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讀古詩學科學

讀古詩學科學

發布時間: 2020-11-25 03:56:18

❶ 小學生讀古詩的收獲和感受

古人雲:為文之道在於厚積而薄發。在古詩文閱讀訓練中我還十分重視學生的古回詩文量的積累,學生只有背誦大量的答古詩文,實現「量」的積累,才能充分地汲取古詩文的精華,得到古詩詞的浸潤,從而豐富自己的語言,達到思維和能力上的「質」的提升。因而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需要努力創造機會,搭建平台,讓學生@你是一樣的歌曲了。同時在教室的牆壁上貼著一些古詩,並定期更新,讓學生,既好奇又感新鮮,願意主動去誦讀,記憶,營造古詩文閱讀的良好氛圍,學生在與古詩「朝夕相處」下「日久生情」,使誦背古詩文成為學生的一種自覺學習行為。

❷ 學習古詩詞,對孩子有什麼重要的意義

簡說意義,"讀史書使人明智,讀詩書使人靈秀。"學習古詩詞不僅能使人靈秀,更重要的是使人脫離庸俗和低級趣味,更加文明和高雅。
學習古詩詞能造就和改變一個人的性格,能陶冶一個人的情操,能使人的志向、情操得到陶冶和升華。
一首好詩就是一位良師益友。學習古詩詞猶如在花的世界中徜徉,染其色、聞其香、嘗其味,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文化修養、凈化自己的靈魂、開闊自己的視野,求得身體和精神上的健康。
其實詩的好處,是終生受用的。中國這么千百年來,能夠流傳到現在的詩詞,像李白、杜甫的,一定是在萬千人中最好的。那些不夠好的早就淘汰了。所以讀的古詩詞,是經過了千百年的篩選、淘汰……
「使窮賤易安,幽居靡悶,莫尚於詩矣。」即是在貧困卑賤的地位之中,還能夠安分不亂動,不想為非作歹,不想貪贓枉法。內心有一種平靜,不追求物慾,不為了追求而心驚膽戰。「幽居靡悶」是說,當一個人幽靜地獨處,就是沒有朋友,也沒有煩悶,有詩作為伴侶。古人說「尚有古人」,就是說當讀古人的詩的時候,古人都變成了朋友,蘇東坡、辛棄疾、陶淵明、杜甫……都在眼前,就不會煩悶。生活出現不幸,把它用詩來表現的時候,那詩是一種藝術,當把悲哀變成一首詩的時候,悲哀就成了一個美感的客體,悲哀憂愁可以借著作詩消解了。所以讀詩詞有莫大的好處。
詩言志、歌詠言,正是因為在詩詞中的學習、漫遊與體驗中,於詩詞中有了自己的感受。感受到了唐·王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之精神,感受到唐·王昌齡:「一片冰心在玉壺」的真情,也領悟了宋·李清照的:「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的孤寂,體會到了清·林則徐:「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的境界。
詩詞的詩力、詩理、詩情、詩趣改變性格,使人能夠在浮躁中恪守住一份心靈的寧靜,重新認識生活,感悟人生。從詩詞中,學會了一份冷靜,一份忍讓,一份寬容,一份堅強。

教育我們只有不斷讀書學習吸取新鮮知識思想才學智慧才會永不枯竭,永不陳舊,永遠充滿活力和生機的古詩有

教育我們只有不斷讀書學習,吸取新鮮知識,思想、才學、智慧、才會永不枯竭版,永不陳舊,永遠充滿活力權和生機: 沉舟側畔千帆過 病樹前頭萬木春

告你整題答案:
1、教育人要積極向上,好上加好: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或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2、說明生命力頑強,用來禮贊百折不撓、蓬勃向上、積極有為的頑強精神和人生態度: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3、教育節約糧食,珍惜農民勞動成果: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4、教育我們只有不斷讀書學習,吸取新鮮知識,思想、才學、智慧、才會永不枯竭,永不陳舊,永遠充滿活力和生機: 沉舟側畔千帆過 病樹前頭萬木春

❹ 為什麼要學習古詩。有什麼用

學古詩是讓我們了解古人的思想,學習他們的高尚情操,也是我們一步步向上學習的過程,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不斷的向上攀登,超越古人。

