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文言文構陷

文言文構陷

發布時間: 2020-11-23 05:25:48

A. 《清高之人》文言文翻譯

為吏受賂抄,罪誠當死;但陛下使人遺之而襲受,乃陷人於法也,恐非所謂「道之以德,齊之以禮」。
翻譯 作為官員收受賄賂,確實罪當處死,只是陛下讓人贈送給他才接受的,這就是構陷別人觸犯法令啊,恐怕不是所說的「道之以德,齊之以禮」。

B. 幫忙翻譯兩句文言文

有出處么來?
該是史書里的自句子,沒查資料,隨口翻譯一下

時奕輩恃勢作威,人或少忤,則讒構立見屠滅。
當時奕這群人倚仗權勢作威作福,假使有人稍微觸犯他們,他們就進讒言構陷,得罪他們的人馬上就會被殺。

眾議屬二君,且已白鄭王矣,二君其無讓。
大家都認可你們二位,而且已經向鄭王說明過了,請你們二位一定不要推讓。

C. 高中文言文翻譯 。高分懸賞。在線等

是《史記·李廣傳》吧?
李廣,隴西成紀人也(1)。其先曰李信,秦時為將,逐得燕太子丹者也(2)。廣世世受射(3)。孝文十四年(4),匈奴大入蕭關(5),而廣以良家子從軍擊胡(6),用善射,殺首虜多(7),為郎(8),騎常侍(9)。數從射獵,格殺猛獸,文帝曰:「惜廣不逢時,令當高祖世,萬戶侯豈足道哉!」

(1)隴西:郡名。治耿道(在今甘肅臨洮)。成紀:縣名。在今甘肅通渭東。(2)燕:戰國七雄之一。太子丹:燕王喜之子,曾派荊軻刺秦王政,未遂,後為秦軍俘獲。(3)世世受射:世代相傳射箭的方法。(4)孝文十四年:即公元前166年。(5)蕭關:在今寧夏固原縣東南。(6)良家子:自給車馬的平民子弟;不是出身於醫、巫、商賈、百工之家。(7)首虜:敵人的首級。(8)郎:官名。帝王恃從官的通稱,有議郎、中郎、侍郎、郎中等名。是郎中令(後改光祿勛)的屬官。(9)騎常侍:郎官的加銜。

景帝即位,為騎郎將(1)。吳楚反時,為驍騎都尉(2),從太尉亞夫戰昌邑下(3),顯名。以梁王授廣將軍印,故還,賞不行(4)。為上谷太守(5),數與匈奴戰。典屬國公孫昆邪為上泣曰(6):「李廣材氣,天下亡(無)雙,自負其能,數與虜確(角)(7),恐亡之。」上乃徙廣為上郡太守(8)。

(1)騎(jì)郎將:官名。郎官有車、戶、騎三將,騎郎將即其一。(2)驍騎(xiáojì)都尉:率領驍騎(輕騎兵)的軍官。(3)亞夫:即周亞夫,詳見《周勃傳》附周亞夫傳。(4)以梁王授廣將軍印等句:言李廣本是漢將因私受梁王(劉武)的將軍印有過,故還軍後不予封賞。(5)上谷:郡名。治沮陽(在今河北懷來縣東南)。(6)典屬國:官名。掌管民族事務。上:這里指漢景帝。(7)角:角勝敗。(8)上郡:郡名。治膚施(在今陝西榆林縣東南)。

匈奴侵上郡,上使中貴人從廣勒習兵擊匈奴(1)。中貴人者將數十騎從,見匈奴三人,與戰。射傷中貴人,殺其騎且盡。中貴人走廣,廣曰:「是必射鵰者也(2)。」廣乃從百騎往馳三人。三人亡馬步行,行數十里,廣令其騎張左右翼,而廣身自射彼三人者,殺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鵰者也。已縛之上山,望匈奴數千騎,見廣,以為誘騎,驚,上山陳(陣)(3)。廣之百騎皆大恐,欲馳還走。廣曰:「我去大軍數十里,今如此走,匈奴追射,我立盡。今我留,匈奴必以我為大軍之誘,不我擊。」廣令曰:「前!」未到匈奴陳(陣)二里所(許),止,令曰:「皆下馬解鞍!」騎曰:「虜多如是,解鞍,即急,奈何?」廣曰:「彼虜以我為走,今解鞍以示不去,用堅其意。」有白馬將出護兵。廣上馬,與十餘騎奔射殺白馬將,而復還至其百騎中,解鞍,縱馬卧。時會暮,胡兵終怪之,弗敢擊。夜半,胡兵以為漢有伏軍於傍欲夜取之,即引去。平旦(4),廣乃歸其大軍。後徙為隴西、北地、雁門、雲中太守。

(1)中貴人:皇帝寵信的宦官。勒習兵:統領訓練部隊。(2)雕:似鷹的猛禽。(3)陣:擺開陣勢。(4)平旦:清晨。

武帝即位,左右言廣名將也,由是入為未央衛尉(1),而程不識時亦為長樂衛尉(2)。程不識故與廣俱以邊太守將屯(3)。及出擊胡,而廣行無部曲行陳(陣)(4),就善水草頓舍,人人自便,不擊刁斗自衛(5),莫(幕)府省文書(6),然亦遠斥候(7),未嘗遇害。程不識正部曲行伍營陳(陣),擊刁斗,吏治軍簿至明,軍不得自便。不識曰:「李將軍極簡易,然虜卒(猝)犯之,無以禁;而其士亦佚(逸)樂,為之死。我軍雖煩擾,虜亦不得犯我。」是時漢邊郡李廣、程不識為名將,然匈奴畏廣,士卒多樂從,而苦程不識。不識孝景時以數直諫為太中大夫(8),為人廉,謹於文法。

