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安徽大學法學院的科研平台
安徽大學經濟法制研究中心源於1993年成立的安徽大學法學研究所和2002年4月成立的安徽大學經濟法研究中心。2002年9月,在整合這兩個專門研究機構的基礎上正式成立了安徽大學經濟法制研究中心,作為專門研究經濟法制問題的學術機構並申報安徽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並於2003年10月正式獲得批准。中心的首任主任為法學博士王源擴教授,第二任主任為法學博士王先林教授,現在有華國慶教授擔任中心主任。中心建立了主要由校外專家組成的學術委員會,學術委員會主任由王源擴教授擔任。
中心的支撐力量是安徽省省級重點學科——安徽大學經濟法學和安徽大學法學院經濟法學、民商法學、憲法與行政法學、國際法學等相關博、碩士學位授權點。中心現有專職研究員20人。專職研究人員中13人具有教授職稱,18人在國內著名高校獲得法學博士學位。2人被評為首屆「安徽省優秀中青年法學法律專家」。
安徽大學經濟法制研究中心自成立以來,在科研項目申報和完成、成果產出和獲獎、學術交流、咨詢服務、基地管理、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績。
在學科和學位點建設方面,結合省級重點學科和相關碩士點、博士點的建設和申報工作,較全面地研究了中國經濟法制的各種理論和實踐問題,並以宏觀調控法律制度、市場規製法律制度和涉外經濟法律制度這三個有一定優勢和特色的領域為研究重點。二級學科經濟法學博士點申報成功並開始招生。這為中心的進一步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在科研項目方面,中心先後獲得了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項目、司法部法治建設和法學研究項目、國家發改委項目、中國法學會部級項目、民政部項目、安徽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等多項,並接受科技部、國務院法制辦、財政部、中國工商行政管理學會等委託,從事專題對策性項目的研究。以中心研究人員為主體申報的「經濟法前沿問題研究」於2005年4月被安徽大學批准為首批學術創新團隊項目之一(文科A類,經費為30萬元)。中心完成的國家社科規劃項目「中國反壟斷立法研究」的成果摘要被編入供中央領導參閱的《成果要報》上,並在全國社科規劃辦網站上登載,《經濟參考報》等媒體也有專門的介紹,還被編入《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成果選編》(第一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12月版)。
在學術交流方面,中心與法學院合辦的《安徽大學法律評論》每年出刊兩期,並固定開設「經濟法制論壇」專欄,在學術界影響不斷擴大。同時,中心專兼職研究人員參加了多次的全國性或國際性的學術會議,在全國性學術團體擔任了副會長、常務理事、理事等職務。
在對外咨詢服務方面,多人擔任省、市人大、政府、法院、檢察院以及有關協會的法律顧問、立法咨詢員、執法監督員、專家咨詢員等,直接參與了全國與本省一批重要立法調研、咨詢論證和委託起草工作。
在中心管理方面,制定了包括《安徽大學經濟法制研究中心管理辦法》、《安徽大學經濟法制研究中心科研成果管理辦法》等一系列規章制度,建立了由中心主任、副主任、學術秘書組成的日常管理機構。
安徽大學經濟法制研究中心將按照省教育廳的要求,建立一套嚴格、有效的內部管理制度,形成知識創新機制和自我發展能力,建立起機構開放、人員流動、內外聯合、競爭創新、自我發展的良性運行機制,力爭將本中心建成全省經濟法制方面的學術研究中心、高層次人才培養基地、學術交流和圖書情報基地以及研究咨詢服務基地,並爭取在全國有一定影響。

B. 肖冰的科研項目和成果
1、年1月獨立承擔並完成第四屆台灣中流文教基金項目《國際商事合同法律制度對中國合同法的影響》;
2、2001年5月主持並完成南京大學985教改資助項目——《國際經濟法學》;
3、2002年參加江蘇省軟科學項目《入世後江蘇省科技立法的政策取向》;
4、2004年主持南京大學雙語教學項目《國際經濟法導論》;
5、2004年主持省社科項目《論技術性貿易壁壘的法律規制》;
6、2005年參加省信息產業廳《〈江蘇省軟體產業促進條例〉立法研究》。 一論文類
⑴《論中國企業注冊資本的立法完善》,《南京大學學報》,1998年第3期
人大復印資料《經濟法》1998年第11期全文轉載。
⑵《涉外合同法律適用若干問題研究》,《南京大學學報》,2001年第1期
⑶《WTO〈SPS協議〉的規范價值與法律實效研究》,《中外法學》,2002年第2期
⑷《論中國條約適用法律制度的構建》,《國際經濟法論叢》(第5卷),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⑸《WTO〈SPS協議〉與〈TBT協議〉關系辨析》,《國際經濟法論叢》(第6卷),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⑹《〈進口許可程序協議〉的適用及相關問題》,《河北法學》,2002年第5期
⑺《微調WTO司法審判——荷爾蒙案件的教訓》(譯文),《環球法律評論》,2002年冬季號
⑻《中國進口許可制度與WTO〈進口許可程序協議〉的銜接思路》,《南京大學學報》,2003年第1期
⑼《WTO法生成之法理啟示——以〈SPS協定〉為中心》,《國際經濟法學刊》第12卷,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⑽《WTO含義、效力重讀及啟示——兼論「入世」對中國法律制度的影響》,載《南京大學學報》2004年第6期。
⑾《論涉外民事案件法律適用的正確路徑——以司法審判為中心》,2004年國際經濟法學年會論文。
⑿《美、日技術性貿易壁壘國內法規制的特點及啟示》,載《法商研究》2005年第4期。
二著作類
⑴專著:《WTO〈實施衛生與植物衛生措施協定〉研究》,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⑵編著:《國際經濟法學》,科學出版社2004年版。

