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文言文的若

文言文的若

發布時間: 2020-11-25 04:40:25

『壹』 「若」在文言文中的用法

◎ 若 rě

(1) 見「般若」( bōrě):智慧(佛經用語)

(2) 另見 ruò

基本詞義

--------------------------------------------------------------------------------

◎ 若 ruò

〈動〉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個女人跪著,上面中間象頭發,兩邊兩只手在梳發,表示「順從」。本義:順從)

(2) 同本義 [be obedient to]

若,順也。——《爾雅·釋名》

萬民是若。——《詩·魯頌·闕宮》

天子是若。——《詩·大雅·烝民》

有孚禺若。——《易·觀》

欽若昊天。——《書·堯典》

不逢不若。——《左傳·宣公三年》

(3) 又如:若時(順應天時);若淑(溫順而善良)

(4) 如同;像 [like; as if]

聖人之德,若天之高,若地之普。——《墨子·尚賢中》

肌膚若 冰雪,綽約若處子。——《莊子·逍遙游》

關山度若飛。——《樂府詩集·木蘭詩》

天涯若比鄰。——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5) 又如:視若分敵;若明若昧(好像清楚又好像不清楚);若出一轍(若出一軌。像從一個車轍里出來的。比喻言論、行動、遭遇等完全一樣);若如(如;像);若卵投石(同「以卵擊石」。比喻不自量力,必遭失敗);若涉淵水(若涉淵冰。比喻處境艱險)

(6) 擇菜 [trim vegetables]

若,擇菜也。從艸、右。右,手也。——《說文》

(7) 引申為選擇 [choose]

《晉語》秦穆公曰:「夫 晉國之亂,吾誰使先若夫二公子而立之,以為朝夕之急。」此謂使誰先擇二公子而立之,若正訓擇,擇菜引申之義也。—— 清·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8) 同,相當 [be equal to]

彼與彼年相若也。——韓愈《師說》

布帛長短同,則賈相若。——《孟子》

(9) 及;到 [arrive]

病未若死。——《國語》

(10) 比得上(多用於否定句和反問句) [match]

雖然,則彼疾,當養者孰若妻與宰?——《禮記》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戰國策·齊策》

(11) 諾,應允,後作「諾」 [promise]

已若必信,則處於度之內也。——《馬王堆漢墓帛書·經法》

步騎之所蹂若。——《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

(12) 對付,處置 [treat with;handle]

寇深矣,若之何?——《左傳·僖公十五年》

詞性變化

--------------------------------------------------------------------------------

◎ 若 ruò

〈代〉

(1) 如此,這樣 [such]

出若入若。——《荀子·王霸》。注:「如此也。」

織自若。——《戰國策·秦策》

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孟子·梁惠王上》

(2) 又如:若許(如許;這些);若言(此言,這樣的話);若曰(這樣說);若大若小(大大小小);若此(如此,這樣);若是(如此,這樣);若斯(如此);若然(如此);若爾(如此,如果這樣)

(3) 你 [們] ;你 [們] 的 [you;your]

若,汝也。——《小爾雅》

惟若寧候。——《考工記·梓人》

若則有常。——《儀禮·士昏禮記》

若肯發兵助我乎?——《漢書·匈奴傳上》

若不恭命。——《墨子·明鬼下》

命曰三日,若宿而至。——《國語·晉語四》

若為佣耕,何富貴也。——《史記·陳涉世家》

若輩得無苦貧乎。——明· 崔銑《記王忠肅公翱三事》

(4) 又如:若曹(你們這些人);若屬(你們);若輩(你們)

(5) 其;他的 [he;his]——用於他稱

今人處若國得罪。——《墨子·天志下》

(6) 這個,這樣——用於近指 [this]。如:若人(這個人);若士(這個人。同若人);若時(此時,現在);若輩(這些人,這等人)

