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美術情景教學

美術情景教學

發布時間: 2020-12-01 11:53:15

如何利用繪本情境開展美術教學活動

繪本其實就是圖畫書,繪本中的圖畫,更能激發幼兒的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培養幼兒對美的感受。繪本如果僅止於閱讀功能,那就太可惜了。於是,我在繪本運用中與教學互動,能讓幼兒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更饒富趣味。利用繪本進行美術教學,一定也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讀繪本,玩創意!繪本能激發幼兒對繪畫慾望和激情,每次手中捧著繪本時,也被書中的圖畫深深吸引。外出學習時,也聽到將繪本閱讀融入精彩的語言教學之中。於是,我也在思考:如何將繪本閱讀與美術教學相結合,讓孩子們在欣賞美的同時,用手中的畫筆,再創造心中的美麗圖景。
一、用繪本進行情景教學
在教學中,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徵,設置恰當的情景,引起幼兒的情感共鳴,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既然情景教學能夠激發起幼兒的好奇心,使他們樂於學,那該用怎樣的手法創設情境呢?
繪本的本身就是一個個精彩的故事,上面的一張張富有魔力的圖畫更能吸引幼兒的眼球。孩子們最喜歡聽老師講故事,一聽到老師說講故事了,他們的精神馬上就來了。用繪本作為美術活動的導入環節,無不是成功之舉。現在的電教設備可以幫助我們創設更佳的情境,將繪本以電子文本的形式展現在幼兒面前,大大渲染了繪本的魔力,會讓孩子們走進繪本,定格在畫面之中。鮮艷的色彩、生動的畫面最能引起幼兒的注意力,使幼兒很快進入教學情景中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此外,還要藉助語言的魅力,備課時教師還要特別注意各教學環節之間的過渡語的設計,使環節之間連接得更緊密,更恰當,教師抑揚頓挫,充滿激情的語言必能激起幼兒學習的慾望,讓幼兒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
二、培養幼兒造型能力
美術活動是再創造的過程,只有學以致用,使幼兒的個性得以張揚,達到創新的目的。傳統純技能的教學,雖然為學者造型表現提供了接近,卻可能使學習者的發散思維窒息,培養出的只能是畫匠,而不是具有真正創新造型表現能力的畫家。繪本中的人物形象和擬人化的動物形象個個充滿活力,讓孩子們以全新的視角去認識周圍的世界。
平時的教學時,常聽到孩子們說,老師我不會畫。我曾用簡筆畫的形式來教幼兒畫動物,這樣效果也不錯,但是作品單一,缺乏個性和創新。在教孩子繪畫母雞時,我把《母雞蘿絲去散步》的繪本帶到了課堂上。作者把母雞蘿絲的形象表現地淋漓盡致,一根根的羽毛清晰可見,給了孩子們很大的視覺沖擊。作品的色彩明媚,故事詼諧幽默,線條簡單流暢,貼近幼兒的視角。有了繪本的介入,讓課堂的氛圍異常活躍。在繪本欣賞的同時,我和幼兒一起探討母雞的形態特點,孩子們踴躍發表自己的意見和想法。我最後,讓孩子們想像:接下來母雞蘿絲還會發生什麼事情呢?用你的畫筆來告訴大家吧!接下來課堂很安靜,只聽到畫筆發出的"刷刷"聲……大部分幼兒都能用自己的繪畫語言來畫母雞。孩子們的作品也展現了一個個新的故事,有的孩子還以連環畫的形式重新創編了《母雞蘿絲去散步》,這些個性的表現讓我對繪本教學有了信心。
在人物畫中,孩子們多以蝌蚪人的形式來表現人物的動態。美術教學中,人物動態的把握是一個重點和難點。我也看到許多優秀的課例,許多前輩製作活動的木偶人或是紙板人,讓孩子們製作中慢慢體會理解人物的結構造型和動態變化。這是個好辦法,我想繪本《大腳丫跳芭蕾》一定也會讓孩子們愛上人物畫。埃米·揚用漫畫手法誇張地畫出主人公貝琳達像音符般的黑色發髻、橡皮般的長手、長腿和一雙大腳,幽默地展現芭蕾舞伸展、跳躍的種種姿態,讓畫面充滿了舞動的線條,突顯芭蕾優雅的韻律感。在欣賞的同時,讓幼兒來模仿貝林達優美的舞姿。此外,書中人物身體的曲線也巧妙地表達出互動關系,例如表演場景中的舞者、樂團和看得如痴如醉的觀眾,也都活潑地彼此應合。甚至人物和傢具之間也相互對應,像貝琳達站在穿衣鏡前看她的大腳那頁,貝琳達彎腰,鏡子則往前傾斜,貝琳達的腳和鏡子腳形狀相似,形成非常有趣的畫面。這些畫面能激發幼兒的創作慾望,同時在欣賞、模仿中也學習了人物的動態變化,提高了造型能力的表現。
三、繪本能激發幼兒想像力
在重視個別差異的現代社會,也更強調孩子的多元化智能的發展。有的孩子很會說話,但是不太會繪畫;而有的孩子沉默寡言,甚至被認為是孤僻的孩子,他們不太會察言觀色,卻善於用繪畫來表達自己的情感。繪本能促進幼兒心靈的成長和心智的成熟,使幼兒收到藝術的陶冶,培養審美的情趣,使幼兒的想像力得到提高和發展。
繪本故事教學能把孩子們帶進童話世界,在探索思維、發現思維、創新思維的培養活動中,不拘一格,因勢利導,達到讓全體幼兒生動活潑,主動發展,成為有健全人格,有創新的合格人才。

