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運學科
我們需要科學的思考方法 當我讀大學的時候,我的老師 Dr. Martin在課堂上對我們說, 中國學生的存在的問題不是知識 太少,而是知識太多了。 但是可惜, 這個時代需要的不是記住很多知識的人,而是能夠迅速找到自己需要的知識,並且用其獨立思考的人。 關鍵是不斷的學習,而且要用正確的方法學習,並學習正確的內容。 在之後的幾年中,我逐漸沉下心來。將大學因為逃課而 沒有好好學習的經濟 學,數學,統計學,會計學,市場等知識再度撿起來,在工作之餘重新學習,我發現學習和求知是如此的充滿樂趣。 兩年前, 我有幸接觸了芒格的思 想。芒格主張要通過跨學科的學習,融會貫通,掌握知識的共性,從而形成自己的思維模型,將之運用於自己的主業中去。作為數據研究者,我對此理論非常感興 趣。幸運的是,之前對於大學基礎學科的自學,給我打下了理論的基礎,當我開始嘗試跨學科學習的時候,我可以站在許多高人的肩膀上進行思考。 兩年來,我的閱讀領域涉及了幾個主要方面, 經濟學,行為學,社會學,心理學,數學,自然 科學,哲學,歷史以及咨詢。 個人的知識體系,就像拼圖。 當 我們學識很淺的時候,我們會覺得每個學科的知識都是獨立的都是不同的。但當我們掌握到一定的廣度和高度,我們會發現很多道理是共通的,就像張三豐能夠從山 川大河中領悟武藝的精髓,這也是我們追求的高度。 經濟學——經濟學的思維方式,讓我們能用成本和資源稀缺性的角度看待周圍的 世界。 記得大學經濟學老師說的一句話,你們學完經濟學後,不一定能發財,但是一定會改變對世界的看法。 行為學——行為學和經 濟學,心理學,甚至社會學都有交叉。 社 會學——社會學告訴我們我們來自哪裡以及向哪裡去。 通過統計,數學等方法回歸後的社會 學研究,讓我們更清楚的看到社會現象背後的真相。 心 理學——不論是投資,理財,炒股,還是職場。 只要是人 參與的游戲,就有了解一點心理學的必要。雖然現代心理學發展較為落後,還缺乏生物學中之達爾文,物理學之牛頓的角色,但是我們自己可以把實用的片段,拼接 起來形成對自己有用的行為模型。 數學——伽利略說數學是上帝的語言。 我一直認為,語言和文字始終都無法表 達我們正確的想法,而數學可能是唯一能夠做到完美和精確的一種語言了。生活在現代卻不懂一點高等數學就好比閉著眼睛周遊迷人的愛情海。 自然科學——我非常想對此做更深的劃分 ,不過可惜,對於不是理科出生的我來說,進一步細分至物理學,化學以及生物學甚至遺傳學,挑戰和難度有點 過大。不過我對於其中的經典理論以及基本的入門知識依然充滿熱情,並且相信能夠運用於現實中的其他場合。 哲學——在最低谷的時候,我接觸到了老子和莊子。 從而打開了了解佛學,道家思想,以及東西方哲學的大門。哲學在拉丁文中就是愛智慧的意 思,這是僅次於數學的一種和上帝交流的語言。 歷史——閱讀歷史更多是因為自己的興趣,當做消遣來讀。 但是 逐漸發現個中好書和實用的思維模型甚多,因此繼續保持一定的閱讀量和思考量。 咨詢——把以上各學科稱為「道」的話,管理咨詢 就是一種「術」。 作為在咨詢行業工作多年的人,咨詢教給我的更多是一種管理學的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方式有廣泛的適用范圍,不論是思考企 業未來的發展方向,還是追女朋友。
B. 為何說天體生物學,是過去百年間最幸運和最不幸的學科
這是因為天體生物學得到了大力的支持,但是由於並沒有發現一些外星生物,所以也使得現在天體生物學往往只是一些空談。而且一旦發現外星生物的話,將會給人類帶來非常大的不幸以及損失,因為外星生物的能力可能會遠遠超過人類,這也導致現在天體生物學出現了一個非常尷尬的處境。一方面希望盡快地發現一些外星生物,但是一方面又害怕這些外星生物給人類帶來非常大的災難。
當然是否存在外星生物,這主要看人類的發展水平能夠達到什麼樣的程度,一旦出現外星生物的話,人類是否有能力應對,如果沒有能力應對的話,人類應該如何避免發生災難。
C. 大腦允許精通幾門不同的學科
