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語數英語 » 小學語文六年級知識點整理

小學語文六年級知識點整理

發布時間: 2021-07-20 06:10:20

❶ 小學六年級語文知識點

第一單元復習提綱
第一課時
⒈ 本組課文的主題?共有哪幾篇課文?作者?本組課文導語提示要達到的學習重點?
⒉ 每一篇課文的體裁?每一篇課文的中心?(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⒊ 《文言文兩則》的復習提綱:
⑴ 背誦兩篇課文,了解孟子。
⑶ 掌握文下須要求掌握的注釋。
⑷ 《學奕》中「之」字的不同用法。
⑸ 兩篇課文要說明的道理,能聯系生活實際來談。
⑹ 了解這是( )的小兒,( )的孔子,從哪兒可以看出?
⑺ 明白兩小兒辯日的觀點及依據。
⑻ 了解文中的幾種修辭方法:比喻、反問、設問。
第二課時
⒋ 《匆匆》
⑴ 字詞的過關:一去不復返、確手、空虛、頭涔涔淚潸潸、游絲、徘徊、伶伶俐俐、凝然(及課後的生字)
⑵ 復習本文的寫作特點。
⑶ 朱自清要表達的感情。
⑷ 文章的幾種修辭方法:排比、比喻、設問、擬人。
⑸ 重點句子的理解:
a.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
b. 像針尖一滴水滴在水海里,……也沒有影子。
c. 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
d. 過去的日子如輕煙,……我留著些什麼痕跡呢?
⑹ 重點段落的分析:
第1段:①排比句,模擬說話。②「——」的用法。
③加上這么多「?」的作用。(不斷追問,引人思考)④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
第3、4段:①第3段描寫什麼來表達感情?②仿寫「……的時候,日子……」③兩段中作者要表達怎樣的感情?④第4段中的最後一個問句要表達什麼?
⑺ 找出前後呼應的句子,並體會這樣的作用。
⑻ 背誦全文。
⒌ 《桃花心木》
⑴ 字詞的過關:莫名其妙、枯萎、偶爾、語重心長、汲水、從從容容、無緣無故、規律、勃勃生機(及課後生字)
⑵ 本文的寫作特點。
⑶ 本文蘊含的道理。
⑷ 作者的感情變化?種樹人的哪些做法令作者奇怪?
⑸ 重點句子的理解:
① 奇怪的是他來得並沒有規律性,……有時澆得少。
② 不只是樹,人也是一樣,……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
③ 種樹的人不會再來了,桃花心木也不會枯萎了。
⑹ 重點段落的分析:
第12段:①段意。②段中的「不確定」指什麼?③為什麼就「不確定」中成長可以長成百年大樹?
第13段:①種樹人為什麼語重心長地說?②樹苗依賴什麼?依賴的結果如何?③從中你體會到什麼?
第14段:①人的「不確定」又指什麼?聯系生活實際談。②「很少的養分」、「巨大的能量」各指什麼?③為什麼不確定中,能學會把「很少的養分」轉化為「巨大的能量」?④聯系生活實際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⑺ 背第12、13、14段。
第三課時
⑻ 復習《頂碗少年》《手指》
① 字詞的過關:縈繞於心、座無慮席、驚羨、歉疚、不失風度、不慌不忙、驚心動魄、喧嘩、不知所措、撫摩、養尊處優、附和、陶醉、堂皇、附庸、渺小、喝彩。
② 找出描寫頂碗少年的語句,分析( )描寫,體現是個( )的少年。
③ 為什麼這真是一場驚心動魄的拼搏?
④ 你的體會?用上所學的格言。
⑤ 文未的省略號省略了什麼?
⑥ 五根手指的作用和特點。
⑦ 背《手指》最後一段,談體會。
⒐ 詞語盤點須100分。
⒑ 《邯鄲學步》的內容和成語意思。
⒒ 日積月累:
① 背並默寫。② 類別:人生哲理的格言。③ 五句格言的意思及蘊含的道理。④ 個別字詞的解釋:孰、惑、知之、衰、竭。⑤ 能靈魂運用。
⒓ 復習第一單元的作用《看〈假文盲〉有感》、《難忘的「第一次」》。
第二單元復習提綱
第一課時
⒈ 本組課文的主題?共有幾篇課文?記住課題、作者、本組課文導語,提示達到的學習重點?
⒉ 每篇課文的體裁、每篇課文的中心。(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⒊ 《北京的春節》的復習提綱:
① 字詞過關:翡翠、萬象更新、燈火通宵、日夜不絕、截然不同、萬不得已、張燈結綵、有聲有光、各形名色(及課後生字)。
② 復習本文的寫作特點。
③ 文中的寫作順序、表達方法及作用,作者語言表達的特點。
④ 北京的春節從哪一天開始,到哪一天結束。了解作者列舉的春節各個時間段的風俗習慣,體現了怎樣的節日氣氛。
⑤ 文中有哪幾種修辭手法?
⑥ 重點句子的理解:
A. 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農業展覽會。
B. 除夕夜家家燈光通宵……都要守歲。
C. 元宵上市,春節的又一高潮到了。
D. 一眨眼,到了殘燈未廟,春節在正月十九結束了。
⑦ 重點段落的分析。
A. 找出課文中描寫小孩子過春節的部分讀一讀,再聯系實際,說一說你是怎樣過春節的。
B. 第7自然段:①中心句哪一句?②有哪風俗習慣。③透過 、 詞語,體會人們多麼重視除夕夜「吃團圓飯」。
C. 第8自然段:正月初一有哪些風俗習慣,人們的活動有哪些?
D. 第11自然段:①找出說明燈的數量多、種類多的語句。描寫燈的數量多。種類多是為了什麼?②元宵有哪些風俗習慣。③這個片斷採用的是什麼的段落結構。
⑧ 背誦、詳寫的部分「臘八、除夕、正月初一、元宵」。
第二課時
復習《藏戲》、《各具特色的民居》
⒈ 字詞過關:傳奇、嗆哮、曠野、吉祥、柔順、象徵、妖魔、恐怖、一無所有、鬨堂大笑、能歌善舞、贊嘆不已、身無分文、兩面三刀、別無所求、隨心所欲、騷擾、偏僻、魅力、清風徐徐、和睦相處、遮天蓋地、蜂擁而至、安然無恙。
⒉ 兩篇課的體裁。
⒊ 說明文的幾種表達方法。
⒋ 《藏戲》的順序、結構、表達方法(比喻、反問、象徵、誇張)。
⒌ 了解藏戲是怎麼形成的,有什麼特點?
⒍ 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樓的特色及民風民俗。
⒎ 體會《各具特色民居的說明方法,舉出具體的句子說明。
第三課時
復習《和田維吾爾》、日積月累、習作。
⒈ 字詞過關:扼殺、俊朗、豁達、深邃、渺渺回盪、美不勝收、鋪天蓋地、迎風引吭、肅然起敬、形態各異、載歌載舞、隨風搖曳。
⒉ 了解和田維吾人有哪些特點,本文在表達上的特點是什麼?
⒊ 找出文中的修辭手法。
⒋ 詞語盤點過關,須100分。
