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湛若水
『壹』 中國當代十大教育家
教育家是「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的傑出人士。教育家與教育學家有不同,前者重實踐精神,後者重理論研究。
中國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有孔子、墨子、荀子、王陽明;近代中國則有陳垣、陶行知、晏陽初、黃質夫、夏丏尊、林伯襄、蔡元培、馬君武、許壽裳、嚴范孫、胡雨人、胡敦覆、梁漱溟、吳稚暉、梅貽琦、黃現璠、唐國安、徐特立、屈伯川、湯有祥、柳貽征、杜亞泉、武訓、黃乃裳、包煜文、容閎、江學珠、史英、陳清枝、楊茂秀和李雅卿;當代顧明遠、周舜英、楊立梅、俞慧耕、朱小蔓的教育哲學是中國新時代文化的一部分。
古希臘的著名教育家有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古羅馬的著名教育家有昆體良。
近代的著名教育家有蒙特梭利、Rudolf Steiner、杜威、尼爾、Rudolf Steiner、鈴木鎮一等。
從理論上對教育家進行界定教育家有多種類型:有廣義的教育家、狹義的教育家,有社會教育家、家庭教育家和學校教育家,有教育思想家、教育理論家、教育行政家、教育活動家、教育事業家、教育改革家、教育實踐家,還有「雜家」中的教育家等。中國歷史上出現教育家最多的時代是春秋戰國、盛極而衰的宋代和天崩地裂的現代三個時期,都是在社會動盪的時代;這樣的時期,社會呼喚思想家和教育家,寬松的環境催生著各種思想流派,文化的積淀醞釀出大師輩出。
教育家的文化價值是開啟人類心智,提升時代的思想境界。
『貳』 跪求關於與知校愛校榮校有關的作文·要900字
新塘中學,位於增城市新塘鎮港口大道北,創辦於1941年,地處「南粵先賢」崔與之、湛若水的故鄉新塘鎮。學校佔地面積約136500平方米,學校分教學區、生活區和運動區三大塊。綠化面積達五萬多平方米。
特色
近70年的風雨洗禮和不斷探索前行,新塘中學逐步成為了增城教育的一顆璀璨的明星。以「辦人民滿意的教育,回報黨和人民的關愛」為宗旨,圍繞「爭一流,顯特色,創名校」的奮斗目標,秉承「崇德弘毅、博學善思」的校訓,確立了「立德樹人、和而不同」的辦學理念,形成了「嚴、勤、實、活」的管理理念,倡導「博學、嚴謹、求實、開拓」的教風和「文明、立志、勤學、創新」的校風,在「天生我材確有用」的育人理念指導下,堅持全面提高與培養特長並重的原則,讓每一個進入新塘中學的學生學業取得最大進步,個性得到充分發展,逐步形成了「體藝見長、全面發展」的辦學特色,促進了學生、教師和學校的全面發展。
成果
近幾年來,新塘中學全面實踐新課程,堅持以發展為核心,以合作為途徑,以校本為依託,逐步提煉出了「互動互惠互探究,求同求異求發展」的教學理念。一個個青年教師在這里迅速成長,成熟,成為名師;一批批學子從這里走進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體育大學、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名牌大學之門。自2003年以來,學校數學連續三年獲得增城市高考狀元,高考連續三年獲得「廣州市高中畢業班工作成績一等獎」。2007年高考總分和單科共有5人登上了增城市狀元的寶座,上重點線人數超過局工作目標預測數的57%;政治科全校平均分獲增城市第一名;語文和數學分別獲得廣州市高考突出貢獻獎(集體獎)。體藝特色教育成效顯著,2005年的周柏勇和2007年的伍銳森、周焰輝三位同學高考體育術科皆以滿分的優異成績獲得廣東省狀元。科技特色教育聞名於廣東,聞名於全國。