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師老師 » 教師招聘考試答題技巧

教師招聘考試答題技巧

發布時間: 2025-07-09 11:50:06

教師招聘考試結構化面試有什麼答題技巧

教師面試結構化題目可以歸納為6種類型,分別是邏輯思維專項、教育實踐專項、應變能力專項、人際關系專項、職業認知專項、組織協調專項,答題技巧如下:

1、邏輯思維專項

答題技巧:邏輯思維專項有現象類和事理類兩種題型,回答前者要切入本質,直抒胸臆,分析其背景、影響以及產生原因;回答後者一般按照就題論題、就題論理、就題論己的步驟來展開,同時引經據典或結合實際來闡述。

2、教育實踐專項

答題技巧:應緊密結合教育學心理學理論知識,以點帶面,重新回顧筆試理論知識。

3、應變能力專項

答題技巧:提出需要解決的問題以及處理問題的基本態度和原則,可以從身份角色職責,人際和諧,矛盾分析+影響等方面進行思考。

4、人際關系專項

答題技巧:與學生家長相處要有同理心,耐心溝通;對待同事要相互理解,團結協作;尊重領導權威,服從領導安排。

5、職業認知專項

答題技巧:回答要結合實際,由小見大,以情動人,切勿假大空。

6、組織協調專項

答題技巧:在考試中出現頻率較低,不需要花太多時間,結合實際回答就好。

② 教師招聘考試語文學科古詩詞鑒賞答題技巧有哪些

教師招聘考試語文學科古詩詞鑒賞答題技巧有:

1、從形象角度答題

古詩詞鑒賞可以從形象角度鑒賞,具體包括人物形象、意象以及意境。常見的人物形象有憂國憂民、鍾情山水、思鄉遊子、隱逸山林、豪情壯志、樂觀灑脫、壯志未酬等。意象類型有優美、壯美,清新、雄渾等之分。意境的概括可以從景物和情感特點兩方面綜合概括出來。

2、從語言角度答題

語言角度大體上從風格特點、煉字兩個角度思考。常見的語言風格如清新自然、平實質朴、委婉含蓄、華美、典雅、生動形象等,可以結合詩歌抒情狀物的特點分析。

3、從手法角度答題

手法上從修辭、表現手法方面著手。常見的修辭如比喻、擬人、頂針、誇張、借代、對仗、襯托等。常見的表現手法如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動靜結合、虛實結合等。

4、從主旨角度答題

古詩詞中常見的主題如思鄉、閨怨、惜別、愛國等。

以上四個角度不需面面俱到,針對具體詩詞內容選取3-4個要點進行鑒賞評論。行文需注意結構的層次性、用詞准確、語言連貫、分析到位。

(2)教師招聘考試答題技巧擴展閱讀:

教師招聘考試語文學科寫作易錯點:

(1)書寫規范,標點正確。這是對作文表現形式的基本要求。首先是漢字、標點運用要規范、正確,不要寫錯別字,不要用錯標點符號;其次是字體美觀端正,不要寫字潦草,字跡難辨;再次是保證書寫格式正確,卷面整潔,不要隨意亂寫亂塗。

(2)深刻透徹是從文章的高度而言的。深刻透徹的文章往往表現為有高深的立意,且與內容保持高度統一,即言人之所未言,發人之所未發,見解富有深刻性,說理要有邏輯性,思想具有哲理性。

(3)記敘類作文,文筆要講求「機趣」,這樣文章才能生動、形象、有生活情趣。平時應經常留意報刊、電視上的話題,這樣可以啟發我們的構思,甚至可在豐富的積累中達到「意境深遠」的目的。注重對熱點問題的巧妙組合,這樣能使材料更加「豐富」,形象且「豐滿」。

(4)原要求的「構思精巧」改成了「構思新巧」,這更突出強調了構思的新奇、新穎、巧妙,重在求「新」。

(5)「有文采」是一個較寬泛的概念,是在語言通順的基礎上提出的第一個層次的語言標准。孔子說:「言之無文,行而不遠。」這里的「文」就是指「文采」,也就是指語言的運用要有一定的技巧性,有較強的表現力。