詩句的運用或優美或剛勁,有如畫的意境,會讓人在閱讀以及理解中彷彿身臨其境。規格整齊,平仄押韻,可以說是先人竭精,結晶之作,在古詩的學習過程中能讓人感覺到美,如沐春風。當然,在學校的學習中可能會因為要學而學,不能夠從自主角度出發,會產生逆反心理,不能不說是應試教育的遺憾。

現在很多學生都不太重視古詩詞的賞析解讀,認為考試也就幾分,不值得花那麼多時間。其實古典詩詞作為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當代學生更要學習、汲取古代智慧,加強自身修養,達到「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思想內涵,擔負起時代賦予的歷史重任。古詩詞鑒賞更是直接或間接培養一個人的思想底蘊,因此成為語文科目中佔有的比重是比較大的,當然學習古詩詞鑒賞更要把握其核心的思維方法和訓練方式,循序漸進地學好古詩詞鑒賞。

為什麼要學習古詩詞呢?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古典詩文歷經了幾千年歲月淘洗流傳下來,是我國民族文化的精髓,是華夏文明的核心,是傳統文化中的奇麗瑰寶。它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包蘊厚重,意存高遠,能夠感化人,啟發人,教育人,團結人。它是中華民族傳統道德之根,只有培根固本,民族之樹才能枝繁葉茂,勃發生機。

讓我們誦讀古詩文,從而認識千百年來中華民族的文化精英,了解先輩的心境,開闊我們的視野,豐富我們的知識,加強人文修養,陶冶我們的情操,增強民族自豪感,受到愛國主義的思想教育。中國人應「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收人類優秀文化營養!

所謂人文素養是指做人應具備的基本品質和基本態度,包括按照社會要求正確處理自已與他人,個人與集體,個人與社會,個人與國家,及至個人與自然的關系。人文修養的最典型標志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的表現在之一是對他人的關懷,對人民的關愛,對民族疾苦的同情。人文精神還體現在與自然的相處中。古詩詞中就有大量描寫自然景觀的詩詞,大量閱讀此類文章,讓他們體會大自然的博大,感受萬物的奧秘,頓悟人生的真諦。從而達到豐厚學生的人文素養,激發創造潛能,全面提高綜合素質。

誦讀古詩詞 可以培養記憶力,想像力,進而促使其智力的發展,而且可以培養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使終身受益。古詩平仄有序,節奏鮮明,韻律和諧,讀來琅琅上口,悅耳動聽,多讀多誦能體味韻律美,音樂美。反復誦讀,大膽想像,能領略意境美,繪畫美。詩人或吟詠生情,或感物詠志,或借物言志,多吟多誦,體驗情感美,反復誦讀體會中國古典詩詞博大精深,內涵深刻,意存高遠,不僅蘊含著崇高的人格美和深刻的智慧美,更沉積著一個偉大民族不變的精魂。

大量誦讀古詩文,積累著詩的語言,感受著詩的情懷,懂得古人惜墨成金,領悟詞句中比喻、誇張、對比的精妙之處,賞識能力得到提高,語言底氣就足了。有了底氣,才有靈氣,在今後的學習工作中,思路更加開闊,想像力進一步增強,行文下筆輕松,語言流暢,直至形成言簡意賅的文風。


當然,古詩詞是前人留給我們的寶貴的文化遺產,我們要批判地吸收,創造性地繼承,在成長過程中體驗詩意化的生活,迸發出澎湃的創造活力!

❺ 姜越著《讀宋詞 學寫作》適合哪些讀者閱讀

(1)大眾化,大家復都能讀懂制,人人都能用得上,適合所有人閱讀。(2)體例科學明了,本書分八章,分別為:讀宋詞,學擬題立意;讀宋詞,學開頭結尾;讀宋詞,學結構布局;讀宋詞,學人物刻畫;讀宋詞,學景物描寫;讀宋詞,學抒情技巧;讀宋詞,學議論方法;讀宋詞,學修辭方法。每章下面精選了10到12句膾炙人口的宋詞名句,每句下面分別列出「出處」「原文」「注釋」「譯文」「賞析」和「寫作應用」。(3)內容通俗易懂,方法簡單易學,可有效破解日常寫作中的常見難題。(4)也是一本上乘的宋詞賞析佳作。讓讀者品味宋詞之美,感受宋詞之趣,從古人的智慧和情懷中汲取營養。

