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羿射日的文言文
⑴ 後羿射日文言文和寓意
文言文:
逮至堯之時,十日並出。 焦禾稼,殺草木,而民無所食。 猰後羿射日貐、鑿齒、九嬰、大風、封豨、修蛇皆為民害。 堯乃使羿誅鑿齒於疇華之野,殺九嬰於凶水之上,繳大風於青邱之澤,上射十日,而下殺猰貐,斷修蛇於洞庭,擒封豨於桑林。 萬民皆喜,置堯以為天子。 ——《淮南子·本經訓》
寓意:
後羿射日的故事出自江蘇省射陽縣,射陽縣相傳由精衛填海而成後羿射日陸,後羿射日而得名。為紀念後羿射日,射陽建成地標性建築——中華後羿壇和著名旅遊景點——後羿公園。根據「射陽」縣名的來歷及「後羿射日」的傳說,在公園入口處設置八面景觀牆,上置八個石球,與不遠處的「中華後羿壇」遙相呼應,寓意後羿射下九顆太陽,降福人間。此外,園內的每一處特色景觀,都與「後羿射日」的文化相聯,串起了一個古老而又美麗動人的傳說。
另說,羿射十日,即羿射殺夏後「相」,蓋因古書傳抄之誤,將夏後「相」字誤寫成了「十日」。羿射十日,實為後羿射死相。
太康失國後不久死去,族人立其弟仲康,流落於洛水附近,仲康死,子相立,後相在後羿的追殺下,逃往帝丘(今河南濮陽)依同姓之諸侯於斟尋氏以及斟灌氏。這時斟尋氏已從伊洛平原遷往豫東北,斟灌氏則在今豫魯接界處的范縣北。寒浞為防止夏後相勢力復興,命澆率師「殺斟灌以伐斟尋,滅夏後相」。然後封澆於過(今山東掖縣北,或疑在今河南太康縣東南),封豷於戈(在宋、鄭間,約當今豫中偏東部)以控制東方。當寒浞攻殺後相之時,其妻後緡東逃至魯西南母家有仍氏(有任氏,今任城)之地,生下遺腹子少康。
又,《山海經》:「甘水之間,有羲和之國。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浴日於甘淵。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更加令學者確信,「十日」絕不是什麼是十個太陽,而是人名!「十日」即「相」。夏後仲康之子相,被後羿、寒浞射死後,相之子少康逃奔有仍氏,在有仍氏、有虞氏幫助下,一舉發兵滅掉寒浞,成功復國,光伏夏朝,史稱「少康中興」。
簡介:
後羿射日是我國古代傳說,故事內容大致為古時候天上有十山海經個太陽,人們難耐高溫。後羿力大無比,射掉了九個太陽,剩下現在的一個太陽,使溫度適宜人們居住。
後羿,又稱「夷羿」,相傳是夏王朝東方族有窮氏的首領,善於射箭。當時夏王「啟」的兒子「太康」耽於游樂田獵,不理 後羿政事,被後羿所逐。太康死後,後羿立太康之弟仲康為夏王,實權操縱於後羿之手。但後羿只顧四齣打獵,後來被親信「寒浞」所殺。
神話傳說「後羿」是「嫦娥」的丈夫。後羿在的時候,天上有十個太陽,燒得草木,莊稼枯焦,後羿為了救百姓,一連射下九個太陽,從此地上氣候適宜,萬物得以生長。他又射殺死了猛獸毒蛇,為民除害。民間因而奉他為「箭神」。
⑵ 後羿射日文言文
[原文]