Ⅱ 技術設置美術課堂教學導入情境的方法還有哪些

情境創設的原則
理清情境創設的根本目的,我們認為,教師在情境創設中應遵循以下幾大原則:
1.目的性原則
一個好的教學情境是為一定的教學目標服務的。情境不是擺設,也不是為了趕時髦的點綴品。就相關內容的教學而言,特定情境的設置不應僅僅起到「敲門磚」的作用,情境的創設不僅僅是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應當在後面的教學中發揮一定的導向作用。教師對為什麼要創設情境,創設情境應該達到怎樣的教學目標,這些問題我們應做到心中有數。
2.趣味性原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問題情境的創設要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出發點,教師應根據當地的教學資源,將數學問題融於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情境之中,激起學生探究的慾望。比如,我們在日常教學中創設的故事情境、游戲情境、競賽情境等都很好地體現了趣味性原則。
3.現實性原則
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因此,情境的創設要注意結合學生實際,貼近學生生活,教師要將教材上的內容通過生活中熟悉的事例,以情境的方式在課堂上展示給學生,以此拉近數學和生活的距離,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
4.思考性原則
問題情境要有一定的數學內涵,要有足夠的數學信息,要有利於學生的思考。問題情境不要只是求一時熱鬧、好玩,只考慮到觀賞性,而失去應有的「數學味」,要能夠使學生通過教師創設的情境發現其中所蘊含的數學信息,進而提出相關的數學問題。
5.時代性原則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前進,我們周圍的生活環境不斷發生著變化。教師應該用動態、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學生,因為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多種多樣,因此在教學中問題情境的創設要有現代氣息,要將現實生活中發生的與數學學習有關的素材及時引入課堂,以增強教學的時代性。比如,《秒的認識》一課,我們以往常常會看到教師以新年倒計時的生活情境導入新課,而隨著時代的發展,教師捕捉到了新的信息,於是就出現了以神五、神六火箭升空倒計時的情境導入,讓我們的課堂教學也追隨了時代的腳步。