❻ 朗讀古詩詞的軟體有哪些

朗讀古詩詞的軟體有:

一、古詩詞典

這是一款拯救文藝退化症的古詩詞應用,幫你秒懂古詩詞;在學習詩詞時可閱讀數十萬首詩詞,涵蓋各類詩詞場景,幫助你全方位掌握詩詞的註解和譯文。

二、喜馬拉雅聽書

喜馬拉雅聽書是一款聽書軟體,軟體大小為13.74MB,適用於android2.2以上手機,喜馬拉雅聽書內容全、極方便、不耗流量不花錢、沒有信號也能聽。

三、懶人聽書

懶人聽書是由深圳市懶人在線科技有限公司開發運營的一款移動有聲閱讀應用,提供免費聽書、聽電台、聽新聞等有聲數字收聽服務,用戶規模上億,是國內受歡迎的有聲閱讀應用。

四、爬梯朗讀

爬梯朗讀 (Pati)是神州佳教(北京)信息服務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的一款少兒朗讀學習產品。通過朗讀錄音並打分的形式,給朗讀帶入快樂元素,幫小朋友們提高朗讀興趣,

五、掌閱

掌閱成立於2008年9月,專注於數字閱讀,是移動閱讀分發平台。一直秉承專注、務實的企業精神,與國內國際600家優質的版權方合作,引進高質量的海量圖書數字版權,為全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數億用戶提供高品質的圖書內容和智能化的用戶體驗。