夏王使羿射於方尺之皮①,徑寸之的②。乃命羿曰:「子射之,中③,則賞子以萬金之費;不中,則削子以千邑之地④。」羿容無定色⑤,氣戰於胸中⑥,乃援弓而射之⑦,不中,更射之,又不中。夏王謂傅彌仁曰⑧:「斯羿也⑨,發無不中!而與之賞罰, 則中的者,何也?」傅彌仁曰:「若羿也,喜懼為之災,萬金為之患矣。人能遺其喜懼⑩,去其萬金,則天下之人皆不愧於羿矣(11)。
(選自《苻子》)
[注釋]
①羿(yì)—— 又稱後羿,傳說是夏王太康時東夷族首領,是著名的射箭手。方尺之皮——指用一尺見方的獸皮做的箭靶。
②徑寸之的(dì)——直徑為一寸的靶心。
③中(zhòng——動詞,射中。
④邑(yì)—— 古代人民聚居的地方,大的叫都,小的叫邑。這里指夏王分封給後羿的土地。
⑤羿容無定色——後羿的面色紅一陣白一陣,變化不定。
⑥援——拉,引。
⑦傅(fù)——保傅,古代官職。
⑧斯——這個。
[譯文]
夏王讓後羿把箭射在一平方尺的獸皮、直徑為一寸的靶心上,於是告訴後羿說:「你射這個,射中了,就賞你一萬兩黃金;射不中,剝奪你擁有的封地。」
後羿聽後臉色不定,呼吸緊張局促。於是後羿拉開弓射靶,沒中;再次射靶,又不中。
夏王對大臣傅彌仁說:「這是後羿,射箭是百發百中的;但對他賞罰,就不中靶心了呢?」傅彌仁說:「就像後羿,高興和恐懼成為了他的災難,萬兩黃金成為了他的禍患。
人們若能拋棄他們的高興和恐懼,捨去他們的萬兩黃金,那麼普天之下的人們都不會比後羿的本領差了。
參考資料: http://ke..com/view/35914.htm
⑶ 後羿射日文言文
[原文]
夏王使羿射於方尺之皮①,徑寸之的②。乃命羿曰:「子射之,中③,則賞子以萬金之費;不中,則削子以千邑之地④。」羿容無定色⑤,氣戰於胸中⑥,乃援弓而射之⑦,不中,更射之,又不中。夏王謂傅彌仁曰⑧:「斯羿也⑨,發無不中!而與之賞罰, 則中的者,何也?」傅彌仁曰:「若羿也,喜懼為之災,萬金為之患矣。人能遺其喜懼⑩,去其萬金,則天下之人皆不愧於羿矣(11)。
(選自《苻子》)
[注釋]
①羿(yì)—— 又稱後羿,傳說是夏王太康時東夷族首領,是著名的射箭手。方尺之皮——指用一尺見方的獸皮做的箭靶。
②徑寸之的(dì)——直徑為一寸的靶心。
③中(zhòng——動詞,射中。
④邑(yì)—— 古代人民聚居的地方,大的叫都,小的叫邑。這里指夏王分封給後羿的土地。
⑤羿容無定色——後羿的面色紅一陣白一陣,變化不定。
⑥援——拉,引。
⑦傅(fù)——保傅,古代官職。
⑧斯——這個。
[譯文]
夏王讓後羿把箭射在一平方尺的獸皮、直徑為一寸的靶心上,於是告訴後羿說:「你射這個,射中了,就賞你一萬兩黃金;射不中,剝奪你擁有的封地。」
後羿聽後臉色不定,呼吸緊張局促。於是後羿拉開弓射靶,沒中;再次射靶,又不中。
夏王對大臣傅彌仁說:「這是後羿,射箭是百發百中的;但對他賞罰,就不中靶心了呢?」傅彌仁說:「就像後羿,高興和恐懼成為了他的災難,萬兩黃金成為了他的禍患。
人們若能拋棄他們的高興和恐懼,捨去他們的萬兩黃金,那麼普天之下的人們都不會比後羿的本領差了。
⑷ 後羿射日文言文單字解釋
巜楚辭章句》
原文
堯時十日並出,草木焦枯,堯命羿射十日,中其九日,日中九烏皆死,墮其羽翼,故留其一日也。
(選自《楚辭章句》卷三《天問》的注文.
