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為民生財文言文翻譯

為民生財文言文翻譯

發布時間: 2020-12-01 06:07:27

文言文謎語 財翻譯

譯文如下:王荊公出了一個謎語:「畫出來的是圓形的,寫出來是方形的:冬天出來的時間比較短,夏天則比較長!」吉甫解釋謎語說:「東海有一條魚,沒有頭也沒有尾巴,再除掉脊樑骨,就是你的謎語!」
其實不就是一個「日」字嗎,這么麻煩!以上純粹自己翻譯,不足之處還望指正!!!!!!

❷ 得之為有財,古之人皆用人 文言文翻譯

翻譯這句話,必須了解這句的語言環境。話說孟子從齊國至魯國葬了專母親,回到齊國。有屬個叫充虞的人,他負責監督孟子母親的棺槨製造。他有疑問,向孟子請教,大意是孟子母親的棺槨太過奢華了。孟子就說了,上古時候棺槨的尺寸沒有具體規定,中古有規定,但是有這么兩種情況:棺槨尺寸有規定,有上等木料不敢用,再有錢也不稱心;有上等木料,沒有錢也白搭。
得之為有財,古之人皆用之,吾何為獨不然:翻譯為又有用上等木料的地位,財力也買得起,古人都如此做了,我為什麼不這樣呢?在這里的「為」是連詞「和」「與」的意思。
孟子的這段言論,意在說明,盡孝道,不要在親人身上省錢。現在的人把經念歪了,母親生前不盡孝,死後大肆揮霍以是表示自己孝順。

❸ 文言文翻譯:疇若念民方艱食,取任內縣用錢三千餘緡為民代輸兩年。

出處:《宋史·黃疇若傳》

黃疇若,字伯庸,隆興豐城人……淳熙五年回舉進士,授祁陽縣主答簿……州常以六月督畸零稅,疇若念民方艱食,取任內縣用錢三十餘緡為民代輸兩年。諸司舉為邑最官,召赴都堂審察,差監行在都進奏院。

注釋:

  1. 緡,讀mín,繩子的一種,用於將物品串聯起來。本義為:古代穿銅錢用的繩子或者釣魚繩。一緡錢就是一貫錢。 古代的銅錢用繩穿方崐孔,一一重疊。一千個方孔銅錢用繩穿連在一起,就是一貫。

  2. 輸:送給,捐獻:~納。捐~。~將(jiāng)。

翻譯:黃疇若考慮到百姓正生活艱難,食不果腹,在兩年裡拿任期內縣里的三十多貫余錢捐獻給百姓。

❹ 文言文翻譯

丞相陳平,陽武縣戶牖鄉人。年輕時家裡貧窮,喜歡讀書。鄉里舉行社祭,陳平主持分祭肉,分得很公平。父老們都說:「陳平這孩子主持分祭肉,分得好!」陳平感慨地說:「要讓我主宰天下,也會像分祭肉一樣!」陳涉起兵在陳縣稱王以後,立魏咎為魏王,陳平帶著一些年輕人一道去臨濟投奔魏王魏咎。陳平向魏王提出建議,魏玉沒有採納,又有人說陳平的壞話,陳平因此逃跑了。陳平就到修武歸降了漢王。
後來,楚軍加緊進攻,把漢王包圍在滎陽城裡。過了一些時間,漢王為此憂慮起來,就對陳平說:「天下紛爭,什麼時候才能安定呢?」陳平說:「項羽這個人恭敬愛人,那些講究廉節禮儀的人大都歸附他。但是到了按照功勞應該封給爵位和食邑的時候,他卻很吝嗇,人們因此又離開他。現在看來楚軍中存在著可以導致分裂混亂的因素。項王身邊剛直而又忠實的臣子,只有亞父范增、鍾離昧、周殷這么幾個人。如果大王能夠拿出幾萬斤黃金,用反間計去離間項王君臣,使他們互相懷疑,項王這個人又愛聽讒言,容易猜忌別人,這樣他們內部就會互相殘殺。然後漢軍趁勢發兵攻打,必定能打敗楚軍。」
漢王贊成他的意見,就拿出四萬斤黃金,交給陳平,讓陳平隨意使用,不加過問。陳平用大量黃金在楚軍中進行離間活動,讓人在楚軍將領中公開散布,說鍾離昧等人為項王領兵打仗,功勞很多,然而卻始終沒有得到裂土為王的封賞,他們都想與漢王聯合起來,滅掉項氏,瓜分楚國的土地,各自為王。項羽果然不再相信鍾離昧等人。項王既然對這些人產生了懷疑,就派使者到漢王那裡去。漢王特地讓人准備了豐盛的酒席,端了進去。一見使者,就假裝驚訝地說:「我以為是亞父的使者,原來是項王的使者。」又端了回來,換了粗劣的飯菜給楚軍使者吃。使者回去後,把情況如實報告項王,項王果然更力。懷疑亞父。亞父打算加緊進攻,很快攻克滎陽城,項王不相信他的話,也不按照他的意見做。亞父知道了項王懷疑自己,就生氣地說:「天下大事基本上定局了,君王自己干吧!請把這把老骨頭賞給我,讓我回家去吧!」范曾在回家的路上,還沒有走到彭城,因背上生了毒瘡而死去了。

