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之间,却毫无羡慕的意思。(那是)因为(我)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我求学的勤劳和艰苦大概就是像这个样子。
I. 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所有的文言文注释
21.课
武陵:古代郡名。今湖南常德一带。
为业:以……为生。为:作为。
缘:沿着,顺着。
行:前行,这里指划船。
远近:偏义复词,这里指远。
忽逢:忽然遇到。
夹岸:两岸。
杂:别的,其它的。
芳:指花。
鲜美:鲜艳美丽。
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
缤纷:繁多的样子。
甚:很,非常。
异:对···感到惊异。
欲:想要。
便:于是,就。
穷:穷尽。这里是走完的意思。词类活用,形容词作动词。
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
得:看到。
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的不真切的样子。
若:好像。
舍:离开。
初:开始。
才:副词,仅仅,刚刚。
才通人:仅容一人通过。
通:通过。
22. 课
陋室铭:
(1) 在:在于,动词。
(2) 名:名词作动词,出名。
(3) 灵:形容词作动词,灵异,神奇,也有灵气的意思。
(4) 斯:指示代词,这。是:判断动词。陋室:简陋的屋子。
(5) 惟:只有。
(6) 惟吾德馨:只是我(住在屋中的人)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德馨:品德高尚。馨,香气,古代常用 来形容人的品德高尚。吾,我,这里指作者,陋室的主人。
〔7〕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眼帘。说明来拜访刘禹锡的人少。草色入帘青,庭草不除,反映了室主人淡泊名利的心态,渲染了恬静的气氛。
(8) 鸿儒:即大儒,此指博学而又品德高尚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
(9)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什么学问的人。
(10)调(tiáo)素琴:调,调弄,这里指弹琴;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11)金经:古代用泥金书写而成的佛经,泛指佛经。
(12)丝竹: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13)之:助词,插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14)乱耳:使耳朵扰乱(使动用法)
(15)案牍(dú):官府的公文。牍,①古代写字用的木简。②文件;书信。
(16)劳形:使身体劳累(使动用法)。形,形体、身体。译为:使身体劳累。
(17)南阳:地名,今河南省南阳市西。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卧龙岗中隐居躬耕。 (18)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这两句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出仕前曾隐居南阳郡隆中山中。扬雄,字子云,西汉时文学 家,蜀郡成都人。庐,简陋的小屋子。
(19) 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呢?之,助词,无实意,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全句意为“有何陋
(爱莲说):
蕃(fán):多。
予:我。
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意。
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污秽。
濯(zhuó):洗涤。
清涟(liá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庄重。
焉:声词,相当于现在的“啊”。
李唐:指唐朝。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称谓“李唐”。
通:贯通;通透。
直:挺立。
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
不蔓(màn)不枝:没有缠绕的蔓,也没有旁逸的枝(此为意译,可以只直译为:不牵牵连连,不支枝节节)。
蔓: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蔓。
枝: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节。
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更显清芬。
远:形容词做动词,远播,远远的传送出去。
益:更,更加。
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竖立。
近:靠近,走近(形容词)。
亵(xiè)玩:轻慢而随便地玩弄。亵,轻慢。
谓:认为。
隐逸者:指隐居的人。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者:........的人。
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噫(yī):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唉”。
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
之:语气助词,
鲜(xiǎn):少。
闻:听说。
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宜乎众矣:当然人很多了。
宜乎: 应该。
宜:适当。
众:众多
23.核舟记
1 奇巧人:技艺奇妙精巧的人。奇巧,奇特的技巧。奇,奇特。
2 以:将。
3 径寸:直径一寸。用来形容物体的细小。径寸之木,直径一寸的木头。
4 为:做。动词。这里指雕刻。
5 器皿:器具。
6 余:我。
7 木:木头。
