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美術20種基本線條
1.線條的語匯
線條是點運動的延續。在紙上的一個起點與一個終點的標志是線。任何一幅素描都是由無數線的組合而成的。而畫家在畫素描時所採用的第一種和次數最多的就是線。線是素描造型中的關鍵要素。
線條的語匯很多,有直線、曲線、螺旋線,有粗線、細線、光滑線、毛糙線、深線、淺線、硬線、軟線、長線、短線、斷斷續續線、連點線或珠子線、零亂線、橫線、豎線等等。在素描的時候,可根據不同的情況使用不同的線條。
2.記號線
素描和其他畫種一樣,當你經過對物象的觀察和思考之後,立即著手布局。於是在畫面的上方、下方、左邊和右邊用短線定出圖形的位置,並且跟著用長線來畫出圖形的大體形狀。譬如,畫人像的時候,往往用豎線或斜線來表現頭部的方向,用橫線定出五官的位置。也有的時候,為了把物體的比例和位置畫准確,往往在畫面上先用線畫一個三角形,或長方形、或正方形、或橢圓形、或別的形狀。畫素描的時候,採用這種記號線的方法是常見的。
3.象徵線和輔助線
線條還有不同的感覺和不同的使用手段。如垂直線表示著平穩,水平線表示平滑,斜線代表運動。畫家在畫素描的時候,總是採用這三種線條作為造型的輔助線。當要確定物體的重心時,常常從力點開始向上畫一根垂直線,用它來檢查畫中的物體是否穩定。在畫一個對稱的物體時,在畫面上先畫一根中軸線,然後再畫出兩邊的對稱形狀。有時還用這根垂直線來測量物體偏左還是偏右。用水平線去測量這個物體與那個物體之間的聯系,看這兩個物體哪一個高些或者是低些,或測量同一個物體本身各個部分的高與低的差異。而用斜線去測量物體與物體之間或一個物體本身的傾斜程度。
4.輪廓線
①外輪廓線。當小朋友畫一個氣球之類的物體時,他總是用鉛筆或蠟筆畫成一個圈。如讓他來畫一面紅旗,他會畫成一個三角形或是矩形。雖然畫得都不那麼逼真,但是他能用這些線表達出他對這些形的基本觀念。這些線叫做外輪廓線。用這種輪廓線表示著物體與物體外形的差別。
由此可見,外輪廓線的數量不等,就會產生出物象形的區別;同時,外輪廓線的數量相等時,而它們的位置和比例不一樣,又會影響著物象的形狀。
另外,當明亮的光線照射在物體上,其中受光的那一部分的外輪廓線給人十分清晰的感覺,而沒有受到光照明的是處在背光的那部分輪廓,如果它的背景是受到光的照明時,那麼,物體的這個部分輪廓也是很明確的。但和投影相連接的那個背光部分的輪廓界限被削弱了,並目變得模糊不清。所以外輪廓線也是形體消失的界限。由此,可以看出外輪廓線由於處在不同的環境里,有些會顯得十分清楚,而有些卻變得模糊不清,產生著虛實變化。這樣,不但使物體呈現著立體感,也呈現出物體與物體、物體與背景的空間距離。
②內輪廓線。一個物體除了具備著外輪廓線,還有一些內輪廓線。稜柱體和多面體除了那些清晰和模糊的外輪廓線外,它還有內輪廓線,這些交錯的內輪廓線是形體中面與面的銜接線。
物體的面在特定情況下,顯示著它的某種特徵。如果轉動一下物體或者移動一下畫者的視點,因透視的變化,這些輪廓線也會引起方向和位置的變動,物體的各個面會在我們的視覺上增大了或縮小了,它的形狀也改變了,若繼續變動物體或視點,其中有些面會更扁,甚至扁成一條線,這條線就成了物體的邊緣,也就是成了物體的外輪廓線。
這些輪廓線是透視的總和,它決定著物體的方向、位置、比例和形狀。由這些線組成物體的各個面,又由面組成了物體的體積。所以,如果正確地表達具有各種透視的輪廓線,也就畫准了物體的形體。
5.排線
無數線條相對平行的並列叫做排線。素描中調子的獲得是藉助於排線,利用不同的工具,熟練掌握各種不同的排線形式與方法,可以表現出豐富的調子層次和各種物體的質感。