在各個級別的「無線電測向」比賽中多次上演包攬男女冠軍的好戲,多人次獲得市級、省級以及國家級的頭號大獎。學校先後獲得廣州市學校民主管理「星級單位」、廣州市群眾體育「先進單位」、廣州市科技特色項目(無線電測向)學校、增城市文明單位、增城市教育系統先進單位、增城市文明示範校園等榮譽稱號。突出的辦學業績,贏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也贏得了學校的大發展。 學校現有50個教學班,教師187人,其中具有碩士研究生學歷以及參加研究生課程培訓班的共有9人,高級教師34人,學生2600人。近幾年來,學校一年一個新台階,實現了又好又快的大發展:2005年被評為「廣州市一級學校」、「廣東省綠色學校」,2006年被評為「廣東省一級學校」,2007年4月正式邁上「創建廣東省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的征程。((愛校榮校你自己寫))
『叄』 中國近代教育家有哪些人
教育家
教育家是指通過親力親為的教育實踐創造出重大教育業績,對一定時期、一定范圍內的教育思想和實踐產生重要影響的優秀教育工作者,是一個用於描述高層次傑出教育人才的概念。[1]
教育家可分為從事廣義教育活動的「廣義的教育家」和從事學校教育的「狹義的教育家」;從個人貢獻領域可分為教育思想家、教育理論家、教育實踐家、教育事業家等。
我國著名教育家古代有孔子、孟子、老子、關尹、楊朱、墨子、列子、田駢、莊子、荀子、朱熹、陳獻章、王守仁、湛若水 、王夫之等;近代有鄭觀應、梁啟超、何子淵、丘逢甲、唐國安等;現代有蔡元培、鞠思敏、陶行知、厲麟似、吳大猷、蕭友梅、陳垣、竺可楨、徐特立等;當代有李吉林、厲聲教、錢夢龍、魏書生等;古希臘的著名教育家有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近代西方的著名教育家有約翰·杜威、蘇霍姆林斯基等。[2]
中文名
教育家
外文名
Ecators
性質
優秀教育工作者
活動類型
廣義教育家、狹義教育家
領域類型
思想家、理論家、實踐家、事業家
快速
導航
類別劃分
著名教育家
評定標准
同時滿足以下八項具體標準的教育工作者可以被確認為教育家:
職業身份:全職教育工作者
知識修養:寬厚廣博的文化知識基礎
教育資歷:長期從事教育實際工作
專業水平:系統、熟練掌握教育專業知識和技能
教育思想:具有系統、成熟或獨特的教育思想
專業成就:取得教育界廣泛認可的重大教育成果
專業聲望:擁有廣泛認可的專業聲譽
道德操守:品行高潔,堪為社會楷模[1]
而從描述性界定角度看,教育家可以概括表述為:
教育家是優秀教育文化傳統的繼承者
教育家是教育理論與實踐的推進者
教育家是當時和後世教育活動的影響者[3]
此外,教育家還應該具有以下基本品質:
教育家應該是悲天憫人者
『肆』 古代語文家
我國著名教育家古代有老子、孔子、關尹、楊朱、墨子、列子、田駢、莊子、孟子、荀子、朱熹、陳獻章、王守仁、湛若水 、王夫之等。
『伍』 天游峰的資料快點
天游峰
求助編輯網路名片 天游峰天游峰為福建省武夷山第一勝地,位於武夷山景區中部的五曲隱屏峰後,海拔408.8米,它獨出群峰,雲霧彌漫,山巔四周有諸名峰拱衛,三面有九曲溪環繞,武夷全景盡收眼底。所屬景區為天游峰景區。
目錄景點介紹地理位置其他信息景點特色文章展開景點介紹地理位置其他信息景點特色文章展開
