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世界傳統醫學科學院
1. 醫學工作者或者留美人士是否知道,美國有沒有「美國世界傳統醫學科學院」這樣一個單位
肯定是假的,美國的官方網上查詢根本沒有這樣的一個單位,就是假的,始作俑者是一個叫麻仲學的,其實根本就不用查詢,一看就是假的
1,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哪有什麼傳統醫學呀?再說了,傳統醫學沒有納入任何醫學院校招生范圍,別說博士,就是學士都沒有。。。
2,想想很多都是江湖郎中,百分之九十都是農村走街串巷的,挖草葯的,務農的,怎麼可能成了博士呢?難道傳統醫學招生只找農村農民與農村衛生室赤腳醫生嗎?
3,我們看了很多這樣的博士證,就是一張某某博士,沒有學制,沒有註明培養,也沒有博士答辯,就成了博士了?
2. 中醫學能得到學理上的合法性辯護嗎_重估中國傳統醫學的科學價值
專論 中醫學能得到學理上的合法性辯護嗎? 重估中國傳統醫學的科學價值程 偉 摘要: 醫學並不簡單地就是自然科學。醫學的方法是綜合的, 利用其他任何科學的成就。中醫是經驗醫學, 而且主要是臨床醫學。在廣義的科學概念下, 可以說中醫是科學。中醫基本理論沒有根本改變其自然哲學形態, 評價中醫葯學應主要著眼於其實踐活動, 也不可忽視中醫葯學理論與實踐的復雜關系。關注中醫葯學可以啟發我們, 知識的發展可能以多元、曲折的方式進行, 重估中醫葯學價值既可以對醫療實踐也可以對科學發展做出某種貢獻。關鍵詞: 科學, 醫學, 中醫葯學中圖分類號: R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2- 0772( 2007) 04- 0001- 03 Could TCM Get the Lawful Vindication on the Theory? Evaluate the scientif ic value of TCM CHENG Wei . Heilongj iang Uni ver sity of Tr 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r bin 150040, China Abstract: Medicine is not simply a natural science, and medical methods synthetically utilize other scientific achievements. TCM is not only empirical medicine but also clinical medicine. We may say TCM is a science in the w ider concept of science. T he basic theo ry of TCM can not change its natural philosophy form essentially, so we should evaluate the TCM to its aspect of medical pr actice, and not ignore the complicated relations between theory of TCM and practice of TCM. Focusing on the T CM can enlighten us that knowledge may develope in the polyphyletic and labyrinthian way, and r eevaluating the value of TCM can contr ibute to the medical pract ic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Key Words: science, medicine, T 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TCM) 歌德說: 凡是值得思考的事情, 沒有不是被人思考過的; 我們必須做的只是試圖重新加以思考而已。 