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勝吳廣文言文
⑴ 文言文《陳涉世家》全部翻譯
陳勝是陽城人,表字叫涉。吳廣是陽夏人,表字叫叔。陳涉年輕時,曾經跟別人一道被僱傭耕地。(有一次)他停止耕作走到田畔高地上(休息),因失望而嘆恨了好久,說:「如果誰富貴了,不要互相忘記了。」被僱傭的人笑著回答:「你是被僱傭耕地的人,哪兒來的富貴呢?」陳勝長嘆說:「唉,燕雀怎麼知道天鵝的志向呢!」
秦二世元年七月,(朝廷)征發貧苦人民去駐守漁陽,九百人停駐在大澤鄉。陳勝、吳廣都被編入謫戍的隊伍,並擔任駐守隊伍的隊長。適逢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計已經耽誤守邊期限。誤期,按照法律都要被殺頭。陳勝、吳廣於是商量說:「現在逃跑是死,發動起義也是死,同樣是死,為國事而死,好嗎?」陳勝說:「天下百姓苦於秦朝(的統治)很久了。我聽說秦二世是(秦始皇的)小兒子,不應該被立為國君,該立的人是長子扶蘇。扶蘇因多次勸諫的緣故,皇上派他在邊外帶兵。現在有的人聽說他無罪,二世卻把他殺了。百姓們大多聽說他很賢明,卻不知他已經死了。項燕是楚國大將,多次立下戰功,愛憐士兵,楚國人很愛戴他。有的人認為他死了,有的人認為他逃走了。現在如果把我們的人冒充自稱是公子扶蘇和大將項燕的隊伍,為天下首發,應當(有)很多響應的人。」吳廣認為他說的正確。就去占卜。占卜的人知道他們的意圖,說:「你們要做的事都能成功,可以建功立業。但你們把事情向鬼神卜問過嗎?」陳勝、吳廣很高興,考慮卜鬼的事情,說:「這是教我們先威服眾人罷了。」就(用)丹砂(在)綢子上寫「陳勝王」(三個字),放在別人所捕的魚的肚子里。士兵們買魚回來烹食,發現魚肚子里綢子上寫的字,本來就已經認為詭異了。陳勝又暗使吳廣到駐地旁的叢林里的神廟中,天黑以後用篝火裝作鬼火,作狐狸嗥叫的凄厲聲音叫道:「大楚興,陳勝王。」士兵們夜裡都很驚慌恐懼。第二天,士兵們到處談論,都指指點點,互相以目示意陳勝。
吳廣一向愛護士卒,士兵們多願聽吳廣的差遣。(一天)押送戍卒的兩個軍官喝醉了,吳廣故意多次說想要逃跑,使軍官惱怒,使(軍官)責辱他,用來激怒那些士兵。軍官果真用鞭打吳廣。軍官拔劍出鞘(要殺吳廣),吳廣跳起來,奪過劍殺死軍官。陳勝幫助他,一同殺死了兩個軍官。陳勝、吳廣召集並號令所屬的人說:"你們諸位碰到了大雨,都已經耽誤了守邊的時期,誤期就要被殺頭。即使僅能免於斬刑,但是因守邊而死的人有十分之六七。況且壯士不死倒也罷了,死就要干出大事業,王侯將相難道有天生的貴種嗎?"所屬的人都說:"聽從(你的)號令。"於是就冒充是公子扶蘇、項燕的隊伍,依從人民的願望。露出右臂(作為起義的標志),號稱大楚。(用土)築台,並(在台上)宣誓,用(兩)尉的頭祭天。陳勝自立為將軍,吳廣為都尉。起義軍首先攻下大澤鄉,收集大澤鄉的軍隊,攻打蘄縣。蘄縣攻下之後,就派符離人葛嬰率領軍隊攻取蘄縣以東的地方,攻打銍、酇、苦、柘、譙等地,都攻下了。行軍中沿路收納兵員,等到到達陳縣時,(起義軍有)戰車六七百輛,騎兵一千多人,步兵幾萬人。攻打陳縣時,郡守和縣令都不在(城中),只有守城的官員在城門洞里與起義軍作戰。起義軍(一時)不能戰勝,(不久)守丞被人殺死了,起義軍就進城佔領了陳縣。過了幾天,下令召集鄉官與當地有聲望的人一起來集會議事。鄉官與有聲望的人都說:"將軍您親身披著堅固的鐵甲,拿著銳利的武器,討伐暴君的惡行、誅滅暴虐的秦朝,重新建立楚國,論功勞應當稱王。"陳勝於是立為王,國號「張楚」,意為張大楚國。在這個時候,各郡縣苦於秦朝官吏壓迫的人,都懲罰那些當地各郡縣的長官,殺死他們來響應陳