❺ 為民請願 文言文翻譯

沒有此文言文。。。。 但我知道意思,與人物,意思:為別人完成心願,人物:康有為 梁啟超 事件:公車上書
等。。。

❻ 《不貪不義之財》文言文翻譯

【原文】

乾隆間,蘇州樂橋有李姓子,每晨起,鬻菜於市,得錢以養母。一日,道中拾遺金一封,歸而發之,內題四十五兩。母見之,駭然曰:「汝一窶人,計力所得,日不過百錢,分也。今驟得多金,恐不為汝福也。且彼遺金者,或別有主,將遭鞭責,或逼償致死矣!」促持至其所以待,遺金者適至,遂還之。其人得金,輒持去,市人咸怪其弗謝也;欲令分金以酬,其人不肯,詭曰:「余金固五十兩,彼已匿其五,又何酬焉?」市人大嘩。
適某官至,詢得其故,佯怒賣菜者,笞之五;而發金指其題,謂遺金者曰:「汝金固五十兩,今止題四十五兩,非汝金矣。」舉金以授賣菜者,曰:「汝無罪妄得吾笞,吾過矣,今聊以是償,汝母所謂不祥者,驗矣。」促持去,一市稱快。

譯文:

乾隆年間,蘇州有一個姓李的人,每天早上起來,去市場賣菜,用來贍養母親,一天在路上撿到一封有錢的信封,回到家裡打開,數了一下有45兩銀子。母親看了大為驚奇,說:「你是一個窮人,每天憑自己能力所得不過才百錢,這是自己的本分,現在突然得到這這多的錢,恐怕你會有不好的事前發生啊,而且丟失錢的人可能另有自己的主人,可能遭到鞭刑責罵,甚至可能有人會逼他償還這筆錢從而會逼死他。(母親)催促他回到撿錢的地方等待,剛好丟錢的人到了,於是還給他。那人拿到錢立馬就走,市場中的人都責怪他沒有感謝李姓男子。眾人要他拿出一部分錢酬謝李姓男子,他不肯,狡辯說:「我丟的錢本來是50兩,他卻從其中藏匿了五兩錢,這樣又何必有給他酬謝呢?」市民都嘩然。 剛好一個官員到了。問了這個事情的原委,假裝對賣菜的李氏發怒,打了他五板子 ,打開裝金子的信封,指出其中寫過的字對丟金的人說:你丟掉的錢是50兩,但是信封上卻寫著45兩,這不是你的錢》』拿著這個錢給賣菜的李氏說:你沒有罪:但是卻受到了我的笞刑,這是我的過錯,現在就把這個補償給你,但是她的母親所說的不祥的事前已經驗證了。」馬上就給了他,百姓都舉手稱快。

故事中的母親:本分,不貪不義之財,懂得教育子女走正道。

❼ 白話文翻譯成文言文!因為沒有財富,希望各位達人能好心幫個忙!

