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經典文言文大全

經典文言文大全

發布時間: 2020-11-23 06:42:52

❶ 10個比較短的經典文言文什麼

1、《執竿入城》 三國魏 邯鄲淳

魯有執長竿入城門者,初豎執之,不可入,橫執之,亦不可入,計無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聖人,但見事多矣,何不以鋸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2、《刻舟求劍》 漢 劉向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3、《葉公好龍》 漢 劉向

葉公好龍,室中雕文盡以為龍。於是天龍聞而下之,窺頭於牖,拖尾於堂。葉公見之, 棄而還走,失其魂魄,五神無主。是葉公非好龍也,夫似龍而非龍也。

4、《鄭人買履》 戰國 韓非

鄭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試之以足?」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5、《自相矛盾 》 戰國 韓非

楚人有賣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6、《守株待兔》 戰國 韓非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 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得得,而身為宋國笑。

7、《畫蛇添足》 漢 劉向

楚有祠者,賜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謂曰:「數人飲之不足,一人飲之有餘。請畫地為蛇,先成者飲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飲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畫蛇曰:「我能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奪取卮曰:「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遂飲其酒。為蛇足者,終亡其酒。

8、《狐假虎威》 <戰國策>

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狐曰:『子無敢食我也!天地使我長百獸。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為不信,吾為子先行,子隨吾後,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獸見之皆走。虎不知獸畏已而走也,以為畏狐也。

9、《北冥有魚》 <莊子>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10、《士別三日》 <三國志>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便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11、《不恥下問》 <孔子>

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12、《高山流水》 <列子>

蜀僧抱綠綺,西下峨嵋峰。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客心洗流水,余響入霜鍾。不覺碧山暮,秋雲暗幾重。

13、《鑿壁借光》 漢 葛洪

匡衡勤學而燭,鄰居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發書映光而讀之。邑人大姓文不識,家富多書,衡乃與其佣作而不求償。主人怪問衡,衡曰:「願得主人書遍讀之。」主人感嘆,資給以書,遂成大學。

14、《曾子殺彘》 <曾子>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女還,顧反為女殺彘。」妻適市來,曾子欲捕彘殺之。妻止之曰:「特與嬰兒戲耳。」曾子曰:「嬰兒非與戲也。嬰兒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學者也,聽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15、《黃粱一夢》 <枕中記>

開成七年,有盧生名英,字萃之。於邯鄲逆旅,遇道者呂翁,生言下甚自嘆困窮,翁乃取囊中枕授之。曰:『子枕吾此枕,當令子榮顯適意!』時主人方蒸黍,生俛首就之,夢入枕中,遂至其家,數月,娶清河崔氏女為妻,女容甚麗,生資愈厚,生大悅!於是旋舉進士,累官舍人,遷節度使,大破戎虜,為相十餘年,子五人皆仕宦,孫十餘人,其姻媾皆天下望族,年逾八十而卒。及醒,蒸黍尚未熟。怪曰:『豈其夢耶?』翁笑曰:『人生之適,亦如是耳!』生撫然良久,稽首拜謝而去。」經此黃粱一夢,盧生大澈大悟,不思上京赴考,反入山修道去也。

❷ 經典文言文

清能有容,仁能善斷,明不傷察,直不過矯,是謂蜜餞不甜、海味不咸,才是懿德。

摘自《菜根譚·概論》

《菜根譚》是明代還初道人洪應明收集編著的一部論述修養、人生、處世、出世的語錄世集。

上述那段話的意思是:
清廉純潔而又有能容忍不廉的雅量; 心地仁慈而又有能明察善斷的智慧; 心靈睿智而又有不刻薄苛求的氣度; 性情剛直而又有不矯枉過正的胸襟。這種道理就像蜜餞雖然浸在糖里卻不過分的甜,海產的魚蝦雖然腌在缸里卻不過分的咸,一個人要能把持住這種不偏不倚的尺度才算是為人處事的美德。