⑵ 誰有陳勝吳廣起義文言文的全解
一、文學常識
1. 司馬遷,字子長,漢朝夏陽人,史學家、文學家。
2. 《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全書130篇。
3. 「世家」是《史記》傳記中之一體,主要記錄諸侯之事。
二、字形字音
夏(jiǎ) 輟(chuò) 悵(chàng) 苟(gǒu) 鵠(hú) 閭(lǚ) 適(zhé) 戍(shù) 當行(háng) 度(ó) 數(shuò)諫(jiàn) 數(shù)萬 帛(bó) 罾(zēng) 篝(gōu) 忿恚(fèn huì)笞(chī)毋(wú)蘄(qí) 徇(xùn) 銍(zhì) 酇(cuó) 柘(zhè) 譙(qiáo) 乘(shèng) 弗(fú) 誅(zhū) 稷(jì)
三、文言詞語
1.一般詞語
【少(shào)】年輕。【嘗】曾。【佣耕】被僱傭耕地。【輟】停止。【之】去,往。【悵】失望。 【苟】如果。 【若】你。 【太息】長嘆。 【嗟乎】唉。 【燕雀】小鳥,比喻見識短淺的人。 【鴻鵠】天鵝,比喻有遠大抱負的人。【閭左】指貧苦人民。 【屯】停駐。 【次】編次。【當行】當在征發之列。 【會】適逢,正巧遇到。 【度(ó)】估計。【失期】誤期。 【謀】謀劃,商量。 【舉】發動。 【等】同樣。 【死國】為國事而死。 【苦秦】苦於秦(的統治)。 【立】指立為國君。 【數(shuò)】屢次。 【將(jiàng)】帶兵。 【或】有的(人)。 【憐】愛戴。【誠】如果。 【詐】假裝。 【行卜】去占卜。【指意】意圖。 【足下】指對方,古人對於別人的敬稱。 【念】考慮、思索。【威眾】威服眾人。【王】稱王。【帛】絲織品。【固】本來。【間(jiàn)令】暗使。間,私自,偷著。 【次】旅行或行軍在途中停留。次所,這里指軍隊駐扎的地方。【叢】樹木,鬼神所憑寄的地方。叢祠,神祠。 【旦日】第二天。【挺】拔出。【並】一齊。【召令】召集並號令。 【 徒屬】所屬的人。【 公等】你們諸位。公,對對方的敬稱。【藉,第,令】都是「即使、假若」的意思。【十六七】十分之六七。 【寧】難道。 【受命】聽從(你的)號令。【從】依從。 【民欲】人民的願望。 【袒】露出。 【為】築。 【盟】盟誓。 【收】收集。 【下〕攻下,攻克。【徇】攻佔(土地)。指率軍巡行,使人降服。 【行】行軍。 【比】等到。 【譙門】城門洞。 【三老】封建社會里掌管教化的鄉官。【豪傑】這里指當地有聲望的人。 【與皆】一起。 【會】集會。 【計事】議事。 【執】緊握著。 【社稷(jì)】國家。社,土地神。稷,穀神。封建君主祭社稷,祈求豐年,後來就把社稷作為國家的代稱。【號】宜稱。【刑】懲罰。
2.一詞多義
【亡】(1)死亡;(2)逃走。 【書】(1)寫。(2)字條。【故】(1)緣故。(2)故意
3.詞類活用
【大雨】下大雨。 【法】按照法律。 【丹】硃砂。這里是「用硃砂」的意思。 【罾】魚網,這里作動詞,就是用網捕。【篝火】用籠罩著火。這里的意思是用篝火裝作「鬼火」。篝,籠。【狐鳴】作狐狸嗥叫的凄厲聲音。 【指目】指指點點,互相以目示意。 【笞(chī)】用鞭、杖或竹板打。 【堅】指鐵甲。 【銳】指武器。
4.通假字
【適】通「謫」。戍,強迫去守邊。 【唱】通「倡」,首發。 【以】通「已」,已經。 【被】通「披」。
5.古今異義
【往往】古:到處;今:指一般或通常。
6.成語
【被堅執銳】身穿著戰甲,拿著武器,意思是親自作戰。
四、閱讀理解
1.「悵恨」「太息」表現了陳勝怎樣的感情?