隨著國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識的提升, 隨著現代醫學實踐中諸多問題的暴露和全球性回歸自然的呼聲高漲, 傳統醫葯的特色優勢備受關注; 更隨著中國經濟、社會迅速發展, 國力不斷增強, 國際地位日益提高, 國際影響不斷擴大, 中國傳統醫學與中國文化一起加快了走向世界的步伐。然而, 與此同時, 對中醫學從理論到實踐的質疑、否定的聲音, 依然不絕於耳。拋開這些非議中的無知與非理性的因素不談, 諸多質疑仍然集中於 中醫是否科學 , 即是說, 中醫學的學理上的 合法性 , 尚未完全確立。在新的歷史條件下, 如何超越前賢, 澄清認識, 是學術界一項艱巨的任務。 1 艱難的辯護從西方醫學進入中國開始, 對中醫學的合法性亦即是否科學的質疑之聲時強時弱, 從未間斷, 最初是中醫界, 而後擴大到中醫界之外, 為中醫葯學學術合法性辯護的策略也在逐步調整。最初, 在西方科學的強大壓力下, 中醫界實際上採取的是相對低調的守勢, 注重強調中西醫體系不同, 以及中醫特有的臨床療效優勢; 其後, 爭取到了 政治上 的合法、平等地位, 在政府政策的保護下, 從教育到研究開始了積極的現代化努力, 即所謂 努力發掘, 加以提高 。但在建國後幾十年的中西醫結合與中醫現代化的進程中, 標志性成就數量有限, 且評價不一; 而中醫醫療陣地在現代醫學的迅速擴張中, 相 黑龍江中醫葯大學 黑龍江哈爾濱 150040 對縮小; 與此相應, 真正依靠中醫葯的服務能力也在削弱, 特色優勢未能充分發揮。中醫臨床人才隊伍也呈現出萎縮、異化的趨向。然而, 現代醫學的某種局限及其在醫療實踐中的諸多弊端的日益顯現, 使傳統醫葯的特色優勢在全球性回歸自然的呼聲中備受關注。因此, 盡管中醫葯界已經面臨諸多問題, 帶有很強優越感的自我辯護日益樂觀起來。不過, 與此平行的是, 對中醫科學性的更加激烈的質疑和中醫事業今不如昔的擔憂。基於中醫學在民族繁衍的歷史上的貢獻的歷史的合法性辯護, 基於中醫學在當今醫療衛生體系中的作用的現實的合法性辯護, 以及基於國際上認可程度逐步提高的外在認同的合法性辯護, 還不能等同於學理合法性上的確認。 2 科學的 詞性 實際上, 中醫葯現代化的追求進程也是對學理合法性的追問過程, 追問合法性的法庭一直在尋求著某種判據, 隨著認識的深化, 問題復雜性的逐步被揭示, 人們開始思考, 這個被稱作科學的法庭自身的合法性是否也可以受到質疑。科學, 並非一個簡單的概念。作為名詞, 它指稱著人類的知識體系; 作為動詞, 它指稱著人類探索世界的活動; 作為形容詞, 它幾乎成了真理的化身。審視中醫學的合法性, 有必要審慎地考慮, 科學究竟是什麼? 戴維 林德伯格曾說: 歷史學家需要對 科學 下一個相當寬泛的定義, 這個 科學 的定義將允許歷史學家對范圍廣泛的實踐及其基於的信念進行研究, 並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現代科學事業。我們所需要的科學概念應是寬泛的, 具有包容性的, 而不是狹義的, 具有排斥醫學與哲學( 人文社會醫學版) 2007 年4 月第28 卷第4 期總第330 期 Medicineand Philosophy( Humanistic & Social Medicine Edition) , Apr 2007, Vol. 28, No. 4, Total No. 330 1 性的。同時, 我們還要注意, 我們追溯的歷史年代越久遠, 所需的科學概念就越寬泛 [ 1] 。也有人提出, 中醫自我辯護的策略可以是多樣的。首先應該與現代科學相結合, 特別是與現代最新的非線性科學、復雜性科學相結合, 用西方科學的話語來論證中醫葯的效率性、可操作性; 另外一種辯護方案, 則是回到科學的源頭了, 對科學重新進行說明, 以此來論證中醫的科學地位。