③ 教師招聘考試簡答題的作答技巧有哪些

在全國各地教師招聘考試中,絕大多數地區都會考到主觀題,通常情況下,主觀題包括簡答題、論述題和案例分析題,這是幾種比較常規的考題。在復習的最後關頭,客觀題的做題正確率很高,但令廣大考生最為糾結痛苦的就是不知如何答好主觀題,而復習資料中,一般給出的答案都只有「內容」(即答什麼),而無「形式」(怎麼編排答案)。
簡答題
考查目的:這種題型主要考察學生的識記能力。
考查方式:「簡述......」
結合一線授課,我們將所有可能考到的簡答題總結為以下幾種模式:
(1)「簡述A與B之間的關系」
(2)「簡述XXX理論」
(3)「簡述影響XXX的因素」(原因類題目)
(4)「簡述如何提高XXX能力」(對策類題目)
針對第一種出題模式「簡述A與B之間的關系」,從方法論角度看,關系既包括聯系,又包括區別。故此,對於這種題目,想拿全分,考生必須答出A和B兩者之間的聯系和區別。如「簡述情緒和情感之間的關系」,比較完善的作答如下:
答:情緒與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的態度體驗及相應的行為反應。
(一)情緒與情感的區別
1.情緒的產生與有機體的自然需要有關;而情感的產生則與人的社會性需要有關。
2.情緒是人和動物所共有的心理現象,而情感則是人類特有的一種心理現象。
3.情緒產生早(個體生命開始,飢餓哭鬧),情感產生晚。(社會生產實踐中產生)
4.情緒具有情境性和動搖性,而情感則具有穩定性和深刻性。
5.情緒多是外顯性和沖動性,而情感則具有內隱性與持久性。
(二)情緒與情感的聯系
情緒與情感兩者密切聯系、相互依存、相互轉化。
1.情緒變化受情感制約,而情感又在各種變化的情緒中得到體現。
2.情緒是情感的外在表現,情感是情緒的本質內容。
3.情緒和情感是兩種彼此難以分離的心理現象,是同一事物的兩個側面。
但,這種出題模式,也需要考生做到靈活,比如,如果題目這樣問「簡述生產力與教育之間的關系」,此時,考生的作答就不是闡述生產力和教育的區別和聯系,而是生產力和教育二者之間的作用和反作用。
針對第二種出題模式「簡述XXX理論」,很多考生,僅僅只是答出該理論的核心觀點,就覺得無話可說了。如「簡述學科中心論的主要觀點」。有一個基本的認識是:任何一個理論流派都僅僅代表一派之言,所以每個理論都有其代表人物、歷史影響及理論的弊端和優點。此題,問的是主要觀點,但在具體的作答中,不僅僅答出其主要觀點,更要作答出該理論的歷史地位、代表人物和優缺點,同時,還要注重編排答案的邏輯性和條理性。針對這道題,比較完善的作答如下:
答:學科中心課程理論是最早出現、影響最廣的課程理論。誇美紐斯、赫爾巴特、斯賓塞等是學科中心課程理論的代表人物,要素主義、結構主義是其代表理論(簡介)。
這派理論的基本觀點是主張教學內容應以學科為中心,與不同學科對應設置課程,通過分科教學,使學生掌握各科教學的基本知識、技能、思想方法,從而形成學生的知識結構(概念)。有利於學生系統的掌握學科知識,有利於人類科學知識的傳承(優點);但是這個學派的理論對於學生學習上的興趣、愛好、需要和接受能力等心理准備也較少關注,也不利於學生形成一個完整的經驗(缺點)。
針對第三種和第四種出題模式,即「簡述影響XXX的因素」(原因)和「簡述如何提高XXX能力」(對策),這樣問題,可以採用「主體分析法/主客觀分析法/內外因分析法」(三種方法名稱不一,但意思相同)。就教育角度而言,所有的教育問題涉及到的常見主體有:國家、社會、學校、家庭、學生、同伴。這些主體又可以歸納為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其中,主觀因素和內部因素,大方向上就指學生本人;而國家、社會、學校、家庭、同伴就屬於客觀的外部的因素。如果把握這樣的答題思維,所有有關「影響XXX的因素」這類題都可以做到聞一知十、靈活變通。

