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王衍字夷甫文言文答案

王衍字夷甫文言文答案

發布時間: 2020-12-03 21:59:10

1. 帶口的字成語有哪些

心直口快、口是心非、脫口而出等,具體如下:

2. 誰能幫忙翻譯下 王衍字夷甫,神情明秀……時年五十六

王衍字夷甫,神態表情清明秀美,風度姿態端詳優雅。童年時曾經拜訪山濤(205~283,「竹林七賢」之一),山濤(為之)嘆息很長時間,(王衍)離開後,(山濤)目送他說:「是哪個老太婆,生出這么個孩子啊!然而貽誤天下百姓的,未必不是這個人哪。」王衍十四歲時在京都,拜訪僕射羊祜(221—278,晉朝著名政治家、軍事家,出身名門,以清德聞於天下),陳述事件情狀,言辭甚是明白清楚。羊祜的名望德行尊貴顯赫,而王衍小小年紀卻毫無屈從卑下的神色,眾人都認為他非同尋常。楊駿(?—291,西晉大臣。因女為晉武帝皇後,受武帝寵信,勢傾天下)想把女兒許配給他,王衍以和他結親為恥,於是假裝瘋癲使自己躲過這樁婚事。晉武帝聽說他的名聲,問王戎(234—305,西晉名士,「竹林七賢」之一,王衍從兄)說:「王夷甫和當今在世的哪個人不相上下?」王戎說:「沒見過當世哪個人和他不相上下,應當從古人中去找這樣的人。」
王衍已有高才美貌,(又)聰明穎悟如神,常常自比為子貢(姓端木,名賜,是孔子的得意門生,「孔門十哲」之一。敏而好學,聞一知二,有治才,善辭令,甚至被認為「賢於仲尼」),加上聲威名望很高,令當世之人欽佩敬慕。善發玄遠之言,只以談論《老子》《莊子》為事。經常握著白玉為柄的麈尾,和(潔白的)手同一顏色。如果所談道理有不穩妥之處,隨口就能更改,世人送他名號為「口中雌黃」。在朝在野之人對其一致稱頌,稱之為「一世龍門」。(王衍)歷居顯要官職,後進士人無不仰慕仿效他,推選察舉士人入朝為官,都把王衍作為樣板,高傲自大、虛浮妄誕,於是成為時風流俗。
王衍雖然身居宰輔的重要職位,卻不把治理國家放在心上,只考慮保全自身的辦法。等到東海王司馬越(?—311,西晉宗室,「八王之亂」中最後的勝利者,西晉後期獨攬朝政)病死,眾人共同推舉他為元帥。王衍因為賊寇(指不斷侵擾西晉的劉淵為首的少數民族部落)紛起(非常)恐懼不敢當此重任,推辭說:「我從小就沒有做官的志趣,只不過按部就班升遷,才做到現在這個職位。今天這樣的緊急大事,怎能讓我這本無才能之人定奪呢?」沒過多久晉朝全軍被石勒部隊擊破,石勒喚王公和王衍見面,向王衍詢問西晉潰敗的原因。王衍向(他)陳說西晉遭受災禍與失敗的緣由,(並)說所有謀劃都與自己無關。石勒非常愛慕他(的才華),和(他)談了很長時間。王衍說自己從年少時就不參與政事,希望自己以此免於處置,還勸石勒稱尊號當皇帝。石勒大怒說:「你的名望超過四海之人,身居朝廷重任,年輕時入朝為官,一直做到滿頭白發,怎能說從不參與政事呢?使國家破亡風俗敗壞,正是你的罪過。」(石勒)命左右之人(將王衍)扶出(帳外),對他的同夥孔萇說:「我走過天下的地方也夠多了,卻從沒見過像這樣的人,應該讓他活命嗎?」孔萇說:「他是晉朝位居三公的高官,肯定不會替我們盡力,又有什麼值得珍惜的呢?」石勒說:「總之不能用刀殺他啊。」讓人夜裡推倒牆埋殺了他。王衍臨死時,回頭(對從人)說:「嗚呼!我輩即使比不上古人,如果從前不效法提倡浮華虛無,合力來匡救天下,還可不至於弄到今日這步田地。」死時五十六歲

