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語數英語 » 蘇教版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蘇教版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發布時間: 2020-11-22 05:41:59

Ⅰ 蘇教版六年級下冊數學試卷和練習,最好的是哪幾本能夠讓學習提高的那種

我也是六年級的,建議你買黃岡小狀元或期末沖刺一百分。

Ⅱ 蘇教版六年級下冊數學補充習題答案

74頁:
1、填空。

(1)長方體有(6)個面。(相對)的面的面積相等;有(12)條棱,(相對)的棱的長度相等。

(2)正方體有(6)個面,(6)個面的面積都相等;有(12)條棱,(12)條棱的長度都相等。

(3)圓柱的側面積展開是一個長方形,底面是兩個(圓形)。

(4)圓錐的底面是一個圓形,側面是一個(曲)面。

2、一個圓柱高2厘米,底面半徑是1厘米,畫出它的側面展開圖。

這個我就不畫了,反正圓柱側面是一個長方體。長:6.28厘米,寬:2厘米。
要畫真實長度。6.28畫不出來就畫6.3厘米就行了。

3、從上面看下面的每個幾何體,分別看到的是哪個圖形?用線連一連。
第一橫行的第一個就是那個 圓柱 跟下面第三個 圓形 連。
第一橫行的第二個就是那個 正方體 跟下面第四個連。
第一橫行的第三個就是那個 圓錐 跟下面第二個連。(就是一個圓形,圓心有1點的)
第一橫行第四個就是那個 長方體 跟下面第一個連。

第4大項的 第一橫行的第一個圖形和第三個圖形可以折成正方體,在下面括弧里打「√」

75頁:
第1大項: 1、3是側面,2是底面,4、5是前面和後面。(把這句話抄下來。)

上面還要你標出魚缸的高,你就在第3個長方形的上面標:0.5厘米。

第2大項:第2、3、4都是可以折成正方體的,在下面括弧里打「√」 哦。

第3大項:上面第1個跟下面第2個連,上面第2個跟下面第1個連。上面第3個跟下面第4個連。上面第4個跟下面第3個連。(連過之後,,你會看到2個大叉叉。)

第4大項,應用題:
8×7=56(平方厘米)
7×7=49(平方厘米)
56平方厘米>49平方厘米
答:這個長方體不會從一個邊長7厘米的正方形洞中漏下去,因為:56平方厘米>49平方厘米。

(打到這兒好累啊 -。- 歇會兒~~~)

76頁:
1、判斷。

(1)一個正方體的底面積是5平方分米,它的表面積是30平方分米。 (√)
(2)用兩個棱長都是12厘米的正方體拼成一個長方體,表面積減少144平方厘米。 (×)
(3)把一個直徑和高都是4厘米的圓柱,沿它的底面直徑切開,表面積增加32平方厘米。 (√)

2、小東家電飯煲是一個近似的圓柱……
94.2÷3.14=30(厘米)
30×30×6=5400(平方厘米)
答:製作這個包裝盒至少要用5400平方厘米硬紙。

3、一個無蓋的圓柱形狀的鐵皮水桶……
3.14×4×5=62.8(平方分米)
4÷2=2(分米)
3.14×2×2=12.56(平方分米)
(12.56+62.8)×2=150.72(平方分米)
答:至少用鐵皮150.72平方分米。

4、壓路機滾筒……
3.14×1×1.5×20=94.2(平方米)
答:每分鍾可壓路面94.2平方米。

5、用一根長2.4米的鐵絲……
2.4÷12=0.2(米)
0.2×0.2×6=0.24(平方米)
答:……

77頁:
1、填空。
5600毫升=(5.6)升 80立方分米=(0.08)立方米
1.5升=(1500)立方厘米 3.05立方米=(3050)立方分米

2、下面的三角形,以AB為軸旋轉一周……
3.14×1×1×3×1/3=3.14(立方厘米)
答:……

3、一個長方體包裝箱……
0.8×0.8×1.5=0.96(立方米)
答:……

4、將一張長94.2厘米、寬62.8厘米的鐵皮……
(1)製作的這個油桶的底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
94.2÷3.14÷2=15(厘米)
3.14×15×15=706.5(平方厘米)
答:……

