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科學課
① 請問初中 一堂科學課 一般講多少內容啊一章還是一節
一堂課對應課本上的一章還是一節,需要根據內容的多少、難易程度、重要程度等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重要好理解的可能就一堂課講一章了,重要的內容通常是一堂課講一節。
浪費時間而已。
③ 關注#小學初中科學課怎麼上
而目前大多數沒有專職的科學教師,科學老師仍是兼職狀態。一般身兼兩職,主要是語文或者數學,還要帶一個班的班主任。有很多老師都把科學課當作搭頭,認為學校只看語、數的成績,不重視科學,因此,照著書本念成了他們普遍的方式,認為考之前讓學生死記結論就行了。殊不知現在的《科學》和以前的《自然》不一樣,書上沒有現成的答案,很多結論都必須由學生在實驗中生成,於是老師告訴學生結論,再要他們背,這嚴重違背了設置科學課的初衷,久而久之,就扼殺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也扼殺了他們的創新能力,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就只是被動的接受,成了盛東西的容器,就更談不上具備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了。針對這種情況,筆者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轉變觀念,提高認識
《科學課程標准》指出:小學科學課程是以培養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語,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科學課是研究小學生身邊的事物,貼近小學生的生活,是很受學生歡迎的一門課。我認為學生學好了科學,再用學科學的方法去學習其他的任何科目,都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你一天都照著書本念,久而久之學生就失去了興趣,就更別談語文、數學了。所以我呼籲所有的科學老師:要轉變教學觀念!不是老師們教不來,是老師們沒認識到科學課的重要性!
二、以生為主,注重探究
學生對周圍的世界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積極的求知慾,學習科學應該是他們主動參與和能動的過程,教師應提供它們能直接參與的各種科學探究活動,讓他們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比單純的講授訓練更有效,而探究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科學課程應向學生提供充分的科學探究機會,使他們在像科學家那樣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科學的樂趣,增長科學探究能力,獲取科學知識,形成尊重事實、善於質疑的科學態度。課程改革六年了,不僅僅語、數講究以學生為主,把空間還給學生,科學更是這樣,教師注意保護兒童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挖掘學生的潛力,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腦子去想,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聽,用自己的嘴巴去說,用自己的心靈去悟。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大膽地猜想,還可以以小組的形式自行設計實驗去探究、驗證,最後得出實驗的結論。學生不是接收器,請老師們不要再用填鴨式的教學去給學生灌結論了
三、聯系實際,開發課程
《科學課程標准》指出:設計科學課的教學目標時應注意: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教材的教學,常常把目標單一定位於教知識;用教材教則是更大程度上把知識的教學伴隨在培養能力、態度的過程中。而我們的老師還停留在教教材,死扣書上,書上的東西沒有,就不知道變通。比如:書上要求種鳳仙花,老師說我們沒有鳳仙花,就不種,你沒有鳳仙花,可以開發本地資源,種其它的植物啊,本地的植物很多,你可以要學生種向日葵、缸豆、豌豆、蓖麻等等都可以,然後研究它們的根、莖、葉、花、果實、種子等,關鍵是掌握研究的方法。沒有蠶卵,有蝌蚪啊,一樣的可以研究。
四、因地制宜,自製器材
教師要給學生提供探究為主的學習空間,就需要很多的實驗器材,於是有很多老師就抱怨學校實驗器材太少,其實,學校除了准備化學、物理試驗需要的諸如:試管、鐵架台、酒精燈、顯微鏡等器材外,由於科學知識大部分都是來自於學生生活,也就要求教師或者學生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再說你平時只要留心,做個有心人,也可積累一些實驗器材的。
總之,我認為只要老師們認識到了科學的重要性,充分利用自己身邊的資源,因地制宜,給學生提供充分的科學探究機會,讓學生自己去動手、動腦、動口、親身體驗科學的探究過程,那麼就可以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為他們後繼的科學學習、為其他學科的學習、為終身學習和全面發展打下了基礎,我國就會有更多的諾貝爾獎獲得者,中華民族就會更強大。