3. 信必什麼行必什麼的成語

沒有信必什麼行必什麼的成語,信開頭的成語有信誓旦旦、信口開河、信以為真、信口雌黃、信馬由韁
一、信誓旦旦
【解釋】:信誓:表示誠意的誓言;旦旦:誠懇的樣子。誓言說得真實可信。
【出自】:《詩經·衛風·氓》:「言笑晏晏,信誓旦旦。」
【譯文】:「談笑平靜,信誓旦旦定終身。」
二、信口開河
【解釋】:比喻隨口亂說一氣。
【出自】: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第三折:「你那裡休聒,不當一個信口開合知。」
【譯文】:「你那裡休煩,不在一個隨口開合知。」
三、信以為真
【解釋】:相信他是真的。指把假的當作真的。
【出自】:明·馮夢龍《醒世恆言·李汧公窮邸遇俠客》:「只因他平日冒稱是宰相房玄齡之後,在人前誇炫家世,同僚中不知他的來歷,信以為真,把他十分敬重。」
【譯文】:「只因他平日冒稱是宰相房玄齡的後面,在人前炫耀炫耀家族世代,同事中不知道他們的來歷,相信是真,讓他十分敬重。」
四、信口雌黃
【解釋】:信:任憑,聽任;雌黃:即雞冠石,黃色礦物,用作顏料。古人用黃紙寫字,寫錯了,用雌黃塗抹後改寫。比喻不顧事實,隨口亂說。
【出自】:晉·孫盛《晉陽秋》:「王衍,字夷甫,能言,於意有不安者,輒更易之,時號口中雌黃。」
【譯文】:「王衍,字夷甫,能說,在心有不安的,就更容易的,人們口中修改。」
五、信馬由韁
【解釋】:信、由:聽任。騎著馬無目的地閑逛。比喻隨便走走。也比喻無主見,隨外力而轉移。
【出自】:清·李綠園《歧路燈》第八十六回:「卻說王氏是一個昏天黑地的母親,紹聞是一個信馬由韁的兒子。」
【譯文】:「卻說王氏是一個昏天黑土地的母親,袁紹聽說是一個信馬由韁的兒子。」

4. 西晉王衍這個人怎麼樣。竹林七賢應該很不錯,有的書說他沒骨氣被殺死。求解。不要百度百科

王衍(公元年-311年)就是一位處在這種尖銳矛盾中的名士,他在經世和玄談之間選擇了後者。然而,歷史是那樣的無情,他最終死在石勒的鐵騎之下。經世與玄談的沖突,王衍字夷甫,外表清明俊秀,風姿安詳文雅。當他還是少年時,有一次曾去拜訪當時的名士山濤。山濤看見他後,感嘆了很長時間。王衍走的時候,山濤目送他走出很遠,感慨地對別人說:「不知道是哪位老婦人,竟然生出了這樣俊美的兒子!然而誤盡天下老百姓的,未必就不是這個人啊!」王衍的父親曾任平北將軍,經常有公文事務,派使者呈送,但常常不能按時得到答復。王衍14歲的時候,人在京城,常到僕射羊祜那裡申報陳述公文的內容,言辭非常清晰明白。羊祜是當時很有名望的人,德高望重,他的對手和朋友吳國陸抗(東吳陸遜之子)曾評價羊祜的德量可與樂毅和諸葛亮相比。但少年王衍在他面前卻沒有自卑低下的神色,大家都覺得十分驚異,都說他是一個奇士。太傅楊駿想把女兒嫁給他為妻,王衍卻以此為恥,就假裝發狂得免。王氏一門名士,王衍的從兄王戎,是竹林七賢之一,素有善於鑒賞人物的高名。晉武帝司馬炎聽到王衍的名聲,就問王戎當世哪個人可以跟王衍相比。王戎說:「沒有見到當世誰能跟夷甫(王衍的字)相比,應該從古人中去尋求。」對他十分推重。終於釀成了一幕悲劇。晉武帝泰始八年(公元273年),皇帝下詔書要求舉薦可以安定邊疆的人才。王衍起初喜歡談論連橫合縱的游說之術,所以尚書盧欽把他舉薦為遼東太守,但王衍沒有就任。從此以後,他不再談論世事,整日里只是吟詠詩賦,清談玄虛而已。他曾托族人辦事,但好久沒有迴音。有一次聚會宴飲,就問那個人說:「近來托您辦的事,為什麼沒有消息?」沒想到那個人很惱怒,舉起酒器就砸他的臉。王衍開始沉默不語,領著王導一起乘車而去,但心裡很是憤憤不平。他在車中用鏡子自照,對王導說:「你看我的眼光還是在牛背上呢!」王衍的父親在北平去世後,朋友族人送的喪葬錢財很多,因而許多親戚熟人向他借貸,王衍就把錢財分給他們。沒有幾年時間,家裡的財產就幾乎用光了。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王衍只好搬到靠近洛陽城西的田園中居住,過了一陣子悠閑寧靜的田園生活。不久,王衍便開始步人仕途,先任太子舍人,後又升為尚書郎,之後出京城任元城(今河北大名東)縣令,整天還是清談,但縣里的大小事務也還算理順。不久,他又回到京城,任中庶子、黃門侍郎(皇帝侍從官)。