⒌ 了解詳略得當的作用。
⒍ 日積月累:①背並默寫。②類別:關於什麼類型的詩歌。③大概了解詩意及表達的情感。④課外積累同類型的詩歌。
⒎ 復習第二單元的作文。①介紹收集了解到的民風民俗。②寫一寫自己如何過春節。
第三單元復習提綱
第一課時
⒈ 本組課文的主題共有幾篇課文?課題?作者?本組課文導語提示達到的學習重點?
⒉ 每篇課文的體裁、中心。
⒊ 《十六年前的回憶》復習提綱。
① 字詞過關:含糊、尖銳、僻靜、苦刑、殘暴、匪徒、一擁而入、嚴峻、會意、沉著。
② 文章的敘述順序?寫了哪事?
③ 這是一篇回憶錄,課題寫的是誰的憶?回憶了誰?回憶了哪些方面的內容?
④ 找出課文中對比描寫的句子,並體會對比描寫的作用。
⑤ 找出前後照應的句子,並體會其作用。
⑥ 重點句的理解:
A 父親是很慈祥的……竟這樣含糊回答我。
B 局勢越來越嚴重……母親只好不再說什麼了。
C 在法庭上……我看到了他那亂蓬蓬的長頭發下面的平靜而慈祥的臉。
D 父親瞅了瞅我們……他對於革命事業的信心。
⑦ 重點段:父親燒文件是為什麼?
⑴ 2-7段:局勢越來越嚴重體現在哪些?
⑵ 父親為什麼這樣含糊地回答我,「含糊」與前面的「——」形成鮮明的對比,體會了李大釗是個怎樣的人?
⑶ 「我哪能離開呢?」意思是什麼?從中你體會到什麼?
19-22段
⑴ 畫出描寫父親神態的句子。
⑵ 法庭上父親的表情為什麼是「非常安定,非常沉著」的?
⑶ 「偉大的力量」指什麼?
第二課時
《為人民服務》復習提綱
⒈ 字詞過關:精兵簡政、五湖四海、死得其所、追悼、剝削、重於泰山、輕於鴻毛、哀思、興旺。
⒉ 體裁?論點?從幾方面來證明論點?
⒊ 重點句子理解。
① 我們的共產黨和共產黨所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張思德就是我們這個隊伍中的一個同志。
② 張思德同志是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還要重的。
③ 因為我們是為人民服務的……我們就照你的辦。
④ 我們今天已經領導著有九千一百萬人口的根據地……,才能取得全民族的解放。
⑤ 我們的同志在困難的時候,要看到……
⑥ 我們的幹部要關心每一個戰士……
⒋ 重點段的理解:
① 段:
A 結合具體的例子,說說對這句話的理解。
B 「完全」指什麼?「徹底」指什麼?
②段。
A 聯系實際談談對「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的理解。
B 解釋「固」、「或」、「於」及整句話的意思。
C 這句話的作者。
D 這一段話是圍繞哪個句子來寫的?
⒌ 背誦全文。
第三課時
《燈光》、《一夜工作》,日積月累。
⒈ 字詞過關:圍殲戰、黑魆魆、璀璨、突擊、殲滅、憧憬、焦急、陳設、極其、隔壁、瀏覽、思索、熱騰騰、咨詢。
⒉ 《燈光》敘述的順序。
⒊ 「多好啊!」這句話分別是什麼情況下說的,他們說這話時候,看到了什麼?會想到些什麼?
⒋ 找出課文中幾次前後照應的句子和細節描寫,體會其作用。
⒌ 《一夜的工作》從幾方面來寫周總理,找出相應的句子。
⒍ 《一夜的工作》的表達方法。
⒎ 重點句的理解。
A 那是一間高大的宮殿式的房子……如此而已。
B 他一句一句地審閱……有時問我一兩句。
C 花生米並不多……
D 在以後的日子裡……你見過這樣的總理嗎?
⒏ 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
⒐ 背誦最後兩段。
⒑ 讀讀背背過關。
⒒ 《日積月累》背誦、默寫,了解課外書屋中幾本革命小說。
第四單元復習提綱
第一課時
⒈ 本組課文的主題?共有幾篇課文?課題?作者?本組課文導語提示達到的學習重點?
⒉ 每篇課文的體裁、中心。
⒊ 《賣火柴的小女孩》復習提綱。
① 字詞過關:閃爍、靈魂、蜷腿、裂縫、填滿、櫥窗。
② 課文的寫作特點?表達方式?
③ 了解作者及其它作品。
④ 了解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幻象和產生這些幻象的原因。
⑤ 重點句的分析:
A.天冷極了……
B.她敢從成把的火柴抽出一根……
C.她倆在光明和快樂中飛走了……
D.誰也不知道她曾經看到過多少美麗的東西……
⑥ 重點段:1-4段
A.幾處「——」的作用,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
B.小女孩的可憐體現在哪裡?用概括性的語言來說。
C.畫出描寫小女孩外貌的句子,這些描寫的作用?
⑦ 段。
A.段意?
B.「終於」這個詞說明了什麼?
C.為什麼說這是一道奇異的光?
D.畫出這段話中想像的部分。
10-12段(最後三段)
A.「飛到那沒有寒冷……」這句話的意思。
B.用「沒有……沒有……也沒有」造句。
C.小女孩死了,為什麼嘴上帶著微笑?
D.兩個「幸福」的意思,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第二課時
《凡卡》復習提綱
⒈ 字詞過關:慈悲、指望、禱告、抽噎、飢餓、禮拜、揉皺、眯縫、撇嘴、凍僵、逗笑、打攪、耷拉、黑糊糊、笑眯眯、孤零零。
⒉ 了解作者及其它作品。
⒊ 課文表達上的特點(對比、反襯、暗示的表達方法,從文中舉例說明)。
⒋ 體會課後結尾「夢」的含義。
⒌ 重點句:
① 聖誕節前夜……寫起信來。
② 他嘆了一口氣,跪在作台前面,把那張紙鋪在作台上。
③ 我的生活沒指望了,連狗都不如!
④ 過了一個鍾頭……搖著尾巴。
⒍ 重點段的分析:
第 8、10、15自然段:
A.凡卡曾經有哪些指望?
B.找出凡卡給爺爺寫信最主要的目的和原因(凡卡過著怎樣的學徒生活?)
C.從第8段中找出老闆和老闆娘打凡卡的動作。
第6自然段:
A.這段中具體描寫了哪些景物。
B.文中「——」的作用。
C.畫出擬人句。
第20、21自然段:
A.凡卡「連破皮襖都沒披,只穿著襯衫,跪到街上去了」是因為什麼?
B.凡卡「辭蜜的希望」指的是什麼?
C.他的「辭蜜希望」能實現嗎?為什麼?
第三課時
《魯濱孫漂流記》、《湯姆?索亞歷險記》、日積月累
⒈ 字詞過關:畜養、圈養、知足安命、聊以自慰、梗概、畏懼、天涯海角、簡陋、聞所未聞、日晷、不毛之地、重見天日、萌生、無賴、兇悍、游手好閑、落荒而逃、衣衫襤褸、若無其事、魚貫而入、虛驚一場。
⒉ 了解作者及其它作品。
⒊ 《魯濱孫漂流記》梗概按什麼順序,寫了哪幾件事,突出魯濱孫怎樣的性格特點。
⒋ 理解書中的一些名句。
⒌ 了解《湯姆?索亞歷險記》梗概的5次歷險。
⒍ 分析湯姆的性格。
⒎ 詞語盤點過關。
⒏ 日積月累:①背並默寫。②理解每句名言的大意。(聯系實際)
⒐ 復習第四單元的作文。①讀後感。②學會生存。