即重新考慮什麼是科學, 再從一種新的科學觀來看看中醫的意義 [ 2] 。愛因斯坦的科學概念就是很寬容的: 對於科學, 就我們的目的來說, 不妨把它定義為: 尋求我們感覺經驗之間規律性關系的有條理的思想。 可以認為, 在廣義的科學概念下, 中醫學可以是 科學 大家庭中的一員, 它是以一定經驗為基礎的關於自然界的一個方面 ( 部分) 的系統化的知識體系。它整合了大量的臨床實踐經驗, 含有豐富的真理性知識。然而, 中醫學的實踐基礎主要是經驗, 所以它又是經驗醫學。 3 醫學與科學我們是否認為醫學( 實際上或潛在的) 是一門科學肯定會影響我們就制定研究計劃、滿足社會需要和指導臨床實踐等方面做出的決定。然而, 醫學並不簡單地就是自然科學。醫學是科學還是技藝問題, 不能做非此即彼的解決。關於這一問題國內外學者都有較為深入的討論, 尤其是國外學者的一些經典性的論述值得我們關注。醫學作為一個龐大的應用學科有如下特點: 醫學的目的是診治防控疾病, 維護健康。醫學的對象是人, 單個人或具體的人群都有個體化的特點; 醫學的方法是綜合的, 利用其他任何科學的成就, 數學、自然、人文、工程技術 [ 3] 。對醫學知識的結構加以分析可以使我們清楚地認識到醫學與科學的異同。瓦托夫斯基認為, 醫學是一個獨特的異質綜合體, 多門學科和多種實踐在其中交叉。自然科學、數學、工程學、社會科學和行為科學以理論的方式或應用的方式組成醫學的各個方面。對醫學知識的性質的考慮有助於人們認識到, 人類知識的發展不是線性的, 人類的理性也不是在物理科學的理想模型之中達到他的頂點或最高階段。知識的發展可能以多元的、曲折的方式進行, 而醫學由於它的思想和實踐十分復雜, 由於它的理論目的和實際目的的結合, 由於它的科學解釋和臨床實踐的獨特結合, 可以豐富我們的認識論 [ 3] 。醫學包含著使用科學特有的實驗方法和技術建立一般理論的研究, 醫學使用從科學借用來的並且部分通過臨床研究確立的概念和概括。解釋要求理論和定理, 而醫學是否有自己的理論和定理是全然不清楚的。醫學十分可能有它自己的基本概念, 用以解釋其他一切。盡管這些概念本身不能還原為生物化學或物理學的基礎 [ 3] 。也許我們可以通過對中醫理論的了解, 更深入地思考此類問題。醫學與科學的區別還在於: ( 1) 目的不同( 決定什麼算醫學實踐的是促進健康的目的) , 醫學的基本內在目的不同於科學的基本內在目的; ( 2) 成功的標准不同, 醫學成功的標準是促進健康的工具上的或使用上的成功; ( 3) 醫學實踐有它固有的道德方面。由此可見, 簡單地以科學或不科學來斷定一個醫學體系的價值難免失於武斷。 4 臨床醫學與中醫學中醫是經驗醫學, 其實踐基礎主要是經驗, 這是相對於近代科學的實驗基礎而言。實驗科學靠數據來說明現象間的聯系, 而經驗醫學對經驗現象的說明就不能不依賴某種理論建立其邏輯結構。中醫理論的構成由於多種不同層次的學說重重套疊而十分復雜, 評價中醫學的價值應當主要著眼於其臨床實踐領域。中醫學辨證論治的特色與個體化診療密切相關, 而因其缺乏規范標准和難於重復再現又每每遭人詬病。實際上, 規范、標准、可重復並非臨床醫學的全部, 臨床醫學尚不完全是科學。每一個病人都是因果鏈上的一個獨特的個別的結。概括是從個體的表現中引出的, 個體是許多影響的產物, 許多側面的合成物。當一個人是個體時, 變數很多, 使得其歷史和初始條件的許多影響復雜得難以置信, 以至不能確定。臨床醫學原則上不同於科學在於醫學有必然的可錯性。可錯性的根據是每一個個別的病人都具有獨一無二性, 因此做出錯誤的預見幾乎不可避免。這是由於歷史和變數無比復雜所致, 可錯性是必然的。在此, 對中醫的個體化診療的苛求是脫離實際的。而且, 臨床檢驗和治療干預都是實驗性的。臨床醫學的每一個經驗方面在某一時候是實驗的。在完整的人體這個層次上醫生是實驗者。臨床醫學的進展取決於病床邊和手術室中的經驗。這些地方是醫生的獨特的實驗室。並不是說他不利用理化、解剖實驗室的成果。臨床醫學不可能是完全科學的; 實際上, 臨床科學不僅是醫學科學的應用, 而且對與醫學科學一詞相應的理論和知識總體的擴大也是重要的。