人類大約有幾百億個腦細胞,每個腦細胞大約有幾百條腦神經,每條神經上大約有幾百個突觸,每個突觸有幾百到幾千個蛋白質,一個腦細胞的作用大約相當於一台大型計算機,一個突觸的作用大約相當於計算機的一塊晶元。可以很簡單地推算出來,人的大腦相當於上千億塊或上萬億塊晶元。
人類目前最大型的並行計算機,美國的白色戰略加速計算機(White ASCI)也不過8000塊晶元,和人類的大腦比,相差大約一億倍,也就是差8到9個數量級。
計算機的運算能力一般用一秒鍾能做多少次加法運算來統計,目前最快的是中國的「天河二號」,以峰值計算速度每秒5.49億億次、持續計算速度每秒3.39億億次雙精度浮點運算的優異性能位居榜首。
由於人腦是超級巨大的並行運算系統,所有突觸以及每個突觸上的所有蛋白質,都可以瞬間同時運動,蛋白質之間又只有幾納米距離,電流在這個距離上一秒可運行幾千億次,人腦運算速度的數量級就大得沒法形容,大約1後面跟27個零到30個零。要知道,40億次,才不過是4後面跟9個零而已,差了大約20個數量級。
所以,如果用計算機來模擬人類大腦的功能,以目前研究進展的速度而言,大約還要一百年才能實現。因為根據著名的「摩爾定律」,計算機的運算速度每18個月提高一倍,也就是每年大約提高0.67倍,要提高20個數量級就需要100多年。俺這輩子肯定是看不到了。
另外還有一個因素沒有考慮,計算機就兩種電路狀態,開或關,而腦細胞、腦神經、突觸、蛋白質以及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都有很多種,運動起來遠比電路復雜得多了。所以人類搞清人腦功能的時間還要推後。
人的大腦是人體中最微妙的智能器官。它重約1.3千克,體積只有1.4立方分米,大約由100多億個神經細胞所組成。每個神經細胞的周圍,有1000~10000個突觸伸展出去,和相鄰的神經細胞的突觸相交聯。這些突觸像電路一樣,都具有一個能通過或停止「電子流動」的「閘門」,因此,大腦能夠儲存10萬億位的信息量。這樣的存貯能力可與1萬台計算機的存貯容量相媲美。
人腦的思維形式有兩種:一種是形式化思維,是人腦演繹能力的表現,具有邏輯的循序的特點:一種是模糊性的思維,是人腦歸納能力的表現,可同時進行綜合的整體的思考。盡管在人的一生中,每小時約有1000個神經細胞發生障礙,一年內有近900萬個神經喪失功能,然而,即使如此,大腦仍能正常地工作,其主要原因,就是大腦有足夠的「後備力量」。一些神經細胞發生故障,另一些「備用」的神經細胞馬上頂替上來。
科學家從人腦的功能原理上,受到了啟發,研製成功了電子計算機。電子計算機是20世紀最重大的發明之一。它具有非凡的計算能力,現代最快的計算機在1秒鍾內,能完成上億次運算,這樣的計算速度和計算過程的可靠性,是人工計算望塵莫及的。計算機還能模仿人的某些感覺和思維功能,按照一定的規則進行判斷和推理,代替人的部分腦力勞動。正因為這樣,計算機受到了人們的高度重視,被稱之為「電腦」,而且在各個領域里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現代計算機總是按照人規定的程序進行工作的。在這些程序中,人要為計算機預見到一切可能發生的情況,並安排好計算機該如何作出反應。一旦出現了意料之外情況,計算機也會暈頭轉向,束手無策。
英國《獨立報》14日報道說,研究人員首次計算出了人腦的記憶容量,發現人腦在這方面的能力超過所有的電腦。那些預言電腦的能力將超過人腦的人已經能夠被證明是絕對錯誤的。
報道說,在《大腦與思維》雜志發表了上述計算結果的科學家們說,盡管最大的電腦的記憶容量是1,000,000,000,000個位元組(10的12次,即方),人腦的記憶容量的位元組數則大到10後面跟8432個零。研究人員說,記憶是自然智慧的基礎,而人腦的記憶容量至今還是個謎,因為沒人能建立合適的計算模型將其測算出來。人腦中神經元的數量是已知的,大約為1000億個,許多分析家以此為基礎提出了電腦不久將超過人腦的觀點。但是研究人員並不局限於這個角度,他們運用一系列運演算法則,計算出了人腦的記憶總量,其中包括不同神經網路的龐大數量,這項發現可能會改變電腦設計的思路。今後的電腦可能不是增加位元組,而是模仿人腦,特別是更加註重神經網路。人腦細胞有140——160億條,被開發利用的僅佔1/10。人腦子里儲存的各種信息,可相當於美國國會圖書館的50倍,即5億本書的知識。
