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友情的文言文
❶ 關於友誼的文言文故事
《俞伯牙摔琴謝知音》
伯牙誦雲:「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但見一篔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雲。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義,歷盡天涯無足語,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為君死!」
伯牙於衣夾間取出解手刀,割斷琴弦,雙手舉琴,向祭石台上,用力一摔,摔得玉軫拋殘,金徽零亂。鍾公大驚,問道:「先生為何摔碎此琴?」伯牙道:「摔碎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彈!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鍾公道:「原來如此,可憐!可憐!」
譯文:
「憶昔去年秋,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但見一杯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珠淚落紛紛。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雲。子期子期兮,你我相知心,歷盡天涯無足語,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為君死!」
俞伯牙於衣夾間取出一把解手刀,噌地一下將七根琴弦全數割斷,雙手舉起琴來,向祭石台上用力一摔,只摔得玉珍拋殘,金徽零亂。
鍾公大驚,問道:「先生為何摔碎此琴?」俞伯牙含淚答道:「方寸之間,萬難再有重彈瑤琴之願。從此洗手不復彈也。我已有詩一首吟就,老伯聽了,便知我心。」摔碎瑤琴鳳尾寒,子期已逝向誰彈!大千世界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鍾公聽了道:「卻原來是如此這般緣故,可憐!實是可憐!」
(1)描寫友情的文言文擴展閱讀:
《俞伯牙摔琴謝知音》故事講了俞伯牙從小就酷愛音樂,他彈起琴來,琴聲優美動聽,猶如高山流水一般。有一天,俞伯牙遇到柴夫鍾子期,鍾子期感嘆俞伯牙的音樂「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這就是著名的「高山流水」。
鍾子期死後,俞伯牙認為世上已無知音,終身不再鼓琴。作品通俗易懂,在當時很受聽客的喜歡,它已成為中國古代話本的典範之一。
❷ 求關於友誼的文言文!
《列子·湯問》
載: 伯牙 善鼓琴, 鍾子期 善聽琴。 伯牙 琴音志在高山版, 子期權 說「峩峩兮若 泰山 」;琴音意在流水, 子期 說「洋洋兮若 江 河 」。 伯牙 所念, 鍾子期 必得之。後世遂以「知音」比喻知己,同志。 三國 魏 曹丕 《與吳質書》:「 徐 、 陳 、 應 、 劉 ,一時俱逝,痛可言邪…… 伯牙 絕弦於 鍾期 , 仲尼 覆醢於 子路 ,痛知音之難遇,傷門人之莫逮。」 唐 杜甫 《哭李常侍嶧》詩:「斯人不重見,將老失知音。」 明 唐順之 《謝病贈別高參政》詩:「逝將歸舊林,復此別知音。」 浩然 《艷陽天》第六九章:「[ 彎彎繞 ]可見到『知音』了,哪還肯白白地放過去呢?」 伯牙誦雲:「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但見一篔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雲。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義,歷盡天涯無足語,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為君死!」
❸ 關於友誼的詩句或者文言文有哪些
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唐代)《贈汪倫》
2、相逢一醉是前緣,風雨散、飄然何處。------蘇軾(宋代)《鵲橋仙·七夕》
3、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唐代)《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君不見管鮑貧時交,此道今人棄如土。------杜甫(唐代)《貧交行》
5、世人結交須黃金,黃金不多交不深。------張謂(唐代)《題長安壁主人》
6、已過才追問,相看是故人。------吳偉業(清代)《遇舊友》
7、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陸凱(南北朝)《贈范曄詩》
8、古路無行客,寒山獨見君。------劉長卿(唐代)《碧澗別墅喜皇甫侍御相訪》
9、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白居易(唐代)《琵琶行 / 琵琶引》