❼ 為什麼蔡老師教讀古詩有那樣深遠的影響

教材簡析:
《乞巧》是人教版第六冊第八組的一首詩。這首詩圍繞民間故事這一主題來編排的。《乞巧》是唐代詩人林傑描寫民間七夕乞巧盛況的。農歷七月初七夜晚,俗稱「七夕」,又稱「女兒節」「少女節」。是傳說中隔著「天河」的牛郎和織女在鵲橋上相會的日子。過去,七夕的民間活動主要是乞巧,所謂乞巧,就是向織女乞求一雙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對月穿針,如果線從針孔穿過,就叫得巧。這一習俗唐宋最盛。
設計理念:
藉助詩歌教學素材,通過「讀、議、想、說」等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實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並恰當地運用多媒體課件激發情趣,拓展思維,從而突現學生地主體作用,使學生主動探求知識,培養他們的創新思想。在教學中把學生帶入境界,有滋有味地朗讀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教師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尊重學生的獨特感悟,提升學生的整體素養。
學習目標:
1、學會「乞、巧、霄、渡」四個生字。
2、能朗讀背誦古詩,體會詩中豐富的想像。
3、能用自己的話講民間牛郎織女的故事,了解有關乞巧節的風俗習慣。
教學重、難點:
1、正確、流利、有情感地朗讀、背誦詩歌。
2、感受古時候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了解詩中蘊含著的民間傳說。
教學准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解詩題】【知詩人】
1、師:同學們,我們祖國的文化源遠流長,而古詩更是文化寶庫里一顆璀璨的明珠。一首好詩,蘊含著一幅畫面,一首好詩,包含著一個故事,讓人回味無窮。誰能背誦一首有關我國傳統節日的古詩?《元日 》《清明》等
2 很好,這節課,我們再學習一首寫我國傳統節日乞巧節盛況的詩——《乞巧》。板書課題
3、解詩題,知作者
(1)師:請同學們拿起右手跟我一起寫課題。齊讀課題。(生齊讀(指導「乞」、「巧」的變調,都讀三聲)
看到這個「乞」字,很容易讓你想到什麼字?(生:氣球的「氣」)在書寫時有什麼不同?(生:「氣」中間有一橫,而「乞」中間沒有一橫。)師提示:「氣」的最後一筆橫斜鉤,而「乞」的最後一筆是橫折彎鉤。誰能說說「乞」是什麼意思?(生:乞求。)再來看看「巧」字,教師教學「巧」字,書寫、明確第五筆「豎折折鉤」,組詞。師:很好。「巧」字什麼意思?(指名說,生:巧手)
誰能完整地說說詩題是什麼意思?(指名說,生:乞求一雙巧手)再齊讀課題。
2、師:這首詩是唐代詩人林傑寫的。(板書林傑)師介紹:林傑是一位很了不起的詩人,他小時候非常聰明,六歲時就能寫詩。一下筆就能寫成一篇好文章。他還精通書法棋藝,只可惜他英年早逝,17歲就離開了人世。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二、學習新課
(一)初讀古詩:讀准字音 讀通詩句【讀詩句】
1、請同學們打開書,自由讀古詩,注意讀准字音 讀通詩句
2、指名讀,生生評價
3、出示古詩節奏,教師范讀,再指名讀。
4、師:這次我們的朗讀要求提高了,同學們不僅要讀准字音,還要讀得字正腔圓,連貫,通順。注意讀出節奏,讀出自己的味道。(學生自由讀)
4、指名讀,師生共同評價。
(二)研讀古詩:結合注釋,理解詩句 【明詩意】
1、師:要理解《乞巧》的意思,得先了解我國四大民間傳說之一的牛郎織女的故事,(課件播放牛郎織女的動畫。)
2、師:織女不僅有美麗的容貌,而且手巧。
課件出示織女資料
3、師:織女的手巧讓無數的人間少女佩服。古時候的少女們在牛郎織女每年七月初七相聚的這一天,都會向織女乞巧。所以七夕節也叫——乞巧節,女兒節。
乞巧節是古時候人們非常喜歡的一個節日。我們再來藉助課後資料袋裡的介紹來了解一下乞巧節,看看都有哪些乞巧方式?
指名說:對月穿針、蜘蛛結網、賀牛生日
當然乞巧節的風俗還有很多,那我們今天學的寫的是哪一種呢?
4、師:請同學們自由讀詩的第一、二行。(出示課件)
(1)師:剛才同學們在讀的時候,我聽見詩的第一行有兩個字的讀音是一樣的?是哪兩個字?
那這兩個字的字形一樣嗎?(「宵」字是寶蓋頭,「霄」字是雨字頭)它是什麼意思呢?藉助組詞理解(元宵的宵指:夜晚,雲霄的霄指:天空)理解了字的意思,(出示宵和霄區別課件)
