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中學學科設計

中學學科設計

發布時間: 2020-12-01 07:01:25

中學每個學科都要設一個學科教研室嗎

現在的中學應該學科沒有多學,都設一個學科教研室,因為現在一般的學校沒有這樣的條件。

㈡ 初中學科學習方法

初中語文的學習方法

客觀地說,語文作為基礎性工具學科,想要學好是不容易。它體系博大內容浩繁,融思想、知識與藝術為一體,需要逐步培訓良好的感知與接受能力。但是作為中學階段的一般性學習,需要的是扎實的文字、語言功底,良好的閱讀習慣和順暢的口頭與書面表達能力。而要達到此目的、應該說是不太困難的,是有規律可循的。這里,首先需要端正一個認識,即語文成績的提高有賴於語文素養的增強,是一個循序漸進、潛移默化的過程。語文學習內容的豐富性,學習時間的長久性決定它不能一蹴而就,所以不能急功近利,為應試求成績,而應該扎實語文基礎,將其作為一項立身處世的本領努力學習下去。

現代語文教育認為,閱讀和寫作是體現一個人語文能力的主要標志。在學習中要把握好這兩點精髓。閱讀是語文材料的主要來源,應該對一些名家名作進行有計劃的閱讀,不斷擴展知識面。中學生已具有一定的自學能力,要根據有關的閱讀書目制訂自己的讀書計劃,時代上分古典和現代、體裁上分詩詞和散文、國別上分中國和外國……可以就自己的喜好側重來讀。還要涉獵當今報刊雜志和精妙時文,關心時事新聞。需要明確的是學語文僅有課本是遠遠不夠的,要讀社會、悟人生。其實有更多的東西是無法講解的,多讀多看自能領悟——自能通神、自能提高。閱讀要和背誦結合起來,要廣泛積累語言素材。閱讀還要和寫作聯系起來,古人說「不動筆墨不讀書」是很有道理的,寫作能加強記憶、整理思維、提高認識。閱讀中可廣泛摘抄詞語、警句、俗語、名人名言、精彩語段,還可提煉情節梗概:做作品評析、鑒賞、讀後有感等。真正的寫作不是被動地完成任務,而是主動地創作——貴在多練筆、常堅持,抒寫自己的生活感悟和情懷。

初中數學的學習方法

內容決定方法,方法決定能力。

基礎知識徹底掌握:在概括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的同時,突出的是記憶能力和綜合能力的提高;

吃透典型例題:引導學生提升的是舉一反三的知識遷移能力;

培養課堂記憶的良好習慣:指導學生掌握良好的記憶方法;

運算準確性自信心的培養:提升的是學生的推理計算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質。

分析習慣的養成:主要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

反思習慣的養成:提升的是學生的判斷能力和反思能力。

初中英語的學習方法

英語學習之道 英語學習不同於其他學科,要注意學習語言的方法和技巧,即將英語基礎知識通過大量的聽、說、讀、寫的訓練,轉化為自己運用其進行交際和獲取信息的能力。

(1)實踐第一:英語是一種語言,學習英語不同於其他學科,英語學習類似音樂課、體育課等實踐性極強的課程。英語學習的捷徑只有一條: Practice more.即Listen more, speak more,read more and write more.所以多聽、多說、多讀、多寫是培養語言習慣最有效的辦法。英語記憶的技巧有多種,但是沒有親自實踐的前提,所謂的技巧都是空談。

(2)聽說領先,讀寫跟上:英語是一種拼音文字,拼音文字的音和形有密切聯系,可以說英語的語言聲音代表著語言的符號。張口說話(包括朗讀)是英語入門的敲門磚。語言的功能是交流,我們將聽和讀看作是語言的輸入,說和寫是語言的輸出,這四項技能的訓練密不可分,是相互聯系和相互促進的。

