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家陳景潤
① 我國著名的數學家陳景潤後面原文
今天是著名數學家陳景潤誕辰77周年,寫一篇《著名數學家陳景潤趣事》的博文,以示紀念。
徐遲先生1978年發表在《人民文學》第1期的轟動一時的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至今仍被文學界和讀者常常提及和談論。32年過去了,這篇報告文學的作者徐遲和主人公陳景潤皆已去世,他們曾經感動和激勵著一代人為「科學的春天」而奮斗,為改革開放的偉大事業而奮斗,兩位先生長垂史冊。讓中國老百姓認識了一個叫「陳景潤」的數學家。陳景潤先生走路撞樹之類的軼聞更為廣大人民群眾所熟知。
陳景潤,福建福州人,1933年5月22日出生。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1953年畢業於廈門大學,留校圖書館工作。1957年後,歷任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研究員。為中國科學院數理學部委員。1973年發表的論文《大偶數表為一個素數與不超過兩個素數乘積之和》(即「1+2」),把哥德巴赫猜想的證明推進了一大步,被國際學術界推為「陳氏定理」。著有《數學趣味談》、《組合數學》等。1996年3月19日於逝世。
陳景潤出生在一個小職員的家庭里。父親希望這個孩子的降生能給家中帶來「滋潤」的日子,因此給他起了個吉利的名字。
少年陳景潤酷愛數學,數學成績在班裡總是名列前茅。他不善言談,不喜歡交際,在那些穿著整齊、歡聲笑語的同學面前,總是自慚形穢。只有在上課和做作業的時候,他才把自己並列到全班幾十個同學之中,也只有在這個時候,同學們才對他刮目相看。
有一次上數學課,老師講了一個故事:200 年前,有一位名叫哥德巴赫的德國數學家提出了一個猜想:凡是大於 2 的偶數一定可以表示為兩個素數之和。比如 4=2+2,6=3+3,8=3+5,……哥氏本人雖然對許多偶數進行了驗證,都說明是確實的,但他本人卻無法進行邏輯證明。他寫信向著名的數學大師歐拉請教,歐拉花了多年的精力,到死也沒有證明出來。從此這道世界難題就吸引了成千上萬的數學家,但始終沒有人能攻下來,因此,它被稱為數學皇冠上的明珠。自從聽了這個故事後,哥德巴赫猜想就時常縈繞在陳景潤的腦海中。他常想:那顆明珠究竟會落到什麼人之手?中國人,還是歐洲人?應該是中國人拿下這道難題。他暗暗下了決心,從此更加發憤學習數學,有時簡直到了如痴如迷的程度。
有一天,媽媽把米倒在鍋里,添好水讓他看著,然後就上街買菜去了。
景潤頭也不抬地答應了媽媽,卻照樣看書。他的思路完全沉浸在功課之中,飯糊了也沒聞到。等媽媽從菜場回來,一鍋米飯有一半已燒成黑炭。
陳景潤不僅學習刻苦,還利用余時博覽群書,豐富自己的知識,他成了班裡有名的讀書迷。
正因為陳景潤具有勇攀科學高峰的雄心壯志和刻苦鑽研的精神,他少年時代的夢想終於變成了現實,他像一顆璀璨的明星,升上了數學王國的天空。
參加工作以後, 陳景潤不愛玩公園,不愛逛馬路,就愛學習。學習起來,常常忘記了吃飯睡覺。
有一天,陳景潤吃中飯的時候,摸摸腦袋,哎呀,頭發太長了,應該快去理一理,要不,人家看見了,還當他是個姑娘呢。於是,他放下飯碗,就跑到理發店去了。
理發店裡人很多,大家挨著次序理發。陳景潤拿的牌子是38號的小牌子。他想:輪到我還早著哩。時間是多麼寶貴啊,我可不能白白浪費掉。他趕忙走出理發店,找了個安靜的地方坐下來,然後從口袋裡掏出個小本子,背起外文生字來。他背了一會,忽然想起上午讀外文的時候,有個地方沒看懂。不懂的東西,一定要把它弄懂,這是陳景潤的脾氣。他看了看手錶,才十二點半。他想:先到圖書館去查一查,再回來理發還來得及,站起來就走了。誰知道,他走了不多久,就輪到他理發了。理發員叔叔大聲地叫:「38號!誰是38號?快來理發!」你想想,陳景潤正在圖書館里看書,他能聽見理發員叔叔喊38號嗎?
