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美術史
是美院學生咩??
哈哈,其實我一直不知道為什麼韓國也有美術史~這簡直是個悲劇!
② 韓國藝術史
韓國當代藝術究竟應從什麼年代算起,還是一個有待解決的問題。這在一般讀者聽來可能覺得奇怪,但是任何國家的藝術都一樣,藝術史家若要為它的某個新時代的開始劃出一條明確的界線都不但需要高超的鑒別力,還必須有相當的耐心。
在歐洲和美國,當代藝術一詞通常用以指二次大戰結束以後逐漸形成的具體的藝術流派。一種類似的「戰後」概念現在也被應用在說明韓國當代藝術方面。韓國的藝術史家和藝術評論家們似乎普遍認為韓戰(1950-53)是韓國藝術史當前時代開始的標志。然而,這種看法缺乏足夠的歷史論證。從純粹主義的藝術史觀點來看,當代韓國藝術的誕生與歐洲的不一樣,似乎缺乏充分的推動力。韓國藝術在它現代歷史的潮流中經歷了一個不幸的間斷時期。在破壞性的自相殘殺的戰爭之後,韓國人民所處的政治狀態和心理狀態產生了一種需要,現在我們所說的當代藝術據認為是作為對這種需要的某種反應而形成的,或者說是出於這種需要而形成的。
50年代的藝術家們顯然是在戰後嚴峻環境的激勵下追求一個共同的目標,即表現他們的不幸處境。這種社會背景也許可以解釋這些所謂「韓戰的一代」的年輕藝術家為什麼會受到表現主義派的吸引,這一流派是戰後歐洲在類似的不幸境況下產生的。
這些韓戰的一代的藝術家迫不及待地響應流行的法國抽象藝術的美學。他們之所以這樣做的心理和倫理動機是不難想像的。他們在一頭栽進運河摸索一個新的藝術概念之前,並未先去認識構成它的主要表現風格的程式化幾何圖形的基本技巧。採取如此輕率的態度可以說是由於這些處於痛苦中的藝術家感到無路可走。在一場造成了可怕的破壞的戰爭之後的極度混亂之中,他們內心的渴望、激情和對前途的懷疑需要發泄。
如所周知,表現主義於20世紀50年代初在巴黎開始流行。參與這個運動的藝術家們拒絕遵從傳統的藝術概念,他們的創造性努力使繪畫「不再成其為繪畫」(這里借用一下迪比費有一次用過的字眼)他們反對一切形象和關於形式的理論,把任何人工的和非天然的東西都斥為毫無價值。他們所鼓吹的是一種存在主義藝術。
先鋒派藝術家在50年代末期創作了大量表現主義畫,特別是1958年到1959年之間。很自然,由於韓國的地位位置以及文化與社會環境,歐洲或美國出現的新的藝術運動浪潮要經過相當時間才會為韓國藝術界所接受。50年代末在現代美術展覽會上展出的作品表明,韓國藝術家當時是懷著一種方向意識在進行實驗,並非象早些時候那樣完全是摸索。60年代初期展出的作品表明藝術家們似乎已在正確的道路上尋找藝術的新的價值觀念和概念。
在這個當代韓國藝術的萌芽時期,另一件具有無可置疑的重要意義的大事是主要大報《朝鮮日報》於1957年創辦的應邀藝術家當代韓國美術展覽會。這是韓國第一個獨立的展覽會,對鼓勵藝術家的創作活動有很大助益。這個展覽會不同於政府舉辦的、十分學院氣和保守的國家美術展覽會。政府舉辦的這個全國性展覽評選確實在許多年裡居於最重要的地位,但是也應當承認,它的保守性的指導方針妨礙了實驗和新藝術形式與趨勢的發展。應邀藝術家當代韓國美術展覽會創辦時的宗旨是被政府組織的評選活動所忽視的大多數獨立藝術家提供一個發表作品的場地,從而為我國的美藝術注入活力。看來這個展覽會在一段時期里是達到了原定目的的
韓國的抽象藝術排斥傳統的規律與價值觀念,追求人的自由精神的直接表現。但是,抽象派藝術家的新表現方法經不起重復使用。可是這聽起來可能自相矛盾,因為既然抽象的用意是人微言輕藝術家表現人的無意識直覺的手段,那麼,由於人的基本直覺是很少改變的,重復使用同樣的方法和風格也就不可能避免。 韓國藝術家對抽象表現主義所表現出來的巨大熱情在先0年代後半期開始減退,因為他們面臨重復與缺乏靈感的困境。於是抽象派藝術家不得不竭力尋找使他們的藝術能重新獲得生氣的辦法。