好幸福的文字 、
今日於汝乃非凡之時,蓋汝之賤民之時將生異變於今。
余欲以皓月之光證之,然天意不可測,日月皆晦,故志殘年之自由以秉燭之明。
-。- 打字打著打著電腦抽了 傷心了 不打了。、

❽ 召信臣為民興利的翻譯

召信臣,字翁卿,是九江壽春人。因為明經甲科而擔任郎官,後來離開京城補任谷陽縣長官。後因官吏考績列為優等而升任上蔡長官。他管理上蔡時視民如子,一直受到任地老百姓的稱贊。

後來越級提拔為零陵太守,不久因病歸退。(後來)又被徵召為諫議大夫,升為南陽太守,仍然同在上蔡時一樣治理百姓。召信臣為人勤奮努力有辦法有謀略,喜歡替老百姓興辦有益的事。

一心要使他們富足。他親自鼓勵百姓從事農業生產,在田間小路出入,停留和住宿都不在鄉里的亭館中,很少有安閑地休息的時候。他巡視郡中的水流泉源,開通溝渠。

修築水閘和其他能放水堵水的設施總共幾十處,以便擴大灌溉面積,水田年年增加,多達三萬頃。百姓得到了這樣做的好處,有了多餘的糧食來貯藏。召信臣為百姓制定了均衡分配水源的規定。

刻在石碑上樹立在田邊,來防止爭斗。下令禁止嫁娶送終時鋪張浪費,一定要從節儉出發。府縣官吏家中子弟喜歡閑游,不把耕田勞作當重要的事看待,他就斥責罷免他們。

嚴重的還要追究他們,用行為不法的罪名處治他們,用這種做法顯示他崇尚勞動厭棄懶惰的態度。他管治的地方教化得以廣泛推行,,郡中的人沒有誰不盡力從事農業生產,百姓歸依他。

住戶人口成倍增長,盜賊和訴訟案件減少以至於停息。官吏百姓親近愛戴召信臣,稱他為「召父」。荊州刺史上報召信臣替百姓做好事。

他管轄的郡因此充實富足,皇帝賞賜召信臣黃金四十斤。他被升職任河南太守,政績品行常常被評定為第一,皇帝又多次增加官階賞賜黃金給他。

原文:

召信臣字翁卿,九江壽春人也。以明經甲科為郎,出補谷陽長。舉高第遷上蔡長。其治視民如子,所居見稱述。超為零陵太守,病歸。復征諫議大夫,遷南陽太守,其治如上蔡。

信臣為人勤力,有方略,好為民興利,務在富之。躬勸耕農,出入阡陌,止舍離鄉亭,稀有安居時。行視郡中水泉,開通溝瀆,起水門提閼,凡數十處,以廣溉灌,歲歲增加,多至三萬頃。

民得其利,蓄積有餘。信臣為民作均水約束,刻石立於田畔,以防紛爭。禁止嫁娶送終奢靡,務出於儉約。府縣吏家子弟好游敖,不以田作為事,輒斥罷之,甚者案其不法,以視好惡。

其化大行,郡中莫不耕稼力田,百姓歸之,戶口增倍,盜賊獄訟衰止。吏民親愛信臣,號之曰召父。荊州刺史奏信臣為百姓興利,郡以殷富,賜黃金四十斤。遷河南太守,治行常為第一,復數增秩賜金。

(8)為民生財文言文翻譯擴展閱讀:

賞析:

在本文之中,召信臣一心「為民興利」,不少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和文明的進步。在少府之職時,召信臣認為皇上吃暖房種植的不合時令的蔬菜對健康不利。

