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理學科大戰
A. 文理大戰:文科生是怎樣完敗的
最近流行文理大戰,首先,一般是理工科的人嘲笑文科同學不懂科學,不懂邏輯。然後呢,沒有然後了,文科學生就敗了。 文科的人回擊無力,我覺得有以下原因: 1、相同的教育時間之後,理工科同學對專業知識的掌握要比文科同學多。大學里,就我觀察,理工科的同學似乎都是一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樣子,至少腦袋已經探到了肩膀之上,一下就被大師們引領著最前沿了;而文科同學大多還在巨人的膝蓋處奮力攀爬,恕我不才,我自己覺得從腳踝到膝蓋都是一段百轉千回的路啊,爬兩步就要退一步回頭去看看,何時是個頭啊。 2、文科要讀到優秀需要天賦,理工科讀到優秀,我猜也需要天賦,但讀到可以打擊文科生的水平,一般大學生或者是高中同學就可以勝任。文科世界本來就一團亂麻,文科同學大多暈暈乎乎的,沒誰敢說他已經完全理解了什麼,但科學的世界簡潔明了,理工科的同學即使不敢說他懂得了科學的真諦也敢說他完全知道什麼什麼。而且,學文科的有幾個是真正喜愛文科的?這太難說了,沒有天賦沒有興趣,學得好才怪。 3、文科面向所有人,關注所有人,所有人都在一定程度上需要文科,入門的門檻極低,甚至可以忽略;科學本身則不關注人,理工科入門的門檻則稍高,需要基礎。這造成了這樣的局面:理工科的同學可以很驕傲地說:「我文理兼通,你就不要跟我胡扯了。」理工科懂得文科知識很正常。他們要想學一點文史哲也是很容易的,文學,就看幾本小說詩歌嘛,再弄點卡夫卡艾略特,然後加一點魔幻的佐料,就成家了。歷史哲學的成家之路也是如法炮製。這是屌絲理工科同學的成家之路。大牛理工科同學,就會真的無所不知,融會貫通,出神入化,取得令人驚嘆的成就。文科的同學只能望洋興嘆:「我怎麼會知道你說的奇點是什麼嘛。」要是碰到個不開竅的,沒准還會糾正你讀錯了,誤以為你在說績點呢。我讀了科普書後就記得反式脂肪酸不好,就像小孩看電視覺得這個人好那個人不好一樣,根本不知道反式脂肪酸是什麼,這樣的表現和那些可以把康德當談資的理工科學生一比,簡直弱爆了好不好!!!並且,我在這里居然也舉不出其它的科學名詞了,太無力了好嘛。什麼?大牛文科生?我還沒見過。 文科生的完敗,則還有如下原因: 2、理工科同學整體質量高。理工科的同學雖然也沒有機會接受專門的思維訓練,但即使教學質量再差,課程中也會涉及到。另外,他們智商也普遍認為比較高,應該算是我們當中的優秀者。 3、這是一個科學至上技術至上的時代。我們從小就浸潤在崇尚科學的氛圍中,以致很多人有一種錯覺,以為科學就是對的,」xx不科學「成了說明xx不正確的專用語。科技對人類社會的改變大家有目共睹,大家心懷感激,理工科的同學就更自豪啦,覺得自己是改變世界的人,文科生則經常通過關機來企圖修復一台運行不良的電腦,自卑自己不懂技術。無論是文科生還是理工科生,很少有人反思科學究竟是什麼。人類歷史這么長,現代不過是僅幾百年的事情,居然就被很多現代人當做理所當然、理應如此的了,我覺得我們非常有必要保持謙卑。 最後談一下我對所謂通識教育、博雅教育的看法。 很多理工科對文科生的瞧不起中都包含了這樣一個理由:文科生沒有接受博雅教育,邏輯太差,科學素養太差。 邏輯差,真的是文科生的硬傷。邏輯思維這種最自然最簡單的最不需要天賦的思維掌握不好,文科生首先可以怪一下教育,怪完之後就可以奮起直追了,再不能責怪別人。科學素養差,也就只好怪教育吧。 這里,怪教育,是因為它沒有給我們提供博雅教育。 所以那些不思考就嚷嚷著要進行博雅教育的人可以閉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