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跨學科法

跨學科法

發布時間: 2020-11-23 08:15:43

❶ 本科是法學,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算不算跨學科

算,我也是跨科考的,但法學和思政的分數要求是一樣的。

❷ 我准備跨學科考法碩,我現在都需要准備些什麼啊,專業課怎麼復習啊,請指點

法碩考生都是跨學科。作為法碩過來人,我嘰里哇啦多羅嗦幾句:
(1)法碩【即法律碩士(非法學)專業】專業課是全國聯考(外語政治採用與其他專業一樣的全國統考卷),所以法碩考生的書籍選擇和備考方法等均與報考院校無關(無論你是考北大還是考復旦)。法碩備考方法請你認真看看我的「永平法律碩士就業網」備考專欄中我總結的《永平法碩備考書籍與資料清單4.0版》、《永平法碩5階段復習法4.0版》、《永平法碩專業課10大備考建議7.0版》和《永平法碩5門專業課獨家備考方法與技巧3.0版》等文章,豁然開朗;
(2)專業課共5個學科,其中專業綜合課(150分)含法制史、憲法與法理學(僅憲法後半部分有法條依據,其它主要是歷史和理論);專業基礎課(150分)含民法與刑法(有法條依據),專業課目標你可定在各110分!
(3)法碩備考的最大特點:性質為教材的就是一本書,簡稱人大版《法碩指南》(用高教版《考試分析》也可以,但兩書不要對比著看),涵蓋上述5個學科,是整個復習的核心與關鍵,各復習階段的工作幾乎都是圍繞如何吃透《指南》或《考試分析》而進行的(包括習題訓練),包括我經常談及的「永平法碩備考3大法寶:指南(或考試分析)+案例+法條」。
(4)我在《永平法碩備考書籍與資料清單4.0版》一文中,對:選用什麼書籍資料、如何使用、如何甄別、出版社、價格、注意事項、購買途徑、購買時間等均詳細介紹,這里不了,自己慢慢看吧。一般來講,法碩備考資料包括:大綱、教材(指南或考試分析)、輔導書、習題書(含模擬題、歷年真題、案例專訓等)與法條。
(5)法學本科教材原則上不用看,已買的,可作為輔助性資料解決一些零散的疑難問題或擴展思維(法理學可適當多看點)。順帶說一下:英語切不可掉以輕心(哪怕是英語科班生),每年英語單科掛掉的都不在少數,現在就去做做英語真題感受一下它到底是什麼樣的吧。

❸ java程序設計一種跨學科的方法怎麼樣

同一個類里可以有同名方法,但是它們的參數不能相同,這叫做重載(overload),是JAVA同一個類中多態性的體現。 還有一種是重寫(Overriding):子類中定義某方法與其父類有相同的名稱和參數,這是父類與子類之間的多態性的體現。 還有一種辦法...

❹ 清華大學法學院招收跨學科專業考生嗎

報考法律碩士(非法復學)專制業學位035101的考生,大學學習的專業不能是法學專業(包括:法學、經濟法、國際法、國際經濟法、勞動改造法、商法、公證、法律事務、行政法、律師、涉外經濟與法律、知識產權法、刑事法)。

❺ 我現在在南京一所大學就讀 原專業是法務會計(學校所謂的跨學科復合

同南審校友,法務會計專業
如果以就業為目標,本科盡量把會計初級和法考考下來,出來以後就業面會寬一點。
另外也要有所取捨,決定就業了就去多實習多參與大企大所的活動,不要再被考研迷亂心性。

