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語文文言文注釋
我的這個是人教版的,不知道你的是什麼版本,不過將就用吧:(其實解釋和通假字在你的課本或將要發的課本上有,可以不用看我寫的,就當是歸納,但文言文的譯文一定要掌握,那對背課文或者解釋很重要,往往知道了譯文,在看文言文,背起來很快,相信我沒錯的。。)
壹.譯文
21.桃花源記——陶淵明
東晉太元年間,武陵郡有個人以打魚為生。有一天他沿著小溪劃船,忘記了路程的遠近。他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長在溪水的兩岸,長達幾百步,中間沒有別的樹木,花草遍地,鮮嫩美麗,落花繁多。漁人對此感到非常詫異。他又繼續往前劃去,走到林子的盡頭。 桃林在溪水發源的地方就到頭了,就出現了一座山,山上有個小洞口,洞里好像隱隱約約有些光亮。漁人就下了船,從洞口進去。起初洞口很狹窄,僅能容一個人通過。他又往前走了幾十步,眼前由狹窄幽暗突然變得開闊明亮了。呈現在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寬廣的土地,房屋整整齊齊,有肥沃的土地,美麗的池塘,桑樹竹子之類。田間小路交錯相通,(村落間)能互相聽到雞鳴狗叫的聲音。男女的穿著全都跟外面的人一樣。老人和孩子,都安閑快樂。 (桃花源中人)看見了漁人,於是非常驚訝,問他是從哪裡來的。漁人詳細地回答村人。有人便把他邀請到自己家裡去,擺酒殺雞做飯。村裡的人聽說來了這么一個客人,都來打聽消息。他們自己說祖先為了躲避秦時的戰亂,帶領妻子兒女和同鄉人來到這個與外世隔絕的地方,再也沒有出去過,便和外面的人斷絕了來往。他們又問現在是什麼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漢朝,更不必說魏朝和晉朝了。漁人把自己聽到的事一一詳細地告訴了他們,他們聽了都十分感嘆。其他的人又各自邀請漁人到他們家中做客,都拿出酒菜飯食來招待他。漁人停留了幾天後,告辭離去。村裡人告訴他道:「(我們這里的情況)不值得對外面的人說啊!」 (漁人)出來以後,找到了他的船,就順著原路回去,一路上處處標上記號。到了武陵郡,拜見了太守,說了這些情況。太守就派人跟隨他前往尋找先前所做的記號,居然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原來通向桃花源的路了。 南陽人劉子驥,是位高尚的名士,聽說這個消息,高興的計劃前往。沒有實現,不久,他因病去世。從此以後,再也沒有探訪桃花源的人了。
22.短文兩篇
(1)陋室銘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成為名山了;水不一定要深,有蛟龍就成為靈異的水了。這是簡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簡陋了。苔痕碧綠,長到台階上;草色青蔥,映入竹簾里。談笑、來往都是學識淵博的人,沒有知識淺薄的人。這里可以彈奏不加裝飾的琴,瀏覽佛經。沒有奏樂的聲音擾亂耳朵,沒有官府的公文使身體勞累。南陽有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有揚子雲的雲亭。孔子說:「(只要住的人品德高尚)這有什麼簡陋的呢?」
(2)愛蓮說
水上、地上各種草木的花,可愛的很多。晉朝的陶淵明唯獨喜歡菊花。自唐朝以來,世人很喜歡牡丹。我則惟獨喜愛蓮——蓮從淤泥里生長出來,卻不受泥的沾染;它經過清水洗滌,卻不顯得妖艷;(它的莖)內空外直,沒有(纏繞的)蔓,(也)沒有(旁逸的)枝;香氣遠播,更顯得清芬;它筆直地潔凈地立在水中,(只)可以從遠處觀賞,卻不能貼近去玩弄啊。 我認為,菊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貴者,蓮是花中的君子。唉!對於菊花的愛好,陶淵明以後很少聽到了。對於蓮的愛好,像我一樣的還有誰呢?對於牡丹的愛,那當然是有很多的人了!
23.核舟記——魏學洢
明朝有個技藝奇妙精巧的人叫王叔遠,(他)能夠將直徑一寸的木頭,雕刻成宮殿、器具、人物,甚至飛鳥、走獸、樹木、石頭,都能按照這木頭原來的樣子刻成各種事物的形狀。(他)曾經送給我一個桃核雕成的小船,(刻的)是蘇軾游赤壁。 船從頭到尾長大約八分多一點,約有兩個黃米粒那麼高。中間高起而開敞的部分是船艙,(刻著)用箬竹葉做成的船篷覆蓋著它。(船艙)旁邊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開啟窗戶觀賞,雕刻著花紋的欄桿左右相對。關上它,就見右邊刻著「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句子,左邊刻著「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用石青塗在刻字的凹處。 船頭坐著三個人:中間(戴著)高高的帽子、(長著)濃密鬍子的人是蘇東坡,佛印在右邊,魯直在左邊。蘇東坡、黃魯直共同看著一軸字畫手卷。東坡的右手拿著手卷的右端,左手按著魯直的背脊。魯直左手拿著手卷的左端,右手指著手卷,好像在說些什麼。東坡露出右腳,魯直露出左腳,各自略微側著身子,他們互相靠近的兩膝,都隱蔽在手卷下邊的衣褶里。佛印極像彌勒佛,敞胸露乳,抬頭仰望,神情跟蘇、黃不相類似。(他)卧倒右膝,彎著右臂支撐在船上,而豎起他的左膝,左臂掛著(一串)念珠挨著左膝——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數出來。 船尾橫擺著一個船槳。船槳的左右兩旁各有一個撐船的人。在右邊的人梳著椎形發髻,仰著臉,左手倚靠著一根橫木,右手扳著右腳趾,好像在大聲喊叫的樣子。在左邊的人右手拿著蒲葵扇,左手撫摸著爐子,爐上有個壺,那個人的眼睛正視著茶壺,神色平靜,好像在聽茶水的聲音似的。 船的底部稍微平坦,就在上面刻作者的名字,寫的是「天啟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遠甫刻」,(字跡)像蚊子的腳一樣細小,筆畫清清楚楚,它的顏色是黑的。又刻了一個篆字的圖章,寫的是「初平山人」,它的顏色是紅的。 總計(在)一條船(上),刻了五個人,八扇窗;刻了竹篷、船槳、爐子、茶壺、手卷、念珠各一件;對聯、題名和篆文,刻的字共三十四個。可是計算它的長度還不滿一寸。應該是挑選長而窄的桃核刻成的。哎,技藝也真是靈巧奇妙呀!