❸ 經典文言文

去找本《古文觀止》吧,多是經典篇章。中學課本中的古文多出自此書。

卷一
周文篇次 篇目 出處 一 鄭伯克段於鄢 左傳 二 周鄭交質 左傳 三 石碏諫寵州吁 左傳 四 臧僖伯諫觀魚 左傳 五 鄭庄公戒飭守臣 左傳 六 臧哀伯諫納郜鼎 左傳 七 季梁諫追楚師 左傳 八 曹劌論戰 左傳 九 齊桓公伐楚盟屈完 左傳 十 宮之奇諫假道 左傳 十一 齊桓下拜受胙 左傳 十二 陰飴甥對秦伯 左傳 十三 子魚論戰 左傳 十四 寺人披見文公 左傳 十五 介之推不言祿 左傳 十六 展喜犒師 左傳 十七 燭之武退秦師 左傳 十八 蹇叔哭師 左傳
卷二
周文篇次 篇目 出處 一 鄭子家告趙宣子 左傳 二 王孫滿對楚子 左傳 三 齊國佐不辱命 左傳 四 楚歸晉知罃 左傳 五 呂相絕秦 左傳 六 駒支不屈於晉 左傳 七 祁奚請免叔向 左傳 八 子產告范宣子輕幣 左傳 九 晏子不死君難 左傳 十 季札觀周樂 左傳 十一 子產壞晉館垣 左傳 十二 子產論尹何為邑 左傳 十三 子產卻楚逆女以兵 左傳 十四 子革對靈王 左傳 十五 子產論政寬猛 左傳 十六 吳許越成 左傳
卷三
周文篇次 篇目 出處 一 祭公諫征犬戎 國語 二 召公諫厲王止謗 國語 三 襄王不許請隧 國語 四 單子知陳必亡 國語 五 展禽論祀爰居 國語 六 里隔斷罟匡君 國語 七 敬姜論勞逸 國語 八 叔向賀貧 國語 九 王孫圉論楚寶 國語 十 諸稽郢形成於吳 國語 十一 申胥諫許越成 國語 十二 春王正月 公羊傳 十三 宋人及楚人平 公羊傳 十四 吳子使札來聘 公羊傳 十五 鄭伯克段於鄢 穀梁傳 十六 虞師晉師滅夏陽 穀梁傳 十七 晉獻公殺世子申生 禮記 檀弓 十八 曾子易簀 禮記 檀弓 十九 有子之言似夫子 禮記 檀弓 二十 公子重耳對秦客 禮記 檀弓 二十一 杜簣揚觶 禮記 檀弓 二十二 晉獻文子成室 禮記 檀弓
卷四
戰國文篇次 篇目 出處 一 蘇秦以連橫說秦 戰國策 二 司馬錯論伐蜀 戰國策 三 范雎說秦王 戰國策 四 鄒忌諷齊王納諫 戰國策 五 顏斶說秦王 戰國策 六 馮諼客孟嘗君 戰國策 七 趙威後問齊使 戰國策 八 庄辛論幸臣 戰國策 九 觸詟說趙太後 戰國策 十 魯仲連義不帝秦 戰國策 十一 魯共公擇言 戰國策 十二 唐雎說信陵君 戰國策 十三 唐雎不辱使命 戰國策 十四 樂毅報燕王書 戰國策 十五 李斯諫逐客書 李斯 十六 卜居 屈原 十七 宋玉對楚王問 宋玉
卷五
漢文篇次 篇目 出處 一 五帝本紀贊 史記 二 項羽本紀贊 史記 三 秦楚之際月表 史記 四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史記 五 孔子世家贊 史記 六 外戚世家序 史記 七 伯夷列傳 史記 八 管晏列傳 史記 九 屈原列傳 史記 十 酷吏列傳序 史記 十一 游俠列傳序 史記 十二 滑稽列傳 史記 十三 貨殖列傳序 史記 十四 太史公自序 史記 十五 報任少卿書 司馬遷
卷六
漢文篇次 篇目 出處 一 高帝求賢詔 漢高祖 二 文帝議佐百姓詔 漢文帝 三 景帝令二千石修職詔 漢景帝 四 武帝求茂才異等詔 漢武帝 五 過秦論上 賈誼 六 治安策一 賈誼 七 論貴粟疏 晁錯 八 獄中上樑王書 鄒陽 九 上書諫獵 司馬相如 十 答蘇武書 李陵 十一 尚德緩刑書 路溫舒 十二 報孫會宗書 楊惲 十三 光武帝臨淄勞耿弇 漢光武帝 十四 戒兄子嚴敦書 馬援 十五 前出師表 諸葛亮 十六 後出師表 諸葛亮
卷七
六朝唐文篇次 篇目 出處 一 陳情表 李密 二 蘭亭集序 王羲之 三 歸去來兮辭 陶淵明 四 桃花源記 陶淵明 五 五柳先生傳 陶淵明 六 北山移文 孔稚珪 七 諫太宗十思疏 魏徵 八 為徐敬業討武曌檄 駱賓王 九 滕王閣序 王勃 十 與韓荊州書 李白 十一 春夜宴桃李園序 李白 十二 弔古戰場文 李華 十三 陋室銘 劉禹錫 十四 阿房宮賦 杜牧 十五 原道 韓愈 十六 原毀 韓愈 十七 獲麟解 韓愈 十八 雜說一 韓愈 十九 雜說四 韓愈
卷八
唐文篇次 篇目 出處 一 師說 韓愈 二 進學解 韓愈 三 圬者王承福傳 韓愈 四 諱辯 韓愈 五 爭臣論 韓愈 六 後十九日復上宰相書 韓愈 七 後廿九日復上宰相書 韓愈 八 與於襄陽書 韓愈 九 與陳給事書 韓愈 十 應科目時與人書 韓愈 十一 送孟東野序 韓愈 十二 送李願歸盤谷序 韓愈 十三 送董邵南序 韓愈 十四 送楊少尹序 韓愈 十五 送石處士序 韓愈 十六 送溫處士赴河陽軍序 韓愈 十七 祭十二郎文 韓愈 十八 祭鱷魚文 韓愈 十九 柳子厚墓誌銘 韓愈
卷九
唐宋文 柳宗元 1、駁復仇議 2、桐葉封弟辯 3、箕子碑 4、捕蛇者說
5、種樹郭橐駝傳 6、梓人傳 7、愚溪詩序 8、永州韋使君新堂記 9、鈷鉧沄西小丘記
10、小石城山記 11、賀進士王參元失火書 王禹偁 1、待漏院記 2、黃岡竹樓記
李格非 書《洛陽名園記》後 范仲淹 1、嚴先生祠堂記 2、岳陽樓記
司馬光 諫院題名記 錢公輔 義田記 李覯
袁州州學記 歐陽修 1、朋黨論 2、縱囚論 3、釋秘演詩集序