❻ 跨學科考法學碩士哪個方向好一點

1.歧視什麼的可以忽略不計但不是完全沒有。既然人家學校在別的省設了考點那麼他希望對回外界表現出來的態答度即是全國平等的,只能說由於法學各個學校的老師們觀點存在差異,改卷老師對於答案的標准不同。想忽略歧視就死磕參考書。招生簡章上沒列參考書的就上網查往屆都用的那種經典的教材。
2.考試方向主要看你感興趣的是什麼了,公法還是私法,國內法還是國際法。建議考那種考試范圍不是十四門核心課都考到的像北大的那種,看考研教材還是要精,太寬太淺了 不好。
3.不管什麼方向只要有自信能努力學好了並且想踏實在那個領域幹下去,就業什麼的就是後話了,現在主要是確定將來人生奮斗的方向。
4.還是比較建議你考法律碩士的,有題有標准答案的。不像法學的碩士都是各個學校自己出題,答案和題都不對外公布。自己只能看課本,真題倒是可以找到別人回憶版的,答案沒有就不太好確定看書的重點了。
希望這些對你有幫助。
祝好運!

❼ 跨學科研究法屬於社會科學研究么

跨學科研究是
屬於社會
科學研究
網上有評論

❽  礦產勘查中交叉科學思維方法

交叉科學思維方法是現代科學研究中十分重要的思維方法,它在礦產勘查中也是一項有價值的思維方法。著名科學家海森堡指出:「兩種思想的交叉常常是科學的生長點。」這一觀點也適合於礦產勘查領域。兩種思想的交叉點也往往是礦產勘查理論和實踐的突破點。隨著現代礦產勘查工作的發展,越來越明顯地體現出多種學科交叉的特點。多學科的交叉使礦產勘查工作領域不斷拓展,並使礦產勘查工作不斷深入和精確。

一、交叉科學思維方法基本特徵及其產生途徑

1.交叉科學思維方法的基本特徵

交叉科學是不同學科的相互作用、相互結合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隨著現代科學的發展,邊緣學科、橫斷學科與綜合學科等一類交叉學科大量而不斷地涌現出來,逐漸形成交叉科學。交叉科學為人們提供了一套超越以往科學思維框架的新的思維方法。這些交叉科學的基本特徵:首先是它的跨學科性。如人口學是橫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兩大科學領域的一門交叉科學。其次是它的偏序性。任何一門交叉學科,不管其來源和表現形式如何,對相關學科所運用的知識、理論或技術的輕重,多少都不會相同,它的學科屬性就不會保持「中性」,即顯示出學科傾向,這種屬性稱為偏序性。第三是它的科學體系的獨立性。任何一門交叉學科一經產生出來,就會脫離原有的母體學科,形成自己特定的理論體系,這個理論體系不會隨原母體學科的興衰而發生重大變化,而是以其相對獨立的形式展開自己的歷史進程,按其自身的內部矛盾運動向前發展。

2.交叉科學思維方法形成的主要途徑

交叉科學作為一個新興的學科,與傳統科學相比,有著自己獨特的形成途徑。探討這些途徑,可以幫助我們進一步認識交叉科學產生與發展的規律,發揮交叉科學思想在礦產勘查領域的功能。交叉科學的產生主要有以下幾個途徑。

(1)運用移植方法。將已有的其他學科理論、方法或手段運用於正在探索的課題中去,從而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突破,有所創新。這種思想方法之所以可行,根本原因在於客觀世界是普遍聯系著的有機統一體,各學科的研究對象都有其內在聯系。移植作為一種科學方法,從方向上看,實際上是由已知領域向未知領域移植,即「單向移植」。從形式關繫上看,移植又可概括為從一個學科向另一學科移植和從一個學科向某實際部門移植兩類。前者包括自然科學內各分支的移植,社會科學內各分支的移植和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之間的互相移植。後者包括將一系列科學事實向某實際部門(或課題)移植,如放射性地質學、放射性工程檢測、放射性生物學等;將已形成的某一學科的理論移植運用於某一生產實際部門,如地質力學、土壤磁學等;將某一學科的思想方法移植到實際部門或研究課題中,如生物化學數學中的統計思想方法與找礦工作結合,形成數學地質這一交叉學科等等。

