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學科素養是什麼
❶ 什麼是音樂素養
音樂素養是學習音來樂的自綜合素質教育,它是一門獨立的專業學科,是音樂基礎課,必修課。它包括讀譜、視唱、聽音、節奏、和聲、寫作、音樂欣賞和音樂史等多方面的綜合理論基礎。
是我國各藝術院校、師范院校音樂系各專業的入學必考科目和入校後的必修科目。同時也是目前器樂考級必須配套的音樂理論基礎。是培養學習音樂人的全面音樂素質提高的一門重要學科。
❷ 音樂教師應具備什麼素質
做一個來音樂老師需要的自是一個謀生技能,而不是什麼素質。
從事某一個行當,不是關於人的素質的事情,而是關乎一個人社會生存機能的事情。有了這個依賴自己音樂機能可以謀生的基本條件,就可以從事這個職業。當然,還要通過各種的資格證書的考試,比如《教師資格證書》,音樂方面的《XX等級證書》。這些東西都是通過一種機能方面的測試來獲得的,而不是依賴人的素質獲得的。
就好像一個音樂老師的自行車壞了,你還得找修自行車的師傅修理一下 ,管他這個人素質如何,他是靠把你的自行車修好的這個機能來吃飯的。
人的機能與人的素質是兩回事。
❸ 什麼是音樂素質教育
音樂教育作為一門基礎學科,首先是一種基本素質教育。
望採納~
❹ 作為一名音樂教師應具備哪些專業素養
通過學習《教師應具備的專業素養》,讓我對教師的專業素養有了更深的理解。教師專業素養:指的就是通常所說的教師的教學態度及在課堂教學中的"教學能力"。1、 教學態度:敬業愛崗,責任感強,具有學習研究的精神與實踐能力。2、教學能力:教學語言表達能力, 組織課堂教學的能力,自彈自唱的能力,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分析能力,使用多媒體設備的能力,教學調控與應變能力,教學反思能力 (二)、關於教學語言表達能力: 一個好的音樂教師在教學中的語言一定是有所設計的,正如我們在欣賞一部音樂作品時所感受的那樣:有對比,有起伏,抑揚頓挫,節奏感強,只有這樣才能使聽者賞心悅目,欣然接受。 (三)、關於組織教學: 教師能否有效、合理的組織課堂教學,這不僅是一種能力的表現,更是教師教學思想、教學理念,教學藝術的體現,同時也是教師是否具有良好素養既有無責任心的體現。老師在課堂教學中不僅要講好課,更要時時關注學生的動態,牢牢抓住學生的心。才能有效地組織課堂教學。教師應該積極創設良好的教學氛圍,營造和諧有序的教學環境,為學生學習音樂提供良好的條件。 (四)、關於自彈自唱:自彈自唱是音樂教師的專項基本功之一,是音樂教學中很重要的手段。教師富有激情的自彈自唱, 可以引起學生對音樂教學,音樂作品的關注和興趣,可以對學生起到引導、啟迪、激勵、感染、熏陶等作用。 (五)、關於正確使用多媒體:隨著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現代信息技術極大的改變了音樂教育的傳統模式。先進的視聽技術、音響、聲像技術突破了傳統音樂教學在時間、空間和地域上的限制,大大擴展了音樂教學的容量和空間,極大地豐富了音樂學科的教學手段和教學資源,也為教師的備課上課提供了極大的便捷服務。音樂教師在享受並運用這些高科技便捷方式的同時,不要丟掉音樂課堂教學的根本音樂性。多媒體的使用要適度、適時、恰到好處,起到錦上添花和雪中送炭的作用,而不是畫蛇添足。 (六)、關於教學調控與應變:課堂教學是教師與學生的雙邊活動。在倡導新課程改革的今天,動態的教學過程,更需要教師積極主動的進行教學調控。如何保證音樂課堂教學任務的完成,取決於音樂教師能否對課堂教學實施有效的調控,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使教學過程張弛有致、興趣盎然,充滿活力,使得整個教學流程呈現出預定的、有序的、最佳的效果。 (七)、關於教學反思:教學反思以探究和解決教學問題為基本點,以追求教學實踐合理性為動力,它可以激活教師的教學智慧,是教師教學水平提高的重要基礎。是否具有反思的意識和能力,是區別經驗型教師與專家型教師的主要指標之一。
❺ 音樂教師的職業素養
多方面提高音樂教師的職業素養
