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浙江國家大學科技園

浙江國家大學科技園

發布時間: 2020-12-01 05:41:55

Ⅰ 浙江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 黨組織關系轉移,具體的抬頭怎麼

浙江大學黨委組織部

哪些學校有國家大學科技園

清華、北大、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天津大學、蘭州大學等985和重點高校以及西安理工大學、蘭州理工大學等普通高校共六十幾所吧,每年都遴選幾所入圍的

Ⅲ 浙江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的分園介紹


浙江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寧波分園
寧波園簡介
浙江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是經國家科技部、教育部聯合批准認定的國家級大學科技園。浙江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寧波分園(以下簡稱浙大科技園寧波分園)是按照「一園多點」的建設原則由寧波市政府與浙江大學於2000年開始共建的一個「科技特區」,是浙江大學國家科技園的一個分支機構。浙大科技園寧波分園依託浙江大學強大的科技研發和人才儲備優勢,結合寧波市地區經濟特點,旨在走出一條國家級大學科技園與地方區域經濟開展科技合作的新模式。園區位於寧波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內,規劃面積1.5平方公里。目前,寧波分園已進入二期建設階段,建成後的寧波分園環境宜人、設施完善、交通便捷,是浙江大學與寧波市開展科技合作的重要紐帶,是寧波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重要的科技創新力量。
寧波浙江大學科技園地圖
2006年2月在杭州舉行了《寧波市——浙江大學全面科技合作協議》簽約儀式,使浙江大學與寧波市的科技合作走上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同時,在這幾年的建設與發展過程中,寧波市以及寧波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對浙大科技園寧波分園給予了極大的支持,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浙大科技園寧波分園享受寧波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一系列優惠政策。在浙江大學與寧波市各級領導的關心和指導下,浙大科技園寧波分園已成為市校間科技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作用已日趨顯著,特別是2005年初寧波分園一期項目——科創大樓的建成投入使用,為寧波市的部分地方傳統產業走上科技發展的道路搭建了一個良好的合作平台。
浙大科技園寧波分園自2002年以來,邊建設邊招商、孵化,成效顯著。現已有入園企業128家,注冊總資本8億7千萬元,其中科技型企業89家,技術服務型企業20家,企業累計上繳稅收2.2億元。孵化場地面積2.8萬多平方米,其中企業用房1.8萬多平方米,服務用房1萬平方米。在做好科技孵化器的同時,浙大科技園寧波分園各項工作的開展也得到了學校和寧波市各級政府的肯定。
目前,規劃面積達450畝,總建築面積60萬平方公里的浙大科技園寧波分園的二期項目(暨寧波研發園區)正在緊張施工中。二期項目將主要以引進大院大所為目標,打造寧波區域自主創新的「新航母」,同時為浙大科技園寧波分園的一期項目科創中心孵化器功能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形成優勢互補。它的建設將更好地把高校科技園納入到地方創新體系建設當中,使大學科技園能夠更好地為地方經濟服務,成為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推動力量。
浙大科技園寧波分園以浙江大學為依託,搭建以浙江大學為背景的創業孵化、科技產業、產學研合作、科技交流為一體的多樣化服務平台,將成為集聚浙大科技產業化項目的重要基地。試圖探索通過市場化運作,把浙大的科技優勢與寧波市場經濟優勢有機結合,加快浙大科技成果在寧波的轉化和產業化。浙大科技園寧波分園以其特有的「高、新、快、捷」的發展模式,旨在成為寧波市和浙江大學的高新技術研究開發基地,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高新技術產品及企業的孵化器,創新人才的培養和集聚基地。

浙江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長興)
浙江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長興)成立於2009年4月22日,園區將以長興縣經濟和主導產業為基點,以長三角地區經濟和產業結構為核心,充分發揮浙江大學科技產業化優勢,加強浙江大學與地方政府合作,發揮浙江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創業創新和科技孵化優勢,共同推進長興及其周邊長三角地區的自主創新和科技發展步伐。
新建的浙江大學科技園(長興)園區坐落在發展大道和明珠路交匯處,整個園區佔地面積近400畝,建築面積30餘萬平方米,建設後的科技園區將成為一個集園區(創業區)、學區(研發培訓區)、社區(商貿、人居、休閑區)三區聯動的創新載體和融工作、學習、生活、休閑為一體的多功能綜合體,將成為接軌國際、全國一流、輻射長三角的高科技產業園。
浙江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遵循「統籌規劃、以人為本、市場推動、堅持開發的建設方針,將以一流的環境、一流的服務、一流的效益,誠邀海內外有識之士前來創新創業,大展宏圖。

