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古文:為者常成的翻譯
梁丘據謂晏子曰:「吾至死不及夫子矣!」(1)晏子曰:「嬰聞之,為者常成,行者內常至。嬰非有異於人也,容常為而不置(2),常行而不休者(3)。故難及也(4)?」
名句:
為者常成,行者常至 。——《晏子春秋》
注釋:
(1)梁丘據:齊景公的大臣。(2)置:放棄。(3)休:停止。(4)故:同胡,怎麼。
譯文:
梁丘據對晏子說:「我到死(恐怕)也趕不上先生啊!」晏子說:「我聽說,努力去做的人常常可以成功,不倦前行的人常常可以達到目的地。我並沒有比別人特殊的才能,只是經常做個不停,行個不止。您怎麼會趕不上(我)呢?」
㈡ 為者常成古文而已矣的解釋
謂:對……說。
成:成功。
至:到達。
異:不同。
休:停止。
嬰聞之,為者常成,行者常至:我專聽說,努力去做的人常常可以成功,走的人總會到達目的地。
嬰非有異於人也,常為而不置,常行而不休而已矣者:我晏嬰沒有跟別人兩樣的地方,只是經常做事情不放棄,經常行動而不休息。
原文:
梁丘據謂晏子曰:「吾至死不及夫子矣!」晏子曰:「嬰聞之,為者常成,行者常至。嬰屬非有異於人也,常為而不置,常行而不休而已矣。」
名句:
為者常成,行者常至
。——《初譚集》
翻譯:
梁丘據對晏子說:「我恐怕到死也比不上先生的學問啊!」晏子說:「我聽說,努力去做的人常常可以成功,(不斷地)走的人總會到達目的地。我晏嬰沒有跟別人兩樣的地方,只是經常做事情不放棄,經常行動而不休息。"
寓意:
「為者常成,行者常至。」意思是說,去做才有可能成功,不做就永遠成功不了;走路未必
能走到目的地,但不走就永遠到不了。因此,做與不做是不一樣的,要付出行動而不是空談。做與不做就是成功與否的關鍵問題。事在人為,堅持不懈.
㈢ 求「為者常成,行者常至」古文翻譯
不斷實踐的人一定可以成功,不倦前行的人一定可以達到目的地。
㈣ 文言文《為者常成》的意思
夫子。「夫子」是對人的敬稱。上文「吾至死不及夫子矣」中的「夫子」,是指晏子。孔丘世人稱孔子,也有孔夫子的,可見稱「子」與「夫子」一樣。孟軻,世人稱孟子,也有稱孟夫子的。俗稱的「老夫子」,是對老先生的敬稱。
晏子相關資料:
晏嬰是山東省高密市人。春秋後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外交家。以有政治遠見和外交才能,作風樸素聞名諸侯。他愛國憂民,敢於直諫,在諸侯和百姓中享有極高的聲譽。善於辭令,主張以禮治國,曾力諫齊景公輕賦省刑,漢代劉向《晏子春秋》敘錄,曾把晏子和春秋初年的著名政治家管仲相提並論。 晏嬰是齊國上大夫晏弱之子。以生活節儉,謙恭下士著稱。據說晏嬰身材不高,其貌不揚。齊靈公二十六年(前556年)晏弱病死,晏嬰繼任為上大夫。歷任齊靈公、齊庄公、齊景公三朝,輔政長達40餘年。周敬王二十年(公元前500年),晏嬰病逝。孔丘曾贊曰:「救民百姓而不誇,行補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現存晏嬰墓在山東淄博齊都鎮永順村東南約350米。 晏嬰頭腦機敏,能言善辯。內輔國政,屢諫齊王。對外他既富有靈活性,又堅持原則性,出使不受辱,捍衛了齊國的國格和國威。司馬遷非常推崇晏嬰,將其比為管仲。
