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
一年級教學計劃(課程計劃)是課程設置的整體規劃,它規定不同課程類型內相互結構的方式,也容規定了不同課程在管理學習方式的要求及其所佔比例,同時,對學校的教學、生產勞動、課外活動等作出全面安排,具體規定了學校應設置的學科、課程開設的順序及課時分配,並對學期、學年、假期進行劃分。
Ⅱ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學科,年級,時間,製作人
學生情況分析、教學內容分析、提高教學效率措施、優/差生輔導計劃及名單
教學內容、目標、時間安排,教學效果預計
Ⅲ 人教版小學一年級 數學下冊教學計劃
人教版小學一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計劃及進度表(2010-2011學年度第二學期)
【班級分析】
一、任教班級大部分學生的學習情況分析
本班共有學生41名,大部分學生都是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經過了一個學期的深入了解,我對班裡的孩子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剛步入小學階段,有許多孩子還不能馬上適應課堂學習,個別孩子常常給我的課堂教學帶來許多的不便,但也給我們帶來了許多歡聲笑語。在經過了一個學期的數學學習後,基本知識、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經達到學習的目標,對學習數學有著一定的興趣,樂於參加學習活動中去。特別是一些動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學習內容都比較感興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較難的問題時,有畏縮情緒。這個學期我應該關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經基本形成的興趣再接再厲的保持,並逐步引導的思維的樂趣、成功體驗所獲得的樂趣中。
二、學困生基本情況分析
本班級學困生有陳鑫隆、江濤、黃旭欽、黃一涯、李尹越、廖祖峰、舒靈平等學生。這些同學自覺性不夠,缺乏刻苦鑽研的精神,總想偷懶,不做作業或者抄別人的作業。造成我班的學困生基本原因如下:1、學習動機問題,導致學習困難2、學習策略問題,導致學習困難。3、不良家庭環境導致學習困難。我們學校小學學生家長大多是來自農村進城務工的流動家庭,家長素質普遍不高,對孩子的教育認識不夠明確,且大多把重心放在「養」上,他們不會「育」,甚至在「養」上都有問題。還有一些家長帶著孩子一起出外打工,在外面隨便找個學校讓孩子就讀,因為教學方法、內容等方面的原因,這部分學生普遍跟不上這里的學習,導致學習困難。
【教材分析】
一、 教學內容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位置,20以內的退位減法,圖形的拼組,100以內數的認識,認識人民幣,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認識時間,找規律,統計,數學實踐活動。
二、 教材的編寫特點
1.以《標准》為基本依據,合理安排教學內容,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提供豐富的知識。
2.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為基礎設計活動內容和學習素材,注重學生對知識的體驗,獲得對知識的理解。
(1)注意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具體情境,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2)增加聯系實際的內容,為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用數學的樂趣提供豐富的素材。例如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口算,以一系列學生學校生活內容(發新書、聯歡會、作業評比等)為素材引出計算問題,使原來比較枯燥的計算教學有了豐富的現實背景,使學生體會到計算意義和作用。
(3)注意選取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悅的數學學習體驗。數學教學中的所有活動都是為使學生獲取某一知識或技能而設計的,因此,要符合兒童認知特點和興趣需要,以便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促進兒童主動建構有關的數學知識。
3.教學內容的展開盡量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
(1)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形成的過程。
(2)讓學生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數學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4.注意體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氛圍中學習。
5.數與計算的教學重視發展學生的數感,體現演算法多樣化。數與計算是小學數學教學中最重要的教學內容之一,數與計算的知識和技能也是小學數學教育要使學生掌握和形成的最重要的知識和最基本的技能。
(1)豐富關於數概念的教學內容,使學生建立初步的數感。關於數感,在《標准》中已有明確的說明。
(2)計算教學體現演算法多樣化。計算教學的例題中呈現多種計算方法,允許學生採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計算,不對各種演算法進行評價,尊重學生自主的選擇,保護學生的自主發現的積極性。
(3)計算教學的要求和訓練強度相對降低。
6.提供關於物體空間關系的更豐富的內容和素材,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6.提供關於物體空間關系的更豐富的內容和素材,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7.注重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用數學解問題的能力。
8.注意體現開放性的教學方法,為教師創造性地組織教學提供豐富的資源。
(1)注意為教師創設數學問題情景提供豐富的素材。
(2)很多插圖提供的情境具有連續性或故事情節,為設計、使用多媒體教學課件、投影片等教學輔助手段創設生動的情境提供了方便。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初步理解個位、十位上的數表示的意義,能夠熟練地數100以內的數,會讀寫100以內的數,掌握100以內的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會用100以內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並會進行簡單的估計和交流。