第五單元復習提綱
一、復習目的:
⒈ 掌握課文內容,過關本單元的課文基礎。
⒉ 學會本單元課文中寫作方法,並運用在自己的作文中。
⒊ 學會理解文中句子的含義。
⒋ 提高學生的審題、閱讀能力。
二、復習過程:
第一課時
一、單元整體性復習:
⒈ 本單元的主題?有哪幾篇課文?每篇課文的主人公?作者?體裁?
⒉ 本單元的學習重點。你最喜歡誰?為什麼?
⒊ 每篇課文的中心?
二、復習《跨越百年的美麗》
⒈ 字詞的過關:人聲鼎沸、疲倦、莊重、肅然無聲、剛毅、侵蝕、淡泊、震驚、定格、廢棄、煙熏火燎、執著、盛名、卓有成效、渾身乏力、歧視、里程碑、迄今、一如既往。
⒉ 居里夫人的品質:美麗表現在哪些方面?從中你想到了什麼?你該如何寫這篇課讀後感?
⒊ 本文的寫作特點?
⒋ 居里夫人是如何發現鐳的?從中表現什麼?
⒌ 理清文章的脈絡。
⒍ 重點句子的理解:
① 她的報告使全場震驚……空格在每個人的心中。
② 這點美麗的淡藍色的熒光,融入了一個女子美麗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
③ 這種可貴的性格和高遠的追求,……也完成了對人生意義的發現。
④ 她從一個漂亮的小姑娘,……她變成了科學史上一專任永遠的里程碑。
⑤ 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唯一沒有被盛名寵壞的人。」
⒎ 談談你對「科學精神」的理解,對居里夫的了解。
⒏ 重點段落的分析:
⑴ 課文第二段:①段意。②為什麼科學院人聲鼎沸?而後為什麼又肅然無聲?③居里美麗的形象指什麼?④兩個「定格」說明什麼?⑤背誦。
⑵ 課文第4段:①段意。②熒光指什麼?為什麼說融入了女子美麗的生命和高遠的追求?「偉大自然發現」指什麼?「對人生意義的發現」指什麼?③四個「變成」說明什麼?「放向線」「居里」為什麼加引號?你體會到什麼?
⑶ 第5段:①居里夫人共獲得哪些榮譽?②她如何對待這些榮譽?說明她什麼?③本段最後一句話說明什麼?
⒐ 背誦全文。
第二課時
一、小測《18》課
二、復習《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
⒈ 字詞的過關:司空見慣、追根求源、漩渦、無獨有偶、不慎、廣泛、打破沙鍋問到底、見微知著、鍥而不舍、百思不得其解。
⒉ 本文的觀點:你如何解釋這個觀點?
⒊ 本文的寫作特點。
⒋ 理清文章脈絡。
⒌ 課文舉了哪幾個事例來說明觀點?每個事例中的「?」指什麼?如何拉真?最後變成的「!」是什麼?
⒍ 現實中,你這舉出舉似課文的事例來加以說說觀點嗎?
⒎ 重點句子的理解:
① 最後把「?」拉直成「!」,找到了真理。
② 善於「打破沙鍋問到底」的人,……有所成就。
③ 只要你見微知著……就能發現真理。(這句話和課文開頭有何聯系?)
④ 如果說,科學領域的發現……具有鍥而不舍的精神的人。
⑤ 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
⒏ 重點段落的分析:
⑴ 第6-8段:①第6段的第一句起什麼作用?②第6、7段在全文中又有什麼?③科學史上的事例請舉出。④這三段中幾個句子含義深刻的理解。⑤對你有啟發的語句,你體會到什麼?
⒐ 學著寫一篇議論文。(讀已寫過的議論文)
⒑ 背1、2、6、7、8段。
第三課時
一、復習《千年夢圓在今朝》《我最好的老師
⒈ 字詞的過關:先驅、九天攬月、鯤鵬展翅、蒼穹、振奮不已、夜以繼日、積勞成疾、風華並茂、華發早生、猝然長逝、宛若、饒有趣味、想方設法、終身受益、糊弄、侃侃而談、目瞪口呆、出人意料、真偽
⒉ 中華飛天夢的實現過程?你從中感悟到什麼?
⒊ 航天工作人員具有什麼品質?
⒋ 首次載人航天飛行成功的意義?
⒌ 為什麼說懷特森先生是他「最好的老師」?你喜歡嗎?為什麼?
⒍ 《21》重點舉了哪個例子來描寫先生的?
⒎ 課文第6、7段:①為什麼科學課成為「冒險」。②「饒有趣味」的過程指什麼?「充滿刺激」的過程呢?③「論點」為什麼加引號?這個詞如何理解?④說說對這段話的理解。
⒏ 最後一段表達作者什麼感情。
二、《詞語盤點》須100分。
三、舉例說明利大或是弊大。
四、復習習作,學會審題。
五、交流:學到了哪些語文知識?具有了哪些語文能力?掌握哪些學習方法?有怎樣的學習習慣?等等。
六、日積月累:①類別。②解釋。③會運用。④會造句。⑤會舉一反三。⑥「捨本逐末」的故事內容和含義。⑦互相過關。