(2)製成的油桶最多可貯存汽油多少升?(用計算器計算,得數保留整數)
94.2÷3.14÷2=15(厘米)
3.14×15×15×62.8=44368.2(立方厘米)
44368.2立方厘米 ≈ 44升
答:……

5、一個圓柱的體積是100.48立方厘米……
解:設這個圓柱的高是X厘米。
3.14×2×2×X=100.48
X=8
答:這個圓柱的高是8厘米。

這道題你也可以這樣做:
100.48÷3.14÷2÷2=8(厘米)
答:……

打了這么多字好累啊~~~-

Ⅲ 有沒有人有蘇教版小學數學1-6年級教案

1.案例是一個實際情境的描述,在這個情境中,包含有一個或多個疑難問題,同回時也可能包含有答解決這些的方法。
2.「教學案例描述的是教學實踐。它以豐富的敘述形式,向人們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師和學生的典型行為、思想、感情在內的故事。」
3.教學案例是指包含有某些決策或疑難問題的教學情境故事,這些故事反映了典型的教學思考力水平及其保持、下降或達成等現象。這類案例的搜集必須事先實地作業,並從教學任務分析的目標出發,有意識地擇取有關信息,在這里研究者自身的洞察力是關鍵。
4.教學案例是指「由教師撰寫,或由研究人員與教師共同撰寫的敘述性的教學實踐記錄。」