(3)掌握規律:任何學科都有其內部規律,這種規律要靠自己的實踐和嘗試來獲得體驗,還可以參照一些成熟的科學方法和技巧,從中獲得最佳的學習方法。以合理的方法獲得最大的學習效益是我們學習中所追求的目標。

㈢ 新加坡中學生學習哪些學科

不同的班有不同的課程
初中分為Express(快班,4年), Normal Academic(慢班,5年)和版Normal Technical(藝術班,4年)
所有的學科有權音樂,美術,家政,設計和科技,英語,華文,地理歷史,英文文學,高級華文,物理化學生物,社會,會計,數學,高數
初中有4年
前兩年學音樂,美術,家政,設計和科技,英語,華文,地理,歷史,英文文學,科學(物理+生物+化學,較簡單),數學
後兩年有英語,華文,人文(地理+社會/歷史+社會/英文文學+社會,社會必學),物理,化學,生物(每個學校只有最好的班才會學3個科學,一般之學兩個,化學必學),數學,高數(選修),Express有些班是學綜合科學(物理+化學/生物+化學=100分),家政(選修,有些Express班學),設計和科技(選修,有些Express班學),會計((選修,有些Express班學)

高中2年
課程有:英語(GP),數學,華文,物理/生物,化學,課題研究(Project Work-PW),經濟/地理/歷史/文學/中國學(選其一),還有更多課程和分類,你需要更多了解
高中已分文理班,所以是根據班級而選課

㈣ 高級中學化學學科知識與教學教學設計題怎麼

一份好的設計,必須符合教學實際,必須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做到前後銜接、邏輯嚴密,做到重點突出、難點突破,做到層次分明、過渡自然。要體現課改新理念就必須改進備課方法,要備好一節課、編寫一份高質量的設計就必須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內容選擇要公道
選擇公道的教學內容是備好課的條件,教學內容的選擇要依據知識的特點、教材的編寫意圖、完成教學任務所需的時間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等因素來決定。如何公道地選擇一課時的教學內容呢?首先是根據教材的編排來選擇。通常我們把一個練習的知識劃分成幾個小段落,每個小段落為一課時的教學內容,現行數學教材就是這樣編排的,教師在備課時只要看一看教材的新授內容以及對應的習題編寫,就可以確定一課時的教學內容了。其次是根據知識的難易程度來選擇。一般來說,比較簡單的、學生易於接受理解的知識,內容可多選一些;對於學生難以理解、難以把握的知識,由於在教學中要花費比較多的時間,所以內容要適當少選一些。選擇一課時的教學內容時要具體情況具體對待,以一節課能順利完成教學任務、所授知識有利於學生理解和把握為准。
二.目標制定要正確
目標正確就是指制定的教學目標既要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又要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學目標是設計教學過程的依據,是課堂教學的總的指導思想,是上課的出發點,也是進行課堂教學的終極回宿。如何制定出一個具體明確又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呢?首先要認真鑽研教材,結合數學課程目標和教學內容,制定出本節課的教學計劃:要使學生把握哪些知識、形成什麼樣的技能技巧、達到什麼樣的熟練程度、會用哪些方法解題等,這就是雙基目標。其次是考慮通過這些知識的教學,應該培養學生哪些思維能力,這是思維能力的目標。再次是想一想通過這些知識的教學,對學生進行哪些思想教育,培養哪些良好的道德品質,這是滲透思想教育的要求。最後是考慮哪些地方可以對學生進行創新教育,怎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這是創新教育的要求,這也是課堂教學最重要的目標。