一,病句的幾種類型:
1.成分殘缺:即句子中缺少了某些必要成分,句子意思表達不清楚.
例:他受壞思想的影響,走上了犯罪.
2.搭配不當:即句子中的某兩個成分或某兩個詞語錯誤搭配.
例:教室里人聲混亂,老師講的什麼,誰也沒有聽清.
3.詞序顛倒:即句子里的詞沒有按照規律和表達意思的需要來排列.
例:歷史博物館里展出了兩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
4.意思重復:即句子里出現多餘成分,顯得語句羅嗦,累贅.
例:我覺得這是想得不對的錯誤想法.
5.概念不清:即句中的意思含糊不清,令人不解,混淆.
例:造紙是中國的四大發明.
6.前後矛盾:即句子前後意思不一致.
例:我肯定李琳大概是生病了.
7.分類不當:即句子中把不是一類的歸為了一類.
例:籃子里有青菜,蘿卜,葡萄,西紅柿等蔬菜.
二,改病句的三個步驟:
①讀句子,理句意
②查排審,找病因
③改句子,保原意(改得少,改得巧 )
三,改正下面句子中指代不明之處.
1.老師把王虹和曉敏喊到跟前,對她說:"上課要積極發言."
2.小麗和小華一起去上學,她在路上撿到一個錢包.
3.張文和王勤約定一起在自己家做作業.
4.李剛和小海是好朋友,他經常幫助他.
四,改正下面句子中搭配不當之處.
1. 昨天的值日生把教室打掃得整整齊齊.
2."六一"節那天,同學們穿著新艷的衣服和紅領巾到學校參加慶祝活動.
3.城外聳立著一座小巧的房子.
4.我們要繼承和發揚老一輩的革命事業.
五,找出下面句子中歸類不當的地方並改正.
1.幼兒園經常給我們吃哈密瓜,西瓜,蘋果,西紅柿等水果.
2.學校的體育室擺滿了足球,排球,籃球,地球儀等體育器材.
3.奶奶家養了許多雞,鴨,鵝,牛,馬等家禽.
4.昨天,參加國慶節聯歡會的有工人,農民,小學生,解放軍,青年等.
六,修改病句.
1.老工人在馬路上協助交警保持交通秩序.
2.秋天的田野里,到處能看到果實成熟的景象和芳香.
3.今年,我們的王老師又光榮地被評為"市先進班主任"的稱號.
4.我猜想他肯定是一個六年級學生.
5.小亮的肩頭被沉重的米袋壓得喘不過氣來.
6.看了這本書,很受教育.
7.桌子上的鬧鍾走了一圈,一個小時又過去了.
8.廬山瀑布,大明湖,趵突泉是濟南的三大名勝.
9.游泳運動員打破了一次又一次世界記錄.
10.通過老師的幫助,使我改正了缺點.
11.桌子上有尺子和鋼筆,這是她的,那是他的.
12.我們通過並討論了中隊計劃.
13,看了這本書,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14,開運動會那天,校園里飄著五顏六色的紅旗.
15,全校師生都想爭做三好學生.
1、他經常回憶有趣的往事。
2.、在老師和同學的幫助下。王偉改正了自己的缺點。
3.、杭州是個美麗的城市。
4.、老師表揚了班裡的全體同學,重點表揚李小明同學。、
5、.老師要求學生們大聲的朗讀課文。
6、認真聽取並討論了校長的報告。
7、我們要學習他刻苦鑽研認真學習.
8、上課時,全班同學積極地,認真地,聚精會神地思考問題.
9、我穿上了潔凈的衣服,把臟衣服脫了下來.
10、纖夫們為了掙得一塊麵包,不得不低價*賣自己的勞動.
11、盡管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而且飛機模型還沒做成.
12、古代的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
1、大廳里擺滿了看演出的觀眾。
2、校園里生滿了白的、紅的、黃的等五顏六色的花。
3、我站在操場上,仔細地看著練習身體的同學們。
4、我們班取得了競賽第一名,大家的心裡露出了勝利的喜悅。
5、小組討論會上,大家的發言很猛烈。
6、異口同聲地說:「贊成!」
7、在老師的教育下,他明確了學習態度。
8、我愛看《小蜜蜂》、《小溪流》、《小學生學習報》等課外書
9、改革開放以後,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富強。
10、春天的景色我覺得十分美麗。
11、老師要求同學們明確學習目的和學習態度。
12、你必須一定要認真負責。
13、李老師上課時對我們的態度非常嚴格。
14、實施素質教育後,我們課外閱讀的數量和質量都明顯提高了。
15、當我遞上了茶杯,媽媽的臉上現出了愉快的心情。
16、小明的姐姐陸續三年被評為「三好學生」。
17、我們來到公園,觀賞美麗的情景。
18、李老師上課時對我們的態度非常嚴格。
19、他的語文作業基本上全部完成。
20、我的腦海中浮現了兩年多前剛剛發生的事情。
1.少先隊員發揮革命傳統。
2.小興安嶺的夏天真美麗。
3.經過學習,大家普遍的覺悟提高了。
4.兩個新舊社會,真是鮮明的對比啊 !
5.我們要培養自己的寫作興趣和水平。
6.在老師的教育下,我端正了學習態度和方法。
7.開學,我們樹立了計劃,明確了努力方向。
8.爸爸對我說,我小時候,沒錢讀書。
9.我的抽屜里堆滿了許多獲獎證書。
10.快畢業了,應該更加刻苦學習。