注釋
(1)並:一起。
(2)命:命令。
(3)中:射中。
(4)皆:都。
(5)墮:掉下。
(6)故:所以。
⑸ 文言文翻譯《後羿射日》
剛好到了堯在世的時候,十個太陽同時出來了。
燒焦了莊稼,乾死了花草樹木,並且百姓沒版有權吃的東西了。
猰貐、鑿齒、九嬰、大風、封豨、修蛇這些都來危害百姓。
堯於是派遣後羿去為人民除害,先是在疇華的郊外殺死鑿齒,然後又在凶水上殺死九嬰,在青邱的沼澤地里殺死了大風,射下了天上的太陽,又殺死了地上的猰貐,在洞里斬殺修蛇,在桑林擒獲封豨。
天下百姓都很高興,推舉堯,使他成為領導人。
⑹ 文言文後羿射日原文和翻譯
後羿射箭
夏王使羿射於方尺之皮①,徑寸之的②。乃命羿曰:「子射之,中③,則賞子以萬金之費;不中,則削子以千邑之地④。」羿容無定色⑤,氣戰於胸中⑥,乃援弓而射之⑦,不中,更射之,又不中。夏王謂傅彌仁曰⑧:「斯羿也⑨,發無不中!而與之賞罰,, 則不中的者,何也?」傅彌仁曰:「若羿也,喜懼為之災,萬金為之患矣。人能遺其喜懼⑩,去其萬金,則天下之人皆不愧於羿矣(11)。(選自《苻子》)
①羿(yì)—— 又稱後羿,傳說是夏王太康時東夷族首領,是著名的射箭手。方尺之皮——指用一尺見方的獸皮做的箭靶。
②徑寸之的(dì)——直徑為一寸的靶心。
③中(zhòng——動詞,射中。
④邑(yì)—— 古代人民聚居的地方,大的叫都,小的叫邑。這里指夏王分封給後羿的土地。
⑤羿容無定色——後羿的面色紅一陣白一陣,變化不定。
⑥援——拉,引。
⑦傅(fù)——保傅,古代官職。
⑧斯——這個。
後羿是古代著名的神箭手。有一天,夏王讓他表演箭術,靶子是用一尺見方的獸皮製成的,正中畫了直徑為一寸的紅心。後羿微微一笑,毫不在意。臨射前,夏王突然宣布:「你射中了,就賞你一萬兩黃金;射不中,剝奪你擁有的封地。」後羿聽了,頓時緊張起來,臉色一陣紅一陣白,胸脯一起一伏,怎麼也平靜不下來。就這樣,他拉開了弓,射出第一支箭。箭身擦著靶子,飛到一邊去了。後羿更加緊張了,拿弓的手也開始顫抖起來。他勉強射出了第二支箭。羽箭遠離靶子落在地上。圍觀的人連連發出噓聲。夏王問大臣彌仁:「後羿平時射箭是百發百中的,為什麼今天連射兩箭都脫靶了呢?」彌仁說:「後羿是被患得患失的情緒害了。大王定下的賞罰條件成了他的包袱,所以,他的表現很不正常。如果人們能夠排除患得患失的情緒,把厚賞重罰置之度外,再加上刻苦訓練,那麼,普天下的人都可以成為神箭手,一點兒也不會比後羿差的。」
⑺ 後羿射日的文言文和嫦娥奔月的文言文
後羿射日
【前言】
試圖戰勝乾旱、洪水及其它自然災害,是我國和世界各民族所流傳下來的遠古神話的共同主題之一。我國古代神話之一的「後羿射日」,其主題就是黃帝、堯統治時期的先民,對乾旱所作的反應——把箭對著太陽,瘋狂地進行「射日」。而且,本傳說還說明先民們已經大功告成,射殺了九個太陽,只有當今我們所看到的這唯一的一個,不知是什麼原因,竟然得到了倖免。
【原文】
逮至堯之時,十日並出。
焦禾稼,殺草木,而民無所食。
猰貐、鑿齒、九嬰、大風、封豨、修蛇皆為民害。
堯乃使羿誅鑿齒於疇華之野,殺九嬰於凶水之上,繳大風於青邱之澤,上射十日,而下殺猰貐,斷修蛇於洞庭,擒封豨於桑林。
萬民皆喜,置堯以為天子。
——《淮南子·本經訓》
嫦娥奔月
空格相傳,遠古時候有一年,天上出現了十個太陽,直烤得大地冒煙,海水枯乾,老百姓眼看無法再生活去。
空格這件事驚動了一個名叫後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侖山頂,運足神力,拉開神弓,一氣射下九個多餘的太陽。
空格後羿立下蓋世神功,受到百姓 的尊敬和愛戴,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奸詐刁鑽、心術不正的蓬蒙也混了進來。
空格不久,後羿娶了個美麗善良的 妻子,名叫嫦娥。後羿除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人們都羨慕這對郎才女貌的恩愛夫妻。
空格一天,後羿到昆侖山訪友求道,巧遇由此經過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葯。據說,服下此葯,能即刻升天成仙。
空格然而,後羿捨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暫時把不死葯交給嫦娥珍藏。嫦娥將葯藏進梳妝台的百寶匣里,不料被蓬蒙看到了。
空格三天後,後羿率眾徒外出狩獵,心懷鬼胎的蓬蒙假裝生病,留了下來。
空格待後羿率眾人走後不久,蓬蒙手持寶劍闖入內宅後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葯。
空格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對手,危急之時她當機立斷,轉身打開百寶匣,拿出不死葯一口吞了下去。