唯有臨床醫生是對獲得人體中發生的現象進行科學研究的人, 對這些現象的研究不限於被動的觀察 [ 3] 。正因如此, 早已有學者指出, 中醫學理論的助發現作用是非常值得重視的。此外, 醫學中的技術也是在演變的。巴斯德、科赫之前, 醫學的進步主要是靠技術發明。許多重要發明是用經驗的方法獲得的, 而不是從醫學的理論基礎推導出來的。科學關心的是知識, 技術關心的是能力。臨床醫學是一種成功地吸收了許多技術成就的手藝技能。事實上, 直到19 世紀中葉, 科學和技術是分開發展的, 技術的進展多數不是由於應用了科學知識, 而是由於有實際經驗的人的發現和發明取得的。而技術變化加速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建立了科學與技術之間的密切聯系, 那隻是後來的事了。所以, 沒有實驗科學的醫學也未必會驟然中斷了它的生命力。 5 理性地看待中醫理論 ( 下轉第16 頁) 醫學與哲學( 人文社會醫學版) 2007 年4 月第28 卷第4 期總第330 期 2 Medicine and Philosophy( Humanistic & Social MedicineEdition), Apr 2007, Vol. 28, No. 4, Total No. 330 高的上層白種人群、年輕人和女性居多。而 51%的替代醫療的開業者是具有醫學博士學位的全科醫生、家庭醫生和精神科醫生。替代醫療為越來越多的個人和政府所接受和理解的事實說明, 西方殖民主義的文化霸權, 將其他民族的, 凡不符合西方科學醫學的東西統統宣布為反科學或非科學是錯誤的。醫學歷來被認為是提高生活質量的重要力量, 將生存質量的研究引入療效評價開始受到關注, 但什麼才是高的生存質量, 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看法。化學葯物帶來的嚴重的副作用, 創傷性檢查帶來的精神痛苦和器官移植出現的人性異化, 在強調法天則地, 內外調和, 先治神、養生、調飲食, 後才用針灸和葯物的中醫看來也許是得不償失的。例如, 西醫發明的抗菌素為降低傳染病立下了汗馬功勞, 但物極必反, 隨著抗菌素的廣泛應用, 具有抗葯性的細菌越來越多, 抗菌素的抗葯性已經成為當代的一個世界性問題。抗葯性不僅影響著病患的痊癒, 而且因為抗葯性具有代際性和傳播性, 會影響幾代人和遠距離傳播給其他無辜的人群。據美國微生物協會的估計, 美國每年用於治療抗葯菌引起的人類感染的費用超過40 億美元。由此可見, 所謂 科學的醫學 也有致命的缺陷和不科學的時候。西醫堅信人定勝天, 中醫認為健康之本在於和於陰陽, 調於四時, 順應自然。不同的醫學體系有不同的自然觀和生命價值取向, 誰好與不好, 還須看其可持續發展性。顯然, 非此即彼的對立思維不利於學術的爭鳴和科學的發展。如果說後現代思想對工業社會中人的生存狀況僅僅持批評態度的話, 那麼, 後殖民批評家們則是要向世人表明, 其實, 合理的生存方式從來就不是只有一個! 合理的知識體系也可存在著非互斥的多值邏輯的情形。參考文獻 [ 1] 邱鴻鍾. 醫學與人類文化[ M] . 廣州: 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 2] [ 德] 加達默爾. 哲學解釋學[ M] . 上海: 上海譯文出版社, 1994: 180 - 194. [ 3] [ 美] 理查德 羅蒂. 後哲學文化[ M ] . 上海: 上海譯文出版社, 2004: 15, 48- 69. [ 4] [ 法] 米歇爾 福柯. 詞與物[ M] . 上海: 上海三聯書店, 2001: 1- 14. [ 5] 中華中醫葯學會編: 鄧鐵濤學術思想研究[ M] . 北京: 華夏出版社, 2001: 36. 作者簡介: 邱鴻鍾, 男, 廣州中醫葯大學教授, 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 醫學哲學, 臨床心理學。收稿日期: 2007- 02- 22 修回日期: 2007- 03- 18 ( 責任編輯: 徐承本) ( 上接第2 頁) 在當今的中醫醫療實踐中, 中醫葯理論還有著巨大的生命力。