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一流高校建設和雙一流學科建設
Ⅰ 雙一流大學建設計劃名單 雙一流大學有哪些
雙一流大學分為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一流大學建設高校:
A類: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吉林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復旦大學、同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南京大學、東南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廈門大學、山東大學、中國海洋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南大學、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四川大學、重慶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蘭州大學、國防科技大學
B類:東北大學、鄭州大學、湖南大學、雲南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新疆大學(註:名單排序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文件為准)
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北京交通大學、北京工業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北京化工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北京林業大學、北京協和醫學院、北京中醫葯大學、首都師范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傳媒大學、中央財經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外交學院、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北京體育大學、中央音樂學院、中國音樂學院、中央美術學院、中央戲劇學院、中國政法大學、天津工業大學、天津醫科大學、天津中醫葯大學、華北電力大學、河北工業大學、太原理工大學、內蒙古大學、遼寧大學、大連海事大學、延邊大學、東北師范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東北農業大學、東北林業大學、華東理工大學、東華大學、上海海洋大學、上海中醫葯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上海財經大學、上海體育學院、上海音樂學院、上海大學、蘇州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理工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南京郵電大學、河海大學、江南大學、南京林業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南京農業大學、南京中醫葯大學、中國葯科大學、南京師范大學、中國美術學院、安徽大學、合肥工業大學、福州大學、南昌大學、河南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理工大學、華中農業大學、華中師范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湖南師范大學、暨南大學、廣州中醫葯大學、華南師范大學、海南大學、廣西大學、西南交通大學、西南石油大學、成都理工大學、四川農業大學、成都中醫葯大學、西南大學、西南財經大學、貴州大學、西藏大學、西北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長安大學、陝西師范大學、青海大學、寧夏大學、石河子大學、中國石油大學、寧波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第二軍醫大學、第四軍醫大學
雙一流」建設是中國高等教育領域繼「211工程」、「985工程」之後的又一國家戰略。據教育部部長陳寶生介紹,「雙一流」建設不是「211工程」、「985工程」的翻版,也不是升級版,更不是山寨版,它是一個全新的計劃。
據教育部介紹,考慮到一流大學建設高校的整體建設任務更重,示範效應更加明顯,更需要提升主動性和積極性,為打破身份固化、激發建設活力,將一流大學區分為A、B兩類。這樣做主要是希望督促所有的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加快改革、加快發展,並推動歸入B類的高校正視差距、奮起直追。
Ⅱ 「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如何遴選認定
9月21日,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公布,其中一流大學建設高校42所,一流學科建設高校95所。「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如何遴選認定?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進行了權威解讀。
第三步,確定擬建設高校的建設方案。
第四步,三部委根據專家委員會意見,研究確定一流大學、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報國務院批准。
Ⅲ 「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是如何遴選認定的
報道稱,根據《總體方案》《實施辦法》,「雙一流」建設高校通過競爭優選、專家評選、政府比選、動態篩選產生。在廣泛聽取意見的基礎上,以增量方式統籌推動建設,以存量改革激發建設活力。「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的認定遴選程序主要分為四個步驟:
在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建議名單基礎上,綜合評價論證提出42所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建議。一流大學建設高校重在一流學科基礎上的學校整體建設、重點建設,全面提升人才培養水平和創新能力;一流學科建設高校重在優勢學科建設,促進特色發展。此後,根據專家委員會的建議,三部委審議確定「雙一流」擬建設高校及擬建設學科名單。
第三步,確定擬建設高校的建設方案。擬建設高校編制論證建設方案,經所屬省級人民政府或主管部門審核後,報三部委。專家委員會對擬建設高校的建設方案進行審議咨詢,首先把牢政治關,其次堅持綜合評價和內涵發展導向,逐校對建設方案提出具體咨詢意見。三部委研究後,根據咨詢意見通知有關高校修改完善建設方案,並對修改完善情況進行核對把關。
第四步,三部委根據專家委員會意見,研究確定一流大學、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報國務院批准。
其中,專家委員會根據國家需求、布局、區域發展以及政策連續性等因素,建議部分高校自主確定了一批建設學科,考慮到這批學科的特殊性,在名單中特予註明。