5. 《晉書 王衍》的翻譯····急用

《晉書 王衍》

王衍字夷甫,神情明秀,風姿詳雅。總角嘗造山濤,濤嗟嘆良久,既去,目而送之曰:「何物老嫗,生寧馨兒!然誤天下蒼生者,未必非此人也。」衍年十四,時在京師,造僕射羊祜,申陳事狀,辭甚清辯。祜名德貴重,而衍幼年無屈下之色,眾咸異之。楊駿欲以女妻焉,衍恥之,遂陽狂自免。武帝聞其名,問(王)戎曰:「夷甫當世誰比?」戎曰:「未見其比,當從古人中求之。」
衍既有盛才美貌,明悟若神,常自比子貢,兼聲名籍甚,傾動當世。妙善玄言,唯談《老》《庄》為事。每捉玉柄麈尾,與手同色。義理有所不安,隨即改更,世號「口中雌黃」。朝野翕然,謂之「一世龍門」矣。累居顯職,後進之士,莫不景幕放效,選舉登朝,皆以為稱首,矜高浮誕,遂成風俗焉。
衍雖居宰輔之重,不以經國為念,而思自全之計。及東海王越薨,眾共推為元帥。衍以賊寇鋒起,懼不敢當,辭曰:「吾少無宦情,隨牒推移,遂至於此。今日之事,安可以非才處之?」俄而舉軍為石勒所破,勒呼王公與之相見,問衍以晉故。衍為陳禍敗之由,雲計不在己。勒甚悅之,與語移日。衍自說少不豫事,欲求自免,因勸勒尊號。勒怒曰:「君名蓋四海,身居重任,少壯登朝,至於白首,何得言不豫世事邪?破壞天下,正是君罪。」使左右扶出,謂其黨孔萇曰:「吾行天下多矣,未嘗見如此人,當可活不?」 萇曰:「彼晉之三公,必不為我盡力,又何足貴乎?」勒曰:「要不可加以鋒刃也。」使人夜排牆填殺之。衍將死,顧而言曰:「嗚呼!吾曹雖不如古人,向若不祖尚浮虛,戮力以匡天下,猶可不至今日。」時年五十六。
------------------------------------------------------------------------------
王衍字夷甫,神態表情清明秀美,風度姿態端詳優雅。童年時間經拜訪山濤(205~283,「竹林七賢」之一),山濤(為之)嘆息很長時間,(王衍)離開後,(山濤)目送他說:「是哪個老太婆,生出這么個孩子啊!然而貽誤天下百姓,未必不是這個人哪。」王衍十四歲時在京都,拜訪僕射羊祜(221—278,晉朝著名政治家、軍事家,出身名門,以清德聞於天下),陳述事件情狀,言辭甚是明白清楚。羊祜的名望德行尊貴顯赫,而王衍小小年紀卻豪無屈從卑下的神色,眾人都認為他非同尋找。楊駿(?—291,西晉大臣。因女為晉武帝皇後,受武帝寵信,勢傾天下)想把女兒許配給他,王衍以和他結親為恥,於是假裝瘋癲使自己躲過這樁婚事。晉武帝聽說他的名聲,問王戎(234—304,西晉名士,「竹林七賢」之一,王衍從兄)說:「王夷甫和當今在世的哪個人不相上下?」王戎說:「沒見過當世哪個人和他不相上下,應當從古人中去找這樣的人。」