編輯本段景點介紹天游峰(6張)天游峰位於六曲溪北,景區中心海拔408.8米。東接仙游岩,西連仙掌峰,壁立萬仞,高聳群峰之上。每當雨後乍晴,晨曦初露之時,白茫茫的煙雲,彌山漫谷,風吹雲盪,起伏不定,猶如大海的波濤,洶涌澎湃。登峰巔,望雲海,變幻莫測,宛如置身於蓬萊仙境,遨遊於天宮瓊閣,故名天游。為武夷第一險山。天游峰有上、下之分,一覽亭左,是為上天游;下有崎嶇丘,沿胡麻澗一帶,是為下天游。上天游的一覽亭,瀕臨懸崖,高踞萬仞之巔,是一座絕好的觀賞台。從這里賃欄四望,雲海茫茫,群峰懸浮,九曲蜿蜒,竹筏輕盪,武夷山山水水盡收眼底,令人心胸開闊,陶然忘歸。徐霞客評點說:「其不臨溪而能盡九曲之勝,此峰固應第一也。」 下天游的南端有改建的天游觀。觀內有小賣部和茶室,可為遊人提供方便。殿宇式的樓閣,名「遨遊霄漢」,成為遊客飲茶、賞景的場所。古人雲:「飛泉響落睛疑雨,古木濃蔭夏亦寒」。雲窩雲窩 有上下雲窩之分,背岩臨水,響聲岩、丹爐峰、晚對峰、天游峰、隱屏峰等環列於四周。磊落的岩巒之下,隱藏著許多洞穴,冬春時節常有縷縷煙雲從洞中逸出,在峰石間卷舒,故名雲窩。此外還有鐵象石、伏虎岩、聚樂洞諸勝和叔圭精舍、水雲寮、幼溪草廬等遺址。另有水月亭、問茶處等設施。茶洞茶洞 又名玉華洞、升仙洞、幽微碧玉洞天。據傳原產茶葉極佳,故名。接筍、隱屏、玉華、仙游、清隱、仙掌諸峰環護如屏,人在洞中如隱井底。唐時曾建石堂寺於此。宋代劉衡、明末黃道周、清朝董天工等曾隱居於茶洞,有留雲書屋、望仙樓等遺址。南北有二蹬道,可分別登臨接筍、天游二峰。隱屏峰 由茶洞從峰南壁攀登即可登臨,因峰巒方正如屏,故名。峰西有一尖銳直上且半腰有橫裂三痕的奇石即為接筍峰。隱屏蹬道極為險峻,號為「雞胸」、「龍脊」,原為明代道士汪三寶、劉端陽所開鑿。峰頂有玄元道院、清微道院遺址,還有仙凡界、仙奕亭、南溟靖諸勝,古代號為「隱屏真境」。峰南的平林渡畔有朱熹構築的「武夷精舍」遺跡。往峰頂向東盤繞,向北可至天游,由東南而下則可至仙釣台下。響聲岩 響聲岩,(noise rock)與雲窩隔溪相對,因遊人在岩前呼叫歡笑均能聽見回聲,故又稱之為「空谷傳聲」。岩上題刻縱橫,琳琅滿目,僅朱熹題寫的就有「逝者如斯」等就有三幅。岩下有一石倚於溪畔,名墨魚石;岩右有一石名老鴉石,橫插溪中形成一個險灘,名為「老鴉灘」。 位於溪南,臨水而立。這里是武夷山摩崖石刻的精華所在,鐫刻著南宋至清代的23段摩崖石刻,其中尤以宋代理學家朱熹題刻的"逝者如斯"最引人注目。它告誡人們時光的流逝瞬間無情,要十分珍惜時光的寶貴,閃射出古樸的哲理美。石刻群中還有朱熹的《九曲棹歌·六曲》、朱熹偕友遨遊至此的兩方題刻。朱熹的題刻如此密集地薈萃於一石之上,這在全國是絕無僅有的。岩石上還有宋儒蔡抗、鄒應龍和明儒湛若水的記游題刻,記載了宋明理學在武夷山傳播的盛況。元代名士徐夢奇、毋逢辰和明朝歸隱官員陳省到此觀賞朱熹墨寶的題刻,也赫然列於岩刻之中。天上山"、"一塵不到處"等紀勝石刻一道,促人舍舟登岸,一睹為快。響聲岩的佳妙之處還在於可以傾聽回聲。除了身臨其境體現聽覺美之外,此處還驗證了老子說的"空是無,無是空","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的道家之說。這是道家追求的空靈美。是超脫塵世、淡泊功利的一種境界。該岩與東側的梧崗東西相對,形成一個喇叭形的穹谷。穹谷所對的北岸,群峰環峙壁立,遊人的歡笑聲在穹谷和北岸峰壁之間往返回盪,經久不息。響聲岩之名也由此而來。遊人至此,都會大喊幾聲,體驗一下聲音回盪的感覺。明陳省在岩壁上留下"空谷傳聲"石刻。小桃園 又名靈岩,海拔225.4米,是一座巍然挺立的巨岩。岩端傾斜而出,覆蓋著三個岩洞:靈洞、風洞、伏羲洞。從岩項裂開一線,就像利斧所劈,高50餘米,長178米,寬約1米,最窄處僅0.3-0.4米,從中漏進一線天光,宛如跨空長虹,被嘆為"鬼斧神工一線天"。遊人可從中穿越,其妙無窮。盛夏酷暑時節進入一線天,冷風習習,讓人肌骨透涼,暑氣頓消。一線天南面有一巨岩,其壁立如屏,上有大面積的岩洞,相傳這是神仙樓閣。故名樓閣岩。由此往前,有一奇妙的岩洞叫螺螄洞,人可從中爬過,彷彿進入螺螄肚中穿行,妙趣橫生。