24.大道之行也 ——《禮記》
在大道施行的時候,天下是人們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乾的人選拔出來,(人人)講求誠信,培養和睦。因此人們不僅僅以自己的親人為親人所贍養,不僅僅撫育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能安享晚年,使壯年人能為社會效力,使孩子健康成長,使老而無妻的人、老而無夫的人、幼而無父的人、老而無子的人、殘疾人都有人供養。男子有職務,女子有歸宿。對於財貨,人們憎惡把它扔在地上的現象,卻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們都願意為公眾之事竭盡全力,而不一定為自己謀私利。這樣一來,姦邪之謀就不會發生,盜竊、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發生,(家家戶戶)都不用關大門了,這就叫做理想社會。
貳 .解詞
21.課
武陵:古代郡名。今湖南常德一帶。
為業:以……為生。為:作為。
緣:沿著,順著。
行:前行,這里指劃船。
遠近:偏義復詞,這里指遠。
忽逢:忽然遇到。
夾岸:兩岸。
雜:別的,其它的。
芳:指花。
鮮美:鮮艷美麗。
落英:落花。一說,初開的花。
繽紛:繁多的樣子。
甚:很,非常。
異:對···感到驚異。
欲:想要。
便:於是,就。
窮:窮盡。這里是走完的意思。詞類活用,形容詞作動詞。
林盡水源:林盡(於)水源。桃林在溪水發源的地方就到頭了。
得:看到。
彷彿:隱隱約約,形容看的不真切的樣子。
若:好像。
舍:離開。
初:開始。
才:副詞,僅僅,剛剛。
才通人:僅容一人通過。
通:通過。
22. 課
陋室銘:
(1) 在:在於,動詞。
(2) 名:名詞作動詞,出名。
(3) 靈:形容詞作動詞,靈異,神奇,也有靈氣的意思。
(4) 斯:指示代詞,這。是:判斷動詞。陋室:簡陋的屋子。
(5) 惟:只有。
(6) 惟吾德馨:只是我(住在屋中的人)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簡陋了)。德馨:品德高尚。馨,香氣,古代常用 來形容人的品德高尚。吾,我,這里指作者,陋室的主人。
〔7〕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苔痕碧綠,長到階上;草色青蔥,映入眼簾。說明來拜訪劉禹錫的人少。草色入簾青,庭草不除,反映了室主人淡泊名利的心態,渲染了恬靜的氣氛。
(8) 鴻儒:即大儒,此指博學而又品德高尚的人。鴻:大。儒:舊指讀書人。
(9) 白丁:平民。這里指沒什麼學問的人。
(10)調(tiáo)素琴:調,調弄,這里指彈琴;素琴,不加裝飾的琴。
(11)金經:古代用泥金書寫而成的佛經,泛指佛經。
(12)絲竹:琴、瑟、簫、笛等樂器的總稱,「絲」指弦樂器,「竹」指管樂器。這里指奏樂的聲音。
(13)之:助詞,插在主謂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不譯。
(14)亂耳:使耳朵擾亂(使動用法)
(15)案牘(dú):官府的公文。牘,①古代寫字用的木簡。②文件;書信。
(16)勞形:使身體勞累(使動用法)。形,形體、身體。譯為:使身體勞累。
(17)南陽:地名,今河南省南陽市西。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陽卧龍崗中隱居躬耕。 (18)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南陽有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有揚子雲的亭子。這兩句是說,諸葛廬和子雲亭都很簡陋,因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們的景仰。諸葛亮,字孔明,三國時蜀漢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出仕前曾隱居南陽郡隆中山中。揚雄,字子雲,西漢時文學 家,蜀郡成都人。廬,簡陋的小屋子。
(19) 何陋之有:有什麼簡陋呢?之,助詞,無實意,是賓語前置的標志。全句意為「有何陋
(愛蓮說):
蕃(fán):多。
予:我。
之:助詞,用於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無實意。
淤泥:河溝或池塘里積存的污泥。
染:污穢。
濯(zhuó):洗滌。
清漣(lián):水清而有微波,這里指清水。
妖:美麗而不莊重。
焉:聲詞,相當於現在的「啊」。
李唐:指唐朝。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稱謂「李唐」。
通:貫通;通透。
直:挺立。
中通外直:(它的莖)內空外直。
不蔓(màn)不枝:沒有纏繞的蔓,也沒有旁逸的枝(此為意譯,可以只直譯為:不牽牽連連,不支枝節節)。
蔓:名詞用作動詞,生枝蔓。
枝:名詞用作動詞,長枝節。
香遠益清:香氣遠播,更顯清芬。
遠:形容詞做動詞,遠播,遠遠的傳送出去。
益:更,更加。
亭亭凈植:筆直地潔凈地立在那裡。
亭亭:聳立的樣子。
植:豎立。
近:靠近,走近(形容詞)。
褻(xiè)玩:輕慢而隨便地玩弄。褻,輕慢。
謂:認為。
隱逸者:指隱居的人。在封建社會里,有些人不願意跟統治者同流合污,就隱居避世;者:........的人。
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噫(yī):嘆詞,相當於現代漢語的「唉」。
菊之愛:對於菊花的喜愛。
之:語氣助詞,
鮮(xiǎn):少。
聞:聽說。
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樣的還有什麼人呢?
宜乎眾矣:當然人很多了。
宜乎: 應該。
宜:適當。
眾:眾多
23.核舟記
1 奇巧人:技藝奇妙精巧的人。奇巧,奇特的技巧。奇,奇特。
2 以:將。
3 徑寸:直徑一寸。用來形容物體的細小。徑寸之木,直徑一寸的木頭。
4 為:做。動詞。這里指雕刻。
5 器皿:器具。
6 余:我。
7 木:木頭。
8 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都能就著木頭原來的樣子,模仿那些東西的形狀。罔,無不,都。因:就著。象,模仿。
9 嘗:曾經。
10 貽:贈。
11 蓋大蘇泛赤壁雲:刻的是蘇軾乘船游赤壁。大蘇,蘇軾(公元1037-1101年),字子瞻,號東坡,宋代眉山(現在四川省眉山縣)人,著名文學家。人們稱他和他的弟弟蘇轍為「大蘇」「小蘇」。泛:泛舟,蘇軾曾游赤壁,寫過《赤壁賦》《後赤壁賦》。赤壁:蘇軾游的赤壁在黃州(現在湖北黃岡)城外的赤壁磯,而東漢赤壁之戰的赤壁,一般認為在現在湖北嘉魚東北,雲,句尾語助詞。
12 八分有奇(ji):八分多一點兒。有,同「又」,用來連接整數和零數。奇,零數。
13 高可二黍許:大約有二個黃米粒那樣高。可,大約。許,上下,左右,光景。 14 中軒敞者為艙:中間高起而敞開的地方是船艙。
15 蒻(箬)篷:用箬竹葉做成的船篷,蒻,「箬」的異體字。
16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蘇軾《後赤壁賦》里的文句。
17 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蘇軾《赤壁賦》里的文句。徐:緩緩。興:起
18 石青糝之:用石青塗在刻著字的凹處。
19 峨冠而多髯者:戴著高高的帽子而且有很多胡須的人。峨冠,高高的帽子。髯,胡須,這里泛指兩腮的胡須。