王衍已有高才美貌,(又)聰明穎悟如神,常常自比為子貢(姓端木,名賜,是孔子的得意門生,「孔門十哲」之一。敏而好學,聞一知二,有治才,善辭令,甚至被認為「賢於仲尼」),加上聲威名望很高,今當世之人欽佩敬幕。善發玄遠之言,只以談論《老子》《莊子》為事。經常握著白玉為柄的麈尾,和(潔白的)手同一顏色。如果所談道理有不穩妥之處,隨口就能更改,世人送他名號為「口中雌黃」。在朝在野之人對其一致稱頌,稱之為「一世龍門」。(王衍)歷居顯要官職,後進士人無不仰慕仿效他,推選察舉士人入朝為官,都把王衍作為樣板,高合傲自大、虛浮妄誕,於是成為時風流俗。

王衍雖然身居宰鋪的重要職位,卻不把治理國家放在心上,只考慮保全自身的辦法。等到東海王司馬越(?—311,西晉宗室,「八王之亂」中最後的勝利者,西晉後期獨攬朝政)病死,眾人共同推舉他為元帥。王衍因為賊寇(指不斷侵擾西晉的劉淵為首的少數民族部落)紛起(非常)恐懼不敢當此重任,推辭說:「我從小就沒有做官的志趣,只不過按部就班升遷,才做到現在這職位,今天這樣的緊急大事,怎能讓我這本地才能之人定奪呢?」沒過多久晉朝全軍被石勒部隊擊破,石勒喚王公和王衍見面,向王衍詢問西晉潰敗的原因。王衍向(他)陳說西晉遭受災禍與失敗的緣由,(並)說所有謀劃都與自己無關。石勒非常愛慕他(的才華),和(他)談了很長時間。王衍說自己從年少時就不參與政事,希望自己以此免於處置,還勸石勒稱尊號當皇帝。石勒大怒說:「你的名望超過四海之人,身居朝廷重任,年輕時入朝為官,一直做到滿頭白發,怎能說從不參與政事呢?使國家破亡風俗敗壞,正是你的罪過。」(石勒)命左右之人(將王衍)扶出(帳外),對他的同夥孔萇說:「我走過天下的地方也夠多了,卻從沒見過像這樣的人,應該讓他活命嗎?」孔萇說:「他是晉朝位居三公的高官,肯定不會替我們盡力,又有什麼值得珍惜的呢?」石勒說:「總之不能用刀殺他啊。」讓人夜裡推倒牆埋殺了他。王衍臨死時,回頭(對從人)說:「嗚呼!我輩即使比不上古人,如果從前不效法提倡浮華虛無,合力來匡救天下,還可不至於弄到今天之步田地。」死時五十六歲。

6. 信口雌黃的由來是什麼

「信口雌黃」一詞的由來

人們常用成語「信口雌黃」來形容那種不顧事實、隨口亂說的言行。「信口」即隨口,形容出言不假思索,這一點大多數人都知道。然而若說到「雌黃」,許多人可能就說清楚了。

其實,「雌黃」原本是一種礦物,其化學成分為三硫化二砷,其晶體多呈檸檬黃色,略透明,燃燒時可釋放出強烈的大蒜氣味,常與另外一種礦物——雄黃(俗稱「雞冠石」

,其化學成分為硫化砷。許多詞典及文章中皆說「雌黃」又俗稱「雞冠石」,實為張冠李戴之誤也。)共生在一起。

那麼,身為一種礦物的「雌黃」為什麼會和「信口」聯系在一起呢?