卷十
宋文 歐陽修 1、梅聖俞詩集序 2、送楊寘序 3、五代史伶官傳序 4、五代史宦官傳序 5、相州晝錦堂記
6、豐樂亭記 7、醉翁亭記 8、秋聲賦 9、祭石曼卿文 10、瀧岡阡表

蘇洵 1、管仲論 2、辨奸論 3、心術 4、張益州畫像記

蘇軾 1、刑賞忠厚之至論 2、范增論 3、留侯論 4、賈誼論 5、晁錯論

卷十一
宋文 蘇軾 1、上梅直講書 2、喜雨亭記 3、凌虛台記 4、超然台記
5、放鶴亭記 6、石鍾山記 7、潮洲韓文公廟碑 8、乞校正陸贄奏議進御剳子 9、前赤壁賦
10、後赤壁賦 11、三槐堂銘 12、方山子傳 蘇轍 1、六國論
2、上樞密韓太尉書 3、黃州快哉亭記 曾鞏 1、寄歐陽舍人書 2、贈黎安二生序
王安石 1、讀孟嘗君傳 2、同學一首別子固 3、游褒禪山記 4、泰州海陵縣主簿許君墓誌銘

卷十二
明文 宋濂 1、送天台陳庭學序 2、閱江樓記 劉基 1、司馬季主論卜 2、賣柑者言
方孝孺 1、深慮論 2、豫讓論 王鏊 親政篇 王守仁 1、尊經閣記
2、象祠記 3、瘞旅文 唐順之 信陵君救趙論 宗臣 報劉一丈書 歸有光 1、吳山圖記
2、滄浪亭記 茅坤 青霞先生文集序 王世貞 藺相如完璧歸趙論 袁宏道 徐文長傳 張溥 五人墓碑記