20 佛印:人名,是個和尚,蘇軾的朋友。
21 魯直:宋代詩人,文學家,書法家黃庭堅,字魯直。他也是蘇軾的朋友。
22 手卷:橫幅的書畫卷子。
23 卷端:指畫幅的右端。
24 卷末:指畫幅的左端。
25 如有所語:好像在說什麼似的。語,說話。
26 微側:略微側轉(身子)。
27 兩膝相比:蘇東坡的左膝和黃庭堅的右膝互相靠近。比,靠近。
28 各隱卷底衣褶中:各自隱藏在卷子下邊的衣褶里。意思是從衣褶上可以看出相並的兩膝。
29 絕類彌勒:極象佛教里的彌勒菩薩。絕,極; 類,像。彌勒,佛教菩薩之一,像寺中常有他的塑像,袒胸露腹笑容滿面。
30 袒:裸露。
31 矯首昂視:抬頭仰望。矯,舉。
32 不屬:不相類似。屬,類似。
33 卧右膝:卧倒右膝。
34 詘:通「屈」,彎曲。
35 念珠:又叫「佛珠」或「數珠」,佛教徒念佛號或經咒時用以計數的工具。 36 倚之:(左臂)靠在左膝上。
37 歷歷數也:清清楚楚地數出來。歷歷,分明可數的樣子。
38 楫:船槳。
39 舟子:撐船的人。
40 椎髻:椎形發髻。
41 衡:同「橫」。
42 攀:扳著。
43 若:好像。
44 執:拿。
45 若......然:好像....的樣子。
46 其人視端容寂:那人眼光正視著茶爐,神色平靜。其,那。端,正。
47 若聽茶聲然:好像在聽茶水燒開了沒有的樣子。
48 船背稍夷:船的背面稍平。背,這里指船底。夷,平。
49 天啟壬戌:天啟壬戌年,就是一五二二年。天啟,明熹宗朱由校年號。
50 虞山王毅叔遠甫:常熟人姓王名毅字叔的。虞山,現在江蘇省常熟縣西北,這里用來代替常熟。過去文人常常用自己家鄉的名勝的籍貫。叔遠甫就是「字叔遠」的意思。甫,通「父」,是中國古代對男子的美稱。
51 了了:清清楚楚。
52 墨:黑。
53 篆章:篆字圖章。
54 丹:紅色。
55 通:全。
56 為人五:即為五人,雕刻了五個人。
57 並:連詞,和。
58 有:通假字,通「又」。
59 曾不盈寸:還不滿一寸。曾,尚、還。盈,滿。
60 簡:通「揀」挑選。
61 曾:還
62 修狹:長而窄。
63 技亦靈怪矣哉:技藝也真神奇啊。「矣」和「哉」連用,有加重驚嘆語氣的作用。
64 以至:一直到。
65 因:就著。
66 啟:打開。
67 望:對著。
68 徐:緩緩地。
69 興:起。
70 糝:用粉末狀物體填充。
71 居:處在。
72 執:拿。 (maya,累死我了。。。我要分,我要旗子,我還要GOOD手指)
73 可:可以。
74 計:計算。
75 為:刻有。
24.課
1.選自《禮記·禮運》
3.為:是,表判斷。
4..〔選賢與(jǔ)能〕把品德高尚的人、能乾的人選拔出來。與,通「舉」,推舉,選舉。
5..〔講信修睦(mù)〕講求誠信,培養和睦(氣氛)。 修:培養。
6..〔親〕意動用法,用如動詞,以……為親,撫養。下文「子其子」中的第一個「子」也是動詞。
7.子:以.......為子
8.〔矜(guān)、寡、孤、獨、廢疾者〕矜,老而無妻的人。矜,通「鰥」。寡,老而無夫的人。孤,幼而無父的人。獨,老而無子的人。廢疾,殘疾人。
9.〔男有分(fèn)〕男子有職務。分,職分,指職業、職守。
10.〔女有歸〕意思是女子有歸宿。歸,指女子出嫁。
11.〔貨惡(wù)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意思是,對於財貨,人們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為,卻不一定要自己私藏。惡(wù),憎惡。 藏:私藏。於:在。貨惡:賓語前置。
12.〔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意思是,人們憎恨在公共勞動中不出力的行為,卻不一定為自己謀私利。力惡:賓語前置。
13.是故:即「故是」,可譯為「因此」「所以」「這樣一來」。
14.〔謀閉而不興〕姦邪之謀不會發生。閉,杜絕。興,發生。
15.〔盜竊亂賊而不作〕盜竊、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發生。亂,指造反。賊,指害人。作,興起。
16.〔外戶〕泛指大門。
17.〔閉〕用門閂插門。
18.〔大同〕指理想社會。同,有和平的意思。
19.〔不獨子其子〕:不單單撫養自己的孩子。子,以……為子
20.故:所以。
21.獨:單獨。
22.親其親:第一個親,名詞的意動用法,以……為親人;第二個親,父母。
23.養:供養。
24.是:這。
25.終:終老,終其天年。 (害我把書都翻出來了)
26.藏:私藏。
27.謂:叫做。
28.而〔是故謀閉而不興〕:連詞,表並列。
29.大同:指理想社會,同,有和、平的意思
叄。
通假字:(說白了就是古人的錯別字,不知道背來有什麼用.....)
其實上面都有了,唉,還是給你羅列出來,看我多好,事實證明小學的書,特別是語文書,絕對不能丟。。。。
1.「要」 通「邀」,邀請 便要還家)
2.「有」 通 「又」 還有餘(原句: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
3.「詘」 通 「屈」 彎曲 (詘右臂支船)
4.「衡」 通 「橫」 (左手倚倚衡木)
5.「甫」 通 「父」 男子美稱,多付於字後 (虞山王毅叔甫刻)
6. 「與」(ju 三聲)通 「舉」 (選賢舉能)
基本上就這些了,我那麼辛苦的打完,你還是要採取我的哈。
致謝
B. 八年級上冊所有文言文逐字落實翻譯及注釋。
桃花源記 東晉 陶淵明(選自《陶淵明集》)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
桃花源
夾(jia)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shě)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huò)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shè)儼(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qiān)陌(mò)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zhuó),悉如外人。黃發垂髫(tiáo),並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yāo)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yì)人來此絕境, 不復出焉,遂(suì)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 (wèi)具言所聞,皆嘆惋(wǎn)。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yù)雲:「不足為(wèi)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jùn)下,詣(yì)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qiǎn)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jì),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 後遂無問津者。
譯文
東晉太元年間,武陵郡有個人,以打魚為生。有一天,他沿著溪水劃船,忘記了路的遠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緊靠著兩岸生長有幾百步。其中沒有其他樹,花草鮮嫩美麗,落花紛紛。漁人感到很驚奇。繼續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盡頭。