④ 上初中後,你還想上科學課嗎
其實小學科學課就是初中生物地理化學物理之類的綜合,不過都是特別簡單的自然現象解釋之類的,初中變難了嘛,但你無時無刻不在上科學課。
⑤ 初中三年如何搞定科學課
一、勤於預習、善於聽課做筆記。
要想學好科學,必須先了解這門課程。課前一定要預習,在預習時,除了要把新課內容仔細讀一遍外,還應在不懂處作上記號,並試著做一做課本上的練習。這樣帶著疑問、難點,聽課的效率就會大大地提高。初中科學內容比較多,知識比較零散,老師在講課時,著重圍繞重點內容進行講授。因此大家要仔細聽課 認真做筆記,這不僅有利於進行課後復習,掌握重點,而且還可以有效地預防上課時「走神」。不過在記筆記時,要在聽清楚老師所講內容的基礎上,記重點、難點、疑點和課本上沒有的內容。
二、常復習,多記憶。
課後應及時復習,認真做好作業,這是學好科學的重要環節。復習可採用課後復習、周後復習、單元復習、章節復習、綜合復習等。復習的方法有復述、默寫、做聯系等。只有通過多次復習才能牢固地掌握知識。現行初中科學課本中有多個基本概念和原理,要求掌握的元素符號二十多個,還有許多的科學式和科學方程式以及其他一些知識。這些內容都需要大家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它們多為學習科學的基礎,若不能熟記,便會感到在「科學王國里」行走困難。要牢記科學的各個名詞,定義,並且要仔細加以區分,比如科合物,純凈物,單質,混合物,它們的定義不但牢記,還要加以區分比較,要扣定義裡面字眼,誰包括誰都要搞清。一旦真正搞清了,那問牛奶是上面哪一種物質就不至於思索半天了。常見的科學反應是必須牢記的,要會默寫,條件(加熱、光照、催科劑,箭頭 可逆,不可逆都需要注意,反應過程的現象就不用說了,重要的都得記住。科學中的公式,就像記數學公式那樣把它理解,記住融會貫通靈活運用,注意變通 別當書獃子。
三、吃透課本,聯系實際。
以課本為主線,認真吃透課本,這是學好科學的根本。為此同學們必須善於閱讀課本,做到課前預讀、課後細讀、經常選讀等。既重視主要內容也不忽視小字部分、一些圖表、資料及選學內容。中學科學內容與生活、生產聯系緊密。這就要求我們在學習科學的同時,應盡量聯系生產、生活實際,從身邊的生活中發現科學,體味科學,這樣就能越學越有興趣,越學越想學越學越愛學。
四、重視實驗,培養興趣。
科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我們要認真、細致地觀察老師的演示實驗認真做好每一次分組實驗,對實驗所用的儀器、葯品、裝置以及實驗原理、步驟、現象和注意事項,都必須弄清、記熟。
五、在學習科學之前准備好兩個筆記本。
一個「錯題本」專記自己在練習、作業、考試中的錯題,分析出錯的原因記下正確和好的解法。另一個「好題本」對於一些好題,好的解題方法、解題技巧、解題規律記下來,在考前看一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之前科學成績一直平平,但是我們老師說不能讓科學把我的成績拉下去,給我介紹了一個很不錯的中高考狀元的博客,李曉鵬新浪博客,這個博客裡面有很多關於學習科學的方法和解題思路,確實給我在學習科學中起到了潛移默科的作用,初中科學不好的童鞋可以借鑒我找到的學習方法,再去這個博客看看,相信一定能提高科學成績的。
⑥ 初中有科學這門課嗎
科學包含物理生物化學天文地理
簡單地說我們班曾經有一個黑龍江轉過來的。他在他們學校排名前3
但是來到我們學校科學沒上過90分(滿分200分浙江台州)
武漢似乎沒有科學
不過科學學起來趣味更大。有些題目都是好幾門綜合的
⑦ 小學科學是初中什麼課
科學課到了初中。
就是地理。
應該是這樣
⑧ 初中科學課堂對學生的要求
初中科學課堂,然後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科學知識,然後自己做一些科學實驗就行了。
⑨ 初中科學課究竟是分還是合
有的地方是將科學分為四門學科:物理、化學、生物、地理來上的。有的地方是將這歸為一起稱為科學。科學以浙江為試點,現已開始向其他地方逐漸更改推廣。是把科學給整合了,但是在上課的時候是循環學習的。其實還是有點分開的感覺。
從廣義上來說,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把四門學科合在一起。但是初中所需要學習的內容其實並不是很多,基本為生活常識類。
而科學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現在只是在較廣的層面上將四門基礎學科的基礎常識放在了一起,讓學生學習,避免了因為偏科引起學生常識性的缺失,而且這樣更利於學生掌握科學知識。算是合在一起了。
(9)中學科學課擴展閱讀:
《教與學:初中科學(7年級)(下)(新課標華師大版)(升級版)》根據新課標精神,按照《全日制義務教育課程標准》由浙江省特高級教師精心編寫,在形式上做到跟課堂教學同步,方便學生課堂同步學習和階段測試使用。全書具有以下三大特點:
一、緊扣新教材,貫徹新理念。
本叢書以各學科的最新教材為藍本,在目標確立、體例安排以及創新思維訓練等諸多方面,做到與新教材同步,貫徹新課改的精神和理念。
二、選擇新素材,設計新題目。
本叢書選題,緊扣教材內容,追蹤中考方向,聚焦社會熱點,貼近學生生活,真正給學生提供社會、生活、中考等方面的最新精神要素。
三、扎實打基礎,全力求創新。
本叢書在體例和題目設計上,既注重知識的積累,又追求能力的提高,真正形成在打基礎中求創新,在創新中夯實基礎,使之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