(1)未央衛尉:官名。掌管未央宮的警衛。(2)長樂衛尉:官名。掌管長樂宮的警衛。(3)將屯:帶兵駐守。(4)行:行軍。部曲:軍隊的編制。行陣:行軍的陣列。(5)刁斗:可容一斗糧的銅鍋。晝炊飯食,夜擊巡邏。(6)幕府:軍隊的司令部。省:簡化之意。(7)遠斥候:在遠處布置偵察兵。(8)太中大夫:官名。郎中令的屬官,掌朝議。

後漢誘單於以馬邑城(1),使大軍伏馬邑傍,而廣為驍騎將軍(2),屬護軍將軍(3)。單於覺之,去,漢軍皆無功。後四歲,廣以衛尉為將軍,出雁門擊匈奴(4)。匈奴兵多,破廣軍,生得廣。單於素聞廣賢,令曰:「得廣必生致之(5)。」胡騎得廣,廣時傷,置兩馬間,絡而盛卧(6)。行十餘里,廣陽(佯)死,睨其傍有一兒騎善馬(7),暫騰而上胡兒馬(8),因抱兒鞭馬南馳數十里,得其餘軍。匈奴騎數百追之,廣行取兒弓射殺追騎,以故得脫。於是至漢,漢下廣吏(9)。吏當廣亡失多(10),為虜所生得,當斬,贖為庶人。

(1)馬邑:縣名。今山西朔縣。(2)驍騎:當時將軍的冠號。冠號將軍於戰時方任命。(3)護軍:也是將軍的冠號。當時護軍將軍是韓發國。(4)雁門:指雁門山(在今山西代縣西北)上的雁門關,為當時北方要塞。(5)生致之:把活人送來。(6)絡:網。(7)睨(nì):斜視。(8)暫騰:突然躍起。(9)下廣吏:將李廣交給執法官處理。(10)當(dàng):判決。

數歲,與故潁陰侯屏居藍田南山中射獵(1)。嘗夜從一騎出,從人田間飲。還至亭,霸陵尉醉(2),呵止廣(3),廣騎曰:「故李將軍。」尉曰:「今將軍尚不得夜行,何故也!」宿廣亭下。居無何(4),匈奴入遼西(5),殺太守。敗韓將軍(6)。韓將軍後徒居右北平(7),死。於是上乃召拜廣為右北平太守。廣請霸陵尉與俱,至軍而斬之,上書自陳謝罪。上報曰:「將軍者,國之爪牙也。《司馬法》曰:『登車不式(軾)(8),遭喪不服(9),振旅撫師,以征不服;率三軍之心,同戰士之力,故怒形則千里竦(悚)(10),威振則萬物伏;是以名聲暴於夷貉(11),威稜憺(憚)乎鄰國(12)。』夫報忿除害,捐殘去殺,朕之所圖干將軍也;若乃免冠徒跣(13),稽顙請罪(14),豈朕之指(旨)哉!將軍其率師東轅(15),彌節白檀(16),以臨右北平盛秋。」廣在郡,匈奴號曰「漢飛將軍」,避之,數歲不入界。

(1)故潁陰侯:舊時的潁陰侯灌氏。《史記》謂「潁陰侯孫」,則是灌嬰之孫灌強。屏(bǐng)居:退隱鄉居。藍田:縣名。在今陝西藍田縣西。(2)霸陵:縣名。在今陝西西安市東南。尉:指縣尉,主管武事。(3)呵(hē)止:喝令止步(不讓通過)。(4)居無何:過不久。(5)遼西:郡名。治陽樂(今遼寧義縣西)。(6)韓將軍:指當時為材官將軍的韓安國。(7)右北平:郡名。治平剛(在今遼寧凌原縣西南)。(8)不軾:不撫車軾。軾:車前橫木。(9)不服:不服喪服。(10)悚(sǒng):恐懼。(11)夷貉(hé):泛指少數民族。(12)威稜(léng):威勢。(13)免冠徒跣(xiǎn):脫去頭冠,赤足步行。(14)稽顙(sǎng):叩頭。(15)轅:行館。(16)彌節:猶駐節。彌,止也。白檀:縣名。在今河北灤平縣北。

廣出獵,見草中石,以為虎而射之,中石沒矢,視之,石也。他日射之,終不能入矣。廣所居郡聞有虎,常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騰傷廣,廣亦射殺之。

石建卒(1),上召廣代為郎中令。元朔六年(2),廣復為將軍,從大將軍出定襄(3)。諸將多中首虜率為侯者(4),而廣軍無功。後三歲,廣以郎中令將四千騎出右北平,博望侯張騫將萬騎與廣俱(5),異道。行數百里,匈奴左賢王將四萬騎圍廣,廣軍士皆恐,廣乃使其子敢往馳之。敢從數十騎直貫胡騎,出其左右而還,報廣曰:「胡虜易與耳。」軍士乃安,為圓陳(陣)外鄉(向)(6),胡急擊,矢下如雨。漢兵死者過半,漢矢且盡。廣乃令持滿毋發(7),而廣身自以大黃射其裨將(8),殺數人,胡虜益解(9)。會暮,吏士無人色,而廣意氣自如(10),益治軍(11)。軍中服其勇也。明日,復力戰,而博望侯軍亦至,匈奴乃解去。漢軍罷(疲),弗能追。是時廣軍幾沒,罷歸。漢法,博望侯後期,當死,贖為庶人。廣軍自當,亡(無)賞。