㈤ 中學哪些學科屬於科學領域學科、哪些屬於技術領域學科

中學屬於基礎教育階段,不會技術領域學科

㈥ 如何進行初中數學學科單元教學設計

一.單元教學設計的意義
教學設計是我們教學中非常重要的環節。大家都知道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做一個設計,有一個設計就會使我們做的更加主動。
單元設計,首先什麼是單元,比如說一章,比如說一個模塊,比如一個模塊里的一塊面,比如說一元二次方程這章,我們可以把它當作一個完整的內容來進行設計。當然,也可以做跨章節的內容的教學設計。比如說一次函數,我們可以把一次函數這章分為三塊,一塊是平面直角坐標系,函數知識初步,一塊是一次函數的知識,第三塊是反比例函數的內容。函數知識是初中的一個重點,怎麼樣對這些進行教學設計,我們有一個整體的思考非常重要。
另外,老師應該能夠關注關於方法和能力方面的單元教學設計。比如計算,我們就可以考慮一下,作為一個計算能力,在初一、二年級里,怎麼樣進行設計。使得我們的學生從小學的水平,能夠有一個明顯的提升。我們可以分析一下,支持計算能力的,在課程中有哪些載體。然後在這些載體中,應該如何幫助學生提升他的計算能力。所以我想這樣的一些思考,都是單元教學的設計的很重要的內容,與我們傳統單元的教學設計的內容,需要開拓一點,視野開拓一點。在單元教學設計,有一個,或者有兩個核心的主題詞,第一個是整體,第二個是效率。
我覺得做好單元教學設計,會使你知道在什麼時候,我講到什麼程度,我後面還會對這件事情有所解釋的。當然現在對單元教學設計的思考范圍還是更大一些。比如對有一些概念,比如說弧度的概念,我們也可以對他有一個單元的思考。因為絕不是說講弧度的定義的時候,才會涉及到弧度。只能這樣就無法向學生解釋清楚為什麼加人弧度概念等等,所以我們應該以一個整體的觀點來思考我們整體的教學。這樣會提高教學效率。
二.單元教學設計的含義
單元教學設計:對教材中的章或單元等相對完整、綜合的教學內容進行教學設計。
一課時教學設計:對適合在一節課內實施的教學內容進行教學設計。
三.單元教學設計的原則與注意事項
(1)以單元或章為單位,體現各個知識點之間的邏輯關系
(2)體現單元學習的完整性
(3)體現單元學習的層次性
(4)多種教學形式相結合,教師主導、學生探究相結合
(5)注重單元內容的綜合運用
(6)提供評價方法及模板……
四.如何進行單元教學設計
(1)基本結構框架
(2)新課程標准指出:數學課程的設計,要充分考慮本學段學生數學學習的特點,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裡特徵,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學生的數學思考;充分考慮數學本身的特點,體現數學的實質;在呈現作為知識與技能的數學結果的同時,重視學生已有的經驗,使學生體驗數學問題、構建數學模型、尋求結果、解決問題的過程。

4.學生分析:習慣、態度、對學過內容的掌握

5.教材分析
(1)教材分了17個學時講授,2個學時復習,寫出具體課時安排
(2)可能遇到問題
6.教學設計的一些問題
(1)什麼內容以教授為主
(2)如何利用學過的知識
(3)如何組織學生自主學習:利用符號語言梳理學過內容
(4)讓學生總結一些好的案例:比較不同語言表述同一對象
(5)如何提示學生「實數和二次根式」在後面學習中的作用
(6)「實數和二次根式」將伴隨學生經歷從初中到高中學習的過渡,在教學設計中關注以下問題:①學生的學習習慣;②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③幫助學生梳理學習過的內容
7.教學反思、總結
(1)收集一些教學案例
(2)與自己教學比較
(3)完成一個總結
(4)修訂自己的教學設計