沒有理論上的把握, 就不能准確駕馭中醫葯巨大的經驗、文獻資源。盡管中醫學的傳統性與西方醫學的現代性相對而存在, 雖然有古今差異, 有社會與文化差異, 有技術上的先進、後進差異, 有服務能力的差異, 但其各自獨立存在的價值無可否認。中醫葯研究的復雜性在於其理論與經驗的復雜關系, 中醫基本理論沒有根本改變其自然哲學形態, 而這種自然哲學理論也並非完全是由醫療實踐基礎上形成。強調這種理論的自然哲學特徵, 只是意味著對它說明世界的有效性和有限性的估價; 說它是樸素的唯物論、自發的辯證法是事實而非貶低; 中醫理論中不同層次上的概念的現實相關度皆有待考察、分析, 而非單純的翻譯和證明。我們不能把那些自發的、自在的樸素思想拔高成自為、自覺的思想觀念, 天才的猜測也只是假定, 確定的聯系要靠實驗說明後, 才能成為真正的科學發現。當然, 由於自然哲學性質的理論與重在解決臨床問題的活的中醫學的關系頗為復雜, 簡單地期待中醫基本理論實現突破而後帶動中醫學的發展是不可能的。因為新的突破只能是科學研究層面上的突破, 幾乎可以說和中醫的基本理論不再有直接的聯系。而且一旦有了突破就必定要用現代科學的語言表述出來, 實際上就會消解中醫理論框架內的概念、命題意義。重要的是, 中醫研究不能脫離臨床實際這一原則應當堅持始終; 充分尊重中醫用葯經驗的中葯及其復方的研究應當長期作為各層次研究的戰略重點; 針灸學研究的重點不應脫離針與灸; 由於單純的經絡學說研究經驗已經證明成績有限且未得到科學嚴謹的評價, 針刺效應、穴證效應等緊密結合臨床的研究才有可預見的可持續性。
3. 為什麼美國人不相信中醫中葯
醫學是門科學,要想讓別人完全承認,必須要有堅實可靠的科學理論依據,但很遺內憾,中醫沒有,中容醫的理論到現在沒有科學依據,或者無法得到科學性的論證。比如中醫基礎理論說的穴位和經絡,其實在人體解剖上根本不可見。試想,這樣一套沒有科學性的醫學體系,外國怎麼完全承認呢?
4. 分子生物學與傳統醫學的結合點可能有哪些
分子生物學發展及其與醫學的關系
隨著科學不斷向微觀、宏觀和人類自身的深入發展,生命科學在自然科學中
比重越來越大,現己成為當前世界科學研究中的熱門前沿,其中DNA雙螺旋結構
的發現啟動了分子生物學的發展,並成為當代生命科學基礎研究中的核心前沿和
成為推動整個生命科學發展的重要基礎。
一、生命科學及其前沿
生命科學:是研究生命物質的結構與功能,生物與生物之間及生物與環境之
間關系的科學。
分子生物學:(核心前沿)
前沿: 細胞生物學:
神經生物學:人類基因組計劃之後,人腦功能的研究成為最難點
生態學:→分子生態學、揭示中醫天人合一,陰陽平衡的物質基礎
(分子水平)
二、分子生物學及其與相關學科的關系
生命現象千姿百態,但生命活動的本質高度一致一分子水平、DNA、密碼,
在此基礎上:
分子遺傳學
分子免疫學
分子生物學 分子病理學、血液學
分子內分泌學、心臟學
分子腫瘤學、流行病學
(一)分子生物學定義 核酸
廣義上理解:在分子水平研究生物大分子 的結構組成。和功能的
蛋白質
學科—結構分子學。
最終目標:研究生命現象包括細胞生長、分化、增殖、程序死亡遺傳變異和遺傳售息傳遞和細胞內信息傳導的分子基礎,以探討基因型和表 型的相互關系,達到認識生命、改造生命、造福人類的目的——
信息分子生物學。
核心技術:重組DNA(基因操作、分子克隆、基因克隆)。
通過任何方法在細胞外構建的DNA分子(或片段)插入載體系統(病毒或細菌)形成遺傳物質的新組合,並使它們能轉移進入宿主細胞內,它在天然宿主中原來並不存在,但它能在其中繼續擴增。
通常重組DNA技術泛指分子生物學中與DNA水平研究有關的技術。
(二)分子生物學與生命的中心法則
細胞是生命機體構建的基本單位。 生命的特徵建立在細胞的基礎上。
生命的基本特徵: 遺傳變異
新陳代謝
繁 殖 生物打分子相互作用的結果,
生長發育 執行以中心法則核心的程序
適應環境
衰老凋亡
中心法則與有機體形成程序
中心法則記載著生物打分子信息傳遞路線,分子生物學精華全部概括,每條線都獲得了諾貝爾獎!
