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文言文好學

文言文好學

發布時間: 2020-11-23 05:46:40

Ⅰ 歐陽修《好學》文言文

大中祥符九年丙辰:公年十歲,在隨。家益貧,借書抄誦。州南大姓李氏子好學,公多游其家,於故書中得唐韓昌黎文六卷,乞以歸,讀而愛之。為詩賦,下筆如成人。都官曰:「奇童也,他日必有重名。」

Ⅱ 古文好學嗎還是難中有難

可以先從簡單的文言文下手、進行翻譯、不懂的看字典、裡面有解釋、要死記靈用、學古文要花很久的時間的、這不是一時的熱氣…

Ⅲ 司馬光好學文言文翻譯(全部)

司馬光好學

《三朝名臣言行錄》

【原文】

司馬溫公幼時,患記問不若人,群居講習,眾兄弟既成誦,游息矣;獨下帷絕編,迨能倍誦乃止。用力多者收功遠,其所精誦,乃終身不忘也。溫公嘗言: 「 書不可不成誦,或在馬上,或中夜不寢時,詠其文,思其義所得多矣。 」

【譯文】

司馬光幼年時,擔心自己記誦詩書以備應答的能力不如別人。大家在一起學習討論,別的兄弟已經會背誦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馬光卻)獨自苦讀,像董仲舒和孔子讀書時那樣專心和刻苦,一直到能夠熟練地背誦為止,(由於)讀書時下的力氣多,收獲就長遠,他所精讀和背誦過的書,就能終身不忘。司馬光曾經說: 「 讀書不能不背誦,在騎馬走路的時候,在半夜睡不著覺的時候,吟詠讀過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獲就多了! 」

Ⅳ 文言文《顏回好學》的全文翻譯

⑴回:顏回
⑵盡:全部,都
⑶蚤:通「早」,很早。
⑷慟(tòng):哀痛之至。
⑸自:自從。
⑹門人益親:學生更加親近。益:(副詞)更,更加。
⑺魯哀公:魯國國君。
⑻孰:指「誰」或「哪個」。
⑼為:最。
⑽好:喜好, 愛好。
⑾對:回答。
⑿不遷怒:不轉移憤怒。遷,轉移。
⒀不貳過:不重復犯一個錯誤。貳,重復。 過,錯誤。
⒁短命死矣:命太短而死。
⒂今:現在。
⒃亡:通「無」,沒有。
⒄孰:誰
(18)益:更加
(19)亡:同「無」。
顏回二十九歲的時候,頭發早已經全部發白,死的很早。孔子哭得極度悲傷,說道:「自從我有了顏回( 這樣好學的弟子) ,學生更加親近(我)。」魯哀公問孔子:「你的弟子中誰是最好學的呢?」孔子回答說:「有個叫顏回的學生最喜歡學習,(他)不把怒氣發泄到別人頭上,不犯同樣的錯誤。但他命太短而死,現在就再也沒有聽說有好學的人了。」
希望採納

Ⅳ 宋濂好學文言文翻譯

我年幼時就愛來學習。因自為家中貧窮,無法買書來看,常向藏書的人家求借,親手抄錄,約定日期送還。天氣酷寒時,硯池中的水凍成了堅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懈怠。抄寫完後,趕快送還人家,不敢稍稍超過約定的期限。因此人們大多肯將書借給我,我因而得以看遍許多書籍。到了成年時,愈加仰慕聖賢的學說,又擔心不能與學識淵博的老師和名人交遊,曾往百里之外,手拿著經書向同鄉前輩求教。前輩道德高,名望大,門人學生擠滿了他的房間,他的言辭和態度從未稍有委婉。我站著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難,詢問道理,低身側耳向他請教;有時遭到他的訓斥,表情更為恭敬,禮貌更為周到,不敢答覆一句話;等到他高興時,就又向他請教。所以我雖然愚鈍,最終還是得到不少教益。

Ⅵ 文言文《沈約篤志好學》的原文、翻譯、解詞、問題(*^__^*)

文言文沈約篤志好學選自高中文言文,其古詩原文如下:


(沈約)孤貧,篤志好學,晝夜不釋卷。母恐其以勞生疾,常遣減油滅火。而晝之所讀,夜輒誦之,遂博通群籍,善屬文。濟陽蔡興宗聞其才而善之,及為郢州,引為安西外兵參軍,兼記室。興宗常謂其諸子曰:「沈記室人倫師表,宜善師之。」


注釋:


1.釋:放下

2.恐:擔心

3.善:副詞,好好地

4.聞:聽說

5.及:到

6.引:引薦

7.師:學習


【翻譯】


沈約年幼喪父,家境貧寒,志向堅定而且熱愛學習,日日夜夜不放下書卷(不知疲勞)。他的母親擔心他因為太勞累而生出疾病,時常讓他少添燈油(熄燈)。而(沈約)白天所誦讀過的文章,晚上就能夠背誦,於是精通眾多典籍,能夠寫出很好的文章。濟陽蔡興宗聽說了他的才能很賞識他。蔡興宗時為郢州刺史,引薦沈約為安西外兵參軍,兼任記室(官名)。蔡興宗曾經對他的幾個兒子說:「沈約的為人堪稱師表,你們應該好好地向他學習。」

Ⅶ 惜時好學 文言文翻譯

錢惟演(錢思公)雖然生長在富貴之家,卻沒有什麼嗜好。在西京洛陽的時回候,曾經對僚屬說:答平生唯獨愛好讀書,坐著讀經書、史書,睡者則讀先秦百家著作和各種雜記,入廁的時候則讀小令。所以從未把書放下片刻。謝絳(謝希深)曾經說:「和宋公垂一起在史院的時候,他每次入廁一定帶上書,古書之聲,清脆響亮,遠近都能聽見,好學竟到了如此地步。」我因此對謝絳說:「我平生所作的文章,多半在『三上』,即馬上、枕上、廁上。大概只有這樣才更能集中思想寫作罷了。」

Ⅷ 古文中關於江革好學的文言文

革(人名,江革)幼(小時候)而聰敏,早有才思,六歲便解屬文(寫文章)。柔之(江革之父江柔之)深(非常)加賞器,曰:「此兒必興吾門。」九歲父艱(父親去世),與弟觀(江觀)同生,少孤貧,傍無師友(讀書沒有老師指點),兄弟自相訓勖(督促,勉勵),讀書精力不倦。十六喪母,以孝聞。服闋(服孝期滿)與觀俱(一起)詣太學,補國子生,舉高第。齊(南朝齊)中書郎王融、吏部謝朓雅相欽重(敬重)。朓嘗宿衛(值夜班),還過(拜訪)江革,時大雪,見革弊絮單席,而耽學不倦,嗟嘆久之,乃脫所著(穿)襦(短襖),並手割半氈與革充卧具而去。

翻譯

江革很小時候就很聰明,早早就表現出寫文章的才能和情思,六歲時就會寫文章。江柔之(江革的父親)所以非常賞識他,說:「這個孩子一定會振興我們的家族。」 江革九歲時父親去世,他和弟弟江觀一起生活在孤苦無依的貧困中,也沒有老師朋友作伴,兄弟兩人就互相激勵,讀書的精力始終沒有表現出疲倦。十六歲母親去世,他因為孝順聞名。服孝期滿,江革就和弟弟江觀一起到太學,被增補為國子生,在考核中評為優秀等次.,南齊的中書郎王融、吏部(官員)謝朓對他很推崇。謝朓曾經擔任皇家夜間警衛,回家時(順路)拜訪江革。當時下著大雪,(謝朓)看見江革蓋著破棉被,鋪著單薄的席子,但是沉醉於學習中不知疲倦(寒冷),嘆息了很長時間,就脫下自己穿的棉衣,並親手割下半片氈給江革作為卧具才離開。
文言文閱讀(含答案)