㈦ 初中生除了學科學習外還要關注培養哪些

當前深化基礎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對中小學校長和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進一步推進課堂教學改革,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培養具備現代核心素養的合格公民,是熱點也是難點問題。
一、校長和教師如何將人本理念准確落實到實際的教育教學中
中小學校長和教師應該明確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站在學生的立場上去思考教育教學,思考學校的一切活動。
1、實施「尊重的教育」:站在學生的立場思考教育教學
站在學生的立場思考問題,即我們所說的尊重的教育,它包括尊重教育規律、尊重人才成長規律、尊重學生的人格人性。尊重受教育者的人格人性,就是指在教育教學中,我們首先要關注學生是如何思考、如何理解的,要尊重學生的認知規律。比如:低年段的學生還不具備抽象的能力,他們思考問題非常具體,教師就必須有的放矢地引導學生去感悟,而不僅僅是讓其單純地記憶。
我曾經給小學一至六年級的學生出了一道題,就是根據已知球的數量與顏色,通過摸球判斷哪種顏色的球多。一、二年級學生會以數量多的那種顏色作為判斷依據,四、五年級學生會提出兩種可能,五、六年級的學生則會估算哪種顏色的可能性比較大。這是因為低年段的學生還不能理解「可能性」的含義,其經驗不足以支撐他對這個知識的把握。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首先應該了解學生對所講授的內容能夠理解到什麼程度。
有一次,我聽一位特級教師給小學三年級的學生講一節有關分數的課。這位老師講得非常好,他說這節課對教師是個挑戰。我對他說,如果這對教師是挑戰,那麼對學生恐怕就是個災難。既然這堂課適合給小學四年級的學生講,他們也較容易理解,那麼為什麼非要進行這個挑戰,講給三年級的學生呢?因此,教師不必過度關注講課的技巧,以及課講得是否精彩,而是要更多地關注學生是如何思考的、能否很好地接受學習內容,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從關注「如何教」到關注「如何學」的轉變。
2、建立大教育觀:將人本理念貫徹於教育教學活動中
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學校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即實施素質教育。因此,學校必須建立大教育觀,明確學校的一切工作、任何活動都是為了培養人,都是教育。
一方面,我們要關注學科外活動的教育價值。學生開朗的性格、與他人合作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組織能力等,很多都是在這些活動中培養的。另一方面,學科內教學要注意對學生的全面培養。課堂上除了學科知識教學,對於小學生,我們強調要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良好的學習習慣、良好的身心素質;對於中學生,我們強調要培養學生向上的精神、學習的興趣、創造的激情、社會的責任感,等等。
中小學校長要結合學校和區域實際,將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具體化為學校的育人目標,讓每一位教師都牢記並實施於每一堂課、貫徹於每一個教育教學活動中。
二、教師如何在學科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1、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要落在學科核心素養
在修訂義務教育階段課程標准時,我們將「雙基」調整為「四基」,即在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基礎上,又提出了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動經驗。因為基本活動經驗非常重要,它包括思維的經驗和活動的經驗,其本質是會想問題、會做事情,而這些主要來源於積累。之所以提出基本思想,因為我們希望學生在獲得一些基本概念、學會一些基本技能之外,能夠培養思想方法。各個學科都有其基本思想,如數學的基本思想是抽象、推理、模型。
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最終要落在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上。所謂學科核心素養,就是指學科的思維品質和關鍵能力。一個人成功的基礎,包括知識的掌握、思維方法和經驗積累。其中思維方法主要包括形象思維、邏輯思維和辯證思維。如數學學科主要培養的是邏輯思維,而邏輯思維主要包括演繹和歸納。從思維訓練的角度考慮,我們之前的教育,更多的是培養學生的演繹推理能力,而缺少歸納推理能力的培養,即缺少了通過條件預測結果、通過結果探究成因的能力培養,這對培養創新性人才是不利的。
2、基於核心素養的教學要把握知識本質、創設教學情境
素養的形成,不是依賴單純的課堂教學,而是依賴學生參與其中的數學活動;不是依賴記憶與理解,而是依賴感悟與思維;它應該是日積月累的、自己思考的經驗的積累。因此,基於核心素養的教學,要求教師要抓住知識的本質,創設合適的教學情境,啟發學生思考,讓學生在掌握所學知識技能的同時,感悟知識的本質,積累思維和實踐的經驗,形成和發展核心素養。
何謂知識的本質?比如:數學的思想不是靠講解讓學生理解的,而是靠創設情境讓學生來感悟的。類似「除一個分數等於乘這個分數的倒數」這樣的教學內容,教師不能僅僅只是通過一道例題來告訴學生這個運演算法則,而是要通過舉例說明,讓學生真正理解其中的含義,然後自己得出結論。