相信我們再齊讀,准能讀得更好。(學生齊讀)
(2)誰能描述一下這兩句詩描繪的是一種怎樣的畫面?
(3)體會、朗讀、感悟前兩句
師:在七月初七日這天晚上,人們望著深藍浩瀚的星空,想到了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故事,你覺得牛郎織女當時的心情是怎樣的呢?你能讀好這兩行詩嗎?(指名讀)
那些青年男女攜手來到了戶外,抬頭仰望星空,想到了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情景,此時人們是一種怎樣的心情?(生體會,再讀)
假如是你也是人群中的一個,你是一種怎樣的心情?(生體會,多種形式讀)
5、師:七月初七的夜晚,天上的牛郎和織女喜相逢,那人間的姑娘少女們又在做什麼呢?(課件出示三四行)
(1)讀讀三、四行。(學生讀)
(2)(朗讀視頻)下面我們先來聽一聽老師的朗讀。
(3)師:在這七夕之夜,人間的人們正家家(學生接念——乞巧望秋月)從「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中你的腦海浮現出怎樣的畫面?
(4)師:你怎麼知道人很多?是從哪句話讀出來的。(家家乞巧望秋月)哪個詞最能說明人多?(家家)是啊,每家的少女們都在望著月亮,乞取智巧,有的在小院里,有的在家門口,在田野,在山坡,在河邊,在花園…在所有能夠看到月亮的地方,少女們都在穿紅絲線,哪怕夜深了,她們還在不停地穿,為什麼啊?(他們想像織女一樣心靈手巧)
(5)師:她們穿了多少條呢?(幾萬條)真的數出有幾萬條嗎?(沒有)那是多少條?(很多很多)什麼多?(紅絲多)在第四行里,還有哪個字可以看出少女們穿的紅絲很多呢?(穿盡)
你能想像千家萬戶都在乞巧是一個什麼樣的場面嗎?」(熱鬧的場面)因此詩人林傑發出感慨: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過節了,牛郎織女一家團聚了,你們的心情怎樣?(高興……)(指名讀,齊讀)
(6)後來,乞巧的范圍更寬泛了,一首《乞巧歌》表達了她們的心聲:
(出示《乞巧歌》)乞手巧,乞容貌;乞心通,乞顏容;乞我爹娘千百歲,乞我姊妹千萬年。
自己讀讀,人們除了祈求一雙巧手之外,還可能在乞求著什麼?(指名說)
(出示課件)
是啊,月光下,我們彷彿看到了這樣一幅幅畫面,你們能不能說一說呢?
盼望已久的乞巧節之夜終於到了.....
月光下,兩個姐妹穿著紅絲,在乞求父母( ) 。
庭院里,一位農村的少女穿著紅絲,在乞求 ( )。
( ),一位年輕的母親穿著紅絲,在乞求( ) 。
( ),( ) ,在乞求 。
相應板書:人間乞巧忙
6、師:你們想向織女為哪些人乞求呢?乞求什麼?
生:親人 朋友 災區人民
教師小結:雖然年代在變,但是我們對美滿生活的追求依然未變。我們要在用心乞巧的同時,還要學會用雙手去創造,去努力爭取明天的成功!
(三)配樂品讀古詩,升華情感,試背古詩。【誦詩句】【悟詩情】
1、數不清的紅絲都穿完了,可見人間企盼、追求幸福的願望是多麼強烈而美好啊!你能帶著這種強烈的感情朗讀嗎?
2、【出示課本圖文】讓我們一起來讀出強烈的感情朗讀,讀出這首詩的韻味吧!
配樂朗讀。(生讀:指名讀、齊讀、合作讀)
3、、古人雲: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光會讀還是不夠的,我們還要背下來,誰能背下來?試一試吧!
4、【出示課件圖片】指名試背、學生齊背
三、拓展練習,日積月累。
1、考考你(出示兩個練習題)
(1)試一試,連一連
端午節 農歷九月初九 鬧花燈,吃元宵
重陽節 農歷正月十五 乞巧,對月穿針
中秋節 農歷八月十五 包粽子,賽龍舟
元宵節 農歷七月初七 插茱萸,登高
乞巧節 農歷五月初五 祭月,吃月餅
(2)填一填
林傑根據 (七夕節 )(節日)流傳的民間傳說 (《牛郎織女》)創作了古詩(《乞巧》)。這首詩表現了人們過節時( 喜悅 )的心情和
(乞取智巧、追求幸福) 的心願。
2、有時間的話,抄寫這首詩。
3、今天我們學習的是一首和中國傳統節日—乞巧節,即七夕節有關的古詩,其實古時候很多文人墨客在七夕這天,都留下了許多詩篇。老師這里還收集了一些和七夕有關的古詩,讀讀看。(指名讀)有興趣的同學在課後把它記在你的積累本中吧!
總結:古詩是中國幾千年文化的精髓,我們要充分地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其實不光在課內,在課外我們還應該自發地去了解、去學習、去積累,去發自內心地熱愛古詩。