過了好些時間,陳景潤在圖書館里,把不懂的東西弄懂了,這才高高興興地往理發店走去。可是他路過外文閱覽室,有各式各樣的新書,可好看啦。又跑進去看起書來了,一直看到太陽下山了,他才想起理發的事兒來。他一摸口袋,那張38號的小牌子還好好地躺著哩。但是他來到理發店還有啥用呢,這個號碼早已過時了。
陳景潤進了圖書館,真好比掉進了蜜糖罐,怎麼也捨不得離開。可不,又有一天,陳景潤吃了早飯,帶上兩個饅頭,一塊鹹菜,到圖書館去了。
陳景潤在圖書館里,找到了一個最安靜的地方,認認真真地看起書來。他一直看到中午,覺得肚子有點餓了,就從口袋裡掏出一隻饅頭來,一面啃著,一面還在看書。
② 數學家陳景潤的故事(100字)
陳景潤爺爺是國際知名的大數學家,深受人們的敬重。他常常由於思想高度集中而鬧出笑話。有一次放學了,陳景潤邊思考問題邊走路,一不小心撞到樹幹上,他迷迷糊糊地推了推眼鏡,看都沒看對方是誰就連說好幾聲:「對不起!對不起!對不起!」可是對方沒有動靜,這時他才發現自己撞到了一棵樹上。
③ 數學家陳景潤都做了什麼貢獻
他在數學領域里的研究碩果累累。他寫成的論文《典型域上的多元復變專函數論》於1957年1月獲屬國家發明一等獎,並先後出版了中、俄、英文版專著;1957年出版《數論導引》;1959年萊比錫首先用德文出版了《指數和的估計及其在數論中的應用》,又先後出版了俄文版和中文版;1963年他和他的學生萬哲先合寫的《典型群》一書出版。他發起創建了計算機技術研究所,也是中國最早主張研製電子計算機的科學家之一。
1957年,陳景潤被調到中國科學院研究所工作,做為新的起點,他更加刻苦鑽研。經過10多年的推算,在1965年5月,發表了他的論文《大偶數表示一個素數及一個不超過2個素數的乘積之和》。論文的發表,受到世界數學界和著名數學家的高度重視和稱贊。英國數學家哈伯斯坦和德國數學家黎希特把陳景潤的論文寫進數學書中,稱為「陳氏定理」。
④ 數學家陳景潤的簡單故事
陳景潤一個家喻戶曉的數學家,在攻克歌德巴赫猜想方面作出了重大貢獻,創立了著名的「陳氏定理」,所以有許多人親切地稱他為「數學王子」。但有誰會想到,他的成就源於一個故事。
1937年,勤奮的陳景潤考上了福州英華書院,此時正值抗日戰爭時期,清華大學航空工程系主任留英博士沈元教授回福建奔喪,不想因戰事被滯留家鄉。幾所大學得知消息,都想邀請沈教授前進去講學,他謝絕了邀請。由於他是英華的校友,為了報達母校,他來到了這所中學為同學們講授數學課。
一天,沈元老師在數學課上給大家講了一故事:「200年前有個法國人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6=3+3,8=5+3,10=5+5,28= 5+23,100=11+89。每個大於4的偶數都可以表示為兩個奇數之和。因為這個結論沒有得到證明,所以還是一個猜想。大數學歐拉說過:雖然我不能證明它,但是我確信這個結論是正確的。
它像一個美麗的光環,在我們不遠的前方閃耀著眩目的光輝。……」陳景潤瞪著眼睛,聽得入神。
從此,陳景潤對這個奇妙問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課余時間他最愛到圖書館,不僅讀了中學輔導書,這些大學的數理化課程教材他也如飢似渴地閱讀。因此獲得了「書獃子」的雅號。
興趣是第一老師。正是這樣的數學故事,引發了陳景潤的興趣,引發了他的勤奮,從而引發了一位偉大的數學家。