(7) 用於疑問。相當於「怎麼」、「哪裡」 [where]。如:若個(哪個);若之何(怎麼辦;也指怎麼,為什麼);若何(怎樣,怎麼樣;亦指怎麼辦;怎麼,為什麼);若為(怎樣;怎樣的;怎堪;怎能)

(8) 這么;那麼。用同「偌」 [like so]

老太太若大年紀。——《紅樓夢》

◎ 若 ruò

<連>

(1) 假如;如果 [if]

公子若反晉國,則何以報不穀?——《左傳·僖公二十三年》

若反國,將為亂。——《史記·趙世家》

寡人若朝於薛,不敢與諸任齒。——《左傳·隱公十一年》

若印數十百千本,則極為神速。——宋· 沈括《夢溪筆談·活板》

天若有情天亦老。——唐· 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

(2) 又如:若不是(如果不是);若曰(如果說);假若(假使);若其(假如,如果);若苟(若或。假如,如果);若非(如果不是;要不是);若果(如果);若使(假使,假如,如果);若是(如果,如果是)

(3) 至於 [so]。用在句首以引起下文

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

(4) 又如:若乃(至於。用於句子開頭,表示另起一事)

(5) 或;或者 [or]

以萬人若一郡降者,封萬戶。——《漢書·高帝紀》

若有會同。——《周禮·稍人》

(6) 又如:若者(或者);若大若小(大大小小)

(7) 與,和 [and]

旅王若公。——《書·召誥》

(8) 而 [but]

抑若揚兮。——《詩·齊風·猗嗟》

寵辱若驚。——《老子》。顧注:「而已」

若降天地之施,垂三光之明者,實在陛下。——《三國志·魏志》

◎ 若 ruò

〈名〉

(1) 禾稈皮 [stem』s skin]

穌,杷取禾若也。——《說文》。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稈皮散亂,杷而梳取之。」

(2) 香草名

杜若,香草。——《說文》

華采衣兮若英。——《楚辭·雲中君》

順微風,揮若芳。——傅毅《舞賦》。注:「杜也。」

衡蘭芷若。——《漢書·司馬相如傳》

(3) 又如:若芳(杜若的香氣);若英(杜若的花);若惠(香草名。杜若和蕙草)

(4) 靈木 [fairy tree]。如:若木(古代神話中的樹名);若光(古代神話中若木的光)

(5) 秦、漢時縣名 [Ruo county]。治所在今湖北省宜城縣東南

(6) 古水名 [Ruo River]。即今雅礱江,為金沙江支流。源出青海,東南流經甘孜、新龍等縣,到攀枝花市東北入金沙江

(7) 姓。如:若口引(復姓)

◎ 若 ruò

〈助〉

(1) 用在形容詞或副詞後面,表示事物的狀態。相當於「貌」、「樣子」

用史巫紛若,吉。——《易·巽卦》

有孚顆若。——《易·觀卦》

乘其四駱,六轡沃若。——《詩·小雅·裳裳者華》

桑之未落,其葉沃若。——《詩·衛風·氓》

(2) 用於句首

若昔朕其逝。——《書·大誥》

(3) 另見 rě

『貳』 文言文中(若)是什麼意思

有的時候是 你
有的時候是 好像
有的時候是 比如

『叄』 文言文中「若」的多種翻譯及其對應詩句

一、作動詞。
1、如同、像。例如:

(1)肌膚若冰雪,綽約若處子。——《莊子·逍遙游》

(2)關山度若飛。——《樂府詩集·木蘭詩》

(3)天涯若比鄰。——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2、同、相當。例如:

彼與彼年相若也。——韓愈《師說》

3、比得上(多用於否定句和反問句),例如: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戰國策·齊策》

二、作代詞。

1、如此、這樣。例如:

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孟子·梁惠王上》

2、你 [們]、你 [們] 的。例如:

(1)若為佣耕,何富貴也。——《史記·陳涉世家》

(2)若輩得無苦貧乎。——明· 崔銑《記王忠肅公翱三事》

三、作連詞。

1、假如、如果。例如:

(1)若印數十百千本,則極為神速。——宋· 沈括《夢溪筆談·活板》

(2)天若有情天亦老。——唐· 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

2、至於。用在句首以引起下文。例如:

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

四、作助詞。

用在形容詞或副詞後面,表示事物的狀態。相當於「……樣子」,例如:

桑之未落,其葉沃若。——《詩·衛風·氓》

『肆』 古文中有「若」字的句子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小石潭記>
又有若老人咳且笑於山谷中者<石鍾山記>

『伍』 古文中「若」字有幾種翻譯

古文讀音:【rě】、【ruò】、【ruò】

古文中的翻譯如下:

①<動>像。《赤壁之戰》:「眾士慕仰,~水之歸海。」

②<動>及;比得上。《鄒忌諷齊王納諫》:「徐公不~君之美也。」

③<代>你;你們;你(們)的。《鴻門宴》:「~入前為壽。」《捕蛇者說》:「更~役,復~賦。」

④<代>這樣的;這。《齊桓晉文之事》:「以~所為,求~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

⑤<連>至於。《齊桓晉文之事》:「~民,則無恆產,因無恆心。」

⑥<連>假如;如果。《餚之戰》:「~潛師以來,國可得也。」

⑦<連>或;或者。《漢書?食貨志》:「時有軍役~水旱,民不睏乏。」

⑧<副>好像;似乎。《桃花源記》:「山有小口,彷彿~有光。」

⑨<詞綴>用於形容詞後,表示「……的樣子」,也可不譯出。《詩經?氓》:「桑之未落,其葉沃~。」

『陸』 古文中 "若" 是什麼意思

不如,不及,比不上。
大多含貶義。
也有用於文人自謙時所說,表示禮讓。專
出處
《後漢書·荀彧傳屬》:「
彧報曰:『今穀食雖少,未若楚漢在滎陽

成皋閑也。』」
舉例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詠雪》:「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
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唐·柳宗元《非國語上·不藉》:「吾以奉天地宗廟,則存其禮誠善矣。然而存其禮之為勸乎農也,則未若時使而不奪其力。」
唐·柳宗元
《捕蛇者說》:「則吾斯役之不幸,未弱復吾賦不幸之甚也。」
宋·蘇軾《賀坤成節表》:「放億萬之羽毛,未若消兵以全赤子;飯無數之緇褐,豈如散廩以活飢民。」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主簿閻象進曰:「昔周自後稷至於文王,積德累功,三分天下有其二,猶服事殷。明公雖奕世克昌,未若有周之盛,漢室雖微,未若殷紂之暴也。」
林黛玉《葬花吟》:「未若錦囊收艷骨,一抔凈土掩風流;
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污淖陷渠溝。」

蘇軾
《賀坤成節表》:「放億萬之羽毛,未若消兵以全赤子;飯無數之緇褐,豈如散廩以活飢民。」

『柒』 初中文言文帶「若」的句子

1、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2、旦日,客內從外來,與坐容談,問之:「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劉向《鄒忌諷齊王納諫》

3、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岩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

——歐陽修《醉翁亭記》

4、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

——陶淵明《桃花源記》

5、 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

——《世說新語》•《詠雪》

6、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木蘭辭》

7、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

——柳宗元《小石潭記》

8、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劉鈞《與朱元思書》

9、 若有作姦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諸葛亮《出師表》

10、 其言茲若人之儔乎?