建立在分子生物學基礎上的分子醫學與傳統醫學的主要區別在於:
症狀、體征
傳統醫學:從有機表型認識疾病 病理 診斷
生理
分子醫學:DNA——→ RNA —→蛋白質
基因型—→表型(反向遺學)
分子醫學診斷與傳統醫學診斷物質基礎上的區別
(三)分子生物學與生物化學
分子生物學是生物化學發展的必然結果,但他是一門面貌全新的生命科學的前沿學科,當前國際、國內都把分子生物學與生物化學並列在一個學術組織→生饞等分子車劫學學拿,這是現階段最切合實際的組合,但兩者在實驗研究條件:專業詞語、研究途徑等諸多方面有明顯差別。
傳統生物化學與近代分子生物學比較
。內容 傳統生物化學 現代分子生物學
1、研究對象 中小生物分子、糖、脂、Pr、核酸、維生素等 生物大分子、主要是核酸、Pr
2、研究方法
以化學分析技術為主
生物化學、生物物理學、細胞學、遺傳學、微生物、免疫學等技術相互滲透形成的分子生物學技術,以重組DNA為核心,包括,基因克隆、測序、印跡雜交、PcR、表達調控等分子
生物學+計算機—→生物信息科學
3、研究內容 生物機體的化學組成及其變化(代謝過程) 遺傳、變異、生長、增殖、分化、衰老、凋亡等生命特徵的分子基礎,遺傳病與常,見病的基因型和表型的關系,核酸與蛋白質結構與功能及其相互關系。
4、研究途徑
細胞、亞細胞水平,多從表型入手,以表型研究為主,很少涉及基因DNA研究
基因水平研究,從基因型入手探討基因型與表型相互關系,以研究DNA為核心,結合蛋白質結構與功能,深入了解生命現象的分子基礎及本質
(四)分子生物學與遺傳學
遺傳學:研究生物遺傳和變異的科學。
沒有遺傳、變異不能積累。推動進化意義。
沒有變異,遺傳只是重復,失去進化材料。
醫學分子遺傳學:從DNA或基因水平研究遺傳疾病的發病機制,揭示基因突
變與遺傳疾病的關系。建立基因水平的診斷和治療,以求
根本治療,消滅遺傳疾病。
醫學進入DNA水平研究後,各種生理、病理現象都能從基因水平找到答案,所有的疾病都與在因相關,如腫瘤、心血管病、糖尿病、老年痴獃等等,如抗葯基因、酗酒基因、肥胖基因、聰明基因、犯罪基因等等,各種生命現象、臨床表現。
(五)分子生物學與生物技術
現代生物技術:
1、酶/蛋白質工程:將游離的酶用於工業和醫葯學。
2、基因工程/核酸工程:應用重組DNA技術提高活性Pr生產,並利用基因
信息的傳遞——轉基因達到基因治療的作用。
三、分子生物學發展簡史
1953年在劍橋大學工作的Watson,JD和Crick,FHC提出的DNA雙螺旋結
構學說,啟動了分子生物學及重組DNA技術的發展。
1、分子生物學發展的三個階段:
①1944~1970年:DNA和遺傳信息研究的認識階段;
②1970~1975年:重組DNA技術的發明和發展:
③1975~今:分子生物學滲透、應用、大發展階段。
每個階段都有一系列重大事件或里程碑(以★為標記),見附表:大事記年鑒。
附:大事記年鑒
.1917年:Karl Ereky提出基因概念
.1941年:一個基因一個酶(Pr)
.1943年:青黴素發現(生物技術)