需要說明的是,此次遴選認定所產生的是「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重點在「建設」,是邁向世界一流的起點,而不是認定這些學校和學科就是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能否成為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還要看最終的建設成效。
Ⅳ 雙一流高校包括有雙一流學科的高校嗎
雙一流高校是包括一流學科高校的。
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簡稱「雙一流」。
但狹義上,目前很多人在稱「雙一流」時,僅指既有一流學科建設單位又有一流大學建設單位的高校。甚至有人創造性地稱一流學科建設高校為「單一流」。
Ⅳ 「雙一流」建設高校是否要重視第三方評價和學科排名
我認為雙一流建設高校要重視第三方評價和學科排名,我們所生活社會就是一個充滿競爭和挑戰的社會,只有不斷地競爭學生才會發揮個人的主觀能動性,每一個人都有不一樣的優勢。雖然成績是不能檢查一個學生的標准,但是成績是能反映學生學習能力啊,學習習慣等等。
綜上所述我認為,雙一流高校應該重視第三方的評估和學科排名作為雙一流學校,對未來社會人才的提供是有非常重要的價值的,所以雙一流高校必須重視學生的學習發展,身體健康等全面發展。
Ⅵ 一流建設學科高校不屬於雙一流建設高校嗎
雙一流包括兩個層次,第一個是世界一流大學建設名單,第二個是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名單。嚴格來講,只有那42所進入世界一流大學建設名單范圍內的學校才是雙一流,因為他們既進入了世界一流大學建設名單,也進入了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名單。只進入了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名單的學校,嚴格來講不能說自己是雙一流
Ⅶ 「雙一流」大學和985有啥區別
區別如下:
1、985側重對大學的評定,「雙一流」側重對學科的評定:
無論是「985工程」的39所大學(含國防科技大學)還是「211工程」的100多所大學,都是基於對學校綜合實力的整體評價。盡管之前也有國家重點一級學科和二級學科的評定,但社會對一所大學的整體認知,還是只看「牌子」不看學科,影響並不大。
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則是先有「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名單(137所),再在此基礎上選出「一流大學建設高校」(42所)。也就是說,先看一所大學有沒有若干個很強的學科(專業),再主要根據學科綜合實力來評定一所大學的強弱。
2、985是211的「升級版」(211包含985),「雙一流」則不存在交叉:
如果說211是重點班,985就是重點班裡的重點班。「985工程」大學均為教育部或其他中央部委直管,也稱部屬高校;除985外的「211工程」大學則多為省部共建高校,地方屬性更強一些。但985大學都是211大學。
「雙一流」則是兩個平行的評價體系。「一流大學建設高校」重在一流學科基礎上的學校整體建設、重點建設,全面提升人才培養水平和創新能力,共計42所,在原來39所985大學基礎上新增3所。
「一流學科建設高校」重在優勢學科建設,促進特色發展,共計95所。除了之前的大部分「非985」211大學,主要增加了26所特色明顯的高校,其中藝體類高校有6所:中國音樂學院、中央美術學院、中央戲劇學院、上海體育學院、上海音樂學院、中國美術學院
3、985是固化的標簽,「雙一流」則是有進有出:
985高校名單確定已有近20年,這兩項工程對促進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但是缺陷也有目共睹,很多非985/211高校發展很快,但是受制於「非重點」「非部屬」的標簽,學校辦學實力並不為社會所認可。很多地方和大學對此多有不滿。
而「雙一流」是一個動態建設過程,遴選認定不是一勞永逸的。教育部明確提出:
「雙一流」建設以學科為基礎,對建設過程實施動態監測,根據評價結果等情況,對實施有力、進展良好、成效明顯的,加大支持力度;對實施不力、進展緩慢、缺乏實效的,提出警示並減小支持力度。對於建設過程中出現重大問題、不再具備建設條件且經警示整改仍無改善的高校及學科,及時調整出建設范圍。
Ⅷ "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是怎麼樣的呢
9月21日,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關於公布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的通知》,公布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簡稱「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一流大學建設高校一共42所;一流學科建設高校一共95所。貴州大學入選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名單。
一流大學建設高校42所
A類36所
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吉林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復旦大學、同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南京大學、東南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廈門大學、山東大學、中國海洋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南大學、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四川大學、重慶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蘭州大學、國防科技大學
B類6所
東北大學、鄭州大學、湖南大學、雲南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新疆大學
Ⅸ 雙一流大學雙一流大學有哪些
全國137所雙一流大學地區分布
北京市雙一流大學名單(34所):
一流大學建設高校:
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中央民族大學
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北京交通大學、北京工業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北京化工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北京林業大學、北京中醫葯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傳媒大學、中央財經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政法大學、華北電力大學、北京體育大學、中央音樂學院、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中國石油大學(北京)、中國礦業大學(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外交學院、中國音樂學院、中央美術學院、中央戲劇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首都師范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