溫州高新技術產業園
2007年9月11日,溫州浙大天峰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在溫州高新園區舉行開業典禮,這是創建浙江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溫州分園的首個啟動項目。公司由雙方共同投資,溫州以資金入股,浙大以科技成果、人才資本、科技服務等無形資產入股,是開展市校科技合作的重要載體。
溫州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坐落在溫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及濱海園區內,總規劃面積8.7平方公里。目前,位於溫州經濟書開發區內的0.7平方公里起步區已全面建成。位於民營科技園的發展區塊總用地面積8平方公里的區域正在開發建設中。溫州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在促進區域產業結構優化、高新技術成果轉化、人才引進和自主創新等方面發揮示範和輻射作用。園區建有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科技企業孵化器)、中國溫州留學人員創業園、博士後科研工作站,溫州清華科技開發中心。園區中的溫州科技城核心區已全面動工興建,中試大樓已建成投入使用,創新大樓和企業研發大樓正在加緊建設之中,幾大機構共享園區資源,在技術、人才、設施、服務平台、資金等要素資源方面產業互動發展的集聚效應。

浙江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江西)

江西園簡介
浙江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江西)位於南昌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內,佔地面積約600畝,包括浙江大學產品創新設計工程江西分中心、浙江大學南昌技術轉移中心、金廬軟體園浙大科技園(江西)分園,以及江西凱源科技、江中安可等一批高技術產業化項目。根據規劃,在未來的5年內,浙江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江西)的總投資將達16億元,其中投資7億元用於基礎設施和創業環境的建設,總建築面積達40餘萬平方米。整體建設分三期滾動開發,一期建設項目已於2006年完成並投入使用。
上海中凱企業集團憑借雄厚實力和先進的管理理念,在房地產領域突飛猛進,並穩步擴大業務范圍,和浙江大學強強聯合,探索高新科技領域的經營,實現科技企業孵化、高新技術人才培養等;浙江大學與上海中凱企業集團共同投資組建的江西浙大中凱科技園發展有限公司,作為浙江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江西)的主體投資建設開發公司,全面負責浙大科技園(江西)的各項開發建設工作。
江西園
浙江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江西)的產業投資將達9億元,發展的重點在信息科學與技術、新材料與納米技術、光機電一體化及生物醫葯等高新技術領域。目前浙江大學產品創新設計工程江西分中心、浙江大學南昌技術轉移中心以及江西凱源科技、江中安可等作為首批重點項目已入駐科技園,並開始正式運作。預計在今後的2-3年內,浙江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江西)將達到產值50億元,提供就業崗位5000個左右。
浙江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江西)的建設將遵循「統籌規劃、以人為本、市場推動、堅持開放」的建設方針,以市場為導向,以機制創新和技術創新為核心,以資本為紐帶,力爭建設成為高新技術成果和高技術企業孵化、高新技術人才的培養、聚集和高新技術產業輻射基地。建成的浙江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江西)將是一個環境優美、交通便捷、設施完善、協調統一、形式開放、工作與生活聯動的科技園,是科技創業者的樂園,是21世紀南昌城市的新亮點。