(1(1)每個小學生都應該上課專心聽講的好習慣。
(2)「六一」聯歡會上,我們班表演了文娛節目和大合唱。
(3)我們要不斷改進學習方法,增強學習效率。
(4)周爺爺愛戴我們小朋友,我們熱愛周爺爺。
(5)這本書對我很感興趣。
(6)黃繼光不但壯烈犧牲了,而且他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
(7)大家都講衛生,我們的健康和疾病就有保障。
(8)《繁星》的作者是巴金寫的。
(9)我們要積極響應「人人動手,綠化祖國」。
(10)美麗的大草原一碧千里,到處都是綠色。
(11)我們開會通過並討論了他的建議。
(12)《小學生語文報》和《少年文藝》這兩種報紙我都很愛看。
(13)聯歡會開始了,整個會場充滿了熱鬧的氣氛。
(14)戰士們冒著大雨和泥濘的小路快步前進。
(15)下午,全校師生和少先隊員去參觀畫展。
(16)《科學畫報》和《少年文藝》這兩種報紙我都愛看。
(17)我估計他今天一定不會來參加會議了。
(18)在美術老師的悉心指導下,使我的素描畫進步很快。
(19)我們必須認真克服並善於發現學習上的毛病。
(20)上課時,始終專心聽講,因此,成績很好。
(21)菜園里種著西紅柿、西瓜、黃瓜、毛豆、紅豆、扁豆等蔬菜。
(22)經過教育,我明確了學習目的和學習態度。
(23)牆上的掛鍾走了一圈,一個小時又過去了。
(24)我們要熱愛公共財產。
(25)草原把夕陽照得五彩繽紛。
(26)《小學生數學報》和《少年報》這兩種報紙我都很愛看。
(27)王老師被光榮地評為「模範班主任」的光榮稱號。
(28)我們大搖大擺地走在山間小道上。
(29)我們要不斷改善缺點,發揮優點,取得更大的成績。
(30)經過努力,王小明的錯別字大大進步了。
(31)黃河、長江、萬里長城、古運河都是我國古代的偉大工程。
(32)這篇作文層次和語句都很通順。

❷ 部編本小學語文:統編版語文六年級上冊期末知識點匯總

部編版六年級上冊知識點

第一單元 知識要點

一、字詞盤點
1.字
(1)難讀的字
裳(shɑnɡ) 拙(zhuō) 綴(zhuì)
(2)難寫的字
毯:半包圍結構,「毛」要托住「炎」。
雅:左右結構,右邊不要寫成「住」。
德:左右結構,不要少寫了「心」上的一橫。
稻:左窄右寬,「臼」里邊是兩筆短橫,不要寫成一筆長橫。
(3)多音字
勒 蒙 薄 糊 宿 泊 冠 朝
2.詞
(1)必須掌握的詞
草原 線條 柔美 境界 驚嘆 回味 樂趣
目的地 灑脫 衣裳 襟飄帶舞 彩虹 飛馳
馬蹄 蒙古包 熱乎乎 奶豆腐 禮貌拘束
幹部 舉杯 羞澀 感人 會心 微笑 摔跤
宅院 幽雅 伏案 渾濁 笨拙 參差 眼簾
單薄 照耀 文思 夢想 迷濛 印象 愁怨
順心平淡
(2)近義詞
清鮮~清新 驚嘆~驚訝 回味~體味
灑脫~瀟灑 迂迴~迂曲 靜寂~安靜
親熱~熱情 拘束~拘謹 幽雅~文雅
渾濁~污濁 笨拙~愚笨 參差~雜亂
眼簾~眼眶 單薄~瘦弱 照耀~照射
夢想~理想 文思~才思 迷濛~迷茫
愁怨~憂愁 順心~遂心 平淡~平凡
泊~停 愁~憂 低~矮 書~寫 鳴~叫
孕育~培育 贈予~贈送 搖曳~搖擺
旖旎~柔美 馥郁~濃郁 凝視~注視
察看~查看 碩大無朋~碩大無比
婆娑起舞~翩翩起舞 心馳神往~夢寐以求
顧影自憐~顧影弄姿 孤芳自賞~自命清高
(3)反義詞
明朗→昏暗 愉快→悲痛 熱鬧→寂靜
團結→分裂 拘束→灑脫 羞澀→大方
幽雅→粗俗 渾濁→清澈 笨拙→靈活
參差→整齊 單薄→結實 夢想→妄想
迷濛→清晰 順心→煩心 平淡→精彩
移→停暮→晨低→高近→遠散→聚
夜→晝 墜落→上升 開放→封閉 贈予→索取
光明→黑暗 仰望→俯視 碩大無朋→微乎其微
顧影自憐→妄自尊大 孤芳自賞→自慚形穢
(4)詞語歸類
①ABB式詞語:熱乎乎 亮晶晶
類似的詞語:笑哈哈 笑眯眯 笑嘻嘻 笑盈盈
②AABB式詞語:熙熙攘攘 忽忽悠悠
類似的詞語:高高興興 快快樂樂 安安全全
③描寫綠色的詞語:一碧千里 翠色慾流
類似的詞語:蒼翠欲滴 萬古長青 花紅柳綠
④描寫高大的詞語:龐然大物 碩大無朋
類似的詞語:碩大無比 高大威武 巍峨聳立
⑤描寫花香的詞語:芬芳馥郁
類似的詞語:香遠益清 芬芳撲鼻 沁人心脾
⑥描寫清高的詞語:顧影自憐 孤芳自賞
類似的詞語:自命清高 自命不凡 顧影弄姿
⑦跟想像有關的詞語:黃粱美夢 痴心妄想 異想天開 浮想聯翩 痴人說夢 漫無邊際 不切實際 胡思亂想
⑧量詞:一首奇麗的小詩 一條迂迴的明如玻璃的帶子 三棵白丁香 一柄花蕾
⑨動詞:流入雲際 到達目的地 表演舞蹈 迎接遠歸者
⑩修飾詞:尖尖的帽子 茂盛的森林 紫紅的小果實 亮晶晶的眼睛