Ⅲ 如何以情境教學法提高幼兒美術教學的有效性

多媒體,是電腦多媒體技術的簡稱,多媒體技術就是指將聲音、圖像、動畫、手寫等各種記錄介質和記錄方式有機地聯合在一起工作,多媒體教學是教學手段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幼兒園美術教學中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在美術教學中應用現代信息技術,不僅能從多角度地給幼兒以最直觀地接受,而且還能使幼兒通過信息技術欣賞畫——示範畫——練習畫——創造畫,大大提高了幼兒用科學的方法學習美術的興趣,優化了教育過程。有利於教師發揮課堂應變能力,激發孩子們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有助於幼兒對美術的感受和理解,從而激發了孩子創造的火花。
一、活躍課堂氛圍,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運用多媒體教學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獲取,使他們思維積極,想像豐富,調動了學習興趣,從而促使他們全面和諧發展。傳統的美術教學模式,教師出示範例-講解範例-幼兒模仿-教師講評,對幼兒來說,枯燥的形式缺少審美的感知,缺少創作的靈感,幼兒的作品往往千篇一律,依樣畫葫蘆。而多媒體聲色並茂、動靜結合、高度智能化等強大的技術,使傳統教學中無法或難以表達的內容,形象直觀地展現在幼兒的面前,幼兒在其中按照自己的意願和興趣來表達自己的體驗和情感,獲得滿足,激發表現美、創造美的興趣。
例如:《猴子吃桃》,猴子在本地區極難看見,我們利用計算機設計一個課件,從網上下載了許多資料,有各種姿態的猴子,有各種精美的圖片,有各種猴子的優秀美術作品,幼兒可真是大開眼界,興趣大增,輕松地掌握猴子的外形特徵,畫出了各具特色,各有千秋的圖畫,真是栩栩如生,充滿童趣。
二、積累感性經驗,提高幼兒的審美意識。
在美術活動中,教師除了喚起幼兒已有的經驗,還應設法幫助幼兒擴展經驗,包括組織幼兒參加有趣的文體活動和外出遊覽等,廣泛收集與主題有關的圖片、錄像、動畫、美術作品等,通過欣賞觀察提高幼兒的審美意識,加深對繪畫表現力的認知和理解,為幼兒積累豐富的想像創造條件,創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比如:大班美工製作活動《有趣的大樹》,要求每組幼兒通過合作,利用多種材料製作四棵大樹,從樹上要體現出四季的變化。由於幼兒感知水平較低,對於四季變化很難理解,而且對已過去的季節特徵已經淡忘,因此這次活動,對於幼兒來說有一定難度,若只憑教師口頭描述四季特徵及樹的變化,必然會枯燥無味,引不起幼兒的興趣,教學效果也不會很好,利用多媒體技術就好多了,我們利用多媒體把四季輪換製作成動畫形式:春天,天氣轉暖大樹開始慢慢的從枝頭冒出小芽,並逐漸長成綠葉,綠葉很快長大,枝葉茂盛(夏天)。接著樹葉顏色慢慢變黃,並從枝頭一片一片飄落下來(秋),最後只剩下光禿禿的樹枝,天空撒下片片雪花,在枝頭積了許多白雪(冬)……,同時加上教師的貼切優美的講解,使幼兒在幾分鍾之內就感受到了四季輪換及明顯特徵,豐富了關於四季樹木的感性經驗,提高了幼兒的審美意識,為最終的創作做好鋪墊和准備,然後在教師的指導下利用各種方法和各種材料創作出了不同季節的大樹,達到了理想的教學效果。
三、激發創造慾望,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
1.利用信息技術——欣賞畫
美術欣賞可以使幼兒開闊眼界,豐富知識,激發創造慾望。幼兒通過欣賞對美術活動產生了強烈的興趣,從而喜歡關心周圍事物的變化,養成了初步的審美情趣。有了這些基礎,幼兒就會把創造慾望變為創作的動力,使創作繼續下去。
以往的美術教育單一機械臨摹的東西太多,進行美術欣賞的活動較少。幼兒欣賞的主要是同伴的作品或一些有關書籍上的作品。一副好的美術作品,還要大家輪流看,局限性大、直觀性差。忽視了幼兒感受美和創造美的能力,特別是幼兒那種早期對美自然純朴的、大膽自由的獨特感受力,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壓抑了幼兒的審美和表現美的潛能,影響了幼兒的全面發展。而信息技術可以把自然、社會與教育內容相適應的教育環境有機的結合起來,利用聲、像、形、色於一體的功能,對幼兒展開立體的教育活動。在互聯網路所構造的虛擬世界裡,幼兒欣賞到了各種兒童畫、世界名畫、各地的民間工藝品,還有漂亮的花卉、樹木、建築物等。他們跨越了時空的障礙,打開了的眼界,從中感受美、欣賞美、創造美,形成了高尚的審美觀,通過自己的眼睛去尋找、去發現美的作品,並從中得到啟示,大大提高了幼兒的創作慾望,激發了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
可見,運用計算機信息技術把一幅幅色彩鮮艷、情境迷人和配有歡快悅耳音樂的畫面展現在幼兒的面前,將幼兒帶入到優美的情境中去,幼兒展開了想像的翅膀,在思維空間翱翔。美術欣賞以有聲有色、聲畫並貌、形象逼真的特點開拓了幼兒的思路,豐富了幼兒的想像,提高了形象感受能力,優化了教育過程。
2.利用信息技術——示範畫
在傳統的美術教育活動中,教師往往是在白紙上提前畫好平面示範畫,然後用一隻粉筆頭,在黑板上與幼兒進行交流。由於黑板和粉筆的局限性,使得幼兒的視覺效果較差,做畫的