❹ 經典古詩詞合集或者文言文30篇有哪些

經典古詩詞合集或者文言文30篇:

1、唐·杜甫《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2、宋·蘇軾《蝶戀花 》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里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里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3、宋·蘇軾《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崗。

4、宋·蘇軾《密州出獵》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5、唐·李煜《相見歡》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 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6、唐·李煜《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7、宋·辛棄疾《破陣子》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發生!

8、宋·辛棄疾《南鄉子·登北固亭懷古》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9、宋·辛棄疾《青玉案》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網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10、宋·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11、宋·李清照《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12、宋·李清照《醉花陰》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13、宋·李清照《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14、宋·李清照《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15、宋·秦觀《鵲橋仙》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16、宋·楊萬里《閑居初夏午睡起·其一》

梅子留酸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

17、唐·李白《行路難》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18、唐·李白《將進酒》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鍾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19、宋·周敦頤《愛蓮說》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20、民國·李叔同《送別》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壺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難得是歡聚,惟有別離多。

21、明·楊慎《臨江仙》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22、幕遮宋·范仲淹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23、唐·劉禹錫《浪淘沙》

莫道讒言如浪深,莫言遷客似沙沉。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

24、唐·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25、蜀相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26、魏·曹操《觀滄海》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

洪波湧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27、魏·曹操《龜雖壽》

神龜雖壽,猷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壯心不已。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28、南宋·文天祥《過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9、明·於謙《石灰吟》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30、東晉·陶淵明《飲酒》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 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❺ 經典的文言文句子

滿江紅 岳飛

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
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
八千里路雲和月。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
臣子恨,何時滅!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志飢餐胡虜肉,
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1.與天地兮比壽,與日月兮齊光——戰國.楚.屈原《涉江》
2.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戰國.屈原.《離騷》
3.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戰國.屈原《漁夫》
4.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屈原《離騷》
5.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三國.魏.曹操《龜雖壽》
6.健兒須快馬,快馬須健兒——北朝民歌.《折楊柳歌辭》
7.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晉.陶淵明《讀山海經十三首》
8.直如朱絲繩,清如玉壺冰——南朝.宋.鮑照《代白頭吟》
9.疾風知勁草,板盪識誠臣——唐.李世民《賜蕭禹》
10.願君學長松,慎勿作桃李——唐.李白《贈韋侍御黃活裳二首》
11.時窮節乃現,一一垂丹青——宋.文天祥《正氣歌》
12.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宋.李清照《絕句》(《烏江》)
13.長安何處在,只在馬蹄下——唐.岑參《憶長安曲二章寄龐催》
14.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滿天——唐.劉禹錫《酬樂天詠志見示》
15.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唐.李白《行路難》
16.少年心事當拂雲——唐.李賀《致酒行》
17.一片冰心在玉壺——唐.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18.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唐.李白《行路難》
19.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唐.李白《將進酒》
20.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唐.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
21.新松恨不高千尺,惡竹應須斬萬竿——唐.杜甫《將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嚴鄭公》
22.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唐.劉禹錫《浪淘沙》
23.時人莫小池中水,淺處不妨有卧龍——唐.竇庠《醉中贈符載》
24.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宋.鄭思肖《畫菊》
25.立志欲堅不欲銳,成功在久不在速——宋.張孝祥《論治體札子.甲申二月九日》
26.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過零丁洋》
27.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間——明.於謙《石灰吟》
28.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元.王冕《墨梅》
29.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清.鄭燮《竹石》
30.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清.龔自珍《己亥雜詩》
31.濁酒難銷憂國淚,救時應仗出群才——清.秋瑾《黃海舟中日人索句並見日俄戰爭地圖》