二、佳句積累

1.比喻句
(1)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在哪裡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綉上了白色的大花。
這個句子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草原比作綠毯,把羊群比作白色的大花,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草原的美麗景象。
(2)小小的花苞圓圓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盤花扣。
這個句子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丁香的花苞比作衣襟上的盤花扣,生動形象地寫出了丁香美麗的外形。
比喻是考試中的一個常考考點,常見的考查形式有:
(1)判斷哪些句子不是比喻句。
(2)用比喻的修辭手法仿寫句子。

2.排比句
(1)我是諸元素之女:冬將我孕育,春使我開放,夏讓我成長,秋令我昏昏睡去。
這個句子運用排比的修辭手法,把花兒「冬、春、夏、秋」的生長狀態描寫得十分生動,形象地說明了花兒是四季不可或缺的代表性元素。

3.擬人句
(1)在這境界里,連駿馬和大牛有時候都靜立不動,好像在回味草原的無限樂趣。
這個句子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把駿馬和大牛當作人來寫,目的是體現作者對草原美景的迷戀之情。
(2)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樹銀妝,星星般的小花綴滿枝頭,從牆上窺著行人,惹得人走過了還要回頭望。
這個句子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把探出院牆的丁香當作人來寫,「探出」「窺著」等詞語寫出了丁香悄然綻放的美麗景象。

4.精彩句
(1)忽然,像被一陣風吹來似的,遠處的小丘上出現了一群馬,馬上的男女老少穿著各色的衣裳,群馬疾馳,襟飄帶舞,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
這句話描寫的是蒙古族老鄉身著節日盛裝,策馬疾馳,遠迎來客的畫面。鮮艷的服飾,飛馳的駿馬,飄舞的衣襟衣帶,作者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將這些景物比作彩虹,不僅形似,而且神似。
(2)在細雨迷濛中,著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嫵媚。花牆邊兩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畫,線條模糊了,直向窗前的瑩白滲過來。讓人覺得,丁香確實該和微雨連在一起。
這句話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寫出了雨中丁香「嫵媚」的特點,「如同印象派的畫」,表達了作者對丁香的喜愛之情。

三、考試熱點

1.《草原》一課的第1自然段,常以重點語句填空和課內閱讀的形式考查。
2.《丁香結》一課的第1—3自然段,常以課內閱讀的形式考查。
3.《古詩詞三首》一課常以默寫、填空的形式考察。
4.《花之歌》一課含有分號的句子較多,注意對重點句子的標點符號的考查。
5.第一單元作文,注意對想像類作文的考查。

四、「1+X」閱讀

推薦篇目: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的《昆蟲記》
推薦理由:《昆蟲記》一書,作者將昆蟲的多彩生活與自己的人生感悟融為一體,用人性去看待昆蟲。通過詳細、深刻地描繪,各種昆蟲的外部形態和生物習性,記錄各種昆蟲的生活和為生活以及繁衍種族所進行的斗爭,
既表達了作者對生命和自然的熱愛與尊重,又傳播了科學知識,體現了作者觀察細致入微、孜孜不倦的科學探索精神。

閱讀方法:《昆蟲記》一書,通俗易懂,生動有趣,既帶有詩情畫意的散文筆調,又兼具人文精神,人性與蟲性相交融,知識、趣味、美感、思想相得益彰。我們可以採用對比閱讀的方法,一邊閱讀《昆蟲記》,一邊與我們課文中學到過的描寫動物的文章進行比較和思考,在求同存異中積累語言,獲得知識,習得寫作的方法,提高自己的文化藝術修養。