2、能夠比較熟練地計算20以內的退位減法,會計算100以內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演算法的過程,會用加、減法計算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經歷從生活中發現問題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會用上、下、前、後、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體、正方體邊的特徵,初步感知所學的圖形之間的關系。
5、認識人民幣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愛護人民幣。
6、會讀、寫幾時幾分,知道1時=60分,知道珍惜時間。
7、會探索給定圖形或數的排列中的簡單規律,初步形成發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8、初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整理數據,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
二、過程與方法
1、能運用生活經驗,對有關數學信息作出解釋,並初步學會用具體的數據描繪現實世界中的簡單現象。
2、能對簡單物體和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系、運動的探索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
3、在教師的幫助下,初步學會選擇有用的信息進行簡單的歸納和類比。
4、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5、了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
6、有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的經驗。
7、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積極參與生動、直觀的教學活動。
2、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3、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導下,能夠發現數學活動中的錯誤,並及時改正。
5、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難點】
一、教學重點
這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是:100以內數的認識,20以內的退位減法和10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在學生掌握了20以內各數的基礎上,這冊教材把認數的范圍擴大到100,使學生初步理解數位的概念,學會100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弄清100以內數的組成和大小,會用這些數來表達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數感。100以內的加、減法,分為口算和筆算兩部分。這冊教材出現的是口算部分,即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口算。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又是進一步學習計算的基礎,因此,應該讓學生很好地掌握。同時,教材結合計算教學,安排了應用所學計算知識解決問題的內容,讓學生了解所學知識的實際應用,學習解決現實生活中相關的計算問題,培養學生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難點
教學難點:10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以及數學思維的訓練。
【教學措施】
一、落實教學「七認真」的具體措施
1、結合具體情境,運用小棒、圖片等教(學)具進行直觀教學。
2、主動與每個學生交談,了解每個學生的情況。教學中,關注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熱情,多鼓勵學生良好的行為,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3、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逐步引導學生學會獨立思考,敢於提問,認真傾聽別人的意見,樂於表達自己的想法等內在的學習品質。
4、聯系生活實際和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通過學習喜聞樂見的游戲、童話、故事、卡通等形式,創設活動情境。
5、鼓勵和尊重學生的獨立思考,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和交流。
6、在實踐活動中給學生留下充分的時間與空間,在活動中學習數學知識。
7、根據本班學生的特點和實際情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教學過程。
二、針對學困生的具體措施
五個必須」即:「備課時必須對學困生的問題及對策進行充分的預設,上課時必須讓學困生提出問題,合作學習中必須讓學困生發言,輔導點撥時必須解決學困生的困惑,設計作業時必須針對學習能力不同的學生進行分層次布置並對學困生當面輔導」。
對學生因厭學輟學的,分析造成的原因,積極採取幫扶轉化措施,採用教師和學優生對學困生一幫一、結對子的方式,幫弱促強,幫助學困生重新樹立學習信心。
1、教師在備、教、批、輔、考等教育教學環節,對學困生多加關懷,厚愛一層,從抓基礎知識,激發學習興趣,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入手,在備課時,關注學困生,注重基礎知識和興趣知識點設計教案。
2、在課堂上,加強基礎知識和學習興趣的培養,讓學困生樹立「我也能回答教師提問,我也能學好功課」的信心
3、批改作業時,對學困生進行面批,多以引導和補習為主;考完試,找學困生談心,以鼓勵教育為主。
讓學困生找出自己學習上的優勢與長處,喚起心靈深處的自我向上的意識,由消極被動地學習向積極主動地學習轉變,由自卑向自尊自強轉變,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切實解決了學生的厭學思想, 從根本上消除輟學的現象,確保了各學段、各學科的教學質量的提高。
全冊教材分析:
本學期教材內容包括下面一些內容:位置、20以內退位減法、圖形的拼組、100以內的數、認識人民幣、100以內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一)、認識時間,找規律,統計,數學實踐活動。教材以學生已有的經驗為基礎設計活動內容和學習素材,注重學生對知識的體驗,獲得對知識的理解;內容的展開盡量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數與計算的教學重視發展學生的數感,體現演算法多樣化;提供關於物體空間關系的更豐富的內容和素材,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注意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策略:
新授課教學策略:(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練習課教學策略:(一)問題引入,回顧再現 (二)分層練習,強化提高 (三)自主檢測,評價完善 (四)歸納小結,課外延伸。
復習課教學策略:(一)創設情境,導入復習 (二)回顧整理,建構網路
(三)重點復習,強化提高 (四)自主簡評,完善提高。
課標對本學科本冊的要求:
教學總目標:
1、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初步理解個位、十位上的數表示的意義,能夠熟練掌握100以內數,會讀寫100以內數。掌握100以內數的組成、順序和大小,會用100以內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並會進行簡單的估計和交流。
2、熟練計算20以內的退位減法。會計算100以內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會用加、減法計算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認識人民幣單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愛護人民幣。
5、會讀、寫幾時幾分,知道1時=60分,知道珍惜時間。
6、會用上、下、前、後、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邊的特徵,初步感知所學圖形之間的關系。
7、會探索給定圖形或數的排列中的簡單規律,初步形成發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教學的重難點:
1、認識100以內的數及加減法的計算,培養學生的數感,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使學生經歷和體驗學習的過程,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統計意識,學會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思想。
3、養成良好的觀察、書寫、思考、傾聽、提問等學習習慣。
採用的相關措施:
1、結合具體情境,運用小棒、圖片等教(學)具進行直觀教學。
2、主動與每個學生交談,了解每個學生的情況。教學中,關注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熱情,多鼓勵學生良好的行為,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3、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逐步引導學生學會獨立思考,敢於提問,認真傾聽別人的意見,樂於表達自己的想法等內在的學習品質。
4、聯系生活實際和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通過學習喜聞樂見的游戲、童話、故事、卡通等形式,創設活動情境。
5、鼓勵和尊重學生的獨立思考,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和交流。
6、在實踐活動中給學生留下充分的時間與空間,在活動中學習數學知識。
7、根據本班學生的特點和實際情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教學過程。
改進教學思路:
1、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多採取游戲式的教學,引導學生樂於參與數學學習活動。
2、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多一些有利於孩子理解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難、廣。應該考慮學生實際的思維水平,多照顧中等生以及思維偏慢的學生。
3、布置一些比較有趣的作業,比如動手的作業,少一些呆板的練習。
4、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系,適當教給家長一些正確的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
教學進度安排:
一、位置 4課時
二、20以內退位減法 13課時
三、圖形的拼組 2課時
四、100以內的認識 10課時
五、人民幣的認識 5課時
六、100以內的加減法一 16課時
七、認識時間 4課時
八、找規律間表 4課時
九、統計 5課時
十、總復習 5課時
一、班級分析
這學期我繼續任教一年級(3)和(4)的數學。(3)班的學生人數是44人,(4)班的人數是43人。學生通過一個學期的新教材學習,已經初步適應了新課程的教材特點,並能有一定個性的去完成學習任務。在上學期的期末測試中,最高分是100,最低分分,其中看圖列式的失分率較高,因此還要加強這方面的練習。
二、教材分析
這冊實驗教材的編寫,是以《標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規定的教學內容為依據,在總結現行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數學教材研究和使用經驗的基礎上進行編排。力求使教材的結構符合教育學、心理學的原理和兒童的年齡特徵,關注學生的興趣和經驗,反映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努力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提供生動活潑、主動求知的材料與環境。同時,還繼承了現行九年義務教育教材中的一些好的經驗、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學生在獲得數學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發展數學能力,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建立學習和應用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本冊教材的特點主要有以下幾點:1.以《標准》為基本依據,合理安排教學內容,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提供豐富的知識。2.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為基礎設計活動內容和學習素材,注重學生對知識的體驗,獲得對知識的理解。3.教學內容的展開盡量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4.注意體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氛圍中學習。5.數與計算的教學重視發展學生的數感,體現演算法多樣化。6.提供關於物體空間關系的更豐富的內容和素材,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7.注重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用數學解問題的能力。8.注意體現開放性的教學方法,為教師創造性地組織教學提供豐富的資源。