林子的盡頭是溪流的源頭,於是出現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一個小洞口,隱隱約約好像有點亮。漁人於是離開船,從洞口進去。起初很狹窄,僅容一個人通過。又走了幾十步,突然變得開闊明亮。這里土地平坦寬闊,房屋整整齊齊,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塘和桑樹竹子之類。田間小路交錯相通,雞鳴狗叫之聲可以互相聽到。在那裡人們來來往往耕種勞作,男女的穿著打扮,完全都像桃花源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安閑快樂。
桃花源里的人見到漁人,大吃一驚,問漁人從哪裡來。漁人詳細地回答了他的問題,有人便邀請漁人到自己家裡去,擺酒殺雞做飯來款待他。村中的人聽說有這樣一個人,都來打聽消息。他們自己說他們的祖先為了躲避秦時的戰亂,帶領著自己的妻子兒女及鄉鄰們來到這與世隔絕的地方,不再出去了,於是就與外面的人斷絕了來往。
桃花源里的人問現在是什麼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漢朝,更不必說魏朝和晉朝了。漁人把自己聽到的事一一詳細地告訴了他們,村中的人都感嘆惋惜。其餘的人又各自把漁人請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酒食來款待他。漁人逗留了幾天以後,告辭離開了。這里的人對漁人說:「這里的情況不值得對外邊的人說啊!」
漁人離開桃花源以後,找到了他的船,順著從前的路回去,處處都做了標記。到了郡城,拜見了太守,說了自己的這番經歷。太守立即派人跟隨他前往,尋找以前做的標記,竟然迷了路,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陽人劉子驥,是志向高潔的隱士,聽說了這件事,高興地計劃前往。沒有實現,不久就病死了。此後就再也沒有人訪求桃花源了。
C. 八年級上冊所有文言文逐字落實翻譯及注釋
明朝有個特別手巧的人名叫王叔遠,能夠用直徑一寸的木頭,雕刻房屋、器具、人物,以及鳥獸、樹木、石頭,沒有不順著木頭原來的樣子模擬那些東西的形狀,各有各的情態。王叔遠曾經贈送給我一個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原來刻的是蘇東坡坐船游覽赤壁。
船從頭到尾長大約八分多一點,高大約兩粒黍子左右。中間高起並開敞的部分,是船艙,用篛竹葉做成的船篷覆蓋著它。旁邊開著小窗,左右各有四扇,一共八扇。打開窗戶來看,雕刻有花紋的欄桿左右相對。關上窗戶,就看到右邊刻著「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邊刻著「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用石青塗在刻著字的凹處。
船頭坐著三個人,中間戴著高高的帽子並且有很多胡須的人是蘇東坡,佛印在他的右邊,魯直在他的左邊。蘇東坡、黃魯直一起看一幅書畫橫幅。蘇東坡用右手拿著書畫橫幅的右端,用左手輕按魯直的脊背。魯直左手拿著橫幅的末端,右手指著書畫橫幅,好像在說什麼話。蘇東坡露出右腳,黃魯直露出左腳,各自略微側著身子,他們的互相靠近的兩個膝蓋,各自隱蔽在書畫橫幅下面的衣褶裡面。佛印極像彌勒菩薩,敞開胸襟露出兩乳,抬頭仰望,神態表情和蘇東坡、黃魯直不相關聯。佛印平放著右膝,彎曲著右臂支撐在船上,並豎起他的左膝,左臂掛著念珠靠著左膝,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數出來。
船尾橫放著一支船槳。船槳的左右兩邊各有一個船工。在右邊的人梳著椎形的發髻,仰著臉,左手靠著一根橫木,右手扳著右肢趾頭,好像大聲呼叫的樣子。在左邊的船工右手拿著蒲葵扇,左手摸著爐子,爐子上面有個壺,那個人的眼睛正看著茶爐,神色平靜,好像在聽茶水燒開了沒有的樣子。
那隻船的背部稍微平坦,就在它的上面刻上了姓名,文字是「天啟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遠甫刻」,(字跡)細小得像蚊子腳,一勾一畫清清楚楚,它的顏色是黑的。還刻著篆文圖章一枚,文字是:「初平山人」,它的顏色是紅的。
總計一條船上,刻有五個人;刻有窗戶八扇;刻有箬竹葉做的船篷,刻有船槳,刻有爐子;刻有茶壺,刻有書畫橫幅,刻有念珠各一件;對聯、題名和篆文,刻有文字共三十四個。可是計算它的長度,竟然不滿一寸原來是挑選桃核中又長又窄的雕刻成的。咦,技藝也真靈巧奇妙啊。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D. 語文版八年級下冊古文(原文帶注釋)
http://book.idoican.com.cn/ReviewBook/BookView.aspx?ebookid=m.20070307-m008-w006-055
E. 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文言文的課下注釋
http://www.pep.com.cn/czyw/jszx/tbjxzy/bs/dzkb/
選擇課文再單擊左鍵打開你就能看到
F. 八上文言文原文及翻譯
桃花源記
東晉太元年間,武陵郡有個人以打魚為生。(一天)他順著溪水劃船,忘記了路程的遠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長在溪水的兩岸,長達幾百步,中間沒有別的樹,花草遍地,鮮嫩而美麗,落花紛紛。他對此感到非常詫異。繼續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盡頭。
桃林的盡頭正是溪水的發源地,便看到一座山,山上有個小洞口,隱隱約約好像有光。漁人便下了他的船,從洞口進去。起初洞口很狹窄,僅容一個人通過。又走了幾十步,突然(變得)寬闊明亮了。土地平坦寬廣,房屋整整齊齊,有肥沃的土地,美麗的池沼,桑樹竹林之類。田間小路交錯相通,(村落間)能聽到雞鳴狗叫的聲音。人們在田野里來來往往,耕種勞作,男女的穿戴跟桃源外面的世人完全一樣。老人和孩子們各個都安閑快樂,顯得心滿意足。
(那裡的人)看見了漁人,都非常驚訝,問他是從哪兒來的。漁人詳細地作了回答,(有人)就邀請他到自己家裡去,擺了酒,又殺雞做飯(來款待他)。村裡的人聽說來了這么一個人,都來打聽消息。他們自己說他們的祖先為了躲避秦時的戰亂,領著妻子兒女和鄰居們來到這個跟人世隔絕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斷絕了來往。(他們)問現在是什麼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漢朝,更不必說魏朝和晉朝了。漁人把自己聽到的事一一詳細地告訴了他們,他們都感嘆驚訝起來。其餘的人各自又都把漁人請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飯(來款待他)。漁人逗留了幾天後,向村裡人告辭。村裡人囑咐他道:「(我們這個地方)不值得對外邊的人說啊!」
(漁人)出來以後,找到了他的船,就順著來時的路劃回去,處處都做了記號。到了郡下,去拜見太守,報告了這番經歷。太守立即派人跟著他去,尋找先前所做的記號,最終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源的)路了。
南陽人劉子驥是個志向高潔的隱士,聽到這件事後,高高興興地打算前往。但未能實現,不久,他因病去世。此後就再也沒有人探尋(桃花源)了。