——陶淵明《五柳先生轉》

『捌』 文言文 若字有什麼意思 在那篇課文

若出自北宋·司馬光《赤壁之戰》:眾士慕仰,若水之歸海。翻譯:眾人敬仰、傾慕他,就象水歸大海一樣。

1、作動詞:像。

2、作動詞:及;比得上。

3、作代詞:你;你們;你(們)的。

4、作代詞:這樣的;這。

5、作連詞:至於。

6、作連詞:假如;如果。

7、作連詞:或;或者。

8、作副詞:好像;似乎。

9、作詞綴:用於形容詞後,表示「……的樣子」,也可不譯出。

若拼音:ruò

釋義:

1、如果,假如:若果。倘若。假若。天若有情天亦老。

2、如,像:年相若。安之若素。旁若無人。置若罔聞。門庭若市。

3、你,汝:若輩。「更若役,復若賦,則何如?」

4、約計:若干(gān)。若許。

5、此,如此:「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

6、順從:「曾孫是若。」

7、指「海若」(古代神話中的海神):「望洋向若而嘆。」

8、指「若木」(古代神話中的樹名)。

9、指「杜若」(古書上說的一種香草):「沐蘭澤,含若芳」。若英(「杜若」的花)。

10、文言句首助詞,常與「夫」合用:「若夫陰雨霏霏,連月不開。」

11、用在形容詞或副詞後,表示事物的狀態:「桑之未落,其葉沃若」。

(8)文言文的若擴展閱讀

漢字筆畫:

相關組詞:

1、若水[ruò shuǐ]

古水名。即今雅礱江。其與金沙江合流後的一段,古時亦稱若水。

2、若當[ruò dāng]

倘若。

3、奚若[xī ruò]

奚如。何如。

4、闃若[qù ruò]

亦作「閴若」。寂靜貌。

5、若蓀[ruò sūn]

香草名。

『玖』 古文中「若」字有幾種翻譯

◎ 如果,抄假如:~果。倘~。襲假~。天~有情天亦老。
◎ 如,像:年相~。安之~素。旁~無人。置~罔聞。門庭~市。
◎ 你,汝:~輩。「更~役,復~賦,則何如?」
◎ 約計:~干(ɡān )。~許。
◎ 此,如此:「以~所為,求~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
◎ 順從:「曾孫是~。」
◎ 指「海若」(古代神話中的海神):「望洋向~而嘆。」
◎ 指「若木」(古代神話中的樹名)。
◎ 指「杜若」(古書上說的一種香草):「沐蘭澤,含~芳」。~英(「杜若」的花)。
◎ 文言句首助詞,常與「夫」合用:「~夫陰雨霏霏,連月不開。」(出自《岳陽樓記》)
◎ 用在形容詞或副詞後,表示事物的狀態:「桑之未落,其葉沃~」。

『拾』 文言文中「若」的意思

若,文言虛詞。用法很多。舉例如下:
當順講。《左傳-宣公三年》「故民入山澤山林不逢不若」。不若就是不順。
還當及講。《論語-學而》「未若貧而樂」。
做稱呼代詞,當你講。即汝、爾。《捕蛇者說》「更若役復若賦」。
當其講。《論衡-刺孟篇》「吐若兄之路」。若還可以當如此講。當此講。當這講。等等。不再一一列舉。要看「若」字是不是作主語,或賓語,或狀語,和什麼樣的副詞相配等各種具體情況來翻譯。
作連詞時,常常寫作「若苟」、「若其」、「若使」、「若或」。
用在語首,是發語詞,沒任何意義。
「若干」這個詞,現在還在使用。

熱點內容
2014暑期師德培訓體會 發布:2024-05-18 13:36:20 瀏覽:961
包頭市教育考試信息網 發布:2024-05-18 12:13:11 瀏覽:357
老師自我簡介 發布:2024-05-18 12:08:27 瀏覽:893
漂移板剎車教學 發布:2024-05-18 11:13:46 瀏覽:29
股德老師 發布:2024-05-18 08:27:32 瀏覽:722
班主任談叢 發布:2024-05-18 07:40:14 瀏覽:480
德森生物 發布:2024-05-18 04:29:02 瀏覽:839
杞縣招聘老師 發布:2024-05-18 04:28:55 瀏覽:652
寶寶晚上不睡覺怎麼辦 發布:2024-05-18 04:27:25 瀏覽:69
保溫杯歷史 發布:2024-05-18 03:39:05 瀏覽: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