江蘇省雙一流大學名單(15所):
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南京大學、東南大學
一流學科建設高校:河海大學、江南大學、南京農業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徐州)、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理工大學、南京師范大學、蘇州大學、中國葯科大學、南京林業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南京郵電大學、南京中醫葯大學
上海市雙一流大學名單(14所):
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華東師范大學
一流學科建設高校:華東理工大學、東華大學、上海財經大學、上海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上海中醫葯大學、上海海洋大學、上海體育學院、上海音樂學院、第二軍醫大學
陝西省雙一流大學名單(8所):
一流大學建設高校: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一流學科建設高校: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陝西師范大學、西北大學、長安大學、第四軍醫大學
四川省雙一流大學名單(8所):
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
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四川農業大學、西南財經大學、西南交通大學、成都理工大學、成都中醫葯大學、西南石油大學
湖北省雙一流大學名單(7所):
一流大學建設高校: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
一流學科建設高校:華中農業大學、華中師范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武漢理工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天津市雙一流大學名單(5所):
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南開大學、天津大學
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天津醫科大學、天津中醫葯大學、天津工業大學
廣東省雙一流大學名單(5所):
一流大學建設高校: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
一流學科建設高校:華南師范大學、暨南大學、廣州中醫葯大學
湖南省雙一流大學名單(4所):
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國防科技大學、中南大學、湖南大學
一流學科建設高校:湖南師范大學
遼寧省雙一流大學名單(4所):
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大連理工大學、東北大學
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大連海事大學、遼寧大學
黑龍江省雙一流大學名單(4所):
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哈爾濱工業大學
一流學科建設高校:東北林業大學、東北農業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
山東省雙一流大學名單(3所):
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山東大學、中國海洋大學
一流學科建設高校: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浙江省雙一流大學名單(3所):
一流大學建設高校:浙江大學
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寧波大學、中國美術學院
安徽省雙一流大學名單(3所):
一流大學建設高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安徽大學、合肥工業大學
吉林省雙一流大學名單(3所):
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吉林大學
一流學科建設高校:東北師范大學、延邊大學
福建省雙一流大學名單(2所):
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廈門大學
一流學科建設高校:福州大學
重慶市雙一流大學名單(2所):
一流大學建設高校:重慶大學
一流學科建設高校:西南大學
河南省雙一流大學名單(2所):
一流大學建設高校:鄭州大學
一流學科建設高校:河南大學
新疆雙一流大學名單(2所):
一流大學建設高校:新疆大學
一流學科建設高校:石河子大學
甘肅省雙一流大學名單(1所):
一流大學建設高校:蘭州大學
雲南省雙一流大學名單(1所):
一流大學建設高校:雲南大學
河北省雙一流大學名單(1所):
一流學科建設高校:河北工業大學
山西省雙一流大學名單(1所):
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太原理工大學
江西省雙一流大學名單(1所):
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南昌大學
廣西省雙一流大學名單(1所):
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廣西大學
內蒙古雙一流大學名單(1所):
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內蒙古大學
海南省雙一流大學名單(1所):
一流學科建設高校:海南大學
貴州省雙一流大學名單(1所):
一流學科建設高校:貴州大學
西藏 雙一流大學名單(1所):
一流學科建設高校:西藏大學
青海省雙一流大學名單(1所):
一流學科建設高校:青海大學
寧夏 雙一流大學名單(1所):
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寧夏大學
Ⅹ 「雙一流」高校怎麼建設
入選「雙一流」建設名單,不等於已經成為「雙一流」。教育部強調,遴選認定不是一勞永逸。政府部門不能把入圍「雙一流」的學校,用「雙一流」概念加以強化,反而是要按照「雙一流」的標准去踐行。重建設,而不要重身份,這才是「雙一流」建設的關鍵。
如果期待高校能建設成真正的一流的大學,就應該關注大學的具體辦學。真正的世界一流大學,一定要在競爭中產生,政府部門所應該做的,也是在加大投入的同時保證所有大學平等競爭。
從建設到成為「雙一流」大學,借勢結合本地區經濟發展的需求,根據現有特色和基礎,在「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過程中提升大學學科優勢,實實在在讓學生獲得更好的學術營養與知識服務,在更加科學合理的評價標准中成長壯大才是建設「雙一流」最終的要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