④ 教師招聘考試中案例分析題有技巧嗎

有技巧的,下面通過一個實例說明案例分析題答題技巧。
案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上初中時,接受理解數學知識比較慢,以致數學考試常常不及格。老師認為他已經無可救葯,一次在班上公然宣稱,假如你們當中將來會有一個同學沒出息,那麼這個人必定是華羅庚。結果華羅庚通過自己的勤奮自學,刻苦鑽研,奮力拚搏,最終成為享譽世界的數學大師。結合上述案例,談談教師應樹立什麼樣的學生觀。
案例分析題的答題方式是有規律可尋的,通常被我們叫做四部曲。第一步「審題」,因為如果材料過長的話,先看材料後看題會導致對材料的遺忘,耽誤寶貴的考試時間。需要強調的是此處的審題包括審問題和審知識點。針對上述材料的問題,無論是任何形式的問題我們默認為「評析」,即「先評,後析」,「先加以價值觀的判斷,再輔以理論分析」,那麼針對上述材料,首先價值觀判斷該老師的作法是不妥當的。問題給的知識點是新課程改革下的學生觀,審題已經結束,進入下一步驟。
第二步「回顧知識點」,需要強調的是此處回顧的是相關的所有知識點,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防止考生因為落掉知識點而失分,中公專家建議在此環節考生可以把知識點寫在草稿紙上,以防因為考試情緒緊張臨時忘記相關知識點。針對上述材料,我們回顧到的知識點有「新課程改革下的學生觀包括學生是發展的人、學生是獨特的人、學生是獨立意義的人」。回顧知識點已經結束,進入下一步驟。
第三步,「書寫」,此步驟進入到了得分關鍵步驟,書寫決定成敗。首先要求字跡工整,卷面整潔,給判卷人一個良好的第一印象,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試想判卷人看了無數張卷子已經判卷疲勞,若考生字跡潦草卷面不整,即使知識點再正確也難入判卷人的法眼。關於書寫知識點的規則是「判斷該案例體現了哪些知識點後,書寫方式為一個理論點加相對應的材料」,大家切記要把理論點放在前面,材料放在後面,目的是給判卷人一個直觀的感知,讓判卷人在第一時間找到知識點,而不是透過考生寫的大段材料去找知識點。針對上述材料,可以判斷出該材料體現了「學生是發展的人」的知識點,理論點部分可以寫成「新課程改革認為學生是發展的人。學生的發展是有規律的,有發展潛能的,並且是發展過程中的人」材料部分可以不必抄材料,用自己語言即可「因為華羅庚數學常不及格,老師就認為他無可救葯了,並判定他日後必然沒有出息,沒有把華羅庚當做一個發展的人來看待,是不合理的作法」,書寫部分已經結束,進入下一步驟。
第四部「總結」,案例分析題是個考查考生能力的主觀試題,我們講究帶帽還的穿靴,在作答即將結束時,希望考生把試題回答完整,做到萬無一失。針對上述材料,我們可以看出該老師的做法是不妥當的,所以在總結的步驟,建議考生加上自己的觀點即如果我是這位老師,我會怎麼做,把正確的做法寫出來,讓判卷人看到你的情感態度價值觀,這樣做絕對可以拿到更高的分數。我們可以總結歸納為「綜上所述,教師不妥當的做法會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乃至一生的成長,如果我是這位老師的話,我會認真踐行新課程改革下的學生觀,把學生當做發展的人、獨特的人、獨立意義的人看待,培養學生成為一個全面發展的人。」

⑤ 請問對於教師公招的多選題要怎麼訓練這個太容易丟分了。謝謝!

每年的教師公招考試中,會有一部分多選題的考察,考生在這些多選題上是很容易丟分的。如何進行多選題的訓練呢?首先要系統的進行教師招聘的備考,著重記憶一些重要的知識點。其次,就是進行大量的做題,俗話說熟能生巧。做的題多了,自然就會對多選題有了一定的答題技巧了。

更多山東教師招聘信息,關注山東教師招聘考試網。

⑥ 教師招聘考試之論述題的作答技巧

在全國各地教師招聘考試中,絕大多數地區都會考到主觀題,通常情況下,主觀題包括簡答題、論述題和案例分析題,這是幾種比較常規的考題。在復習的最後關頭,客觀題的做題正確率很高,但令廣大考生最為糾結痛苦的就是不知如何答好主觀題,而復習資料中,一般給出的答案都只有「內容」(即答什麼),而無「形式」(怎麼編排答案)。針對這個普遍存在的問題,遠拓教師結合多年的一線授課經驗,通過具體的例題,就「如何答好論述題」這種題型,為大家支幾招。

論述題:這種題型主要考察學生的理解能力。

論述即理論性的描述,對某一或者許多問題、事件、研究等進行單一的或者歸納性的闡述並提出其中存在的問題或者解決的方法加以自己的話進行敘述。這是「論述」二字的定義,從定義中,我們可以看出,在論述之前,首先必須提煉出相關的論點,然後針對該論點,運用所學的教育學和心理學等教育理論知識進行論證,即論據。一定程度上,教師招聘考試中的論述題題型,就相當於語文中的議論文,必須具備:論點、論據。

很多考生的作答存在這樣的問題:直接陳述教育理論依據,而沒有要論證的核心觀點,顯得作答內容很突兀,沒頭沒尾。

所以,對於論述題的作答,兩步走:第一,從題干中提煉出教育觀點(提煉出來的盡量使用教育理論中的專業術語),注意,對觀點的提煉,不需要長篇大論,一句概括式的句子即可;第二,用所學的教育理論知識對該觀點進行論證,一般需要答出:影響(如,優缺點、重要性、辯證關系、啟發等)和方法對策。