面的形狀、調子的深淺、物體的質感等不同,應採用不同的排線方法。
排線的方向,通常由右上方向左下方往返進行排列。這種方法與人的生理相適應,這種排線的方法在素描中用得最多。也有自上而下,自左至右進行的。為了表現或者襯托某一個物體,往往是先按照它的邊線形狀進行排線,然後,再由右上方至左下方進行排線。
一根根線條的輕重,直接影響著畫面深淺調子的變化。在排線時,要避免線的兩端深,中間淺,要力求線條均勻。因為調子的獲得,不是一次排線所能達到的,常常需要多次排線才能成功。在第二次排的線不要與第一次排的線相平行。如果第一次與第二次的排線相平行,勢必造成有線條重復顯得太深,而有些又造成空白,使調子不均勻。要讓前一次排線與後一次排線交錯進行,要使線與線交錯成扁棱狀。這樣,線條的多層排列就可以達到預想調子的目的。
為了表現一個弧形面,可由深至淺或由淺至深進行排線。也可以採用由密至疏或由疏至密的方法進行排列,鋼筆畫就是使用這一種方法。
排線形式有如下幾種:
中鋒、側鋒、平鋒、粗線、細線、疏線、密線、長線、短線、排線後加擦再排線。
B. 兒童美術的樣式配置線條有什麼特徵
一、圖式期
6、7歲兒童處於幼兒期向兒童期轉變的階段,大腦的發育已達成年人的90%,但在心理方面卻仍保留著幼兒期的狀態,想像力十分發達。他們把畫畫看成是一種游戲常把有生命的和無生命的東西混淆在一起。一過7歲,幼兒的這種特徵就逐漸減少或削弱,漸漸能客觀地、實事求是地認識客觀世界,在想像的同時,能按照自己所熟悉的那樣去畫。隨著他們參加社會活動增多和知識面的不斷擴大,繪畫創作達到高潮,進入兒童繪畫創作的黃金時代。他們依靠直覺,加上自己對事物的認識和想像,根據頭腦中對物象特徵形成的概念,憑自己的記憶表達心緒和意象,造型的模式是這一階段兒童畫的一般特徵,故稱之為圖式期。這個時期,特別要求教師和家長千萬不能以成人的眼光來評價兒童畫作品,也不能讓兒童一味地去模仿成人的作品或技法,要順其自然充分給孩子自由,讓兒童用自己喜歡的表現方式畫自己喜歡畫的內容,這樣才不會把兒童喜歡畫畫的天性給扼殺了。
圖式期兒童畫的特點主要有:
1、X光線式的透明畫法:常把看不到的內部和外部一塊畫出來 ,如同用X光線透視過一樣。
2、感覺的強調與誇張:常把外界給自己的強烈感受,用誇張變形的手法表現出來。
3、非凡的想像力:把可能發生的與目前不可能發生的事隨意組合,使他們的繪畫具有非凡的想像力。
4、隨心所欲的色彩表現:兒童畫色彩是不受物體固有色限制的,喜歡用鮮艷的色彩抒發情感。
二、寫實傾向期
由於兒童年齡的增長,生理的變化,觀察能力的提高,判斷能力的增強,思維能力的發展不同於前一個階段,他們開始以客觀的態度去觀察現實生活中的環境並進行探索,對幼兒時期深信不疑的童話、夢幻開始發生懷疑。對以前自己常採用「古怪」的、「不合邏輯」的表達方式持否定態度,對過去畫的那些不合比例、不真實的畫表示否定。他們對兒童畫表現的天真、幼稚並不喜歡,更羨慕比自己大的孩子以及成人的繪畫,對繪畫的空間知覺有了較大進步,開始由平面的空間思維向立體的空間思維過渡,故稱為寫實傾向期。由於這一階段的兒童畫開始追求真實,致使他們那些感人的童趣創作逐漸消失,對繪畫的興趣趨於淡漠,個別甚至視畫畫為額外負擔。這個時期要使兒童的繪畫興趣如同圖式期時那樣濃郁,這就需要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提高他們的繪畫能力和審美意識,選擇適合他們的教學方法和模式,使他們畫出的作品能抒情達意,這樣學生對美術的興趣才會有增無減。
寫實傾向期兒童繪畫的特點主要有:
1、從線到面的認識:開始用地平面表現,不再把物體看成簡單的平面形,而是通過立方體的各個面表現物體的體積感。