❻ 人的一生必讀的經典古文名篇合集

1.陋室銘劉禹錫(唐)字夢得《劉夢得文集》
2.馬說韓愈(唐)字退之《昌黎先生集》
3.師說韓愈(唐)
4.愛蓮說周敦頤(北宋)字茂叔《周元公集》
5.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孫丑》(戰國)名軻字子輿
6.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孟子•告子》
7.魚我所欲也《孟子》
8.勸學《荀子》(戰國)名況
9.問說劉開(清)字明東、方來號孟塗
10. 前赤壁賦蘇軾(北宋)字子瞻號東坡居士
11.後赤壁賦蘇軾

❼ 經典絕美的文言文

《蘭亭集序》

晉·王羲之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怏(同「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雲:「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背景】公元353年4月22日(晉永和九年三月初三日),時任會稽內史的王羲之與友人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人在會稽山陰的蘭亭雅集,飲酒賦詩。

與會者將詩作抄錄成集,大家公推此次聚會的召集人,德高望重的王羲之寫一序文,記錄這次雅集,即《蘭亭集序》。

【評價】《蘭亭集序》其文情致高曠,筆情絕俗,讀來,如親臨盛會。

【名家點評】金聖嘆《天下才子必讀書》:此文一意反復生死之事甚疾,現前好景可念,更不許順口說有妙理妙語,真古今第一情種也。

《桃花源記》

晉·陶淵明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雲:「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

【評價】陶淵明給中國人造了一個精神永鄉,在這里,生活安寧平和,沒有爭斗,沒有煩惱,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人人嚮往的地方。

本文語言生動簡練、雋永,看似輕描淡寫,安寧詳和的生活場景歷歷在目,讓人神往。「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是浪漫的生活入口。

《歸去來兮辭》(並序)

晉·陶淵明

余家貧,耕植不足以自給。幼稚盈室,瓶無儲粟,生生所資,未見其術。親故多勸余為長吏,脫然有懷,求之靡途。會有四方之事,諸侯以惠愛為德,家叔以余貧苦,遂見用於小邑。於時風波未靜,心憚遠役,彭澤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歸歟之情。何則?質性自然,非矯厲所得。飢凍雖切,違己交病。嘗從人事,皆口腹自役。於是悵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猶望一稔,當斂裳宵逝。尋程氏妹喪於武昌,情在駿奔,自免去職。仲秋至冬,在官八十餘日。因事順心,命篇曰《歸去來兮》。乙巳歲十一月也。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舟遙遙以輕颺,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載欣載奔。僮僕歡迎,稚子候門。三徑就荒,松菊猶存。攜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

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游。世與我而相違,復駕言兮焉求?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農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於西疇。或命巾車,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丘。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內復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胡為乎遑遑欲何之?富貴非吾願,帝鄉不可期。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

【評價】這是陶淵明脫離仕途回歸田園的宣言,文章感情真摯,語言樸素,音節諧美,有如天籟,呈現出一種天然真色之美。陶淵明直抒胸臆,不假塗飾,而自然純真可親。

作品通過描寫具體的景物和活動,作者創造出一種寧靜恬適、樂天自然的意境,語言樸素,辭意暢達,匠心獨運而又通脫自然,感情真摯,意境深遠,有很強的感染力。

❽ 有哪些經典的文言文句子

  •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 言必信,行必果。

  • 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❾ 中國十大最著名的古代文言文作品是哪些

出師表,送東陽馬生序,陋室銘,木蘭辭,將進酒,小石潭記,

熱點內容
幻想老師漫畫 發布:2025-07-09 07:13:31 瀏覽:900
六年級語文補充答案 發布:2025-07-09 06:19:21 瀏覽:21
保證書寫給班主任100字 發布:2025-07-09 06:00:31 瀏覽:240
南科生物 發布:2025-07-09 04:15:57 瀏覽:993
蹲踞式跳遠教學反思 發布:2025-07-09 03:09:33 瀏覽:84
高中歷史嶽麓 發布:2025-07-09 02:45:51 瀏覽:353
新開的英語 發布:2025-07-09 01:27:47 瀏覽:276
物理實驗教師 發布:2025-07-09 00:46:01 瀏覽:21
怎麼刪除朋友圈 發布:2025-07-09 00:19:21 瀏覽:154
包鋼股份歷史 發布:2025-07-08 22:01:23 瀏覽: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