於是果斷地奏請停止生產和供應此類蔬菜。元始四年,皇上下詔書祭祀有益於民的官員,召信臣榜上有名,這說明雖然他已不在人世,但其在百姓中的威望還是很高的。

召信臣不僅大力興修水利工程,也注重管理。他「為民作均水約束,刻石立於田畔,以防分爭」。由於建設與管理並重,使得南陽水利得以長盛不衰,呈現一片興旺景象。

東漢張衡在《南都賦》中,生動地描繪了南陽水利的盛況:「於其陂澤,則有鉗盧、玉池、赭陽、東陂,貯水於民,亘望無涯。……其水則開竇灑流,浸彼稻田。

溝澮脈連,堤塍相輑…其原野則有桑漆麻薴,菽麥稷黎。百穀蕃廡,翼翼與與。」繼召信臣之後,東漢建武七年(公元31年)任南陽太守的杜詩同樣重視發展農業。

「修治陂池,廣拓土田,郡內比室殷足」。他還發明了在水利機械史上有重大意義的「水排」,用以鼓風煉鐵,冶鑄農具。二人被百姓並稱為「前有召父,後有杜母」。

元始四年(公元4年)漢平帝詔令各地推舉為民謀利的已故官員士紳,以行祭祀,九江郡推選了召信臣。《漢書》中,兩次將召信臣列為西漢「治民」的名臣之一。

可見在當時召信臣也已聲名卓著。清代齊召南評述說:召信臣對南陽的貢獻足以和李冰對四川(修都江堰)、史起對鄴縣(引漳灌溉)的貢獻相媲美。

❾ 文言文翻譯啊!!