《乞巧》說課稿
金鳳三小 任燕霞
我說課的題目是小學語文第六冊第29課《古詩兩首》中的《乞巧》這首古詩。我准備從教材、教法和學法,教學設計和板書設計四大塊來說。
【說教材】
《乞巧》所在的單元,這組教材圍繞民間故事和神話傳說這一主題來編排的。再一次把學生帶回兒時傾聽大人們講故事的快樂中去,感受古人的想像是多麼豐富。《乞巧》是唐代詩人林傑描寫民間七夕乞巧盛況,也是一首想像豐富,流傳很廣的古詩。詩句淺顯易懂,並涉及到家喻戶曉的神話傳說故事,表達了少女們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願。
基於對教材的理解,結合本組課文的訓練意圖和學生實際,我把這首詩的教學目標定為:
1、學會「乞、巧、霄、渡」四個生字。
2、能朗讀背誦古詩,體會詩中豐富的想像。
3、了解有關乞巧節的風俗習慣。
根據教學目標和教材的內容、特點,我把本課的教學重難點定為
1、正確、流利、有情感地朗讀、背誦詩歌。
2、感受古時候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了解詩中蘊含著的民間傳說。
教學重難點的確定,我的教學思路也就比較清晰了,教法和學法的選擇也就水到渠成了。
【說教法】
語文教學要求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他們的創新思。針對本課的教學目標和古詩的特點,本課將採用的教學方法為:
1、設境想像法:
運用《牛郎織女的傳說》的動畫畫面再現情境,藉助視頻朗讀示範資料充實對乞巧節的了解和對吟詩的深層次要求,同時,配上主題相符的音樂渲染情境,語言描述情境。學生在心境愉悅的環境中學習,受到了美的熏陶。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都得到了發展,讓學生談自己的感受,從而深刻體會到了詩人所表達了情感。
2、重點字詞剖析法:
抓住「宵和霄」的形的區別來進而理解字意的不同,以及在詩句中的意思,這樣設計,意在突出語文學科的特點,進行扎扎實實的語言文字訓練,讓學生在詩中體會到祖國語言文字的美。同進,抓住重點詞句進行挖掘,加大了「學詩」的密度,使學生真正學有所獲,學有所得。
3、精心設計教法,提高學生閱讀能力,
抓住語文本色,體現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引導學生學習語言,發展語言,是閱讀教學責無旁貸的任務。本詩內容淺顯,但意義深遠。 在教學中,我力求在品析語言中讓學生感悟到少女們追求幸福的心願,在感悟少女們追求幸福心願中習得語言,提高語文素養。
遵循閱讀教學規律,重視體驗和感悟,因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能以老師的分析代替學生閱讀實踐,所以我的教法力求讓學生在主動思維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
【說學法】
1、補充資料法:學習《乞巧》這首詩,學生需要了解、補充一系列資料,如了解七夕節的來歷、及它為什麼又叫乞巧節、女兒節的原因,因此學生通過《牛郎織女的傳說》的動畫再現情境,充實對乞巧節的了解。藉助視頻朗讀示範資料感受什麼樣的朗讀才叫吟詩。
2、朗讀體會法:
運用「解詩題、知詩人、讀詩句、明詩意、誦詩句」這四個步驟來學習。自讀自悟,讀悟結合,以讀促悟,以悟生情。 抓重點詞句,品讀賞析,指導學生反復誦,在誦讀中積極感悟。同時達到豐富和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的目的。
3、音樂渲染法:
朗讀時,配上主題相符的音樂渲染情境,語言描述情境。在這樣的情境中,展示多種形式的配樂吟誦,如自由讀、指名讀、范讀、賽讀、集體讀等多種形式,學生在心境愉悅的環境中學習,受到了美的熏陶。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都得到了發展,從而深刻體會到了詩人所表達了情感,使學生在反復吟誦中充實閱讀的情感和提高閱讀的效果。
在以上教學理念的指導下,我力求通過教學環節的精心設計,達成三維目標。於是,我設計了以下教學過程。
【說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解詩題】【知詩人】
1、師:同學們,我們祖國的文化源遠流長,而古詩更是文化寶庫里一顆璀璨的明珠。一首好詩,蘊含著一幅畫面,一首好詩,包含著一個故事,讓人回味無窮。誰能背誦一首有關我國傳統節日的古詩?《元日 》《清明》等
2 很好,這節課,我們再學習一首寫我國傳統節日乞巧節盛況的詩——《乞巧》。板書課題
3、解詩題,知作者
(1)師:請同學們拿起右手跟我一起寫課題。齊讀課題。(生齊讀(指導「乞」、「巧」的變調,都讀三聲)教學「乞」「巧」兩字
誰能完整地說說詩題是什麼意思?(指名說,生:乞求一雙巧手)再齊讀課題。
2、師:這首詩是唐代詩人林傑寫的。(板書林傑)師介紹:林傑是一位很了不起的詩人,他小時候非常聰明,六歲時就能寫詩。一下筆就能寫成一篇好文章。他還精通書法棋藝,只可惜他英年早逝,17歲就離開了人世。
二、學習新課
【讀詩句】讀准字音 讀通詩句
1、請同學們打開書,自由讀古詩,注意讀准字音 讀通詩句
2、指名讀,生生評價
3、出示古詩節奏,教師范讀,再指名讀。
4、師:同學們不僅要讀准字音,還要讀得字正腔圓,連貫,通順。注意讀出節奏,讀出自己的味道。(學生自由讀)
5、指名讀,師生共同評價。
【明詩意】結合注釋,理解詩句
1、師:要理解《乞巧》的意思,得先了解我國四大民間傳說之一的牛郎織女的故事,(課件播放牛郎織女的動畫。)
2、師:織女不僅有美麗的容貌,而且手巧。
課件出示織女資料
3、師:織女的手巧讓無數的人間少女佩服。古時候的少女們在牛郎織女每年七月初七相聚的這一天,都會向織女乞巧。所以七夕節也叫——乞巧節,女兒節。乞巧節是古時候人們非常喜歡的一個節日。我們再來藉助課後資料袋裡的介紹來了解一下乞巧節,看看都有哪些乞巧方式? 指名說:對月穿針、蜘蛛結網、賀牛生日 當然乞巧節的風俗還有很多,那我們今天學的寫的是哪一種呢?
4、師:請同學們自由讀詩的第一、二行。(出示課件)
(1)師:剛才同學們在讀的時候,我聽見詩的第一行有兩個字的讀音是一樣的?是哪兩個字?
那這兩個字的字形一樣嗎?(「宵」字是寶蓋頭,「霄」字是雨字頭)它是什麼意思呢?藉助組詞理解(元宵的宵指:夜晚,雲霄的霄指:天空)理解了字的意思,(出示宵和霄區別課件)
相信我們再齊讀,准能讀得更好。(學生齊讀)
(2)誰能描述一下這兩句詩描繪的是一種怎樣的畫面?
(3)體會、朗讀、感悟前兩句
師:在七月初七日這天晚上,人們望著深藍浩瀚的星空,想到了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故事,你覺得牛郎織女當時的心情是怎樣的呢?你能讀好這兩行詩嗎?(指名讀)
那些青年男女攜手來到了戶外,抬頭仰望星空,想到了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情景,此時人們是一種怎樣的心情?(生體會,再讀)
假如是你也是人群中的一個,你是一種怎樣的心情?(生體會,多種形式讀)
5、師:七月初七的夜晚,天上的牛郎和織女喜相逢,那人間的姑娘少女們又在做什麼呢?(課件出示三四行)
(1)讀讀三、四行。(學生讀)
(2)(朗讀視頻)下面我們先來聽一聽老師的朗讀。
(3)師:在這七夕之夜,人間的人們正家家(學生接念——乞巧望秋月)從「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中你的腦海浮現出怎樣的畫面?
(4)師:你怎麼知道人很多?是從哪句話讀出來的。(家家乞巧望秋月)哪個詞最能說明人多?(家家)在所有能夠看到月亮的地方,少女們都在穿紅絲線,哪怕夜深了,她們還在不停地穿,為什麼啊?(他們想像織女一樣心靈手巧)
(5)師:她們穿了多少條呢?(幾萬條)真的數出有幾萬條嗎?(沒有)那是多少條?(很多很多)什麼多?(紅絲多)在第四行里,還有哪個字可以看出少女們穿的紅絲很多呢?(穿盡)
你能想像千家萬戶都在乞巧是一個什麼樣的場面嗎?」(熱鬧的場面)因此詩人林傑發出感慨: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牛郎織女一家團聚了,你們的心情怎樣?(高興……)(指名讀,齊讀)
(6)後來,乞巧的范圍更寬泛了,一首《乞巧歌》表達了她們的心聲:
(出示《乞巧歌》)
自己讀讀,人們除了祈求一雙巧手之外,還可能在乞求著什麼?(指名說)
(出示課件)
是啊,月光下,我們彷彿看到了這樣一幅幅畫面,你們能不能說一說呢?盼望已久的乞巧節之夜終於到了.....
月光下,兩個姐妹穿著紅絲,在乞求父母( ) 。
庭院里,一位農村的少女穿著紅絲,在乞求( ) 。
( ),一位年輕的母親穿著紅絲,在乞求( ) 。
( ),( ) ,在乞求( ) 。

