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七年級上冊文言文題

七年級上冊文言文題

發布時間: 2020-11-23 05:43:13

❶ 七年級上冊 語文 課外文言文比較閱讀專項練習 答案。記住是答案哦

一、畫皆以人重

子嘗謂詩文書畫皆以人重,蘇、黃遺墨流傳至今,一字兼金①;章、京、卞②④豈不工書,後人糞土視之,一錢不直。永叔有言,古之人率皆能書,獨其人之賢者傳遂遠,使顏魯公③書雖不工,後世見者必寶之,非獨書也。詩文之屬莫不皆然。
注釋:①兼金:價值等於平常金子幾倍的好金子。
②章、京、卞:京指蔡京,卞指蔡卞,三人都是北宋朝廷大臣,擅長書法。
③顏魯公:即顏真卿。封魯國郡公,人稱「顏魯公」。工書法,自創一體,對後世影響很大,人稱「顏體」。
閱讀訓練
l、下列句中加點「然」與其他三句中加點「然」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 )
A.若聽茶聲然 B. 詩文之屬莫不皆然
C.雜然相許 D. 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
2、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
①一錢不直:_
②後世見者必寶之:_
3、翻譯下面句子。
①後人糞土視之
譯文:

②古之人率皆能書,獨其人之賢者傳遂遠
譯文:

4.下列對文章的理解與分析錯誤的一項是( )
A.作者認為詩歌、文章、書法、繪畫是否受人重視都與人的品格有關。
B.作者認為蘇軾、黃庭堅的書法繪畫作品流傳下來不只是因為他們技藝高。
C.作者認為章 、蔡京、蔡卞等人也都是些精於書法的人。
D.作者認為顏真卿的書法其實不好,後世喜歡的原因是顏真卿的品德好。
5.填空。
①「蘇、黃」中的「蘇」指北宋文學家、書畫家蘇東坡。他的詞《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千古傳唱,其最後兩句「 」表達了作者對親人的懷念和祝願。
②永叔,即 ,北宋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 參考答案

1、B(這樣),……的樣子;

2、① 值 ②把……當寶貝,珍愛、喜愛;

3、①後來(世)的人們都把他們的書法看作糞土
②古代的人大都會書法,只有那些品格高尚 的人(的書法)才能流傳得久遠;

4、D; \

5、①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②歐陽修

二、以學自損,不如無學

夫學者,所以求益①耳。見人讀數十卷書便自高昂大,凌忽②長者,輕慢同列③。人疾之④如仇敵,惡之如鴟(chī)梟(xiāo)。如此以學自損,不如無學也。
(選自南北朝·顏之推《顏氏家訓》)
注釋:①求益:求得長進。②凌忽:凌,欺侮;忽,輕視。③同列:同輩。④疾之;怨恨他。

⑤鴟梟:兩種惡鳥,這是古人的看法。

閱讀訓練
1、解釋句中加點的字。
①所以求益耳 ②人疾之如仇敵
2、指出下列句子屬何種句式。
人疾之如人仇敵,惡之如鴟梟。( )
3、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如此以學自損,不如無學也」中「此」指代的內容。

4、短文告誡人們的一個道理是

◆參考答案

1、①用來…… ②痛恨;

2、狀語後置;

3、讀數十卷書,便自高自大,凌忽長者,輕慢同列;
4、學習要永不滿足,做人要謙虛,切忌傲氣。

三、范仲淹有志於天下

范仲淹二歲而孤,家貧無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為己任,發憤苦讀,或夜昏怠①,輒②以水沃③面;食不給,啖④粥而讀。//既仕,每慷慨論天下事,奮不顧身。乃至被讒⑤受貶,由參知政事謫守鄧州。//仲淹刻苦自勵,食不重肉,妻子衣食僅自足而已。常自誦曰:「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也。」
(選自宋·歐陽修《資政殿學士戶部侍郎文正范公神道碑銘並序》
注釋:①昏怠:昏沉睏倦。②輒:往往,每每。③沃;澆。這里當」洗」講。④啖;吃、⑤讒:說人壞話。

