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與美育
和美術教育不能對等,每個是指了對孩子進行美的教育,讓孩子用美感美術教育是覺的單方面的,也就是說對畫畫的理解
❷ 美術教育與美育,藝術教育有著怎樣的關系
美術教育 跟教育比復較接近,制
學美術教育的,一般 師范里課程都有,比較接近文化課,
還要學什麼教育心理,美術史之類的比較古板無聊的課
要是學藝術的話 就比較有趣了
文化課沒那麼嚴謹,如果你愛學習,且學習好的話 你就選擇美術教育
如果你不怎麼喜歡被束縛 就選擇藝術
❸ 美學和美術學有何區別
美學,來主要討論自然美同藝自術美的關系,從論述美學和美的藝術、自然美和藝術美、美的定義及其與美學的關系入手,論證美學理論、審美意識的特徵以及這些審美特徵賴以形成的歷史基礎和現實條件,屬於哲學中的美學范疇。
美術,美術是研究美術的歷史發展及其規律的科學。美術的研究范圍包括建築藝術、雕塑、繪畫、工藝美術、書法、篆刻等美術種類的歷史,涉及美術家、美術作品、美術理論、美術思潮和美術流派等各方面,討論的是現實的美術作品。
❹ 美學與美術學、藝術學的聯系與區別
美學與美術學:美學是泛稱,可以是書法美學、美術美學、建築美學、音樂美學等。 美術學是回獨立的一門答藝術學科。美學和藝術學的區別:藝術學主要是研究美術理論,美術史。而美學則是從更高的位置來研究美感,研究方向包括哲學,音樂,美術,文學,電影等等的。兩者的關系就好比藝術與美術的關系,一個包含另一個,美術屬於藝術的范疇,一個更廣義,一個更專一.
❺ 美術和美育有什麼區別呢聽說優兔美術挺前衛的.
前衛不前衛不知道,但是我孩子在那邊學習畫畫感覺還不錯,有興趣畫畫內的推薦去試試。美育容和美術的區別,美術的更多強調的是技法,美育是培養孩子的審美啊,創造美,認識美這些的能力。個人理解的就是這些了,你可以去優兔問問他們老師回答的很專業
❻ 怎樣在美術課堂中實施美育
一、 細心觀察發現美
我校地處杭州市的閑林古鎮,古街幽巷,廟宇飛檐,庭院深深。但是很多同學在古鎮生活了許多年,卻沒有發現古鎮的美。筆者先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發現美,讓學生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讓學生明白美就在身邊。
觀察過程的實質就是引導學生認識事物的過程。筆者在引導學生觀察事物時先提出觀察的目的,幫助學生認識對象的特徵(形狀、大小、色彩等)。
如在執教鄉土美術《章太炎故居》一課時,筆者帶領學生來到章太炎故居參觀,在參觀前,先提出以下幾個問題:
1. 章太炎故居的結構是怎樣的?(四進加一過道的大宅院)
2. 它的上面有那些裝飾?(木雕、磚雕等)
3. 雕刻了哪些內容?(故事情節、構圖等)
4. 它有什麼顏色?
章太炎故居是至今保存完好且不可多得的、集清代木雕之精華的所在。無論是「扶雅堂」的漏窗,還是後屋的「牛腿」,抑或是正廳的木飾,雕嵌鑲飾技藝精湛,鎪鏤剔繪巧奪天工。經過同學們的認真觀察發現,僅圖案裝飾一項就有六類:人物、動物、花卉、幾何圖形等,其中花卉有:梅花、蓮花、牡丹、竹子、松樹等。這些花卉還有著美好的寓意,比如蓮花代表連年有餘,牡丹花代表富貴等;製作工藝形式有浮雕、透雕、圓雕等;創作手法有寫實、誇張。經過細心的觀察,同學們無不驚嘆:太美了,這座故居猶如一個藝術的寶庫。
沒有用心去觀察生活,就難以發現美,即使有很好的素材出現在眼前,也會視而不見。經過引導觀察,學生漸漸養成了觀察的好習慣,大家經常在一起交流生活中的所見所聞,為美術創作積累了豐富的素材。
二、 文化情境中感受美
課程標准提出「在廣泛的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這一理念。確實,古建築中的美術作品只能在廣泛的文化情境中才能被正確地認識和解讀,而且只有將美術作品與廣泛的文化情境聯系在一起,才能拓展學生的人文視野。
筆者利用課余時間,帶領學生實地游覽餘杭通濟大橋、餘杭雙塔。學生在欣賞古建築的過程中,感知古建築所傳達出的歷史文化價值以及所體現的民族文化精神。學生真正理解從中所傳達出的文化內涵,體會到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啟迪了學生的智慧,陶冶了學生的情操。
筆者通過向土生土長的餘杭老市民了解關於雙塔的故事傳說、查閱地方縣志等途徑了解雙塔,編寫了鄉土美術教材《家鄉的塔》,在教學這一課時,筆者是這樣導入的: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餘杭雙塔的故事嗎?