晏嬰,又稱晏子,字平仲,謚平,春秋時齊國夷維(山東高密)人。生年不詳,卒於公元前500年。歷仕靈公、庄公、景公三世,是繼管仲之後,齊國的名相,也是我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春秋時期,諸侯並起,風雲變幻。晏嬰頭腦機敏,能言善辯,勇義篤禮。他內輔國政,屢諫齊王,竭心盡力拯救內憂外患的齊國。在對外斗爭中,他既富有靈活性,又堅持原則性,出使不受辱,捍衛了齊國的國格和國威。諸葛亮曾在他的《梁甫吟》中稱贊晏嬰說:「力能排南山,文能絕地理。一朝被讒言,二桃殺三士。誰能為此謀,國相齊晏子。」司馬遷更是對晏嬰敬佩仰慕有加,他在《史記·管晏列傳》中感慨地說道:「假令晏子而在,余雖為之執鞭,所祈慕焉。」
㈤ 七年級課外文言文(為者常成,行者常至)
原文:
梁丘據謂晏子曰:「吾至死不及夫子矣!」晏子曰:「嬰聞之,為者常成,行者常至。嬰非有異於人也,常為而不置,常行而不休者,故難及也?」
注釋:
(1)梁丘據:齊景公的大臣。 (2)謂:對…說 (3)不及:比不上 (4)夫子:先生,對尊長的敬稱 (5)常:常常,表示容易、接近。 (6)置:棄置,放棄。 (7)休:停止。 (8)故:同"胡",何,什麼。
譯文:
梁丘據對晏子說:「我到死(恐怕)也趕不上先生啊!」晏子說:「我聽說,不斷實踐的人常常可以成功,不倦前行的人常常可以達到目的。我並沒有比別人特殊的才能。經常實踐卻不放棄,經常行進卻不停下的人,你怎麼會趕不上(我)呢?」
導讀:
荀子在《勸學》中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強調做事要持之以恆,不斷努力。本文通過梁丘據與晏子的對話,借晏子之口,闡明了一個同樣的道理:做任何事情,包括學一門學問,只有「常為而不置,常行而不休」,才能獲得成功。晏子用自身事例來說明這一道理,具有很強的說服力。
啟示:
無論做什麼事情,只要持之以恆,堅持不懈,最終會得到成功。達到成功的彼岸!
㈥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後面小題。《為者常成,行者常至①》梁丘據謂晏子曰:「吾至死不及夫子②矣!」晏子
小題1:①達到②到,至③和,與④如,比得上 小題2:①(無論多麼難做的事)總去做,就一定能做成;(無論多麼遙遠的路)總是走,就一定能到達。 ②(只要你)總去努力而不中斷,總是前進而不休止,還有什麼難以達到的呢?」 小題3:常為而不置,常行而不休 小題4:無論做什麼事情,只要持之以恆,堅持不懈,最終會得到成功。 【譯文】梁丘據對晏子說:「我到死也趕不上您了!」晏子說:「我聽說:(無論怎麼難作的事)總去做,就一定能做成;(無論多麼遙遠的路)總是走,就一定能到達。我並沒有比別人兩樣的(地方)。(只要你)總去努力而不中斷,總是前進而不休止,還有什麼難以達到的呢?」
㈦ 為者常成,行者常至文言文翻譯