對受剝削、受壓迫的僱傭生活的強烈不滿。
2.「苟富貴,無相忘」表明了陳勝什麼願望?
擺脫貧困,改變現狀。
3.「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表明了什麼?
陳勝出身低賤,卻有遠大的抱負。
4.表明陳勝同情跟自己同命運的人的句子是什麼?
苟富貴,無相忘。
5.畫龍點睛、提挈全文的詞語是什麼?後文與之相照應的詞句有那些?
畫龍點睛、提挈全文的詞語是「鴻鵠之志」。後文與之相照應的詞句有:「舉大計」、「死國」、「王侯將相」。
6.「燕雀」、「鴻鵠」各比喻什麼?「鴻鵠之志」指什麼?
「燕雀」比喻見識短淺的人(文中暗指其餘佣者);「鴻鵠」比喻有遠大抱負的人(文中暗指陳勝自己)。
「鴻鵠之志」指遠大的抱負,文中具體指反抗秦王朝的暴虐統治,擺脫受壓迫、受奴役的地位。
7.「佣者笑而應」中的「笑」表現了他們的什麼心態?
嘲諷陳勝。
8.本文傳主是陳涉,為什麼開頭連吳廣的姓名也作交代?
因二人合謀起事,吳廣在起義中有特殊作用。
9.表明陳涉胸懷大志的句子是什麼?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10.起義的直接原因(導火線)和根本原因各是什麼?
直接原因是:遇雨失期。失期,法皆斬;根本原因是:天下苦秦久矣。(秦王朝的暴虐統治。)
11.陳勝、吳廣認為起義將得到廣大人民支持(即「宜多應者」 )的理由是什麼?(另問:陳勝在起義前對形勢作了怎樣的分析?)
①天下苦於秦的暴虐統治太久,百姓對秦朝痛恨;②秦二世殺太子扶蘇,引起了群眾對秦王朝的更大不滿;③楚人懷念楚將項燕,有強烈的復國願望。
12.陳勝提出了怎樣的策略口號?
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
14.起義前所做的輿論准備是什麼?有什麼目的?
①置書書魚腹(將寫有「陳勝王」的字條放入魚腹中,戍卒買魚,得此字條);②篝火狐鳴[或「故作狐鳴」](吳廣在駐地旁叢祠中,以篝火作鬼火,裝作狐狸叫:「大楚興,陳勝王」。)
目的:樹立陳勝形象,鞏固陳勝在戍卒心目中的地位,為起義順利發動作輿論准備。
15.表明陳勝也知道起義有可能失敗的句子是什麼?
「舉大計亦死」。
16.陳勝的領導才幹突出表現在哪兩個方面?
①對策略口號的分析上;②起義的准備、發動上。
17.陳勝判斷君主「當立」、「不當立」的主要依據是什麼?
按封建倫理,立長不立幼。
18.從「卜鬼」和「故作狐鳴」可看出古代農民起義具有什麼特點?
帶有封建迷信色彩或利用人民群眾的封建迷信思想。
19.起義的第一步是什麼?激勵群眾反抗決心的話是什麼?
第一步是並殺二尉。激勵群眾反抗決心的話是: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20.「公等遇雨……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一段話說了哪兩層意思?
(1)分析處境(不是被殺,就是戍邊而死)
(2)大丈夫要死就要干大事(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
21.用現代漢語表達「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意思,並分析反問的作用。
「王侯將相難道有天生的貴種嗎?」使用反問,鮮明地表現了陳勝的叛逆性格和反抗精神,有激勵眾人反抗決心的作用,具有很大的鼓動性和號召力。
22.概括第三段的內容和層次。
第三段寫發動起義到建立政權的經過。分三層:(1)起義開始的情形;(2)起義迅猛發展的形勢及建國經過:(3)諸郡縣反秦斗爭形勢。
23.起義發動十分周密,具體表現在哪幾方面?
(1)借吳廣被鞭打怒卒,使戍卒站在自己的一邊;(2)殺死二尉,堵死眾戍卒的退路;(3)向大家講明兩種前途,激勵眾人的反抗決心。
24.表現起義初期迅猛發展的語句有哪些?
「車六七百乘,騎千餘」、「陳守令皆不在」。
25.「陳守令皆不在」說明了什麼?