三、教學內容
這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位置,20以內的退位減法,圖形的拼組,100以內數的認識,認識人民幣,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認識時間,找規律,統計,數學實踐活動。
這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是:100以內數的認識,20以內的退位減法和10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在學生掌握了20以內各數的基礎上,這冊教材把認數的范圍擴大到100,使學生初步理解數位的概念,學會100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弄清100以內數的組成和大小,會用這些數來表達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數感。100以內的加、減法,分為口算和筆算兩部分。這冊教材出現的是口算部分,即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口算。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又是進一步學習計算的基礎,因此,應該讓學生很好地掌握。同時,教材結合計算教學,安排了應用所學計算知識解決問題的內容,讓學生了解所學知識的實際應用,學習解決現實生活中相關的計算問題,培養學生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教學目標:
1.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初步理解個位、十位上的數表示的意義,能夠熟練地數100以內的數,會讀寫100以內的數,掌握100以內的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會用100以內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並會進行簡單的估計和交流。
2.能夠比較熟練地計算20以內的退位減法,會計算100以內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數,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演算法的過程,會用加、減法計算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會用上、下、前、後、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邊的特徵,初步感知所學的圖形之間的關系。
5.認識人民幣單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愛護人民幣。
6.會讀、寫幾時幾分,知道1時=60分,知道珍惜時間。
7.會探索給定圖形或數的排列中的簡單規律,初步形成發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8.初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整理數據,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
9.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0.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1.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Ⅳ 如何做好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工作
一、工作目標:
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認位置、20以內的退位減法、圖形的拼組、認識人民幣、100以內數的加、減法、認識時間、統計。
二、任務完成情況:
我帶一年級兩個班的數學教學工作,一學期來,我從培養學生做好課堂准備抓起,到課本、練習本、鉛筆盒的擺放,課堂上應該怎樣舉手、回答問題等開始訓練,及時給表現好的學生小紅花,激發學生的表現欲。學生在習慣養成方面又有了一個新的提高。
本學期用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練習計算。每天要求學生做口算題卡,學生的口算速度、准確率都較原來提高很多。分類與比較、認識圖形、圖形與位置、統計,主要採用與生活相結合的方式學習。
三、主要成績
經過一學期的學習,學生的學習習慣已經基本養成,學生的口算練習無論速度還是准確率都達標,有的孩子計算速度已經非常快。課堂中注重學生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的培養,一學期來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有的學生的表現出了非常強的表達能力。由於工作中注重和家長的交流,及時的了解工作中的不足並及時改進。
四、存在問題及改進措施
1、有的知識掌握不牢固主要集中在:位置和圖文計算這兩方面。一年級的學生年齡偏小,對於前、後、左、右等位置詞語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應用還不能夠完全理解。圖文計算的難點在與學生理解題意方面,相信在以後的學習中加強理解題意的練習,學生對這部分知識會理解和掌握的,另外在時間的認識上仍有個別學生掌握的不太好。
2、在日常教學中,關注到了學困生,中間部分的學生關注較少,導致中間部分的個別學生退步較大。在以後的學習中力爭關注到每一個孩子。
3、兩個班中總有那麼幾個孩子上課注意力仍然不夠集中,小動作還是不斷,希望在下學期中能想出更好的辦法集中孩子的注意力,加強孩子良好習慣的培養。
總之,本學期我盡了自己的責任和能力去努力完成了教學工作任務。通過這一學期的工作,孩子們在思維方式上,在學習能力上,在學習成績上,孩子們都有或多或少的進步。今後我將繼續加倍地努力工作,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嚴格要求自己,時刻注意汲取他人的長處,彌補自己的不足,兢兢業業的做好自己的教學工作!
Ⅳ 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表
1.在一定時間內完成一些練習題目,主要針對自己的薄弱環節。
2.上課積極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即使說錯了也沒關系。
3.做一個近期目標,制定好下次考試要超過某人。
4.多看名著,多寫作文,多讓老師修改。
5.課前認真預習,做好預習計劃。
6.課後復習也很重要,但不要盲目復習,認真回想老師上課教的。
7.課上的40分鍾很重要,要十分認真。 8.多聽聽英語磁帶,灌灌耳音。
希望你採納我的,謝謝哦!