10、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唐代)《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
11、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王昌齡(唐代)《芙蓉樓送辛漸》
12、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高適(唐代)《別董大二首》
13、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李白(唐代)《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14、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李白(唐代)《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15、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孟浩然(唐代)《過故人庄》
❹ 有什麼關於友誼的詩、詞、文言文
送孟浩然之廣陵、贈汪倫、別董大、送元二使安西、送友人
一、送孟浩然之廣陵
作者:李白,朝代:唐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白話譯文:
老朋友向我頻頻揮手,告別了黃鶴樓,在這柳絮如煙、繁花似錦的陽春三月去揚州遠游。友人的孤船帆影漸漸地遠去,消失在碧空的盡頭,只看見一線長江,向邈遠的天際奔流。
二、贈汪倫
作者:李白,朝代:唐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白話譯文:
我正乘上小船,剛要解纜出發,忽聽岸上傳來,悠揚踏歌之聲。 看那桃花潭水,縱然深有千尺,怎能及汪倫送我之情。
三、別董大
作者:高適,朝代:唐
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六翮飄颻私自憐,一離京洛十餘年。
丈夫貧踐應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
白話譯文:
黃昏的落日使千里浮雲變得暗黃;北風勁吹,大雪紛紛,雁兒南飛。不要擔心前方的路上沒有知己,普天之下還有誰不知道您呢?就像鳥兒六翮飄搖自傷自憐,離開京洛已經十多年。大丈夫貧賤誰又心甘情願,今天相逢可掏不出酒錢。
四、送元二使安西
作者:王維,朝代:唐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白話譯文:
清晨的微雨濕潤了渭城地面的灰塵,空氣清新,旅舍更加青翠。真誠地奉勸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陽關就難以遇到故舊親人。
五、送友人
作者:李白,朝代:唐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白話譯文:
青翠的山巒橫卧在城牆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圍繞著城的東邊。在此地我們相互道別,你就像孤蓬那樣隨風飄盪,到萬里之外遠行去了。浮雲像遊子一樣行蹤不定,夕陽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戀。揮揮手從此分離,友人騎的那匹將要載他遠行的馬蕭蕭長鳴,似乎不忍離去。
❺ 關於友誼的古文
高山流水
先秦時代有位琴師,姓俞名伯牙,琴藝雖好,卻苦無解語之人。一日在荒山野地彈琴,樵夫鍾子期竟道出其胸臆,「巍巍乎志在高山」「洋洋乎志在流水」,於是被伯牙引為知音。但是子期早逝,伯牙痛苦萬分,摔斷琴弦……
故事到這里,出現了另外一個版本,伯牙為什麼要摔斷琴弦呢?摔斷琴弦後又發生了什麼?年代久遠,大部分人知道的是伯牙為了紀念朋友鍾子期此後「終身不操」。但在我的故事裡是這樣的:聞聽子期亡訊,伯牙痛哭流涕,旁人不解,曰,我之所以和他做朋友,是本想著藉此機會讓他白送我幾擔柴,誰知道,柴還沒送,他人已經死了!(註:古代重農抑商,樂師更是沒有
桃花潭水
有兩位朋友,其中一位是詩人,嗜酒如命。兩人感情相當好,屬於「感情深,一口悶」的類型。在分別的前一天晚上,朋友請詩人喝好酒,還送了不少盤纏,詩人盡興而睡,次日登舟遠行,又聞岸上歌聲繚繞,有感於懷,於是一首千古名詩揮筆而就:「××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送我情。」
過春節除了要貼對聯,一般還會在大門兩邊貼上兩個人的畫像,也就是傳說中的兩位「門神」。其中一位是傳說中「馬踏黃河兩岸,鐧打山東六府,交友似孟嘗,孝母賽專諸」的秦瓊秦叔寶,也就是江湖上所稱的「秦二哥」,還是真實歷史中唐朝的開國功臣。自然,這個故事,也就和「秦二哥」有關。
話說「秦二哥」為去登州救朋友,染面塗須冒充響馬。路過兩肋庄時,出現了三條岔道,一條路去歷城,一條路去登州,一條路回家門,「二哥」不由得想起老母妻兒,真是「孝義難兩全」,猶豫片刻,最終還是為朋友視死如歸去了登州。
❻ 關於「友誼」的文言文有哪些