閱讀訓練
1、給下面句中加點字注音並釋義。
①啖粥而讀 音: 義:
②輒以水沃面 音: 義:
③食不給 音: 義:
④乃至被讒受貶 音: 義:
2.「每以天下為己任」的正確譯句是( )
A.每天拿天下大事作為自己的責任。
B.常常把治理國家大事作為自己應盡的責任。
C.常常把天下大事作為自己應盡的任務。
D、每天把治理國家大事作為自己應盡的責任。
3、將下面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
①或夜昏怠,輒以水沃面:
②妻子衣食僅自足而已:
4、這段文字的層次已在文中劃出,請簡要歸納層意。






5.「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是范仲淹的名句,在本文中起了
的作用。

◆參考答案

1、①dan吃; ②wo洗 ③ji供應 ④chan說別人壞話;

2、B;
3、①有時夜裡疲憊睏倦,常常用冷水沖頭洗臉 ②妻子的孩子的衣食僅僅自足罷了;

4、①年少家貧而胸有大志
②做官後因直言而遭讒降職

③刻苦自勵而心憂天下;

5、揭示主題

四、司馬光好學

司馬溫公①幼時,患記問不若人,群居講習,眾兄弟既成誦,游息矣;獨下帷②絕編③,迨④能倍⑤誦乃止。用力多者收功遠,其所精誦,乃終身不忘也。溫公嘗言:「書不可不成誦,或在馬上,或中夜不寢時,詠其文,思其義,所得多矣。」
注釋:①司馬溫公:司馬光死後被封以溫國公稱號,故稱司馬溫公。

②下帷:原指漢代董仲舒下帷講學,三年不看窗外這件事。這里藉此指讀書專心。
③絕編:原指孔子讀《易經》時,反復翻閱,多次將穿簡冊的牛皮繩子翻斷這件事。這里指讀書刻苦。

④迨:等到。

⑤倍:同「背」,背誦。

閱讀訓練
l.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①患記問不苦人 ( ) ②迨能倍誦乃止 ( )
③迨能倍誦乃止 ( ) ④詠其文 ( )
2、與「迨能倍誦乃止」中「倍』的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
A.子墨子九距之 B.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C.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目 D.京中有善口技者
3、本文中概括主旨的句子是:( )
A.用力多者收功遠。 B.其所精通,乃終身不忘。
C.書不可不成誦。 D.詠其文。思其義,所得多矣。
4、文中「獨下帷絕編」意思是只有司馬光獨自苦讀。我們學過一個類似的成語也是形容讀書勤奮,這個成語是:

◆參考答案

1、①擔心 ②等到 ③才 ④吟詠;

2、 D;

3、C;

4、韋編三絕,懸梁刺股 ,鑿壁偷光
打撈鐵牛
宋河中府浮梁,用鐵牛八維之,一牛且數萬斤。治平中,水暴漲絕梁,牽牛,沒於河,募能出之者。真定僧懷丙以二大舟實土,夾牛維之,用大木為權衡狀鉤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轉運使張燾以聞,賜之紫衣。
注釋:1浮梁:浮橋。2維:系,連結。3治平:北宋英宗趙曙的年號。4真定:卻今天河北正定。5權衡:秤錘秤桿。
1、解釋下列加點字的含義。
(1)一牛且數萬斤。
(2)募能出之者。
(3)徐去其土。
(4)真定僧懷丙以二大舟實土。
2、翻譯:用大木為權衡狀鉤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

3、試說明懷丙和尚是怎樣把鐵牛從河中打撈出來的?
答案
1、且:幾乎,重達。
募:招募。
徐:慢慢的。
實:裝滿,充實。
2、用大的木材做成秤錘秤桿的形狀鉤住鐵牛,慢慢的去掉船里的土,船浮上來,鐵牛也被拉出來了。
3、懷丙和尚先用兩艘大船裝滿了土,放到鐵牛兩邊,系住鐵牛,然後用一根大木頭做成秤錘秤桿的形狀,保持兩船對鐵牛的拉力平衡,然後慢慢的去掉兩艘船中的土,依靠水的浮力,慢慢把鐵牛拉出來。
中考課外文言文專題練習