(2)學科間的交融。學科間交融是將兩個不同學科的理論、方法相互交融、彼此結合在一起。目的常常在於探討雙方相互作用,開拓新的學科研究領域,以促進雙方共同發展。學科間交融分同學科內各分支的交融與不同學科之間的交融兩種。前者如構造地球化學、古生物地層學、岩石地球化學、礦床地球化學等交叉學科;後者如環境地球化學、地球物理學、地球化學、遙感地質學等交叉學科等。

(3)實行多元綜合。一些交叉科學是由多元即多學科交匯、融合而形成的具有綜合性質的學科。綜合學科是科學發展的產物,現代科學發展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在高度分化基礎上高度綜合,從而導致現代科學中出現了大量的綜合學科。這些綜合學科的產生有的是對某一客觀現象從多學科角度進行研究而產生的;有的是在對某一學科中的理論問題運用多學科知識加以探討而形成的;還有的是對實際部門作指導吸取多學科方法並作出科學處理而創立的。礦產勘查中的成礦預測學、地質經濟學和找礦哲學都屬於多元綜合學科。

(4)作出橫面斷析。橫面斷析是從各門學科的一般方法和共同側面來考慮的。即從整個科學認識的方法與側面變化的斷析中產生出交叉科學。人類的認識有一個由簡單到復雜、由不全面到全面、由現象到本質、由低級到高級的發展過程。這一發展,往往與認識方法的變化及認識側面的更迭,直接影響著並反映著科學認識水平的提高。系統論、控制論、資訊理論就是這種形式產生的新興交叉學科。

二、從大科學觀的產生看交叉科學思維在礦產勘查中的作用

科學在交叉發展過程中,不斷產生新概念,揭示新規律,形成新理論和新的科學方法。大科學觀的確立是科學觀念上的重大變革。現代科學隨著其高度分化的增強日益走向高度綜合交叉的整體化道路,這就是所謂的大科學。

大科學不僅以巨大的力量影響著自然、改變著社會、決定著技術,而且有力地沖擊著人們的思維觀念。大科學觀正是大科學在人們頭腦中的理論化、觀念化和系統化。大科學是把科學視為完整和統一體系的社會現象,世界上各個領域都烙上了科學的印記,都蘊含著科學的意念,都體現著科學的發展。大科學觀考察科學的發展,不僅著眼於歷史性的演化過程,同時著眼於科學、技術、經濟、社會等大系統的協同過程,並且注重科學的技術化,科學的物化和科學的社會化。

大科學觀與傳統的科學觀不同,傳統的科學觀常常局限於某一科學自身領域。這種科學觀對科學的環境很少關心。而大科學觀無論在視野的高度和廣度上,還是在認識的深度上,都表現出與傳統科學觀的質的差別。它的顯著特徵是研究問題整體性;理論概括的綜合性、考察問題的動態性。大科學觀是20世紀交叉科學思維的產物,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是人們認識到自然、社會、技術和文化的因素都緊密地交織在一起;二是科學知識發展的整體性。人們的知識是多種理論的交融。現代礦產勘查理論與方法需要交叉科學思維方法。現代礦產勘查已不再是過去的經驗找礦,隨著找礦難度的加大,使人們更多地關注理論找礦,模式找礦和綜合找礦等新理論。在礦產勘查的方法上,不再是單純的工程揭露,而是更多地使用地質、礦床、化探、物探、遙感、定向鑽探等綜合方法和手段。這些現代礦產勘查特點,實質上是多種學科理論,多種技術方法在礦產勘查領域的綜合和交叉。因此,從礦產勘查的學科特點看,離不開交叉科學思維方法。事實上,成礦預測學就是包含有地質、構造、岩石、礦床、地球化學、地球物理、遙感等學科的交叉性學科,數學地質也是將數學原理應用於礦產勘查中,進行定量(或半定量)成礦預測的一種具有交叉科學性質的學科。由此可見,在礦產勘查領域交叉科學是大有作為的,相信隨著礦產勘查實踐中所遇到問題的提出和礦產勘查理論的發展,掌握和應用交叉科學思維方法,一定會形成更多新的交叉性學科。