Ⅳ 蘇教版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法有哪些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掌握了比的相關知識,特別是學習了如何求比值之後安排的一個實踐活動——測量樹、旗桿、樓房的高度。這些物體都比較高,它們的高度很難用尺子直接度量,要通過「在同一地點,同時測得的竿長和影長的比值相等」的規律,間接獲得。因此發現和應用這個規律是本次實踐活動的重點。「量量比比」——發現規律通過在太陽光下,把幾根同樣長的竹竿直立在地面上,使學生懂得什麼叫影長、如何測量影長並體會和發現在同一時間、同樣長的竹竿的影長相等。在此基礎上再把幾根長度不同的竹竿直立在地面上,按照表格的要求,分別測出每根竹竿的長度及影長,算出竿長與影長的比值,發現竹竿有長、有短,影長有長、有短,但各根竹竿的竿長和影長的比值是相等的。「議議做做」——應用規律這一部分,教材沒有把怎樣應用規律測量樹高、樓房高的方法直接告訴學生,而是引導學生體會方法。通過交流,整理出思路:測出1根竹竿的長度和影長,求出竿長與影長的比值;再測出樹的影長,求它的高。並用此方法,實際測量校園里的一棵大樹的高和樓房、旗桿的高。當然,如果沒有同時測量竹竿的影長和大樹的影長,用上面的方法計算樹的高,是不會得到准確結果。因此必須突出「同一時間」測量影長。[教學目標]1、通過測量各種目標物影子長度的實踐活動,使學生主動探索掌握影子長度與目標物實際高度之間的比例關系。2、通過分組合作,培養學生動手動腦、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團結協作精神。3、通過活動,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進一步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並在活動中培養創新精神。[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激起興趣1.播放動畫片《聰明的阿凡提——賣樹蔭》片段(故事簡介:一個炎熱的下午,長工們正和阿凡提在巴依大老爺家門外的一棵大樹下乘涼。這時,巴依大老爺出現了,非常蠻橫地要大家出100個錢買下樹蔭。聰明的阿凡提一下就看穿了巴依貪婪的用心,決定將計就計,教訓他一下。於是大夥湊夠了100個錢給了巴依,巴依心滿意足地走了。到了晚上,圓圓的月亮升上了天空,皎潔的月光照在大樹上,大樹長長的影子正好落在巴依大老爺的院子里和屋頂上。長工們在阿凡提的帶領下,涌進巴依的家裡,有的還爬上了房頂。巴依嚇壞了,急忙趕大夥出去。這時,阿凡提說:「樹蔭是我們花錢買下來的。樹蔭移到哪裡,我們就跟到哪裡。你要想讓我們出去,就得給錢。」巴依大老爺只好認輸求饒,不僅退還了100個錢,還答應再也不阻撓大夥在樹蔭下乘涼了。)師:故事看完了,你們覺得阿凡提怎麼樣?生:聰明機智,敢於同巴依大老爺作斗爭,為窮人謀幸福師:可是,故事並沒有結束。巴依大老爺不甘心就此認輸,一直在尋找著報復的機會。過了幾天,阿凡提有急事出了門,巴依便帶著幾個打手來到了樹下,把乘涼的長工們攆到一邊,然後命令打手們把大樹砍倒。附近只有這么一棵大樹,枝葉茂密,正是長工們避暑的唯一去處。長工們紛紛懇求巴依大老爺不要砍樹,這下正中了他的詭計。只見巴依眼珠一轉,奸笑了兩聲說:「不砍樹也行。只要你們哪個人能說出這棵大樹有多高,條件是不準爬上樹去量。不然的話,你們還是湊足100個錢再來這兒乘涼吧!」長工們一下愣住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心裡很著急,大家多麼希望此時阿凡提能出現在這兒呀![評:用《聰明的阿凡提——賣樹蔭》故事引出課題,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了數學實踐活動課的趣味性。筆者認為只有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變苦學為樂學,變難學為易學,變死學為活學。]二、找尋規律,巧解難題師:聰明的同學們,你們願不願意開動腦筋,給大夥出個點子,幫助長工們粉碎巴依大老爺的詭計呢?1、積極思考,各抒己見。①學生分組討論,指名發言。生:可以趁巴依大老爺不注意時偷偷爬上樹,放下一根和大樹一樣高的繩子,量量繩子有多長,大樹就有多高;生:可以把幾根竹竿綁成一根長竹竿,豎在大樹旁,如果和大樹一般高,只要量一量竹竿長度就行了;生:利用影子。在太陽照射時,當我們的影子與我們的身高相同,說明大樹的影子也與大樹的高度相同,馬上測量大樹的影子。生:趕快派人去找阿凡提生:利用媒介物。先拍一張大樹和一樣東西的照片,看看大樹的高度相當於這樣東西的幾倍,然後量出這樣東西的高度,大樹的高度就是它的幾倍。生:在氫氣球下扎一根很長的塑料繩,把氫氣球放上天,當它與大樹同樣高度時,量出塑料繩的長度。……[評:這一環節中雖然有的同學出的點子並不符合巴依老爺的要求,有的點子操作起來比較麻煩,結果也不甚精確,但卻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積極大膽地動腦、動口、動手的慾望,不但維持了學生對這個活動的興趣,更是較好地滲透和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2、仔細觀察,找尋規律。①剛才老師聽到有一個同學提到了利用影子。