生:老師,我從老人的傳說中知道,餘杭的兩座寶塔與大禹治水的故事有關。大禹治水時用了竹篙把船固定住,就下船治水了。人們為了紀念大禹,就在插竹篙的兩端造了兩座塔,這就是塔的來歷。
生:我經常在苕溪邊玩,也聽老人們說起過這個故事,大禹真是個做事一心一意的人。
師:是呀,學習這一課,我們還知道了大禹治水的故事。
在上這節課時,學生們興趣特別大,經常在苕溪邊玩耍的學生們紛紛講起了自己熟知的故事,他們把從大人那裡聽來的故事講得有聲有色,有的更是加上了自己的豐富想像,把一個個故事講得有血有肉。其他學生對雙塔和自己的家鄉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對家鄉喜愛之情油然而生。
鄉土美術的傳統是鄉土文化沉澱的結果,是民間生活、民族心理和審美價值的共同要求,也是文明賴以延續和升華的基礎。把鄉土美術和學校傳統美術有機結合,讓鄉土美術在與學校美術不斷融合的過程中,獲得新的生命力。
三、 點石成金創造美
創造是藝術的本質,也是美術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美國的教育革新者認為:培養兒童的創造力,在感受美的基礎上進而創造美是教育的主要任務。
在古鎮的一些民間藝術作品中,如磚雕、木刻、譙樓、古塔等藝術與兒童藝術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造型簡潔、誇張、概括、平面化,表現內容常常跨越時空,將不同屬性的事物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具有較強的靈活性與超現時性,兒童在欣賞評述、感知體驗、創造表達中易於產生親近感,容易引發兒童的創造表現慾望,又能使兒童在多樣化的表現方法中探究創造出自己心中的圖像。
有一位同學創作了一幅名為「古鎮印象」的黑白紙版畫,畫面的左上方是東門譙樓,右下方是北門譙樓,兩者之間用青石板、棋盤石鋪成的古街相連接,畫面簡潔概括,令人贊嘆。我問她為什麼想到這樣創作?她說,我家住在東門,而學校卻在北門,每天上學、放學都要踏著青石板經過這兩座譙樓。我以前總覺得譙樓陰暗破舊,令人有些害怕,經過老師的講解,我就開始留心觀察它們,才知道這古樸、簡潔、無華也是一種美,所以想創作它。
餘杭山溝里,山水秀美,山間潺潺的小溪,溪中嬉戲的魚兒和被溪水打磨光滑的鵝卵石,是學生們的最愛。
筆者聽過《卵石變個樣》一課,執教教師通過提供各種素材讓學生找創作的靈感,引導學生巧妙利用卵石,鼓勵學生在生活中要用創造性的眼光去發現美和創造美,以打開創作思路,豐富表現方式,用藝術家的眼光去嘗試變廢為寶的藝術活動,從創作中體驗成功的喜悅。教學過程中,執教教師將課堂創作面向全體學生,學生聯系自己生活中所見的各種各樣的人,並根據石頭的不同形狀,通過彩泥進行想像添加,創作自己喜愛的作品形象。如以下兩件作品,就是學生根據石頭的形狀,進行巧妙的添加創作的栩栩如生的大象和小刺蝟。
四、 從我做起熱愛美
很多古建築由於年久失修,風吹日曬,逐漸風化,失去了昔日的風采。這正需要美術老師重拾古建築那段光輝歲月,讓它們再次發出熠熠光輝。
例如某老師執教的《餘杭水城門》一課時的片段。
師:生活中看到過哪些城門或水城門?
生:(講述自己查閱資料獲得的有關城門即水城門的知識。)
師:古往今來,水城門一直扮演著推動社會進步、經濟發展、文化交流的角色,人們對水城門也傾注了許多美好、豐富的情感。
師:我們的家鄉餘杭有沒有這樣的水城門呢?