(1)石建:萬石君石奮之子,曾為郎中令,為官謹慎。(2)元朔六年:前123年。(3)大將軍:指衛青。定襄:郡名。治成樂(在今內蒙古和林格爾西北土城子)。(4)中首虜卒:符合斬獲敵首的標准。中(zhòng):達到;符合。率(lù):標准,規定。(5)張騫:本書有其傳。(6)圓陣外向:列成圓形陣,兵士面向外對敵。(7)持滿毋發:拉開弓勿發射。(8)大黃:黃色的大弩,可以連發、遠射。神(pí)將:副將。(9)益:逐漸之意。(10)意氣自如:神色如常。(11)益:更加之意。

初,廣與從弟李蔡俱為郎,事文帝。景帝時,蔡積功至二千石。武帝元朔中(1),為輕車將軍,從大將軍擊右賢王,有功中率,封為樂安侯。元狩二年(2),代公孫弘為丞相(3)。蔡為人在下中(4),名聲出廣下遠甚,然廣不得爵邑,官不過九卿(5)。廣之軍吏及士卒或取封侯。廣與望氣王朔語雲(6):「自漢擊匈奴,廣未嘗不在其中,而諸妄校尉已下(7),材能不及中(8),以軍功取侯者數十人。廣不為後人(9),然終無尺寸功以得封邑者,何也?豈吾相不當侯邪?」朔曰:「將軍自念,豈嘗有恨者乎(10)?」廣曰:「吾為隴西守,羌嘗反(11),吾誘降者八百餘人,詐而同日殺之,至今恨獨此耳。」朔曰:「禍莫大於殺已降,此乃將軍所以不得侯者也。」

(1)元朔:漢武帝年號(前128—前123)。(2)元狩二年:前121年。(3)公孫弘:本書有其傳。(4)下中:下中等。漢時分人為九等,下中為第八等。(5)九卿:西漢包括太常、郎中令、衛尉、太僕、廷尉、少府、鴻臚、宗正、大司農等。(6)望氣:占候之術。這里指望氣者。王朔:漢代著名的望氣者。(7)諸妄:《史記》作「諸部」。妄:猶凡。(8)中:中等之人。(9)不為後人:不在他人之後。(10)恨:悔恨。(11)羌:少數民族,西漢時散居於今甘肅、青海一帶。

廣歷七郡太守,前後四十餘年,得賞賜,輒分其戲(麾)下,飲食與士卒共之。家無余財,終不言生產事。為人長,愛(猿)臂(1),其善射亦天性,雖子孫他人學者莫能及,廣吶(訕)口少言(2),與人居,則畫地為軍陳(陣),射闊狹以飲(3)。專以射為戲。將兵乏絕處見水,士卒不盡飲,不近水,不盡餐,不嘗食。寬緩不苛,士以此愛樂為用。其射,見敵,非在數十步之內,度不中不發,發即應弦而倒。用此,其將數困辱,及射猛獸,亦數為所傷雲。

(1)猿臂:喻臂長而靈活。(2)訥(nè)口:語言遲鈍。(3)畫地為軍陣,射闊狹以飲:這是一種游戲。即在地上劃闊狹(寬窄)不同的線,從遠處射之,比賽射箭的准確度,輸者罰飲酒。

元狩四年(1),大將軍票(驃)騎將軍大擊匈奴(2),廣數自請行,上以為老,不許;良久乃許之,以為前將軍。

(1)元狩四年:前119年。(2)驃騎將軍:指霍去病。本書有其傳。

大將軍青出塞,捕虜知單於所居,乃自以精兵走之(1),而令廣並於右將軍軍(2),出東。東道少回遠(3),大軍行,水草少,其勢不屯行(4)。廣辭曰:「臣部為前將軍(5),今大將軍乃徒臣出東道,且臣結發而與匈奴戰(6),乃今一得當單於,臣願居前,先死單於。」大將軍陰受上指(旨)(7),以為李廣數奇(8),毋令當單於,恐不得所欲(9)。是時公孫敖新失侯(10),為中將軍,大將軍亦欲使敖與俱當單於,故徒廣。廣知之,固辭。大將軍弗聽,令長史封書與廣之莫(幕)府(11),曰:「急詣部(12),如書。」廣不謝大將軍而起行,意象慍怒而就部(13),引兵與右將軍食其合軍出東道。惑失道(導)(14),後大將軍。大將軍與單於接戰,單於遁走,弗能得而還。南絕幕(漠)(15),乃遇兩將軍。廣已見大將軍,還入軍。大將軍使長史持糒醪遺廣(16),因問廣、食其失道狀,曰:「青欲上書報天子失軍曲折(17)。」廣未對。大將軍長史急責廣之莫(幕)府上簿(18)。廣曰:「諸校尉無罪,乃我自失道,於今自上簿。」

(1)走:追逐之意。(2)並:合並。右將軍:指趙食其(yìjī)。(3)少回遠:稍迂迴而道遠。(4)不屯行:不能結隊前進。(5)臣:自謙稱。部:率領,引申為職務。(6)結發:指成年束發。(7)陰:暗中。(8)數奇(jī):言命運不佳。古代占卜,以偶為吉,以奇為凶。(9)恐不得所欲:言恐怕不能勝敵。(10)公孫敖:公孫,復姓,敖,名。曾封為合騎侯,又因怯敵而失侯。(11)幕府:這里指大將軍衛青行軍府。(12)詣(yì):往。(13)意象溫(yùn)怒:內心怒表露於外。慍,含怨。(14)導:向導。(15)南絕漠:向南渡過沙漠。絕:橫渡。(16)糒(bèi):干飯。醪(láo):濁酒。遺(wèi):送給。(17)曲折:言具體情況。(18)上簿:申狀受審。