【對不起啊,我是天津的,教材和你不一樣,這篇我學過,那兩課你說一下題目可以嗎?】
G. 八年級上冊語文古詩和文言文,人教版,文言文要解釋
陋室銘》唐·劉禹錫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孔子雲:何陋之有?」
2注釋譯文詞語注釋
⑴.陋室:簡陋的屋子。銘: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稱述功德的文字,叫「銘」,後來就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
⑵.在(zài):在於,動詞。
⑶.名(míng):出名,著名,這里指因...而著名,名詞用作動詞。
⑷.靈(líng):形容詞用作動詞,有靈氣。
⑸.斯是陋室(lòu shì):這是簡陋的屋子。斯:指示代詞,此,這。是:表示判斷。陋室:簡陋的屋子,這里指作者自己的屋子。
⑹.惟吾德馨(xīn):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簡陋了)。惟:只。吾:我,這里是指住屋的人自己。德馨:德行高尚。《尚書·君陳》:「黍稷非馨,明德惟馨。」馨:香氣,這里指品德高尚。
⑺.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苔痕碧綠,長到階上;草色青蔥,映入簾里。上:長到;入:映入。
⑻.鴻儒(hóng rú):指博學的人。鴻:大。儒,舊指讀書人。
⑼.白丁:平民。這里指沒有什麼學問的人。
⑽.調(tiáo)素琴:彈奏不加裝飾的琴。調:調弄,這里指彈(琴)。素琴:不加裝飾的琴。
⑾.金經:現今學術界仍存在爭議,有學者認為是指佛經(《金剛經》),也有人認為是裝飾精美的經典(《四書五經》),但就江蘇教育出版社的語文書則指的是佛經(《金剛經》)而安徽考察則是後者。金:珍貴的。金者貴義,是珍貴的意思,儒釋道的經典都可以說是金經。
⑿.絲竹:琴瑟、簫管等樂器的總稱,「絲」指弦樂器,「竹」指管樂器。這里指奏樂的聲音。
⒀.之:助詞,不譯。用在主謂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
⒁.亂耳:擾亂雙耳。亂: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亂,擾亂。
⒂.案牘(dú):(官府的)公文,文書。
⒃.勞形:使身體勞累(「使」動用法)。勞: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勞累。形:形體、身體。
⒄.南陽:地名,今河南省南陽市西。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陽卧龍崗中隱居躬耕。
⒅.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南陽有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有揚子雲的亭子。這兩句是說,諸葛廬和子雲亭都很簡陋,因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們的景仰。諸葛亮,字孔明,三國時蜀漢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出仕前曾隱居南陽卧龍崗中。揚雄,字子雲,西漢時文學家,蜀郡成都人。廬:簡陋的小屋子。
⒆.孔子雲:孔子說,雲在文言文中一般都指說。選自《論語·子罕》篇:「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在此去掉君子居之,體現他謙虛的品格。[1]
⒇.何陋之有:即「有何之陋」,屬於賓語前置。之,助詞,表示強烈的反問,賓語前置的標志,不譯。全句譯為:有什麼簡陋的呢?孔子說的這句話見於《論語·子罕》篇:「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金經
白話譯文
山不在於高,有仙人居住就成了名山;水不一定要深,有龍居住就成了靈異的(水)。這是簡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簡陋了)。青苔的痕跡長到階上;碧綠的草色映入窗簾。(與我)談笑的是學問淵博的人,和我交往的沒有平民。可以彈奏沒有裝飾的古琴,閱讀佛經。沒有(嘈雜的)音樂使耳朵受到擾亂,沒有官府的公文使身體勞累。就好比南陽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揚子雲的亭子。孔子說:「(有君子住在裡面,)有什麼簡陋的呢?」
文章主旨:通過對居室的描繪,極力形容陋室的不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這一中心,表達了作者保持高尚節操、安於清貧的人生態度和不願與權貴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H. 七年級和八年級語文人教版的文言文全文加註釋
八年級下冊的文言文
與朱元思書
吳均
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盪,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煙霧都消散得凈盡,天空和遠山呈現出相同的顏色。隨著江流飄流盪漾,任憑船兒東西漂泊。從富陽縣到桐廬縣,一百里左右,奇山異水,是天下獨一無二的。 江水呈清白色,千丈深也能見到水底。游魚和細石可以看到清清楚楚,毫無障礙。急流比箭還快,洶涌的波浪猛似奔馬。 兩岸的高山,都長著鬱郁蔥蔥的樹木,使人看了有寒涼之意,憑著地勢,奮力直向上聳,互相競賽向高處和遠處發展;都在爭高,筆直地指向,形成了成千成百的山峰。泉水沖激著石頭,發出泠泠的清響;好鳥兒相向和鳴,唱出和諧而動聽的聲音。蟬兒一聲接一聲不斷地叫,猿猴也一聲一聲不住地啼。那些懷著對名利的渴望極力高攀的人,看到這些雄奇的山峰,就會平息熱衷於功名利祿之心;那些辦理政務的人,看到山谷,也會流連忘返。橫斜的樹枝在上面遮蔽著,即使在白天,也象黃昏時那樣陰暗,稀疏的枝條交相掩映,有時可以見到陽光。
馬說
韓愈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只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世上先有了伯樂,然後才有千里馬。千里馬是經常有的,可是伯樂卻不經常有。因此,即使是很名貴的馬,只辱沒在馬夫的手裡,跟普通的馬一起死在馬廄里,而不因日行千里而出名。 日行千里的馬,有時吃一頓就要吃盡一石糧食,喂馬的人不按照它能日行千里的技能來喂養它。所以這樣的馬,雖然有日行千里的能力,但是吃不飽,力氣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德也就表現不出來,讓它和普通的馬相比都做不到,又怎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不按照驅使千里馬的方法驅使他,喂養它不能使它日行千里的才能充分發揮出來,聽它嘶叫卻不通曉它的意思,拿著鞭子站在它跟前說:「天下沒有千里馬!」唉!難道真的沒有千里馬嗎?恐怕是他們真的不識得千里馬吧!
送東陽馬生序
宋濂
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捨生皆被綺綉,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嘖韞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 (這篇文章其實是節選,後買你還有幾段)