生:(古鎮餘杭現存有2座水城門)
師:今天,我們就來設計或畫一幅水城門的作品,表達一份對文物古跡的熱愛之情吧。
接著,老師根據學生的描述,用線描的形式示範作畫過程。學生在教師直觀的示範過程中明白將要採用的作畫步驟。
在評價作品時,老師要求圍繞三點(出示要求);
(1) 是否表現家鄉的水城門。
(2) 水城門的造型美嗎?添畫背景是否適合?
(3) 構圖合理嗎?
通過這樣一課,學生不僅了解了餘杭水城門,更是通過繪畫把它保存下來,從而更加熱愛自己家鄉的本土文化。
古鎮有悠久的民間故事、美妙傳說、風土人情、鄉土文化等。同時,由於人們對鄉土美術文化的認識、開發和保護不夠,在迅猛發展的社會大潮中,它們正在以驚人的速度遭到破壞或消失,尤其是那些民間製作工藝,隨著老一輩藝人的故去,它將永遠消失。引導學生關注鄉土文化,還可以組織學生訪問當地民間藝人,搜集記錄有關資料,將鄉土民間藝術活動與校園文化建設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學習並製作地方相關民間藝術,如剪紙、年畫、泥塑等,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搜集、整理有關資料。學生們走街串戶,詢爺爺問奶奶聽神話傳說故事、歷史典故,訪民間工藝,查家譜,收集地方戲曲資料,品嘗家鄉小吃;教師帶學生外出寫生,描繪家鄉的一草一木,臨一臨古建築的裝飾圖案並進行整理分類,作為資料保存下來,畫一畫家鄉的風土人情。學生在這一筆一畫中進一步了解了自己的家鄉,並激發熱愛家鄉的感情。
❼ 美術教育與美育,藝術教育有著怎樣的關系
美術教抄育是藝術教育的組成部分,襲藝術教育是美育的一部分,也叫藝術美育。學校的美育可分為:校園美育、學科美育、藝術美育,美術教育所屬的藝術教育就是藝術美育的組成部分之一。
美術教育的終極目的不再是培養畫家,而是培養具有綜合高雅文化藝術素養的文明人、文化人。
❽ 為什麼說美術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和最佳方式
美術教育的根本引導點在於培養學生的正確審美觀,提高學生感性美、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
❾ 藝術與美學的區別
主要區別是,性質不同、研究對象與過程不同、包含聯系不同,具體如下:
一、性質不同
1、藝術
藝術是藉助一些手段或媒介,塑造形象、營造氛圍,來反映現實、寄託情感的一種文化。
2、美學
美學是研究人與世界審美關系的一門學科,即美學研究的對象是審美活動。審美活動是人的一種以意象世界為對象的人生體驗活動,是人類的一種精神文化活動。
二、研究對象與過程不同
1、藝術
藝術可以是宏觀概念,也可以是個體現象,是通過捕捉與挖掘、感受與分析、整合與運用(形體的組合過程、生物的生命過程、故事的發展過程)等方式對客觀或主觀對象進行感知、學習、表達等活動的過程,或是通過感受(視覺、聽覺、觸覺)得到的形式展示出來的階段性結果。
2、美學
鮑姆嘉通認為,美學對象就是研究美,就是研究感性認識的完善。他說:「美學的對象就是感性認識的完善(單就它本身來看),這就是美;與此相反的就是感性認識的不完善,這就是丑。」「美,指教導怎樣以美的方式去思維,是作為研究低級認識方式的科學,即作為低級認識論的美學的任務。」這就是說,作為低級認識論的美學,它的任務就是研究感性認識的完善,也就是美。
三、包含聯系不同
1、藝術
現代藝術包括文學、繪畫、雕塑、音樂、舞蹈、戲劇、電影、服裝設計、建築設計等等。
2、美學
美學與文藝學、心理學、語言學、人類學、神話學等有著緊密聯系。
❿ 1、美術教育與美育、藝術教育有著怎樣的關系 2、全球化與中國的發展對美術教育的發展產生怎樣的影響
美術教育是藝術教育的組成部分,藝術教育是美育的一部分,也叫藝術美育。學校的美育可分內為:校園美容育、學科美育、藝術美育,美術教育所屬的藝術教育就是藝術美育的組成部分之一。
全球化與中國的發展對美術教育的影響體現在美術教育不再僅僅是藝術技法的教育,而是藝術能力的教育、藝術思維的教育、由藝術思維導致的綜合想像力及創造力的教育。美術教育的終極目的不再是培養畫家,而是培養具有綜合高雅文化藝術素養的文明人、文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