C. 西南政法大學法學院的科研成果
以雄來厚的師資力量為基礎,法源學院各專業均在科研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先後承擔完成國內外國家級社會基金項目20餘項,省部級科研項目近50項,專、譯著、200餘部,各類科研論文2000餘篇。無論是主持、完成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的總數,科研成果獲得省部級以上優秀科研成果獎的總數,完成科研工作量的總數,學校科研科業績突出獎獲得者的總數,基本上都相當於全校其他院系的總合。在趙常青教授主持下完成的《禁毒全書》,曾被國家有關機構作為贈送給聯合國有關機構的禮物; ……. 我校有13名現職教師的科研成果被收入校慶50周年的《西南政法大學學子文庫》,屬於法學院現職教師的就有7名。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學是教師的基本職責,也是法學院 最基本的任務。
法學院教師擔任全校的法學前沿,刑法學、刑事訴訟法學、民事訴訟法學、證據學、公證與律師制度學等 20多門本科、雙學位、碩士、博士課程學位課教學工作。在長期的教學實踐過程中,全院教師通過互動式教學、案例教學、模擬法庭、網路教學等措施,努力提高教學質量,不斷深化教學改革,克服了以往教學模式理論與實踐脫節,高分低能的弊端,形成了教學相長、師生良性互動的教學局面。

D. 鄭州大學法學院的科研情況
法學抄院教師一向注重科研,取得了一大批高質量的科研成果。建院以來共計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8項,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 12 項,國際合作科研項目項,省部級社科基金項目37項,廳局級項目63項,獲得科研經費130萬元; 出版學術著作263 部,其中,個人專著 89 部,本院教師主編 194 部;發表論文1487篇,其中,核心期刊 392 篇;獲得國家科研獎勵1項,省部級科研獎勵 46項;廳局級獎勵 52 項。近五年,該院共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8項;省級社科基金項目20項;廳級資助項目40多項;出版學術專著70餘部,其中個人專著20餘部;發表學術論文600多篇;獲得國家級獎勵1項、省部級獎勵20多項、廳級獎勵近40多項。

E. 重慶大學法學院有哪些科學研究成果
科學研來究
學院科研平台自強大,科研實力雄厚、研究成果豐碩。
建有國家「985」工程研究基地1個、「西部環境資源保護法制研究中心」「重慶市協同創新知識產權研究中心」省部級科研基地2個,校級科研基地(中心)4個,院級科研平台(中心)13個。牽頭成立「重慶大學國家網路空間安全與大數據法治戰略研究院」,調研成果《中國大數據交易合規性調查報告》獲評「2017CTTI來源智庫精品成果」。
承擔國家級項目50餘項(包括國家社科基金重大(含馬工程)項目5項),國際科技合作項目2項,省部級項目180餘項,橫向課題210餘項;公開發表論文2000餘篇,其中,CSSCI以上論文1000餘篇,包括在《中國社會科學》《中國法學》《法學研究》等權威期刊發表論文20餘篇,出版學術專著、譯著150餘部。獲得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二等獎1項,三等獎3項,獲得錢端升法學成果獎三等獎1項,獲得省部級科研獎勵30餘項。
F. 法學科研項目招標申請書範文申請理由(包括研究目的、內容、意義、條件)申報理由
這樣還做科研,能選上我佩服你!
G. 1、法學又稱法律科學,它的研究對象是( ) A.社會現象 B.法律現象
法學又稱法律科學,它的研究對象是社會現象。
法學,以法律、法律現回象以及其規律性為研究內答容的科學,它是研究與法相關問題的專門學問,是關於法律問題的知識和理論體系。
法律作為社會的強制性規范,其直接目的在於維持社會秩序,並通過秩序的構建與維護,實現社會公正。作為以法律為研究對象的法學,其核心就在對於秩序與公正的研究,是秩序與公正之學。