園區規劃建設
浙江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江西),位於南昌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內,佔地面積約600畝。根據規劃,在未來的5年內,浙江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江西)的總投資將達16億元,其中投資7億元用於基礎設施和創業環境的建設,總建築面積達40 余萬平方米。科技園實行統一規劃、滾動開發,計劃三年內初步建成並投入使用,5年時間全部完成。園區的發展重點在信息科學與技術、新材料與納米技術、光機電一體化及生物醫葯等高新技術領域。預計3-5年內,浙江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江西)將達到產值50億元,提供就業崗位5000-10000個左右。
五個研發中心均以簡潔干凈為立面主調,圓形主體均布湖邊,每座單體有架空聯廊與信息中心相通,信息中心模擬高速數據流通寬頻,以圓形玻璃筒體橫貫研發區。在設計中始終把握「CLEAN」的原則,整體造型形成虛實體量的對比,構成優美的現代主義風格。
生產基地沿主環線順螺旋放射擺布,立面採用科技藍金屬板牆體,透明玻璃的電梯脫離主題單獨存在,以分解、豐富廠房較大體型。
創業發展大廈__簡朴的奢華 創業發展大廈位於浙大科技園(江西)東南方位,集科技企業辦公、娛樂休閑、高檔餐飲、商務會議等於一體。360米大跨度、半弧型外立面氣勢恢弘,主體由三棟辦公樓構成,並圍合出一個半室外綠化空間,獨具創意。A、C、D區域為辦公區域,專設B區為配套區域,分為商務配套和生活配套兩大部分。商務配套包括多功能會議室、商務服務中心、網路中心、培訓室等,解決您企業辦公的外延服務需求,為您提高有效工作時間,提供更好的創業發展環境。同時還為您的員工提供便利齊全的生活配套,如餐飲店、書店、咖啡吧、茶吧、健身房等。

Ⅳ 浙江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的介紹

浙江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以下簡稱浙大科技園)是經國家科技部、教育部聯合批準的國家級大學科技園。浙大科技園位於國家重點風景旅遊城市、歷史文化名城杭州,坐落在風景秀麗的西子湖畔,規劃建設用地1700畝(同時按照「一園多點」的原則,在寧波、嘉興、紹興、溫州及江西省南昌市等地建有科技園分園)。建成後的科技園將是環境優美、交通便捷、設施完善、協調統一、形式開放的科技創業者的樂園,是「天堂矽谷」的一顆燦爛明珠。浙江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以下稱浙大科技園)創建於2001年,是經科技部、教育部聯合批準的國家級大學科技園,也是國家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浙大科技園由浙江省、杭州市和浙江大學聯合共建,浙江省和杭州市對科技園給予了極大支持,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科技園享受杭州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省市政府出台的一系列優惠政策。浙大科技園依託有百餘年歷史的著名高等學府——浙江大學,她是目前中國規模最大、學科門類最為齊全的研究型重點大學之一,浙江大學學科綜合交叉和高層次人才資源優勢及強大的科技實力,為科技園的技術創新和高技術企業孵化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規劃建設用地1700畝(同時按照「一園多點」的原則,在寧波、嘉興、紹興、溫州及江西省南昌市等地建有科技園分園)。

Ⅳ 浙江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的園區發展

八年來,在科技部、教育部、浙江省委、省政府及杭州市委、市政府的關心支回持下,在學校黨委和行政的直答接領導下,浙大科技園在園區基本建設、科技成果轉化與產業化、高新技術企業孵化、創業創新人才培養和高新技術產業輻射等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發展。
浙江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
目前,浙大科技園已累計有入園新注冊企業450家,注冊資本20多億元,其中科技孵化企業累計300餘家。入園企業員工總數超過8000人。2008年入園企業實現產值20億元,利稅2億多元。孵化場地面積從剛開始的5000平方米發展到現在的7.2萬平方米(包括老和山區塊68000平方米和求是孵化樓4000平方米)。已有50多家孵化企業畢業出園,並向周邊地區輻射,對地方經濟的發展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同時,按照「一園多點」原則,在浙江寧波、長興和江西南昌建立分園,加快高新技術產業輻射。

Ⅵ 全國大學科技園有哪些

首批認定的國家大學科技園評估結果如下:
A類國家大學科技園:
清華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
B類國家大學科技園:
北京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
復旦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
浙江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
華南理工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
上海交通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
西安交通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
東南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
武漢東湖高新區國家大學科技園
哈爾濱工業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
四川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
南京大學-鼓樓高校國家大學科技園
重慶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
西北工業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
電子科技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
山東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
東北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
嶽麓山國家大學科技園
天津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
C類國家大學科技園: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
雲南省國家大學科技園
合肥國家大學科技園

第二批認定的國家大學科技園名單

深圳 深圳虛擬大學園國家大學科技園 深圳市高新區
上海 上海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 上海大學
天津 南開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 南開大學
上海 同濟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 同濟大學
秦皇島 燕山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 燕山大學
南京 南京理工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 南京理工大學
哈爾濱 哈爾濱工程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 哈爾濱工程大學
上海 東華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 東華大學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長春 吉林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 吉林大學
北京 北京理工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 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 北京郵電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 北京郵電大學
北京 北師大-北中醫國家大學科技園 北京師范大學
綿陽 西南科技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 西南科技大學