【高山流水】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譯文】伯牙擅長彈琴,鍾子期善於聽。伯牙彈琴,志向在高山,鍾子期說:「妙呀!巍峨高大像泰山!」伯牙的志向在流水,鍾子期說:「妙呀!浩浩盪盪像江河!」鍾子期死後,伯牙摔了琴,終其一生不再彈琴,認為世間沒有值得他為其彈琴的人。並非只有彈琴是這個道理,賢者也是如此,即使有賢能的人,卻沒有人來善待他,賢能的人何必向人盡忠呢!馬不是自己成為千里馬,而是等到伯樂出現才可以。
【包驚幾篤於友誼】包驚幾篤於友誼,與吳東湖善。吳卒,撫其家甚至。後方嫁女,聞吳女將適人,貧不能理裝,即以其女之奩具贈之,己女後一載始嫁。時論稱之。
【譯文】包驚幾對朋友間的友情很忠誠,與吳東湖是好朋友。吳東湖死後,包驚幾照料吳家極其周到。後來,當包驚將自己的女兒要出嫁的時候,他聽說吳東湖的女兒將要嫁人,但因家中貧窮不能自備嫁妝,他就把自己女兒的嫁妝送給她,自己的女兒晚了一年才出嫁。當時的人們都以此贊揚他。
【荀巨伯忠於友情】荀巨伯遠看友人疾,值胡賊攻郡。友人語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遠來相視,子令吾去,敗義以求生,豈荀巨伯所行耶?」賊既至,謂巨伯曰:「大軍至,一郡盡空,汝何男子,而敢獨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寧以我身代友人命。」賊相謂曰:「我輩無義之人,而入有義之國。」遂班軍而還,一郡並獲全。
【譯文】有一次荀巨伯千里迢迢去探望一個生病的朋友,剛好碰上外族敵寇攻打那座郡城,朋友就勸巨伯離開,說:「我馬上就要死了,您還是離開這兒吧!」巨伯說:「我遠道而來看望您,您卻要我離開,敗壞道義來換得生存,這難道是我荀巨伯做得出來的事情嗎?」最終沒有離開。郡城陷落後,敵寇進了城,很奇怪荀巨伯還呆在這里,就問他:「我們大軍一進城,整個郡城的人都跑光了,你是什麼人,竟然還敢一個人留下來?」巨伯回答道:「我的朋友生了病,我不忍心丟下他一個人,如果你們非要殺他,我願意用我的命來抵換。」敵寇聽後內心大受震動,相互議論說:「我們這些不講道義的人,卻侵入這個有道義的地方。」於是就撤軍而回了,整個郡城也因此得以保全。
❼ 有一句關於友情的古文
是謂天地之義氣,常以肅殺而為心。(出自歐陽修《秋聲賦》)
❽ 有關友情的古詩文名句
關於友情的詩句
1、一生大笑能幾回,斗酒相逢須醉倒。____岑參《涼州館中與諸判官夜集》
2、浮雲一別後,流水十年間。____韋應物《淮上喜會梁川故人 / 淮上喜會梁州故人》
3、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____白居易《琵琶行 / 琵琶引》
4、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____高適《別董大二首》
5、世人結交須黃金,黃金不多交不深。____張謂《題長安壁主人》
6、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____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7、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8、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____王維《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
9、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____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10、相逢一醉是前緣,風雨散、飄然何處。____蘇軾《鵲橋仙·七夕》
11、數人世相逢,百年歡笑,能得幾回又。____何夢桂《摸魚兒·記年時人人何處》
12、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____陸凱《贈范曄詩》
13、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____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1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____李白《贈汪倫》
15、忽憶故人今總老。貪夢好。茫然忘了邯鄲道。____王安石《漁家傲·平岸小橋千嶂抱》
16、恰如燈下,故人萬里,歸來對影。____黃庭堅《品令·茶詞》
17、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____王維《送別 / 山中送別 / 送友》
18、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____李白《送友人》
19、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____杜甫《夢李白二首·其一》
20、四海皆兄弟,誰為行路人。____佚名《舊題蘇武詩 / 別詩四首·其一》
21、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里。____李白《把酒問月·故人賈淳令予問之》