(一)師曠問學
晉平公問於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師曠曰:「何不秉燭乎?」平公曰:「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師曠曰:「盲臣安敢戲君乎?臣聞之:「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秉燭之明。秉燭之明,孰與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注釋:1秉燭:點燭。當時的燭,只是火把,還不是後來的蠟燭。2盲臣:師曠為盲人,故自稱。
1、 解釋下面加點的字。
①問於師曠: 。
②安敢戲君乎: 。
③如日出之陽: 。
④臣聞之: 。
2、 將下列文言文語句翻譯成現代漢語。
秉燭之明,孰與昧行乎?
譯句: 。
3、 晉平公想學習,卻又「恐已暮矣」,他所說的「暮」指什麼?他為什麼有這樣的擔心?

4、 師曠的回答,說明他將「暮」理解成什麼意思?他為什麼要這樣理解?

5、 這則故事告訴我們的道理是什麼?

(二)顏回好學
回年二十九,發盡白,蚤死。孔子哭之慟,曰:「自吾有回,門人益親。」魯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
注釋:1回:顏回,又稱顏淵。2慟(tòng):哀痛之至。3門人益親:學生更加親近。4遷:轉移。5貳:重復。
1、本文選自《史記》。《史記》是我國古代著名史學家和文學家 用畢生精力寫成的我國第一部 體通史,魯迅稱它為「 ,
」。
2、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1) 發盡白,蚤死
(2) 今也則亡
3、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字。
(1)門人益親( )
(2)弟子孰為好學( )
(3)不貳過( )
4、翻譯下面的句子。
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

6、 根據積累,再舉幾個名人好學的實例。

(三)螳螂捕蛇
張姓者,偶行溪谷,聞崖上有聲甚厲。尋途登覘,見巨蛇圍如碗,擺撲叢樹中,以尾擊樹,樹枝崩折。反側傾跌之狀,似有物捉制之。然審視殊無所見,大疑。漸近臨之,則一螳螂據頂上,以剌刀攫其者,攧不可去。久之,蛇竟死。視額上革肉,已破裂雲。
注釋:1覘(chān):探看。2圍:此處指蛇的身圍。3殊:極、很,完全。4攧(diān):跌。
1、下列句中加點的「之」與例句中加點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例句:似有物捉制之
A、 輟耕之壟上 B、受任於敗軍之際 C、悍吏之來吾鄉 D、環而攻之而不勝
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字詞。
(1) 以剌刀攫其首 攫:
(2) 蛇竟死 竟:
3、翻譯下面句子。
然審視殊無所見。

4、下列對文章的理解分析錯誤一項是( )
A、 螳螂最後取得勝利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以已之長攻敵之短。
B、 蛇被小小的螳螂擊殺的根本原因是以尾擊樹不重戰術。
C、 姓張的是本文的線索人物,全文以他的所見所聞為線索。
D、 本文步步設疑,環環相扣,文雖短但情節卻緊張曲折。
(四)景公令出裘發粟與飢寒
景公之時,雨雪三日而不霽。公被狐白之裘,坐堂側陛。晏子入見,立有間。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對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嬰聞古之賢君,飽而知人之飢,溫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勞。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聞命矣。」乃令出裘發粟以與飢寒者。
注釋:1雨(yù)雪:下雪。雨,落,降,用如動詞。2陛:宮殿的台階。3聞命:聽到辭命。聞,聽;命,辭命。
1、 解釋句中加點的詞語。
(1)景公之時,雨雪三日而不霽。( )
(2)立有間( )
(3)公被狐白之裘,坐堂側陛。( )
2、 翻譯
嬰聞古之賢君,飽而知人之飢,溫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勞。今君不知也。


3、 景公為什麼聽了晏子的一番話,「乃令出裘發粟以與飢寒者」?

(五)勉諭兒輩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飲食衣服,若思得之艱難,不敢輕易費用。酒肉一餐,可辦粗飯幾日;紗絹一匹,可辦粗衣幾件。不饞不寒足矣,何必圖好吃好著?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則子子孫孫常享溫飽矣。
注釋:1費用:花費錢財。2紗絹:一種細薄的絲織品。3饞:這里是飢餓的意思。
1、 解釋下面加點的字。
(1) 可辦粗飯幾日
(2) 何必圖好吃好著
(3) 莫待無時思有時
2、 翻譯:不饞不寒足矣,何必圖好吃好著?