至莫(幕)府,謂其麾下曰:「廣結發與匈奴大小七十餘戰,今幸從大將軍出接單於兵,而大將軍徒廣部行回遠,又迷失道,豈非天哉!且廣年六十餘,終不能復對刀筆之吏矣(1)!」遂引刀自剄。百姓聞之,知與不知(2),老壯皆為垂泣。而右將軍獨下吏,當死,贖為庶人。

(1)刀筆之吏:掌管文書之官吏。古時書簡,以筆記事,以刀削誤。刀筆連用,有增減隨意之意。(2)知:熟識。

廣三子,曰當戶、椒、敢,皆為郎。上與韓嫣戲(1),嫣少不遜,當戶擊嫣,嫣走,於是上以為能。當戶早死,乃拜椒為代郡太守,皆先廣死。廣死軍中時,敢從票(驃)騎將軍。廣死明年,李蔡以丞相坐詔賜家地陽陵(2),當得二十畝,蔡盜取三頃,頗賣得四十餘萬,又盜取神道外壖地一畝葬其中(3),當下獄,自殺。敢以校尉從票(驃)騎將軍擊胡左賢王,力戰,奪左賢王旗鼓,斬首多,賜爵關內侯,食邑二百戶,代廣為郎中令。頃之,怨大將軍青之恨其父,乃擊傷大將軍,大將軍匿諱之。居無何,敢從上雍,至甘泉宮獵(4),票(驃)騎將軍去病怨敢傷青,射殺敢。去病時方貴幸,上為諱,雲鹿觸殺之。居歲余,去病死。

(1)韓嫣(yān):漢武帝之寵臣。(2)陽陵:縣名。在今陝西高陵縣西南。(3)神道:墓前通往外面的大道。壖(ruán)地:空地。(4)甘泉宮:原為秦朝離宮,這時是漢武帝游獵避暑之處。

敢有女為太子中人(1),愛幸。敢男禹有寵於太子,然好利。亦有勇。嘗與侍中貴人飲,侵陵之,莫敢應,後訴之上,上召禹,使刺虎,縣(懸)下圈中,未至地,有詔引出之。禹從落(絡)中以劍斫絕縲(2),欲刺虎。上壯之,遂救止焉。而當戶有遺腹子陵(3),將兵擊胡,兵敗,降匈奴。後人告禹謀欲亡從陵,下吏死。

(1)太子:時太子為武帝長子劉據。中人:未有封號的宮人。(2)縲:索也。(3)遺腹子:夫死而孕妻所生之子。

陵字少卿,少為侍中建章監(1)。善騎射,愛人,謙讓下士,甚得名譽。武帝以為有廣之風,使將八百騎,深入匈奴二千餘里,過居延視地形(2),不見虜,還。拜為騎都尉(3),將勇敢五千人(4),教射酒泉、張掖以備胡(5)。數年,漢遣貳師將軍伐大宛(6),使陵將五校兵隨後(7)。行至塞,會貳師還。上賜陵書,陵留吏士,與輕騎五百出敦煌(8),至鹽水(9),迎貳師還,復留屯張掖。

(1)侍中:官名。侍從皇帝,出入應對。這里是建章監的加官。建章監:建章官守衛營的長官。(2)居延:澤名。又名居延澤,在今內蒙古額濟納旗東。(3)騎都尉:在邊郡掌管騎兵訓練的長官。(4)勇敢:勇敢之士。(5)酒泉:郡名。治祿福(今甘肅酒泉)。張掖:郡名。治得(在今甘肅張掖西北)。(6)貳師將軍:指李廣利。大宛(yuàn):西域國名。在今蘇聯吉爾占斯共和國境。(7)校:漢軍隊編制,一校七百人。(8)敦煌:郡名。治敦煌(在今甘肅敦煌西)。(9)鹽水:地名,在今新疆吐魯蕃東。

天漢二年(1),貳師將三萬騎出酒泉,擊右賢王於天山(2)。召陵,欲使為貳師將輜重(3)。陵召見武台(4),叩頭自請曰:「臣所將屯邊者,皆荊楚勇士奇材劍客也(5),力扼虎,射命中,願得自當一隊,至蘭干山南以分單於兵(6),毋令專鄉(向)貳師軍。」上曰:「將惡相屬邪(7)!吾發軍多,毋騎予女(汝)。」陵對:「無所事騎(8),臣願以少擊眾,步兵五千人涉單於庭(9)。」上壯而許之,因詔強弩都尉路博德將兵半道迎陵軍。博德故伏波將軍(10),亦羞為陵後距(拒)(11),奏言:「方秋匈奴馬肥,未可與戰,臣願留陵至春,俱將酒泉、張掖騎各五千人並擊東西浚稽(12),可必禽(擒)也。」書奏,上怒,疑陵悔不欲出而教博德上書,乃詔博德:「吾欲予李陵騎,雲『欲以少擊眾』。今虜入西河,其引兵走西河(13),遮鉤營之道(14)。」詔陵:「以九月發,出遮虜障(15),至東浚稽山南龍勒水上(16);徘徊觀虜,即亡(無)所見,從浞野侯趙破奴故道抵受降城休士(17),因騎置以聞。所與博德言者雲何?具以書對。」陵於是將其步卒五千人出居延,北行三十日,至浚稽山止營,舉圖所過山川地形,使麾下騎陳步樂還以聞。步樂召見,道陵將率得士死力,上甚說(悅),拜步樂為郎。