8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都能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仿那些东西的形状。罔,无不,都。因:就着。象,模仿。
9 尝:曾经。
10 贻:赠。
11 盖大苏泛赤壁云: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大苏,苏轼(公元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宋代眉山(现在四川省眉山县)人,著名文学家。人们称他和他的弟弟苏辙为“大苏”“小苏”。泛:泛舟,苏轼曾游赤壁,写过《赤壁赋》《后赤壁赋》。赤壁:苏轼游的赤壁在黄州(现在湖北黄冈)城外的赤壁矶,而东汉赤壁之战的赤壁,一般认为在现在湖北嘉鱼东北,云,句尾语助词。
12 八分有奇(ji):八分多一点儿。有,同“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奇,零数。
13 高可二黍许:大约有二个黄米粒那样高。可,大约。许,上下,左右,光景。 14 中轩敞者为舱:中间高起而敞开的地方是船舱。
15 蒻(箬)篷:用箬竹叶做成的船篷,蒻,“箬”的异体字。
16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苏轼《后赤壁赋》里的文句。
17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苏轼《赤壁赋》里的文句。徐:缓缓。兴:起
18 石青糁之: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
19 峨冠而多髯者:戴着高高的帽子而且有很多胡须的人。峨冠,高高的帽子。髯,胡须,这里泛指两腮的胡须。
20 佛印:人名,是个和尚,苏轼的朋友。
21 鲁直:宋代诗人,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字鲁直。他也是苏轼的朋友。
22 手卷:横幅的书画卷子。
23 卷端:指画幅的右端。
24 卷末:指画幅的左端。
25 如有所语:好像在说什么似的。语,说话。
26 微侧:略微侧转(身子)。
27 两膝相比:苏东坡的左膝和黄庭坚的右膝互相靠近。比,靠近。
28 各隐卷底衣褶中:各自隐藏在卷子下边的衣褶里。意思是从衣褶上可以看出相并的两膝。
29 绝类弥勒:极象佛教里的弥勒菩萨。绝,极; 类,像。弥勒,佛教菩萨之一,像寺中常有他的塑像,袒胸露腹笑容满面。
30 袒:裸露。
31 矫首昂视:抬头仰望。矫,举。
32 不属:不相类似。属,类似。
33 卧右膝:卧倒右膝。
34 诎:通“屈”,弯曲。
35 念珠:又叫“佛珠”或“数珠”,佛教徒念佛号或经咒时用以计数的工具。 36 倚之:(左臂)靠在左膝上。
37 历历数也:清清楚楚地数出来。历历,分明可数的样子。
38 楫:船桨。
39 舟子:撑船的人。
40 椎髻:椎形发髻。
41 衡:同“横”。
42 攀:扳着。
43 若:好像。
44 执:拿。
45 若......然:好像....的样子。
46 其人视端容寂:那人眼光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其,那。端,正。
47 若听茶声然: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48 船背稍夷:船的背面稍平。背,这里指船底。夷,平。
49 天启壬戌:天启壬戌年,就是一五二二年。天启,明熹宗朱由校年号。
50 虞山王毅叔远甫:常熟人姓王名毅字叔的。虞山,现在江苏省常熟县西北,这里用来代替常熟。过去文人常常用自己家乡的名胜的籍贯。叔远甫就是“字叔远”的意思。甫,通“父”,是中国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51 了了:清清楚楚。
52 墨:黑。
53 篆章:篆字图章。
54 丹:红色。
55 通:全。
56 为人五:即为五人,雕刻了五个人。
57 并:连词,和。
58 有:通假字,通“又”。
59 曾不盈寸:还不满一寸。曾,尚、还。盈,满。
60 简:通“拣”挑选。
61 曾:还
62 修狭:长而窄。
63 技亦灵怪矣哉:技艺也真神奇啊。“矣”和“哉”连用,有加重惊叹语气的作用。
64 以至:一直到。
65 因:就着。
66 启:打开。
67 望:对着。
68 徐:缓缓地。
69 兴:起。
70 糁:用粉末状物体填充。
71 居:处在。
72 执:拿。
73 可:可以。
74 计:计算。
75 为:刻有。
24.课
1.选自《礼记·礼运》
3.为:是,表判断。
4..〔选贤与(jǔ)能〕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与,通“举”,推举,选举。
5..〔讲信修睦(mù)〕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修:培养。
6..〔亲〕意动用法,用如动词,以……为亲,抚养。下文“子其子”中的第一个“子”也是动词。
7.子:以.......为子
8.〔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矜,老而无妻的人。矜,通“鳏”。寡,老而无夫的人。孤,幼而无父的人。独,老而无子的人。废疾,残疾人。
9.〔男有分(fèn)〕男子有职务。分,职分,指职业、职守。
10.〔女有归〕意思是女子有归宿。归,指女子出嫁。
11.〔货恶(wù)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意思是,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恶(wù),憎恶。 藏:私藏。于:在。货恶:宾语前置。
12.〔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意思是,人们憎恨在公共劳动中不出力的行为,却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力恶:宾语前置。
13.是故:即“故是”,可译为“因此”“所以”“这样一来”。
14.〔谋闭而不兴〕奸邪之谋不会发生。闭,杜绝。兴,发生。
15.〔盗窃乱贼而不作〕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乱,指造反。贼,指害人。作,兴起。
16.〔外户〕泛指大门。
17.〔闭〕用门闩插门。
18.〔大同〕指理想社会。同,有和平的意思。
19.〔不独子其子〕:不单单抚养自己的孩子。子,以……为子
20.故:所以。
21.独:单独。