3、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就節儉問題,向我們提出什麼要求?

4、 在市場經濟繁榮的今天,商品供應充足,我們的物質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還有必要提倡節儉嗎?

(六)打撈鐵牛
宋河中府浮梁,用鐵牛八維之,一牛且數萬斤。治平中,水暴漲絕梁,牽牛,沒於河,募能出之者。真定僧懷丙以二大舟實土,夾牛維之,用大木為權衡狀鉤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轉運使張燾以聞,賜之紫衣。
注釋:1浮梁:浮橋。2維:系,連結。3治平:北宋英宗趙曙的年號。4真定:卻今天河北正定。5權衡:秤錘秤桿。
1、 解釋下列加點字的含義。
(1) 一牛且數萬斤。
(2) 募能出之者。
(3) 徐去其土。
(4) 真定僧懷丙以二大舟實土。
2、 翻譯:用大木為權衡狀鉤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

3、 試說明懷丙和尚是怎樣把鐵牛從河中打撈出來的?

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27925557.html?si=7

❷ 初一上冊(人教版)課外文言文及答案

曹植聰慧
曹植年十餘歲,誦讀《詩》、《論》及辭賦數十萬言,善屬文。太祖嘗視其文,謂植曰:「汝請人邪?」植跪曰:「言出為論,下筆成章,顧當面試。奈何請人?」時鄴筆立成,可觀。太祖甚異之。
【注釋】①《詩》、《論》:指《詩經》和《論語》。②賦:古代的一種文體。③太祖:指曹操。④論:議論。⑤鄴: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內。⑥銅雀台:曹操在鄴城所建的亭台。
【文化常識】
文學家曹植。曹植是曹操的兒子,字子建。他從小穎悟,從上文看,十多歲時讀過的書已相當多,而且文章也寫得不錯了。因富於才學,早年曾受曹操寵愛,一度欲立為太子,於是引起了其兄曹丕的忌恨。曹丕稱帝後,曹植更受猜忌,鬱郁而死。他的詩歌多為五言,前期少數傷口反映了社會的動亂與自己的抱負,後期則表現自己的苦悶心情。今有《曹子建集》。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顧 ②悉 ③將
④諸 ⑤援
2、翻譯:善屬文 ;②奈何請人 ;③太祖甚異之
3、理解:「可觀」的意思是什麼?
4、默寫《七步詩》。

鮑子難客
齊田氏祖於庭,食客千人。有獻魚、雁者,田氏視之,乃吧曰:「天之於民厚矣!殖五穀,生魚鳥,以為之用。」眾客和之。有鮑氏之子,年十二,亦在坐,進曰:「不如君言。天地萬物與我並生,類也。類無貴賤,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彼此相食,非相為而生。人取可食者食之,豈天本為人生之?且蚊蚋囋膚,虎狼食肉,非天本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也!」
【注釋】①田氏:齊國姓田的(貴族)。②祖:古人出遠門設宴祭路神叫「祖」。③繁:毓。④非相為而生:不是為了對方的生存而生存的。⑤蚋:一種吸血的小蟲。⑥囋:叮咬。
【文化常識】
食客。春秋戰國時期憑一技之長投靠貴族的人叫「食客」。權貴人家為了網羅人才及顯示實力,多的有食客三千,少的也有數百。在食客中有的善出謀劃策,有的善外交辭令,那些擅長於偷雞摸狗的有時也能成為食客。食客中憑才能大小區分等級。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和 ②亦 ③並
④類
2、翻譯:①天之於民厚矣
②不如君言
③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
3、題目「鮑子難客」中的「難」,解釋為 。