22、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____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3、過眼年華,動人幽意,相逢幾番春換。____王沂孫《法曲獻仙音·聚景亭梅次草窗韻》
24、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____孟浩然《歲暮歸南山 / 歸故園作 / 歸終南山》
25、故人相望若為情。別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燈。____陳克《臨江仙·四海十年兵不解》
26、西窗下,風搖翠竹,疑是故人來。____秦觀《滿庭芳·碧水驚秋》
27、故人江海別,幾度隔山川。____司空曙《雲陽館與韓紳宿別》
28、君不見管鮑貧時交,此道今人棄如土。____杜甫《貧交行》
29、不知來歲牡丹時,再相逢何處。____葉清臣《賀聖朝·留別》
30、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____孟浩然《過故人庄》
31、洞庭有歸客,瀟湘逢故人。____柳惲《江南曲》
32、古路無行客,寒山獨見君。____劉長卿《碧澗別墅喜皇甫侍御相訪》
33、誰知江上酒,還與故人傾。____周紫芝《臨江仙·送光州曾使君》
34、丈夫貧賤應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____高適《別董大二首》
35、滿目飛花萬點,回首故人千里,把酒沃愁腸。____葛長庚《水調歌頭·江上春山遠》
36、故人何在,水村山郭。____孫道絢《憶秦娥·季溫老友歸樵陽人來閑書因以為寄》
37、故人何在,煙水茫茫。____柳永《玉蝴蝶·望處雨收雲斷》
38、不辭山路遠,踏雪也相過。____張九齡《答陸澧》
39、尊前故人如在,想念我、最關情。____周邦彥《綺寮怨·上馬人扶殘醉》
40、長安故人問我,道尋常、泥酒只依然。____辛棄疾《木蘭花慢·滁州送范倅》
41、故人早晚上高台。贈我江南春色、一枝梅。____舒亶《虞美人·寄公度》
42、嵩雲秦樹久離居,雙鯉迢迢一紙書。____李商隱《寄令狐郎中》
43、相逢意氣為君飲,系馬高樓垂柳邊。____王維《少年行四首》
44、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____王維《終南別業 / 初至山中 / 入山寄城中故人》
45、何因不歸去?淮上有秋山。____韋應物《淮上喜會梁川故人 / 淮上喜會梁州故人》
46、忽憶故人天際去,計程今日到梁州。____白居易《同李十一醉憶元九》
47、欲尋芳草去,惜與故人違。____孟浩然《留別王侍御維 / 留別王維》
48、還怕掩、深院梨花,又作故人清淚。____吳文英《無悶·催雪》
49、念故人,千里至此共明月。____寇準《踏莎行·寒草煙光闊》
50、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別來三五春。____岑參《涼州館中與諸判官夜集》
51、當年紫禁煙花,相逢恨不知音早。____王惲《水龍吟·送焦和之赴西夏行省》
52、歡笑情如舊,蕭疏鬢已斑。____韋應物《淮上喜會梁川故人 / 淮上喜會梁州故人》
53、還與去年人,共藉西湖草。____蘇軾《卜運算元·感舊》
54、怨別自驚千里外,論交卻憶十年時。____高適《東平別前衛縣李寀少府 / 送前衛縣李宷少府》
55、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____孟浩然《過故人庄》
56、今夜故人來不來,教人立盡梧桐影。____呂岩《梧桐影·落日斜》
57、已過才追問,相看是故人。____吳偉業《遇舊友》
58、芳草已雲暮,故人殊未來。____韋庄《章台夜思》
59、寒笛對京口,故人在襄陽。____劉昚虛《暮秋揚子江寄孟浩然》
60、蕃漢斷消息,死生長別離。____張籍《沒蕃故人》
61、南去北來徒自老,故人稀。____賀鑄《釣船歸·綠凈春深好染衣》
62、雲深山塢,煙冷江皋,人生未易相逢。____吳文英《聲聲慢·友人以梅蘭瑞香水仙供客曰四香分韻得風字》
63、料因循誤了,殘氈擁雪,故人心眼。____張炎《解連環·孤雁》
64、泛菊杯深,吹梅角遠,同在京城。____劉過《柳梢青·送盧梅坡》
65、只言啼鳥堪求侶,無那春風欲送行。____高適《夜別韋司士》
66、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____杜甫《江南逢李龜年》
67、故人在其下,塵土相豗蹴。____蘇軾《送頓起》
68、竹邊荷外再相逢,又還是、浮雲飛去。____趙以夫《鵲橋仙·富沙七夕為友人賦》
69、故人一去無期約。尺書忽寄西飛鶴。____孫道絢《憶秦娥·季溫老友歸樵陽人來閑書因以為寄》
70、松江上,念故人老矣,甘卧閑雲。____吳文英《沁園春·送翁賓暘游鄂渚》
71、何處相逢,登寶釵樓,訪銅雀台。____劉克庄《沁園春·夢孚若》
72、傷心故人去後,冷落新詩。____李邴《漢宮春·梅》
73、家童掃蘿徑,昨與故人期。____錢起《谷口書齋寄楊補闕》
74、結交在相知,骨肉何必親。____佚名《箜篌謠》