空格嫦娥吞下葯,身子立時飄離地面、沖出窗口,向天上飛去。由於嫦娥牽掛著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空格傍晚,後羿回到家,侍女們哭訴了白天發生的事。後羿既驚又怒,抽劍去殺惡徒,蓬蒙早逃走了。氣得後羿捶胸頓足哇哇大叫。悲痛欲絕的後羿,仰望著夜空呼喚愛妻的名字。這時他驚奇地發現,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
空格後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後花園里,擺上香案,放上她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里眷戀著自己的嫦娥。
空格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後,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
嫦娥奔月的故事以鮮明的態度和絢麗的色彩歌頌、贊美了娥娥,與古文獻有關嫦娥的記載相比較,可見人們對嫦娥奔月的故事做了很多加工,修飾,使娥娥的形象與月同美,使之符合人們對美的追求。 與現代流傳甚廣的「嫦娥奔月」相左,《全上古文》輯《靈憲》則記載了「嫦娥化蟾」的故事:「嫦娥,羿妻也,竊王母不死葯服之,奔月。將往,枚占於有黃。有黃占之:曰:『吉,翩翩歸妹,獨將西行,逢天晦芒,毋驚毋恐,後且大昌。』嫦娥遂託身於月,是為蟾蜍。」嫦娥變成癩蛤蟆後,在月宮中終日被罰搗不死葯,過著寂寞清苦的生活,李商隱曾有詩感嘆嫦娥:「嫦娥應悔偷靈葯,碧海青天夜夜心。」
累死我了!!
⑻ 後羿射日文言文翻譯
後羿射日
【原文】
逮至堯之時,十日並出。
焦禾稼,殺草木版,而民無所食。
猰貐、鑿齒、九嬰、大風權、封豖希、修蛇皆為民害。
堯乃使羿誅鑿齒於疇華之野,殺九嬰於凶水之上,繳大風於青邱之澤,上射十日而下殺猰貐,斷修蛇於洞庭,擒封豖希於桑林。
萬民皆喜,置堯以為天子。」
——《淮南子本經訓》
【譯文】
到了堯統治的時候,有十個太陽一同出來。
灼熱的陽光曬焦了莊稼,花草樹木乾死,老百姓連吃的東西都沒有。
還有其它多種災害,諸如……
於是,堯派後羿去為民除害。
後羿把這些災害一一清除。
⑼ 有沒有關於後羿射日的古詩文
唐人成玄英《山海經·秋水》疏引《山海經》雲:"羿射九日,落為沃焦"。該九日當為九黎內或多個部落容方國的代名詞。
宋代類書《錦綉萬花谷》前集卷一引《山海經》雲:"堯時十日並出,堯使羿射十日,落沃焦"。
《淮南子·本經訓》雲:"俊賜羿彤弓素矰,以扶下國,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艱。逮至堯之時,十日並出,焦禾稼,殺草木,而民無所食。猰貐、鑿齒、九嬰、大風、封豨、修蛇皆為民害。堯乃使羿誅鑿齒於疇華之野,殺九嬰於凶水之上,繳大風於青邱之澤,上射十日,而下殺猰貐,斷修蛇於洞庭,擒封豨於桑林。萬民皆喜,置堯以為天子。
⑽ 後羿射日原文(文言文)
逮至堯之時,十日並出,焦禾稼,殺草木,而民無所食。猰貐、鑿齒、九嬰、大風、封豨、修蛇,皆為民害。堯乃使羿誅鑿齒於疇華之野,殺九嬰於凶水之上,繳大風於青邱之澤,上射十日而下殺猰貐,斷修蛇於洞庭,禽封豨於桑林,萬民皆喜。
上古之世,十日並出,河海乾涸,草木不長,民不聊生。
而就在這同時,天下也不太平,各種各樣的妖怪、猛獸都出來害人,以至於生靈塗炭,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這個時候,距離女媧補天已經很多萬年了,昔日女媧捨生設下的「聖凡禁網」也發生了一些變化。
十日並出的天象,實際上就是當年大戰之後的神、魔、人死亡之後的怨氣凝結而成,這種太陽,被稱為「邪日」。
此外,在「禁網」的一些薄弱地帶,出現了一些漏洞或者說「通道」,已經完全足夠神或者魔出入了。
幸好,這樣的通道並不大,神魔只能夠單人出入,而且這通道也需要很久的時間才會開放一次。
而且,由於人界乃是陰陽二氣形成的,而神魔卻只擁有單一的屬性,因此如果神魔的修為不夠,在人界將無法生存。
這樣一來,來到人界的神魔雖然不多,卻都是強者!不過他們並不象其先輩那樣將人類當成自己的奴僕或者工具,而是當成了與自己平等的生靈。他們隱藏了自己的身份,融入到了當時的人類社會。人魔、人神混血兒開始出現。(遠古時候,神魔看不起卑下的人類,更不用說與之婚配了。因此也不可能出現人神、人魔混血兒。)
十日並出的可怕天象,也影響到了他們的生活。他們集中起來,為改變這一可怕景象而出力。
終於,他們找到了解決這一天象的方法:製作一把強大的神弓,將那些邪日射下來!