為者常成,行者常至① 梁丘據謂晏子曰:「吾至死不及夫子②矣!」晏子曰:「嬰聞之,為者常③成,行者常至。嬰非有異於人也。常為而不置④,常行而不休者,故⑤難及也?」 注釋 ①選自《晏子春秋·內雜下》。②夫子:先生,對尊長的敬稱。③常:一定。④置:棄置,放棄。⑤故:通「胡」,何。 閱讀訓練 1.解釋下列句中真,,及」字的意義。 ①故難及也 _______ ②自古及今,未嘗聞也______ ③若有作奸犯及翠為忠善者___ 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_____ 2.翻譯句子。 為者常成,行者常至 3.晏子認為怎樣才能容易的達到目的?(請用原文中的句子來回答) 4.這則小故事對你有什麼啟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①達到 ②到,至 ③和,與 ④如,比得上2、(無論多麼難做的事)總去做,就一定能做成;(無論多麼遙遠的路)總是走,就一定能到達。3、常為而不置,常行而不休4、無論做什麼事情,只要持之以恆,堅持不懈,最終會得到成功。 譯文 梁丘據對晏子說:「我到死也趕不上您了!」晏子說:「我聽說:(無論怎麼難作的事)總去做,就一定能做成;(無論多麼遙遠的路)總是走,就一定能到達。我並沒有比別人兩樣的(地方)。(只要你)總去努力而不中斷,總是前進而不休止,還有什麼難以達到的呢?」
㈧ 文言文《為者常成》答案
[編輯本段]原文梁丘據謂晏子曰:「吾至死不及夫子矣!」晏子曰:「嬰聞回之,答為者常成,行者常至。嬰非有異於人也,常為而不置,常行而不休而已矣。」 [編輯本段]名句為者常成,行者常至 。——《初譚集》 [編輯本段]翻譯梁丘據對晏子說:「我恐怕到死也比不上先生的學問啊!」晏子說:「我聽說,努力去做的人常常可以成功,(不斷地)走的人總會到達目的地。我晏嬰沒有跟別人兩樣的地方,只是經常做事情不放棄,經常行動而不休息,你怎麼能趕不上我呢?" [編輯本段]寓意「為者常成,行者常至。」意思是說,去做才有可能成功,不做就永遠成功不了;走路未必 能走到目的地,但不走就永遠到不了。因此,做與不做是不一樣的,要付出行動而不是空談。做與不做就是成功與否的關鍵問題。事在人為,堅持不懈. [編輯本段]註解梁丘據:齊國大夫。 至:到達。 為:做。 置:放棄。 而已矣:罷了。 不及:比不上。 嬰:晏嬰
㈨ 為者常成,行者常至的原文
出自《晏子春秋》 梁丘據謂晏子曰:「吾至死不及夫子矣!」晏子曰:「嬰聞之,為者常成,行者常至。嬰非有異於人也。常為而不置,常行而不休者,故難及也?」 
㈩ 文言文黃耳傳書,狼子野心,為者常成,曹彬稱病的翻譯
黃耳傳書 晉初大詩人陸機養了一隻狗,名叫黃耳,甚受主人喜愛。陸機久寓京師洛陽,十分想念江南的家鄉,有一天便對黃耳開玩笑說:我很久不能和家裡通信,你能幫忙傳遞消息嗎?不想這只狗竟搖著尾巴,連連發出聲音,似乎表示答應。陸機大為驚詫,立即寫了一封信,裝入竹筒,綁在黃耳的頸上,放它出門。黃耳不僅把信送到了陸機的家裡,還把家人的回信帶了回來。家鄉和洛陽相隔千里,人往返需五十天,而黃耳只用了二十天。後來,黃耳就經常在南北兩地奔跑,為陸機傳遞書信,成了狗信使。為了感謝「黃耳」傳書之功,它死後,陸機把它埋葬在家鄉,村人呼之為「黃耳冢」。
狼子野心 有個有錢人家偶爾得到兩只小狼,(將它們)和家狗混在一起豢養,也和狗相安(無事)。稍微大了點,還是很馴服。竟然(就)忘了它是狼。一天白天躺在客廳里,聽到群狗嗚嗚地發出發怒的叫聲,驚醒起來四周看看沒有一個人。再次就枕准備睡覺,狗又像前面一樣(吼叫),(他)便假睡來等著(觀察情況)。便(發現)兩只狼等到他沒有察覺,要咬他的喉嚨,狗阻止它們不讓(它們)上前。就殺(狼)取它們的皮。這事(是)堂侄虞敦說的。