革(人名,江革)幼而聰敏,早有才思,六歲便屬文(寫文章),柔之(江革之父江柔之)深加賞器,曰:「此兒必興吾門。」九歲丁父艱(父親去世),與弟觀(江觀)同生(孿生兄弟),少孤貧,傍無師友(讀書沒有師友指點),兄弟自相訓勖(督促、勉勵),讀書精力不倦。十六喪母,以孝聞。服闋(服孝期滿)與觀俱詣太學,補國子生,舉高第。齊(南朝齊)中書郎王融、吏部謝朓雅相欽重(敬重)。朓嘗宿衛(值夜班),還過江革,時大雪,見革弊絮單席,而耽學不倦,嗟嘆久之,乃脫所著襦,並手割半氈與革充卧具而去。(《梁書·江革傳》)

1.解釋句中加點字的意思。

(1)柔之深( )加賞器 (2)服闋與觀俱( )詣太學

(3)還過( )江革 (4)見革弊( )絮單席

(5)耽( )學不倦 (6)乃脫所著( )襦

2.幼年的江革與幼年的方仲永個人天賦是否相同?請簡述理由。

3.長大後的江革和方仲永情況是不相同的,請具體說說不同點體現在哪幾方面?

4.從江革和方仲永的相同和不同之處來看,你最受啟發的是什麼?

參考答案:

(四)1.(1)很,十分 (2)都,一起 (3)看望(4)破舊 (5)入迷、專注 (6)穿

2.不完全相同。都是年少有才,有較高的文學天賦,這是相同的;但相比之下,仲永的天資比江革更高一些,未識書具即能詩。 3.不同點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家境不同;第二,江革與弟「自相訓勖,讀書精力不倦」,而仲永卻被父親拉著「環謁於邑人」,不學習;第三,江革後學有所成,而仲永卻「泯然眾人」。 4.「種豆得豆,種瓜得瓜。」「一分辛勞一分才。」

Ⅸ 《孟子》中關於勤奮好學的文言文

弈①秋②,通國③之④善⑤弈者也。使⑥弈秋誨⑦二人弈,其⑧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⑨;一人雖聽之⑩,一心以為有鴻鵠⑪將至⑫,思⑬援⑭弓繳⑮(zhuó)而射之⑯。雖與之⑰俱學,弗若⑱之矣⑲。為⑳是其(21)智弗若與(22)?曰(23):非(24)然(25)也。
1、弈:下棋。
2、秋:人名。
3、通國:全國。
4、之:的。
5、善:善於,擅長。
6、使:讓。
7、誨:教導。
8、其:其中。
9、惟弈秋之為聽:只聽奕秋(的教導)。
10、之:指弈秋的教導。
11、鴻鵠:天鵝。
12、將至:將要到來。
13、思:想。
14、援:引,拉。
15、繳:古時指帶有絲繩的箭 。
16、之:天鵝。
17、之:他,指前一個人。
18、弗若:不如,比不上。
19、矣:了。
20、為:因為。
21、其:他的,指後一個人。
22、與:文言助詞。
23、曰:說。
24、非:不是。
25、然:代詞,這樣。

譯文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比如下棋作為一種技藝,只是一種小技藝; 但如果不專心致志地學習,也是學不會的.
弈秋是全國有名的下棋高手。他教導兩個人下棋,其中一個人專心致志,只聽弈秋的教導;而另一個人雖然也聽講,可是心裡卻想著天上有大雁要飛過來,便想拿拉弓搭箭去射它。於是乎這個人雖然同前一個人一起學習,成績卻不如那個人。是說他的聰明才智不如前一個人嗎?回答說:並非這樣。

Ⅹ 怎樣做才能好學文言文

在文言文學習的過程中,首先要做到的就是養成良好的學習文言文的習慣,那麼在學習文言文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按照「三步走」的學習方法,更快速地提取出文言 文中的有效信息。那麼,「三步走」究竟怎麼走呢?