起義軍隊伍壯大,守令望風而逃。
26.「守丞死」和「三老、豪傑」 的話及「諸郡縣」的響應說明了什麼?
「守丞死」說明秦軍人心背離;「三老、豪傑」的話和「諸郡縣」的響應說明人心所向。
27.全文的線索是什麼?
陳勝和吳廣的活動。
28.「等死」指什麼?
「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
29.「死國可乎」表現了陳勝什麼樣的精神?
敢於斗爭,要死得有價值的遠大抱負和寬闊胸襟。
30.卜者的話有什麼作用?
照應「天下苦秦久矣」,表明人民要求推翻秦朝的願望強烈,暗示陳勝以「卜鬼」「威眾」,引出「威眾之策」。
31.怎樣評價陳勝?
陳勝有雄才大略,他機智,有卓越的宣傳能力和組織才能,是成熟的農民起義組織者和領導者。
五、參考譯文
陳勝是陽城人,字涉。吳廣是陽夏人,字叔。陳涉年輕的時候,曾經跟別人一道被僱傭耕地,陳涉停止耕作到田邊高地休息,因失望而嘆恨了很久,說:"如果有一天富貴了,不要彼此忘記。"同伴們笑著回答說:"你做僱工為人家耕地,哪裡談得上富貴呢?"陳涉長嘆一聲說:"唉,燕雀怎麼知道鴻鵠的凌雲志向呢!"
秦二世元年七月,朝廷征調貧苦平民九百人去戍守漁陽,駐在大澤鄉。陳勝、吳廣都被按次序編入戍邊的隊伍裡面,擔任了小頭目。恰巧遇到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計已經誤期。誤期,按照秦朝法令都要斬首。陳勝、吳廣於是一起商量說:"現在逃跑也是死,起義也死,同樣是死,為國事而死可以嗎?"陳勝說:"全國百姓長期受秦王朝壓迫,痛苦不堪。我聽說秦二世是秦始皇小兒子,不應當立為皇帝,應當立為皇帝的人是公子扶蘇。扶蘇因為多次勸戒秦始皇的原因,皇帝派他在外面帶兵。現在有人聽說扶蘇沒有罪,二世卻殺了他。百姓多數聽說他賢明,卻不知道他已經死了。項燕做楚國的將領的時候,多次立有戰功,又愛護士兵,楚國人很愛憐他。有人認為他死了,有人認為他逃跑了。現在果真把我們的這些人冒充公子扶蘇、項燕的隊伍,向全國發出號召,應該有很多響應的人。"吳廣認為陳勝所說的正確。於是二人去占卜。占卜的人知道他們的意圖,說:"你們的事情都能成功,將建立功業。然而你們把這件事向鬼神卜問一下吧?"陳勝、吳廣很高興,又考慮卜鬼的事,說:"這是教我們首先威服眾人罷了。"於是用丹砂在絲綢上寫道:"陳勝王",放在別人用網捕獲的魚的肚子裡面。戍卒買到那條魚回來煮著吃,發現魚肚子裡面的帛書,本來已經對這件事感到奇怪了。陳勝又暗中派遣吳廣到戍卒駐地旁邊叢林里的神廟中去,在晚上用竹籠罩著火裝作鬼火,像狐狸一樣叫喊道:"大楚復興,陳勝為王!"戍卒們夜裡都驚慌恐懼。第二天,戍卒中到處談論這件事,都指指點點,互相示意的看著陳勝。
吳廣向來愛護士卒,士兵們有許多願意替他效力的人。押送戍卒的兩個軍官喝醉了酒,吳廣故意多次說想要逃跑,惹軍官惱怒,讓軍官責辱自己,以便激怒那些戍卒。軍官果真用竹板打吳廣。軍官又拔出寶劍來威嚇,吳廣跳起來,奪過寶劍殺死軍官。陳勝幫助他,一同殺死了兩個軍官。陳勝、吳廣召集並號令眾戍卒說:"你們碰到了大雨,都已經誤了朝廷規定的期限,誤期就會殺頭。就算朝廷不殺我們,但是戍邊的人十個里頭肯定有六七個死去。再說好漢不死便罷,要死就要取得大名聲啊!王侯將相難道是天生的貴種嗎?"眾戍卒都說:"聽從您的命令。"於是就冒充是公子扶蘇、項燕的隊伍,順從人民的心願。軍隊露出右臂作為標志,號稱大楚。他們築起高台,在台上結盟宣誓,用尉的頭祭告天地。