(7)法學科研立項擴展閱讀:
從法的形式角度說,包括憲法、法律、法規以及其他各種形式的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從法的體系角度說,包括憲法、行政法、民商法、經濟法、訴訟法、社會法、刑法、國際法、程序法以及其他各種部門法;
從一般分類角度說,包括國內法和國際法、根本法和普通法、一般法和特別法、實體法和程序法;
從表現形態角度說,包括動態法和靜態法、具體法和抽象法、紙面法和生活中的法、理想法(如自然法)和現實法(如實際生效的法)等等。
H. 法學專業 大學生科研立項,有什麼有價值好開展的課題推薦
一般考慮比較熱門的課題比較有利,可以參考畢業論文選題的題目。昨晚我看新聞里提到,關於勞動者猝死的司法救助。這個目前還沒有法律規定,屬於空白范圍。
I. 尋適合法學專業搞科研的課題
當今最漂亮又很虛偽的一句話是什麼?
搞科研、搞四化、搞革命、搞教育、搞商業、搞事業、搞工作、搞開發、搞錢、搞創新、搞發展
體現中國人最醜陋一面的一類話語中最富有代表性的唯一詞彙!
惡俗不堪、頂惡俗的就是——「搞」,極為惡劣的流氓詞彙、荒誕可鄙、粗鄙、低俗渾噩、低俗無恥的庸俗詞彙、卑鄙下流的痞子詞彙、丑惡無賴的騙子詞彙,惡心至極的口頭禪,很齷齪,特無恥,極其醜陋文化現象的流行語。不雅,是缺乏榮辱心、喪失禮義廉恥、不知羞恥、庸俗不堪的一種體現。最最低賤、卑鄙齷齪、邪惡、惡劣地反社會、反人類、反動的詞彙。已經被用濫而「變質」了的無聊、空虛、墮落、蠱惑 、猥瑣 、荒謬、卑劣、可惡、低級的詞彙。
充分暴露出自我價值取向錯誤,毫無羞恥感,自甘受辱,自尋其辱,自我作賤,自甘下賤,毫不掩飾自已下賤狗樣,自我貶低人格、人格貶損,嚴重損害其代表的政府部門形象和公信力。
說這番話的人根本沒有大腦,是沒有任何獨立思考能力而又貪圖利益的無知無恥之徒,可恥可悲可嘆,極其不光彩的口頭禪,公開作自我羞辱。
國家新聞總署,文化部,你們應該極具民族責任感、站在歷史高度上,興雅滅俗,
你要凈化新聞報道、純潔影視作品!!!!!!!!!!!!!
嚴格禁止這些臭大街、爛大街的詞彙出現在官方、政府的發言、文件、報道、談話語言等等之中!!!!
整治當今胡搞惡搞的低俗語言充斥社會、污染毒害社會、貽害天下的局面。
其實,什麼創新、自主知識產權、發明創造、高科技、核心技術、關鍵技術、專家、教授等等,無不如此
沒興趣、沒時間則是第二號流氓語言!
11111111111111111111111
奧運會、亞運會的舉辦為民眾生活帶來了什麼變化?為社會創造了多少就業機會?成本回收了嗎?
中了帝修反的奸計,為了洋大人的虛擬光環和掌聲,每年都是以國家財政總收入的1/10來舉辦國際體育盛事,將國防經費用於虛假無謂的文化形式,消弱國防實力和工程技術裝備製造業,舉國體制去培養運動員,浪費社會資源,國家基礎工業建設受到重大沖擊!
外國人怎麼樣看待亞運會(奧運。 世博就算了)花那麼錢的啊?(是不是感到超S B) 就中國人S B錢多? 傾一國之力、辦如此聲勢浩大、絢麗奢華的盛會?
沒有制衡邪惡勢力、在國際上沒有國防戰略打擊力量的壟斷優勢,不能與其相對抗的決定性制衡的軍事力量,才是最令人擔憂地。
中國國防這兩年是不是發展很快
不濟了,在奧運、世博、亞運的燒錢沖擊下,今不如昔啦,官員說體育金牌對於外國侵略者有威懾力!能夠兵不血刃!退敵於千里之外!能夠將入侵的導彈「照」下來!能夠「盪」沉敵人的潛艇!能使敵方衛星墜落!劉翔、姚明就能毀滅美國的全部戰略軍事力量!
文章提交者:ID被鎖
我早已經相信,中國是一個真心愛好和平的國家:中國花費巨資在奧運會、世博會、亞運會上,足以製造出數十艘航母,但在大片領土、海島都被人侵佔著的情況下,中國寧可將巨資燒掉也沒有用到軍事和民生上,愛好和平到如此SB境界的國家,如果再被人說成什麼「中8國8威8脅8論」,真的是沒有天理了
紅網1月1日訊(瀟湘晨報記者王路 龍玲 彭淇雯 展娟娟 夏江怡)經歷了五年的歷練後,「跨年晚會」已成了各大電視台的「兵家必爭之地」。作為2011年第一聲「槍響」的跨年之戰,據統計,今年十幾家衛視的「火拚」將燒掉不下2億人民幣。
中國正要准備舉辦下一屆奧運會、
中國正要准備舉辦下一屆世博會、
中國正要准備舉辦下一屆亞運會、
中國正要准備舉辦下一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
這不足一提。
J. 法學類課題是不是沒有沒有科研經費啊
有啊!
屬於國家社科基金課題。
比如: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019年度課題指南中的「預防性刑法問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