2、近小遠大的空間樣式:畫面雖然不能產生向縱深延伸的視覺效果,但卻能突出主體物的形象。
3、表現遮擋關系:近處物體遮擋一部分遠處的物體,在畫面上產生了物體的遮擋關系。
三、寫實期
這個時期的兒童在生理上已進入少年期,在心智發展方面,已漸漸接近成年人。從思維發展來看,已從直觀形象思維向高級形象思維發展,並已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維的能力;從繪畫的角度看,其觀察能力、理解能力、、表現能力等都比以前兩個階段有了較大程度的提高,由於多年的學校教育及社會家庭教育與影響,他們對自然美、社會美和藝術美都具有初步的鑒賞能力。隨著鑒賞能力的提高,再加上手腦的生長發育日趨成熟,兒童在繪畫技法上已體現出由易到難的轉化,繪畫時極力想畫得像,同時也具備了一定的寫實能力,故稱之為寫實期。當然,寫實期中的一部分人因為繪畫興趣淡薄,繪畫時極力想畫得像,而進步卻不令人滿意,同時又缺乏自信心和耐心而轉移興趣,進入繪畫的抑制期。這時,教師就要選擇一些他們喜愛的教學內容,安排一些具有一定難度的表現方式進行訓練,這樣可以提高他們寫實的技能技巧,以便使這一部分人順利地度過抑制期。
寫實期兒童繪畫的特點主要有:
1、表現透視現象:開始用近大遠小的透視畫法表現周圍景物的空間深度。
2、表現明暗變化:能用明暗色調代替線的繪畫來表現物體的立體空間關系。
由於我國的地域遼闊,城鄉經濟和教育差別懸殊,兒童繪畫能力的發展亦極不平衡,各個階段的年齡界限也並非是絕對的。因此,教師和家長在平時的輔導中只有因人而異,才能真正培養兒童美的情操和陶冶他們完美的人格。
C. 繪畫的所有線條有多少種
7種。
繪畫時勾勒輪廓的線,有曲線、直線、折線,有粗線、細線,由實線、虛線。它們統稱為「線條」。
在我們的幾何概念中的線有長度、方向和位置,沒有寬度,而作為設計和視覺要素中可見的線,不僅與幾何學概念中的線一樣有長度、方向和位置,而且有一定的寬度、動態和情感概念。
從理論上來說,一根線條只有一個維度,但在實際上,根據其相關的特徵,線條可以比較厚,也可以相當薄,同時它依然保持其基本的長度特徵。
(3)幼兒美術20種基本線條擴展閱讀
在傳統造型基礎教學中,我們把素描和速寫進行了區分,廣義上的素描,指一切單色的繪畫,而這其中就包括速寫。狹義上的素描,主要指繪畫時間較長、表現客觀物象的光影效果、透視、虛實和結構且畫面相對深入而完整的單色繪畫。
它訓練人的細致的觀察力、表現力,對畫面層次、前後、空間、透視、結構、塊面、虛實等都有很精準的要求。而速寫則要求短時間內快速完成,不要求面面俱到,但通常以線為主,講求概括、簡練。
線條的重要性就好比色彩在油畫中的重要性,它承載了表現與速度,美感與和諧,使藝術家可以在最短的時間里來發揮自己的藝術創造力。中國畫大多是以線條作為主要的造型手段。
中國人物畫中的各種線描方法不僅僅包括造型的手段,而且還包括各種用筆法度,其本身在畫中具有獨立的審美作用。比如晉代畫家顧愷之的《洛神賦圖》,線的運用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用最為纖細的線條來表現洛神的縹緲與唯美,充滿浪漫主義的想像,使觀者猶如步入畫中,對洛神的美及環境的美感同身受。
宋代郭若虛指出:「畫有三病皆系用筆,所謂三病:一曰板,二曰刻,三曰結。」可見古代中國人對於線條的重視程度,而中國的書法對於線條的品質的要求更是達到了前所未有的苛求。
D. 什麼是兒童點線畫,它的繪畫特點是什麼
點線面是繪畫的三大藝術元素。如何讓兒童正確認識繪畫中的點線面,並能將三者綜合運用,是兒童美術教學中面臨的重大問題。