曹紹夔捉「怪」
洛陽有僧,房中有罄,日夜輒自鳴。僧以為怪,懼而成疾。求術士百方禁之,終不能已。紹夔與僧善,來問疾,僧俱以告,俄,擊齋鍾,罄復作聲。紹夔笑曰:「明日可設盛饌,當為除之。」僧雖不信紹夔言,然冀其有效,乃具饌以待之。夔食訖,出懷中銼,銼罄數處,其響遂絕。僧苦問其所以,紹夔雲:「此罄與鍾律合,擊彼此應。」僧大喜,其疾亦愈。
【注釋】①罄:一種打擊樂器。和尚用來作佛事。②術士:有法術的人。③齋鍾:寺廟里開飯的鍾。④律合:指頻率相同。
【文言知識】
說「彼」。「彼」有兩個含義:一、指「那」、「那個」。上文「擊彼此應」,意為敲擊那個,這個就呼應。成語「此起彼伏」,意為這里起來,那邊下去。二、指「他」、「他們」。成語「知彼知己,百戰不殆」,意為了解他們(對方)也了解自己,那麼一百次戰斗也不會有危險。又,「縱彼不言,吾不愧於心乎」,意為縱然他(他們)不批評,我在心裡能不感到慚愧嗎?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已 ②善 ③俄 ④作
⑤盛饌 ⑥冀 ⑦具 ⑧訖
2、翻譯:①僧俱以告
②當為除之
③僧苦問其所以

楊億巧對
寇萊公在中書。與同事戲作對子:「水底日為天上日」,未有對,而會楊大年適來白事,因請其對,大年應聲曰:「眼中人是面前人。」一坐稱為好對。
【注釋】①寇萊公:即寇準,北宋著名政治家,封萊國公。②中書:即中書省。寇準時任宰相。③楊大年:楊億,當時的文學家。
【文化常識】
對「對子」。對「對子」是古代啟蒙教育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如「黑」對「白」,「天」與「地」。「白蘿卜」對「紫葡萄」,其中「白」與「紫」均為表示色彩的形容詞,而「蘿卜」與「葡萄」又都是連綿詞,所以這樣對是合格的。若將「紫茶壺」對「白蘿卜」就不行,因為一則「茶壺」不是連綿詞,二則「茶壺」不能吃。對好「對子」,有利於日後作詩填詞中運用對偶句。如文天祥在《過零丁洋》詩中說:「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吧零丁。」這對偶句寫得極好。對「對子」現在還有用,如寫春聯、鑒賞楹聯等。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為 ②應聲
2、翻譯:會楊大年適來白事
3、理解:楊大年對的對子好在哪裡

解縉敏對
解縉嘗從游內苑。上登橋,問縉:「當作何語?」對曰:「此謂後邊又高似前邊。」上大說。一日,上謂縉曰:「卿知宮中夜來有喜乎?可作一詩。」縉方吟曰:「君王昨夜降金龍。」上遽曰:「是女兒。」即應曰:「化作嫦娥下九重。」上曰:「已死矣。」 又曰:「料是世間留不住。」上曰:「已投之水矣。」又曰:「翻身跳入水晶宮。」上本欲詭言以困之。既得詩,深嘆其敏。
【注釋】①解縉:明朝人。②內苑:御花園。③上:指明成祖朱棣。
【文言知識】
說「卿」。「卿」本是古代高級長官及爵位的稱謂。西周、春秋時天子及諸侯下屬的高級長官均稱「卿」,如「卿大夫」(「卿」與「大夫」)。戰國時作為爵位的稱謂,有上卿、亞卿等。另外,它也是君對臣、長輩對晚輩的稱謂。上文「卿知宮中夜來有喜乎」中的「卿」,就是明成祖對解縉的稱謂,相當於「您」。「卿卿」是夫妻間的愛稱,有時也用在朋友之間。《紅樓夢》第五回:「機關算盡太聰明,反算了卿卿性命!」其中「卿卿」(即「你」)指王熙鳳,含有嘲弄之味。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對 ②說
③方 ④遽 ⑤應
⑥既 ⑦敏
2、翻譯:上本欲詭言以困之。