因此,對於很多問題,教師自己要先吃透,然後引導學生一起思考。真正本質的東西,是靠學生自己感悟得到的,否則他們記住的只是一大堆名詞與概念,並且很快會被遺忘。我曾經梳理了小學數學中的30個本質問題,並寫了《基本概念與運演算法則―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核心問題》這本書。我覺得,教師如果把這些核心問題都弄明白了,課就容易講了。
我們要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感悟知識的本質。比如:對於「先乘除後加減」這個問題,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感悟,混合運算其實是在講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故事,「先乘」就是先講完一個故事,「後加減」則是接著再講一個又一個故事。教師要通過這些教學,讓學生感悟數學抽象的思維方法。
總之,基於核心素養培養的課堂教學不僅是傳授知識、培養技能,而且要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啟發學生獨立思考;幫助學生積累經驗(思維的經驗、實踐的經驗)。其中,我們更強調讓學生學會集中精力思考問題,因為集中精力是養成思考習慣的基礎,而思考是理解的基礎。
3、基於核心素養的評價要關注思維品質、考查思維過程
傳統的評價是基於知識的評價,主要考查學生對知識點了解、理解、掌握的程度,而未來的評價除了考查知識技能,還要關注學生的核心素養。在2015年實施的基礎教育質量監測中,數學領域的監測標准中就提出:不要求計算速度,要關注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關注學生思維能力的達成。這些標准就體現了對學生學科素養的關注。
那麼,如何考查學生的思維品質呢?比如:我們可以通過開放式題目來考查學生的思維過程。這是一道給小學四年級學生出的題目:
有甲乙兩個居民小區,有一條直路連接這兩個小區,計劃在這條路邊為這兩個小區的居民建一個超市,你認為應當設計在哪裡?為什麼?
類似這樣的題目,評價原則和評分標準是思維與結論一致。只要學生的思考和他們的結論是一致的,其回答就是正確的;如果有些學生分析得更深刻,答得更好,那麼可以採取加分原則,因為我們重在考查學生的思維過程。同時我們要強調的是,這些題目必須是在現實世界中可能發生的事情,不能硬編。
如果在我國中小學教育教學中,我們一方面保持「雙基教學」合理的內核,一方面又能創設合適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感悟「基本思想」,積累「基本活動經驗」,形成和發展學科的核心素養,那麼就必將會出現「外國沒有的我們有、外國有的我們也有」的教育教學局面。那一天,我們就能自豪地說,我國的基礎教育領先於世界。
三、幾十年來,我國教育理念的變革
教育理念是學校實施教育工作的靈魂,是開展教學活動必須遵循的原則。幾十年來,我國的教育理念發生了深刻的變化。
1、「以知識為本」使教育異化為記憶和訓練
我們可以將過去的教育理念稱之為「以知識為本」。其具體體現就是我們所說的教學大綱,我國最後一個教學大綱是1999年制定的。當時制定教學大綱時,我們關心的問題是「應當教哪些內容」「應當教到什麼程度」;因此,相應的考核便關注「規定的內容是否教了」「學生的掌握是否達到要求」。總體來說,我們的教學目標是以知識技能為核心的一維目標。
因此,幾十年來,中國基礎教育的一個基本特徵,就是以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為核心內容的「雙基」。這種以知識為本的教育理念是以大工業社會為基礎的,目的是為社會培養專門性人才。前蘇聯著名教育家凱洛夫提出的「三中心論」,即以課堂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就是這種教育理念的具體表現。
其實「雙基」的提出非常好,抓住了教學的本質。在數學「雙基」中,基礎知識主要是指概念記憶與命題理解,基本技能主要是指證明技能與運算技能。我們要求基礎知識扎實、基本技能熟練,但是在現實中它卻往往走向極端,即基礎知識扎實靠記憶,基本技能熟練靠訓練。這就使得我們的教育變成了記憶和訓練。但是這些靠記憶掌握的知識往往遺忘程度也深。有一次,我問大學文科一、二年級的學生「什麼是三角函數」「如何求球的體積」等基礎性問題,他們回答說「全忘了」。
後來我就想,我們能不能教給孩子一些讓其終身受益、最終會留下來的東西?因此,在參與課程標准制定時,我開始思考這樣一些問題:如何制定課程標准?課程內容的教育價值是什麼?開展教學活動的目的是什麼?教與學的關系是什麼?是一維目標還是三維目標?
2、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倡導智慧教育
我們現在制定課程標準的一個基本理念是「以人為本」,這是現代的教育理念。它是以知識經濟為基礎的,是當今信息時代的要求,強調的不只是知識的積累、技能的訓練,而是培養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能夠適應未來工作需要的、能夠進行終身學習的人,培養的是一個合格的公民。
從本質上來說,教育是人生存的需要,接受教育是孩子的本能。教育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經驗的教育,如古代師帶徒的教育,那是過程的教育。第二階段是知識的教育。知識本質上是一種結果,可能是思考的結果或者經驗的結果,因此以知識為本、致力於「雙基」的教育在本質上是一種結果的教育。這種教育缺少的是智慧。而智慧類似於素養,它表現在過程中,如解題的過程、玩的過程、做實驗的過程。我們要提倡的是智慧教育,這是教育的第三階段。因此,我們現在提出的教育目標不是一維的而是三維的,不僅重視結果(知識),還要重視過程(智慧)、重視學科素養的培養。