旅遊小貼士:1、雨過天晴、晨曦初現是「佛光」最容易顯現的時候。2、峰頂上有一澗,澗中有水如白練直瀉而下,稱作「雪花泉」,為山中一景。編輯本段地理位置天游峰位於福建省武夷山九曲溪六曲溪北,景區中心。每當雨後乍晴或晨曦初露之時,登峰巔,望雲海,猶如大海的波濤,變幻莫測,宛如置身於蓬萊仙境,遨遊於天宮瓊閣,故名「天游」。天游峰有上、下之分,一覽亭左近方,是為上天游;下了崎嶇丘,沿胡麻澗一帶,是為下天游。上天游的一覽亭,瀕臨懸崖,高踞萬仞之巔,是一座絕好的武夷山水觀賞台。從這里憑欄四望,雲海茫茫,群峰懸浮,九曲蜿蜒,竹筏輕盪,武夷山水盡收眼底,令人心胸開闊,陶然忘歸。著名旅行家徐霞客評點說:「其不臨溪而能盡九溪之勝,此峰固應第一也。」故有「武夷第一峰」之稱。下天游的南端建有天游觀、仙凡客館、妙高山莊等旅館、小賣部、茶室,可為遊人提供食宿方便。天游觀後的妙高台上,有一株罕見的紅豆樹。蜿蜒南來的胡麻澗,在妙高台西面奔瀉而下,落差100多米,飄逸瀟灑,形成了著名的雪花泉景觀。澗旁的石壁上,有歷代摩崖石刻30餘處,琳琅滿目,美不勝收。編輯本段其他信息天游峰特色菜特色菜:石林(石蛙),九曲溪魚,炒蘑菇, 蘑菇做湯,炒鮮筍, "野"豬肉...天游峰住宿指南到武夷山旅遊不用擔心找不到滿意的住處。這里的武夷山國家旅遊度假區建有各類賓館、酒店。多數賓館都是設施齊全、環境優雅;如果想體驗當地原汁原味的風土人情,可以選擇服務態度良好的各類中小型招待所或旅店。內有天游觀、仙凡客館、妙高山莊等。天游峰交通指南福建省的南平、邵武和江西省的上饒是進出武夷山的口子,每天都有客車往返,其中從上饒到武夷山的班車票價為30元左右,4小時可到達;從邵武到武夷山車程3小時,票價20元左右。天游景區位於九曲溪的五曲、六曲,是武夷山風光中第一勝景。從度假區到天游景區約3公里路程,一般游覽是從天游峰的前山上後山下,時間為半天。天游峰購物指南當地土特產:茶葉(二代紅袍,100-150/斤, 水仙,50-70/斤, 單叢等), 菌菇(香菇,花菇,20-50/斤), 黑木耳(漲價了最好的55/斤), 筍干(沒買,不知道)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的武夷岩茶,素有「八閩山珍」之稱的武夷筍干、紅菇、香菇、白蓮,以及木製品、竹製品、蛇類製品、陶瓷、茶具等旅遊工藝品。還有一些旅遊景點出售的旅遊商品,不過一定要砍價,如果不買千萬不要亂摸亂碰,不要評價好壞。天游峰節慶活動8月11日上午 「夫妻攜手、比翼雙飛」登山比賽 雲窩草坪出發由後山上天游峰頂8月11日上午和12日上午 「天上人間、海誓山盟」月老牽線測定愛情指數 天游峰頂最佳旅遊時間天游峰上四季溫和濕潤,年均溫度17.6℃。武夷山風景區在1-3月因冬季過於乾燥,黃崗山山頂布滿厚厚枯黃的草甸,封山護山,自然風光會大打折扣,而夏季雖然氣溫偏高,卻是萬物生長最為茂盛、武夷風光最具特色之時,此時去是最好不過的。6、7 、9月是去武夷山人比較少的時候,價格便宜,其中又以6、7月最好,這時水大,漂流刺激,如果再避開周六、日就更好了。天游峰玩法去天游峰不可錯過美麗的自然風光,三三秀水、六六群峰、七十二洞穴、九十九岩、神秘船棺;鳥、昆蟲、各種植物;以及天游峰上日出、雲海!!1、武夷山景區內的交通很方便,景區的馬路上什麼車都有,有時候還能看到拖拉機行駛,對背包旅遊者如果不想一路走的話,也許可以順便搭搭車。2、風景區內的餐館如果沒有明確標價的一定記住要砍價,即使有標價的,如果覺得價格太貴,也可以談價。3、去景區之前計劃好自己要去的地方,如果當地導游帶到計劃之外的景點,往往是門票比較貴,景點風景一般,最好是慎重選擇。4、在景區請導游、包車,一定要多問幾個再做決定。5、在武夷山景區手機的信號較好,無論是聯通還是移動的用戶都比較順暢。天游峰周邊車程到九曲溪:1、度假區至九曲竹筏碼頭8公里。