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科活動是什麼
㈠ 簡述學科課程和活動課程的區別
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認為,認識是一個「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循環上升過程。在這一過程中,認識有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兩種形式。兩種認識雖有質的不同,但不是互相分離的,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滲透的辯證統一關系。沒有感性認識的基礎,就不可能有理性的認識;沒有理性的認識,就不能了解事物的本質。理性認識可以通過概念、判斷和推理獲得,感性認識則必須親身參加社會實踐,直接接觸客觀事物才能獲得。學生在學校中的學習是一種特殊的認識活動,符合認識事物的基本規律。其中,學科課程主要是讓學生在原來具備的一定的直接經驗的基礎上,主要藉助書本知識,通過概念和推理來掌握前人留下的間接經驗,學習中獲得的間接經驗占優勢;活動課程則通過學生親身參與各類實踐活動,獲得對自然和社會事物的大量的直接經驗。活動課程與學科課程相輔相成,為給學生提供一個完整的認識過程創造了極有利的條件。
㈡ 小學 開展與學科有關的活動有哪些
㈢ 幼兒園學科活動的案例有什麼特點
更多幼教相關知識:點擊「中國幼兒教育網」即可進入 ①生活化。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需要,決定了幼兒園教育目標和內容的廣泛性,也決定了保教合一的教育教學原則。對於幼兒來講,除了認識周圍世界、啟迪其心智的學習內容以外,一些基本的生活和「做人」所需要的基本態度;和能力,如衛生習慣、生活自理能力、交往;能力等,都需要學習。但是這樣廣泛的學_習內容不可能僅僅依靠教師設計、組織的教育教學活動來完成,也不可能通過口耳相傳的方式來實現,兒童只能在生活中學習生活,在交往中學習交往。即使是認知方面的學習,也要緊密結合幼兒的生活經驗,才能被幼兒理解和接受。因此幼兒園課程具有濃厚的生活化的特徵——課程的內容來自幼兒的生活,課程實施貫穿於幼兒的每日生活。 ②游戲化。游戲符合幼兒的年齡特徵,能夠滿足幼兒的各種身心需要,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也是幼兒教育的基本原則之一。游戲從本質上來看,是幼兒自身的一種自由自發的主體性活動,對幼兒的發展有著多方面的價值。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形式,也是幼兒基本的學習方式。所以,游戲在幼兒園課程當中居於非常重要的位置。 ③活動性和直接經驗性。幼兒主要通過各種感官來認識世界。只有在獲得豐富的感性經驗的基礎上,幼兒才能理解事物,才能對事物形成相對比較抽象概括的認識。幼兒的這種具有行動性和形象性的認知方式和認知特點,使得幼兒園課程必須以幼兒主動參與的教育性活動為其基本的存在形式和構成成分。對幼兒來講,只有在活動中的學習才是有意義的學習,只有在直接經驗基礎上的學習才是理解性的學習。 ④潛在性。從本質上講,幼兒園教育是有目的、有計劃的教育過程,幼兒園課程也有明確的課程目標和基本的學習領域,但是由於幼兒身心發展和學習的特點,使得幼兒園課程不是體現在課表、教材、課堂中,而是體現在生活、游戲和其他幼兒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中。雖然怎樣創設環境,怎樣支持幼兒的探索學習,都是教師根據幼兒園課程的目的、內容要求精心設計的,但這些內容、目的和要求僅僅存在於教師的意識和行動中,幼兒並不能清楚地認識到。幼兒感受到的更多的是環境、活動、材料和教師的行為,而不是教育者的教育目的和期望。也就是說,幼兒園課程蘊含在環境、材料、活動和教師的行為中,潛移默化地對幼兒起作用。 更多幼教相關知識:點擊「中國幼兒教育網」即可進入
㈣ 中學學科活動成果是什麼
一、課程理念