為者常成 梁丘據對晏子說:「我到死(恐怕)也趕不上先生啊!」晏子說:「我聽說,努力去做的人常常可以成功,不倦前行的人常常可以達到目的地。我並沒有比別人特殊的才能,只是經常做個不停,行個不止。您怎麼會趕不上(我)呢?」
曹彬稱病 曹彬,字國華,周歲時,父母把許多玩具放在席子上,看他拿什麼東西。他左手拿刀槍之類的玩具,右手拿俎、豆之類的食器,一會兒拿了一枚印章,其他的都不看,人們都認為他與眾不同。等到長大,氣質淳厚。周太祖貴妃張氏,是曹彬的從母(堂房伯母或嬸嬸)。周祖登基,召曹彬回京城。曹彬遵守禮節更加恭謹,公府宴會,整日端直嚴謹,眼睛從不斜視。仁鎬對他的手下說:「老夫我自認為日夜辛勞不曾懈怠,等到見了曹監軍莊重嚴肅,才覺得自己的散慢。」
顯德五年,出使吳越,到使命完成就立即還朝。私見(覿:dí)的禮物,一無所受。吳越人用小船追來送禮給他,三番五次,最終還是接受了,登記清楚後拿回來,全部交給官府。世宗強行退還給他,他才恭敬地接受了,全部把它分贈給親戚朋友而不留給自己一文錢。外任晉州兵馬都監。一日,與主帥和賓客從人環坐野外,正好鄰近的道的守將派人跑著送信來要見曹彬,使者向來不認識他,暗中問他人說:「誰是曹監軍?」有人指著曹彬給他看,使者以為人家欺騙他,笑說:「哪裡有國戚重臣,而穿著普通、坐卧用具都沒有裝飾的呢?」仔細看了後才相信。
二年(乾德二年,公元964年)冬,終於平定蜀亂。當時多數將領擄掠了女子和財物,曹彬袋子中只有圖書、衣物而已。七年(開寶七年,公元974年),將討伐江南。李煜危急,派遣他的大臣徐鉉拿著國書跑到宋朝,請求宋朝暫緩攻打,皇上(趙匡胤)不看李煜的國書。長圍中,曹彬經常放緩了進攻的節奏,希望李煜降服。十一月,曹彬又派人告訴他說:「事情已經到了如此地步,可憐的是全城百姓,如果能歸降,這才是上策。」城將被攻克時,曹彬忽然稱病不管事,諸將領都來探視病情。曹彬說:「我的病不是葯物能治好的,只須各位真心實意發誓,在攻下城池的那一天,不亂殺一人,那麼我的病就自然好了。」眾將領應承,一起焚香發誓。第二日,病情逐漸好轉。再下一天日,城池被攻破。
起初,宋太祖對曹彬說:「等到打敗李煜,應當讓做宰相。」副帥潘美預先祝賀他。曹彬說:「不會這樣,這次征討,依仗天威,遵照皇上的妙計,才能取得勝利,我有什麼功勞呢,何況宰相是多麼重要的位置啊!」潘美說:「為什麼這樣說呢?」曹彬說:「太原還沒有平定(爾:句末表示肯定語氣)。」等到得勝回朝,獻上俘虜。皇上對曹彬說:「本來應授予你宰相職位,然而劉繼元還沒有打敗,姑且等一下吧。」頂到這句話後,潘美暗地裡看著曹彬笑。皇上發現了,立即問什麼原因,潘美不敢隱瞞,於是據實回答。皇上也大笑,於是賜給曹彬二十蚯
熱點內容
老師被虐漫畫
發布:2025-05-16 14:44:27
瀏覽:702
生物中規律
發布:2025-05-16 10:58:44
瀏覽:154
班主任種子
發布:2025-05-16 09:59:57
瀏覽:333
財富地理博客
發布:2025-05-16 08:15:18
瀏覽:567
英語代詞表格
發布:2025-05-16 04:23:00
瀏覽:442
生物之最
發布:2025-05-16 01:24:17
瀏覽:701
生物醫葯峰會
發布:2025-05-16 01:03:54
瀏覽:210
科倫博泰生物
發布:2025-05-16 00:28:34
瀏覽:3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