3、理解:「降金龍」的意思是

答案:
曹植聰慧1.①只②都③帶領④眾⑤提、拿;2.①善於寫文章;②為什麼要請人?③曹操認為他很與眾不同。3.值得一看,意為曹植寫的辭賦相當有水平4.略。
4.鮑子難客1.①附和②也③一同④相似2.①老天爺對百姓有恩德啊;②不像你所說的;③僅僅因為力量大小有別、智慧高下不同而互相制約。3.責難、駁斥。
5.曹紹夔捉「怪」1.①停②友好③一會兒④發出⑤豐盛的菜餚⑥希望⑦備辦⑧完畢2.①和尚一一地把事情告訴他;②可以替你倆除去這怪聲音;③和尚一一再追問他這是什麼原因。
6.楊億巧對1.①是②緊接著(對方)剛停的話音2.適逢楊大年正好來報告事情3.①對得工整;②通俗形象。
7.解縉敏對1.①回答②同「悅」③正當④立刻⑤回答⑥已經⑦思維敏捷2.皇上本想用假話來刁難解縉。3.生兒子。

❸ 七年級上冊課外文言文整理

一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4、解釋文中加點的詞。
①兔走觸株( ) ②因釋其耒而守株( )
③冀復得兔( ) ④而身為宋國笑( )
5、下列句子中加點的「為」與「而身為宋國笑」中的「為」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A、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 B、為人謀而不忠乎
C、始悟為山市 D、此何遽不為福乎
6、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7、為什麼宋人不會再得到兔子?


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試之以足?」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先公(指歐陽修)四歲而孤,家貧無資。太夫人以荻(與蘆葦相似的草本植物)畫地,教以書字。多誦古人篇章。使學為詩。及其稍長,而家無書讀,就閭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讀之,或因而抄錄。抄錄未畢,已能誦其書,以至晝夜忘寢食,唯讀書是務。
自幼所作詩賦文字,下筆已如成人。
1、選出下列加點字解釋有誤的一項:( )3分
A、以荻畫地 以:用 B、教以書字用 書:寫
C、使學為詩 為:作為 D、及其稍長把 及:等到
2、歐陽公「自幼所作詩賦文字,下筆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 ) 3分
A、歐陽修聰明過人 B、太夫人教子有方
C、閭里士人家慷慨借書 D、歐陽修刻苦攻讀
3、將下列語句翻譯成現代漢語。6分

(1)多誦古人篇章。

(2)唯讀書是務。


魏武將見匈奴使,自以行陋,不足雄遠國,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頭。既畢,令間諜問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魏王雅望非常;然床頭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聞之,追殺此使。《世說新語·容止》
4、簡要分析魏王是個怎樣的人。(3分)

5、「捉刀」流傳下來已成為一個固定詞語。不查詞典,模仿推敲的寫法,對「捉刀」進行解釋。()(4分)
[推敲] 傳說唐代詩人賈島騎著驢做詩,得到「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兩句。第二句的「敲」字又想改用「推」字,猶豫不決,就用手作推、敲的樣子,無意中碰上了韓愈,向韓愈說明原委。韓愈想了一會兒說,用「敲」字好

《夢溪筆談》一則
古法采草葯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當。但二月草已芽,八月苗未枯,采掇者易辯識耳,在葯則未為良時。大率用根者,若有宿根,須取無莖葉時采,則津澤皆歸其根。欲驗之,但取蘆菔、地黃輩觀,無苗時采,則實而沉;有苗時采,則虛而浮。其無宿根者,即候苗成而未有花時采,則根生已足而又未衰。如今之紫草,未花時采,則根色鮮澤;花過而采,則根色黯惡,此其效也。用葉者取葉初長足時,用芽者自從本說,用花者取花初敷時,用實者成實時采。皆不可限以時月。緣土氣有早晚,天時有愆伏。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則四月花。白樂天《游大林寺》詩雲:「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蓋常理也,此地勢高下之不同也。始筀竹筍,有二月生者,有三四月生者,有五月方生者,謂之晚筀;稻有七月熟者,有八九月熟者,有十月熟者,謂之晚稻。一物同一畦之間,自有早晚,此物性之不同也。嶺、嶠微草,凌冬不凋,並、汾喬木,望秋先隕;諸越則桃李冬實,朔漠則桃李夏榮,此地氣之不同。一畝之稼,則糞溉者先牙;一丘之禾,是後種者晚實,此人力之不同也。豈可一切拘以定月哉!
《卷二十六 葯議》
1、解釋下列加點的字。
此殊未當:
但二月草已芽:若有宿根:若:假如。
緣土氣有早晚:
凌冬不凋:
則糞溉者先牙:
2、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1)本文批判了固定在二、八月采葯的舊法,以通俗的事實和道理說明了采葯不可拘於固定的月份。作者指出,因為葯用( )的不同,( )也應隨之不同,這樣才能保證葯物的質量;作者還進一步闡明了植物生長、成熟的早晚,是因( )、( )、( )、( )的不同而有所改變的,因此采葯的時間決不可以限於固定的月份。
(2)針對使用部位不同方面,作者依次直接說明「 「」五種情況。
(3)作為一篇說明文,這一層作者主要運用的說明方法是
3、翻譯下列句子
(1)大率用根者,若有宿根,須取無莖葉時采,則津澤皆歸其根。