「老師,我沒有胡鬧」
⑤ 數學家陳景潤的生活故事,要生活小事
陳景潤軼事
陳景潤不愛走公園,也不愛逛馬路,就愛學習。學習起來,常常忘記了吃飯睡覺。
有一天,陳景潤吃中飯的時候,摸摸腦袋,哎呀,頭發太長了,應該快去理一理,要不,人家看見了,還當自己是個姑娘呢。於是,他放下飯碗,就跑到理發店去了。
理發店裡人很多,大家挨著次序理發。陳景潤拿的牌子是三十八號的小牌子。他想:輪到我還早著哩。時間是多麼寶貴啊,我可不能白白浪費掉。他趕忙走出理發店,找了個安靜的地方坐下來,然後從口袋裡掏出個小本子,背起外文生字來。他背了一會,忽然想起上午讀外文的時候,有個地方沒看懂。不懂的東西,一定要把它弄懂,這是陳景潤的脾氣。他看了看手錶,才十二點半。他想:先到圖書館去查一查,再回來理發還來得及,站起來就走了。誰知道,他走了不多久,就輪到他理發了。理發員叔叔大聲地叫:「三十八號!誰是三十八號?快來理發!」你想想,陳景潤正在圖書館里看書,他能聽見理發員叔叔喊三十八號嗎?
過了好些時間,陳景潤在圖書館里,把不懂的東西弄懂了,這才高高興興地往理發店走去。可是他路過外文閱覽室,有各式各樣的新書,可好看啦。又跑進去看起書來了,一直看到太陽下山了,他才想起理發的事兒來。他一摸口袋,那張三十八號的小牌子還好好地躺著哩。但是他來到理發店還有啥用呢,這個號碼早已過時了。
陳景潤進了圖書館,真好比掉進了蜜糖罐,怎麼也捨不得離開。可不,又有一天,陳景潤吃了早飯,帶上兩個饅頭,一塊鹹菜,到圖書館去了。
陳景潤在圖書館里,找到了一個最安靜的地方,認認真真地看起書來。他一直看到中午,覺得肚子有點餓了,就從口袋裡掏出一隻饅頭來,一面啃著,一面還在看書。
「丁零零……」下班的鈴聲響了,管理員大聲地喊:「下班了,請大家離開圖書館!」人家都走了,可是陳景潤根本沒聽見,還是一個勁地在看書吶。
管理員以為大家都離開圖書館了,就把圖書館的大門鎖上,回家去了。
時間悄悄地過去,天漸漸地黑下來。陳景潤朝窗外一看,心裡說:今天的天氣真怪!一會兒陽光燦爛,一會兒天又陰啦。他拉了一下電燈的開關線,又坐下來看書。看著看著,忽然,他站了起來。原來,他看了一天書,開竅了。現在,他要趕回宿捨去,把昨天沒做完的那道題目,繼續做下去。
陳景潤把書收拾好,就往外走去。圖書館里靜悄悄的,沒有一點兒聲音。哎,管理員上哪兒去了呢?來看書的人怎麼一個也沒了呢?陳景潤看了一下手錶,啊,已經是晚上八點多鍾了。他推推大門,大門鎖著;他朝門外大聲喊叫:「請開門!請開門!」可是沒有人回答。
要是在平時,陳景潤就會走回座位,繼續看書,一直看到第二天早上。可是,今天不行啊!他要趕回宿舍,做那道沒有做完的題目呢!
他走到電話機旁邊,給辦公室打電話。可是沒人來接,只有嘟嘟的聲音。他又撥了幾次號碼,還是沒有人來接。怎麼辦呢?這時候,他想起了黨委書記,馬上給黨委書記撥了電話。
「陳景潤?」黨委書記接到電話,感到很奇怪。他問清楚是怎麼一回事,高興得不得了,笑著說:「陳景潤!陳景潤!你辛苦了,你真是個好同志。」
黨委書記馬上派了幾個同志,去找圖書館的管理員。圖書館的大門打開了,陳景潤向管理員說:「對不起!對不起!謝謝,謝謝!」他一邊說一邊跑下樓梯,回到了自己的宿舍。
他打開燈,馬上做起那道題目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