Ⅵ 小學一年級數學還剩下多少教學計劃
教學目標
1.初步感知減法的含義及減法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掌握5以內的減法計算。
2.能理解圖意,並能根據圖意提出數學問題,用自己的思考方式解決問題。
3.在豐富有趣的童話世界和真實生動的情境中,產生自主學習、共同探究的強烈慾望及對數學的興趣。
重點:認識減法的含義
難點:認識減法的含義,並能利用其解決生活中的簡單減法問題
教學過程
一、 情境引入觀察發現
1.看卡片口算
1+4= 2+3= 0+5= 1+1= 1+3= 2+2= 2+1= 0+4=
2.填空
1和1組成( )
3能分成2和( )
2能分成( )和1
你能根據2、3的組成情況列幾道加法算式嗎?
學生說,教師板書。
2+1=3表示什麼?
(把2和1合起來一共有3,用加法算式2+1=3來表示)
師:除了加法你還知道什麼演算法?
今天我們就一起研究減法《還剩下多少》
(板書並齊讀課題)
二、 積極參與探究感受
1、有關減法的知識,你們都知道什麼?
2、你們知道得真不少,在學習減法之前,我們要認識一位新朋友,你們知道它是誰嗎?
板書(「-」)
對它就是減號。減號表示去掉的意思,有了它,我們就可以做減法了。下面我們就和減號一起到秋天的果園看一看。
3、秋天的果園一片豐收的景象,笑笑家的蘋果樹上結了紅紅的大蘋果。
(1) 快來數數看蘋果樹上原來有幾個大蘋果? 5
(2) 老師摘了幾個? 1
(3) 你能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嗎?樹上還剩下幾個? 4
(4) 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圖意嗎?
(5) 你知道用什麼方法來計算嗎?
師:原來有5個蘋果,摘了1個,就是從5個裡面去掉1個,要用減法算式5-1來表示。
板書(5-1)
(6)5表示什麼?
為什麼要把5寫在減號的前面?
5個蘋果,摘了1個,還剩下幾個?
5減1就等於幾? 4
你是怎麼知道是4的?
(可以數一數、數的組成、用加法相減法)
板書(5-1=4)
誰會讀這個算式?
5-1=4這個算式表示什麼意思?
5、1、4分別表示什麼?
(被減數、減數、差)
(7)誰還想摘蘋果的?你想摘幾個?
同學們,從樹上摘走了2個,樹上的蘋果是多了還是少了?(「少了。」)對,比原來少了。那我們能用一個數學算式來表示嗎?誰來說說?
(5-2=3。師在學生邊說就邊板書)
(8)師:老師再請同學上來摘蘋果,誰來?(重復以上步驟,讓學生分別列出:5-1=4、5-3=2、5-4=1、5-5=0這四個算式,師將這四個算式分別板書在黑板上,讓學生全方位的體驗摘蘋果減少的過程和初步感知減法的意義。)
(9)分別把以上所示的5條算式全班齊讀一遍。
5、畫一畫,算一算
(1)擺5個圓片,用斜線畫掉4個,還剩下1個。5-4=1
(2)擺4個圓片,(你想畫掉幾個?)用斜線畫掉2個,還剩下2個。4-2=2
(3)擺3個圓片,(你想畫掉幾個?)用斜線畫掉1個,還剩下2個。3-2=1
6、小結: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有什麼想提醒大家的?
7、游戲比一比
①規則:老師先出示算式卡片,知道答案的學生利用五根手指做出相應的手勢。
②師與一名學生在講台進行示範,出示:5-2=3,學生的手掌就只伸出3根手指,另2根不伸出。
③給每次做對手勢,人數多的小組加分。
三、 全課總結概括新知
同學們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內容?你都學會了什麼?我們對減法有了初步的認識知道了減號表示去掉的意思。能夠正確口算5以內的減法,希望大家繼續努力!