陳勝自立為將軍,吳廣為都尉。起義軍首先攻下大澤鄉,吸收民眾參軍後接著攻打蘄縣。蘄縣攻下之後,就派符離人葛嬰率領部隊去奪取蘄縣以東的地方,攻打銍、酇、苦、柘、譙等地,都攻佔下了。在行軍時又沿途吸收群眾參加起義軍,等到到達陳縣,起義軍已有戰車六七百輛,騎兵一千多,步兵幾萬人。攻打陳縣時,郡守和縣令都不在城中,只有守丞的譙門中同起義軍作戰。守丞戰敗,被殺死了,起義軍就進城佔領了陳縣。過了幾天,陳勝下令召集三老、豪傑一起來集會議事。三老、豪傑都說:"將軍親身披著堅固的鐵甲,拿著銳利的武器,討伐無道的秦王,進攻暴虐的秦朝,重新建立楚國,論功勞應當稱王。"陳勝就立為王,宣稱要重建楚國。在這時,各郡縣受秦朝官吏壓迫的人,都懲罰那些當地各郡縣的長官,殺死他們來響應陳涉。
或 陳勝是陽城人,字涉。吳廣是陽夏人,字叔。陳涉年輕的時候,曾經跟別人一道被僱傭耕地,陳涉停止耕作到田邊高地休息,因失望而嘆恨了很久,說:"如果有一天富貴了,不要彼此忘記。"同伴們笑著回答說:"你做僱工為人家耕地,哪裡談得上富貴呢?"陳涉長嘆一聲說:"唉,燕雀怎麼知道鴻鵠的凌雲志向呢!"
秦二世元年七月,朝廷征調貧苦平民九百人去戍守漁陽,駐在大澤鄉。陳勝、吳廣都被按次序編入戍邊的隊伍裡面,擔任了小頭目。恰巧遇到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計已經誤期。誤期,按照秦朝法令都要斬首。陳勝、吳廣於是一起商量說:"現在逃跑也是死,起義也死,同樣是死,為國事而死可以嗎?"陳勝說:"全國百姓長期受秦王朝壓迫,痛苦不堪。我聽說秦二世是秦始皇小兒子,不應當立為皇帝,應當立為皇帝的人是公子扶蘇。扶蘇因為多次勸戒秦始皇的原因,皇帝派他在外面帶兵。現在有人聽說扶蘇沒有罪,二世卻殺了他。百姓多數聽說他賢明,卻不知道他已經死了。項燕做楚國的將領的時候,多次立有戰功,又愛護士兵,楚國人很愛憐他。有人認為他死了,有人認為他逃跑了。現在果真把我們的這些人冒充公子扶蘇、項燕的隊伍,向全國發出號召,應該有很多響應的人。"吳廣認為陳勝所說的正確。於是二人去占卜。占卜的人知道他們的意圖,說:"你們的事情都能成功,將建立功業。然而你們把這件事向鬼神卜問一下吧?"陳勝、吳廣很高興,又考慮卜鬼的事,說:"這是教我們首先威服眾人罷了。"於是用丹砂在絲綢上寫道:"陳勝王",放在別人用網捕獲的魚的肚子裡面。戍卒買到那條魚回來煮著吃,發現魚肚子裡面的帛書,本來已經對這件事感到奇怪了。陳勝又暗中派遣吳廣到戍卒駐地旁邊叢林里的神廟中去,在晚上用竹籠罩著火裝作鬼火,像狐狸一樣叫喊道:"大楚復興,陳勝為王!"戍卒們夜裡都驚慌恐懼。第二天,戍卒中到處談論這件事,都指指點點,互相示意的看著陳勝。
吳廣向來愛護士卒,士兵們有許多願意替他效力的人。押送戍卒的兩個軍官喝醉了酒,吳廣故意多次說想要逃跑,惹軍官惱怒,讓軍官責辱自己,以便激怒那些戍卒。軍官果真用竹板打吳廣。軍官又拔出寶劍來威嚇,吳廣跳起來,奪過寶劍殺死軍官。陳勝幫助他,一同殺死了兩個軍官。陳勝、吳廣召集並號令眾戍卒說:"你們碰到了大雨,都已經誤了朝廷規定的期限,誤期就會殺頭。就算朝廷不殺我們,但是戍邊的人十個里頭肯定有六七個死去。再說好漢不死便罷,要死就要取得大名聲啊!王侯將相難道是天生的貴種嗎?"眾戍卒都說:"聽從您的命令。"於是就冒充是公子扶蘇、項燕的隊伍,順從人民的心願。軍隊露出右臂作為標志,號稱大楚。他們築起高台,在台上結盟宣誓,用尉的頭祭告天地。陳勝自立為將軍,吳廣為都尉。