75、羈旅長堪醉,相留畏曉鍾。____戴叔倫《客夜與故人偶集 / 江鄉故人偶集客舍》
76、十年離亂後,長大一相逢。____李益《喜見外弟又言別》
77、感此懷故人,中宵勞夢想。____孟浩然《夏日南亭懷辛大》
78、故人遠,問誰搖玉佩,檐底鈴聲。____蔣捷《聲聲慢·秋聲》
79、薊庭蕭瑟故人稀,何處登高且送歸。____王之渙《九日送別》
80、故人應念,杜鵑枝上殘月。____文天祥《酹江月·和友驛中言別》
81、還作江南會,翻疑夢里逢。____戴叔倫《客夜與故人偶集 / 江鄉故人偶集客舍》
82、欲祭疑君在,天涯哭此時。____張籍《沒蕃故人》
83、相逢秋月滿,更值夜螢飛。____王績《秋夜喜遇王處士》
84、袛應瘴鄉老,難答故人情。____黃庭堅《十二月十九日夜中發鄂渚曉泊漢陽親舊攜酒追送聊為短句》
85、湖水無端浸白雲,故人書斷孤鴻沒。____黃庭堅《秋懷二首》
86、客路相逢難,為樂常不足。____蘇軾《送頓起》
87、故人離別盡,淇上轉驂騑。____王維《送魏郡李太守赴任》
88、前經洛陽陌,宛洛故人稀。____王維《送魏郡李太守赴任》
89、故人宿茅宇,夕鳥棲楊園。____李白《之廣陵宿常二南郭幽居》
90、算陰晴,渾似幾番,渭城故人離會。____吳文英《永遇樂·乙巳中秋風雨》
91、邂逅淇南,歲寒獨在,故人襟抱。____王惲《水龍吟·送焦和之赴西夏行省》
92、故人溪上,掛愁無奈,煙梢月樹。____史達祖《留春令·詠梅花》
93、長安故人別後,料征鴻聲里,畫闌憑偏。____王月山《齊天樂·夜來疏雨鳴金井》
94、故人南燕吏,籍籍名更香。____岑參《至大梁卻寄匡城主人》
95、一一書來報故人,我欲因之壯心魄。____李白《赤壁歌送別》
96、寂寥西窗久坐,故人慳會遇,同翦燈語。____吳文英《齊天樂·與馮深居登禹陵》
97、況故人新擁,漢壇旌節。____辛棄疾《滿江紅·漢水東流》
98、問姓驚初見,稱名憶舊容。____李益《喜見外弟又言別》
99、但東望、故人翹首。____戴復古《賀新郎·寄豐真州》
100、故人書報,莫因循、忘卻蒓鱸。____辛棄疾《漢宮春·會稽秋風亭觀雨》
❾ 關於友情的文言文
1.高山流水
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2.朋黨論
臣聞朋黨之說,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與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與小人,以同利為朋。此自然之理也。然臣謂小人無朋,惟君子則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利祿也,所貪者貨財也。當其同利之時,暫相黨引以為朋者,偽也。及其見利而爭先,或利盡而交疏,則反相賊害,雖其兄弟親戚,不能相保。故臣謂小人無朋,其暫為朋者,偽也。君子則不然。所守者道義,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節。以之修身,則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國,則同心而共濟;終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為人君者,但當退小人之喂朋,用君子之真朋,則天下治矣。
堯之時,小人共工、驩兜等四人為一朋,君子八元、八愷十六人為一朋。舜佐堯,退四凶小人之朋,而進元、愷君子之朋,堯之天下大治。及舜自為天子,而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並立於朝,更相稱美,更相推讓,凡二十二人為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治。《書》曰:「紂有臣億萬,惟億萬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紂之時,億萬人各異心,可謂不為朋矣,然紂以亡國。周武王之臣三千人為一大朋,而周用以興。後漢獻帝時,盡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為黨人。及黃巾賊起,漢室大亂,後方悔悟,盡解黨人而釋之,然已無救矣。唐之晚年,漸起朋黨之論。及昭宗時,盡殺朝之名士,或投之黃河,曰:「此輩清流,可投濁流。」而唐遂亡矣。
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異心不為朋,莫如紂;能禁絕善人為朋,莫如漢獻帝;能誅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亂亡其國。更相稱美推讓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臣,舜亦不疑而皆用之,然而後世不誚舜為二十二人朋黨所欺,而稱舜為聰明之聖者,以能辨君子與小人也。周武之世,舉其國之臣三千人共為一朋。自古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然周用此以興者,善人雖多而不厭也。
嗟呼!治亂興亡之跡,為人君者,可以鑒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