(1)天漢二年:前99年。(2)天山:指南祁連山,在今甘肅、青海之間。(3)輜(zī)重:這里指輸送物資的運輸部隊。(4)武台:殿名。在未央宮內。(5)荊楚:指長江中游地區。(6)蘭干山:在今甘肅蘭州市南。(7)惡(wù):不願,羞恥之意。(8)無所事騎:不必要騎兵。(9)涉:到達之意。(10)路博德:漢將,曾為伏波將軍。(11)拒:捍拒之義。(12)浚(jùn)稽:山名。在今蒙佔西南部戈壁阿爾泰山脈。(13)西河:古時稱西部地區南北流向的黃河為「西河」,這里指今寧夏與內蒙古間自南而北的一段。 (14)鉤營:地名。具體地點不明。(15)遮虜障:障名,在今內蒙額濟納旗境,漢武帝時所築。(16)龍勒水:在今蒙古杭愛山脈東南。(17)趙破奴:漢將,封為浞野侯。受降城:在今內蒙古白雲鄂博西南。

陵至浚稽山,與單於相直,騎可三萬圍陵軍(1)。軍居兩山間,以大車為營。陵引士出營外為陳(陣),前行持戟盾,後行持弓弩,令曰:「聞鼓聲而縱(2),聞金聲而止。」虜見漢軍少,直前就營,陵搏戰攻之,千弩俱發,應弦而倒。虜還走上山,漢軍追擊,殺數千人。單於大驚,召左右地兵八萬余騎攻陵。陵且戰且引(3),南行數日,抵山谷中。連戰,士卒中矢傷,三創者載輦(4),兩創者將車,一創者持兵戰(5)。陵曰:「吾士氣少衰而鼓不起者,何也?軍中豈有女子乎(6)?」始軍出時,關東群盜妻子徙邊者隨軍為卒妻婦,大匿車中。陵搜得,皆劍斬之。明日復戰,斬首三千餘級。引兵東南。循故龍城道行(7),四五日,抵大澤葭葦中(8),虜從上風縱火,陵亦令軍中縱火以自救。南行至山下,單於在南山上,使其子將騎擊陵,陵軍步斗樹木間,復殺數千人,因發連弩射單於,單於下走。是日捕得虜,言「單於曰:『此漢精兵,擊之不能下,日夜引吾南近塞,得毋有伏兵乎?』諸當戶、君長皆言『單於自將數萬騎擊漢數千人不能滅(9),後無以復使邊臣,令漢益輕匈奴。復力戰山谷間,尚四五十里得平地(10),不能破,乃還。』」

(1)可:大約。(2)鼓聲、金聲:古時作戰,擊鼓沖鋒,鳴金(鉦)收兵。(3)引:退。(4)創(chuāng):創口,傷處。(5)兵:指武器。(6)軍中女子:古時軍中有女子,則有士氣不揚之說。(7)龍城:又稱龍庭,為匈奴祭天之處。漢初龍城在今內蒙古烏蘭察布盟陰山一帶,元狩四年後北遷到今蒙古烏蘭巴托。故龍城,指元狩四年前的龍城。(8)葭(jiā)葦:蘆葦。(9)當戶、君長:泛指匈奴大小各部的首領。(10)尚:庶幾;差不多。

是時陵軍益急,匈奴騎多,戰一日數十合,復傷殺虜二千餘人。虜不利,欲去,會陵軍候管敢為校尉所辱(1),亡降匈奴,具言「陵軍無後救,射矢且盡,獨將軍麾下及成安侯校各八百人為前行,以黃與白為幟,當使精騎射之即破矣。」成安侯者(2),潁川人(3),父韓千秋,故濟南相(4),奮擊南越戰死(5),武帝封子延年為侯,以校尉隨陵。單於得敢大喜,使騎並攻漢軍,疾呼曰:「李陵、韓延年趣(促)降!」遂遮道急攻陵。陵居谷中,虜在山上,四面射,矢如雨下。漢軍南行,未至鞮汗山一日(6),五十萬矢皆盡(7),即棄車去。士尚三千餘人,徒斬車輻而持之,軍吏持尺刀,抵山入狹谷。單於遮其後,乘隅(8),下壘石,士卒多死,不得行。昏後,陵便衣獨步出營,止左右:「毋隨我,丈夫一取單於耳(9)!」良久,陵還,太息曰:「兵敗,死矣!」軍吏或曰:「將軍威震匈奴,天命不遂,後求道徑還歸,如浞野侯為虜所得,後亡還,天子客遇之,況於將軍乎!」陵曰:「公止!吾不死,非壯士也。」於是盡斬旌旗,及珍寶埋地中(10),陵嘆曰:「復得數十矢,足以脫矣。今無兵復戰(11),天明坐受縛矣!各鳥獸散,猶有得脫歸報天子者。」令軍士人持二升糒,一半(判)冰(12),期至遮虜障者相待。夜半時,擊鼓起士,鼓不鳴。陵與韓延年俱上馬,壯士從者十餘人。虜騎數千追之,韓延年戰死,陵曰:「無面目報陛下!」遂降。軍人分散,脫至塞者四百餘人。

(1)軍侯:部曲中每曲有軍侯一人,掌軍紀。(2)成安侯:指韓延年。(3)潁川:郡名。治陽翟(今河南禹縣)。(4)故濟南相:往昔的濟南王國相。(5)南越:國名。在今兩廣及越南一帶。元鼎六年始改設九郡。(6)未至鞮汗山一日:言李陵距離鞮汗山僅一日之程。鞮(dī)汗山:在今蒙古南部。(7)五十萬矢皆盡:言李陵部所帶五十萬矢全部用完。(8)隅(yú):邊側。(9)一取:言一身獨取。(10)珍寶:這里指將軍所用器具、衣物等。(11)兵:指矢、矛、戟等武器。(12)判(pàn):大片。期:希望。