22.亲其亲:第一个亲,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亲人;第二个亲,父母。
23.养:供养。
24.是:这。
25.终:终老,终其天年。
26.藏:私藏。
27.谓:叫做。
28.而〔是故谋闭而不兴〕:连词,表并列。
29.大同:指理想社会,同,有和、平的意思
1.“要” 通“邀”,邀请 便要还家)
2.“有” 通 “又” 还有余(原句: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3.“诎” 通 “屈” 弯曲 (诎右臂支船)
4.“衡” 通 “横” (左手倚倚衡木)
5.“甫” 通 “父” 男子美称,多付于字后 (虞山王毅叔甫刻)
6. “与”(ju 三声)通 “举” (选贤举能)
J.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重点字词归纳
二十一桃花源记陶渊明
成语:世外桃源、豁然开朗、怡然自乐、无人问津
古义今义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道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妻子和儿女男子的配偶
与世隔绝的地方走投无路的境地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不要说表示条件关系的连词
不足为外人道也不值得不充足,不满
注释:1选自《陶渊明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陶渊明(约365-427),又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现在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著名诗人。2太元:东晋孝武帝的年号(376-396)。 3武陵:郡名,现在湖南常德一带。4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 缤纷:繁多的样子。 5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 5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6才通人:仅容一人通过。7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8俨然:整齐的样子 9属:类 10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阡陌:田间小路 11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12外人:桃花源以外的世人,下同。 13黄发垂髫:指老人和小孩。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所以用来指老人。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14要:通“邀”。
15绝境:无人世隔绝的地方。 16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无”“论”是两个词,不同于现代汉语里的“无论”。 17具言:详细地说出。 18叹惋:感叹惊讶。惋,惊讶、惊奇。 19便扶向路:就顺着旧路(回去)。扶,沿、顺着。向,从前的、旧的。 20及郡下:到了郡城。郡,指武陵郡。 21诣:到。特指到尊长那里去。 22寻向所志:寻找以前所作的标记。 23遂:终于 24南阳:郡名,治所在现在河南南阳。 25刘子骥:名嶙之,《晋书•隐逸传》里说他“好游山泽”。 26规:计划 27未果:没有实现 28寻:随即,不久 29问津:问路。这里是访求、探求的意思。津,渡口。
二十二短文两篇
陋室铭
注解:1选自《全唐文》卷六〇八。陋室,简陋的屋子。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2有仙则名: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古代传说,仙人多住在山上。3有龙则灵: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龙,古代传说中能行云作雨的一种神奇的动物。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斯,这。 惟:只。吾:我,这里指住屋的的人自己。 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5鸿儒:博学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 6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7调素琴:调,调弄,这里指弹(琴)。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6金经:指佛经。 7丝竹:琴瑟、萧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8案牍:官府的公文。 9劳形: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身体。 10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杨子云的亭子。这句话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但因为主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南阳,郡名。诸葛亮的躬耕隐居之地在邓县隆中,属于南阳郡。诸葛,指诸葛亮,三国时蜀国的丞相,著名的政治家。西蜀,现在的四川。子云,指杨雄,西汉文学家。 11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的呢?孔子说的这句话见于《论语•子罕》篇。 12《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元公”是周敦颐死后的谥号。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道州营道(现在的湖南道县)人。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15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16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17染:沾染(污秽) 18濯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濯,洗涤。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妖,美丽而不端庄。 19不蔓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20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立。 21亵玩: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 22焉:助词。