通過對《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這本書的閱讀,我對諸如為什麼我國基礎教育課程已經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如何理解本次課程改革的六項具體目標;為了保證課程改革目標的實現,基礎教育實踐工作者必須具備什麼樣的教育觀念等問題,以及新的教學觀與學生觀,教師角色與教學行為,學習方式,學校教學管理制度的重建,現代教學技術等方面的問題,都有了比較深入的認識和理解,引起了我如下思考:
思考1:新課程強調全面提高學生的各方面素質,強調科學素養(如動手能力,科學交流能力等探究素質)與人文素養(包括視覺藝術素養),強調環保意識和可持續發展觀念等等.新課程所強調的這些素質可能在常規的考試方法中無法充分進行評測;如果教師只重視考試所關注的那些方面的素質,勢必使學生各方面素質的全面,均衡,和諧發展這一課程追求最終落空.對於那些很難量化的教育效果如何判斷,是教師自身所具有的人才觀的反映.所以,教師要能夠認識到音樂學習在學生人格和思想發展放牧大作用和效果,需要有觀察,分析和認識學生人格發展特性和水平的能力.
我們應清楚地認識到,音樂教育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它首先是一種基本素質的教育.它通過教授音樂這門聽覺藝術,來反映人們的思想,情感以及社會生活,使學生對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愛好,具有對音樂美的感受能力,表現能力和初步的鑒賞,創造能力,教會學生如何認識生活,感受生活並在一定意義上創造生活,從而促進學生健全人格和健康個性的發展,以達到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目的.
思考2:作為一個專業性很強的學科,教師不僅在學校內或講台上表現為一個有專業素養的人.教師還需要在這個社會環境中表現為一個具有較高的專業知識和正確的藝術趣味的人,只有這樣,他才能把學校教育和學生的生活環境充分的結合起來,使自己的教學教育活動和學生的生活時間盡可能的融合,從而為學生拓展出一個廣闊的音樂發展空間——它可能是技能方面的,也可能是趣味方面的.
思考3:中小學的音樂教育是把音樂和生活經驗非常緊密的聯系起來的,而且由於我們是一個大國,民風民俗豐富多彩,音樂課可能涉及的社會文化內容包涵了古今中外,可能涉及的演奏技術更是日新月異,可能採用到的教學手段越來越豐富,教師不可能再靠一件樂器加一副嗓子就完成所有的教學任務.例如,在課堂上充分利用網際網路豐富資源來擴展和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同時還要引導學生正確的認識和使用這個泥沙俱下的虛擬世界,首先就要求教師對這個當代科技產物有比較深入的掌握和了解.加強對現代科技和現代思想文化發展的學習及掌握,是必須的.
思考4:拓寬文化視野,提高感悟能力.改變課程缺乏整合的現狀,是當前音樂教改的要務之一.因此,教師除了廣泛涉獵,更要"整合",自成一家,在知識的廣度和綜合程度上不斷提高,形成適應新形勢需要的知識結構,並對當今世界的音樂流派,風格,形式等方面的更新變化有廣泛的認識;不僅要知道起出現,而且要了解起緣起.要對音樂類型的產生原因有更深入的追問,才能使自己對各種音樂的表現做出恰當的價值判斷,從而更好的指導日常的教學.課程綜合化要求教師在知識結構上走綜合型人才,跨學科發展之路,在自己的弱勢領域不斷補充.新形勢下音樂教師的文化底蘊不僅要"淵",更要"博",僅僅具有精深的專業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音樂教師要有廣博的相關學科知識,要成為"雜家",對人類文化的各個領域,各個層面都要有所涉獵,做到博才眾學,觸類旁通.教師不僅要有信息知識的量增,更要有"悟得".要養成反思和批判,感悟和思考,洞察和體驗的習慣,從而不斷提升自己的智慧和靈性.另外,"新課標"提倡綜合性學習,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音樂教師要有組織管理的能力,應是各種知識源泉的組織者,協調者,這樣才能使學生迅速地增長才幹.
