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地理的學科素養

地理的學科素養

發布時間: 2020-11-23 05:59:48

1. 地理教學如何體現地理學科核心素養

在經濟快速發展、生活豐富多彩的今天,地理知識被人們廣泛的運用到生活中,是人們出行旅遊的夥伴、創造財富的指南,它的實用性很強:在美麗的校園中,它對學生知識的積累、綜合能力的形成、高尚情操的陶冶,乃至孩子的終身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如何高效的進行地理課堂教學?如何在課堂教學中踐行地理的核心素養?如何讓孩子掌握扎實的地理知識?老師倍感責任重大,作為引領者,不光要有淵博的知識,還應能全方位、多形式的傳播知識,在地理課堂教學中,創設相應的文化學習情境,讓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現代教育技術具有提供文本、圖像、動畫、聲音等信息優勢,聲情並茂的再現場景和事物,讓地理課堂富有生機活力,它能輔助教學,與教師點撥、引導相結合、讓學生在歡欣、愉悅中收獲知識,即提高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又增強了探索大自然奧秘的慾望,再憑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方法,確保課堂教學效率和學生素質的提高。

2. 高中地理老師應該具備的地理學科素養有哪些

作為一名高中地理教師不管年齡大小都應該具備以下幾項基本素質才能適應新課回標的要求。 一、答具有嶄新的教育教學理念 二、具有新型師德 三、掌握多媒體技術和計算機技術 四、具備寬厚的知識儲備 五、具備較強的調控和組織課堂的能力 六、掌握和運用多種教學模式 新課程改革能否成功,取決於教學方法是否改變,取決於我們地理教師是否能掌握和運用以下幾種教學模式: 1、引導探究教學模式 2、自學輔導教學模式 3、參與活動教學模式 4、研討式教學模式

3. 什麼是地理學科核心素養

地理學科核心素養
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實踐力
(1)人地協調觀
指人們對人類與地理環境之間關系所持的正確價值觀。人地關系是地理學科最為核心的研究主題和基本的思維視角。面對人口、資源、環境、發展問題人類社會要更好的協調好人類
活動與環境的關系。
(2)地理實踐力
指人們在考察、調查模擬實驗等地理實踐活動中所具備的行動能力和品質。野外考察與室內試驗、模擬相結合,是現代地理學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高中地理課程特有的學習方式。
具備地理實踐力有助於人們更好地在真實情境中觀察、感悟、理解地理環境,以及他與人類活動的關系,增強社會實踐能力和責任感。
(3)綜合思維
地理學科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既包括自然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等綜合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的綜合研究,也包括地貌水文氣候植被土壤人口聚落工業交通等要素之間的綜合研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決定了對地理問題的分析和對人類活動的評判必須藉助綜合思維。
將地理的綜合思維確認為地理核心素養是基於對地理學科內容和學習思維綜合性的考慮。

4. 什麼是高中地理學科的核心素養

地理學科核心素養 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

(1)人地協調觀

指人們對人類與地理環境之間關系所持的正確價值觀。人地關系是地理學科最為核心的研究主題和基本的思維視角。面對人口、資源、環境、發展問題人類社會要更好的協調好人類活動與環境的關系。

(2)地理實踐力

指人們在考察、調查模擬實驗等地理實踐活動中所具備的行動能力和品質。野外考察與室內試驗、模擬相結合,是現代地理學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高中地理課程特有的學習方式。 具備地理實踐力有助於人們更好地在真實情境中觀察、感悟、理解地理環境,以及他與人類活動的關系,增強社會實踐能力和責任感。

(3)綜合思維

地理學科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既包括自然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等綜合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的綜合研究,也包括地貌水文氣候植被土壤人口聚落工業交通等要素之間的綜合研究。

地理環境的整體性決定了對地理問題的分析和對人類活動的評判必須藉助綜合思維。 將地理的綜合思維確認為地理核心素養是基於對地理學科內容和學習思維綜合性的考慮。

(4)地理的學科素養擴展閱讀:

培養高中地理學科的核心素養的方法

1.課前教學設計培養意識的滲透

在地理教學中,要做到對地理核心素養的培養,首先需要地理教師樹立地理核心素養教育的理念,地理教師是地理教學工作的主導者,是推進地理核心素養培養進程的主力軍,也是地理教學過程的設計師,這個課前的設計對於整個地理課堂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決定的了整個課堂的培養方向和重點。

因此在課前的地理教學設計中教師首先要有培養學生地理核心素養的意識,並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來設計課堂,這樣才能有效地在教學的過程中有的放矢,培養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例如,在上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節「宇宙中的地球時」。