點不是純粹的圓點,他們有方形、三角形、橢圓形、菱形、心形、月牙形等各種形狀的點;線有弧線、直線、折線、波浪線……;面也有各種形狀的面。點線面是互相結合、有機統一在畫面中的。明白了點線面是繪畫中不可缺少的三大藝術元素。
線是造型藝術的基本元素。線條不僅可以勾勒物體的輪廓,描繪出明暗的質感,還可以表現出不同的風格,傳達作者微妙的情感。在藝術作品中,有的線短促激烈,有的線柔美舒展,有的線粗狂有力,有的線沉靜遲緩……不同的工具畫出的線也給人以不同的美感。兒童繪畫的開始(即塗鴉期)也是從線條開始的。可見,兒童美術教學中線條的運用尤為重要。
點線面如何結合起來運用是兒童美術教學的難題。從孩子們的作品中,我經常會發現他們會孤立地將點線面分開使用,畫面就顯得單一不夠活潑和豐富.在教學中,除了給他們欣賞優秀的美術作品外,還引導他們在大自然中和生活中去尋找和發現點線面。引導他們去探究點線面是如何統一在起的。孩子們從田野里、森林中、花叢里……從書包的圖案設計上;從教室的布置上……找到了很多的點線面,欣賞和了解了點線面的巧妙組合。慢慢地,孩子們能將靈動的點和多變的線條統一在各種塊面里,畫面活潑多了,也豐富多了。
總之,點線面這三大藝術元素貫穿在在兒童繪畫教學的方方面面。教學中,要充分尊重兒童的心理特點,不能用成人的標准去衡量美醜,應保護和發揚孩子身上天真無邪的優點,多給兒童欣賞和感悟藝術作品的機會,努力培養兒童的審美能力,鑒賞能力和創造能力,才能讓他們在輕松的體驗和和感悟中尋找到繪畫藝術的樂趣和魅力,從而描繪出流暢、質朴、純真、富有童趣的圖畫。
E. 幼兒園繪畫中常用的線條有哪些
活動目標: 1、學慣用線描畫的繪畫方法表現主題內容。 2、畫面線條充實、豐滿,形象生動。 活動准備: 各種車的圖片,示範畫,粗細不同的線描筆(記號筆、彩筆等),圖畫紙。 活動過程: 一、欣賞 1、組織幼兒觀看各種車的圖片,看看畫上有什麼,重點引導幼兒觀察線條的形狀、粗細以及畫面的顏色等。 2、出示範...畫,引導幼兒說說對這幅畫的感覺。 3、教師小結:線描的基本特點是只有黑白兩種顏色,線條有粗細。
F. 兒童畫畫有哪些基本功
一般兒童畫畫都是剛起步,基本功還沒練成,下面是一些基本要求:
(1)會辨認顏色和回色調;
(2)略懂一些色彩搭答配知識;
(3)線條圓滑,畫面不臟亂,要整潔;
(4)兒童畫畫一定要富有想像力
希望能幫到你,happy!
G. 幼兒學習繪畫應該掌握哪些基礎知識
一、認識基本線條
家長指導孩子繪畫,應該讓孩子認識基本的線條,比如:橫線、豎線、斜線、曲線、弧線、波浪線、短線、長線、虛線、細線、粗線等,讓孩子知道:線條是由點連續而成的,點連續成線條,線條再構成圖形。家長可以示範講解,然後讓孩子臨摹線條、獨自練習繪畫線條,必要時進行指導糾偏。
二、認識基本形狀
家長在指導孩子認識、學會畫基本線條之後,可以教育孩子認識基本形狀,比如: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圓形、橢圓形、梯形、平行四邊形、菱形、五角星等,讓孩子知道:學會了這幾種基本形狀,就可以拼成各種各樣的圖形了。家長可以示範講解,然後讓孩子臨摹形狀、獨自練習繪畫基本形狀,必要時進行指導糾偏。
三、認識基本顏色
家長在指導孩子認識、繪畫基本形狀之後,可以教育孩子認識基本顏色,比如:紅色、橙色、黃色、綠色、青色、藍色、紫色,然後告訴孩子:用單色加白色或黑色可以調成深淺層次不同的漸變色,紅色與黃色混合可以調成橙色,用黃色與藍色混合可以調成綠色等,然後讓孩子自己嘗試操作,發現各種顏色之間的關系,知道用基本色可以調成各種不同的顏色。
四、掌握定位知識
要想繪畫,還必須先學會定位,知道從何處下筆,把繪畫的內容安排在什麼位置最合適。歡迎點擊閱讀《如何指導幼兒定位畫面布局》,相信能夠幫助您!