Ⅳ 淺談美術課堂教學中如何創設動人的教學情境

情境創設的原則
理清情境創設的根本目的,我們認為,教師在情境創設中應遵循以下幾大原則:
1.目的性原則
一個好的教學情境是為一定的教學目標服務的。情境不是擺設,也不是為了趕時髦的點綴品。就相關內容的教學而言,特定情境的設置不應僅僅起到「敲門磚」的作用,情境的創設不僅僅是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應當在後面的教學中發揮一定的導向作用。教師對為什麼要創設情境,創設情境應該達到怎樣的教學目標,這些問題我們應做到心中有數。
2.趣味性原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問題情境的創設要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出發點,教師應根據當地的教學資源,將數學問題融於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情境之中,激起學生探究的慾望。比如,我們在日常教學中創設的故事情境、游戲情境、競賽情境等都很好地體現了趣味性原則。
3.現實性原則
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因此,情境的創設要注意結合學生實際,貼近學生生活,教師要將教材上的內容通過生活中熟悉的事例,以情境的方式在課堂上展示給學生,以此拉近數學和生活的距離,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
4.思考性原則
問題情境要有一定的數學內涵,要有足夠的數學信息,要有利於學生的思考。問題情境不要只是求一時熱鬧、好玩,只考慮到觀賞性,而失去應有的「數學味」,要能夠使學生通過教師創設的情境發現其中所蘊含的數學信息,進而提出相關的數學問題。
5.時代性原則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前進,我們周圍的生活環境不斷發生著變化。教師應該用動態、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學生,因為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多種多樣,因此在教學中問題情境的創設要有現代氣息,要將現實生活中發生的與數學學習有關的素材及時引入課堂,以增強教學的時代性。比如,《秒的認識》一課,我們以往常常會看到教師以新年倒計時的生活情境導入新課,而隨著時代的發展,教師捕捉到了新的信息,於是就出現了以神五、神六火箭升空倒計時的情境導入,讓我們的課堂教學也追隨了時代的腳步。
具體而言,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有以下幾種方法。 四、情境創設的方法
(1)聯系生活實際創設情境
數學源於生活而又高於生活。數學知識的學習,學生有時會覺得枯燥無味。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聯系生活實際,為學生創設可探索的問題情境。實踐證明,創設的問題情境越貼近學生的生活,就越能使學生體驗出數學的趣味和作用,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實踐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就越好。 例如:教學「人民幣的認識」一課時,我們可以在教室里模擬一個小商店,讓學生充當售貨員和顧客進行買賣,讓學生身臨其境的學習。當然,生活中與小學數學所學的內容相聯系的事例還有很多。諸如:家中的許多容器為什麼做成圓柱形的?自行車的車架為什麼做成三角形的?車輪為什麼做成圓形?等等,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如果能合理地借用學生司空見慣的事例,進行適當的加工編制,創設出學生喜聞樂見的問題情境,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有利於引導學生在情境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最終解決問題,從而使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意義和價值。

Ⅳ 如何在小學美術課堂中巧用情境教學法

近年,我國的教育事業逐漸快速、全面的發展,美術教育所受到的重視程內度也越來越高,很多家長都容把子女送去業余的美術班盡心學習,學校的美術教育也在不斷的提高,這對於我國的美術教育來說也是一種很大的進步。但是我們如何使美術課堂能夠發展的更加完善,讓學生除去業余學習之外,

Ⅵ 小學美術課堂教學的基本是什麼過程

教學方法就是完成教學任務的一種手段,是課堂教學中師生溝通的一種形式,多年的從教經歷歸納出常用的教學方法有以下幾種:情境激趣法,知識講授法,過程演示法,討論探究法,游戲活動法,實踐感受法,觀察發現法。
教學方法使用是靈活的、多變的。一節教學內容所採用的方法不可能一種方法,而是多種方法結合使用才能更有效地取得教學效果,達到預期目標。就自己的教學實踐談一下我的見解。
一、創設情境,激發美術學習興趣。
我們都知道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所以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就要把學生的求知慾、好奇心激發起來,在教學開始的導入階段採用「情境激趣法」通過聲音、圖像、圖片、實物等等通過多媒體直觀的展示在學生面前,可以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
二、獲知感悟,掌握美術知識與技能。
講授階段是學生了解學習知識與技能的階段,我們知道美術課程分為了《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欣賞.評述》《綜合.探索》四個領域,每個領域都需要學生學習掌握一些知識與技能,這一階段主要採用「知識講授法」、「過程演示法」「討論探究法」「觀察發現法」,通過教師的講解介紹和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掌握美術的知識技能和能力。
三、實踐體驗,感受快樂。
學以致用,學到的知識和技能只有通過自身的實踐,通過自己動手操作加深印象,從而消化理解,終身不忘,這個過程也是學生感受快樂的過程,通常採用「情境激趣法」播放音樂給學生創造一個輕松愉快的環境,通過「討論探究法」小組之間探討製作方法與步驟,材料的選擇與使用,通過「游戲活動法」同桌之間、小組之間互動合作,培養了他們的團結協作的精神,感受到了參與實踐給每個學生帶來的快樂,陶冶了談們的情操。
四、展評作品,收獲成功。
美是創造出來的,學生的每件作品都是對學習內容的理解與反映,更需要老師和其他學生的肯定。教學中,採用「討論探究法」、「實踐感悟法」通過師生、生生之間的對作品不同角度的理解,讓每個學生的素能都有提高,大大提高了美術學習的興趣,培養了他們的欣賞美、感受美、創造美的能力。
總之,教學方法是為教學服務的,也不是一成不變的,這就要求我們要從學生的心理特點出發,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課標的要求,結合先進的科技手段,為他們創設寬松,和諧,自由的氛圍,鼓勵學生自我發揮,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利用一切機會,調動學生的興趣,使學生以主體形象,貫穿整個學習過程,而不斷改變教學方法。

