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罷在文言文

罷在文言文

發布時間: 2020-12-01 08:22:09

Ⅰ 罷斥在文言文中都有哪些意思

1 罷免、斥退。
《明史·王瑞傳》:「伏覩 英廟 復辟, 景泰 幸用者卒皆罷斥專。」
葉夢得 《石屬林燕語》卷十:「公嘗疾士大夫交通權近,至是,亦有偽作公乞罷斥宦官章傳播者。」
鄭觀應 《盛世危言·吏治下》:「督撫不稱其職,朝廷立予罷斥。」
2 廢除、排斥。
晁說之 《景迂學案》:「是以明王罷斥百家,表章六經,大儒推明孔氏,抑黜百家。」

Ⅱ 罷的所有意思,在古文 中的

罷bà bɑ pí
罷 bà
基本字義
1. 停,歇:~休。~工。~課。~市。~論(打消了打算)。~筆(停止寫作)。
2. 免去,解除:~免。~官。~職。~黜。
3. 完了,畢:吃~飯。
詳細字義
〈動〉
1. (會意。從網,從能。表示用網捕住有賢能的人。「網」在字的上部楷書多寫作「罒」。本義:罷官;免去;解除)
2. 同本義 [dismiss from office]
可以罷官之無事者,去器之無用者。——《呂氏春秋·仲冬》
竇太後大怒,乃罷逐 趙綰、 王臧等。——《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
聞君罷官意,我抱漢川湄。—— 李白《贈漢陽輔錄事二首》
徐階罷相里居。——《明史·海瑞傳》
復請之,吾輩無生理,而主讞者亦各罷去。——清· 方苞《獄中雜記》
3. 又如:罷謝(辭官去職);罷歸(辭職或免官歸里)
4. 遣返,遣歸 [send back]。如:罷散(遣散);罷遣(遣散;放遣)
5. 停止 [stop;cease]
於是罷酒。——《史記·魏公子列傳》
6. 又如:罷休;罷兵(停止戰爭);罷手(停止;住手);罷業(停業;罷工);罷戰(停戰;停止爭斗)
7. 完畢 [finish]
既罷歸國。——《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及反,市罷,遂不得履。——《韓非子·鄭人買履》
曲罷曾教善才服。——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8. 又如:吃罷了飯;罷散(謂結束)
9. 廢除;取消 [abolish]
願罷鹽鐵、酒榷、均輸,所以進本退末。——《鹽鐵論·本議》
10. 又如:罷棄(廢除);罷廢(廢棄)
11. 歸,返回 [return]。如:罷出(退出);罷朝(帝王退朝或臣子罷朝退歸)

<嘆>
1. 表示失望、憤恨,常疊用。如:罷!罷!這樣的媳婦以後必敗壞門風
2. 另見 ba;pí

罷 bɑ
基本字義
1. 同「吧2」。
詳細字義
〈助〉
1. 用在句末,表示勸告、請求、期望。如:老王,算了罷;你夠累了,睡罷;你明天再來罷
2. 用在句末,表示疑問,帶有揣測的意味。如:這孩子好罷?
3. 用在句末,表示估量。如:他也許見過罷;演員們就要演出了罷
〈形〉
1. 品行不端 [unvirtuous]。如:罷士(品行不端的人);罷民(不從教化、惡劣的人)
2. 另見 bà;pí

罷 pí
基本字義
1. 古同「疲」,累。

Ⅲ 我不過實話實說罷了用文言文怎麼

這句話用文言文說正確的事 《我不過實耳 》 可能覺得前面三個 我不過 不像文言文 我可以說明 文言文 不過 翻譯過來還是不過 可以在在線翻譯進行翻譯 祝你好運

Ⅳ 文言文中表示"罷了"的字詞有哪些

耳、爾
止增笑耳
疑似異日觀雲爾

Ⅳ 罷在文言文中的解釋 有沒有通疲的

  • 「罷」是多音字,讀「bà」或「pí」。

  • 在讀「pí」時,通「疲」,意為疲勞或衰弱。

  • 望能幫助到你,望採納,謝謝

Ⅵ 古文中"罷"指什麼

及反,市罷,遂不得履。
這里的「罷」是完了、結束了、關門了版的意思。等到返回權來的時候,賣東西的地方已經關門了,於是就沒買到鞋子。
古文中"罷"的本義是免官、免去、解除的意思,引申為:遣返、停止、完畢、取消等。
也作嘆詞:也罷!
語氣助詞,相當於現在的「吧」。‍

Ⅶ 『罷』 的所有古文意思

《史記來·白起王翦列傳自》中:「老臣罷病悖亂,唯大王更擇賢將」中的「罷」 是「疲」的意思,「罷病」合起來就是「疲睏、貧病交加」的意思。類似的用法還有:《左傳·襄公八年》:「寇不為害,民不罷病,不亦可乎?」《逸周書·大匡》:「政事不時,國家罷病。」 唐 杜甫 《愁》詩:「 渭水 秦 山得見否?人皆罷病虎縱橫。」 宋 王安石 《韓持國見訪》詩:「愁傷意已敗,罷病恐難瘳。」