原來,雌黃這種礦物可用來製成顏料或做褪色劑,而古代寫字用的紙多為黃色,古人在抄書或校書時一旦遇有錯字誤書處,往往要用雌黃將錯誤處塗掉,然後改寫。如宋人范正敏在其《遁齋閑覽》一書說:「有誤字,以雌黃滅之,為其與紙色相類。」北宋科學家沈括在《夢溪筆談·故事》中亦曰:「館閣新書凈本有誤書處,以雌黃塗之,嘗校改字之法:刮洗則傷紙,紙貼之又易脫,粉塗則字不沒,塗數遍方能漫滅。惟雌黃一漫則滅,仍久而不脫。」後來,人們又進一步將用雌黃塗改、修正錯誤字句的動作亦稱為「雌黃」,並將其義引申為評論和修改別人的詩文,如范正敏在《遁齋閑覽》即說:「故可否人文章,謂之『雌黃』。」隋朝顏之推在《顏氏家訓》一書中亦說:「觀天下書未遍,不得妄下雌黃。」

「信口」與「雌黃」從西晉開始被聯系在一起。魏晉時期,社會上盛行一種清談之風,西晉人王衍便是當時一個有名的清談家。他喜愛老子和莊子的學說,並且在談論老莊玄理的時候,總是穿著寬袍大袖的衣服,手執玉柄麈尾,侃侃而談,看上去有滿腹的學問。其實,他那套玄妙空虛的理論常常前後矛盾、漏洞百出。但是,當別人提出疑問或指出錯誤時,他卻毫不在乎,往往不假思索地隨口更改,然後又神情自若、滔滔不絕地講下去,當時有人把他的這種行為稱為「口中雌黃」(事見唐代房玄齡等人編纂的《晉書》卷四十三《王衍傳》:「(衍)妙善玄言,惟談老莊為事。每捉玉柄麈尾,與手同色。義理有所不安,隨即改更,世號『口中雌黃』。」此外,南朝梁代昭明太子蕭統主持編纂的《文選》一書中所收的梁代劉峻《廣絕交論》一文中有句雲:「雌黃出其唇吻,紫由其月旦。」,唐代李善注引晉代孫盛《晉陽秋》曰:「王衍,字夷甫,能言,於意有不安者,輒更易之,時號『口中雌黃』」)。□

7. 信口雌黃的典故與哪一位人物有關

「信口雌黃」這句成語,其意思是有些人不顧事實,隨便亂說,信口二字人們容易明白,是隨口說話,但為何與一個礦物名字——雌黃聯在一起呢?
雌黃是一種礦物,其成分為三硫化二砷,檸檬黃色,多為細粒狀、片狀或柱塊狀,也有為腎狀者,多為珍珠光澤。在古時人們寫字時用的是黃紙,如果把字寫錯了,用這種礦物塗一塗,就可以重寫,所以,成語的源由就出於此。
原於《晉書·王衍傳》。王衍是西晉人,有名的清談家。他喜歡老莊學說,每天談的多半是老莊玄理。但是往往前後矛盾,漏洞百出,別人指出他的錯誤或提出質疑,他也滿不在乎,甚至不假思索,隨口更改。於是當時人說他是「口中雌黃」。《顏氏家訓》中也有「觀天下書未遍,不得妄下雌黃」之論。這就是這則成語的來源。
故事:
晉朝清談家王衍擔任元城縣令時很少辦公事,經常約人在一起沒完沒了地閑聊。他最喜歡老子和莊子的玄理,清談時手裡拿著麈尾拂塵,侃侃而談,經常前後矛盾,漏洞百出,有人質疑時,他隨口更改,隨心所欲。人們說他是「口中雌黃」。
晉代,都城洛陽名士雲集,人才輩出。但大家最喜歡研究的並非經世之學,而是圍繞老子和莊子的學說展開清談,玄妙而又空虛。王衍,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信口雌黃」這個成語也因他而產生。
史料記載,王衍,字夷甫,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生於公元256年。他出身名門望族,父親曾任平北將軍,「竹林七賢」中的王戎為其堂兄。
王衍少年時隨家人在京城生活,他在當時可是非常有名的一個美男子,身姿俊秀,雙目如神,言談舉止安詳文雅,連名士山濤看到後也禁不住對朋友感慨道:「不知是哪位婦人,竟生出如此俊美的兒子!」
王衍從小博覽群書,才華出眾,長大後步入仕途,頻頻提升,年紀輕輕就做到了黃門侍郎這種皇帝侍從官的官職。由於受到當時社會風氣的影響,他漸漸地迷上了玄學。他精通玄理,出口成章,為世人所傾慕。當時,人們清談時必定要手執一種用木條和獸毛做成的工具,名叫塵尾,它本是用於驅蟲﹑撣塵,但相沿成習就成為一種名流雅器。王衍常常拿持在手的塵尾很特別,柄為白玉做成。每當清談的時候,人們一邊聽著他的高談闊論,一邊看著他那和塵尾玉柄一樣白皙的手,無不目瞪口呆。
與友人談玄論道,王衍有一個習慣:感覺別人講的經義玄理中有什麼不妥當的地方,立刻就要進行批駁更改,有時甚至搞得連自己的話也前後矛盾。當時,人們用黃紙寫字,發現寫錯了,就拿黃色的雌黃來塗抹,然後再予更正。大家見王衍這樣喜歡更改別人的言論,於是便給他起了一個綽號——「口中雌黃」。
崇尚玄談的王衍後來在官場上也出盡了風頭,曾經做過晉朝的尚書令、司空、司徒、太尉等重要官職,位極人臣。經過「八王之亂」等政治動盪,西晉迅速走向衰亡,王衍56歲那年在一次兵敗後被人推倒牆壁砸死。
望採納

