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科背景怎麼填
就是你所研究這個課題它的理論或實際背景,舉個例子吧:
如果你研究「財政政策與新農村建設」,你就要介紹什麼是新農村建設,財政政策與新農村建設有什麼關系,等等
『貳』 新聞學的學科背景是什麼
算了還是不要去參軍吧部隊裡面很復雜。裡面沒關系基本當個幾年士官最後退役 難! 首先,部隊非常歡迎地方的大學生參軍入伍;部隊很需要新聞學
『叄』 社會學的學科背景是什麼
人類與自然,比如人與人結合為什麼會誕生人,人與人的交流···(*^__^*) ···
『肆』 什麼叫學科背景。考研自述中要用,急求啊,謝謝。
看你報考的什麼專業,就講一下它的發展情況及前景~
『伍』 女性學的學科背景
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女性學(Women』s Studies)誕生於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美國高等院校。歷經40多年的發展,女性學不僅成了美國高校中廣受學生歡迎、深得學者贊賞的「顯學」,而且發展成一個科目種類日臻齊全、學科邊界日益擴展的跨學科領域。回顧該學科的歷史沿革,對在中國高校開設女性學課程和開展女性學研究不無裨益。
女性學的形成和建立與20世紀60年代中期爆發的美國女權主義運動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在這場聲勢浩大的婦女運動的「洗禮」下,女性們認識到,第一,女性在政治、經濟、社會和教育領域受歧視等現象不僅需要通過女權運動等政治斗爭去改變,更需要從學理層面研究和闡釋;第二,婦女問題根深蒂固,不可能一時半會得到解決,真正意義上的男女平等需要幾代人的長期努力和斗爭才可能最終實現。正是出於女性主義理論探索和下一代接班人培養這兩方面之需求,女性學才在婦女活動家的積極爭取下進入大學這一長期以來為男性占據的「象牙塔」。
鑒於上述兩點,女性學從其濫觴之日起便呈現出濃厚的政治色彩。首先,因為女性學與女權主義運動密不可分,開設女性學課程本身就可以視為一種女權主義運動衍化出來的政治思想行為。其次,不同於傳統學科,女性學理論之探索和研究具有強烈的社會實踐意義,因為女性學理論既產生於女權主義運動,又必須應用於改變既存的男性主導的政治體制和社會秩序。再次,建立女性學的任務之一就是認識、分析和揭示女性遭受性別壓迫、淪落至從屬地位的根本原因,為女權主義運動提供思想理論武器和斗爭戰略戰術。
也許是由於女性學與女權主義運動的「聯姻」過於密切,女性主義者陣營內部及「女性世界」外部一直爭論:女性學到底是婦女運動的一種延伸,還是結構和思想上都獨立於婦女運動的一門學科。應該說,早期階段,女性學確實深受婦女運動影響,只要看看70年代初的女性學課程名稱便知:「女性解放」、「父權制權力」、「性別主義壓迫與女性增強力量」。90年代,隨著女性學不斷成熟,婦女運動與女性學之間的「聯姻」逐漸弱化, 90年代末美國大學開設的女性學課程聽上去都很學術化,如「女性學導論」、「女性主義理論」、「女性與政治」、「女性與法律」等。不過,盡管女性學作為一門學科越來越「規范化」,女性主義者大多堅持認為學術性女性主義與女性主義政治實踐仍不可能也不應該完全「脫鉤」。
『陸』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學科背景是什麼寫論文要用。
『柒』 《揠苗助長》的學科背景是什麼
《揠苗助長》的學科背景是自然。
其核心是自然教育,即按照人的身心發展特點或規律來進行。教師、家長不能不顧兒童天性發展的自然規律,而人為地揠苗助長。
『捌』 民族語言學的學科背景分析
首先將語言學與民族學結合起來研究的是19世紀歐洲的歷史比較語言學家。歷史比較語言學的產生使 語言學成為一門獨立的科學,同時又顯示出它與其它社會科學和某些自然科學廣泛的接緣性,並成為一門影響其它學科的領先學科。早在18世紀下半葉,德國經典語文學家沃爾夫和布克就將語言定義為「民族的傳記」。
19世紀初,歷史比較語言學奠基人拉斯克和格林也認為語言是了解民族起源及其遠古歷史和親緣關系最重要的工具。格林宣言「我們的語言就是我們的歷史」,認為語言比骨骼、武器和墓穴更能證明民族的歷史,民族歷史文化的碑銘。拉斯克、格林對於語言歷史主義的理解導致了19世紀下半葉以庫恩為代表的語言古生物學的產生。庫恩利用語言的歷史比較重建原始印歐人的神話和宗教;皮克特則從印歐語的證據中找到雅利安文化的基本特徵;希爾特甚至通過原始印歐語中的同源詞推斷印歐人的原始故鄉及生態環境和社會生活。以斯坦赫爾為代表的語言民族心理學派主張語言反映了一個民族的心理特徵,表現出民族精神的自我意識、世界觀和邏輯思維。接著以施萊赫爾為代表的自然生物主義學派將達爾文對於物種起源的進化論應用於語言的發生學研究,創立了語言譜系分類理論,從而為世界民族的分類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整個19世紀,占統治地位的歷史比較語言學一直把語言當作使用它的民族及其史前史研究取之不盡的文獻資料。 自覺吸收並充分運用語言學理論、觀點、方法、材料進行民族研究,是現代民族學的重要特徵。摩爾根 在其劃時代的民族學巨著《古代社會》中就運用了大量語言學資源。美國民族學之父博厄斯和他的學生薩丕爾及同時代的馬林諾夫斯基,既是著名的人類學家,又是極有造詣的語言學家。法國的列維·斯特勞斯將語言學家雅可布遜的音位結構理論和分析方法應用於民族學研究,從而創立了本世紀中期風靡西歐的民族學結構主義學派。繼之而起的認識人類學仍以雅可布遜的理論為基礎,著重於對不同民族語言中色彩詞之研究,使結構主義學派向更科學的方向邁進了一步。而人類學中的文化符號學理論,更是以索緒爾的語言符號學理論和雅可布遜的音位結構理論為模式,把一切文化現象作為符號藍本來理解,使符號論從語言學理論擴大為適用於一切文化領域的共同理論。至於象徵人類學的建立,也主要是移植語言學中象徵和隱喻語義分析理論之結果。
我國從本世紀初引進現代民族學開始,就吸收了國外結合語言研究民族的優良傳統。程樹德的《說文稽 古篇》,徐松石的《粵江流域人民史》和《泰族僮族越族考》,羅常培的《語言和文化》,都論述了語言與民族文化、歷史、心理、宗教信仰和婚姻制度的關系,以豐富生動的民族語言材料說明了從語言研究民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研究的具體途徑,在語言學和民族學之間架起了橋梁。
80年代以來,楊堃、馬學良、嚴學宭、戴慶廈、張公瑾等民族學家、語言學家更明確地提出要建立起為民族研究服務的民族語言學,並在理論和方法上進行了重要的探討。
列維·斯特勞斯說過:「語言學家和人類學家各走各的路。但是他們無疑要暫時停下來一下,不時地相 互交流他們的某些發現。」現在,無疑是該「相互交流」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