23隐逸:这里指隐居的人。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 24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富贵的(花)。因为牡丹看起来十分浓艳,所以这样说。 25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26噫(yi):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唉”。 27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 28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29宜乎众矣:人该是很多了。宜,应当。
陋室铭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爱莲说
重要词解析:名:出名 斯:这 惟:只有 馨:品德高尚 鸿儒:大学问家 白丁:没有学问的人 素:不加装饰 金经:佛经 蕃:多
独:只,惟独 盛:深 染:沾染 濯:洗涤 清涟:清水 妖:美丽而不端庄,妖艳 蔓:生长蔓 益:更加 植:立 亵:亲近而不端庄 焉:助词
二十三核舟记
注释:1选自张潮编的《虞初新志》,略有删节。魏学洢(yi)(约1596-约1625),字子敬,明末嘉善(现在浙江嘉兴)人。 2奇巧人:指手艺奇妙精巧的人。 3径寸之木:直径一寸的木头 4为:做。这里指雕刻 5器皿:盛东西的日常用具 6木:树木 7罔(wang)不因势象形:全都是按照(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罔不,无不、全都。因,顺着、就着。象,模仿,这里指雕刻。 8贻(yi):赠 9盖大苏泛赤壁云:(刻的)应当是苏轼游赤壁(的情景) 盖:表示推测 大苏,就是苏轼,后人习惯于用“大苏”和“小苏”来称呼苏轼和他的弟弟苏辙。(苏洵称老苏) 泛,泛舟,坐着船在水上游览。苏轼曾游赤壁,写过《赤壁赋》和《后赤壁赋》。赤壁,苏轼游的赤壁在黄州(现在湖北黄冈)城外的赤鼻矶,而东汉赤壁之战的赤壁,一般认为在现在湖北嘉鱼东北。云,句尾语助词。 10八分有奇(ji):八分多一点。有,同“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奇,零数。 11高可二黍许:大约有两个黄米里那么高。一说,古代一百粒黍排列起来的长度为一尺,因此一个黍粒的长度为一分,这里的“二黍许”即二分左右。可,大约。许,上下。 12中轩敞者为舱: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 13箬蓬:用箬竹叶做的船篷。 14雕栏相望: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 15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后赤壁赋》里的句子。 16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赤壁赋》里的句子。徐,缓缓地。兴,起。 17石青糁(san)之:意思是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石青,一种青翠色颜料。 18峨冠:高高的帽子。 19髯(ran):两腮的胡子,也泛指胡须。 20佛印:是个和尚,苏轼的朋友。 21鲁直:宋朝文学家黄庭坚,字鲁直。他也是苏轼的朋友。 22手卷:横幅的书画卷子。 23卷端:指画幅的右端。 24卷末:指画幅的左端。 25如有所语:好像在说什么似的。语,说话。 26微侧:略微侧转(身子)。 27其两膝相比者: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指东坡的左膝和鲁直的右膝。比,靠近。 28各隐卷底衣褶中:各自隐藏在卷子下边的衣褶里。意思是从衣褶上可以看出相并的两膝。 29绝类弥勒:极像弥勒佛。类,像。弥勒,佛教菩萨之一,佛寺中常有他的塑像,袒胸露腹,笑容满面。 30矫首昂视:抬头仰望,矫,举。 31不属:不相类似。 32诎(qu):同“屈”,弯曲。 33念珠:又叫“佛珠”或“数珠”,佛教徒念佛号或经咒时可以用于计数的工具。 34倚之:(左臂)靠在左膝上。 35历历可数: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历历,分明可数的样子。
36楫:船桨 37舟子:撑船的人 38椎髻:椎形发髻。 39衡:同“横”。 40视端容寂: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 41若听茶声然: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若……然”,相当于“好像……的样子”。 42其船背稍夷:船的顶部较平。夷,平。 43天启壬(ren)戌(xu):天启壬戌年,就是公元1622年。天启,明熹宗朱由校的年号。 44虞山王毅叔远甫:常熟人王毅字叔远。虞山,山名,在现在江苏常熟西北,这里用来代指常熟。甫,同“父”
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 45了了:清楚明白。 46墨:这里的意思是黑。 47篆章:篆字图章。 48曾不盈寸:竟然不满一寸。盈,满。 49简:挑选。 50修狭:长而窄 51技亦灵怪矣哉:技艺也真神奇啊!“矣”和“哉”连用,有加重惊叹语气的作用
大道之行也
行:实行,施行 与:通“举”选拔 修:培养 亲:以……亲 亲:双亲
子:以……为子 子:子女 归:及时婚配作:兴起,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