8. 晉朝有哪幾個王衍

晉朝只有一個來出名的王自衍,就是王夷甫(公元256年一311年)

王衍,字夷甫
資料
http://ke..com/view/54453.htm

五代時也有一個王衍,是後蜀的末代皇帝。

王衍(899~926),字化源,原名宗衍,許州舞陽(今河南)人,五代前蜀國主,公元918~925年在位。有文才,喜為浮艷之詞。

資料
http://www.bashu.net/people/w/wangyan.htm

9. 「王衍字夷甫,神情明秀……時年五十六」怎麼翻譯

王衍字夷甫,神態表情清明秀美,風度姿態端詳優雅。童年時曾經拜訪山濤(205~283,「竹林七賢」之一),山濤(為之)嘆息很長時間,(王衍)離開後,(山濤)目送他說:「是哪個老太婆,生出這么個孩子啊!然而貽誤天下百姓的,未必不是這個人哪。」王衍十四歲時在京都,拜訪僕射羊祜(221—278,晉朝著名政治家、軍事家,出身名門,以清德聞於天下),陳述事件情狀,言辭甚是明白清楚。羊祜的名望德行尊貴顯赫,而王衍小小年紀卻毫無屈從卑下的神色,眾人都認為他非同尋常。楊駿(?—291,西晉大臣。因女為晉武帝皇後,受武帝寵信,勢傾天下)想把女兒許配給他,王衍以和他結親為恥,於是假裝瘋癲使自己躲過這樁婚事。晉武帝聽說他的名聲,問王戎(234—305,西晉名士,「竹林七賢」之一,王衍從兄)說:「王夷甫和當今在世的哪個人不相上下?」王戎說:「沒見過當世哪個人和他不相上下,應當從古人中去找這樣的人。」
王衍已有高才美貌,(又)聰明穎悟如神,常常自比為子貢(姓端木,名賜,是孔子的得意門生,「孔門十哲」之一。敏而好學,聞一知二,有治才,善辭令,甚至被認為「賢於仲尼」),加上聲威名望很高,令當世之人欽佩敬慕。善發玄遠之言,只以談論《老子》《莊子》為事。經常握著白玉為柄的麈尾,和(潔白的)手同一顏色。如果所談道理有不穩妥之處,隨口就能更改,世人送他名號為「口中雌黃」。在朝在野之人對其一致稱頌,稱之為「一世龍門」。(王衍)歷居顯要官職,後進士人無不仰慕仿效他,推選察舉士人入朝為官,都把王衍作為樣板,高傲自大、虛浮妄誕,於是成為時風流俗。
王衍雖然身居宰輔的重要職位,卻不把治理國家放在心上,只考慮保全自身的辦法。等到東海王司馬越(?—311,西晉宗室,「八王之亂」中最後的勝利者,西晉後期獨攬朝政)病死,眾人共同推舉他為元帥。王衍因為賊寇(指不斷侵擾西晉的劉淵為首的少數民族部落)紛起(非常)恐懼不敢當此重任,推辭說:「我從小就沒有做官的志趣,只不過按部就班升遷,才做到現在這個職位。今天這樣的緊急大事,怎能讓我這本無才能之人定奪呢?」沒過多久晉朝全軍被石勒部隊擊破,石勒喚王公和王衍見面,向王衍詢問西晉潰敗的原因。王衍向(他)陳說西晉遭受災禍與失敗的緣由,(並)說所有謀劃都與自己無關。石勒非常愛慕他(的才華),和(他)談了很長時間。王衍說自己從年少時就不參與政事,希望自己以此免於處置,還勸石勒稱尊號當皇帝。石勒大怒說:「你的名望超過四海之人,身居朝廷重任,年輕時入朝為官,一直做到滿頭白發,怎能說從不參與政事呢?使國家破亡風俗敗壞,正是你的罪過。」(石勒)命左右之人(將王衍)扶出(帳外),對他的同夥孔萇說:「我走過天下的地方也夠多了,卻從沒見過像這樣的人,應該讓他活命嗎?」孔萇說:「他是晉朝位居三公的高官,肯定不會替我們盡力,又有什麼值得珍惜的呢?」石勒說:「總之不能用刀殺他啊。」讓人夜裡推倒牆埋殺了他。王衍臨死時,回頭(對從人)說:「嗚呼!我輩即使比不上古人,如果從前不效法提倡浮華虛無,合力來匡救天下,還可不至於弄到今日這步田地。」死時五十六歲