1、基於學校育人目標和十二條特質培養要求, 建設多層次的學科活動平台, 提升學生學科學術素養,培養學生深度研究能力。
2、通過活動課程,讓學生了解學科前沿、學科與生活的關系,感受學科知識應用價值,體驗學科學術研究過程,從中發現自我潛能和優勢,實現從興趣向志趣的進階。
3、基於提升學科組建設品質的要求,建設不同層次的學科活動課程,提升學科對學生的影響力。
二、課程結構
我校學科學術活動課程包括致力於培養學生深度研究能力的「高端型學科學術活動課程」、致力於提升學生學科學術素養的「基礎型學科活動課程」兩大類。
(一)高端型學科學術活動課程
1、由教師參與指導的高端學術活動課程。
(1)學科奧林匹克競賽
l 我校主要致力於7項比賽:數學、物理、化學、生物、計算機、天文與語言學。
l 前5項賽事即「五大學科聯賽」,符合教育部的高校保送與降分政策。
l 相關賽事實行主教練負責制。
(2)部分國際邀請賽與國際學術交流活動
2、其它類國家、省、市級學科競賽
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提高學生學科興趣,豐富學生成長經歷。
(二)基礎型學科活動課程
由各學科組負責實施的面向全體學生的學科活動,用以提升學生學科學術素養。
㈤ 試述學科課程與活動課程的區別和聯系
(1)從目的上講,學科課程主要向學生傳遞人類長期創造和積累起來的種族經驗的精華,活動課程則主要讓學生獲得包括直接經驗和直接感知的新信息在內的個體教育性經驗。(2)從編排方式上講,學科課程重視學科知識邏輯的系統性,活動課程則強調各種有教育意義的學生活動的系統性。(3)從教學方式上講,學科課程主要是以教師為主導去認識人類種族經驗,而活動課程主要以學生自主的實踐交往為主獲取直接經驗。(4)在評價方面,學科課程強調終結性評價,側重考查學生學習的結果,而活動課程則重視過程性評價,側重考查學生學習的過程。
㈥ 學科課程和活動課程的本質區別
1、內容不同
①學科課程以文化遺產為基礎組織傳統的課程;
②活動課程以兒童從事某種活動的興趣和動機為中心組織課程。
2、來源不同
①學科課程有悠久的歷史,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和古希臘的七藝,而文藝復興後逐步形成近代學校的網路全書風格;
②活動課程的思想可以溯源到法國自然主義教育思想家盧梭,而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的杜威和克伯屈發揚了這一思想。
3、意義不同
①學科課程的主導價值在於通過課程讓學生掌握、傳遞和發展人類系統的文化遺產;
②活動課程的主要價值在於讓學生活動,獲得對現實世界的直接經驗和真實體驗。
㈦ 學科活動意義
學科活動意義:
一、 二十一世紀的競爭是綜合型人才的競爭,而面對中國入世,世界一體化進程的加快,作為跨世紀的新一代大學生,更需要抓住在校的黃金時間,豐富自身的課餘生活,鍛煉自己的能力,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展現當代大學生的自身素質,加強新時期我們大學生自身素質建設以便將來能夠更好的面對社會的挑戰,適應當今社會的人才需求。
二、 希望通過這次學科推廣活動,來豐富我們課餘生活,增強我們創業能力,提高團隊的凝聚力,鍛煉自身能力,培養創業思維,增強團隊成員的交流溝通能力,培養大學生的創業熱情。同時通過這次活動讓大家更好的了解校園市場,明確自己未來的職業發展方向,同時培養大家處理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 另外,通過這次學科活動我們吸引更多的大學生來關注我們的通用軟技能,並在校園生活中的到很好的鍛煉,是大學期間做到了理論和實踐的相結合,把自己培養成一個全面的大學生,走好大學到社會的這個過渡階段。
四、 還有我們通過這次學科活動,來宣傳一種校園寢室生活文化,大家離開父母,沒有人再來幫助我們打理我們的日常生活,通過這次活動,我們讓大學生在校期間學會照顧自己,把寢室當成自己的另一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