陵敗處去塞百餘里,邊塞以聞。上欲陵死戰,召陵母及婦,使相者視之,無死喪色。後聞陵降,上怒甚,責問陳步樂,步樂自殺。群臣皆罪陵,上以問太史令司馬遷(1),遷盛言:「陵事親孝,與士信,常奮不顧身以殉國家之急。其素所畜(蓄)積也(2),有國士之風(3)。今舉事一不幸,全軀保妻子之臣隨而媒糵其短(4),誠可痛也!且陵提步卒不滿五千,深蹂戎馬之地,抑數萬之師,虜救死扶傷不暇,悉舉引弓之民共攻圍之。轉斗千里,矢盡道窮,士張空弮(5),冒白刃,北首爭死敵(6),得人之死力,雖古名將不過也。身雖陷敗,然其所摧敗亦足暴於天下(7)。彼之不死,宜欲得當以報漢也。」初,上遣貳師大軍出,財(才)令陵為助兵(8),及陵與單於相值(9),而貳師功少。上以遷誣罔(10),欲沮貳師(11),為陵游說,下遷腐刑。

(1)太史令:官名。掌天文歷法等,屬太常。司馬遷:即《史記》的作者,本書有其傳。(2)蓄積:平素修養之意。(3)國士:國中傑出人物。(4)媒糵(niè):媒,酒母;糵,曲。媒糵,醞釀之意。比喻構陷害人以罪。(5)空弮:言有弓無箭。(6)北首:北向。(7)暴:顯露。(8)才:但,僅。(9)相值:相遇。(10)誣罔:誣陷欺騙。(11)沮(jǔ):暗譏之意。(12)腐刑:又稱宮刑,割去生殖器。

久之,上悔陵無救,曰:「陵當發出塞,乃詔強弩都尉令迎軍。坐預詔之(1),得令老將生奸詐(2)。」乃遣使勞賜陵余軍得脫者。

(1)坐:犯錯。(2)老將生奸詐:指路博德羞為李陵後拒,而生詐上奏,致使李陵失救。

陵在匈奴歲余,上遣因桿將軍公孫敖將兵深入匈奴迎陵。敖軍無功還,曰:「捕得生口(1),言李陵教單於為兵以備漢軍,故臣無所得。」上聞,於是族陵家(2),母弟妻子皆伏誅(3)。隴西士大夫以李氏為愧(4)。其後,漢遣使使匈奴,陵謂使者曰:「吾為漢將步卒五千人橫行匈奴,以亡(無)救而敗,何負於漢而誅吾家?」使者曰:「漢聞李少卿教匈奴為兵。」陵曰:「乃李緒,非我也。」李緒本漢塞外都尉,居奚侯城(5),匈奴攻之,緒降,而單於客遇緒,常坐陵上。陵痛其家以李緒而誅,使人刺殺緒。大閼氏欲殺陵(6),單於匿之北方,大閼氏死乃還。

(1)生口:活人,指俘虜。(2)族:族誅,殺全家。(3)弟:疑是衍文,李陵是遺腹子,不當有弟。(4)以李氏為愧:恥李陵不能死節。(5)奚侯城:未詳何地,可能在邊塞。(6)大閼氏:匈奴單於之母。

單於壯陵,以女妻之(1),立為右校王,衛律為了靈王(2),皆貴用事。衛律者,父本長水胡人(3)。律生長漢,善協律都尉李延年(4),延年薦言律使匈奴。使還,會延年家收,律懼並誅,亡還降匈奴。匈奴愛之,常在單於左右。陵居外,有大事,乃入議。

(1)妻((qì):嫁。(2)丁靈:又稱丁令、丁零。活動於今蘇聯貝加爾湖一帶。(3)長水:河名。謂水支流,源於藍田。長水胡:指屯居或生長於長水地區的胡人。(4)協律都尉:官名。掌制樂律。李延年:中山人,漢武帝時音樂家。

昭帝立,大將軍霍光、左將軍上官桀輔政(1),素與陵善,遣陵故人隴西任立政等三人俱至匈奴招陵(2)。立政等至,單於置酒賜漢使者,李陵、衛律皆侍坐。立政等見陵,未得私語,即目視陵,而數數自循其刀環(3),握其足,陰諭之,言可還歸漢也。後陵、律持牛酒勞漢使(5),博飲(6),兩人皆胡服椎結(7)。立政大言曰:「漢已大赦,中國安樂,主上富於春秋(8),霍子孟、上官少叔用事。」以此言微動之。陵墨(默)不應,孰(熟)視而自循其發,答曰:「吾已胡服矣!」有頃,律起更衣,立政曰:「咄,少卿良苦!霍子孟、上官少叔謝女(汝)(9)。」陵曰:「霍與上官無恙乎(10)?」立政曰:「請少卿來歸故鄉,毋憂富貴。」陵字立政曰:「少公(11),歸易耳,恐再辱,奈何!?