Ⅶ 如何結合具體的美術教學情境運用教學技術

在美術新授課中,有一個教學環節是創設情境,導入新課,以初一美術內下冊「面具設容計與製作」一課為例,可以以視頻導入:同學們喜歡看電影嗎?今天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一段好看的影片——播放視頻《蜘蛛俠》。看完後提問:在影片中蜘蛛俠是以什麼形象出現的?從而導入課題。

Ⅷ 如何在廣泛的文化情境中進行美術教學

對「在廣泛的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是怎樣理解? 什麼樣的欣賞課是注重品位、有利於培養學生審美情趣的欣賞課?
答:(1)美術的學習和創作都會受到文化情境的影響。文化是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是一個復雜的總體,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風俗以及人類在社會中所獲得到的一切能力與習慣。而「情境」一詞可以這樣來界定,即指影響各個時期美術的政治、經濟、文化等背景。美術作品中所反映的各種思想、觀念、情感都與藝術家所受到特定的政治、經濟、文化、歷史等背景的影響有關,藝術家會把具體景物、人物溶入其感情和意圖中,構成一種新穎獨特的文化情境。文化情境的內容是很廣泛的,藝術家會受到當時政治、經濟、文化等影響。不僅僅是美術,其它門類的藝術如文學、音樂、舞蹈、戲劇等,都是在一定的文化情境下創作的。所以說,文化情境是藝術家在創作時所依託的文化環境、條件及特徵。我認為,在廣泛的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可以更深刻、更具體的理解美術,從中感受到藝術的真正魅力,從中學到知識。從美術學科的角度考慮,它提升了美術學科內涵,使美術學習成為一種文化的學習,並且加深了對文化多樣性的了解;還可以幫助自己對其它學科的學習和理解,人們常說畫中有詩,詩中有畫,其實就是一種聯系,通過美術,可以更深刻的理解畫中所描述的意境、歷史典故等,會使記憶更深刻;能夠使審美能力得到提高。在廣泛的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是必要的,藝術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只有熱愛生活,學會欣賞,學會發現,培養樂觀的、積極向上的審美觀,提高個人修養,以美好的心態來學習,進行創作,才能真正獲取到知識。
(2)我認為在美術課中的欣賞教學中有必要重視以下幾方面的工作:小學美術欣賞興趣是美術學習活動的重要動力。學生一旦有了美術欣賞的興趣,注意力就會高度集中,思維就會異常活躍,欣賞活動就會隨之變的愉快,學生就能高效率地掌握知識技能。反之,就會導致學生在美術欣賞學習中動力的缺貶和動力水平降低。根據小學生身心的特點,結合美術學科的特點和有關學習興趣的理論。還可以從專題欣賞與隨課欣賞相結合方面來上好美術欣賞課。

熱點內容
師德師風演講稿標題 發布:2025-05-11 11:22:34 瀏覽:520
小小的船優秀教學設計 發布:2025-05-11 11:06:30 瀏覽:240
老師的眼作文 發布:2025-05-11 10:38:52 瀏覽:803
擴大英語 發布:2025-05-11 09:48:26 瀏覽:473
在線教育美國 發布:2025-05-11 08:07:13 瀏覽:899
教育培訓廣告設計 發布:2025-05-11 08:07:13 瀏覽:894
小學語文教育教學論文 發布:2025-05-11 06:32:22 瀏覽:221
佔有女老師 發布:2025-05-11 06:11:24 瀏覽:979
小學師德自查材料 發布:2025-05-11 05:04:18 瀏覽:634
教師女僕 發布:2025-05-11 04:24:51 瀏覽: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