【原文】
景德二年春,表請歸洛。陛辭日,肩輿至東園門,命二子掖以升殿,因言:「遠人請和,弭兵省財,古今上策,惟願陛下以百姓為念。」上嘉納之,因遷從簡太子洗馬,知簡奉禮郎。蒙正至洛,有園亭花木,日與親舊宴會,子孫環列,迭奉壽觴,怡然自得。大中祥符而後,上朝永熙陵,封泰山,祠後土,過洛,兩幸其第,錫賚有加。上謂蒙正曰:「卿諸子孰可用?」對曰:「諸子皆不足用。有侄夷簡,任穎州推官,宰相才也。」夷簡由是見知於上。
富言者,蒙正客也。一日白曰:「兒子十許歲,欲令入書院,事廷評、太祝。」蒙正許之。及見,驚曰:「此兒他日名位與吾相似,而勛業遠過於吾。」令與諸子同學,供給甚厚。言之子,即弼也。後弼兩入相,亦以司徒致仕。其知人類如此。
【注釋】
1、指朝官離開朝廷,上殿辭別皇帝。宋蘇軾 《張文定公墓誌銘》:「過都,留判尚書都省,請知鄆州。陛辭論天下事。」明余繼登《典故紀聞》卷六:「翰林院侍讀學士武周文致仕陛辭。成祖賜坐與語。」2、肩輿:亦作「肩轝」「肩舁」。轎子。《晉書·王導傳》:「會三月上巳,帝親觀禊,乘肩轝,具威儀。」唐白居易《東歸》詩:「翩翩平肩舁,中有醉老夫。」《京本通俗小說·拗相公》:「荊公道:『要往江寧,欲覓肩輿一乘,或騾或馬三匹,即刻便行。』」這里是動詞,乘坐轎子。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簡傲》:「謝中郎是王藍田女婿,嘗著白綸布,肩輿徑至揚州聽事。」《新唐書·李叔明傳》:「(叔明)後朝京師,以病足,賜錦輦,令宦士肩舁以見。」《舊五代史·晉書·少帝紀五》:「帝舉族出封丘門,肩轝至野。」宋歐陽修《文正范公神道碑銘》:「公益病,又求知潁州,肩舁至徐,遂不起。」3、掖:叉著人的胳膊。4、升殿:登殿。《新唐書·禮樂志九》:「應升殿者詣東、西階,至解劍席,脫舃,解劍,升。」《資治通鑒·晉惠帝永寧元年》:「帝自端門入,升殿,群臣頓首謝罪。」5、因:趁機。6、遠人:遠方的人;關系疏遠的人。指外族人或外國人。《周禮·春官·大司樂》:「以安賓客,以說遠人。」《論語·季氏》:「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唐元稹《授入朝契丹首領達於只枕等二十九人果毅別將》:「朕聞德教加於四海,則遠人斯屆。」《明史·雲南土司傳二·麓川》:「帝謂蠻眾攻奪常事,執一二人罪之,不足以革其俗,且曲直未明,遽罪其使,失遠人心。」7、請和:求和。《左傳·襄公四年》:「無終子嘉父使孟樂如晉,因魏莊子納虎豹之皮,以請和諸戎 。」《三國志·魏志·董卓傳》:「傕使公卿詣汜請和,汜執之。」清馬建忠《巴黎復友人書》:「而所征國都有各不相下之心,無割地請和之說,交涉之道猶未起也。」8、弭兵:平息戰事;停止戰爭。《左傳·襄公二十七年》:「晉楚許之,我焉得已。且人曰弭兵,而我弗許,則固攜吾民矣,將焉用之?」宋陸游《南唐書·元宗紀》:「及福州、湖南再喪師,知攻取之難,始議弭兵務農。」明錢嶪《憫黎詠》:「息火當息薪,弭兵當弭飢。」9、省財:節省財用。10、惟願:只希望。11、以百姓為念:把百姓放在心上。12、嘉納:贊許並採納。多為上對下而言。《漢書·循吏傳·黃霸》:「天子嘉納敞(張敞)言,召上計吏,使侍中臨飭如敞指意。」《資治通鑒·唐高祖武德九年》:「上厲精求治,數引魏徵入卧內,訪以得失;徵知無不言,上皆欣然嘉納。」清袁枚《隨園詩話》卷五:「祝太史芷塘以詩集見示,予小獻芻蕘,太史深為嘉納。」13、因:於是。14、遷:升遷。15、親舊:猶親故。親戚和故交舊友。《三國志·魏志·王朗傳》:「雖流移窮困,朝不謀夕,而收恤親舊,分多割少,行義甚著。」《新唐書·崔祐甫傳》:「帝嘗謂曰:『人言卿擬官多親舊,何耶?』」16、環列:圍繞布列。《隋書·音樂志中》:「九關洞開,百靈環列。」金元好問《李參軍友山亭記》:「九山環列,潁水中貫。」