.1944年:DNA是遺傳物質基礎(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
.1951年:蛋白質空間結構,二級結構×螺旋
★.1953年:Watson,Crick DNA雙螺旋—→標志分子生物學誕生
蛋白質生物合成
F·Sanger人胰島素序列分析
.1955年:A komberg:DNA聚合酶
ochoa:DNA連接酶
.1958年:N14、N15標記,證明DNA是半保留復制
.1959年:基因「乳糖操縱子」模型—→基因表達調控
★·1961~1966:破譯遺傳密碼
★·1970:反轉錄酶:DNA RNA
限制性內切酶(DNA重組技術)分子生物學進入技術化時代
★·1972年:合成tRNA基礎
.1973年:基因克隆,單克隆抗體(我國86年才搞)
.1975年:Southern,EM發明DNA印跡雜交技術,稱為Southern印跡。
·1976年:DNA測序
在反轉錄病毒中發現致癌基因
基因治療:腺病毒,逆轉錄病毒,679例死亡,但只有39例公布
1977年:間隔基因,內含子,外顯子
1980年:基因工程專例(科學與法律)
1981年:轉基因技術
單克隆抗體診斷試劑盒
1982年:歐州上市重組DNA疫苗
1985年:幹細胞(我國最近才搞)未分化細胞
★1988年:PCR(DNA體外糖增,聚合酶鏈反應)應用最廣的生物技術
★1990年:歐州:癌基因轉基因鼠申請專利
美國:啟動人類基因組計劃(1990~2005)
1991年:DNA晶元(DNA chip)
1994~1995年:22號染色體圖譜
1996年:植物基因組計劃
★1997年:Dolly cloned多莉羊
1999年:22號染色體測序
2000年:測序初步完成:讀出一一讀懂
在生命學領域,許多學科的發展依賴於分子生物學技術的發展,尤其是醫學,是研究的主流和關鍵所在。
2、生命科學領域最有影響的發現與成就
①DNA 雙螺旋結構 蒸汽機
②重組DNA技術 相當於 計算機 工業化、信息化
③人類基因組計劃(HGP) 經濟全球化
四、分子生物學發展趨勢
(一)分析與綜合(實驗方法)
1、微觀分析性工作舉例
22號染色體全序列分析
「Nature」1999.402、489~495 Lan Dunham et al.
已知:247
含679個基因 相關:150
預測:148
假基因:134個
另3%在連接部——裂隙,50~150Kp,未測定
2、分子綜合性工作舉例
蛋白組學(Proteomics)雙向電泳:
將腫瘤cell均漿與正常細胞均漿對比:
(二)多樣化和一致性(理論研究)
1、化學組成、結構組成:趨於共同的語言描述,尤其對中醫而言。
2、遺傳信息傳遞:DNA——RNA——Pr
3、物質代謝,能量代謝。
5、基因表達調控
(三)發育和進化:分子系統DNA同源序列發育樹,對達爾文進化論疑。
(四)腦功能研究:人類基因組計劃完成後,最後要搞清楚的就是腦功能了。
(五)生物與環境:健康與疾病,生物信息傳遞:意念?氣功?