❸ 六年級語文下冊重點知識總結

六年級下冊課文復習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課文復習要點1文言文兩則1.《學弈》選自《孟子•告子》。通過寫弈秋教兩人下棋的事,說明了學習必須專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2.《兩小兒辯日》選自《列子•湯問》,故事體現了兩小兒善於觀察,敢於提問,說話有理有據和孔子實事求是的態度。3.孟子是我國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被稱為「亞聖」。後世將他與孔子合稱為「孔孟」。孔子是春秋時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一生的言行被弟子編成《論語》一書。《孟子》是孟子與他的弟子合著的,內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動、政治學說、哲學思想和個性修養等。4.理解句子。(1)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難道是因為他的智力不如別人好嗎?回答說:「不是這樣的。」(2)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我認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離人近一些,而中午的時候離人遠一些。(3)孰為汝多知乎?誰說你的知識淵博呢?5.《學弈》全文:學弈(yì)[1]弈秋[2],通國[3]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4]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wéi)弈秋之為聽[5];一人雖聽之[6],一心以為有鴻鵠(hú)[7]將至,思援[8]弓繳(zhuó)[9]而射之。雖與之[10]俱[11]學,弗(fú)[12]若之矣(yǐ)[13]。為[14]是其[15]智弗若與(yú)?曰:非然也。注釋:1、本文選自《孟子•告子》。孟子是我國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記錄了孟子的思想和言行。弈:下棋。2、秋:人名,因他善於下棋,所以稱為弈秋。3、通國:全國。4、誨:教導。5、惟弈秋之為聽:只聽弈秋(的教導)。6、之:指弈秋的教導。7、鴻鵠:天鵝。8、援:引,拉。9、繳:古時指帶有絲繩的箭。10、之:他,指前一個人。11、俱:一起。12、弗:不。13、矣:了。14、為:因為。15、其:他的,指後一個人。《學弈》全文翻譯:弈秋是全國的下棋高手。他教導兩個學生下棋,其中一個學生非常專心,只聽弈秋的教導;另一個學生雖然也在聽弈秋講課,心裡卻一直想著天上有天鵝要飛過來,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來。雖然他倆在一塊兒學習,但是後一個同學不如前一個學得好。難道是因為他的智力不如別人好嗎?說:不是這樣的。6、《兩小兒辯日》全文:兩小兒辯日[16]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17],問其故。一兒曰:「我以[18]日始出時去[19]人近,而日中[20]時遠也。」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21]日中則如盤盂(yú)[22],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兒曰:「日初出滄(cāng)滄涼涼[23],及其日中如探湯[24],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孔子不能決[25]也。兩小兒笑曰:「孰(shú)為汝(rǔ)[26]多知[27]乎?」注釋:16、本文選自《列子•湯問》。17、辯斗:辯論,爭論。18、以:認為。19、去:離。20、日中:正午。21、及:到。22、盤盂:盛物的器皿。圓者為盤,方者為盂。23、滄滄涼涼:形容清涼的感覺。滄滄:寒冷的意思。24、探湯:把手伸向熱水裡。意思是天氣很熱。湯:熱水。25、決:判斷。26、汝:你。27、知:通「智」。《兩小兒辯日》全文翻譯:有一天,孔子到東方游學,看到兩個小孩為什麼事情爭辯不已,便問是什麼原因。一個小孩說:「我認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離人近一些,中午的時候離人遠一些。」另一個小孩卻認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離人遠些,而中午時要近些。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的時候像車蓋一樣大,到了中午卻像個盤子,這不是遠的時候看起來小而近的時候看起來大的道理嗎?」另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的時候有清涼的感覺,到了中午卻像把手伸進熱水裡一樣,這不是近的時候感覺熱而遠的時候感覺涼的道理嗎?孔子也不能判斷是怎麼回事。兩個小孩笑著說:「誰說你的知識淵博呢?」2匆匆1.《匆匆》的作者是朱自清,他的作品還有《綠》、《背影》。2.文章緊扣「匆匆」,寫了時光流逝的蹤跡,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逝的無奈和惋惜。3.課文運用了擬人、比喻、排比、反問等修辭手法。開頭、結尾都用了設問句,首尾呼應,突出時間來去匆匆的惋惜和無奈的強烈情感。4.寫出珍惜時間的語句。(1)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2)光陰似箭,日月如梭。5.句子理解:①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用排比的句式,表明大自然的榮枯是時間飛逝的痕跡。「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運用設問的方法,表達了作者對時光逝去而無法挽留的無奈和對已逝日子的深深留念。②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作者運用比喻,把自己過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針尖上的水滴,把時間的流比喻成大海。表現出作者十分無奈的愁緒。③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作者用一系列排比句展示了日子在生活的不經意中來去匆匆。④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我留著些什麼痕跡呢?作者把自己八千多日子的流逝作了高度的概括,使時間匆匆而去的形象化為「如輕煙」「如薄霧」,比喻獨特,聯想新奇。輕煙、薄霧瞬息被「吹散了」,被「蒸融了」,日子就是如此稍縱即逝。作者用全身心去感受時光的流逝。3桃花心木1.《桃花心木》的作者是林清玄,我們學過他的《和時間賽跑》。文章借樹的生長比喻人的成長。寫一個種樹人讓「樹木自己學會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說明了在艱苦環境中經受生活考驗,克服依賴性的重要意義。2.樹的生長「不確定」指老天下雨,種樹人澆水沒規律。人生活的「不確定」指生活中不可預知的坎坷、曲折、磨難。桃花心木在不確定中尋找水源、拚命紮根,就能長成百年大樹,顯示出勃勃生機。人在不確定中生活,經歷風雨和磨難就能成為意志堅強有所作為的人。樹似人,人如樹,這篇文章是借物喻人的表達方法。3.表達文章主旨句子是「不只是樹,人也是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這句話的意思是只有經得起生活中風風雨雨的考驗,才能成為堅強的人,有所作為的人。