2、古人游九曲逆水而上,從一曲到九曲,現代人乘竹筏游九曲從九曲至一曲,即從 星村碼頭順流而下至武夷宮上岸,全程9.5公里,歷時約2小時。天游峰掠影(11張)編輯本段景點特色天游峰東接仙游岩,西連仙掌峰,壁立萬仞,高聳群峰之上。下天游的南端有近年改建的天游觀。觀內有小賣部和茶室,可為遊人提供方便。觀後的妙高台上,有一株罕見的紅豆樹。每當成熟季節,山風輕拂,豆莢就紛紛撒落在地,滾出殷紅的豆粒,晶瑩閃亮,鮮艷可愛。由山南蜿蜒來的胡麻澗,在妙高台西面奔瀉而下,形成了著名的雪花泉景觀,落差170多米,飄逸瀟灑。澗旁的石壁上,有歷代摩崖石刻三十餘處,琳琅滿目,美不勝收。在妙高台背後,有一條往東延伸的山脊,名振衣岡。這是仙游岩的絕頂。岡上有仙游館、三友堂、森天閣故址。編輯本段文章蘇教版六下語文15課文作者:章武15.天游峰的掃路人沒攀登過天游峰的人, 不能算到過武夷山。天游峰——武夷山第一險峰。九百多級石梯,像一根銀絲從空中拋下來,在雲霧中飄飄悠悠,彷彿風一吹就能斷掉似的。那天,我終於順著這根銀絲上了峰頂,心裡好不得意。下了山,已是傍晚時分。我游興未盡,便踏著暮色,沿著小溪散步。在一片靜寂中,我隱約聽見「嘩——嘩——」的聲音,頗有節奏地從嶺下的竹叢中傳來。這聲音由遠而近,一聲比一聲分明。我循聲迎了上去,及至到了眼前,才看清是一位精瘦的老人。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蹬一雙棕色的運動鞋,正用一把竹掃帚清掃著路面。原來老人是游覽區的掃路人,每天負責打掃登天游峰的石階。老人引我進了他的小屋,為我沏(qī )了一杯濃茶。茶,很熱,很香,彷彿一股暖流,很快溝通了我們倆的心靈。「如今遊客多,您老工作挺累吧?」「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掃上山,傍晚掃下山,掃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說得輕輕鬆鬆,自在悠閑。我抬頭望瞭望在暮色中頂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級,下山九百多級,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級。那層層疊疊的石階,常常使遊客們氣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卻步,半途而返。可是這位老人,每天都要一級一級掃上去,再一級一級掃下來……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氣。借著淡淡的星光,我仔細打量了他:瘦削的臉,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雙慈善的眼睛炯(jiǒng)炯有神。「您老有60歲了吧?」老人搖搖頭,伸出了七個指頭,然後悠然地說:「按說,我早該退休了。可我實在離不開這里: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種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氣,而且還有花鳥作伴,我能捨得走嗎?」我緊緊抓住他的雙手說:「30年後,我再來看您!」「30年後,我照樣請您喝茶!」說罷,老人朗聲大笑。笑聲驚動了竹叢里的的一對宿鳥,它們撲稜稜地飛了起來,又悄悄地落回原處。這充滿自信、豁達開朗的笑聲,一直伴隨我回到住地。作者章武。選作課文時文字有改動。
詞條圖冊更多圖冊天游峰景點圖片(3張)天游峰旅遊風景相冊(12張)天游峰(6張)天游峰掠影(11張)詞條圖片(8張)
隱藏旅遊信息