例1,目前我國常用的教學組織形式是什麼?請進行論述。

分析:此題屬於問題方向比較明確的論述題。

比較完善的作答如下:

答:目前我國常用的教學組織形式是:班級授課制。

班級授課制是一種集體教學形式。它是把學生按年齡和文化程度分成固定人數的班級,教師根據課程計劃和規定的時間表進行教學的一種組織形式。其優缺點如下:

(一)優點

(1)有嚴格地制度保證教學的正常開展,達到一定質量;

(2)有利於大面積培養人才;

(3)能夠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4)有利於發揮集體教育的作用。

(二)不足:

(1)難以因材施教;

(2)難以形成學生的探索精神、創造能力和實踐能力;

(3)缺乏靈活性。

例2:近幾年學生辱罵毆打教師經常發生,怎樣才能減少或者避免?

分析:該題屬於問題方向不明確的論述題。

解決:針對類似於以上這種問題不明確,即乍一看,題干中沒有出現所學的教育理論專業術語,此時,就需要考生們透過現象看本質,提煉出核心的教育專業術語。

完善的作答如下:

答:學生辱罵毆打教師,這種頻發的現象說明構建良好師生關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師生關系,是教育教學過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人關系。良好的師生關系具有「尊師愛生、民主平等、教學相長、心理相融」的特徵。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教育教學活動順利進行的保障;是構建和諧校園的基礎;是實現教學相長的催化劑;能夠滿足學生的多種需要。

因此,要建構良好的師生關系,從以下方面著手:

教師方面:

1.要樹立正確的學生觀

2.建立教師威信

3.要善於同學生交往

4.發揚教育民主,傾聽學生意見

5.提高教師自身素質

6.正確處理師生矛盾

學生方面:

1.學生要尊重教師;

2.學生應該提升自身素質

綜上所述,良好師生關系的建構,離不開教師與學生的共同努力,充分發揮教師教的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才能夠真正做到教學相長,促使師生共同進步。

例3:當今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基本觀點是「知識觀、學習觀、學生觀」。請談談其中「學習觀」的基本觀點。

分析:此題考查的是某一理論觀點。考生不僅僅要答出學習觀的核心觀點,同時,必須答出該觀點對當今學校教育實踐的啟示,這才是比較完善的作答。

如下:

答:建構主義,是當代教育心理學的一場革命,主要代表人物有:皮亞傑、斯騰伯格、卡茨、維果斯基等。

建構主義學習觀強調學生的學習具有主動建構性、社會互動性和情境性。

(1)學習的主動建構性。建構主義認為,學習不是知識由教師向學生的傳遞,而是學生建構自己的知識的過程。學習者不是被動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們要主動地建構信息的意義,這種建構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

(2)學習的社會互動性。學習者是通過對某種社會文化的參與而內化相關的知識和技能、掌握有關的工具的過程,這一過程常常需要一個學習共同體的合作互動來完成。

(3)學習的情境性。建構主義者提出了情境性的認知觀點。知識存在於具體、情境性的、可感知的活動之中,不是一套獨立於情景的知識符號,只有通過實際應用活動才能真正被人理解。人的學習應該與情境化的社會實踐活動聯系在一起,通過對某種社會實踐的參與而逐漸掌握有關的社會規則、工具、活動程序等,形成相應的知識。

建構主義學習觀要求教師要做到以下方面:

(1)認識到自主學習的重要性,教師應該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和幫助學生主動建構自己的認知結構;

(2)注意學生共同體在學習中的作用,運用合作學習等方式幫助學生建構認知結構;

(3)注意理論聯系實踐,積極開展實踐活動課,在實踐活動中幫助學生合理運用和領會知識。

掌握了以上論述題答題技巧,就能夠解除考生對作答主觀題的懼怕心理。

熱點內容
教師工作坊與教師成長 發布:2025-07-09 17:03:02 瀏覽:547
王玉班主任 發布:2025-07-09 15:27:17 瀏覽:201
教師招聘考試答題技巧 發布:2025-07-09 11:50:06 瀏覽:586
高中數學教學案例範文 發布:2025-07-09 11:21:11 瀏覽:269
汪麗老師 發布:2025-07-09 11:20:21 瀏覽:982
貴陽哪個 發布:2025-07-09 10:48:16 瀏覽:993
高中歷史框架 發布:2025-07-09 10:15:25 瀏覽:76
安全座椅哪個好 發布:2025-07-09 10:10:30 瀏覽:335
幻想老師漫畫 發布:2025-07-09 07:13:31 瀏覽:900
六年級語文補充答案 發布:2025-07-09 06:19:21 瀏覽: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