起義軍首先攻下大澤鄉,吸收民眾參軍後接著攻打蘄縣。蘄縣攻下之後,就派符離人葛嬰率領部隊去奪取蘄縣以東的地方,攻打銍、酇、苦、柘、譙等地,都攻佔下了。在行軍時又沿途吸收群眾參加起義軍,等到到達陳縣,起義軍已有戰車六七百輛,騎兵一千多,步兵幾萬人。攻打陳縣時,郡守和縣令都不在城中,只有守丞的譙門中同起義軍作戰。守丞戰敗,被殺死了,起義軍就進城佔領了陳縣。過了幾天,陳勝下令召集三老、豪傑一起來集會議事。三老、豪傑都說:"將軍親身披著堅固的鐵甲,拿著銳利的武器,討伐無道的秦王,進攻暴虐的秦朝,重新建立楚國,論功勞應當稱王。"陳勝就立為王,宣稱要重建楚國。在這時,各郡縣受秦朝官吏壓迫的人,都懲罰那些當地各郡縣的長官,殺死他們來響應陳涉。
⑶ 陳勝吳廣起義里有一段文言文很有名
郭敦顒回答:
司馬遷《史記》—世家第十八 陳涉——
陳涉少時嘗與人佣耕,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曰:「苟富貴,無相忘。」佣者笑而應曰:「若為佣耕,何富貴也?」陳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陳勝(涉)召令徒屬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當斬。藉弟令毋斬、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⑷ 陳勝吳廣起義那篇文言文里的問題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⑸ 陳勝,吳廣那篇文言文叫什麼
陳勝吳廣起義的那篇文言文叫做《陳涉世家》。它是司馬遷所著《史記》中的一篇,是秦末農民起義領袖陳勝吳廣的傳記。
⑹ 文言文中陳勝吳廣起義的直接原因是什麼
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
秦二世元年秋,秦朝廷征發閭左貧民屯戍漁陽,陳勝、吳廣等900餘名戍卒被征發前往漁陽戍邊,途中在蘄縣大澤鄉為大雨所阻,不能如期到達目的地,情急之下,陳勝、吳廣領導戍卒殺死押解戍卒的軍官,發動兵變。根本原因就是秦的殘暴統治 。
大澤鄉起義沉重打擊了秦朝政權,揭開了秦末農民大起義的序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平民起義。秦二世元年秋,秦朝廷征發閭左貧民屯戍漁陽,陳勝、吳廣等900餘名戍卒被征發前往漁陽戍邊,途中在蘄縣大澤鄉為大雨所阻,不能如期到達目的地,根據秦朝法律,過期要斬首。情急之下,陳勝吳廣領導戍卒,殺死押解戍卒的將尉,發動兵變,口號是大楚興,陳勝王。起義軍推舉陳勝為將軍,吳廣為都尉,連克大澤鄉和蘄縣,並在陳縣建立張楚政權,各地紛紛響應。大澤鄉起義因為陳勝得勢後驕傲,加上秦將章邯率秦軍鎮壓而失利。
⑺ 陳涉世家文言文翻譯
【翻譯】:
陳勝是陽城人,字涉。吳廣是陽夏人,字叔。陳涉年輕的時候,曾經跟別人一道被僱傭耕地,陳涉停止耕作到田邊高地休息,因失望而嘆恨了很久,說:「如果有一天富貴了,不要彼此忘記。」同伴們笑著回答說:「你做僱工為人家耕地,哪裡談得上富貴呢?」陳涉長嘆一聲說:「唉,燕雀怎麼知道鴻鵠的凌雲志向呢!」