1968年前後出現了新的一代藝術家,有人稱他們為「四·一九一代」,因為他們主要是在1960年一個權威主義政府隨著激烈的學生示威的發生而被推翻之後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四·一九一代藝術家開始舉辦了一些集體展覽會,其中特別重要的是兩場展覽:弘益大學畢業生組織的青年藝術家作品展覽會和漢城國立大學畢業生組織的68年當代繪畫展覽會。
這兩個展覽會差異很大,而且各自的展品中顯然都有一些不同的風格和傾向,然而參加兩個展覽會的藝術家有一個共同的思想:抵制傳統。這兩個集體還表現出一種幾何圖形抽象派的傾向。這是對國內藝術界最流行的反形式藝術的反動。從這些年輕藝術家的作品中可以看到的另一個共同傾向是他們對「隨手撿到之物」以及這種拾來之物所提供的可能性表現出濃厚興趣。
正如著名美術評論家克萊蒙特·格林伯格所指出的,抽象表現主義派的畫仍然保持著繪畫最起始的塗的性質。從詞源學觀點來說,「塑的」的「塗的」這兩個詞所表達的是對立的意義,詞源學上對這兩個詞的定義有助於理解這新一代藝術家所作的認真努力所具有的重要歷史意義,那就是反對在鼓吹消滅形式的抽象表現主義派當中流行的概念,努力在繪畫上恢復基本的形式規律。70年代初,當代韓國繪畫以重新確立形式的原始價值為著眼點,開始探索幾何圖形構圖。在這個運動中起控製作用的是1966年成立的「原始小組」。
與此同時,藝術領域其他門類的一些年輕藝術家正致力於把美術的概念擴大到欣賞各種自然物體,因為他們似乎在自然物體上發現了美的品質。他們的興趣不僅在於實現藝術形象,從某種意義上說更基本的是他們想要尋求人的意識與客觀物體的某種有意義的會合,以及人性與世界的某種成功的統一。他們力圖使美術的總概念發生改變或者使之擴大。領導這個運動的是屬於兩著名團體的藝術家,一個是「A·G小組」(韓國先鋒派藝術協會的簡稱),另一個是「S·T小組」(時空小組的簡稱),都成立於1969年。應該指出,這個擴大了的美術概念對韓國大多數藝術家說來並非完全是外來的。他們似乎認識到,這種思想追本溯源起始於傳統的對自然的看法和包括韓國文化在內的所有亞洲文化的包羅萬象的特點。韓國人在傳統上很少分別從兩個角度看人類和看自然。相反,他們總想認同於自然以及進而認同於天地萬象。
正是通過這種古老的傳統,年輕的實驗者們發現了一個可貴的藝術靈感源泉。
在具有極簡抽象派藝術傾向的單色畫中也可看出一種類似的泛自然主義哲學信仰。這類單色畫在70年代末期成為韓國繪畫的一種重要風格。這種單色結構畫往往被稱為代表定型的「簡化」概念,它們企圖避免形象和構圖所可能造成的一切錯覺。有些觀賞者可能在這些畫上看到與美國的極簡抽象派藝術有些相似。但是,可以肯定,韓國藝術家沒有那麼願意表現自己的感情。他們只是想要把壓倒一切藝術理論的萬象的基本真理形象化。
20世紀60年代以來引導韓國繪畫的主要是抽象主義,它進一步可分為抽象表現主義、幾何圖形式程式化的後期色彩抽象畫以及抽象單色畫。80年代出現了一個朝著表達具有社會影響的思想方向前進的運動,這個運動引起了一股有力的浪潮。80年代初誕生的「現實與發言小組」是這個運動開始的標志。這個運動在技巧上同包括抽象派在內的所有現代主義繪畫趨勢分道揚鑣。
這個小組的藝術家們顯然是在揭露社會弊病這個主要目標下聚集到一起的。他們選擇繪畫作為視覺語言來發表他們的意見。對年輕藝術家的這一尋求社會參與的趨勢,可以理解成為世界范圍的「新繪畫」趨勢在韓國的表現。但是在韓國近年的政治和社會環境中,這個主張所謂「藝術為群眾」的運動具有特殊的歷史意義,但是它作為藝術的價值未必值得受到普遍支持。
③ 韓國首爾大學好嗎 美術史論方向的研究生怎麼樣啊
你說的首爾大學是首爾國立大學吧,這個大學的 美術史論應該是韓國最高水準的。
弘大的美術當然也很厲害,不過強調的是現代美術及設計方面的。
美術史論當屬首爾國立大學第一。而且因為是國立大學, 學費也是私立大學的一半(甚至更便宜), 當教授們的名望和學校的名聲更強。
只是,很難進的。
希望能幫到你。
哦,我是生活在韓國的中國人,大學專業是韓語, 可以說是半個韓國通。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