相應板書:人間乞巧忙
6、師:你們想向織女為哪些人乞求呢?乞求什麼?
生:親人 朋友 災區人民
三、【誦詩句】【悟詩情】配樂品讀古詩,升華情感,試背古詩,。
1、數不清的紅絲都穿完了,可見人間企盼、追求幸福的願望是多麼強烈而美好啊!你能帶著這種強烈的感情朗讀嗎?
2、【出示課本圖文】讓我們一起來讀出強烈的感情朗讀,讀出這首詩的韻味吧!
配樂朗讀。(生讀:指名讀、齊讀、合作讀)
3、、古人雲: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光會讀還是不夠的,我們還要背下來,誰能背下來?試一試吧!
4、【出示課件圖片】指名試背、學生齊背
四、拓展練習,日積月累。
1、考考你(出示兩個練習題)
(1)試一試,連一連
端午節 農歷九月初九 鬧花燈,吃元宵
重陽節 農歷正月十五 乞巧,對月穿針
中秋節 農歷八月十五 包粽子,賽龍舟
元宵節 農歷七月初七 插茱萸,登高
乞巧節 農歷五月初五 祭月,吃月餅
(2)填一填
林傑根據( 七夕節) 【節日】流傳的民間傳說 (《牛郎織女》)創作了古詩(《乞巧》)。這首詩表現了人們過節時( 喜悅 )的心情和 (乞取智巧、追求幸福 )的心願。
2、有時間的話,抄寫這首詩。
3、今天我們學習的是一首和中國傳統節日—乞巧節,即七夕節有關的古詩,其實古時候很多文人墨客在七夕這天,都留下了許多詩篇。老師這里還收集了一些和七夕有關的古詩,讀讀看。(指名讀)有興趣的同學在課後把它記在你的積累本中吧!
總結:古詩是中國幾千年文化的精髓,我們要充分地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你們對今後學習誦讀古詩有什麼打算嗎?
其實不光在課內,在課外我們還應該自發地去了解、去學習、去積累,去發自內心地熱愛古詩。