步驟/方法
1
第一步:不求甚解識大意。當拿到一篇文言文時,我們要先粗讀一遍,掌握文章的大概意思,遇到不會的字詞跳過去,直接閱讀下文。這樣做有兩個好處:一是能夠 培養學生對於一篇文章信息的提取能力;二是當遇到不會時,學生會糾結在那裡,失去了對文言文的閱讀興趣。那麼,當我們大致讀懂了一篇文言文之後還是不能完 全地理解文言文的深意,這就需要我們進行第二步。
2
第二步:咬文嚼字解字詞。第一遍粗讀之後,不會的字詞就像是平坦路上的小石子一樣,把我們的雙腳咯的生疼,在這一步中,我們要掃除這些限制我們的障礙,徹 底理解文言文的內容。在這一步中,學生要結合書下注釋,理解重點字詞的含義,並積累這些字詞,為以後的文言文打下良好的基礎。
3
第三步:深入思考求真意。我們閱讀文言文是為了讀懂它,並且明確它告訴我們的關於人生的道理。我們古代的祖先是非常具有智慧的,這種智慧往往通過文言文和 漢字傳遞給我們,所以我們可以通過這種方式掌握古人的智慧,把它應用到作文或是生活中去。

4
課外文言文一周一練:
5
晉平公(1)問於師曠曰:「吾年七十欲(2)學,恐已暮(3)矣!」 師曠曰:「何不炳燭乎(4)?」 平公曰:「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5)?」 師曠曰:「盲臣安敢戲其君乎(6)!臣聞之:少而好(7)學,如日出之陽(8);壯 (9)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炳燭之明(10),孰與昧行乎(11)?」平公曰:「善哉(12)!」 (選自西漢劉向編《說苑》)
6
[注釋] (1)晉平公:春秋時晉國的國君。 (2)欲:想要。 (3)暮:晚。 (4)何:為什麼。炳燭:點燃蠟燭照明。炳,光明,顯明。乎:呢。 (5)安有:哪有。為人臣:做臣子的。戲:戲弄。(6)盲臣:師曠是盲人,故自稱是「盲臣」。安敢:怎敢。 (7)好;喜歡,喜好。(8)陽:陽光。(9)壯:壯年,古人三十歲以上為壯年。(10)炳燭之明:點燃蠟燭照明。(11)孰與昧行乎:比摸黑走路哪個好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12)善哉:好啊。
7
[譯文] 晉平公問師曠說,「我年近七十想要學習,恐怕已經晚了!」 師曠回答說:「為什麼不炳燭而學?」 平公說:「哪有做臣子的戲弄其君主的呢?」 師曠回答說;「我怎敢戲弄我的君主呢!我聽說過:年少時喜歡學習,好像是太陽剛剛出來時的陽光;壯年時喜歡學習,好像是正午的陽光,老年時喜歡學習,好像 是點燃蠟燭照明時的光亮。點燃蠟燭照明,比摸黑走路哪個好呢?」 平公說:「好啊!」
8
[閱讀提示] 文中的晉平公年欲七十想要學習,恐怕為時已晚,而師曠卻勸他炳燭而學。接著師曠又打了三個比喻,年少時喜歡學習,好像是太陽剛剛出來時的陽光;壯年時喜歡 學習,好像是正午的陽光,老年時喜歡學習,好像是點燃蠟燭照明時的光亮。師曠很巧妙地點明老年時讀書雖然趕不上少年和壯年時,但與摸黑走路相比較,還是好 得多。從而成功地說服了晉平公,達到了勸學的目的。
9

10

END
注意事項
在文言文學習的過程中,首先要做到的就是養成良好的學習文言文的習慣,那麼在學習文言文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按照「三步走」的學習方法,更快速地提取出文言 文中的有效信息。

以上來自網路經驗

熱點內容
化學元素族 發布:2025-07-09 17:19:25 瀏覽:656
貴州大學教師招聘 發布:2025-07-09 17:12:01 瀏覽:609
教師工作坊與教師成長 發布:2025-07-09 17:03:02 瀏覽:547
王玉班主任 發布:2025-07-09 15:27:17 瀏覽:201
教師招聘考試答題技巧 發布:2025-07-09 11:50:06 瀏覽:586
高中數學教學案例範文 發布:2025-07-09 11:21:11 瀏覽:269
汪麗老師 發布:2025-07-09 11:20:21 瀏覽:982
貴陽哪個 發布:2025-07-09 10:48:16 瀏覽:993
高中歷史框架 發布:2025-07-09 10:15:25 瀏覽:76
安全座椅哪個好 發布:2025-07-09 10:10:30 瀏覽: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