現代礦產勘查工作已不僅是單純的礦產勘查技術問題,而是隨著人類社會發展,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互相交融發展,涉及到社會文化、社會經濟、生態環境、區域經濟、礦產資源可持續性等多方面和多學科。而且這些學科與礦產勘查工作的滲透的交融日益擴大。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這種多學科交叉顯得更為重要。經濟學與礦產勘查工作的結合,要求從社會需求和市場需求來制定礦產勘查目標,要考慮投入與產出的比例關系,要講礦產勘查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辯證關系,如此發展將會產生礦產勘查經濟學。礦產勘查涉及到礦產資源有效和綜合利用及礦產資源可持續發展的社會學問題,同時也關聯到林業、土地、生態環境及民族宗教政策等方面。利用交叉科學思維方法綜合考慮這些與之有關的社會發展問題將會產生礦產勘查社會學,從而拓展了礦產勘查研究領域。

交叉科學思維為制定礦產勘查政策和戰略提供了思想基礎。隨著人類社會和經濟的發展,礦產勘查所涉及的領域越來越廣泛,對礦產資源的需求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如何搞好礦產勘查行業自身的生存與發展,需要有相應的礦產勘查政策和發展戰略。然而以什麼樣的思維方法去制定,關繫到政策和戰略的全面性和合理性。在礦產勘查行業與其他行業和社會與環境相交融和聯系的條件下,交叉科學思維方法無疑會有益於制定正確的政策和發展戰略。

交叉科學思想為培養礦產勘查主體素質提供了新的思想基礎。首先,為適應現代科學和礦產勘查科學與技術綜合化的發展趨勢和要求,需要礦產勘查主體掌握交叉科學思想方法。新的科學技術的生長點,理論上的重大突破,技術上的重大發明,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學科之間的空白地和不同科學思想方法的交叉點上。而交叉科學思維啟示我們,許多學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這就要求礦產勘查工作的知識結構要與之相適應,要具有交叉科學思維,使知識向系統化、網路化發展。其次,交叉思維有利於人的創造能力的充分發揮。由於礦產勘查對象的多樣性、復雜性和非重復性,更要求以豐富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去理解和認識。而想像力和創造力是建立在廣聞博識基礎上的,具有交叉思維方法和豐富知識與經驗的人更容易產生新的聯想和獨到見解。最後,掌握交叉思維方法有利於適應社會急速發展、環境多變的潮流。現代社會顯著特徵是它在日新月異地急劇變化,一方面知識更新周期在縮短,另一方面社會需求變化加快。以往需求的某些礦種不再需要或需求量減少,而對另一些礦種則又急需,一些過去認為非礦產資源變為礦產資源,社會對礦產業的需求也在變化。這就要求不斷更新知識,調整產業結構。這種情況下,具有交叉科學思維方法的礦產勘查主體往往比具有「線性」思維的主體更易適應變化的環境。

❾ 本科行政管理,跨學科考武漢大學的民商法研究生,不知道非法本將來就業中歧視嚴重不武漢大學法學就業如

如果想進法院、檢察院的話要求會比較嚴格,會看你本科是否法律,以及是否211、985學校畢業的等等。武大法學很好,就是很難考啊,特別你又是跨專業報考。

❿ 論文研究方法有哪些

研 究 人 員 主要介紹社會科學研究方法
徐志明等 選題方法、文獻調查法、思維方法、系統科學方法
秦偉、吳軍 抽樣方法、訪談法、問卷調查法、文獻分析法、統計方法
歐陽康、張明倉 懷疑方法、觀測方法、定性方法、定量方法、統計方法、信息方法、
黑箱方法、系統方法、過程方法、評價方法、理解方法、預測方法