㈧ 初中英語學科特點

《英語課程標准》指出,五年級目標即9年級畢業的初中生應學會使用1500-1600個單詞和20-300個習慣用語或固定的搭配。

初中英語課程目標主要包括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以及文化意識五個方面。初中英語課程要全面提高學生學、說、讀、寫等四項技能以及在提高的基礎上綜合應用,著重培養學生理解與表達能力,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用英語受教;能夠根據教學內容設計恰當的活動,活動的形式和睦的和諧一致,病史控制性語言訓練和開放性語言訓練比例恰當,為學生自主運用所學的活動訓練,在各種的語言實踐活動中100%的學生都能參與。

英語教師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必須堅持實踐原則和交往原則,改變以往語法教學、句子分析為主的教學方法。變單純的語法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相結合;便於教師為中心以為學生為中心;變過去的多將為精講多練。這樣才符合英語學科的特點。初中英語教學要淡化語法教學,注重學生綜合運用語言能力的培養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策略的養成。

反復操練是掌握與現實這一學習目標的方法和途徑。具體體現在:第一,把握好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培養,進一步加強聽寫這方面的教學,夯實根棊;第二,注重對學生學習策略的指導,從學習方法和閱讀。聽說技巧等方面指導學生;第三,充分利用電教資源,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採用開放式教學,把學生的興趣和語感放在突出的位置上。

熱點內容
生物醫葯峰會 發布:2025-05-16 01:03:54 瀏覽:210
科倫博泰生物 發布:2025-05-16 00:28:34 瀏覽:308
徐老師來巡山投稿 發布:2025-05-16 00:26:18 瀏覽:571
桑巴雙人舞教學視頻 發布:2025-05-15 22:29:39 瀏覽:479
月子餐老師 發布:2025-05-15 22:16:43 瀏覽:160
人們用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5-05-15 21:26:05 瀏覽:209
2017高考數學文 發布:2025-05-15 15:11:48 瀏覽:817
怎麼喝水 發布:2025-05-15 14:52:53 瀏覽:829
雅本化學公司 發布:2025-05-15 13:44:02 瀏覽:940
師生問候英文 發布:2025-05-15 12:33:11 瀏覽: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