我幼年的時候就特別愛好學習。家裡貧窮,沒辦法買書來看,常常向有藏書的人家借,用手親自抄錄,算好約定的日子歸還。(即使)天氣非常寒冷,硯台里的水結成了堅硬的冰,手指凍僵不能彎曲伸直,也不停止抄書。抄錄完畢,跑著送過去,不敢稍微超過約定的期限。因此人們都(願意)把書借給我,我於是能讀到各種各樣的書。 已經到了成年,(我)更加仰慕聖賢的學說,又擔心自己無法和才學淵博的老師、有名望的人交流。我曾經奔向百里之外,手捧著經書向當地有道德有學問的前輩請教。前輩德高望重,(向他求教的)學生擠滿了他的屋子,(他)也沒有稍微把話說的柔和一點,把臉色放溫和一些。我站在他身旁侍候著,提出疑問,詢問道理,彎著身子側著耳朵請教。有時會遇到前輩訓斥、呵責,我的表情更加恭敬,禮節也更加周到,不敢說一句話來辯解。等到他高興後,就再次去請教他。所以雖然我很愚笨,但最後還能有所收獲。 當我跟從老師學習的時候,背著書箱,拖著鞋子,行走在深山和巨大的峽谷中。嚴冬寒風凜冽,踏著幾尺深的積雪,腳上的皮膚因為寒冷乾燥而破裂卻不知道。回到學舍,四肢僵硬動彈不得。服侍的人用熱水(為我)澆洗,用被子(將我)裹起來,很久才暖和起來。住在旅館里,旅店老闆每天提供兩頓飯,沒有新鮮肥美味道好的東西可以享用。與我同住別的同學都穿著華麗的衣服,戴著有紅色帽帶和珠寶裝飾的帽子,腰間佩戴白玉做的圓環,左邊佩戴寶刀,右邊掛著香袋,光彩照人的樣子好像神仙一樣;我穿著破舊的衣服生活在他們之間,卻毫無羨慕的意思。(那是)因為(我)內心有足以快樂的事,所以不覺得吃的、穿的不如人。我求學的勤勞和艱苦大概就是像這個樣子。
I. 人教版八年級下語文所有的文言文注釋
21.課
武陵:古代郡名。今湖南常德一帶。
為業:以……為生。為:作為。
緣:沿著,順著。
行:前行,這里指劃船。
遠近:偏義復詞,這里指遠。
忽逢:忽然遇到。
夾岸:兩岸。
雜:別的,其它的。
芳:指花。
鮮美:鮮艷美麗。
落英:落花。一說,初開的花。
繽紛:繁多的樣子。
甚:很,非常。
異:對···感到驚異。
欲:想要。
便:於是,就。
窮:窮盡。這里是走完的意思。詞類活用,形容詞作動詞。
林盡水源:林盡(於)水源。桃林在溪水發源的地方就到頭了。
得:看到。
彷彿:隱隱約約,形容看的不真切的樣子。
若:好像。
舍:離開。
初:開始。
才:副詞,僅僅,剛剛。
才通人:僅容一人通過。
通:通過。
22. 課
陋室銘:
(1) 在:在於,動詞。
(2) 名:名詞作動詞,出名。
(3) 靈:形容詞作動詞,靈異,神奇,也有靈氣的意思。
(4) 斯:指示代詞,這。是:判斷動詞。陋室:簡陋的屋子。
(5) 惟:只有。
(6) 惟吾德馨:只是我(住在屋中的人)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簡陋了)。德馨:品德高尚。馨,香氣,古代常用 來形容人的品德高尚。吾,我,這里指作者,陋室的主人。
〔7〕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苔痕碧綠,長到階上;草色青蔥,映入眼簾。說明來拜訪劉禹錫的人少。草色入簾青,庭草不除,反映了室主人淡泊名利的心態,渲染了恬靜的氣氛。
(8) 鴻儒:即大儒,此指博學而又品德高尚的人。鴻:大。儒:舊指讀書人。
(9) 白丁:平民。這里指沒什麼學問的人。
(10)調(tiáo)素琴:調,調弄,這里指彈琴;素琴,不加裝飾的琴。
(11)金經:古代用泥金書寫而成的佛經,泛指佛經。
(12)絲竹:琴、瑟、簫、笛等樂器的總稱,「絲」指弦樂器,「竹」指管樂器。這里指奏樂的聲音。
(13)之:助詞,插在主謂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不譯。
(14)亂耳:使耳朵擾亂(使動用法)
(15)案牘(dú):官府的公文。牘,①古代寫字用的木簡。②文件;書信。
(16)勞形:使身體勞累(使動用法)。形,形體、身體。譯為:使身體勞累。
(17)南陽:地名,今河南省南陽市西。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陽卧龍崗中隱居躬耕。 (18)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南陽有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有揚子雲的亭子。這兩句是說,諸葛廬和子雲亭都很簡陋,因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們的景仰。諸葛亮,字孔明,三國時蜀漢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出仕前曾隱居南陽郡隆中山中。揚雄,字子雲,西漢時文學 家,蜀郡成都人。廬,簡陋的小屋子。
(19) 何陋之有:有什麼簡陋呢?之,助詞,無實意,是賓語前置的標志。全句意為「有何陋
(愛蓮說):
蕃(fán):多。
予:我。
之:助詞,用於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無實意。
淤泥:河溝或池塘里積存的污泥。
染:污穢。
濯(zhuó):洗滌。
清漣(lián):水清而有微波,這里指清水。
妖:美麗而不莊重。
焉:聲詞,相當於現在的「啊」。
李唐:指唐朝。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稱謂「李唐」。
通:貫通;通透。
直:挺立。
中通外直:(它的莖)內空外直。
不蔓(màn)不枝:沒有纏繞的蔓,也沒有旁逸的枝(此為意譯,可以只直譯為:不牽牽連連,不支枝節節)。
蔓:名詞用作動詞,生枝蔓。
枝:名詞用作動詞,長枝節。
香遠益清:香氣遠播,更顯清芬。
遠:形容詞做動詞,遠播,遠遠的傳送出去。
益:更,更加。
亭亭凈植:筆直地潔凈地立在那裡。
亭亭:聳立的樣子。
植:豎立。
近:靠近,走近(形容詞)。
褻(xiè)玩:輕慢而隨便地玩弄。褻,輕慢。
謂:認為。
隱逸者:指隱居的人。在封建社會里,有些人不願意跟統治者同流合污,就隱居避世;者:........的人。
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噫(yī):嘆詞,相當於現代漢語的「唉」。
菊之愛:對於菊花的喜愛。
之:語氣助詞,
鮮(xiǎn):少。
聞:聽說。
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樣的還有什麼人呢?
宜乎眾矣:當然人很多了。
宜乎: 應該。
宜:適當。
眾:眾多
23.核舟記
1 奇巧人:技藝奇妙精巧的人。奇巧,奇特的技巧。奇,奇特。
2 以:將。
3 徑寸:直徑一寸。用來形容物體的細小。徑寸之木,直徑一寸的木頭。
4 為:做。動詞。這里指雕刻。
5 器皿:器具。
6 余:我。
7 木:木頭。
8 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都能就著木頭原來的樣子,模仿那些東西的形狀。罔,無不,都。因:就著。象,模仿。
9 嘗:曾經。
10 貽:贈。
11 蓋大蘇泛赤壁雲:刻的是蘇軾乘船游赤壁。大蘇,蘇軾(公元1037-1101年),字子瞻,號東坡,宋代眉山(現在四川省眉山縣)人,著名文學家。人們稱他和他的弟弟蘇轍為「大蘇」「小蘇」。泛:泛舟,蘇軾曾游赤壁,寫過《赤壁賦》《後赤壁賦》。赤壁:蘇軾游的赤壁在黃州(現在湖北黃岡)城外的赤壁磯,而東漢赤壁之戰的赤壁,一般認為在現在湖北嘉魚東北,雲,句尾語助詞。
12 八分有奇(ji):八分多一點兒。有,同「又」,用來連接整數和零數。奇,零數。