調查法

調查法是科學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搜集有關研究對象現實狀況或歷史狀況的材料的方法。調查方法是科學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綜合運用歷史法、觀察法等方法以及談話、問卷、個案研究、測驗等科學方式,對教育現象進行有計劃的、周密的和系統的了解,並對調查搜集到的大量資料進行分析、綜合、比較、歸納,從而為人們提供規律性的知識。

調查法中最常用的是問卷調查法,它是以書面提出問題的方式搜集資料的一種研究方法,即調查者就調查項目編製成表式,分發或郵寄給有關人員,請示填寫答案,然後回收整理、統計和研究。

觀察法

觀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綱或觀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輔助工具去直接觀察被研究對象,從而獲得資料的一種方法。科學的觀察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系統性和可重復性。在科學實驗和調查研究中,觀察法具有如下幾個方面的作用:①擴大人們的感性認識。②啟發人們的思維。③導致新的發現。

實驗法

實驗法是通過主支變革、控制研究對象來發現與確認事物間的因果聯系的一種科研方法。其主要特點是:第一、主動變革性。觀察與調查都是在不幹預研究對象的前提下去認識研究對象,發現其中的問題。而實驗卻要求主動操縱實驗條件,人為地改變對象的存在方式、變化過程,使它服從於科學認識的需要。第二、控制性。科學實驗要求根據研究的需要,藉助各種方法技術,減少或消除各種可能影響科學的無關因素的干擾,在簡化、純化的狀態下認識研究對象。第三,因果性。實驗以發現、確認事物之間的因果聯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徑。

文獻研究法

文獻研究法是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課題,通過調查文獻來獲得資料,從而全面地、正確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問題的一種方法。文獻研究法被子廣泛用於各種學科研究中。其作用有:①能了解有關問題的歷史和現狀,幫助確定研究課題。②能形成關於研究對象的一般印象,有助於觀察和訪問。③能得到現實資料的比較資料。④有助於了解事物的全貌。

實證研究法

實證研究法是科學實踐研究的一種特殊形式。其依據現有的科學理論和實踐的需要,提出設計,利用科學儀器和設備,在自然條件下,通過有目的有步驟地操縱,根據觀察、記錄、測定與此相伴隨的現象的變化來確定條件與現象之間的因果關系的活動。主要目的在於說明各種自變數與某一個因變數的關系。

定量分析法

在科學研究中,通過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們對研究對象的認識進一步精確化,以便更加科學地揭示規律,把握本質,理清關系,預測事物的發展趨勢。

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就是對研究對象進行「質」的方面的分析。具體地說是運用歸納和演繹、分析與綜合以及抽象與概括等方法,對獲得的各種材料進行思維加工,從而能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達到認識事物本質、揭示內在規律。

跨學科研究法

運用多學科的理論、方法和成果從整體上對某一課題進行綜合研究的方法,也稱「交叉研究法」。科學發展運動的規律表明,科學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綜合,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據有關專家統計,現在世界上有2000多種學科,而學科分化的趨勢還在加劇,但同時各學科間的聯系愈來愈緊密,在語言、方法和某些概念方面,有日益統一化的趨勢。

個案研究法

個案研究法是認定研究對象中的某一特定對象,加以調查分析,弄清其特點及其形成過程的一種研究方法。個案研究有三種基本類型:(1)個人調查,即對組織中的某一個人進行調查研究;(2)團體調查,即對某個組織或團體進行調查研究;(3)問題調查,即對某個現象或問題進行調查研究。

功能分析法

功能分析法是社會科學用來分析社會現象的一種方法,是社會調查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它通過說明社會現象怎樣滿足一個社會系統的需要(即具有怎樣的功能)來解釋社會現象。

數量研究法

數量研究法也稱「統計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指通過對研究對象的規模、速度、范圍、程度等數量關系的分析研究,認識和揭示事物間的相互關系、變化規律和發展趨勢,藉以達到對事物的正確解釋和預測的一種研究方法。

模擬法(模型方法)