清嚴遂成《孱陵吊孫夫人》詩:「妹也女中一人傑,侍婢明妝劍環列。」17、奉壽觴:即稱觴舉壽,同「稱觴上壽」。 舉杯飲酒,表示祝壽。漢崔寔《四民月令》:「子婦孫曾,各上椒酒於其家長,稱觴舉壽,欣欣如也。」《陳書·侯安都傳》:「明日,安都坐於御坐,賓客居群臣位,稱觴上壽。」《北史·宇文護傳》:「每四時伏臘,武帝率諸親戚,行家人禮,稱觴上壽,榮貴之極,振古未聞。」18、而後:以後。19、後土:指土神或地神。亦指祀土地神的社壇。《周禮·春官·大宗伯》:「王大封,則先告後土。」鄭玄註:「後土,土神也。」《禮記·檀弓上》:「君舉而哭於後土。」鄭玄註:「後土,社也。」《漢書·武帝紀》:「朕躬祭後土地祇,見光集於靈壇,一夜三燭。」唐張說《大唐祀封禪頌》:「(陛下)前年祈後土,人獲大穰。」20、第:府邸;住宅。21、錫賚:賞賜。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指瑕》:「夫賞訓錫賚,豈關心解。」《舊唐書·郭曖傳》:「大歷中,恩寵冠於戚里,歲時錫賚珍玩,不可勝紀。」明張四維《雙烈記·策封》:「享千鍾厚祿,錫賚天廚。」清夏燮《中西紀事·通番之始》:「念其遠道輸忱,從優錫賚。」這里指賞賜之物。《舊唐書·牛仙客傳》:「仙客既居相位……所有錫賚,皆緘封不啟。」清龔自珍《送廣西巡撫梁公序》之三:「又知夫美其德,紀其旬宣,頌其燕喜福祿,而侈大其受命於王,車旗之庶、錫賚之多者,古之賓客,用拜辟席,擇言之所言也。」22、有加:又增加。這里指很多。23、由是:從此。24、見知:受到知遇。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汾水》:「飛廉以善走事紂,惡來多力見知。周武王伐紂,兼殺惡來。」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王逢原》:「王逢原見知王荊公,一時附麗之徒,日滿其門,進譽獻諛,初不及文字間也。」清王士禛《池北偶談·談獻二·劉元子》:「嵩陽守重慶,銅梁大司馬張襄憲公佳胤以童子見知,愛如己子。」25、廷評:亦作「廷平」。即廷尉平。官名,漢時為廷尉屬官。宣帝地節三年,初置廷尉平四人:稱左右平,秩六百石。東漢光武帝省右平,唯有左平一人,掌平決詔獄事。魏晉以後不分左右,直謂之廷尉評。北魏、北齊及隋各設廷尉評一人。隋文帝開皇三年罷。至煬帝及唐太宗時復置評事,屬大理寺,但一般仍以「廷評」稱之。《漢書·刑法志》:「今明主躬垂明聽,雖不置廷平,獄將自正。」晉潘岳《閑居賦》序:「逮事世祖武皇帝,為河陽、懷令,尚書郎,廷尉平。」《北史·元順傳》:「時三公曹令史朱事錄書高陽王雍,雍欲以為廷尉評,頻煩托順不為用。」唐杜甫《送重表侄王砅評事使南海》詩:「廷評近要津,節制收英髦。」唐李商隱《偶成轉韻七十二句贈四同舍》詩:「廷評日下握靈蛇,書記眠時吐彩鳳。」參閱《漢書·百官公卿表上》、《後漢書·百官志二》、《通典·職官七》。26、名位:官職與品位;名譽與地位。《左傳·庄公十八年》:「王命諸侯,名位不同,禮亦異數。」三國魏曹植《釋愁文》:「沉溺流俗,眩惑名位。」宋吳處厚《青箱雜記》卷一:「人皆謂其寒薄,獨一善相者目之曰:『公名位俱極,但祿氣不豐耳。』」27、勛業:功業。《三國志·魏志·傅嘏傳》:「子志大其量,而勛業難為也,可不慎哉!」唐李頎《贈別張兵曹》詩:「勛業河山重,丹青錫命優。」清管同《〈方植之文集〉序》:「由是言之:性命修於身,勛業皆其末跡也。」28、供給:以物資、錢財等給人而供其所需。《管子·地圖》:「論功勞,行賞罰,不敢蔽賢有私,供給軍之求索。」《史記·封禪書》:「使者存問供給,相屬於道。」唐薛用弱《集異記補編·葉法差》:「詔衢、婺、括三州助葬,供給所須。」清沈復《浮生六記·閨房記樂》:「芸既長,嫻女紅,三口仰其十指供給。」這里指指生活所需之錢物。唐杜甫《有客》詩:「不嫌野外無供給,乘興還來看葯欄。」