秦二世元年七月,朝廷征調貧苦平民九百人去戍守漁陽,駐在大澤鄉。陳勝、吳廣都被按次序編入戍邊的隊伍裡面,擔任了小頭目。恰巧遇到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計已經誤期。誤期,按照秦朝法令都要斬首。陳勝、吳廣於是一起商量說:「現在逃跑也是死,起義也死,同樣是死,為國事而死可以嗎?」陳勝說:「全國百姓長期受秦王朝壓迫,痛苦不堪。我聽說秦二世是秦始皇小兒子,不應當立為皇帝,應當立為皇帝的人是公子扶蘇。扶蘇因為多次勸戒秦始皇的原因,皇帝派他在外面帶兵。現在有人聽說扶蘇沒有罪,二世卻殺了他。百姓多數聽說他賢明,卻不知道他已經死了。項燕做楚國的將領的時候,多次立有戰功,又愛護士兵,楚國人很愛憐他。有人認為他死了,有人認為他逃跑了。現在果真把我們的這些人冒充公子扶蘇、項燕的隊伍,向全國發出號召,應該有很多響應的人。」吳廣認為陳勝所說的正確。於是二人去占卜。占卜的人知道他們的意圖,說:「你們的事情都能成功,將建立功業。然而你們把這件事向鬼神卜問一下吧?」陳勝、吳廣很高興,又考慮卜鬼的事,說:「這是教我們首先威服眾人罷了。」於是用丹砂在絲綢上寫道:「陳勝王」,放在別人用網捕獲的魚的肚子裡面。戍卒買到那條魚回來煮著吃,發現魚肚子裡面的帛書,本來已經對這件事感到奇怪了。陳勝又暗中派遣吳廣到戍卒駐地旁邊叢林里的神廟中去,在晚上用竹籠罩著火裝作鬼火,像狐狸一樣叫喊道:「大楚復興,陳勝為王!」戍卒們夜裡都驚慌恐懼。第二天,戍卒中到處談論這件事,都指指點點,互相示意的看著陳勝。
吳廣向來愛護士卒,士兵們有許多願意替他效力的人。押送戍卒的兩個軍官喝醉了酒,吳廣故意多次說想要逃跑,惹軍官惱怒,讓軍官責辱自己,以便激怒那些戍卒。軍官果真用竹板打吳廣。軍官又拔出寶劍來威嚇,吳廣跳起來,奪過寶劍殺死軍官。陳勝幫助他,一同殺死了兩個軍官。陳勝、吳廣召集並號令眾戍卒說:「你們碰到了大雨,都已經誤了朝廷規定的期限,誤期就會殺頭。就算朝廷不殺我們,但是戍邊的人十個里頭肯定有六七個死去。再說好漢不死便罷,要死就要取得大名聲啊!王侯將相難道是天生的貴種嗎?」眾戍卒都說:「聽從您的命令。」於是就冒充是公子扶蘇、項燕的隊伍,順從人民的心願。軍隊露出右臂作為標志,號稱大楚。他們築起高台,在台上結盟宣誓,用尉的頭祭告天地。陳勝自立為將軍,吳廣為都尉。起義軍首先攻下大澤鄉,吸收民眾參軍後接著攻打蘄縣。蘄縣攻下之後,就派符離人葛嬰率領部隊去奪取蘄縣以東的地方,攻打銍、酇、苦、柘、譙等地,都攻佔下了。在行軍時又沿途吸收群眾參加起義軍,等到到達陳縣,起義軍已有戰車六七百輛,騎兵一千多,步兵幾萬人。攻打陳縣時,郡守和縣令都不在城中,只有守丞的譙門中同起義軍作戰。守丞戰敗,被殺死了,起義軍就進城佔領了陳縣。過了幾天,陳勝下令召集三老、豪傑一起來集會議事。三老、豪傑都說:「將軍親身披著堅固的鐵甲,拿著銳利的武器,討伐無道的秦王,進攻暴虐的秦朝,重新建立楚國,論功勞應當稱王。」陳勝就立為王,宣稱要重建楚國。在這時,各郡縣受秦朝官吏壓迫的人,都懲罰那些當地各郡縣的長官,殺死他們來響應陳涉。
⑻ 文言文陳勝吳廣起義出處
節選自《史記 陳涉世家》。作者是司馬遷,字子長,夏陽【今陝西韓城南】人,西漢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
⑼ 一篇關於陳勝的文言文