Ⅶ 國家大學科技園的全國名單

第一批(2002年) 序號國家大學科技園名稱所在地依託高校001清華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北京清華大學002北京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北京北京大學003天津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天津天津大學004東北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沈陽東北大學005哈爾濱工業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哈爾濱哈爾濱工業大學006上海交通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上海上海交通大學007復旦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上海復旦大學008東南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南京東南大學009南京大學-鼓樓高校國家大學科技園 南京南京大學、河海大學、中國醫科大學 010浙江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杭州浙江大學011合肥國家大學科技園合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工業大學、安徽大學 012山東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濟南山東大學013武漢東湖高新區國家大學科技園武漢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大學、武漢理工大學、華中農業大學、華中師范大學 014嶽麓山國家大學科技園長沙中南大學、湖南大學、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015華南理工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廣州華南理工大學016四川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成都四川大學017電子科技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成都電子科技大學018重慶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重慶重慶大學019雲南省國家大學科技園昆明雲南大學、昆明理工大學、雲南農業大學 020西安交通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西安西安交通大學021西北工業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西安西北工業大學022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備註:表格信息來源 第二批(2003年) 序號國家大學科技園名稱所在地依託高校023深圳虛擬大學園國家大學科技園深圳-024上海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上海上海大學025南開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天津南開大學026同濟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上海同濟大學027燕山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秦皇島燕山大學028南京理工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南京南京理工大學029哈爾濱工程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哈爾濱哈爾濱工程大學030東華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上海東華大學031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032吉林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長春吉林大學033北京理工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北京北京理工大學034北京郵電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北京北京郵電大學035北師大—北中醫國家大學科技園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北京中醫葯大學036西南科技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綿陽西南科技大學備註:表格信息來源 第三批(2004年) 序號國家大學科技園名稱所在地依託高校037大連理工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大連大連理工大學038南昌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南昌南昌大學039北京化工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北京北京化工大學040蘭州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蘭州蘭州大學041重慶市北碚國家大學科技園重慶西南大學042河南省國家大學科技園鄭州鄭州大學、河南工業大學、河南農業大學、鄭州輕工業學院 備註:表格信息來源 第四批(2005年) 序號國家大學科技園名稱所在地依託高校043北京科技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北京北京科技大學044北京工業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北京北京工業大學045華東理工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上海華東理工大學046浙江省國家大學科技園杭州浙江工業大學、浙江理工大學、中國計量學院 047廈門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廈門廈門大學048中國石油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東營中國石油大學(華東)049西南交通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成都西南交通大學050新疆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烏魯木齊新疆大學、新疆農業大學、新疆醫科大學 備註:表格信息來源 第五批(2006年) 序號國家大學科技園名稱所在地依託高校051中國農業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北京中國農業大學052華北電力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北京華北電力大學053北京交通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北京北京交通大學054河北工業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天津河北工業大學055沈陽工業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沈陽沈陽工業大學056華東師范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上海華東師范大學057上海理工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上海上海理工大學058中國礦業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徐州中國礦業大學059江南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無錫江南大學060中山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廣州中山大學061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西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062蘭州交通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蘭州蘭州交通大學備註:表格信息來源 第六批(2008年) 序號國家大學科技園名稱所在地依託高校063中國人民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北京中國人民大學064山西中北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太原中北大學、山西大學、太原理工大學、太原科技大學065哈爾濱理工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哈爾濱哈爾濱理工大學066上海財經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上海上海財經大學067上海電力學院國家大學科技園上海上海電力學院068南京工業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南京南京工業大學069常州市國家大學科技園常州常州大學、常州工學院備註:表格信息來源 第七批(2009年) 序號國家大學科技園名稱所在地依託高校070東北石油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大慶東北石油大學071蘇州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蘇州蘇州大學072鎮江國家大學科技園鎮江江蘇大學、江蘇科技大學073華中科技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武漢華中科技大學074昆明理工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昆明昆明理工大學075蘭州理工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蘭州蘭州理工大學076寧波市國家大學科技園寧波寧波大學、寧波工程學院備註:表格信息來源 第八批(2010年) 序號國家大學科技園名稱所在地依託高校077湖南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長沙湖南大學078青島國家大學科技園青島中國海洋大學079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國家大學科技園北京中國礦業大學(北京)080武漢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武漢武漢大學081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阜新遼寧工程技術大學082常熟國家大學科技園常熟-083中國美術學院國家大學科技園杭州中國美術學院084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上海上海工程技術大學085蘇州納米技術國家大學科技園蘇州-086遼寧科技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鞍山遼寧科技大學備註:表格信息來源 第九批(2012年) 序號國家大學科技園名稱所在地依託高校087長春理工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長春長春理工大學088東北電力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吉林東北電力大學089大連交通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大連大連交通大學090山東科技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青島山東科技大學091江西師范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南昌江西師范大學091上海海洋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上海上海海洋大學092上海體育學院國家大學科技園上海上海體育學院093溫州市國家大學科技園溫州溫州醫科大學、溫州大學094西南石油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成都西南石油大學備註:表格信息來源 第十批(2014年) 序號國家大學科技園名稱所在地依託高校095北京林業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北京北京林業大學096保定國家大學科技園保定-097東北農業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哈爾濱東北農業大學098南京郵電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南京南京郵電大學099南通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南通南通大學100無錫感測網國家大學科技園無錫-101淮安市國家大學科技園淮安淮陰工學院102中國計量學院國家大學科技園杭州中國計量學院103福州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福州福州大學104南昌工程學院國家大學科技園南昌南昌工程學院105青島科大都市國家大學科技園青島青島科技大學106洛陽國家大學科技園洛陽-107石河子兵團國家大學科技園石河子石河子大學108桂林國家大學科技園桂林桂林電子科技大學109貴州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貴陽貴州大學110貴州師范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貴陽貴州師范大學111內蒙古自治區國家大學科技園呼和浩特-112青海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西寧青海大學113寧夏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銀川寧夏大學114海南師范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海口海南師范大學115瓊州學院國家大學科技園三亞瓊州學院備註:表格信息來源