6北京的春節1.本課以時間為經線,以人們的活動為緯線,結構全文2.文章詳細描述過春節的三次高潮:(1)除夕夜家家燈火通宵,鞭炮聲日夜不絕,吃團圓飯、守歲。(2)初一男人們外出拜年,女人們在家招待客人,小孩逛廟會。(3)十五觀花燈,放鞭炮,吃元宵。3.課文按時間順序,對除夕、大年初一、元宵節三部分寫得詳細,其它部分寫得簡略,這樣寫的好處是:點面結合、主次分明、印象深刻。4.本課突出的表達方法是以時間為順序,有詳有略。10十六年前的回憶1.本文是李大釗同志的女兒李星華寫的一篇回憶錄,通過對李大釗被捕前到被害後的回憶,展示了革命先烈忠於革命事業的偉大精神和面對敵人堅貞不屈的高貴品質。表達了作者對父親的敬仰與深切的懷念。除開頭外,文章是按被捕前、被捕時、法庭上、被害後的順序來敘述的。全文前後照應、首尾連貫,使整篇文章顯得緊湊,同時突出了作者一直把父親的被害記在心裡的感情。2.本文按時間順序寫了四件事:(1)被捕前,李大釗同志堅持革命工作。(2)被捕時,李大釗同志從容鎮定。(3)法庭上,李大釗同志與敵人作斗爭。(4)被害後,李大釗的妻兒悲傷的情形。3.課文前後照應有多處(1)①我看他把書和有字的紙片投到火爐里去……②後來聽母親說……為了避免黨組織被破壞,父親只好把一些書籍和文件燒掉作用:使讀者對事情的來龍去脈了解的更清楚,得到的印象、感受更深刻。(2)①1927年4月28日,我永遠忘不了那一天,那是我父親的被難日……②我低聲對母親說:「媽,昨天是4月28日。」……作用:突出了作者對父親被害這件事印象深刻,表達了對父親的深深懷念。(3)①工友閻振三一早上街買東西,直到夜裡還不見回來。②在軍警中間,我發現了前三天被捕的工友閻振三。作用:使讀者對事情的來龍去脈了解更清楚,印象更深刻。4.理解句子(1)那年春天,父親夜裡回來的很晚。每天早晨……出去了。體現了他對革命工作高度負責的精神。(2)局勢越來越嚴重……他的朋友勸他離開北京,母親也幾次勸他……李大釗同志把革命看的比生命重要,體現了他堅決無私和大無畏的精神。(3)他們奪下父親的手槍……父親保持著他慣有的嚴峻態度……表現了李大釗在敵人面前的鎮定、從容和大無畏的精神。(4)在法庭上……父親仍舊穿著他那件灰布舊棉袍,可是沒戴眼鏡,我看到了他那亂蓬蓬的長頭發下面的平靜而慈祥的臉。「沒戴眼鏡」和「亂蓬蓬的長頭發」說明了李大釗遭受了苦刑;「平靜」說明了他經歷殘酷的折磨後依舊堅強;「慈祥」表現了李大釗對親人的愛護。(5)父親瞅了瞅我們,沒對我們說一句話……他對革命事業的信心……因為李大釗同志對革命充滿信心,所以在極端困難、危險的情況下,能夠坦然自若,不在敵人的嚴刑拷打下屈服,也不因親人的喊聲、哭聲而憂傷,他用安定沉著影響親人,使他們化悲傷為力量。12為人民服務1《為人民服務》是毛澤東於1944年9月8日在中共中央警備團追悼張思德會議上所做的演講,是一篇議論文。2.文章從三方面說明怎樣才能完全徹底地為人民服務。(1)樹立「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的生死觀。(2)正確對待批評,為人民利益堅持好的,改正錯的。(3)搞好團結,克服困難,提高勇氣,互相愛護,使整個人民團結起來。14賣火柴的小女孩1.課文是丹麥作家安徒生的一篇童話,他的作品還有:《海的女兒》、《丑小鴨》、《拇指姑娘》。本課講述了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凍死在街頭的故事。2.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看到了暖和的火爐,是因為她十分寒冷,渴望得到溫暖;第二次擦燃火柴,她看到噴香的烤鵝,是因為她十分飢餓,渴望得到食物;最後擦燃整把火柴,她看到了慈祥的奶奶,是因為她想把奶奶留住,和奶奶一起飛走,遠離寒冷、飢餓、痛苦。3.文章之所以打動,是因為作家巧妙的表達方法:寫實和寫虛交替進行,美麗的幻想和殘酷的現實交替出現。4.寫出下面兩段話的理解。(1)飛到那沒有寒冷,沒有飢餓,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小女孩離開人世在美妙的幻覺中死去了,小女孩只要活在這個世界,就只有寒冷、飢餓和痛苦。(2)她曾經多麼幸福,跟著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曾經」指的是火柴擦燃後的幻想。前一個「幸福」指小女孩臨死前在美好的幻想中度過的,是幸福的;後一個「幸福」指小女孩死後就沒有寒冷、飢餓和痛苦,就徹底幸福了。這句話表達了作者對窮苦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對貧富懸殊的社會現實的強烈不滿。15凡卡1.本文的作者是俄國作家契訶夫,通過凡卡給爺爺寫信這件事,反映了沙皇統治下,俄國社會中窮苦兒童的悲慘命運,揭露了當時社會制度的黑暗。2.本文由作者的敘述、信的內容、凡卡的回憶和想像三部分穿插組成的,凡卡在信中通過吃不飽,睡不好,挨打、受人欺負三方面寫了學徒生活的痛苦,並回憶了鄉下生活的兩個情景:爺爺守夜的情景和過聖誕節的情景。3.文章表達上的特點是:(1)講凡卡的悲慘遭遇時,作者的敘述,凡卡的信和寫信過程中的回憶,三部分內容穿插組成;(2)採用了對比、反襯、暗示的表達方法;(3)課文以凡卡的夢結尾,暗示了他願望的破滅,給人留下深刻的思考,激起人們對凡卡的深切同情和對黑暗社會的憤怒。第16課《魯濱孫漂流記》的梗概部分按魯濱孫歷險的時間順序記敘,寫了「遇險島上」、「建房定居」、「養牧種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國」,讓我們初步了解了魯濱孫在荒島戰勝困難、謀求生存的非凡經歷,表現了魯濱孫(不畏艱險、機智堅強、聰明能幹)的特點。(喜歡這個人物的理由:魯濱孫在嚴酷的現實面前,戰勝了種種困難,頑強生存下來的精神,深深地打動了我。)第17課《湯姆•索亞歷險記》是美國文學大師馬克•吐溫的四大名著之一,受到了世界各國讀者的喜愛,歷經百年,魅力不減。梗概圍繞「歷險」寫了湯姆的五次歷險。突出地表現了湯姆(敢於探險、追求自由)的性格特點。《湯姆•索亞歷險記》和《魯濱孫漂流記》中的寫作方法:細節描寫使人如臨其境;生動的語言描寫使人如聞其聲;心理描寫讓人了解事情背後的變化;側面烘托使主人公的形象更加鮮明;按事情發展順序寫使文章條理清楚等。回顧拓展四1、《日積月累》。正直是道德之本。——(埃及)邁哈福茲《平民史詩》眼淚無法洗去痛苦。——(冰島)拉克司內斯《冰島之鍾》最偉大的見解是最朴實的。——(英國)戈爾丁《蠅王》人是為了自己的希望才活著的。——(蘇聯)《靜靜的頓河》守信是一項財寶,不應該隨意虛擲。——(哥倫比亞)馬爾克斯《百年孤獨》使卵石臻於完美的,並非錘的打擊,而是水的且歌且舞。——(印度)泰戈爾《飛鳥集》只有那些勇敢鎮定的人,才能熬過黑暗,迎來光明。——(瓜地馬拉)阿斯圖里亞斯(玉米人)一個人並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盡可以消滅他,課就是打不敗他。——(美國)海明威《老人與海》

熱點內容
高一化學月考試卷 發布:2025-09-08 10:48:27 瀏覽:395
教育卡通畫 發布:2025-09-08 09:54:41 瀏覽:902
高中地理習題 發布:2025-09-08 09:45:59 瀏覽:109
平行四邊形的認識教學反思 發布:2025-09-08 09:35:33 瀏覽:164
老師的錯誤 發布:2025-09-08 08:33:36 瀏覽:565
遼寧省數學競賽 發布:2025-09-08 07:25:58 瀏覽:926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人教版 發布:2025-09-08 04:19:40 瀏覽:216
五年級下冊語文新領程答案 發布:2025-09-08 03:00:34 瀏覽:79
教師工作履歷 發布:2025-09-08 02:15:07 瀏覽:196
江西教育電視 發布:2025-09-08 00:01:06 瀏覽: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