13 高可二黍許:大約有二個黃米粒那樣高。可,大約。許,上下,左右,光景。 14 中軒敞者為艙:中間高起而敞開的地方是船艙。
15 蒻(箬)篷:用箬竹葉做成的船篷,蒻,「箬」的異體字。
16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蘇軾《後赤壁賦》里的文句。
17 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蘇軾《赤壁賦》里的文句。徐:緩緩。興:起
18 石青糝之:用石青塗在刻著字的凹處。
19 峨冠而多髯者:戴著高高的帽子而且有很多胡須的人。峨冠,高高的帽子。髯,胡須,這里泛指兩腮的胡須。
20 佛印:人名,是個和尚,蘇軾的朋友。
21 魯直:宋代詩人,文學家,書法家黃庭堅,字魯直。他也是蘇軾的朋友。
22 手卷:橫幅的書畫卷子。
23 卷端:指畫幅的右端。
24 卷末:指畫幅的左端。
25 如有所語:好像在說什麼似的。語,說話。
26 微側:略微側轉(身子)。
27 兩膝相比:蘇東坡的左膝和黃庭堅的右膝互相靠近。比,靠近。
28 各隱卷底衣褶中:各自隱藏在卷子下邊的衣褶里。意思是從衣褶上可以看出相並的兩膝。
29 絕類彌勒:極象佛教里的彌勒菩薩。絕,極; 類,像。彌勒,佛教菩薩之一,像寺中常有他的塑像,袒胸露腹笑容滿面。
30 袒:裸露。
31 矯首昂視:抬頭仰望。矯,舉。
32 不屬:不相類似。屬,類似。
33 卧右膝:卧倒右膝。
34 詘:通「屈」,彎曲。
35 念珠:又叫「佛珠」或「數珠」,佛教徒念佛號或經咒時用以計數的工具。 36 倚之:(左臂)靠在左膝上。
37 歷歷數也:清清楚楚地數出來。歷歷,分明可數的樣子。
38 楫:船槳。
39 舟子:撐船的人。
40 椎髻:椎形發髻。
41 衡:同「橫」。
42 攀:扳著。
43 若:好像。
44 執:拿。
45 若......然:好像....的樣子。
46 其人視端容寂:那人眼光正視著茶爐,神色平靜。其,那。端,正。
47 若聽茶聲然:好像在聽茶水燒開了沒有的樣子。
48 船背稍夷:船的背面稍平。背,這里指船底。夷,平。
49 天啟壬戌:天啟壬戌年,就是一五二二年。天啟,明熹宗朱由校年號。
50 虞山王毅叔遠甫:常熟人姓王名毅字叔的。虞山,現在江蘇省常熟縣西北,這里用來代替常熟。過去文人常常用自己家鄉的名勝的籍貫。叔遠甫就是「字叔遠」的意思。甫,通「父」,是中國古代對男子的美稱。
51 了了:清清楚楚。
52 墨:黑。
53 篆章:篆字圖章。
54 丹:紅色。
55 通:全。
56 為人五:即為五人,雕刻了五個人。
57 並:連詞,和。
58 有:通假字,通「又」。
59 曾不盈寸:還不滿一寸。曾,尚、還。盈,滿。
60 簡:通「揀」挑選。
61 曾:還
62 修狹:長而窄。
63 技亦靈怪矣哉:技藝也真神奇啊。「矣」和「哉」連用,有加重驚嘆語氣的作用。
64 以至:一直到。
65 因:就著。
66 啟:打開。
67 望:對著。
68 徐:緩緩地。
69 興:起。
70 糝:用粉末狀物體填充。
71 居:處在。
72 執:拿。
73 可:可以。
74 計:計算。
75 為:刻有。
24.課
1.選自《禮記·禮運》
3.為:是,表判斷。
4..〔選賢與(jǔ)能〕把品德高尚的人、能乾的人選拔出來。與,通「舉」,推舉,選舉。
5..〔講信修睦(mù)〕講求誠信,培養和睦(氣氛)。 修:培養。
6..〔親〕意動用法,用如動詞,以……為親,撫養。下文「子其子」中的第一個「子」也是動詞。
7.子:以.......為子
8.〔矜(guān)、寡、孤、獨、廢疾者〕矜,老而無妻的人。矜,通「鰥」。寡,老而無夫的人。孤,幼而無父的人。獨,老而無子的人。廢疾,殘疾人。
9.〔男有分(fèn)〕男子有職務。分,職分,指職業、職守。
10.〔女有歸〕意思是女子有歸宿。歸,指女子出嫁。
11.〔貨惡(wù)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意思是,對於財貨,人們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為,卻不一定要自己私藏。惡(wù),憎惡。 藏:私藏。於:在。貨惡:賓語前置。
12.〔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意思是,人們憎恨在公共勞動中不出力的行為,卻不一定為自己謀私利。力惡:賓語前置。
13.是故:即「故是」,可譯為「因此」「所以」「這樣一來」。
14.〔謀閉而不興〕姦邪之謀不會發生。閉,杜絕。興,發生。
15.〔盜竊亂賊而不作〕盜竊、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發生。亂,指造反。賊,指害人。作,興起。
16.〔外戶〕泛指大門。
17.〔閉〕用門閂插門。
18.〔大同〕指理想社會。同,有和平的意思。
19.〔不獨子其子〕:不單單撫養自己的孩子。子,以……為子
20.故:所以。
21.獨:單獨。
22.親其親:第一個親,名詞的意動用法,以……為親人;第二個親,父母。
23.養:供養。
24.是:這。
25.終:終老,終其天年。
26.藏:私藏。
27.謂:叫做。
28.而〔是故謀閉而不興〕:連詞,表並列。
29.大同:指理想社會,同,有和、平的意思
1.「要」 通「邀」,邀請 便要還家)
2.「有」 通 「又」 還有餘(原句: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
3.「詘」 通 「屈」 彎曲 (詘右臂支船)
4.「衡」 通 「橫」 (左手倚倚衡木)
5.「甫」 通 「父」 男子美稱,多付於字後 (虞山王毅叔甫刻)
6. 「與」(ju 三聲)通 「舉」 (選賢舉能)
J. 八年級上冊語文文言文重點字詞歸納
二十一桃花源記陶淵明
成語:世外桃源、豁然開朗、怡然自樂、無人問津
古義今義
阡陌交通,雞犬相聞道路縱橫交錯,四通八達運輸和郵電事業的總稱
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妻子和兒女男子的配偶
與世隔絕的地方走投無路的境地
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不要說表示條件關系的連詞
不足為外人道也不值得不充足,不滿
注釋:1選自《陶淵明集》(人民文學出版社1983年版)。陶淵明(約365-427),又名潛,字元亮,潯陽柴桑(現在江西省九江市)人,東晉著名詩人。2太元:東晉孝武帝的年號(376-396)。 3武陵:郡名,現在湖南常德一帶。4落英:落花。一說,初開的花。 繽紛:繁多的樣子。 5林盡水源:林盡於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發源的地方就到頭了。 5彷彿:隱隱約約,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樣子。6才通人:僅容一人通過。7豁然開朗:形容由狹窄幽暗突然變得寬闊明亮的樣子。8儼然:整齊的樣子 9屬:類 10阡陌交通:田間小路交錯相通。阡陌:田間小路 11相聞:可以互相聽到 12外人:桃花源以外的世人,下同。 13黃發垂髫:指老人和小孩。黃發,舊說是長壽的特徵,所以用來指老人。垂髫,垂下來的頭發,用來指小孩。14要:通「邀」。
15絕境:無人世隔絕的地方。 16無論:不要說,(更)不必說。「無」「論」是兩個詞,不同於現代漢語里的「無論」。 17具言:詳細地說出。 18嘆惋:感嘆驚訝。惋,驚訝、驚奇。 19便扶向路:就順著舊路(回去)。扶,沿、順著。向,從前的、舊的。 20及郡下:到了郡城。郡,指武陵郡。 21詣:到。特指到尊長那裡去。 22尋向所志:尋找以前所作的標記。 23遂:終於 24南陽:郡名,治所在現在河南南陽。 25劉子驥:名嶙之,《晉書•隱逸傳》里說他「好游山澤」。 26規:計劃 27未果:沒有實現 28尋:隨即,不久 29問津:問路。這里是訪求、探求的意思。津,渡口。