在設計教學時,可以滲透培養學生空間視角這一核心素養的意識,通過設計讓學生觀察和分析宇宙各星球的分布和運動規律這樣的活動以達到這一培養目的。

2.課中培養方式和學科教學內容和邏輯的結合

核心素養包括地圖技能、空間視角、綜合思維和人地觀念等多個方面,教材中的各個地理知識點都有其側重的方向,一個地理知識點往往不能兼顧核心素養的四個方面,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根據學科知識自身的特點來選擇相應的教學方式方法。

例如,在學習各類地圖時,主要側重培養學生的識圖、繪圖、用圖的地圖技能,在設計教學的時候首先應該讓學生學會利用地圖三要素區分各類不同的地圖類型、能夠繪制簡單的地形等高線圖、通過對圖的分析正確的運用地圖解決地理問題等。

另外地理的學科知識是培養學生地理核心素養的載體,在運用學科知識培養地理核心素養的時候也需要符合學科的邏輯性,使地理核心素養的培養和相應的學科邏輯相結合,有效培養出符合需要的地理核心素養。

3.課後評價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既然地理教學的大方向是培養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因此在教學評價上就要以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的發展為側重點,而不僅僅是以往的對基礎知識和基礎技能或是對三維目標的評價。

在設計時不能僅僅局限在知識的記憶,要更加關注學生對知識的遷移應用及其在解決地理問題過程中的應對能力,如在設計對地理必修一「大氣的運動—熱力環流」這一章內容的評價量表時,不能單純地設計「請繪制出熱力環流模式圖」而應該設計成「請根據熱力環流模式圖,繪制出白天和夜晚的海陸間的熱力環路模式圖」,這樣就完成了知識的遷移。

測量到了學生的綜合思維及人地觀念的核心素養。由於地理核心素養具有其內隱性,在評價時具有一定難度,所以建立可量化的對地理核心素養的評價體系和開發出信效度高的測量工具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建立了相應的評價測量工具,對教學活動中地理核心素養進行測量才能精確的把握住培養的動態以及時調整教學活動中的相應的策略。