於是他們以弱水的建木為干,以東海囚牛之角為角,以吳西雷澤中的鼉龍筋為筋,以泰澤的龍龜製成龜膠,以北極冰蠶的天蠶絲為絲,以虢山漆為漆。他們冬治弓干,春治角,夏治筋,秋合攏諸材,寒冬時把弓置於排檠內以定體形,嚴冬極寒時修治外表。
最後,他們再以蛟龍的筋製成弓弦,以自身元靈融合於弓上為其靈,再將其置身於昆侖之巔,吸取日精月華,天地靈氣。最後,弓上的器靈化成蛟龍飛升而起,弓終於製成了!
從開始制弓到弓成,已經過了七七四十九年!此弓製成之日,天驚地動,日月無光,仿似世界末日!昆侖之巔,竟然在此弓出世時的晴空霹靂下,被硬生生劈短了八百丈之高!從此,原本上可接天,直抵雲霄,號稱天下第一山的昆侖山,就失去了天下最高的稱號。
這樣煉成的神弓,被稱為「射日弓」。
煉制箭支的材料,乃是女媧補天遺留下來的玄石,一共製成一百零八隻玄石箭!因為玄石又叫做「補天石」,因此又叫做「補天箭」。
弓成之日,一共九九八十一位神魔因為耗盡精力,嘔血而死!
他們死後的精血噴灑在補天箭之上,令得那些補天箭也有了自己的靈氣,上可殺神,下可弒魔,更有種種玄妙之處,不一而足。
弓成之日,當時的人間之主帝俊首先得到了射日神弓。
帝俊是人間少有的超一流強者之一,但是就算是他,仍然沒有辦法使用擁有無比靈性能夠自動擇主的射日弓承認,因此也無法使用這把射日神弓。
帝俊於是廣告天下,將射日弓置於大荒山之上,任天下英雄豪傑前來試驗拉弓,希望其中有人能夠獲得射日弓的承認。
然而,自射日弓鑄成之後,一共八年間,沒有任何人能夠獲得射日弓的認可,從而能夠使用射日弓。
這個時候,十日並出的天象,已經過去足足六十年了。
六十年一個甲子,天下眾生,也承受了一個甲子的痛苦煎熬。
黎民百姓呼喚著英雄的出現。天下蒼生也呼喚著英雄的出現。
終於有一天,一個大英雄出現了,他看到了眾生的苦難,發誓要為眾生射下那多出來的九個邪日!
他的名字叫做羿,又被叫做後羿。
羿的來歷十分神秘,沒有人知道他的父母是誰,故鄉何處,也沒有人知道他那一身本事從何處而來。關於羿的故事,後來有很多的傳說,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羿的身世跟當年補天的女媧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
羿挺身而出,來到大荒山上,一把就拿起了射日神弓。他引弓伸臂,射日神弓應手而開!
射日神弓終於有了主人!
帝俊就將射日弓與那補天箭賜給了後羿,讓他射日而除害,體恤百姓,鏟除妖魔野獸。
於是後羿便引射日弓,發補天箭,一鼓作氣,凡九箭,射九日。天下因此而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