思考5:教育要以確立人的主體地位為關鍵,教學重點也要由重知識傳授向重學生發展轉變.當代教育是為了使人的潛能得到充分發揮,使人的個性得到自由和諧的發展;教育不再是僅僅為了適應就業的需要,而要貫穿於學習者的一生.因此教師教育觀念的轉變,是進行人文教育的先決條件.而先進的教育觀念又要通過先進的教育方式體現出來,二者相輔相成.就教與學關系而言,教師教育觀念,教學方式的轉變最終都要落實到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上,因為它的轉變將會牽引出思維方式,生活方式甚至生存方式的轉變,學生的自主性,獨立性,能動性和創造性將因此得到真正的張揚和提升.學生不僅將成為學習和教育的主人,而且還將成為生活的主人,成為獨立的,積極參與社會的,有責任感的人.
新課程並非拋棄教師的主導作用.提高審美修養,增添生活情趣是音樂教學的一個基本任務.教師的審美品位,應該是和諧而又優雅的.這種審美首先體現於教師的儀表,言談舉止上.教師的形象影響著學生的視覺器官,因而教師必須以一個良好的,有學者風度的外表形象出現在學生面前.語言是傳播知識的載體,優美動聽的語言會使學生更好的理解和接受音樂的意境.所以教師應充分把握好語言工具,使學生在美的享受中接受教育.此外,審美還體現於教學內容的呈現,教學手段的選用和教學程序的設計上.處理得好,能增加課堂容量,進行愉快教育,充分發揮學生個性,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通過富有美感的教育過程,實現對學生情感與智慧的滋養和潤澤.另外,音樂教師的興趣愛好也應是積極而又多彩的.首先要有童心,充滿對新鮮事物的強烈好奇;其次是開朗樂觀,有較強的自我調節能力,幽默風趣,充滿生活的機智;再次是昂揚而奮發進取,充滿對理想生活的執著追求.這些將讓學生看到有血有肉的老師,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讓學生形成對生命的理解,對生活的感悟,對人生的信念. 一名好的音樂教師應當積極適應形勢的要求,不斷提高敬業精神,提升教育藝術,不斷調整自己,促進自身持續發展,努力成為富有個性魅力的人.思考:教師面對學生,要讓他們自由表達自己的想法,表述自己的觀點,表露自己的情感,創造自己的藝術.一堂課就是一個游戲,一個故事,邀請學生參加,常常能最大地激發學生的興趣,有利於吸引學生走進音樂課堂,喜愛音樂,喜愛音樂課.這樣,音樂教學才能煥發教師和學生生命的活力,音樂教學才能充滿成長氣息.但這種教學過程給教師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因為面對幾十個學生的想像和喜好,教師一方面需要本著關愛情懷來接納各種表現,另一方面又要需要全面的知識和正確的觀念來積極的參與和引導.必須充分理解學生的內心需求和年齡特徵,才能把學生帶進豐富有趣的音樂課堂,體驗,享受音樂,同時也理解,掌握音樂.
"職業素養"是一個內涵深刻,外延豐富的范疇,以上僅是讀書過程所想到的幾個方面.課程改革需要建立一種以師生個性全面交往為基礎的新型師生關系,為此需要教師全身心的真情投入,需要在完善教學活動和完善個性兩個方面共同努力,因此教師只有提高自身的素養,無私奉獻,才無愧於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