D. 翻譯古文

翻譯:
恰逢全寄、楊竺等人阿諛依附魯王孫霸,與孫和分庭爭寵,私下裡相互誣回告構陷,陸胤被定罪逮答捕入獄,受盡了嚴刑酷罰,最終也沒有說一句孫和的壞話。

胤字敬宗,凱弟也。始為御史、尚書選曹郎,太子和聞其名,待以殊禮。會全寄、楊竺等阿附魯王霸,與和分爭,陰相譖構,胤坐收下獄,楚毒備至,終無他辭。【吳錄曰:太子自懼黜廢,而魯王覬覦益甚。權時見楊竺,辟左右而論霸之才,竺深述霸有文武英姿,宜為嫡嗣,於是權乃許立焉。有給使伏於床下,具聞之,以告太子。胤當至武昌,往辭太子。太子不見,而微服至其車上,與共密議,欲令陸遜表諫。既而遜有表極諫,權疑竺泄之,竺辭不服。權使竺出尋其由,竺白頃惟胤西行,必其所道。又遣問遜何由知之,遜言胤所述。召胤考問,胤為太子隱曰:「楊竺向臣道之。」遂共為獄。竺不勝痛毒,服是所道。初權疑竺泄之,及服,以為果然,乃斬竺。】

E. 求助,文言文翻譯

1因為(含)家境貧寒勢力弱小,便想與我結交,我拒絕了他沒有接受他的意見,所以遭到仇恨
2河間方面奏請的內容,都是李含編造誣陷的,如果不早早謀劃布局,就離大禍降臨不遠了
因為沒看到原文 只是根據字面意思給的翻譯 僅作參考

F. 翻譯文言文

乃相與構陷(嚴)善思,坐流歡州。太後知其枉,尋復召為渾儀監丞。
你下面回答的不是翻譯么?
便共同誣陷(嚴格)善於思考,被流放州。太後知道他冤枉,不久又召他擔任渾儀監丞

G. 文言文解釋

原文:
先君子嘗言,鄉先輩左忠毅公視學京畿,一日,風雪嚴寒,從數騎出,微行入古寺。廡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公閱畢,即解貂覆生,為掩戶。叩之寺僧,則史公可法也。及試,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視,呈卷,即面署第一。召入,使拜夫人,曰:「吾諸兒碌碌,他日繼吾志事,惟此生耳。」
及左公下廠獄,史朝夕獄門外。逆閹防伺甚嚴,雖家僕不得近。久之,聞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持五十金,涕泣謀於禁卒,卒感焉。一日,使史更敝衣,草屨,背筐,手長鑱,為除不潔者,引入。微指左公處,則席地倚牆而坐,面額焦爛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盡脫矣。史前跪抱公膝而嗚咽。公辨其聲,而目不可開,乃奮臂以指撥眥,目光如炬,怒曰:「庸奴!此何地也,而汝來前!國家之事糜爛至此,老夫已矣,汝復輕身而昧大義,天下事誰可支拄者?不速去,無俟奸人構陷,吾今即撲殺汝!」因摸地上刑械作投擊勢。史噤不敢發聲,趨而出。後常流涕述其事以語人,曰:「吾師肺肝,皆鐵石所鑄造也。」
崇禎末,流賊張獻忠出沒蘄、黃、潛、桐間,史公以鳳廬道奉檄守御。每有警,輒數月不就寢,使將士更休,而自坐幄幕外。擇健卒十人,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漏鼓移則番代。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鏗然有聲。或勸以少休,公曰:「吾上恐負朝廷,下恐愧吾師也。」
史公治兵,往來桐城,必躬造左公第,候太公、太母起居,拜夫人於堂上。
余宗老塗山,左公甥也,與先君子善,謂獄中語乃親得之於史公雲。
譯文:
先父曾經說,同鄉前輩左忠毅公在京都附近任學政。一天,刮風下雪特別寒冷,左公帶著幾個騎馬的隨從外出,隱藏自己的身份改裝出行到一座古廟。在廂房裡見一個書生趴著桌子睡著了,文章剛寫成草稿。左公看完了,就脫下貂皮外衣蓋在書生身上,替他關好門。左公向廟里的和尚問這個書生,原來就是史可法。等到考試,吏官叫到史可法的名字,左公驚奇地注視著他,他呈上試卷,就當面簽署他是第一名。又召他到內室,讓他拜見了左夫人,並對夫人說:「我們的幾個孩子都平庸無能,將來繼承我的志向和事業的只有這個書生了。」
等到左公被送進東廠監獄,史可法早晚守在監獄的大門外邊.可惡的太監防備看管的很嚴。即使左家的傭人也不能靠近。過了好久,聽說左公受到炮烙酷刑,不久將要死了,史可法拿出五十兩銀子,哭泣著跟看守商量,看守被感動了。一天,看守讓史可法換上破舊衣服,穿上草鞋,背著筐,用手拿著長鑱,裝做打掃垃圾的人,看守把史可法引進牢房。暗暗地指點左公呆的地方,左公卻靠著牆坐在地上,臉和額頭燙焦潰爛不能辨認,左邊膝蓋往下,筋骨全部脫落了。史可法走上前去跪下,抱著左公膝蓋就哭泣起來。左公聽出是史可法的聲音,可是眼睛睜不開,於是奮力舉起胳臂用手指撥開眼眶,目光像火炬一樣明亮,惱怒地說:「沒用的奴才!這是什麼地方?可你來到我這里!國家的事情,敗壞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我已經完了,你又輕視自己不明大義,天下事誰能支持呢?還不趕快離開,不要等到壞人編造罪名來陷害你,我現在就打死你!」於是摸索地上刑具,做出投打的樣子。史可法閉口不敢出聲,小步緊走地出來。後來史可法常常流著淚講述這件事,告訴別人說:「我的老師的肝肺、都是鐵石所鑄造出來的。」
崇禎末年,張獻忠在蘄春、黃岡、潛山、桐城一帶活動。史可法憑借鳳陽、廬州道員的身份奉命防守御敵。每次有警報,就幾個月不能上床睡覺,他讓士兵輪番休息,可是自己在帳篷外邊坐著。挑選了強健的士卒十人, 命令二人蹲坐著用背靠著他,過了一更鼓就輪流替換一次。每到寒冷的夜晚站立起來,抖動自己的衣裳,鎧甲上的冰霜散落下來,像金屬響亮的聲音。有人勸他稍微休息一下,他說:」我上怕辜負朝廷,下怕愧對我的老師呀!」
史可法指揮軍隊,往來於桐城。一定親自拜訪左公府第向太公、太母請安,並到廳堂上拜見左夫人。
我本家的老前輩塗山,是左公的女婿,他和先父很要好,說左公在監獄里對史可法講的話,是親耳從史可法那裡聽到的。