二十二短文兩篇
陋室銘
註解:1選自《全唐文》卷六〇八。陋室,簡陋的屋子。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叫「銘」,後來就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 2有仙則名: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古代傳說,仙人多住在山上。3有龍則靈:有了龍就成為靈異的(水)了。龍,古代傳說中能行雲作雨的一種神奇的動物。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這是簡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不感到簡陋了)。斯,這。 惟:只。吾:我,這里指住屋的的人自己。 馨,香氣,這里指品德高尚。 4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苔痕碧綠,長到台階上;草色青蔥,映入簾里。 5鴻儒:博學的人。鴻,大。儒,舊指讀書人。 6白丁:平民。這里指沒有什麼學問的人。 7調素琴:調,調弄,這里指彈(琴)。素琴,不加裝飾的琴。 6金經:指佛經。 7絲竹:琴瑟、蕭管等樂器。這里指奏樂的聲音。 8案牘:官府的公文。 9勞形:使身體勞累。形,形體,身體。 10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南陽有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有楊子雲的亭子。這句話是說,諸葛廬和子雲亭都很簡陋,但因為主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們的景仰。南陽,郡名。諸葛亮的躬耕隱居之地在鄧縣隆中,屬於南陽郡。諸葛,指諸葛亮,三國時蜀國的丞相,著名的政治家。西蜀,現在的四川。子雲,指楊雄,西漢文學家。 11何陋之有:有什麼簡陋的呢?孔子說的這句話見於《論語•子罕》篇。 12《愛蓮說》:選自《周元公》集。「元公」是周敦頤死後的謚號。周敦頤(1017-1073)字茂叔。道州營道(現在的湖南道縣)人。北宋哲學家。著有《太極圖說》《通書》等。 15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稱為「李唐」。 16淤泥:河溝或池塘里積存的污泥。
17染:沾染(污穢) 18濯清漣而不妖:在清水裡洗滌過,而不顯得妖媚。濯,洗滌。清漣,水清而有微波,這里指清水。妖,美麗而不端莊。 19不蔓不枝:不生枝蔓,不長枝節。 20亭亭凈植:筆直地潔凈地立在那裡。亭亭,聳立的樣子。植,立。 21褻玩:玩弄。褻,親近而不莊重。 22焉:助詞。
23隱逸:這里指隱居的人。在封建社會里,有些人不願意跟統治者同流合污,就隱居避世。 24牡丹,花之富貴者也:牡丹是花中富貴的(花)。因為牡丹看起來十分濃艷,所以這樣說。 25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26噫(yi):嘆詞,相當於現代漢語的「唉」。 27菊之愛:對於菊花的喜愛。 28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樣的還有什麼人呢? 29宜乎眾矣:人該是很多了。宜,應當。
陋室銘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愛蓮說
重要詞解析:名:出名 斯:這 惟:只有 馨:品德高尚 鴻儒:大學問家 白丁:沒有學問的人 素:不加裝飾 金經:佛經 蕃:多
獨:只,惟獨 盛:深 染:沾染 濯:洗滌 清漣:清水 妖:美麗而不端莊,妖艷 蔓:生長蔓 益:更加 植:立 褻:親近而不端莊 焉:助詞
二十三核舟記
注釋:1選自張潮編的《虞初新志》,略有刪節。魏學洢(yi)(約1596-約1625),字子敬,明末嘉善(現在浙江嘉興)人。 2奇巧人:指手藝奇妙精巧的人。 3徑寸之木:直徑一寸的木頭 4為:做。這里指雕刻 5器皿:盛東西的日常用具 6木:樹木 7罔(wang)不因勢象形:全都是按照(材料原來的)形狀刻成(各種事物的)形象。罔不,無不、全都。因,順著、就著。象,模仿,這里指雕刻。 8貽(yi):贈 9蓋大蘇泛赤壁雲:(刻的)應當是蘇軾游赤壁(的情景) 蓋:表示推測 大蘇,就是蘇軾,後人習慣於用「大蘇」和「小蘇」來稱呼蘇軾和他的弟弟蘇轍。(蘇洵稱老蘇) 泛,泛舟,坐著船在水上游覽。蘇軾曾游赤壁,寫過《赤壁賦》和《後赤壁賦》。赤壁,蘇軾游的赤壁在黃州(現在湖北黃岡)城外的赤鼻磯,而東漢赤壁之戰的赤壁,一般認為在現在湖北嘉魚東北。雲,句尾語助詞。 10八分有奇(ji):八分多一點。有,同「又」,用來連接整數和零數。奇,零數。 11高可二黍許:大約有兩個黃米里那麼高。一說,古代一百粒黍排列起來的長度為一尺,因此一個黍粒的長度為一分,這里的「二黍許」即二分左右。可,大約。許,上下。 12中軒敞者為艙:中間高起而寬敞的部分是船艙。 13箬蓬:用箬竹葉做的船篷。 14雕欄相望:雕刻著花紋的欄桿左右相對。 15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後赤壁賦》里的句子。 16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赤壁賦》里的句子。徐,緩緩地。興,起。 17石青糝(san)之:意思是用石青塗在刻著字的凹處。石青,一種青翠色顏料。 18峨冠:高高的帽子。 19髯(ran):兩腮的鬍子,也泛指胡須。 20佛印:是個和尚,蘇軾的朋友。 21魯直:宋朝文學家黃庭堅,字魯直。他也是蘇軾的朋友。 22手卷:橫幅的書畫卷子。 23卷端:指畫幅的右端。 24卷末:指畫幅的左端。 25如有所語:好像在說什麼似的。語,說話。 26微側:略微側轉(身子)。 27其兩膝相比者:他們的互相靠近的兩膝。指東坡的左膝和魯直的右膝。比,靠近。 28各隱卷底衣褶中:各自隱藏在卷子下邊的衣褶里。意思是從衣褶上可以看出相並的兩膝。 29絕類彌勒:極像彌勒佛。類,像。彌勒,佛教菩薩之一,佛寺中常有他的塑像,袒胸露腹,笑容滿面。 30矯首昂視:抬頭仰望,矯,舉。 31不屬:不相類似。 32詘(qu):同「屈」,彎曲。 33念珠:又叫「佛珠」或「數珠」,佛教徒念佛號或經咒時可以用於計數的工具。 34倚之:(左臂)靠在左膝上。 35歷歷可數:可以清清楚楚地數出來。歷歷,分明可數的樣子。
36楫:船槳 37舟子:撐船的人 38椎髻:椎形發髻。 39衡:同「橫」。 40視端容寂:眼睛正視著(茶爐)神色平靜。 41若聽茶聲然:好像在聽茶水燒開了沒有的樣子。「若……然」,相當於「好像……的樣子」。 42其船背稍夷:船的頂部較平。夷,平。 43天啟壬(ren)戌(xu):天啟壬戌年,就是公元1622年。天啟,明熹宗朱由校的年號。 44虞山王毅叔遠甫:常熟人王毅字叔遠。虞山,山名,在現在江蘇常熟西北,這里用來代指常熟。甫,同「父」
男子美稱,多附於字之後。 45了了:清楚明白。 46墨:這里的意思是黑。 47篆章:篆字圖章。 48曾不盈寸:竟然不滿一寸。盈,滿。 49簡:挑選。 50修狹:長而窄 51技亦靈怪矣哉:技藝也真神奇啊!「矣」和「哉」連用,有加重驚嘆語氣的作用
大道之行也
行:實行,施行 與:通「舉」選拔 修:培養 親:以……親 親:雙親
子:以……為子 子:子女 歸:及時婚配作:興起,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