Ⅷ 浙江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的困難問題

浙大來科技園經過八年的建設和發展,源取得了一定成績,也遇到了一些困難和問題,主要有:

浙大科技園承擔了過多社會公共職能
浙大科技園承擔著技術創新、企業孵化、成果轉化、人才培養和產業輻射的功能,這些大多是政府和社會職能,是公益性的,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和服務。浙大科技園作為浙江大學下屬的企業化運作機構,在資金實力上比較欠缺。希望政府部門考慮到浙大科技園的實際情況,增加對大學科技園資金支持力度,如通過為科技園入園孵化企業提供房租優惠補貼、稅收優惠政策、政府采購服務等方式,以支持浙大科技園的進一步發展。

孵化場地面積和接產基地需要進一步拓展
目前,浙大科技園內孵化企業越來越多,但是孵化場地面積卻沒有增加,很多孵化企業只好在孵化器以外辦公,這使得大學科技園企業集聚的效應得不到最大程度的發揮,也不利於孵化企業享受到科技園的創新創業服務,不利於孵化企業的發展。另外,浙大科技園目前的孵化場地在杭州市區內,沒有接產基地,而有很多企業需要生產車間或廠房。因此,希望政府給予大力支持,通過多種途徑開辟更多的場地,用於大學科技園的科技研發、成果轉化、創業孵化與產業化。