5. 地理教師需要具備的專業素養有哪些

高中地理老師應具備以下基本素養:
一、具有嶄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地理教師必須認真領會課程標准,認真學習現代教育理念,更新教育觀念,成為既有深厚的專業知識,又懂現代教育、站在時代前沿的一代新型教師。
二、具有新型師德。良好新型的師德就是要求地理教師不但要愛崗敬業,熱愛學生,熱愛教學,熱愛地理,具有奉獻精神,而且要做學生的朋友,要能以同學的身份與學生平等交往,要充分發揚教學民主(這是新型師德的重要特徵),要尊重學生的天性,能全面地評價學生,要善於用多把評價的尺子發現學生的長處,要賞識學生。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學生的全面發展,才能使學生不但具備21世紀公民必備的地理知識和技能,而且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才能完成新課標三維一體的教學目標。
三、掌握多媒體技術和計算機技術。強調「信息技術在地理學習中的應用」是高中課程的基本理念和內容之一,例如用GIS軟體製作並輸出專題地圖,3S(GIS、GPS、RS)的應用等。目的是「營造有利於學生形成地理信息意識和能力的教學環境」,優化學生的技能結構,增強學生的現代意識和科技意識。所以教師不但要掌握多媒體技術,經常使用電化教學,而且要能使用電腦製作出高質量的課件,例如鋒面與氣旋、地球運動、洋流、大氣環流等抽象難懂專題的相關課件。
四、具備寬厚的知識儲備。地理教師必須豐富和優化自己的知識儲備,不但要有專業地理知識,而且要有比較豐富的文史知識、還應有一定的理化生知識,應不斷地學習,做到終身學習,不但要「洗腦」,而且要「充電」,不斷對自己的教育教學進行研究、反思,對自己的知識與經驗進行重組,只有這樣才能勝任地理教學,才能不斷適應新的教材變革。
五、具備較強的調控和組織課堂的能力。新教材要求師生互動式學習,探究式學習,合作式學習等,這就要求教師不斷地引導、不斷地調控、不斷地提出問題、不斷地解決問題,教師既要使課堂沿著課程要求發展,又要求有良好的探索氛圍,還要不斷地引導學生解決學習中的問題,即由過去的單一角色,轉變為多重角色(這是新課程對教師的又一挑戰)。教師必須要能勝任多種角色,必須具備學生真正接受的課堂調控和組織能力。
六、掌握和運用多種教學模式。
1、引導探究教學模式
這種模式就是教師根據學習內容,創設一個問題情境後,提出一個問題,然後師生以問題為中心,進行猜測,預想、觀察、實踐、調查、實驗並收集事實依據,最後得出結論並寫出報告。比如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這一節課的教學,教師先提出地球自轉會出現哪些現象,然後讓學生自己用地球儀、天體儀等各種教具模擬地球自轉並進行觀察、思考、分析並得出結論。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引導、促進、合作,要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和豐富的知識充實教學過程,要適時介入,要多「點火」,多運用形成性和鼓勵性評價,不斷培育探索氣氛。這比實施接受式學習要多花一些時間,但學生的發展和提高卻是多方面的,不但有量的方面,而且有質的方面。新課程難度降低了、內容減少了,更貼近學生和貼近社會,為採用探究式教學模式創造了條件。
2、自學輔導教學模式
這種模式主要適用於容易閱讀的內容,如人文地理、區域地理等。因為這部分內容以文字闡述為主而且不難理解,教師沒有必要過細指導,可以讓學生以自學為主,學生依據教師提出的教學目標和設置的問題,先自學再討論交流,中間穿插教師答疑解難以達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目的。
3、參與活動教學模式
本模式適用於實踐性較強與現實聯系密切的教學內容。充分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和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聰明才智,尊重學生的意願和天性,發展學生的個性和特長,給學生創設一個獨立學習和發展的廣闊平台。活動可以採用討論式、調查研究式、競賽式、講座式、辨析式等。新課程設計了大量的以活動性、實踐性為主的內容,如「結合實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態變化的內、外力因素」、「連續觀測半個月以上的月相,記錄並總結月相的變化規律,分析月相變化的原因」、收集「探索地外文明的資料,談談自己的看法」等。運用該教學模式需要調動校內外各種教學資源。
4、研討式教學模式
即先設計一個「真實」的問題情境,提出一個挑戰性、開放性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探究、研討、交流、得出結論,使學生在互相交流中提高思維能力、表達能力或迸發出創造的火花。如厄爾尼諾現象、拉尼娜現象及其對氣候的影響、宇宙大爆炸、恆星的演化等等。但這樣的問題不必統一學生的思想,不必有標准答案,只要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能使學生參與到「問題」中來就是成功。

6. 地理學科的核心素養有哪些

  • 地理(Geography)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環境中各種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以及它們之間相互關系的學科。「地理」一詞最早見於中國《易經》。古代的地理學主要探索關於地球形狀、大小有關的測量方法,或對已知的地區和國家進行描述。地理學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環境中各種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以及它們之間相互關系的學科。地理是一門綜合性的基礎學科。

7. 初中學生的在地理學科中應具備哪些學科素養

初中生地理不參與中考,要求不高,只要一些簡單的了解地理只是就好,比如說地圖的判讀,尤其是中國地圖和世界地圖,還有一些基本的知識。但是如果是為了高中文科做准備的話最好培養一下興趣

8. 地理學科素養是啥 地理到底帶給我們什麼

我初中、高中地理,每次都是滿分。。地理很難嗎?
我理解的:一、學會基本的生活常識,為生活服務(比如天氣、各地氣候植被特產等);二、對各地的風土人情、自然風光有所了解,有助於各地旅遊什麼的,開闊視野同時增強旅行中應對危機、迷惑時的個人技能,提高生活質量;三、對人類居住區、生活區、工業區的合理規劃;促進地區間物資流通和商品交換,促進經濟發展、拉動國民經濟增長。。。應該還有幾條,都是我自己總結,手打的

熱點內容
教師招聘考試答題技巧 發布:2025-07-09 11:50:06 瀏覽:586
高中數學教學案例範文 發布:2025-07-09 11:21:11 瀏覽:269
汪麗老師 發布:2025-07-09 11:20:21 瀏覽:982
貴陽哪個 發布:2025-07-09 10:48:16 瀏覽:993
高中歷史框架 發布:2025-07-09 10:15:25 瀏覽:76
安全座椅哪個好 發布:2025-07-09 10:10:30 瀏覽:335
幻想老師漫畫 發布:2025-07-09 07:13:31 瀏覽:900
六年級語文補充答案 發布:2025-07-09 06:19:21 瀏覽:21
保證書寫給班主任100字 發布:2025-07-09 06:00:31 瀏覽:240
南科生物 發布:2025-07-09 04:15:57 瀏覽: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