《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一:「(焦大郎)吩咐店小二道:『滿大哥官人供給,只管照常支應。』」清焦循《憶書》六:「自備供給,而以應用之費分給諸生飯食。」29、入相:入朝為宰相。《史記·曹相國世家》:「蕭何卒,參聞之,告舍人趣治行,『吾將入相』。」唐崔顥《江畔老人愁》詩:「兩朝出將復入相,五世疊鼓乘朱輪。」宋沈括《夢溪筆談·故事一》:「舊傳居此閤者,多至入相。」清梅曾亮《原仕予告大學士戴公墓碑》:「惟公與兄子文瑞公,相繼皆以是入相,天下以為榮。」30、致仕:辭去官職。《公羊傳·宣公元年》:「退而致仕。」何休註:「致仕,還祿位於君。」《北史·韋孝寬傳》:「孝寬每以年迫懸車,屢請致仕。」唐白居易《不致仕》詩:「七十而致仕,禮法有明文。」
31、知人:謂能鑒察人的品行、才能。《書·皋陶謨》:「知人則哲,能官人。」《史記·宋微子世家》:「宋宣公可謂知人矣,立其弟以成義,然卒其子復享之。」宋曾鞏《贈黎安二生序》:「二生固可謂魁奇特起之士,而蘇君固可謂善知人者也。」清錢謙益《兵部職方清吏司主事徐日久授承德郎制》:「擇將如擇醫,以知人為能事。」32、類:大抵;大都。三國魏曹丕《與吳質書》:「觀古今文人,類不護細行。」宋司馬光《訓儉示康》:「走卒類士服。」
【譯文】
景德二年(1005)春,(呂蒙正)上表請求回洛陽。到朝廷辭別皇帝的那一天,乘坐轎子到東園門,命兩個子叉著他的胳膊扶著他上殿,趁機說:「外族人求和,停止戰爭節省財用,這是從古到今治理國家的上策,只希望陛下把百姓放在心上。」皇帝贊許並採納了他的意見,於是升遷(呂蒙正的兒子)呂從簡為太子洗馬,升遷呂知簡為奉禮郎。呂蒙正回到洛陽,(他的府邸內)有園亭花木,每日與親友宴會,子孫環繞,輪著向他舉杯祝壽,怡然自得。大中祥符以後,皇帝朝拜永熙陵,封禪泰山,祭祀土神,經過洛陽,兩次到他家,賞賜之物很多。皇帝對呂蒙正說:「您的幾個兒子中誰可以重用啊?」(呂蒙正)回答說:「我的幾個兒都不值得重。(不過我)有個侄子呂夷簡,(現在)擔任穎州推官,(他有)宰相之才。」呂夷簡從此受到皇帝的禮遇。
富言是呂蒙正的門客。有一天他對呂蒙正說:「我兒子十來歲,想讓他進人書院,在廷評、太祝身邊做事。」呂蒙正答應了。等到後來見到了富言的兒子,大驚道:「這位小兒將來有一天的官職與品位與我相似,而功業則會遠遠超過我。」於是讓他與自己的幾個兒子一起學習,提供的生活所需之錢物非常優厚。富言的兒子,就是富弼。後來富弼兩次入朝為宰相,最後也以司徒的身份辭去官職。他(呂蒙正)能夠識鑒人才大都像這樣。

❿ 請大家翻譯三句話(文言文翻譯成白話文)!急!謝謝了!

1、聖人上承天之意,下為民之主,其要在安利之。的意思是皇帝要聽上天的,可他是平名的老大。最主要的是安利於名。

熱點內容
鄧矮的歷史 發布:2025-05-14 15:03:50 瀏覽:621
中小學師德總結 發布:2025-05-14 14:47:39 瀏覽:720
初中教學進度 發布:2025-05-14 13:33:36 瀏覽:758
新產業化學發光儀 發布:2025-05-14 13:22:51 瀏覽:775
帶班主任的老師 發布:2025-05-14 13:20:39 瀏覽:240
氧化鋁化學 發布:2025-05-14 13:03:56 瀏覽:339
綠色化學與環境保護論文 發布:2025-05-14 12:54:28 瀏覽:435
牛津高二英語 發布:2025-05-14 12:18:39 瀏覽:888
2014溫州師德培訓心得 發布:2025-05-14 11:26:56 瀏覽:663
彩虹6號多少錢 發布:2025-05-14 10:03:47 瀏覽: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