10. 何謂阿堵物

阿堵物

「阿堵」,是六朝和唐時的常用語,相當於現代漢語的「這個」。《世說·巧回藝》載:東晉時著名答畫家顧愷之,字長康,擅長畫人物。他畫人像,有時畫了幾年都不點眼睛。別人問他為什麼,他指著眼睛回答道:「四體妍媸,本無關於妙處,傳神為照,正在阿堵中(四肢的美醜,是無關緊要的,畫像要能傳神,關鍵就在這個里頭)!」
《晉書·王衍傳》還有這么一段傳說:王衍,字夷甫(參看「信口雌黃」)。此人標榜清高,從來不說「錢」字。他的妻子郭氏,曾多次設法逗他說「錢」,都沒有成功。有一天晚上,郭氏趁王衍睡熟時,叫婢女悄悄把一串串的銅錢,圍繞著床,堆放在地下,讓王衍醒來,無法下床行走。她以為這樣一定能逼得他說出「錢」字來。不料第二天早晨,王衍見此情景,就把婢女喚來,指著床前的錢,說:「舉卻阿堵物(拿走這個東西)。」
「阿堵物」本意即「這個東西」。但由於上述王衍的故事,「阿堵物」從此成了「錢」的別名,並且帶有輕蔑的意味。舊時人們還以「口不言錢」作為成語,形容清高廉潔,不講錢財。

熱點內容
語文練習與測試六年級上冊 發布:2025-05-16 05:07:12 瀏覽:666
英語代詞表格 發布:2025-05-16 04:23:00 瀏覽:442
生物之最 發布:2025-05-16 01:24:17 瀏覽:701
生物醫葯峰會 發布:2025-05-16 01:03:54 瀏覽:210
科倫博泰生物 發布:2025-05-16 00:28:34 瀏覽:308
徐老師來巡山投稿 發布:2025-05-16 00:26:18 瀏覽:571
桑巴雙人舞教學視頻 發布:2025-05-15 22:29:39 瀏覽:479
月子餐老師 發布:2025-05-15 22:16:43 瀏覽:160
人們用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5-05-15 21:26:05 瀏覽:209
2017高考數學文 發布:2025-05-15 15:11:48 瀏覽: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