四、板書設計
Ⅶ 一年級數學下教學工作計劃
這里有好幾篇,我專門為你放上去的,希望你能採納,謝謝
http://hi..com/ttongyes/blog/item/3f12de3b10205a245ab5f547.html
[數學教學工作計劃]小學一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工作計劃
[數學教學工作計劃]人教版小學一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計劃
[數學教學工作計劃]人教版小學一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計劃及全冊教案
[數學教學工作計劃]一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工作計劃
[數學教學工作計劃]小學一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計劃及進度表
[數學教學工作計劃]一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工作計劃1
[數學教學工作計劃]青島版2010-2011學年度第二學期一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工作計劃
[數學教學工作計劃]高三數學四輪復習方略
[數學教學工作計劃]六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數學教學工作計劃]數學第三冊教學計劃
[數學教學工作計劃]數學第八冊教學計劃
[數學教學工作計劃]數學第十一冊教學計劃
[數學教學工作計劃]小學數學第十一冊教學計劃
[數學教學工作計劃]小學數學第五冊教學計劃
[數學教學工作計劃]小學數學第一冊教學計劃
[數學教學工作計劃]小學數學教研工作計劃
[數學教學工作計劃]數學教學計劃
[數學教學工作計劃]初中數學教研組計劃
[數學教學工作計劃]六(5)自然班級教學計劃
[數學教學工作計劃]初三年級數學備課組教學計劃
[數學教學工作計劃]小學數學第十一冊教學計劃
[數學教學工作計劃]數學教研組工作計劃
[數學教學工作計劃]數學教研計劃
[數學教學工作計劃]2005—2006學年度第一學期東莞中學高二數學備課組
[數學教學工作計劃]蘇教版第六冊數學教學計劃
[數學教學工作計劃]數學教研計劃
[數學教學工作計劃]小學數學第六冊教學計劃
[數學教學工作計劃]數學教研工作計劃
[數學教學工作計劃]2005學年度上學期數學教研工作計劃
[數學教學工作計劃]數學教研組工作計劃
[數學教學工作計劃]2005至2006學年度上學期六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數學教學工作計劃]初二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數學教學工作計劃]小學數學第十一冊教學計劃
[數學教學工作計劃]初三年級數學備課組教學計劃
[數學教學工作計劃]2005年-2006年學年上期數學教研組工作計劃
[數學教學工作計劃]2004學年第一學期九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數學教學工作計劃]數學第十二冊教學計劃
[數學教學工作計劃]2004學年第一學期德育(少先隊)工作計劃
[數學教學工作計劃]2004年學年第一學期低、中數學教研工作計劃
[數學教學工作計劃]大泊中心小學2004學年第二學期低、中年級數學教研計劃
Ⅷ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工作目標
一、教學任務
本冊一年級下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位置,20以內退位減法,圖形拼組,100以內數的認識,認識人民幣,100以內加法和減法(一),認識時間,找規律,統計,數學實踐活動。
在學生掌握20以內各數基礎上,這冊教材把認數的范圍擴大到100,使學生初步理解數位的概念,學會100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弄清100以內數的組成和大小,會用這些數來表達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數感。100以內的加、減法,分為口算和筆算兩部分。這冊教材出現的是口算部分,即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口算。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又是進一步學習計算的基礎,因此,應該讓學生很好地掌握。同時,教材結合計算教學,安排了應用所學計算知識解決問題的內容,讓學生了解所學知識的實際應用、學習解決現實生活中相關的計算問題,培養學生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學生初步認識了常見幾何圖形的基礎上,本冊教材安排了關於位置與拼組圖形的教學內容,設計了豐富多樣的探索性操作活動,讓學生體驗空間方位和所學圖形之間的關系,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在量的計量方面,本冊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幣單位元、角、分的認識外,還安排了學習具體時刻幾時幾分的讀、寫方法。
「找規律」和「統計」是兩部分新的教學內容。「找規律」引導學生探索一些圖形或數字的簡單排列規律,初步培養學生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和發現、欣賞數學美的意識。統計是正式教學統計初步知識的開始,讓學生學習收集和整理數據的簡單方法,認識最簡單的統計圖表,經歷用統計方法解決問題的過程。
教材根據學生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兩個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或有現實背景的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學的愉悅,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二、教學目標
1.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初步理解個位、十位上的數表示的意義,能夠熟練地數100以內的數,會讀寫100以內的數,掌握100以內的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會用100以內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並會進行簡單的估計和交流。
2.能夠比較熟練地計算20以內的退位減法,會計算100以內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演算法的過程,會用加、減法計算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經歷從生活中發現問題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會用上、下、前、後、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體、正方體邊的特徵,初步感知所學的圖形之間的關系。
5.認識人民幣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愛護人民幣。
6.會讀、寫幾時幾分,知道1時=60分,知道珍惜時間。
7.會探索給定圖形或數的排列中的簡單規律,初步形成發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8.初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整理數據,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
9.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0.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1.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Ⅸ 一年級下冊數學工作計劃
語文:.............要每天晚上看書,找按時做完作業哦。
數學:是最重要的一科,數學會一冊一冊的復雜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