主人公的性格:左光斗兩則逸事的內容和細節描寫,及反映了他愛才若渴,堅貞不屈,一心為國的高風亮節。
左光斗的第一則逸事 ,寫他身居要職時,不是趨奉權貴,高高在上,而是冒著風雪嚴寒,微行出訪,為國求才,這在封建官吏中,實為難能可貴;第二則逸事,寫他因彈劾魏忠賢,遭陷入獄,依然重於國事,輕於己身,教育史可法以天下為己任,他的識見、品格,也值得稱道
我不知道這是不是他的性格你自己看看吧。

H. 文言文 清高之人 的翻譯和答案

為吏受賂,罪誠當死抄;但陛下使人遺之而襲受,乃陷人於法也,恐非所謂「道之以德,齊之以禮」。
翻譯 作為官員收受賄賂,確實罪當處死,只是陛下讓人贈送給他才接受的,這就是構陷別人觸犯法令啊,恐怕不是所說的「道之以德,齊之以禮」。

I. 古文《被裘公》的全文翻譯

【原文】
延陵季子出遊,見路有遺金。當夏五月,有披裘而薪者,季子呼薪者曰:「取彼地金來!」薪者投鐮於地, 瞋目拂手而言曰:「何子居之高,視之下,儀貌之庄,語言之野也?吾當夏五月,披裘而薪,豈取金者哉?」季子謝之,請問姓字。薪者曰:「子皮相之士也,何足語姓字!」遂去不顧。

【譯文】
延陵(延陵,古邑名,中國江蘇省常州市的古稱之一)季子(季札,春秋時吳王壽夢第四子)外出,看見路上有別人丟失的金子。正值盛夏五月,有一個披著羊皮襖背著柴經過這里的人,季子招呼他說:「你把地上的金子撿起來。」背柴的人把鐮刀丟到地上,瞪大眼睛,將手一甩,說:「你為什麼地位那麼高而眼光那麼淺,外貌高雅,說話卻那麼粗俗?我五月天披著皮衣背柴,難道就是撿人家丟失的金子的人嗎?」季子向他道謝,請問他的姓名。背柴的人說:「你是個只看外表的人,哪裡值得向你通名道姓呢!」於是頭也不回離開了。

J. 求閱徽草堂筆記凡戲無益文言文翻譯

閱微草堂筆記 卷二十三·灤陽續錄五
門聯(原文)
門聯唐末有之,蜀辛寅遜為孟昶題桃符,「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二語是也。但今以朱箋書之為異耳。余鄉張明經晴嵐,除夕前自題門聯曰:「三間東倒西歪屋,一個千錘百煉人。」適有鍛鐵者求彭信甫書門聯,信甫戲書此二句與之。兩家望衡對字,見者無不失笑。二人本辛酉拔貢同年,頗契厚,坐此竟成嫌隙。
凡戲無益,此亦一端。又董曲江前輩喜諧謔,其鄉有演劇送葬者,乞曲江於台上題一額。曲江為書「吊者大悅」四字,一邑傳為口實,致此人終身切齒,幾為其所構陷。後曲江自悔,嘗舉以戒友朋雲。
譯文:
門聯從唐代末年已經有了。蜀國辛寅遜為孟昶題寫在桃符板上的「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兩句就是,不過現在用紅紙書寫,和以前不同罷了。我的同鄉張晴嵐貢生,除夕時自己在門口題一副門聯說:「三間東倒西歪屋,一個千錘百煉人。」剛好有個打鐵匠請彭信甫寫門聯,彭信甫順手就把這兩句寫上送給打鐵匠。這兩戶人家房子相對,看到這兩副門聯的人,沒有不笑出聲來的。張晴嵐和彭信甫本來是辛酉年拔貢生的同榜,情誼相當深厚,卻因為這件事有了誤會隔閡。凡是戲弄別人都沒有好處,這便是一個例子。還有,董曲江前輩喜歡開玩笑,他家鄉有為送葬演戲的,演戲的人請曲江給戲台題個扁額。曲江給他寫了「吊者大悅」四個字,一縣都相傳,成為話柄。以致這個人恨他一生,有次幾乎被這個人陷害。後來,曲江也很後悔,曾拿這件事例來勸戒朋友。

熱點內容
化學元素族 發布:2025-07-09 17:19:25 瀏覽:656
貴州大學教師招聘 發布:2025-07-09 17:12:01 瀏覽:609
教師工作坊與教師成長 發布:2025-07-09 17:03:02 瀏覽:547
王玉班主任 發布:2025-07-09 15:27:17 瀏覽:201
教師招聘考試答題技巧 發布:2025-07-09 11:50:06 瀏覽:586
高中數學教學案例範文 發布:2025-07-09 11:21:11 瀏覽:269
汪麗老師 發布:2025-07-09 11:20:21 瀏覽:982
貴陽哪個 發布:2025-07-09 10:48:16 瀏覽:993
高中歷史框架 發布:2025-07-09 10:15:25 瀏覽:76
安全座椅哪個好 發布:2025-07-09 10:10:30 瀏覽: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