物質世界
精神世界:分子水平或更高水平的物質?如臨終前「天堂感受」的生理機制。
五、分子生物學在醫學中的應用
(一)分子生物學與基礎醫學
1、從整體器官水平—→分子水平
(從現象II——→本質)
2、新的邊緣學科:分子學科如分子生理學、葯理學、病理學、免疫學……
3、傳統按「形態」和「機能」來進行基礎醫學學科劃分界限已日趨模糊。
4、改變從表型入手的傳統研究方法,從基因入手,基因型—→表型
(二)分子生物學與臨床醫學
1.遺傳性疾病:將正常外源基因導入動物體靶細胞內,用來彌補缺陷基因,以達到治療遺傳病的目的,相反,將顯性疾病基因導入動物體或敲除某正常基因,使其發生臨床症狀,製造動物模型。
2、腫瘤學應用:到1990年,已發現癌基因100個左右,抑癌基因10,個左右
3、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相關基因,HRG 抑制血管平滑肌增殖
抑制腫瘤
心肌生長相關基因hhLIM 促心肌肥大
抑制腫瘤
因此心臟不發生腫瘤
(三)分子生物學與制葯
1、「動物生物反應器」:將在醫學領域有價值的生物活性蛋白基因導入家禽、家畜受精卵中,收獲轉基因動物體液、血、乳、尿、腹水中的基因產物,可獲得有價值的生物活性蛋白。
2、中葯材鑒定:中葯材有效成份含量是鑒定中草葯質量的唯一標准,葯物 有效成份含量低與基因表達水平密切相關,把生葯中殘存基因特定區PCR,檢測鹼基序列差異,建立中葯材基因表達資料庫,為生葯有效成份鑒定及葯用動植物種內或種間變異分類提供平台。
3、改良中葯品質,提高葯品質量: 應用植物cell培養技術進行洋地黃、三尖杉細胞培養及冬蟲夏草菌絲體培養。篩選出高產細胞並獲穩定表達。
4、中葯復方葯物作用機理研究: 用生物晶元技術,分析復方制劑的多靶點用,創立中葯復方有效成份譜。
一種葯用植物不同部位多種有效成份分析。
一味葯, 一個靶點
多個靶點
復方 一個靶點
多個靶點
(四)分子生物學與中醫基礎臨床
1、陰陽學說:中醫學認為「陰陽失調,百病由生」、「謹察陰陽所在而調之,以平為期」。
分子生物學理論基礎是:cAMP(交感神經)/cGMP(付交感神經)在生物能調節中恰好相反的分子生物學效應及癌基因/抑癌基因平衡失調對腫瘤發生的重要作用,與中醫陰陽理論相一致。
2、腎本質研究(RNA的PCR):腎為先天之本,腎主生長發育,腎主生殖,腎生髓,用Rt——PCR技術發現腎陽虛證和下丘腦室旁核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激素(CRF)的mRNA表達受抑,從而將腎陽虛證定位在下丘腦。(下丘腦——垂體——性腺——胸腺軸HPGT軸)腎 必然的本質 神經內分泌免疫網路
觀察「恐傷腎」的母鼠生殖率下降,子鼠弱,取「恐傷腎」模型子鼠胸腺核酸含量,RNA、DNA量均下降,發現陽虛動物骨髓細胞DNA合成率下降,認為中醫腎主骨藏精生髓理論與促核酸蛋白質代謝有關。
3、血瘀理論
活血化瘀類中葯可抑制血管壁血小板衍化生長因子(PDGF)基因表達,並可使血管壁原癌基因c-myc的mRNA表達水平下降,證明活血化瘀葯能在細胞和基因水平發揮干預作用。
六、分子生物學技術在醫學中的應用程序圖
註:RT—逆轉錄
PE—限制性內切酶酶解反應
SSCP:單鏈構象多態性
RT—PCR:RNA的鏈式聚合酶反應
PCR:聚合酶鏈式反應
RFLP:限制性片段長度多態性
5. 傳統醫學師承-中國中醫科學院培訓中心主辦的非常權威嗎
如果來真心學習,有些積蓄,希自望出師取照,推薦您去找北京中醫葯大學(北三環的);另外還有學年制的:厚朴中醫學堂,徐文兵的博客有細節介紹。我個人認為這個還靠譜。
現在打著什麼什麼科學院的旗號的太恐怖,例如「張悟本」!這屬那屬的很容易「屬」出問題!
6. 世界傳統醫學院
美國世界傳統醫葯科技大學
美國世界傳統醫學科學院
這些都是假的,給中國人賣文憑的!
7. 有人知道美國 傳統醫學科學院的詳情嗎
騙人的,沒這種機構,專門給中國的騙子游醫,基本是中醫貼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