是啊,整個事件其實就是因樹蔭(也就是樹的影子)而起,我們看看,能不能想個法,還從它的影子入手,算出大樹的高度呢?②(課件出示)一幅畫面:父子倆迎著夕陽,走在人行道上,身後投下一長一短兩條影子。師:觀察一下,你發現什麼?生:父親個子高,影子就長;兒子個子矮,影子就短③課前老師也讓同學們測量了長木棒、短木棒和自己身高的影子長度,並將測量的結果填在了這張表格(P78表格)上。請你講一下自己是在什麼時間什麼地點測量的,測量的結果是多少。(各組匯報本組的測量數據,可能各不相同。)師:為什麼同樣長的木棒大家量得的影長卻不同呢?說明:因為各組測量的時間(比如說有的同學是上午量的,有的則是下午或中午量的)、地點可能不同,所以同樣高度的直立木棒的影長也在發生變化。④觀察。請大家仔細觀察你測得的三組數據,哪個同學能說一說影子長度與實際高度之間到底有什麼關系呢?⑤學生分組觀察,討論,得到:在同一時間,物體實際高度越高,它的影子就越長。並通過嘗試計算,發現竹竿有長、有短,影長有長、有短,但各根竹竿的竿長和影長的比值是相等的[評:在學生己有學習和生活經驗中體驗數學、理解數學和學習數學,真正體現了現代素質教育的思想。]3.利用規律,巧解難題。①師:同學們已經發現了影長與物體高度之間的關系,怎樣利用這個關系幫助長工們解決難題呢?②學生討論,根據學生回答,教師逐步演示下面過程:在大樹旁垂直豎一根1米長的竹竿,同時量得竹竿的影長為0.5米,大樹的影長為2.8米。根據以上數據,請學生分組算出大樹的高度是多少米。看看哪組同學用的方法最多?③各組同學匯報本組的解題方法與思路。方法一:因為竹竿長度是其影長的2倍,所以大樹高度也是其影長的2倍。列式為:2.8×(1÷0.5)方法二:因為竹竿影長是其高度的1/2,所以大樹影長也是其高度的1/2。列式為:2.8÷(0.5÷l)方法三:因為大樹影長是竹竿影長的5.6倍,所以大樹高度也是竹竿高度的5.6倍。列式為:1×(2.8÷0.5)方法四:因為竹竿影長是大樹影長的5/28,所以竹竿高度也是大樹高度的5/28。列式為:l÷(0.5÷2.8)方法五:……[評:本節課充分體現了學生為主體,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參與者。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給學生提供了自主探索的機會,讓學生在觀察、合作、討論、交流、歸納、分析的過程中學習。這樣的教學活動,可以逐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三、繼續探索,深入實踐1.師:同學們真的動了腦筋,連阿凡提都表揚我們了,看:(課件出示)阿凡提沖著大家一豎大拇指說:六(*)班的同學,亞克西!。師:看到巴依耷拉著腦袋,灰溜溜地走了,同學們高興們?是啊,我們用智慧幫助長工們再一次粉碎了巴依的陰謀,的確值得的高興。2.下面,我們就用今天掌握的方法,到操場上任選一個目標物,如旗桿、籃球架等,測量出它的影長,算出它的實際高度來。准備工作:①小組為單位,開始分工②在實際測算過程中思考:有沒有更巧妙的測量方法?3.實地測量、記錄、計算4.情況反饋活動總結各小組匯報測量及計算結果允許有小小的誤差,若出入較大,幫助查找錯誤原因並現場糾正。[評:新課標指出,要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徵和所學的知識,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的實踐活動能力,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本節課在此思想的指導下進行了有益的嘗試。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學生的生活,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融為一體。]四、激勵評價,問題延伸通過這節課的活動和學習,你都知道了什麼?你是怎樣知識的?你學得開心嗎?回家後,選擇你喜歡的、個頭巨大的物體,測量並計算出它的高度。[評:課堂總結不但關注了學生知識與技能的掌握,而且關注了學生的學習過程,關注了學生的情感,還把課堂中學到的知識延伸到生活中,體現了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理念。什麼是有價值的數學?只要是學生感興趣的、對學生的一生發展有奠基意義的數學才是有價值的。]

熱點內容
寫作教學 發布:2025-09-19 09:54:54 瀏覽:485
初三數學動點題 發布:2025-09-19 09:23:23 瀏覽:958
高考制度歷史 發布:2025-09-19 08:57:08 瀏覽:69
小學師德考核登記表 發布:2025-09-19 07:44:03 瀏覽:662
生物材料報告 發布:2025-09-19 05:12:45 瀏覽:413
語文老師總結 發布:2025-09-19 04:58:43 瀏覽:352
感恩教育詞 發布:2025-09-19 01:46:11 瀏覽:26
江北語文網 發布:2025-09-19 00:51:35 瀏覽:370
七年級下冊地理同步 發布:2025-09-18 21:49:01 瀏覽:253
大學城英語 發布:2025-09-18 21:32:25 瀏覽: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