人的大腦有100多億個神經細胞,每天能記錄生活中大約8600萬條信息。據估計,人的一生能憑記憶儲存100萬億條信息。
如能把大腦的活動轉換成電能, 相當於一隻20瓦燈泡的功率。
根據神經學家的部分測量,人腦的神經細胞迴路比今天全世界的電話網路還要復雜1400多倍。
每一秒鍾,人的大腦中進行著10萬種不同的化學反應。
人體5種感覺器官不斷接受的信息中,僅有1%的信息經過大腦處理,其餘99%均被篩去。
大腦神經細胞間最快的神經沖動傳導速度為400多公里/小時
大腦的四周包著一層含有靜脈和動脈的薄膜,這層薄膜里充滿了感覺神經。但是大腦本身卻沒有感覺,即使將腦子一切為二,人也不會感到疼痛。
人的大腦平均為人體總體重的2%,但它需要使用全身所用氧氣的25%,相比之下腎臟只需12%,心臟只需7%。神經信號在神經或肌肉纖維中的傳遞速度可以高達每小時200英里。
人體內有45英里的神經。
人的大腦細胞數超過全世界人口總數2倍多,每天可處理8600萬條信息,其記憶貯存的信息超過任何一台電子計算機。
此外,直至如今依舊有大部分人認為,人腦僅被開發10%,其實這只是個荒誕的謬誤。
「10%」的荒誕說法不可信有多個理由。首先是大腦成像探索技術,如X光掃描、磁共振等等,都已清楚地顯示,大腦的大部分區域不是處於潛伏狀態的。雖然一些比較簡單的活動可能一次只需要使用大腦極小部分,但是那些非常復雜的活動或思考模式卻需要使用大腦的很大一部分。就像人們運動時不會一次性使用所有的肌肉組織一樣,大腦也不會一次性調用大腦的所有部分。一些運動,如:吃東西,看電視或者讀書,你只需要使用大腦一些特殊的功能就可以完成。然而,大腦的所有部分在一整天不同的活動中可能都會被用到。
「10%」的說法還預示著大腦有大多「沒用上」的部分佔據著空間。按照這種說法,切除或者損壞「沒用上」的部分,對大腦造成的影響應該可以忽略。然而,我們現在已經知道即使破壞人類大腦的很小區域,也可能產生行為上的毀滅性效果。由中風引起的大腦很小區域的損傷,都可能引起全部能力的喪失;某種神經障礙,比如帕金森病,也是隻影響大腦的特定區域。 這就是為什麼神經外科醫生在癲癇和腦腫瘤的手術中,要摘除一些大腦組織必須提前小心繪制腦圖,以確保大腦的基本區域不受損傷。「幸運的是,子彈深入他的腦殼,只損害了你大腦不用的那90%!」——你曾聽說過醫生這樣對病人說嗎?
而且從進化的觀點看,大腦不可能進化出90%無用的部分。如果大個的大腦沒有優勢,它就不可能這樣進化。大腦是維持和利用巨大身體能源供應的昂貴器官。另外,功能性大腦成像研究顯示出大腦所有區域的功能。就算是我們在入睡時,大腦也是活躍的,這時候大腦仍然被「佔用」,這只是另一種活躍狀態。
用發育的觀點來看,10%的大腦利用率也是站不住腳的。諾貝爾獎得主戴維H·哈勃和托斯頓N·維塞爾證實:如果在早期發育階段沒有視覺信息刺激眼睛(和大腦),那麼視力將全部喪失。那麼,我們可以這樣推論:假如90%的大腦沒有被利用的話,那麼,很多神經旁路就會退化。
大腦的適應性是相當強的,具有損傷後復原的能力。當一個大腦受到損傷後,剩餘的神經組織有時候可以替代或補償損失部分的功能。大腦對損失功能的恢復能力並不表明損傷的部分沒有功能。這種能力是大腦改組和再接線的能力。年輕的、孩子的大腦適應性相當強,一個年輕大腦的受損區域的功能可以被剩餘腦組織替代。
為了控制孩子的癲癇,醫生有時候不得不摘除孩子的很大一部分腦區,結果孩子卻不可思議地康復了。這樣奇跡康復的情景在成人的大規模腦外科手術中很少見。
事實上,大腦「用得到」的部分分散在各種官能區的周圍,也就意味著大腦的大部分組成其實是「有用的」。
「10%」說法的變體