板書設計:
天上喜相逢
乞巧 乞取智巧 追求幸福
人間乞巧忙

【說板書 】
本課的板書形象直觀,概括了本課的主要內容,便於學生學習。
總之,這節課我力求以培養學生能力為目的,把時間盡量放給學生,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學生由樂學到學會,最終達到會學會用。

❽ 讀古詩學到的英雄事跡

十步殺一人——李白
滿江紅——岳飛
但使龍城飛將在——李廣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曹操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諸葛亮
破釜沉舟——項羽
卧薪嘗膽——勾踐
報任安書: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做《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聖賢發憤之所為作也。

❾ 讀古詩詞有助於學習語文么

詩詞語言簡潔凝練,句式整齊,可以很快提高語言的感知能力;如果仿寫一些詩歌可以培養你的思維能力,也可以提高語言表達能了。詩歌結構嚴謹,多讀可以提高作文謀篇布局的能力。博而精的閱讀對你的幫助是很多的。

http://hi..com/yingjiaren/blog/item/a01146e8e9cd6337b80e2db3.html
看看有幫助

❿ 教小孩學古詩有沒有什麼軟體

兒童古詩學習軟體軟體介紹 【兒童古詩學習軟體基本介紹】 兒童古詩學習軟體是乖乖兒網推出的兒童學習娛樂序列軟體之一,主要為兒童學習古代詩歌知識, 本軟體用生動活潑的動畫方式培養孩子們對古詩的學習興趣,寓教於樂,讓孩子們對古詩的學習有飛躍的提升。 http://www.ote.com/soft/33459.html

熱點內容
教師讀書活動記錄 發布:2025-06-29 16:50:45 瀏覽:654
社政教師 發布:2025-06-29 16:05:54 瀏覽:479
沒有教師資格證可以當老師嗎 發布:2025-06-29 15:39:27 瀏覽:80
一年級班主任工作計劃小學 發布:2025-06-29 12:05:08 瀏覽:959
語文是美麗的 發布:2025-06-29 10:43:39 瀏覽:78
泉州市教師招聘公告 發布:2025-06-29 10:29:35 瀏覽:858
師德專題培訓總結 發布:2025-06-29 10:28:45 瀏覽:974
學考物理試卷 發布:2025-06-29 07:17:27 瀏覽:225
牛肉燉多久熟 發布:2025-06-29 06:34:20 瀏覽:377
樂高的老師一月多少錢 發布:2025-06-29 06:07:28 瀏覽: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