至於其他的關於「罷」的古文解釋請見:http://www.zdic.net/cd/ci/10/ZdicE7ZdicBDZdicA2212618.htm

Ⅷ 『罷』字在古文中的一詞多義

罷有六種發音分別如下:bà1. 停止。例: 《史記 穣侯列傳》 :「穣侯曰:『善。』乃罷梁圍。」2. 完畢;已過。例: 《韓非子 外儲說左上》 :「及反,市罷,遂不得履。」3. 返回。例: 《左傳 襄公三十年》:「皆自朝布路而罷。」4. 遣走;遣散。例: 《史記 高祖本紀》:「遂不使治病,賜五十金罷之。」5. 省減;取消。例:《戰國策 秦策三》:「吳起為楚悼罷無能,廢無用,損不急之官,塞私門之請。」6. 免去;解除。例:《晉書 魏舒傳》:「時欲沙汰郎官,非其才者罷之。」7. 猶算了。亦表示無可如何。例:《西遊記》第十四回:「罷!罷!罷!也是我命里不該招徒弟,進人口。」8. 同「矲」。例:《周禮 春官 典同》「陂聲散」漢鄭玄註:「陂讀為人短罷之罷。」pí1. 疲勞;衰弱。例: 《左傳 昭公十九年》:「今宮室無量,民人日駭,勞罷死轉,忘寢與食,非撫之也。」杜預註:「罷,音皮;本或作疲。」2. 疲敝;憊乏。例: 《史記 孫子吳起列傳》:「今梁趙相攻,輕兵銳卒必竭於外,老弱罷於內。」3. 慰勞。例:漢揚雄《法言 修身》:「如刲羊刺豕,罷賓犒師。」李軌註:「罷賓音疲,勞也。」4. 弱;無能。例:明張居正《王觀吾六十序》:「故騏驥罷於遲暮,強弩頓於末力,若是者,豈其勇怯彊弱頓殊哉!」5. 無行。例詞「罷士」、「罷女」。6. 敗,失敗。例:《商君書 畫策》:「名卑地削,以至於亡者,何故?戰罷者也。」bǐ 離散;分散;散開。例:《墨子 非攻中》:「及若此,則吳有離罷之心。」pì例詞「罷辜」,意思是分裂牲體。bǎi例詞「郎罷」, 方言。 閩人用以稱父。ba 語氣詞。同「吧」。例:元關漢卿《救風塵》第一摺:「我不坐了,且回家去等信罷。」

Ⅸ 罷在文言文的解釋




①<動>罷免。《芋老人傳》:「及為吏,以污賄不飭~。」
②<動>停止。《論語?子罕內》:「欲~不容能,既竭吾才。」
③<動>結束。《琵琶行》:「曲~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廉頗藺相如列傳》:「既~歸國。」【又】完;盡.《朝天子?詠喇叭》:「只吹得水盡鵝飛~。」

<形>通「疲」。《過秦論》:「率~弊之卒,將數百之眾。」《論積貯疏》:「~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
查詢

Ⅹ 「罷」 在文言文中是什麼意思

〈動〉

1. (會意。從網,從能。表示用網捕住有賢能的人。「網」在字的上部楷書多寫作「罒」。本義:罷官;免去;解除)
2. 同本義 [dismiss from office]
可以罷官之無事者,去器之無用者。——《呂氏春秋·仲冬》
竇太後大怒,乃罷逐 趙綰、 王臧等。——《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
聞君罷官意,我抱漢川湄。—— 李白《贈漢陽輔錄事二首》
徐階罷相里居。——《明史·海瑞傳》
復請之,吾輩無生理,而主讞者亦各罷去。——清· 方苞《獄中雜記》
3. 又如:罷謝(辭官去職);罷歸(辭職或免官歸里)
4. 遣返,遣歸 [send back]。如:罷散(遣散);罷遣(遣散;放遣)
5. 停止 [stop;cease]
於是罷酒。——《史記·魏公子列傳》
6. 又如:罷休;罷兵(停止戰爭);罷手(停止;住手);罷業(停業;罷工);罷戰(停戰;停止爭斗)
7. 完畢 [finish]
既罷歸國。——《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及反,市罷,遂不得履。——《韓非子·鄭人買履》
曲罷曾教善才服。——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8. 又如:吃罷了飯;罷散(謂結束)
9. 廢除;取消 [abolish]
願罷鹽鐵、酒榷、均輸,所以進本退末。——《鹽鐵論·本議》
10. 又如:罷棄(廢除);罷廢(廢棄)
11. 歸,返回 [return]。如:罷出(退出);罷朝(帝王退朝或臣子罷朝退歸)

<嘆>

1. 表示失望、憤恨,常疊用。如:罷!罷!這樣的媳婦以後必敗壞門風
2. 另見 ba;pí

熱點內容
教師師德個人總結 發布:2025-05-14 05:39:36 瀏覽:667
教師招聘考試模擬題 發布:2025-05-14 05:15:15 瀏覽:455
葯物化學習題 發布:2025-05-14 04:23:45 瀏覽:642
教育培訓章程 發布:2025-05-14 04:13:05 瀏覽:634
教師資格證考試真題庫 發布:2025-05-14 03:21:37 瀏覽:461
小學語文拍手歌 發布:2025-05-14 02:17:21 瀏覽:531
魔獸有哪些 發布:2025-05-14 01:45:05 瀏覽:911
微生物標本採集原則 發布:2025-05-14 01:41:26 瀏覽:769
泰益欣生物科技 發布:2025-05-13 23:45:47 瀏覽:206
好未來語文 發布:2025-05-13 23:30:47 瀏覽: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