模擬法是先依照原型的主要特徵,創設一個相似的模型,然後通過模型來間接研究原型的一種形容方法。根據模型和原型之間的相似關系,模擬法可分為物理模擬和數學模擬兩種。

探索性研究法

探索性研究法是高層次的科學研究活動。它是用已知的信息,探索、創造新知識,產生出新穎而獨特的成果或產品。

信息研究方法

信息研究方法是利用信息來研究系統功能的一種科學研究方法。美國數學、通訊工程師、生理學家維納認為,客觀世界有一種普遍的聯系,即信息聯系。當前,正處在「信息革命」的新時代,有大量的信息資源,可以開發利用。信息方法就是根據資訊理論、系統論、控制論的原理,通過對信息的收集、傳遞、加工和整理獲得知識,並應用於實踐,以實現新的目標。信息方法是一種新的科研方法,它以信息來研究系統功能,揭示事物的更深一層次的規律,幫助人們提高和掌握運用規律的能力。

經驗總結法

經驗總結法是通過對實踐活動中的具體情況,進行歸納與分析,使之系統化、理論化,上升為經驗的一種方法。總結推廣先進經驗是人類歷史上長期運用的較為行之有效的領導方法之一。

描述性研究法

描述性研究法是一種簡單的研究方法,它將已有的現象、規律和理論通過自己的理解和驗證,給予敘述並解釋出來。它是對各種理論的一般敘述,更多的是解釋別人的論證,但在科學研究中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定向地提出問題,揭示弊端,描述現象,介紹經驗,它有利於普及工作,它的實例很多,有帶揭示性的多種情況的調查;有對實際問題的說明;也有對某些現狀的看法等。

數學方法

數學方法就是在撇開研究對象的其他一切特性的情況下,用數學工具對研究對象進行一系列量的處理,從而作出正確的說明和判斷,得到以數字形式表述的成果。科學研究的對象是質和量的統一體,它們的質和量是緊密聯系,質變和量變是互相制約的。要達到真正的科學認識,不僅要研究質的規定性,還必須重視對它們的量進行考察和分析,以便更准確地認識研究對象的本質特性。數學方法主要有統計處理和模糊數學分析方法。

思維方法

思維方法是人們正確進行思維和准確表達思想的重要工具,在科學研究中最常用的科學思維方法包括歸納演繹、類比推理、抽象概括、思辯想像、分析綜合等,它對於一切科學研究都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

系統科學方法

20世紀,系統論、控制論、資訊理論等橫向科學的迅猛發展,為發展綜合思維方式提供了有力的手段,使科學研究方法不斷地完善。而以系統論方法、控制論方法和資訊理論方法為代表的系統科學方法,又為人類的科學認識提供了強有力的主觀手段。它不僅突破了傳統方法的局限性,而且深刻地改變了科學方法論的體系。這些新的方法,既可以作為經驗方法,作為獲得感性材料的方法來使用,也可以作為理論方法,作為分析感性材料上升到理性認識的方法來使用,而且作為後者的作用比前者更加明顯。它們適用於科學認識的各個階段,因此,我們稱其為系統科學方法。

熱點內容
蹲踞式跳遠教學反思 發布:2025-07-09 03:09:33 瀏覽:84
高中歷史嶽麓 發布:2025-07-09 02:45:51 瀏覽:353
新開的英語 發布:2025-07-09 01:27:47 瀏覽:276
物理實驗教師 發布:2025-07-09 00:46:01 瀏覽:21
怎麼刪除朋友圈 發布:2025-07-09 00:19:21 瀏覽:154
包鋼股份歷史 發布:2025-07-08 22:01:23 瀏覽:878
囚禁教師電影 發布:2025-07-08 20:48:26 瀏覽:962
化學鍵復習 發布:2025-07-08 20:42:29 瀏覽:831
北京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08 19:38:24 瀏覽:58
我印象最深的一個老師 發布:2025-07-08 19:00:24 瀏覽: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