「10%」這種說法不僅僅是一種靜態的、不明了的模擬陳述。它有多種說法,而這種適應性令它比那些經過包裝的垃圾信息擁有更長的生命周期。其中一種最基本的說法聲稱,幾年前一位科學家發現我們確實只需要使用大腦的10%即可。另一種不同的說法稱我們的大腦現在有10%已經被描繪,但是慢慢的就被誤解為只需使用10%。第三種說法是克雷格·卡格斯早前描述的。
這種觀點認為大腦不知為何巧妙地被分為兩部分:有意識和無意識。其中有意識部分大概只使用10%~20%;無意識部分佔到80%~90%,且都沒有被利用。這種說法使大腦探索研究變得更加容易被誤解。
這種荒誕說法之所以能長期存在的部分原因是,當信念本身保持不變的時候,即使其中一種說法被證明是錯誤的,那些相信「10%」說法的人可以很容易將自己相信的理由轉移到另外一種說法的基礎上。例如,X光掃描顯示整個大腦活動時,他仍然可以聲稱其中90%的活動是無意識的,因而「10%」的說法仍然是正確的。
這種說法的流傳還可以用羅伯特·塞繆爾所給出的術語來解釋。「心理學上,雖然實證不能支撐某種觀點,但仍然被認為正確,是因為這種觀點的不斷重復改變了我們對經歷的思考方式。」那些持謬誤者再三重復自己認為對的觀點,直到這種觀點得到廣泛的認同,就像飯後不宜游泳的警告一樣——這就是所謂的「謊言重復一千遍就成了真理」。
「10%」說法最具誘惑的地方可能是我們可以發展自身的精神能力,至少可以通過提高我們的記憶力或是集中力對我們的一些競賽有幫助。廣告稱,如果我們開發了最不可思議的大腦,那麼所有的一切都可以獲得。
或許對付這種說法最好的辦法是當這種說法被人提及時,直接反問:「哦?你的大腦哪部分沒有被用到呢?」
D. 幸運的是,我通過了所有學科的考試
luckily, i have passed the exams of all subjects.
E. 急!!!關於大學學科的問題
大學的這個看專業是什麼然後學社么的,社團啊,看自己的興趣吧,可以多加的,大學是很自主的,只要你子昂學,都可以學,大學先是綜合類,理工類,文科類,然後是各院系,然後是專業
F. 對學習會計學科的期望是什麼
點睛:同事L君,人雖瘦弱,但滿腹經綸,也極認真。授課有自己獨到之處,但學回生有些答不解,故產生了所附的師生對話。核心其實是老師在課堂上應該教什麼和學生應該學什麼的問題。我在企業有較長的工作經歷,剛到學校時曾極力希望學生學些實用的東西,當時被資深的老師冷嘲熱諷還不太服氣。但是經過幾年的教學經歷和不斷思考,從某個角度講,越來越認同L老師的看法。大學是學習知識的地方,更是培養素質、錘煉性格的地方,一味的追求實用,只能是喪失大學精神。實際上所謂的技能在實踐中是很容易就可以掌握的,似乎不需要漫長的大學時代去學習和掌握。從智力教育、到素質教育、再到動力教育,整個國家的教育體制也許都要經歷一個痛苦的蛻變過程,我們適逢其中,是痛苦也是幸運。經得L老師同意,將師生對話放在我的博客上。希望看過此對話的朋友能夠發表你的看法,目的只有一個,希望我國的教育、特別是職業教育不斷進步。
G. 遇見什麼樣的班主任,是孩子們一生的幸運
遇到一個對學生嚴厲並且可以對每個同學都公平的班主任,是孩子一生的幸運。
我覺得我遇到我的高中班主任就是一件很幸運的事情,因為我的高中班主任是一個很嚴肅的人,他嚴肅到讓我們班的男生都覺得他很可怕。他在每節課都會來抽查我們的學習狀態,每天早自習也會檢查我們各科的作業,正因為他的嚴格所以我們全班同學都考進了本科。
H. 巨蟹座的幸運指數
巨蟹座的幸復運數字是2,每個月制幸運日期2、11、29。你的幸運時間一天有24小時,你的幸運時間在凌晨2點到3點。還有就是說幸運的星期是星期一,然後你的幸運色,幸運色是紫色。紫色系列的,比較柔和強烈的都可以的。巨蟹花是百合、野江花。
I. 如何學好初中所有學科
不知你在復哪所初中。制建議初中千萬別扁科,學的要扎實些,這樣到時候中考的幸運率會大些。另外建議多想想根本性的問題。一切需要自己探索。但要堅定你的原則。你的原則是你的生活重心。
蘭生幽谷,不為無人欣賞而不芬芳,大河奔涌,不為一去不返而據東流。祝你成功。(可惜那時我已經從附中畢業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