Ⅸ 浙江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的園區做法

1、緊緊依託浙江大學,利用浙江大學的科技和人才優勢,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高新技術企業孵化
大學科技園有別於其他類型的科技企業孵化器,其根本在於依託大學。浙大科技園緊緊依託浙江大學,充分利用浙江大學的科技和人才等資源優勢,同浙江省豐富的民營資本優勢相結合,創辦了一大批科技孵化企業,轉化浙江大學的科技成果。
浙江大學為加快浙江大學科技成果轉化、產業化,於2000年底制訂出台了《關於浙江大學教職工和學生在大學科技園創辦科技孵化企業的若干規定》、《關於學科性公司的改制意見》、《關於浙江大學研究生停學創業的意見》等政策,鼓勵學校教師和科技人員及大學生(主要指研究生)到大學科技園創辦科技型孵化企業。同時學校還把科研基地和實驗室及其他資源對科技園全面開放。這些政策和措施的出台,調動了浙江大學教職工和學生到大學科技園進行科技成果轉化的積極性。
七年多來,浙大科技園積極為學校科技成果與民間資本嫁接提供全方位、多層次的服務,已新創辦科技孵化企業300多家,轉化學校科技成果300多項。浙江大學的相關教師、科技人員和學生在科技園專、兼職創新創業人員1000餘人,為科技孵化企業科技研發、轉化和產業化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支撐,促進了孵化企業的快速發展。目前,已有50多家高新技術孵化企業畢業出園,一批高技術成果通過大學科技園這個平台向周邊地區輻射,浙大三色、宇恆科技、圖靈信息、辰光科技、國芯科技、科特光電、易紡數碼紡織等一批優秀高技術企業成長壯大後不斷走向社會,為區域科技進步和經濟社會發展做貢獻。
2、積極引入民間資本,創建企業孵化的一流硬體平台和投融資服務平台
良好的園區硬體條件是成果轉化和企業孵化的物理基礎,一流的大學科技園必須要有一流的硬體條件。浙大科技園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採取市場化運作思路,在努力發揮高校自身能力的基礎上,積極引進並利用民間資本,通過委託代建的方式創建高新技術企業孵化硬體平台。經過三年多緊張建設,浙大科技園位於老和山啟動區塊的環境優美、功能齊全的6.8萬平方米創業、孵化樓群已經投入使用。目前浙大科技園已擁有7.2萬平方米孵化場地,配套設施和服務齊全,已經成為浙江省、杭州市孵化器建設的一個亮點。
浙江大學科技園
同時,浙大科技園非常注重風險投融資服務平台的建設,通過積極引入民間資本,建立風險投資聯動體系,逐步形成投資主體多元化。首先,浙大科技園成立「風險投資聯盟」和「產業投資聯盟」。浙大科技園已經與英國君信投資公司、天堂矽谷創投、杭州市高科技投資公司、浙大網新創投、浙江大學創投等多家海內外投資公司建立戰略合作關系,並與華立科技、大唐電信、永利控股等多家上市公司和大企業集團建立產業投資聯盟,投入到入園企業之中,為入園企業引入風險投資和產業投資。並且,浙大科技園積極促進浙大的科技成果與浙江省的民間資本對接,創辦科技企業。目前,民間資本與浙大科技成果結合在科技園注入資金達到十幾億元,佔到入園企業注冊資金的60%以上。其次,科技園還通過引進民間資本以及自籌資金組建了浙江大學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和浙江大學科技園創業投資有限公司,注冊資本分別為5000萬元和1億元。同時,浙大科技園還充分利用浙江省政府和杭州市政府引導設立的用於高技術產業化的風險投資資金來增強科技園的風險投融資能力。浙大的一批高技術成果已經成為他們在科技園孵化的重點投資對象。
3、在政府支持下,整合多方資源,強化服務能力,建立創業創新綜合服務體系,加快高新技術企業孵化
浙大科技園十分注重科技創業創新服務體系的建設,科技園各職能部門以成果轉化、企業孵化為工作核心,強化為入園機構和企業提供優質服務,包括高技術人力資源的引入和人事代理咨詢服務、工商注冊及稅務登記咨詢服務、投融資咨詢服務、科技成果轉移及產業化咨詢服務、各類科技計劃申報及高技術項目和企業認定的咨詢服務和落實稅收政策等方面的一系列服務。同時引進和新建了20餘家中介服務機構,在法律、財稅、工商、投融資、專利申請、技術交易等方面為創業者提供良好的中介服務。杭州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的政府職能延伸到大學科技園,一批工商管理、財稅等政府機構對入園企業實施一條龍便捷服務。目前科技園已初步形成了由政府、科技園管委會和中介服務機構等三方面組成的綜合創業創新服務體系。