❹ 七年級上冊文言文

第五課:《童趣》 作者:沈復
第十課:《論語》十則
第十五課:《觀滄海》作者:曹操 《次北固山下》作者:王灣 《錢塘湖春行》作者:白居易 《天凈沙·秋思》作者:馬致遠
第二十課:《山市》作者:蒲松齡
第二十五課:《世說新語》兩則 作者:劉義慶(詠雪、陳太丘與友期)
第三十課:《智子疑鄰》《塞翁失馬》
要翻譯嗎?我可以打給你~

❺ 七年級上冊文言文關於一詞多義的題目

(按音序排列)
1. 安:1、怎麼(安求其能千里也) 2、養(衣食所安)
2. 卑:1、低下(非天質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備: 1、周全、詳盡。(前人之述備矣《岳陽樓記》) 2、具備。(一時齊發,眾妙畢備《口技》) 3、准備。(猶得備晨炊《石壕吏》)
4. 被:1、影響(被於來世) 2、同「披」,穿(皆被綺綉)
5. 鄙:1、邊境(蜀之鄙有二僧《為學》) 2、鄙陋、目光短淺(肉食者鄙《曹劌論戰》)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師表》)
6. 畢:1、盡(畢力平險《愚公移山》) 2、全部(群響畢絕《口技》)
7.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陽樓記》) 2、輕視。(不宜妄自菲薄《出師表》) 3、厚度小。(薄如錢唇《活板》)
8.策:1、馬鞭。(執策而臨之《馬說》) 2、鞭打、驅使。(策之不以其道《馬說》) 3、記錄。(策勛十二傳《木蘭詩》) 4、計謀。(成語「束手無策」)
9.長:cháng 1、長度。(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核舟記》) 2、與「短」相對。(北市買長鞭《木蘭詩》) 3、長久,健康。(但願人長久《明月幾時有》) 4、永遠。(死者長已矣《石壕吏》) 5、zhǎng,排行最大(木蘭無長兄(《木蘭詩》) 6、zhǎng,頭領。(吳廣皆次當行,為屯長《陳涉世家》)
10.稱:1、相當、配合(稱其氣之小大/不能稱前時之聞)2、稱贊(先帝稱之曰能)
11. 誠:1、誠心(帝感其誠)2、的確,實在(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
12. 懲:1、苦於(懲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2、懲罰
13. 馳:1、騎(願馳千里足) 2、驅車(追趕)(公將馳之)
14. 出:1、發、起(方其出海門) 2、 在邊疆打仗(出則方叔、召虎) 3、來到(每歲京尹出浙江亭教閱水兵) 4、產生(計將安出)
15. 辭:1、推辭(蒙辭以軍中多務) 2、語言(未嘗稍降辭色)
16. 次:1、編次。(吳廣皆次當行《陳涉世家》) 2、旅行或行軍在途中停留。(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
17. 簞:1、用簞裝著(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2、古代裝飯的圓形竹筐(一簞食,一豆羹)
18. 當:1、承當,承受。(當之無愧) 2、應當。(當獎率三軍《出師表》) 3、將要。(今當遠離) 4、對著,向著。(木蘭當戶織《木蘭詩》) 5、值,正在。(當時此,諸郡縣苦秦吏者《陳涉世家》) 6、抵擋。(「銳不可當」)
19. 道:1、道路。(會天大雨,道不通《陳涉世家》)2、道義。(伐無道,誅暴秦) 3、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馬說》) 4、說,講。(不足為外人道也《桃花源記》)