陳勝是陽城人,字涉。吳廣是陽夏人,表字叫叔。陳涉年輕時,曾經同別人一道被人家僱傭耕地。(有一次)他停止耕作走到田埂上,失望嘆息了好久,說:「如果有一天誰富貴了,彼此不要忘記。」僱工們笑著回答:「你是被僱工的人,哪能富貴啊!」陳勝長嘆一聲,說:「燕雀怎麼知道鴻鵠的志向呢!」 秦二世皇帝元年7月.朝廷派遣征許多貧苦百姓去駐守漁陽,去駐守的百姓臨時停駐在大澤鄉。陳勝、吳廣都被編謫戍邊隊伍,並擔任隊伍的小頭目。正巧碰上下大雨,道路不通,考慮已經誤了期限。誤了期限,按照(秦王朝的)法律,都要被殺頭。陳勝、吳廣就商量說:「現在逃跑被抓了回來是死,發動起義也是死,同樣是死,(選擇)為國而死好嗎?」陳勝說:「全國百姓苦於秦朝的統治已經很久了。我聽說二世是秦始皇的二兒子,不應當繼位做皇帝,應當繼位做皇帝的是公子扶蘇。扶蘇因為多次勸說(秦始皇)的緣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帶兵。現在有人聽說,扶蘇沒有罪,二世卻把他殺死了。百姓們大多聽說他很賢明,但不知道他已經死了。項燕是楚國大將,多次立下戰功,又愛憐士兵,楚國人很愛戴他。有人認為他死了,有人認為逃走了。現在如果把我們的人假稱公子扶蘇和大將項燕的隊伍,倡導天下反秦,應當有很多響應的人。」吳廣認為他講很對。於是就去占卜。占卜的人知道他們的意圖,說:「你們要做的事都能成功,並且建立功業。然而你們還是把事情向鬼神問一下吧!」陳勝、吳廣聽了很高興,考慮(占卜人所說的)卜鬼(這件事的用意),說:「這是教我們先服眾人。」就用丹砂在綢子上寫了「陳勝王」三個字,放在別人網的魚的肚子里,士兵們買魚煮了吃,發現魚肚子里(綢子上)寫的字,自然就對這件事感到奇怪了。(陳勝)又暗中使吳廣到在駐地旁的叢林里的神廟中,夜裡用竹籠罩著火(裝作鬼火),又裝作狐狸嗥叫向(士兵們)喊道:「楚國要復興,陳勝為王。」士兵們夜裡都很害怕。第二天,士兵們到處談論(晚上發生的事),都指指點點地看著陳勝。 吳廣一向待人很好,戍卒多願聽他差遣。(一天)押送戍卒的軍官喝醉了,吳廣故意再三說要逃跑,來激怒軍官,使尉責辱他,藉此來激怒吳廣的部下。軍官果然用竹板子打吳廣。軍官拔出劍(想殺吳廣),吳廣憤起,奪下劍來殺死了那個軍官。陳勝協助吳廣,一同殺了兩個軍官。(陳勝)召集並號令所屬的士兵說:「你們諸位遇上大雨,都已誤了期限,誤了期限就該殺頭。即使能免於斬刑,而戍守邊塞的人中十分之六七也會死掉。大丈夫不死罷了,要死就要(干大事)成就大的名聲啊。王侯將相難道有天生的貴種嗎?」屬下的士兵都說:「(願意)聽從(你的)號令。」於是他們就假稱是公子扶蘇和項燕的隊伍,為的是依從人民的願望。他們露出右臂(作為起義的標志),號稱大楚。(用土)築成高台並在台上宣誓,用(被殺死的兩個)軍官的頭祭天。陳勝立自己為將軍,吳廣擔任都尉。起義軍攻下大澤鄉,收集大澤鄉的義軍攻打蘄縣。蘄縣攻下後,(陳勝)就派符離人葛嬰率領士兵攻取蘄縣以東的地方。攻打銍、酇、苦、柘、譙,都攻下來了。他們行軍中沿路收納兵員。等到達陳縣的,已有戰車六七百輛,馬一千多匹,士兵好幾萬人。攻打陳縣(時),郡守、縣令都不在(城內),只有守丞帶兵在城門洞里和義軍交戰。守丞不能取勝,被殺死了,起義軍就進城佔領了陳縣。過了幾天,陳勝傳令召集當地管教化的鄉官和有聲望的人一起來集會議事。鄉官和有聲望的人都說:「將軍親自穿著鐵甲,手裡拿銳利的武器,討伐昏庸無道的暴君,誅滅兇殘暴虐的秦王,重建楚國,論功勞應當稱王。」於是陳勝被擁戴做了王,定國號為張楚。在這時候,各郡縣苦於秦朝官吏壓迫的人,都紛紛起來懲罰當地的郡縣長官,把他們殺死來響應陳勝(的號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