另外,浙大科技園在浙江省科技廳、杭州市科技局等支持和企業參與下,陸續進行公共技術服務平台建設。目前已建成「浙江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光與電技術開放實驗室」和「浙江大學科技園生物醫葯技術測試中心」兩個公共技術服務平台的建設,為信息技術、光機電一體化、生物醫葯、新材料、新能源和生命科學與現代農業等技術領域的孵化企業技術研發和分析測試提供服務,取得良好效果。
4、發揮浙江大學科研優勢,促進學科與科技園企業互動,推進入園企業自主創新
浙大科技園孵化器在尋求技術成果與社會資本嫁接的同時,積極推進與浙江大學優勢學科的互動。通過大學科技園孵化企業的應用研究、產業化開發與學科的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相結合,互相補充,從而推進雙方的共同發展。
在此方面,浙大科技園作了一些有益探索。浙江大學的一些優勢學科,如工業自動化、電力電子、光學儀器、電液比例控制、水煤漿燃燒、信息網路、核農業等,其所屬的一批省部級重點研發機構在大學科技園參股創辦了20多家以科技開發和成果轉化為主的高技術企業。目前,入園企業正在開發的自主知識產權的新產品500餘項,申請國家專利300多項,已被批准專利近200項。承擔國家和地方各類科技計劃項目60多項,總經費4000多萬元(其中數字電視核心晶元、數字背投電視光學引擎二個項目取得了國家發改委2000萬元的高技術產業化專項資金支持)。計算機軟體和網路、大規模集成電路設計、光機電一體化、生物醫葯及新材料和新能源等一批高技術產業化項目正在實施,有的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浙大科技園正在成為區域創新的源頭。
5、積極開展大學生創業教育和創業服務,推進大學生自主創業
浙大科技園根據科技部、教育部文件要求,積極開展創業教育,並為學生實習和創業提供支持,取得可喜成績。
(1)在創業教育方面,浙大科技園與學校研究生院共同創辦「浙江大學未來企業傢俱樂部」和「浙江大學研究生創業素質拓展班」,吸引學校優秀研究生加盟,邀請科技園內外的創業者、專家和企業家對其進行企業管理、市場營銷、知識產權等各種知識和技能的培訓,提供實習、實踐機會,目前已有300多人陸續走上工作崗位或到科技園自主創業。
(2)在推進學生自主創業方面,浙大科技園專門開辟5000平方米場地,2008年12月6日與西湖區政府共建「杭州市大學生創業園(西湖-浙大科技園)」,為學生創業者提供工商代辦、融資擔保、投資融資、項目申報等各種服務。西湖區政府提供房租優惠、創業資金以及免費人事代理等支持。2007年浙大科技園成為國家首批創新基金大學生創業項目服務機構,組織申報了8個大學生創業項目,獲得立項7個,每個項目獲得政府無償資助40-80萬元,立項數列全國第一。2008年浙大科技園又申報大學生創業項目8個,立項8個,立項率100%,立項率居全國第一,獲得國家創新基金無償資助280萬元。該園區目前已有71家大學生創業企業入駐,大部分企業發展勢頭良好。
6、「一園多點」,建立分園,加快高新技術產業輻射
浙大科技園根據「一園多點」的戰略構想,採取開放的建設原則, 在確保杭州核心區建設高水平的同時,在有條件的地方建設科技園分園,將浙江大學的高新技術及其產業向外圍輻射,推動地方科技進步及高新技術產業化,為地方經濟發展貢獻力量。目前,浙大科技園分別在寧波、長興和江西南昌建立了分園,並取得了顯著進展。分園已有新創辦企業85家,注冊資本8億元,建成成果轉化與產業化場地5萬多平方米,轉化浙江大學科技成果30多項,為浙江大學技術轉移和高新技術產業向外輻射創造了良好平台。對促進地方科技進步和經濟社會發展也做出了積極貢獻。

熱點內容
2014溫州師德培訓心得 發布:2025-05-14 11:26:56 瀏覽:663
彩虹6號多少錢 發布:2025-05-14 10:03:47 瀏覽:316
歐文投籃教學 發布:2025-05-14 06:35:52 瀏覽:580
對配班老師的評價 發布:2025-05-14 06:34:41 瀏覽:344
師德的人物 發布:2025-05-14 06:33:09 瀏覽:175
教師師德個人總結 發布:2025-05-14 05:39:36 瀏覽:667
教師招聘考試模擬題 發布:2025-05-14 05:15:15 瀏覽:455
葯物化學習題 發布:2025-05-14 04:23:45 瀏覽:642
教育培訓章程 發布:2025-05-14 04:13:05 瀏覽:634
教師資格證考試真題庫 發布:2025-05-14 03:21:37 瀏覽: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