20. 得:1、能夠(二者不可得兼) 2、得到、獲得(故不為苟得) 3、同「德」,感激(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21. 等:1、同樣(等死,死國可乎/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2、諸位,表多數(公等遇雨)
22. 敵:1、攻擊(恐前後受其敵《狼》) 2、 敵人(蓋以誘敵《狼》)
23. 吊:1、憑吊(為我吊望諸君之墓) 2、慰問(人皆吊之)
24. 度:1、dúo估計、推測(孤不度德量力) 2、渡過、越過(關山度若飛)
25. 端:1、畫幅的右端(左手執卷端) 2、正、端正(其人視端容寂)
26. 惡:1、怎麼(惡能無紀) 2、厭惡(所惡有甚於死者)
27. 發:1、行動、發動(四夷之所憚以不敢發) 2、發射(見其發矢十中八九) 3、起,被任用(舜發於畎畝之間) 4、征發(發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 5、開放(野芳發而幽香 ) 6、發出(一時齊發,眾妙畢備) 7、fā,頭發(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
28. 凡:1、凡是(則凡數州之土壤) 2、總共(凡三往)
29. 方:1、見方(方七百里)2、長方形(方以長)3、當……時候(方羲之之不可強以仕)
30. 分:fēn 1、劃分,分開。(今天下三分《出師表》) 2、分配,分給。(必以分人《曹劌論戰》) 3、長度單位。(長約八分有奇《核舟記》) 4、fèn,職分,本分。(忠陛下之職分也《出師表》)
31. 奉:1、通「俸」侍奉(為妻妾之奉) 2、接受、奉行(奉命於危難之間) 3、供養(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32. 否:1、同「不」沒有(尊君在否) 2、惡、壞(陟罰臧否)
33. 夫:1、那(予觀夫巴陵勝狀) 2、fú,句首發語詞(夫環而攻之/且夫人之學) 3、丈夫(夫齁聲起/羅敷自有夫) 4、成年男子的通稱,人(荷擔者三夫)
34.扶:1、沿,順著(便扶向路《桃花源記》) 2、攙扶(出郭向扶將《木蘭詞》)
35. 拂1、違背、阻礙(行拂亂其所為) 2、同「弼」,輔佐(入則無法家拂士) 3、輕輕擦過(以手拂之)
36. 福:1、賜福、保佑(神弗福也) 2、好事、有福之事(此何遽不為福乎)
37. 富:1、富麗(與倉廩府庫城池苑囿之富且大)2、富有、充足,有許多(家富良馬)
38. 更:1、重新(即更刮目相待) 2、進而(醉則更相枕以卧) 3、互相(更相慶) 4、再、又(更上一層樓) 5、更加(舉杯銷愁愁更愁)
39. 苟:1、如果(苟富貴/苟慕義強仁) 2、苟且(故不為苟得/苟全性命於亂世) 3、且、或許,表希望(苟無飢渴)
40. 固:1、本來(固眾人《傷仲永》) 2、 頑固、固執(汝心之固《愚公移山》)3、一定、必定(而戍死者固十六七)4、鞏固(固國不以山溪之險)5、安守,固守(君子固窮……)

熱點內容
化學元素族 發布:2025-07-09 17:19:25 瀏覽:656
貴州大學教師招聘 發布:2025-07-09 17:12:01 瀏覽:609
教師工作坊與教師成長 發布:2025-07-09 17:03:02 瀏覽:547
王玉班主任 發布:2025-07-09 15:27:17 瀏覽:201
教師招聘考試答題技巧 發布:2025-07-09 11:50:06 瀏覽:586
高中數學教學案例範文 發布:2025-07-09 11:21:11 瀏覽:269
汪麗老師 發布:2025-07-09 11:20:21 瀏覽:982
貴陽哪個 發布:2025-07-09 10:48:16 瀏覽:993
高中歷史框架 發布:2025-07-09 10:15:25 瀏覽:76
安全座椅哪個好 發布:2025-07-09 10:10:30 瀏覽: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