幼兒學美術要掌握哪些幼兒學美術要掌握哪些
五、掌握構圖知識
當孩子掌握了線條、形狀、顏色與定位之後,就可以開始學繪畫了。要教孩子學會構圖,必須先教孩子學會觀察,了解自己繪畫的景物是什麼形狀的,是什麼顏色的,擺放在什麼位置最合適。
H. 繪畫基本功有哪些本線條
線條是畫畫非常重要的因素,尤其對於素描和速寫來說,畫好線條是造內型准確的一個捷徑。要知道如容何拿筆和用力的方式,才能輕松的畫出各種形狀,塑造一些明暗關系。
練習線條的一開始就是練習畫平行的直線,把這些直線排列在一起形成一個面,通過線的稀疏和深淺塑造面的明暗。在畫線的過程中要保持手和手腕的平衡,通過小臂帶動手腕移動。
弧線相對直線而言就是彎曲有弧度的線條,弧線可以用來畫有弧度的物體、圓形的物體、有紋理的物體等等,比起直線顯得更隨意,並能表現肌理。弧線要保持小臂不動,手腕帶動筆的移動。
畫畫的基礎很重要,所以要進行很久的線條練習,這都是為了以後學畫畫打基礎。
只要線條練好了,憑空畫出來的每一個形狀都是很自然的。素描全是由一條條深淺的線組成的,只有線條畫好了,才能准確地畫出物體的每一個形態。線條畫的好,你畫出來的畫明暗關系表達的會更好,你的畫也顯得更干凈,線條畫的好看很重要。
大家在臨摹的時候,也需要好好觀察作品中線條的變化,通過自己對線條的掌握,去學習這些線條的畫法。
I. 有人知道繪畫中的20種基本藝術線條嘛跪求
這個還是第一次聽說,繪畫語言是自己一生的追求,找到自己的繪畫語言可不是意見容易的事情。但是只要找到自己的繪畫語言就會有巨大的進步。
J. 美術線條有哪些具體的
一、高古游絲描:最古老的工筆線描之一,常見於顧愷之的畫作。線條提按變化不大,細而均勻,多為圓轉曲線。頓筆為小圓頭狀。
二、琴弦描:略比高古游絲描粗些,多為直線。有寫意味道,線用顫筆中鋒,線中有停停頓頓的變化,大多為直線的感覺。
三、鐵線描:相比琴弦描又粗些,但用筆方硬,是最常見的描法之一。轉折處方硬有力,直線硬折,似鐵絲弄彎的形態。用筆中鋒,頓筆也是圓頭。
四、混描:基本上是一種寫意畫法。先用濃墨皴衣紋,墨未乾時,間以濃墨,講「濃破淡」的墨法變化。
五、曹衣描:即為曹衣出水描的簡稱。來自於西域的畫家曹仲達(或稱曹不興),其畫佛像衣紋下垂、繁密,貼身如出水狀,故稱「曹衣出水」。受印度健陀羅藝術的影響,用筆細而下垂,成圓弧狀,講求線之間的疏密排列變化。
六、釘頭鼠尾描:任伯年最常用的線描方法。葉頓頭大,而頓時由於大的轉筆,行筆方折多,轉筆時線條加粗如同蘭葉描,收筆尖而細。
七、橛頭釘描:禿筆線描,是一種寫意筆法,馬遠、夏圭多用之。頓頭大而方,側鋒入筆,有「斧劈皴」之筆意。線條粗而有力。
八、馬蝗描:馬和之用之。近似蘭葉描,頓頭大,行筆曲折柔軟,但很有力。
九、折蘆描:用筆粗,而轉折多為直角,折筆時頓頭方而大,線多為直線,是一種寫意畫的線描方法。梁楷《六祖劈竹圖》用之。
十、 橄欖描:頓頭大如同橄欖,元代顏輝等人多用,行筆稍細,但粗細變化亦大。
十一、棗核描:頓頭如同棗核狀,線條行筆中亦有棗核狀的用筆變化。
十二、柳葉描:用筆兩頭細,中間行筆粗。十八描中無蘭葉描。柳葉描和竹葉描類似,都是虛入虛出的筆法。吳道子用之。
十三、竹葉描:與柳葉描類似,也是中間粗兩頭細。
十四、戰筆水紋描:如山水畫水紋之畫法。表現薄而褶多的衣紋。明代唐寅作仕女圖多用。
十五、減筆描:指的是馬遠、梁楷等作大寫意用的筆法。用筆粗,一氣呵成,一筆中有墨色變化。大多隻畫個外輪廓,用筆簡練到極致。
十六、枯柴描:水墨畫筆法。用筆粗,水分少,類似皴法。用筆往往逆鋒橫卧。
十七、蚯蚓描:粗細均勻,曲折多而柔軟。用篆書筆法,圓轉有力。
十八、行雲流水描:表現軟而彎轉的衣紋。
上述各種描法,都是根據歷代各派人物畫的衣褶表現程式,按其筆跡形狀而起的名稱。《芥子園畫譜》有示範稿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